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8讲现代中国的科技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2022版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学案:第38讲-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含解析】
第38讲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目标定位·明考向明确考向把握主线课程标准(1)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3)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本讲主要讲述了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发展趋势。
二战后随着西欧走向一体化,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加强,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区域经济集团。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取代了关贸总协定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贸易组织,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考纲要求(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2)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主干梳理·理思路基础排查理一理一、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1.欧洲联盟(1)背景①文化传统: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欧国家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
②历史教训:持续不断的冲突和战争激起了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
③现实需要: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
(2)过程①欧洲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
②欧洲联盟: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③欧元诞生: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3)意义①欧盟的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②欧盟在经济领域已取得突出成就,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2.北美自由贸易区(1)背景:美国在国际经济中的绝对优势地位面临欧洲和日本的挑战。
①1992年,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②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2 第38讲 新文化运
第38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某某检测)1917年,高一涵先生认为:“往岁之革命为形式,今岁之革命在精神。
政治制度之革命,国人已明知而实行之矣;惟政治精神与教育主义之革命,国人犹未能实行。
”他的认识( )A.揭示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B.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C.成为知识分子的思想共识D.探索了新某某主义道路解析:选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高一涵认为辛亥革命是形式,而新文化运动是精神,政治革命问题要诉诸精神层面才能根本解决,政治革命是不彻底的,原因就在于“政治精神”的保守化,要推进政治革命,必须发起“政治精神之革命”,故高一涵的认识揭示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故选A项。
2.(2020·全国Ⅰ卷五省优创名校联考)有学者研究发现,新文化运动期间,当时的人讲“科学”很少往“技术”方向走,而更注意其“精神”和“方法”,讲到西方的物质一面时也往往提高到“文明”层次。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B.某某政体并未挽救危机C.封建君主专制已被推翻D.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解析:选B。
材料中新文化运动重视西方的“精神”和“方法”,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从思想上进行反封建的需要,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它是辛亥革命的“补课”,故选B项。
3.(2020·某某适应性考试)1917年,陈独秀说:“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
”这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A.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B.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C.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D.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解析:选B。
由材料“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借鉴西方政治文明,对国家发展展开思考,故选B项。
4.(2020·某某毛坦厂中学模拟)胡适说:“在许多方面,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学案: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学案28 Word版含答案
学案28单元学习总结现代中国科技、教育与文艺的发展情况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以前,新中国科技事业有了较全面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
①建立科研机构,建立科学研究体系。
②制定科技发展规划,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奠定基础。
(2)第二个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遭到严重破坏,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这一阶段所取得的科技成就有: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南京长江大桥落成,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等。
(3)第三个阶段是“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国的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1978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①1978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制定了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迎来了我国科技事业新的春天。
②1985年,在科学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指导下,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③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推动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新阶段。
2.“双百”方针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质(1)基本内容:在艺术领域“百花齐放”,在学术领域“百家争鸣”。
在艺术上提倡不同题材、形式、风格的艺术品自由发展,不同艺术方法的自由探讨和创造,不同风格流派的自由竞争;在艺术实践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以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
在学术理论的探讨上实行“百家争鸣”,提倡和鼓励不同学派、不同理论观点的自由争论,保障学术上自由探讨和创造的民主权利。
(2)实质: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
“双百”方针的提出,体现了在人民共和国新体制下,在特殊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下,国家最高决策者对社会主义文化政策的一种新的尝试,它显然包括了对科学技术和文艺创作自由的倡导的努力,但它的表达方式却又是“含混的诗意化”,没有采取法律条文的形式来保证文艺和学术的自由。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精品课件
合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内容的处理 1、重点与难点 2、整合与拓展 知识内容
整
合
文学和影视作品、图片和照片
教学资源
图书馆资源
网络资源
社区和家庭资源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内容的处理 新课程的模块专题是依据时代性和 1、重点与难点 基础性原则上的精选内容;教材结 2、整合与拓展 论性表述多;历史人物脸谱化、历 细化 史事件结论化、历史方法程式化、 历史情感边缘化。
探究学习 如:让学生通过对自己家庭或对老年、 中年、青年三个年龄段人员的调查访 谈,了解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的受 教育经历及其对教育问题的看法。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学程序 方法 预期目标
创设情景
呈现信息
历史问题的现实引入
展示图片,指导学生根据图片列出教 育发展表格
指引注意,激发兴趣
学生建构知识结构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专题的认识 1、专题内容
该学习专题主要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学技术 与文化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并讨论有关的经验教 训。
2、专题基本思路 科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思想文化的更新和 教育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有力推动 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进步。 教学中应注意理顺思想文化和教育发展与科技 发展之间的关系,理顺文化科技发展与社会政 治和经济的关系。
技能在新情 景的应用
探究:让学生通过对学校退休、在校 中年、青年三个年龄段教师的调查访 谈,了解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的受 教育经历及其对教育问题的看法。
(师)设问:我们学校是何时建校的?
(生):1954年。 (师):对,同学们,回忆学过的知识,可知道 1954年发生在我国政治领域里的一件大事? (生):54宪法。 (师):对,1954年我国通过并实施了第一部宪法, 宪法明确规定了新中国教育的法则和方针。我国的 教育事业便迅速发展起来了。——人民教育事业的 发展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两弹一星”决策的背景;“两弹一星”研制的主要成果;航天航空技术的新成果;“神舟”五号载人航天工程;袁隆平和南优2号;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杂交水稻对人类的贡献;1983年,中国研制成功“银河-Ⅰ号”计算机;1965年中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功;(2)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3)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课前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阶段现代科技发展战略和重大科技成就,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2)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找出中国研制“两弹一星”的原因及研究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及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通过讨论(或辩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建国近六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科技取得累累硕果,有些科研成果已跻身世界前列,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2)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学生了解到现代科技的发展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联系密切,息息相关,提高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增强学生“科教兴国”的意识;(3)引导学生探讨应该怎样正确看待核科学的发展,强调中国对核科学发展所坚持的一贯立场和态度;(4)通过对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的介绍,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方法】1.问题式探究为本课主要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2.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提供史料、图片资料,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采用小组讨论的办法。
【教学内容】1.“两弹一星”:(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地区爆炸成功。
新人教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与近现代科技与文化 第38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第38讲某某改革与启蒙运动(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某某某某一模)15世纪末,金属活字印刷术传遍整个欧洲。
路德准确地捕捉到新技术带来的传播方式革命,用一场“革命”换来了另一场“革命”的胜利。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印刷术促进新教思想传播B.印刷革命是某某改革必要条件C.德国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D.科技进步与思想解放相互促进解析:选A。
依据材料可知,15世纪末,金属活字印刷术传遍整个欧洲,路德利用新技术带来的传播方式的革命换来了另一场“革命”的胜利,应该是指印刷术的革新促进了新教思想的传播,故选A项。
2.美国历史学家罗伯兹说:“16世纪早期,一场深重的危机令西方基督教世界大为震动。
它永久性地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
”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展开B.新航路促进基督教传播C.欧洲某某改革运动兴起D.英国发生清教革命运动解析:选C。
由材料“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可知与某某改革有关,故A、B 两项错误;“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是某某改革产生的影响,故C项正确;“英国发生清教革命运动”只是针对英国,不会对整个“西方”产生重大影响,故D项错误。
3.右图为《布鲁特斯胸像》。
雕像中,布鲁特斯身披古罗马长袍,脸向左侧有力地转动着,嘴角紧闭着,专注的眼神凝视着前方,面部神情表现出勇敢、公正、机智、坚定和决不妥协的英雄气概。
该作品( )A.体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觉醒B.冲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C.彻底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D.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某某权威解析:选B。
古希腊先哲们的思想体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觉醒,但《布鲁特斯胸像》是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故A项错误;《布鲁特斯胸像》细致刻画了人物的表情、神态,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因而冲击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故B项正确;17~18世纪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才彻底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故C项错误;某某改革宣扬“因信称义”,才否定罗马天主教会的某某权威,故D项错误。
历史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教案
必修3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习目标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在内的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新中国头十七年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等史实。
4.了解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颁布《义务教育法》和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等重要史实。
5.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主干梳理1.科技(1)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科技成就(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①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②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和正确决策,制订了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
③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精神与无私奉献。
④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
⑤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文艺:“双百”方针①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②提出:1956年,毛泽东提出。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指科学研究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③特点:强调“双百”是一个基本性的,长期性的方针。
3.现代中国的教育(1)奠基(1949-1966年):A.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B.全面建设时期,毛泽东确定了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C.成果:经过十几年努力,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2)动乱(1966--1976年):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的破坏,导致各行各业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下降,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单元 第38课时 近现代世界科技 新人教版必修3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第四单元 第38课时 近现代世界科技新人教版必修3【山东考纲】 1.经典力学。
2.相对论和量子论。
3.进化论。
4.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5.现代信息技术。
【课标提示】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1.哥白尼(1)背景:中世纪末期地球中心说占统治地位;文艺复兴进步思想的影响。
(2)成就:提出太阳中心说。
(3)意义:从根本上动摇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理论基础。
2.伽利略贡献⎩⎨⎧ ①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提供确凿证据。
②开创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3.牛顿经典力学(1)条件:系统总结了前人的成果,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发现了新定律。
(2)内容: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定律。
(3)完善:1687年,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4)意义错误!二、达尔文与进化论1.背景(1)19世纪以前,神创论占统治地位。
(2)基督教的上帝造人说成为教会禁锢人们思想的教条。
2.创立: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建立起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
3.发展:1871年发表《人类的起源》,进一步论证了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
4.意义:改变了19世纪人们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
三、瓦特与蒸汽机1.背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迫切需要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
生产力的发展呼唤着方便、适用、高效的新动力支撑与推动。
2.成就:经过20多年的努力,瓦特完成了对纽可门蒸汽机的革新。
3.意义: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机械,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
人民版必修3高中历史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案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标要求: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单元综述:1、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代科学家艰苦不懈的努力,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突飞猛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一系列高科技成果令世界瞩目。
这些成果的取得,极大的拖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德威和现代化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1956年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促进文艺创作的活跃、文艺舞台的多姿多彩,对冲破学术研究的条条框框的限制,确实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由于在实际贯彻中,过分强调阶级斗争,混淆了学术与政治的界限,造成了很大的偏差,其中的经验教训很值得认真总结。
3、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为国家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但“文革”使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的伤害,耽误了不止一代人。
“文革”之后,人们更加理解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含义,党和政府更加致力于发展教育,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呈蓬勃发展的势头。
学法指导: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应注意: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教育发展的历史,与同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关系极为密切,学习时应注意紧密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其政治、经济的相互影响。
中国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时还应注意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重难突破: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和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具体科技成果主要有:(1)“两弹一星”的开发研制取得巨大成功。
(2)在“两弹一星”以后,向更高的科学高峰攀登,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3)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3)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蓬 勃发展,文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高涨,有力地推动了文学艺 术的发展。
四、教育、科技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1.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和教育是 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2.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也推动 着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 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 4.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因此,国 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战 略。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教版 ·高考一轮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必修三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五单元
单元整合
时空坐标
主干整合
知识网络
精华模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时空坐标
知识网络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主干整合
一、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艺发展的阶段特点与表 现
二、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
三、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创作的两个高峰及出现的主 要原因 1.两个高峰 一个是指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一个是指改革开 放新时期,我国文学艺术创作取得辉煌成果。
2.主要原因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开始,党 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符合社会主义发 展的客观规律,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促进了 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行 改革开放,党中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 务”的总方向,概括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艺术发展的根本 目的,推动了文学艺术创作的又一高峰。
高考一轮复习教案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课程标准】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2、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3、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学习要求】1.说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2.知道建国初期的扫盲教育和高等教育、“文革”对教育事业的破坏、1977年恢复高考;从新中国教育发展的曲折历程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3.列举“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和“银河”系列计算机等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相关考点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文化大革命)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共产党宣言》)4.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5.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第三次科技革命)6.李四光(选修4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了解李四光等科学家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基本观点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
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也推动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
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一)、建国初,双百方针的提出——第一个发展高潮1、、“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1)、国际因素:5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云谲波诡,苏联和东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特别是1956年2 月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进一步坚定了中国决策者们冲破苏联模式的决心,加快了寻找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步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提纲 现代中国的教育、科技与文化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提纲现代中国的教育、科技与文化新人教版必修3【课程标准】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一、前提条件1、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2、科技机构成立,党的各项政策、科技战略的推动3、科学家们艰苦卓绝的工作和贡献二、科技成就概况1、“两弹一星”⑴目的:为了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⑵成就:即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①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国防能力。
先后建成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用核技术为国民提供电力。
②20世纪60年代初,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③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国家,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⑶意义:⑴打破了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⑵加强了中国国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2、载人航天技术2003年“神舟”5号飞船在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袁隆平杂交水稻⑴成就: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0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⑵意义:国际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4、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①1983年开始,成功研制出“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意义:②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开辟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20世纪末,基因工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程标准】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1、背景:①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②充分调动知识分子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繁荣社会主义科技文化.(根本目的)2、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3、内容: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4、贯彻实施:①提出初期:贯彻执行,出现繁荣景象.主题: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优秀作品: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蔡文姬》,杨沫的《青春之歌》等.文艺期刊大量增加:电影创作步入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②1957年开始的反右斗争扩大化至文革期间:受干扰和破坏,未能坚持贯彻下去.原因: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革”的到来,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点睛]本专题主要讲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
主要内容包括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教育事业的新成果,文学艺术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通过对我国科技、教育、文学艺术方面主要成就的复习,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和文化事业在曲折中发展前进的历程。
了解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关注各项事业发展与我们现实生活的联系,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标考点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重点掌握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等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解析考点1]简述建国以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及历史作用。
〔1〕“两弹一星〞A.1964年6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C. 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顺利地将“东方红――1〞人造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2〕“东方魔稻〞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推广杂交水稻。
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并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
西方媒体因此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工业革命〞。
〔3〕“银河“系列计算机A.1983年,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型机诞生。
B.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I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中国在这个领域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4〕“神舟〞号飞船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把宇航员杨利伟顺利地送上了太空。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38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人教必修3)
第38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考纲]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教育事业的发展。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课标]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两弹一星”(1)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原子弹:1964年,中国第一颗______________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掌握了核技术后,中国先后建成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重视和平利用核能。
(3)导弹: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______________试验成功。
(4)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____________。
2.载人航天从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在经过4次无人飞行成功试验后,于2003年10月15日载着宇航员__________升上了太空,飞行圆满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成就: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____________。
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意义: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4.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____________”。
(2)生物技术:人工合成________________在中国首次实现;人类基因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双百”方针的提出(1)背景:新中国成立和三大改造完成,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8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考纲]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教育事业的发展。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课标]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两弹一星”(1)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原子弹:1964年,中国第一颗______________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掌握了核技术后,中国先后建成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重视和平利用核能。
(3)导弹: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______________试验成功。
(4)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____________。
2.载人航天从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在经过4次无人飞行成功试验后,于2003年10月15日载着宇航员__________升上了太空,飞行圆满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成就: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____________。
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意义: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4.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____________”。
(2)生物技术:人工合成________________在中国首次实现;人类基因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双百”方针的提出(1)背景:新中国成立和三大改造完成,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2)提出:________年春,毛泽东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含义:________问题上“百花齐放”,________问题上“百家争鸣”。
(4)成果:老舍的话剧《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等。
2.曲折的年代(1)原因: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
(2)表现⎩⎪⎨⎪⎧①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
②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3.文艺的春天(1)背景⎩⎪⎨⎪⎧①“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林彪、江青的极“左”路线。
②党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
③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
(2)表现⎩⎪⎨⎪⎧①20世纪80年代初:以“五讲”“四美”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起来。
②出现了以反映“ ”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以及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等。
③学术讨论空前热烈。
④进入21世纪,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易混易错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学术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
三、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开基创业(1)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以老解放区____________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来建立人民教育事业;确立教育要为____________服务,学校要向____________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确立了__________的教育方针。
(3)成就: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逐步形成____________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2.动乱中的教育“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地大中小学____________,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1966年夏,____________被废止。
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________________下降。
3.教育的复兴(1)“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在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2)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实行“____________”发展战略。
(3)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__________,面向世界,面向________”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
(4)制定了《______________》,实行普通教育与____________并举;高等教育也有了很大发展。
(5)20世纪90年代,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__________”计划。
(6)社会力量办学也应运而生,启动了“希望工程”。
(7)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
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史论要旨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文革”给中国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破坏;“文革”结束后,中国教育重新获得生机,科教兴国战略极大地推动着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
关于“两弹一星”主题1 研制“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史料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史料生动地说明了“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同时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主题2 中国发展核武器的一贯立场史料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中国掌握了核武器,对于斗争中的各国革命人民,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对于保卫世界和平事业,是一个重大贡献。
在核武器问题上,中国既不会犯冒险主义错误,又不会犯投降主义错误。
中国人民是可以信赖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1964年10月16日)史料说明中国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自卫,在核科学的发展中,我们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为人类造福的一贯立场。
关于载人航天技术史料民族百年航天愿,沧桑历尽神舟圆;广寒未见嫦娥面,银河探索现飞船。
——美国林则徐基金会主席黄克锵史料反映了载人航天飞船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体现了中国尖端科技事业所经历的坎坷与辉煌,彰显了一个民族在历史大跨越中的自强、自信与自豪。
关于杂交水稻史料当代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史料反映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吃饭问题。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关于“双百”方针主题1 “双百”方针的内涵百花齐放: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指科学研究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新中国的教育主题2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1)通过教育培养大量人才,来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含量。
社会发展需要劳动者成为各行各业懂得科学技术和管理现代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
而科学技术人员和高层管理人才的培养,必须通过教育来获得。
(2)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掘劳动者的巨大智力资源。
生产力中最具活力的财富,是人的知识和智力,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智力开发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显得日益突出。
人的智力开发速度快慢,最终将直接反映在社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上。
(3)培养民族的创新意识,增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国力。
创新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无论什么时代,社会都需要不断创新。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源泉,创新使民族的视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4)教育的大力投入,有利于发展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主题3 教育、科技和经济之间的关系(1)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
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要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2)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也推动着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
(4)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因此,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例1 (2011·山东高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下列有关新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③恢复高考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②④①③B.②③④①C.④③②①D.④①②③答案 B审题突破审题关键是“出现先后排列”,解答依据是对重要史实的准确识记。
①是1995年,②是建国初期,③是1977年,④是1983年。
例2 (2010·广东高考)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答案 D审题突破审题关键是理解什么是“内涵”,“双百”方针可看作是知识范畴限定。
“双百”方针是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和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目的是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要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例3 (2008·广东高考)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
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答案 B审题突破审题关键是“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一时间信息。
命题感悟本讲命题的知识切入点主要是新中国的教育及“双百”方针。
能力立意上注重基础知识的识记,特别是把握重要史实的时间的准确度。
命题思想一隐含社会热点题点新时期的高新科技1.国防科委张爱萍主任亲自挥笔命名为“银河”,并题诗一首:“亿万星辰汇银河,世人难知有几多。
神机妙算巧安排,笑向繁星任高歌。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 A.“亿万星辰汇银河”:中国航天科技步入发达国家行列B.“世人难知有几多”:中国航天人不知流了多少辛勤的汗水C.“神机妙算巧安排”:中国每秒运算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问世D.“笑向繁星任高歌”: 21世纪初这一科技里程碑令人倍受鼓舞命题思想二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题点主干知识——新中国教育的曲折发展2A.“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B.“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C.《义务教育法》的实施D.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制定题点核心概念——“双百”方针3.1957年,正当天津庆祝社会主义锣鼓喧天之际,何迟一气呵成写就了《统一病》,讽刺整个社会“穿一样的衣裳吃一样的饭,一样的思想说一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