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及其影响

合集下载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解读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解读

解析: 通过读图, 很显然 , 此时, 刚过秋分
当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春分点时,太阳直射赤 日, 太阳直射点便又一次开始北移。如此反 复, 日一星期左右 , 以 , 阳直射 点刚刚移过 赤 所 太 道 ,随后 ,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逐渐向夏至点移 太阳直射点便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不停地做周 道 , 位于南半球 , 向南运动。 正在 动, 由于有黄赤交角的存在 , 地球是斜着 身子绕 期性的往返运动 ,这就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 我们可以把它简绘成如图一所示 : 太阳公转的,所以太阳直射点便也由赤道 向北 运动, 半球移动 , 直到地 球位于公转轨道上夏至点时 , 太 阳便直射北回归线 , 2 。2 。, 即 3 6N 这个角度 正好是黄赤交角的度数,此纬度位置是太阳直


某个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运动
想像能力 , 灵活深入掌握 此图, 学生便 可轻 松 太阳高度也不可能达到 9。。夏至以后 , 0 地球 的方 向 此类问题是对该 图最直接也是最 简单的 例一 : 1 0月 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
( 高中必修第一册图 1 3做一些粗浅探讨。 - ) 2
会有一个精彩的效果。 新课程的开放性恰恰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 空间, 构建了个性发展的平台, 为学生自 主发展、 全面进步创造了条
件。 位老师在讲《 一 美的永驻> 一课 时, 生精心准备的剪纸 、 以学 小制 作、 绘画 、 法作 品 , 书 以及优 美的舞蹈、 动情 的歌声等来展 示 , 既给学
课堂上产生了神奇的力量, 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 激发了学生创造性
思维。
这种出奇 制胜的方 法首先要 求教 师要有 宽泛 的专业基础 和知 识底 蕴 , 驾驭相应的知识并使之适合学 生的兴趣和需要。同时 , 能够

太阳直射点与昼夜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图

太阳直射点与昼夜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图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北半球南半球北半球南半球春分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春分-夏至向北移动,在北半球昼长夜短,昼变长,夜变短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夏至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且纬度越高,白南半球黑夜达到一年中最长,且纬度越高,夜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昼越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越长,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现象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最小值夏至-秋分向南移动,在北半球昼长夜短,昼变短,夜变长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秋分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秋分-向南移动,在昼短夜长,昼长夜短,北半球正午南回归线冬至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昼变长,夜变短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及其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冬至南回归线北半球黑夜达到一年中最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冬至-春分向北移动,在南半球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昼长夜短,昼变短,夜变长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课件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课件
02
在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 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形成四季交 替的现象。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的移动规律是
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在每年的3月21日左右到达赤道,6月22日左右到达北 回归线,再向南移动,在每年的9月23日左右回到赤道,12月22日左右回到南 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的移动规律是
间变化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变化规律
在日出和日落时,太阳高度角接 近于0度;在正午时,太阳高度 角达到最大值,一般为90度左右。
影响因素
太阳高度角受到地球自转和公转 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地理位置、
季节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日内太阳方位变化
太阳方位角
影响因素
太阳方位角是指太阳光线在水平面上 投影的方向。在一天中,太阳方位角 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在每年的9月23日左右到达赤道,12月22日左右到达南 回归线,再向北移动,在每年的3月21日左右回到赤道,6月22日左右回到北回 归线。
太阳直射点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温度最高的点 ,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生 活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致昼夜长短的变 化和四季的交替,对地球的生物节律 和农业生产等方面也有重要影响。
主要包括观测误差、模型 误差和随机误差等。
精度评估
通过对比实际观测数据和 预测数据,评估模型的预 测精度。
误差修正
根据误差分析结果,对模 型进行修正和优化,提高 预测精度和可靠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太阳方位角受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 响,同时也受到地理位置和气候等因 素的影响。
变化规律
在日出和日落时,太阳方位角分别位 于东方和西方;在正午时,太阳方位 角位于正南方向。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知识讲解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知识讲解

北半球河流一般是右岸冲刷,左岸堆积。
∠2 ∠3
2×23°26′
∠a ∠1
直射点的纬度 与出现极昼( 极夜)的 纬度互余
求地方时
求经度
(4) 给长途铁路运输、远洋航海事业、国际交往带来困难。
三、时区的划分和区时
时区 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
区时(标准时) 各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
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1、时区的划分:
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以0°经线为基准,从 7.5°W到7.5°E为中时区;中时区以东依次为东一区 至东十二区,以西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西十二区 合为一个时区。
2、区时的计算方法:
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①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时区号数 =已知经度÷15°(余数<7.5°则整 数即为时区序号;余数>7.5°,则整 数+1为时区序号。)
②已知两地所在地区,计算两地时 差:(异区相加,同区相减)
③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 东加西减
例:一架飞机3月6日5点,从北京(东八 区)出发,飞行了11个小时到达伦敦,问到 达后的当地时间是多少?
D
夏至日
A
太阳
C
冬至日
B
地球位于A位置时,距太阳最远,为远日点,时 间为7月初,最接近北半球夏至日,顺地球公转 方向可依次判断B、D位置分别对应秋分日、春 分日
第4课时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及昼夜交替的区别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 也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现象

地球自转
假如地球不自转,能否产生昼夜现象?周期是多少?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说明-精选.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说明-精选.

(接上节课)
4太阳直射的移动规律
(1)回归运动
①概念:
②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2)分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图表1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示意图
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示意图说明:
运行区间直射点所处半球运动方向时间区间
A →
B 北半球由南向北3月21日至6月22日
B →
C 北半球由北向南6月22日至9月23日
C →
D 南半球由北向南9月23日至12月22日
D →
E 南半球由南向北12月22日至次年3月21日
例题:国庆节10月1号,太阳直射点在半球,向运动(两空都可以选择填“北”或者“南”)。

【点拨】太阳直射点做回归运动,一年365天,一年移动23°26′×4≈94°,所以,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纬度,历时3.88天,约为4天。

即太阳直射点约为每4天,移动纬度1°。

(接上节课)
4太阳直射的移动规律
(3)回归运动
①概念:
②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4)分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图表2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示意图
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示意图说明:
例题:国庆节10月1号,太阳直射点在半球,向运动(两空都可以选择填“北”或者“南”)。

【点拨】太阳直射点做回归运动,一年365天,一年移动23°26′×4≈94°,所以,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纬度,历时3.88天,约为4天。

即太阳直射点约为每4天,移动纬度1°。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及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

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及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的比较需要注意的问题:太阳日的理解和飞行中感觉一天长短问题:当物体和地球没有相对运动时,随着地球从日出(或太阳日某个时间)到再次日出的时间为24小时,为一天。

但飞机、车、船运动时,感觉一天长短不同,可以比24小时长或短,如果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动(不一定正东,可以是向东、东南或东北),感觉一天时间短于24小时,短的时间为飞行途中所跨的经线段的时间间隔,但不是飞行时间,如果逆地球自转方向(正西、西南或西北),感觉一天长于24小时,长的时间为飞行途中所跨的经线段的时间间隔。

例题1:一艘轮船从圣弗朗西斯科返回上海,船员们在甲板上观测前一天正午到后一天正午的时间间隔是A.一个恒星日 B.一个太阳日C.比一个恒星日稍短些 D.比一个太阳日稍长些答案:D 点拨:如果没有相对运动,地球上观察连续两次正午的时间间隔应为一个太阳日,如果物体顺着地球运动方向运动,其连续两次观测正午的时间间隔小于24小时,如果物体逆着地球运动方向运动,其连续两次观测正午的时间间隔大于24小时。

例题2: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答案:A 点拨:图中范围内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为赤道处的一半,且自南向北减小,说明位于北半球,即纬度在北纬60度附近。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答案:A 点拨:地球自转线速度取决于圆周运动的周长,在纬度相同情况下,海拔高度大,运动周长增大,速度增大。

例题3:某日酒泉昼长11时20分,西昌昼长11时40分。

某航天专家上午11时乘飞机从酒泉到西昌参观“嫦娥一号”卫星发射,途中飞行3小时。

据此和下图分析航天专家该日经历的昼长为:A.11时40分 B.14时30分 C.11时30分 D.11时24分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地球自转周期中的太阳日。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求地方时
求经度
(4) 给长途铁路运输、远洋航海事业、国际交往带来困难。
三、时区的划分和区时
时区 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
区时(标准时) 各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
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1、时区的划分:
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以0°经线为基准,从 7.5°W到7.5°E为中时区;中时区以东依次为东一区 至东十二区,以西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西十二区 合为一个时区。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的周期为365日5时48 分46秒,叫做回归年。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3º26´N
夏至
北回归线
0º 春分
赤道 秋分
春分
23º26´S
南回归线
冬至
➢ 在地球公转图上如何判断二分二至 日:
1.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定——北夏南冬
D
地球位于A位置时,太
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
A
半球夏至日,顺地球公
B
N
A
二、地方时
(1) 概念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
(2) 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①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
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②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 。 ③经度不同,时刻不同,地方时不同 。
(3) 计算:
经度每隔15º,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1º,地方时相差4分钟。
D
夏至日
A
太阳
C
冬至日
B
地球位于A位置时,距太阳最远,为远日点,时 间为7月初,最接近北半球夏至日,顺地球公转 方向可依次判断B、D位置分别对应秋分日、春 分日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日移动速度并不均匀,在赤道附近移动速度较慢,纬度越高速度越快。
太阳直射点与昼夜变化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在春分和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在夏 至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相反;在冬至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南半球 相反。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了该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进而影响该点的太阳辐射强度和 日照时间。
太阳直射点日移动的观测方法
01
02
03
使用日晷
通过观察日晷上影子的移 动,可以大致判断太阳的 方位和高度,进而推断太 阳直射点的位置。
使用天文望远镜
通过观察太阳黑子和光斑 等特征,可以判断太阳直 射点的位置。
使用现代科技
使用GPS和太阳辐射计等 现代科技手段,可以精确 测量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 移动速度。
05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实践应 用
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
指导作物种植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和光照强度, 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通过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 律,可以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品种,提高产量和品 质。
农业气候区划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 ,可以对不同地区进行农业气候区划,为农业生产和布局提 供科学依据。
由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也会有所差
异。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点 位于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冬至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 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北半球昼短夜长。
夏至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 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在一年中,பைடு நூலகம்阳直射点在南 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完 成一次回归运动。
生物多样性

地球公转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地球公转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地球公转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一、教材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分三课时进行,主要内容有:1.认识地球公转的规律,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的地理现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等自然地理现象。

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二、通过课本阅读了解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三、通过分析图“黄赤交角”和“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掌握节气的判断以及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

一、教学重点:黄赤交角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图分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二、教学难点: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图分析五、教学方法:图表分析六、学生分析:知识比较抽象,要求学生具备空间思维能力,对于难于想象的地理空间,适当的运用多媒体辅助,变抽象为具体,并且结合实际分析这些地理现象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意义。

七、课前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等,给学生发学案。

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地球的运动是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叠加,通过学习上节课的内容,我们了解了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本节课,我们继续公转的的相关知识,基本思路和自转类似:基础知识、公转的地理意义,分三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地球公转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第二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第三课时:昼夜长短与四季的更替。

一、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flash动画演示:】地球的公转【课件提示:地球公转的轨道为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随着地球公转,日地距离不断变化着】结合着(图1-3-2)。

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总结⑴地球公转的运动方向⑵地球近日点(1月初)与远日点(7月初)⑶地球的公转速度的差异【教师讲解】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由近日点到远日点越来越慢,由远日点到近日点越来越快【开普勒第三定律: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归纳:】方向:自西向东;速度: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较快,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较慢;周期:一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一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通常所用的年的计算为一回归年——四年一个闰年】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可以用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关系来表示。

探究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对一道地理高考试题的思考

探究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对一道地理高考试题的思考
日: 通过曰 点之 1 3, 日期 约 为 月7 日。
月2 2
解析 : 当晨 昏线经 x " , 2 A点 时 日期 为春分 日或秋分 1 3。 根据 经度的分布规律可 以判断 图示半球 为北半球 , 又从晨 昏线的移动方 向可知4点进入昼半球 , 说 明该 日为春分 日, 因此第一空 的答 案为“ 3 ” 。 而第 二空相对来说就有难度 了, 根 据题 目 可知日 点 的纬度 为7 8 。 1 7 N, 说 明此时 太阳直射点 的纬度为 1 1 。 4 3 N, 也就是说 该 纬度在赤道与北 回归线 的中点位置 , 此空的答案为“ 5 ” 。 通过简单 的运算可知5 月 7 日这个 日期正好是 3 月2 2 日与6 月2 2日之间的 中点 , 这个解 释表明太 阳直射点从 赤道移动到 1 1 。 4 3 N 与从 1 l 。 4 3 N 移动NJ : I 回归线所需时间是相同的。 但事实的确
如此吗?
笔 者查阅 了中国科学 院紫金 山天文 台网站上的 “ 电子 天文历表 ” , 发现如下 信息 : 5 月7 日1 2 时的太阳视赤纬( 等 于太 阳直射点的纬度 ) , 其值为 1 6 。 5 6 — 5( 正 值 表示北纬 ) , 而不是 1 1  ̄ 4 3 ’ N, 而太阳直射点在1 1 。 4 3 N 的时间却在4 月2 0日1 2 时与4 月2 1 日1 2 时之间。 显然 , 这道试题 的设问与答案是有悖 实际的。
B 点 在 赤 道 平 面 上 的投 影 点 , C O B= 2 3 o 2 6 ( 黄 赤交 角) 。 因此 , B O = R s i n e t , B C = R s i n o t s i n 2 3 。 2 6 。 图 中B C = E D, s i n / _ E O D : E D / R = s i n s i n 2 3 o 2 6 , 所以, 太 阳 直 射 点 的纬度0 ( / _ E O D) = a r c s i n ( s i n e t s i n 2 3 。 2 6 为 太 阳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

04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影 响
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气候变化
降水分布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是地球上接收太 阳辐射能量最多的地方,因此该地区 的温度较高,气候变化较为明显。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会影响大气环流和 洋流的分布,进而影响降水分布。
季节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致地球上不同地 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不同,从而 影响季节变化。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经线的应用
地理学研究
经纬度坐标系统是地理学研究 的基础,用于描述地球上地理
位置和分布。
导航系统
经线在导航系统中用于确定航向 和距离,是全球定位系统(GPS) 的核心组成部分。
时区划分
经线用于划分时区,确保全球 时间的统一和协调。
地图制作
经线在地图制作中用于投影和 缩放地球表面,确保地图的准
确性和实用性。
太阳时与地方时
太阳时是依据太阳位置计算的时间, 地方时是依据当地经度计算的时间。 通过比较两者,可以确定太阳直射点 的经度。
利用地理位置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地球自转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此不同经度的地区昼夜交替时间不同 。通过观察某地的昼夜交替时间,可以大致确定该地的经度 。
地球公转
地球绕太阳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移动。根据 地球公转的位置和时间,可以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03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确定
利用节气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春分和秋分
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太阳正东升、正 西落。
夏至和冬至
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 半球昼长夜短;冬至时,太阳直 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利用时间差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2020-2021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含解析

2020-2021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新教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1单元第2节第1课时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含解析第二节地球公转的意义第1课时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

通过模拟演示,了解地球公转的特征。

(地理实践力)2.理解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综合思维)3.结合“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

(综合思维) 4.运用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高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初步树立物质运动的世界观。

(人地协调观)一、地球公转的特征1.概念: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公转的轨道平面叫黄道平面.2.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箭头表示地球公转方向。

(2)轨道: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称为1恒星年。

(4)速度公转位置时间公转特征近日点1月初速度较快远日点7月初速度较慢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黄赤交角(1)概念: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2)图示:黄赤交角(如下图)(3)表现: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移动轨迹(2)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叫作1回归年.[特别提醒](1)黄赤交角度数=回归线的度数(2)黄赤交角度数+极圈度数=90°(3)黄赤交角度数=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1.概念(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

2.变化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3.变化规律(1)纬度分布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节气最大值地区最小值地区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南半球各纬度地区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北半球各纬度地区二分日赤道极点(1)地球位于近日点时,北半球是夏季;地球位于远日点时,北半球是冬季。

太阳直射点轨迹

太阳直射点轨迹

太阳直射点轨迹
太阳直射点每时都在向西移动,每小时移过15度经度。

在地理题的计算中可粗略取每天移动0.25度纬度。

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

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

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

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又在3月21日(即春分)回到赤道。

如此周而复始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也约是365.2422天,称为一个回归年。

扩展资料
每年的夏至日(斗指午,太阳黄经90°),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的纬度值达到最大,太阳高度可以达到90°,此时正是北半球的盛夏,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含北极圈)内为极昼,南半球相反正值隆冬,南极圈内是极夜。

此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并始终在北纬23°26′附近和南纬23°26′附近的两个纬线圈之间周而复始地循环移动。

因此,把这两个纬线圈分别称为“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

“南回归线”又称“冬至线”,斗指子、太阳运行至黄经270°为冬至,此时太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冬至这天北半球的白昼最短、夜晚最长,故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这天又名日短至。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及其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及其影响

66°34´S
66°34´ N 23°26´ N 23°26´ S
太 阳 光
66°34´S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66°34´ N 23°26´ N 23°26´ S
太 阳 光
66°34´S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66°34´ N 23°26´ N 23°26´ S
太 阳 光
66°34´S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太阳直射赤道
66°34´ N 23°26´ N 23°26´ S
太 阳 光
全球昼夜相等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阳 光
66°34´S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北半球昼短夜长, 北极圈内极夜
66°34´ N 23°26´ N 23°26´ S
赤道 昼夜相等
太 阳 光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66°34´S
南半球昼长夜短, 南极圈内极昼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北半球昼长夜短, 北极圈内极昼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66°34´ N 23°26´ N 23°26´ S
太 阳 光
66°34´S
赤道 昼夜相等
南半球昼短夜长, 南极圈内极夜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66°34´ N 23°26´ N 23°26´ S
太 阳 光
66°34´S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太阳直射赤道
66°34´ N 23°26´ N 23°26´ S
太 阳 光
全球昼夜相等

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市赛一等奖

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市赛一等奖
特派员:地球仪为什么是歪的
学生:不是我弄歪的。
班主任:他是我们班的班长,地球仪他说不是他弄歪,那就一定不是他弄歪的。
校长:我们学校教育经费特别紧张,买的地球仪都是残次品,全部都是歪的。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提问:地球仪为什么是歪的
看图:篮球、足球与地球仪的差别
出现了新的概念:黄道平面、赤道平面、黄赤交角。黄道平面: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赤道平面:地球自转的轨道平面;黄赤交角:目前的大小,23°26′。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刚从初中毕业,没有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同时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立体思维欠缺。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诙谐幽默的导入,循循善诱的引导,让学生理解黄赤交角的内涵以及影响。
2.通过立体的展示与数学方法的结合,让学生快速、准确的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民国时期一位特派员到乡村学校的故事:
小结
1.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大小23°26′。
2.在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中,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1.什么是太阳直射点,如何确定太阳直射点:
地表垂直接受太阳照射的点,太阳光线与地心的连线与地表的交点为太阳直射点。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2.北回归线上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3.两条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4.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
教师姓名
唐写时间
2020年8月31日
学科
地理
年级/册
必修一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