机械制造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构建

合集下载

3.1.1-1 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和教学内容整合方案

3.1.1-1 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和教学内容整合方案

机制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和教学内容整合方案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倡导的“能力本位”模式,以培养学生技术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具体体现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专门人才。

要达到此目的,高职高专院校就要建立技术型教学体系,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

一、课程体系优化的目标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在采用“能力本位”课程观的基础上,朝“多元整合型”方向发展,形成一种“多元整合”的课程观。

具体改革的目标是:1.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2.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

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

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实现“双证书”制度。

4.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5.研究课程设置的方法,由企业、院校联合调整、选定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走“订单式”培养之路。

二、课程体系优化的要点课程结构分三个层次,一是体现在课程计划方案中的专业定向结构,它反映在一定的学制年限内,学生所面对的专业变化和专业方向的选择;二是指课程中不同性质和不同教学内容要素的各科目在纵向的排列组合结构;三是一门或多门相关课程中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某种方式和准则的编排结构。

高职高专院校专业的课程结构要努力实现模块化,把教学改革与教学方式改革结合起来,转变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知识教育和比较狭窄的专业教育思想,变“对口观念”为“适应观念”,变专业对口教育为增强适应性教育。

1.以“能力本位”观课程论为主导新课程体系以“能力本位”观课程论为主导,广泛吸收多种课程观的长处,结合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取向。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背景和目标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是面向现代制造业的关键技术领域,旨在培养掌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具备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系统学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具备工程设计、制造与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毕业生能在制造业、机电设备工程、工程管理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制造、管理和维护等工作。

二、专业课程体系1.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2.专业核心课程:机械制图与CAD、材料力学、电气与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自动控制原理、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机器人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

3.专业选修课程:机械制造自动化系统、工厂设计与布局、人机工程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生产运作管理等。

三、实践环节安排1.实验:安排机械制造实验、自动化控制实验、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等实验,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2.实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实施机械制造、自动化控制等实训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3.实习:组织学生在知名企业进行实习,学生通过实践了解企业生产管理、产品设计等实际工作,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教育实施和支持1.实验室建设:投资建设先进的机械制造和自动化实验室,配备先进的设备和工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机会。

2.师资建设:引进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组建较为稳定的教学团队,包括教授、副教授和产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和指导。

3.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项目和实习等方式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4.行业合作:与知名企业、研究机构等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五、就业前景毕业生可以在制造业、机电设备工程、工程管理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制造、管理和维护等工作。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大纲引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工程学科,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大纲,其中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等内容。

课程设置1.机械制图与CAD技术:通过学习机械制图和CAD技术,学生将掌握绘制和修改机械零件图、装配图和工程图的能力。

2.机械设计原理:该课程主要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包括受力分析、零件选用、设计计算等内容。

3.机械制造工艺学:学习机械零件加工的基本工艺和方法,掌握常见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流程。

4.数控技术与应用:介绍数控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控编程和操作能力。

5.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学习机器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了解机器人在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应用。

6.自动化仪表与检测技术:介绍自动化仪表和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仪表检测能力。

教学目标1.理论知识:学生应通过学习,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最新技术,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

2.技术能力:学生应通过实践训练,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基本技能,包括机械零件的设计、加工和装配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3.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应通过工程实践,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包括受力分析、设计计算和工艺优化等方面。

4.创新精神:学生应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应对工程项目中的挑战,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理论课讲授基本原理和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实验和实习:设置实验和实习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相关设备和工具,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课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或工程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学术讲座: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介绍最新的技术和研究进展,拓宽学生的视野。

智能制造背景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课程建设——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智能制造背景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课程建设——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2专业群的组建对接宝鸡机床厂的数控机床制造以及数控机床在汽车制造、石油机械装备制造领域应用的产业高端,聚焦数控机床制造及应用产业中零部件设计、加工、检测、装配,以及机床和柔性产线的维修、维护、服务管理等核心流程,分析归纳了“设计-制造(加工-检测-装配)-维修-服务”的全流程产业链。

依托我院制造类专业对接产业布局的传统优势,选择机床制造专业基础相同、产业链各环节技术图1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产业链示意图关键装备智能制造装备集成智能制造装备应用自动化装备(如机器人、数控机床等设备)工业信息化(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物联网(传感器、以太网、RFID 等)智能检测装置;AGV 小车等。

自动化生产线;柔性制造单元;立体仓库;无人化工厂;单件小批量生产:个性化定制;单件大批量生产:打磨、涂装、基础零部件的冷加工等;多品种小批量生产;3C 、汽车零部件及装配等;多品种大批量生产;家电行业的生产等。

各专业形成深度融合。

在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围绕“设最后到拓展[6]。

按照岗位能力目标要求,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图2实训教学体系框架专业协调机床关键零部件综合能力提升专项技能训练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数控技术机械制造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机电维修电气自动化零件整机运维设计加工检测装配维修+服务数字化设计仿真中心机加工基础训练中心精密加工中心数字化检测中心装配与系统集成中心机电设备维修服务中心数字化三维造型设计实训室数字化工艺设计及仿真实训室钳工装配实训室普通工种轮换实训室数控机床操作实训室高速精密加工实训室多轴精密加工实训室柔性生产线实训室现代测量实训室传感器应用技术实训室智能制造生产线仿真实训室控制技术实训室机床装配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实训室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室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室柔性制造单元调试与维修实训室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室落地主要靠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紧跟产业发展,结合最新信息技术,采用活页式教材等方式保证教学质量。

4.1活页式教材的开发与应用活页式教材式设计的目的在于将以能力培养为载体的课程体系裂解为小模块。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建设基础(一)行业背景2010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辽宁工业经济在保增长中表现出色,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8%o装备制造、钢铁、石化、农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引领工业增长,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提高近三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890亿元,增长20%,为拉动增长、扩大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辽宁工业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全省市级工业园区达到70个,县级工业园区44个。

本溪生物医药、抚顺先进能源装备、阜新液压装备、辽阳芳燃及精细化工,获批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大连软件园、鞍山柔性输配电、丹东仪器仪表、锦州光伏、营口精品钢材、盘锦石油装备制造、铁岭改装车、朝阳新能源电器、葫芦岛数字技术等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依托这些园区,新兴产业在这里聚集,新的技术在这里形成,新的城区在这里兴起,新的城市品牌在这里产生。

实施《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开展基础教育强县(区、市)建设工作,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扎实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做大做强职业教育。

突出抓好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培育引进学科带头人,着力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

进一步实施好人才强省战略。

大力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知识水平。

(二)专业现状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所开设的主要理论课程有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基础、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技术与实训、气动与液压传动、机床电气P1C、数控机床及应用、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加工技术与实训、机械CAD/CAM、钳工工艺学、先进制造技术概论、企业管理、专业英语等。

主要实践环节有钳工实训、机械制图课设、车工实训、数编模拟实训、数控机床实训、机械拆装实训、岗前强化培训、机床电气实训、顶岗实训等。

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例为11,实验实训开出率为100%o1、学生情况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现有在校生1200人。

近三年第一志愿平均上线率为166%,报到率均在99%以上,2004〜2006年分别是100%、100%和100%o90%以上毕业生一直在初次就业单位工作,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9%。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报告.doc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报告.doc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过程一、建设思路及理念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引进国家级技能大师,融合校内实习工厂,实施了“教学工厂+师徒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运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构建了全新课程体系,形成了“专基并重、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工作页设定的任务和工作引导,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组织实施了“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定”的整个教学过程。

二、人才培养模式响应当今职业教育五个对接,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方法,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校企合作共同对我校的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制定。

1.成立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了华北机电学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专指委成员深度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

从岗位需求调研、职业能力分析直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形成,多次征求专指委成员的意见,并专门召开专指委会议,共同进行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研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企业调研为掌握企业(用人单位)对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的岗位群、工作任务、对本专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对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课程体系与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置等方面的意见和需求情况,把握本专业的办学方向,找准三年制中职人才培养的定位,为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等提供可靠的依据,特对山西省不同地区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了调研。

调研的单位包括:太原晋西集团、平遥减速器厂、晋城富士康、高平福川制铁有限公司、长治淮海机械厂、长治清华机械厂、首钢长钢锻压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

通过对企业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考察,召开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的座谈会等形式,从企业人才需求,岗位能力要求,专业人才分布等方面深入企业进行了调研,获得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并对调研材料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形成了各企业的调研报告和总体的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3. 确定岗位分布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和专业教师的讨论,基本拟定我校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中职毕业生的岗位分布如下表:表2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中职毕业生的岗位分布表4.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研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针对机械制造技术专业中职毕业生的岗位分布,结合前期企业调研资料和对应岗位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通过召开校企研讨会、专业教学研讨会等形式,提取归纳整理出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并进行了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精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群实训体系建设的创新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精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群实训体系建设的创新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数控
严 道 发 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计算机辅助 3 设计与制造 逆 向成型机 快速成型 综合实训 区
图 1 实训 体 系建 设 思 路
计辅
2 . 各 开发 若 干 综合实训项 目
4 机 电一体化 机 电一体化 综合实训 区 设 备装 配
机电
三、 实训 体 系的创 新建 设
( 一) 建 立递进 性 实训 室
4 . 依 托合 作 企 业 , 构建 MI N I C O N MP E R( 微 型
公 司)
精密机 械设 计与制造专业群共 4 个专 业 , 根 据教学需要 , 学院已经建立 了 2 2问校 内实训室和 1 0 0 多家校外实训基地。 下一步需要依据专业群建 设思路进行统一布置 , 以便实现 良好 的共享 , 取得
5 . 整合校外实训基地 , 校企合作开发顶 岗实训
2 3 4 5 6 7
局整理 项目 2 、 开发基本技能训练实 建立顶 岗实习的准就业实习制度 , 学生在第 3 训项 目若干 ,编写实训 项 目指导 资料 学 年 通过 校 内招 聘 会 , 进 入企 业顶 岗实 习 , 并 通 过 3 、 实 训 室 对 学 生 全 日制 签订实习协议 , 成为企业 的准员工 , 按照企业 与学 计算机辅助 设计实训室 开放 建 立 科 学 的 管 理 共群 同制订 习计 划实 习 。实 习 中 , 学校 要建 立 精 密 机 械 设 计 与 制 造校 专业 实 训 体的实 系建设 的创 新研 究 普通切削加工实训室 制度
高学 生 自主学 习兴趣 。 ( 二) 建立“ 柔性 化 、 模块化、 学段 化 ” 的教 学组
织 机 制
保障每个工种 的职业资格证书都有相应的对接课

机设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机设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Se a O.0 i f lN 1 03
■教 学改 革与创 新
机设 专业综 合 实践教 学体 系的构 建
杨 俊茹 。 张悦 刊
( 山东科技 大学 , 山东 青岛 2 6 9 ) 6 50

要: 实践教 学是培养 学生工程素质 和创新能 力的重要环节。本文在 第 5期 02年 ( 第 10 期 ) 总 03
黑 龙 江教 育( 教研究与评估) 高
HEL IONG I JANG DUCAT ON ( g e d ct nReerh& A pa ̄) E I Hih r u ao sac E i p ri s
N o. 2 2 5, 01
中 图 分 类 号 : 6 20 G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 40 ( 02 0 — 0 5 0 10 — 1 7 2 1 )5 00 — 3
实践教 学是 高校 专业 教学 计划 的重 要 组成 部分 , 是 系 不完 善 , 实施 效果 不 突出 。这 主要体 现在 以下几 个方 教学 过程 中不 可替 代 的重要环 节 , 全 面贯彻 党 的教 育 面 : 是对 实践 教学 重视 程度 不够 , 对 一 经费 投入 不 足 , 个别 方 针 , 现专 业 培 养 目标 和培 养 规格 , 高 人 才培 养 质 实 验 甚至 由于 实验 设 备 问题 而 不 能正 常 开 出 ,实 习场 实 提 量具 有 十 分重 要 的 意义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高等 教 育 地 、 习 时间和 实 习效果 难 以保证 。二是 实践 教学 体 系 l J 。《 实 工程 训练 项 目较 少 , 践 教学 内容单 实 法》 明确规定 ,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 和教 学模 式 落后 , 实 践能 力 的高级 专 门人 才囟 。实 践教 学 环节 是培 养 大学

实训报告机械综合实训

实训报告机械综合实训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机械制造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深化理论知识的应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我校机械制造专业特组织学生进行机械综合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机械制造工艺流程,掌握机械加工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训目的1. 熟悉机械制造工艺流程,了解各类机械加工方法及设备。

2. 掌握机械加工基本技能,包括车、铣、刨、磨、钳等操作。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训内容1. 机械加工基础知识:介绍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原理、工艺流程及常用设备。

2. 机械加工工艺:讲解各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包括车削、铣削、刨削、磨削等。

3. 机械加工设备:介绍常用机械加工设备的结构、性能及操作方法。

4. 机械加工实践:学生在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完成指定零件的加工。

5. 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分组讨论、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学生提前了解实训内容,准备好相关工具和材料。

2. 实训讲解:指导教师详细讲解实训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3. 实训操作:学生在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完成指定零件的加工。

4. 实训总结:学生总结实训经验,提出改进建议。

五、实训成果1. 学生掌握了机械加工基本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简单零件的加工。

2. 学生了解了机械制造工艺流程,熟悉各类机械加工方法及设备。

3. 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4. 学生巩固和加深了所学理论知识,提高了综合素质。

六、实训总结本次机械综合实训,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训,学生不仅掌握了机械加工基本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能力将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机械制造技术》是一门重要的机械类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机械制造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课程涵盖了机械制造的各个领域,包括金属切削原理、机床、刀具、夹具、加工工艺、机械加工质量、机械装配、机械维修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机械制造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1. 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金属切削原理、机床与刀具、加工工艺、机械加工质量、机械装配、机械维修等。

具体内容包括金属切削基本概念、刀具几何要素、切削力与切削功率、机床结构与传动、夹具设计基础、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机械装配工艺基础、机械维修基本知识等。

2. 教学要求:学生应掌握金属切削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熟悉常用金属切削机床和刀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了解机械加工质量与装配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机械装配和维修的基本技能。

同时,学生应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技术,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首先,采用课堂讲解和实例演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现场操作演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机械制造的实践技能和方法。

其次,注重实践教学的比重,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习,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期中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主要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和创新竞赛,本课程还将根据学生的实践成果和竞赛获奖情况给予额外的加分。

机械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机械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机械制造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摘要:实践教学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

强调应紧密围绕地方院校工科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贯彻工程教育的理念,注重实践教学的应用型和工程型。

实践教学形式应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选择实验、实习和设计,在实践教学内容中引入实际工程项目,采用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将课外实践教学纳入到实践教学体系中。

实践证明,该体系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强,工程综合素质高,能快速适应社会需求。

关键词: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225-02一、改革背景实践教学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院校工科专业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因此高校在做好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工程实践性环节的教学。

但当前高校忽视对学生的实践自觉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发展潜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基础装备制造业是衢州市第一大产业,“十二五”期间,衢州市将打造“浙江省特种装备及重要零部件生产基地”。

衢州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办学多年来,坚持“融入地方、对接产业、借力名校、应用为先”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目标,积极探索多形式、多层面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拓展了校企合作、产学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空间。

与红五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

校企双方签订了“关于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共同发展的合作协议”,就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联合技术攻关等开展全方位合作。

1.融入地方,对接产业,订单培养。

办学多年来,学校紧紧围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目标,积极探索多形式、多层面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拓展了校企合作、产学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空间。

红五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伊始就与衢州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建立了长期产学合作和订单式人才培养。

2.借力名校,应用为先,力求卓越。

高职机械类专业分层次实训体系的构建

高职机械类专业分层次实训体系的构建
分 层 次 实训 体 系进 行 了探 讨 。
【 关键词 J 分层 次实训 ; 务引领 型课程 任
教育部 [ 0 16 2 61 号文《 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 教育教 学质量 的若 套类零件车削 、 0 关 螺纹车削、 特形面车削、 平面零件铣削、 二维轮廓铣削、 干意见》 出: 提 高等职业 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 中的一个类型 , 肩负着 孔系加工 、 曲面铣削、 A /A 钳工制作和数控加工综合训练。 C D C M、 在老 通过多个典型任务反复实训 。 强化学生所学 的知识重点 , 培养 面向生产 、 、 建设 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 在 师的指导下 , 我 国加快推进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 做 到学习有的放矢 。多个不同的任务组合为不同的模块 , 同的模块 不 职业教育发展已进入模式转型的新阶段 . 由传统的学院式 教育模式 向 适合不 同的培养层次 , 分别适用 于初级工 、 中级工 、 和高级工 。通过四 政府 主导下 的就业导 向模 式转变 . 强化市 场导向 , 重视学校与企业合 级实训让学生在整个 学习过程中按照每个阶段循序渐进的模 式对专 作. 注重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 注重学生能力与就业市场 的对接。 高职学 业知识进行阶段性学 习, 突出了阶段性重点 , 了预定的教学 目 。 实现 标 院的主要教学 目标是培养与企业零距离对 接的高技能操作人才 . 教学 四级实训体系遵循任务继承 每次实训 的完成 相应 任务. 在完成 任务 的关键是建立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实习实训体系 。 笔者通过 自身 的实 的过程中的学 习和强化理论知识 。各实训 的任务之间相互关联, 极大 践探索 . 讨论 了高职机械类 专业分层次实 习实训体 系的构建 , 分层次 地调动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一个项 目先后经过认知实训 、 仿真实训 、 校 校内实 习结束后 。 学员能够加工不 实训课程体 系( 即四级实训体系)按项 目 、 , 式 模块化 、 任务引领型进行 模拟实训、 内生产实训 四个步骤 。 实训教学 。不 同实训阶段采用不 同的实训任务 , 对应不 同的任务 由不 同任务的合格产品。最后进行企业生产实训 , 针对不同类型产 品进行 同老师来完成。 在生产性实训阶段, 采用企业的实际任务进行实训 , 安 工艺设计 、 编程和制造。 任务引领型课程 的关键在于实训教学理念 。 实 排 的实训老师均来 自 大企业 . 各 具有丰富实践经验 。通过对学生进 行 训任务的开发是否符 合培 养 目 、 标 是否贴近生产实践 , 实训设备的数 设备装 备水 平是否满足要求 , 实训耗材 的投入是否 全过程 、 全方位 的专业技术和 岗位 职业能力指导 。 在各实训 阶段 安排 量是否满足要求 . 相应 的实训 老师 . 学生得到个性化 的教 育 , 让 学生 的职业能力也得 到 到位 . 老师的数量 和质量是否满足不断提高的教学要求 。我 院借鉴哈 同步提高 . 而满足相关行业和企业 对急需 高技能人才 的需求 . 得 尔滨技师学院数控专业先进的实习实训体系理念 , 开发 了与企业 从 取 已经 了一定教学成效 。 零距离就业对应 的实训课程体 系. 而且在实施 中臻于完善。 2 币 培 养模 式 的 构 建 资 1实施 分 层 次 实训 课 程 体 系的 特征 . 为了能选拔 出胜任新的培养模式的导师 . 各教学团队制定实习实 近年来 我国大多数高职学院的教学 。 由于受办学理念 、 实训条件 、 俸化教师水平 、 及模块 化教材的开发等 主客观 因素的限制 , 不得 已 训指导教师工作标准 。 这些标准对担任实训老师的条件 、 聘任与管理 、 权 义 待 监 直沿袭 普通 中学常用的 以教师 讲授知识为主 的教学模式 。 强调理论 职 责 利 、 务 、 遇 、 督 考 核 以 及班 级 管理 细则 等 方 面做 了 明确 一 双 教 知识 俸系的严密性和完整性。 而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正是现在高职学 的 规 定 。 实 习实 训 教 师选 择 途 径 有 : 是 从 本 部 门 “ 师 型 ” 师 队伍 我 教 各 院学生 的弱项 现在的学生由于不善于逻辑思维 。 于理论应用 , 不善 所 中选择 。 们 根 据 学 院教 师技 能 大 赛成 绩 、 师 成 长经 历 、 团 队推 荐 以造成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 了, 学生抱怨老师讲的理论知 和老师 自荐的途径进行选拔 :二是聘请企业一线 的优秀工程技术人 识枯燥乏味 , 学不会的两难局 面。 追根溯 源是课程体系问题。 传统的三 员 . 中大部分来 自校企合作 企业中聘请 的工程 师 、 其 技师 、 能工巧匠 根据 段式课程本质是“ 学问化 ”用 “ . 知识 ” 代替“ 能力” 即在“ 。 实践 是理论的 等。目前笔者所在学院已在各个实训环节中选聘多名 客座教师。 延伸和应用 ” 这个 观念 的指导下 . 把实践 仅仅 看作为理论线性演绎 的 要 求成立实 习实训团 队组 。 按项 目( 干任务 ) 若 进行培训 , 培训合格后 团队组的另一个任务是根据就业 岗位群的实际情 结果 . 把实践看作 为理论的附属品 . 这种课 程已经很难适应 目 的学 方 可上 岗指导学 生 前 生学习状况了。高职学 院作为生产技术工人 的培养基地 , 面对传统 况 . 应 与企业生产项 目结合 , 开发与企业零距离就业 的实训项 目, 供实训 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教学需要的事实 . 置能满 足专业 培养 目标要求 的 使用 。 设 体 化 教室 和 实 训 基 地 。 3任 务 引领 型 课 程 的特 征 . 我院实训课程体系以任务引领 型课程为主 . 按着 四级实训体系组 根据上海市《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 要求 , 任务引领型课程 织实训教学 。四级实训体系一是认识 实训 : 其侧重点是使学生对所从 是指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进行课程的设置 .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 并 事的行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强学习兴趣和学 习动力 。老师主要通 择和组织 内容 的课程。 增 它具有如下特征 : 一是任务引领 。 以工作任务引 过多媒体设备 、 一体化教室及校内实训基地 , 介绍实训任务 ; 二是仿真 领知识 、 技能和态度 , 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 的过程 中学习相关知识 , 让 实训 : 其侧重点是数控编程 与模拟操作训练。老师主要通过仿真软件 发展学生 的综合职业能力 : 二是产品驱动 。 通过完成典型产品或服务 , 进行数控机床 的计算 机仿真操作实训 : 三是校内生产设备实训 : 侧 来获得 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是对课程 目标做 出清 其 重点是训练加工实际产 品的实 际操作实训。 老师主要是通过生产型机 楚 、 明确的规定 . 以更好地指导教学过程和评价教学效果 ; 四是 内容实 床完成任务 , 同时完成校 内综合实训课题 , 主要以实际加工操作 为主 , 用。紧紧 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 , 不求理论 的系统 同时学 习最新的应用 软件 、 最新 的生产工 艺和生产方法 ; 四是校外 顶 性 , 只求内容的实用性 ; 五是做学一体 。 打破长期 以来的理论与实践二 岗实训 : 其侧 重点是训练按高一级工艺加工符合严格精度工件 老师 元分离的局面 。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 的一体化教学。我 主要是 到实习企业通过生产型设备让 学生进行顶 岗实训 . 并组织学员 们在数控机床加工专业 四级实训体系 中实施任务 引领型教学过程 . 采 参加劳动部门组织 的技能鉴定考试 . 生要完成 产品设计 和制造 以及 用 了模块化 . 学 把整个数控专业要所学 习的专业知识 融合在一起并把它 撰写论 文等学 习任务 分成若干个模块 . 把许 多典 型的任务分 到每个模 块中 , 使学生在做的 对数控专业 而言 . 任务引领型课程体 系中“ 任务 ” 的设定原则涵盖 过程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 真正做到“ 做中学” 。其 目的在于用最短的 职业标准 高职专业课课程结构的所有 内容 ,即包涵轴类零件车削 、 盘 时间和最有效 的方法 , 使学生掌握某项技能。 块化教 (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与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限选的课程,该课程既有广泛的理论知识,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在教学计划中起到丞上启下的作用,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要求学生能对制造活动有总体的了解与把握,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能选择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夹具及加工参数,具备制订工艺规程的能力和掌握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分析解决现场工艺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与理念1.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机械制造技术》课程面向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全体学生,注重机械制造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及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发、提示下使其自主地、全面地理解机械制造技术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以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和扩展视野为基本培养目标。

本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宽视野的过程。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对设定目标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

在教学过程中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终结性评价则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建立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作者:门保全姚国林刘文福马永杰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25期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业已成为支柱型产业,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生成为生产一线的紧缺人才,探讨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符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情况的课程体系,对培养实用型、复合型、工程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因此,构建出真正符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所需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课程体系,是笔在所在学校,乃至其他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械制造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1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课题组成员对省内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与企业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人才的需求有明显差距。

一是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毕业生往往需要重新学习半年至一年的时间才能初步适应机械制造类企业的工作需要;二是课程设置模式还是以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为主,缺少企业实施人才培养的思路和经验;三是许多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虽然也建立了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关系,有些院校也引入了大量的企业资源,但未能进行校企深度融合,不能真正做到工学结合,难以很好地解决学校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工作的衔接问题;四是许多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对学生入学要求较低,因学生理论基础较差,则出现学习能力较低、思路僵化、后劲不足等问题。

2 构建符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所需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课程体系2.1 校企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职业岗位所需设置课程体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施课程体系改革的前提是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正确全面分析本专业职业岗位所需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在此基础上实施课程体系改革。

近年来,课题组所在专业积极探索与周边企业合作模式,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先后与郑州日产等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长效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以下 问题 :
教育 的特 色 ; 二 是课 程 体 系 总体 上 仍 然 重知 识 , 技 能 ; 轻 三 是课 程 的教 学 内容与 企 业 的需 求 脱 节 。 课 程 是 架 起 教 与 学 的桥 梁 ,是 学 生 获 取 职 业 素
质 与 技 能 的工 具 。因此 构 建科 学 、 理 的课 程体 系 对 合 高 职 教 育 品质 至 关 重要 。
图 3 机 械 设 计 与 制 造 专 业 课 的 课 程 体 系 结 构
3 基 于工作过 程的专业课程体 系构建成 效
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机 械制造类 专业课程 体 系的构建与实施 ,使得柳 州职业技术学 院机电工
下, 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 自身学习需要 , 以专业能
力培养 为主线 , 以职业素质培养为纽带 , 全面培养人
能 人 才培 养 的 目标 。
12 校 企 合作 原 则 .
针对 上述 问题 , 们从 20 我 0 6年 开 始 , 绕 培 养 围 适 应 地 方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需 求 、 有 良好 职业 道 德 、 具 较 强 专 业 技 能 以及 可持 续 发 展 能 力 的高 技 能 人 才 这 一 目标 , 在借 鉴 国 内外 先 进 的职 业 教 育 理 念 的基 础 上 , 结 合 自身 近 年 来 的办 学 条 件 和 办 学 实践 ,对 基 于 工 作 过 程 的 机 械 制 造 类 专 业 课 程 体 系 进 行 积 极 的 探 索 ,努 力 尝 试 构 建 一 个 高 职 机 械 制 造类 专业 课 程 的 新体 系 。
技 能 培 养 为 目标 , 学 生 懂 得 怎 么 做 , 且 能 做 、 让 并 会
做 。 同时 注 重 新 兴 技 术 、 级 技 术 、 杂技 术 的选 择 高 复 与整 合 , 确 把 握 人 才 市 场 对 高 技 能 人 才 在 知 识 、 准 能

基于产教融合的机械专业三层次三维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的机械专业三层次三维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的机械专业三层次三维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机械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旨在将产业界的需求与教育界的资源相结合,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

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机械专业三层次三维度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机械专业三层次三维度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优化课程体系。

通过引入企业实际项目和技术需求,使课程设置更加贴近产业发展,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通过实施分层教学,使得学生在不同层次的课程中能够根据自身兴趣和发展需求进行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机械专业三层次三维度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和管理模式,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机械专业三层次三维度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教育、科研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机械专业三层次三维度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培养高素质机械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机械专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了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

当前机械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等。

谈高职机械制造专业实训课程设置的改革

谈高职机械制造专业实训课程设置的改革

谈高职机械制造专业实训课程设置的改革张玉兰,隗东伟,王鑫秀(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1)摘要: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机械制遣专业优秀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适应社会市场需求,必须强化高职学生的实践技能,使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并探究高职机械制造专业实训课程的设置,以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实训课程;实践技能;职业素质;校企合作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970一(2013)05—001l—02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为依据,以培养职业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满足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为前提,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紧密依托职业教育园区规划建设,不断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以达到“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

一、构建合理的实训课程体系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应打破高职教育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学科体系,通过进行企业调研了解行业岗位需求,依据机械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重构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突出技术“应用性”特征在构建课程体系中,将理论课程、课程设计、实训课程、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有机衔接,并高度重视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实践性教学达到总教学任务50%的比例,进一步突出对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也符合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二)合理安排实训教学内容在实训课程建设指导思想上,以专业理论技术为基础,以胜任岗位要求为目的,以培养学生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合理安排实训教学内容。

高职机械类专业的实训教学内容可分为基础训练、软件应用训练、设计训练、综合性训练四大模块,模块间逐步呈现实践技能递进。

基础训练包括专业认知实训、钳工实习等内容,要求学生对机械类专业和基本加工知识有一定的认识;软件应用训练包括A ut O C A D上机实训、C A D/C A M应用实训、数控仿真软件实训、U G软件等内容,要求学生能熟练应用专业软件进行零件设计;设计训练包括机械制图测绘、机械优化设计实训、机械零件工艺实训、数控加工及编程实训、设备控制实训、毕业设计等内容,要求学生能编制零件加工工艺、零件加工程序、对电子元器件检测及PLC技术;综合性训练包括机械加工实习、考工训练、专业综合训练、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要求学生能掌握车(数控车)、铣、磨等操作的基本技能和加工工艺方法,会使用专业工具,了解机床安全操作规程和机床结构。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群建设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群建设
农业 ,加 快 培育 和形 成 区域经 济 增
于以工科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 课程群建设是其重要的基础建设之

系。 主要模块包括 : 基本素质与能力
专业基础能力模块 ; 电气工程 长极 ,成为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 模块 ;

当前 , 很多应用型工科院校的课
程 群建设 还 处在起 步 阶段 ,课 程群 建 设 的概念 、 内容 、 法及 体 系构建 方 没 有统 一 的标准 ,一 定程 度上 影 响
关键 词 : 械设 计制 造 及 其 自动 化 : 机 应
《 国家西部大开发“ 十一五” 规划》 中
提 出 的三个 重点 发展 经济 区之一 的
结合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 群 的任职要求 , 优化课程结构 , 充分吸 纳新技术 、 新工艺 、 新方 法 , 形成实
“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设 , 将
( ) 一 理论 教 学体 系
中图分类号 : 1 , 文献标识码 : G7 23 A
根据 上述专 业建设 的指 导思 想, 建立以岗位技术应用 能力和素
课 程群 指 同一学科 内服务 于 同

济发展空间布局 ,重点发展高技术
专业 或不 同专 业 的系列 课程 l对 l I ,
装备制造工业 、 航空航天工业 、 现代 质培养为主线的模块式理论教学体
材力 一
基础知识 l

计算机基础 一

l 专业基础 l
l 电气基础 l I 专业方向 l l 扩展知识

成 立 专 业 课程 群 建 设 团队 : 由专 业 带 头人 、 干教 师 、 工 程 骨 企业
大学 语文 国防教育一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介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介绍
理,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二年级课程
工业自动化
机械动力学
介绍工业自动化技术和设备,包 括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系统等。
学习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力学 性质,分析和设计机械系统。
制造工艺学
了解常用的制造工艺,包括铸造、 锻造、加工和焊接等。
三年级课程
1 机械设计
深入学习机械设计的原理 和方法,进行机械零部件 和系统的设计。
结论和总结
全面发展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 业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创 新能力。
实践导向
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为行业需求提供适应的人才。
前沿技术
关注智能制造和工业自动化 等前沿领域的发展,培养未 来工程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 介绍
通过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我们旨在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 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
1 技术全面
全面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
2 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 团队合作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能够在跨学科环境中合作。
课程体系介绍
核心课程
包括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控制 原理、制造工艺基础等。
专业选修课
提供各种机械设计、制造和自 动化领域的选修课程。
实践课程
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包 括实验、设计和项目完成等。
一年级课程
1
数学基础
数学基础课程为学生提供数学知识的基础,以便在后续课程中应用。
2
工程图学
学习工程图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图纸的表示方法和应用。
2 机器人技术
介绍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 技术,包括运动控制和感 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 而 在 实 践 中 对 理 论 知 识 进 行 拓 展 和 创 机 械 设 计 制 造 专 业 主 要 是 培 养 具 有 机 械 设 计 制 造 基 础 识 的理 解 与 掌 握 ,
知识和应 用能 力 , 能 从 事机 械 产 品的设 计 、 工 艺设 计 、 数 控 新 。 同时 综 合 实 训 的 训 练 项 目也 要 不 断 的 推 陈 出 新 , 要 以 加工、 数 控 设 备 的操 作 、 产 品 质 量 检 测 等 等 行 业 的 高 等 技 术 项 目为 目标 , 充分 调 动 学生 的积 极性 , 教 学 方 法 也 由“ 以 教 应 用 性 人 才 。综 合 实 训 是 机 械 制 造 专 业 的 主 干 专 业 课 程 , 师 为 中心 ” 转 变 为“ 以学生为 中心 ” , 教 师 只 是 起 到 引 导 的 作
1 机 制 专业 综 合 实训课程 体 系的 目标要 素
构建综合实 训课 程体 系 结 构形 式 的 时候 要 注意 以下 几 点 :
综合 实训 是学 生 毕业 实 习 、 毕 业 设 计 前 的 一 门 综 合 型 其 一 , 教学重点应 该转移 到强化 应 用上 , 同 时 实 训 课 程 在 教 设 计与实 践训 练课程 , 安排在 大学 教学 的最后 一 学年 , 能 培 学 计 划 中应 占据 较 大 的 比例 , 让 学 生 有 充 分 的 时 间 去 掌 握 养 学 生 综 合 运 用 已学 知识 的 能 力 。通 过 综 合 实 训 的 开 展 让 专 业 技 能 , 以及 将 理 论 与 实 践 更 好 的 结 合 ; 其二, 综 合 实 训 学 生获得 实践 知识 、 丰 富 并 活 跃 学 生 的思 想 , 强 化 对 理 论 知 的 内容 必 须 具 有 系 统 性 和 连 贯 性 , 能 够 将 大 学 四 年 所 学 的
学 学报 , 2 0 0 8 , 4 ( 4 ) : l 4 6 一 l 4 8 .
NO . 0 7. 2 O1 4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d e r n B u s i n e s s T r a d e I n d u s t r y
2 0 1 4年 第 O 7期
机 械 制 造 专业 综 合 实 训 课 程 体 系构 建
蔡 容 段 伟
( 武 汉科 技 大 学 城 市 学 院 机 电 工程 学 部 , 湖北 武 汉 4 3 0 0 8 3 ) 摘 要 : 综 合 实 训 作 为机 械 设 计 与 制 造 专 业 的 一 门 实 践 教 学 必 修 课 , 针 对机械 制 造 专业 的特 点 , 浅 谈 如 何 构 建 以 素 质
是 一 门 实 践 性 很 强 的 专业 课 , 是 围绕 专 业 培 养 目标 , 为 学 生 用 , 有 效地培养 了学生 的工程 意识 和创 新意 识 , 使 学 生 在 完 今 后 能 在 上 述 岗 位 上 工作 提 供 必 要 的 知 识 与 技 能 支 撑 。如 成 这 些 项 目的 过 程 中 , 把 所 学 的 专 业 知 识 和 实 际 操 作 结 合 何 针对该 专业 的特 点培 养 高 素质 人 才 , 必 须 要 对 该 门 课 程 起 来 , 并 能 够 在 今 后 的 工 作 岗 位 上 解 决 实 际 生产 的 能 力 。 构 建 一 个 良好 的 课 程 体 系 。 课 程 体 系 是 一 个 具 有 特 定 功 2 机制 专业综 合 实训 课程体 系的结 构要素 能、 特定结 构的组 合 系 统 , 通 常 具 有 目标 、 内 容 和 过 程 三 个 综合实 训课程 体 系 在其 结 构 形成 过 程 中 , 应 确 立 起 以 要 素 。因此 , 机 制 专 业 的 综 合 实 训 课 程 体 系 也 可 由 目标 要 素 质 教 育 为 目标 、 以社会需 求 为导 向 , 以 岗位 技 能 要 求 为 核 素、 内容要素 ( 结 构要素) 和过程要 素三大部分 构成 。 心的课程结构 形 式 。针 对 于机 械 制 造专 业 的特 点 , 我 们 在
译 等 能 力 。课 后 作 业 也 可 加 人 到 考 核 结 果 中 , 因 为 平 时 的 实 践 中 不断 的 探 索 和 改 革 。 作业 也能 让学生 更好 的应 用相 关 的知 识 , 提 高 科 技 英 语 翻
译能 。
参 考 文 献
[ 1 ]马 海华 . 通信 、 电子 类 专 业 英 语 教 学 实践 与 探 讨 [ J ] . 河 南 工 业 大
空、 阅读理解 、 翻译 等方式来考 察学 生对 科技 英 语 的掌握 程 课 教 师 自由 发 挥 的 空 间 , 让 学 生 和 教 师 形 成 一 个 密 不 可 分
度, 同时还可 加入 口语测试环 节 , 进 一步确 认 学生 的 听 、 说、
的整体 , 而 这 个 有 机 整 体 的 形 成 则 需 要 专 业 英 语 的 教 师 在
教 育 为 目标 、 以 岗 位 技 能要 求 为 核 心 的综 合 实训 课 程 体 系 。 关键 词 : 机械制 造 ; 实训 课 程 ; 构 建 中图分类 号 : G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2 — 3 1 9 8 ( 2 0 1 4 ) 0 7 - 0 1 4 1 - 0 2
例 计算 总分 的 形 式 , 考 核学 生 的专 业 英 语 实 际 应 用 能力 。 流进 , 故而 , 专业 英 语 的 教 学方 式 应 不能 给 予过 多 的限 制 , 在 最后 的期终测 试 中, 将词 汇、 语法、 科技 文 献等 以选 择 、 填 在 以最 大 限度 提 高 学 生 的 主 动 性 和 能 动 性 的 条 件 下 , 给 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