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数学活动开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究

合集下载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实践探究活动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实践探究活动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实践探究活动设计数学实践探究活动是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一年级数学实践探究活动的设计,并针对不同数学概念提供具体的活动示例。

1. 探究自然数自然数是小学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特点,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活动:活动一:数数比赛活动说明: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名代表。

老师给每个代表一个纸杯,里面装有不同数量的小球。

代表需要倒出纸杯中的小球,数出小球的数量,并回答问题:“纸杯里有几个小球?”比赛的目标是谁能最快地数清楚小球的数量。

活动目的: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直观地体验到数数的概念和过程,加深对自然数的理解。

活动二:数字排序活动说明:教师准备一些带有不同数字的卡片,每个学生抽取一张卡片,然后按照数字大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学生可以通过交流和合作完成这个活动。

活动目的: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加深对数字大小比较和排序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 探究加法和减法加法和减法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中的重要内容。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活动:活动一:找朋友活动说明:学生分成两人一组,每组有一份数字卡片。

一名学生选择一张卡片上的数字,另一名学生需要找到与之对应的数字,使得两个数字之和等于一个给定的数字。

例如,卡片上的数字是5,学生需要找到与之对应的数字是3,使得5 + 3 = 8。

活动目的: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

活动二:购物游戏活动说明:老师准备一些商品卡片和纸币,学生扮演买家和卖家的角色进行交易。

买家选择所需商品,给予对应数量的纸币,然后完成购物。

学生需要计算总消费和找零的金额。

活动目的: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金钱意识和计算能力。

数学教学实践案例应用(3篇)

数学教学实践案例应用(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创新和改革。

分数作为小学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案例以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实践案例,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效果。

二、案例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如:“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将一些东西平均分给多个人呢?比如,一个蛋糕要分给三个人,我们应该怎么分呢?”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案例教学(1)教师展示一个圆形蛋糕,并引导学生将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代表1/4。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1/4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4表示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整体的1/4。

”(3)教师展示一个长方形蛋糕,引导学生将蛋糕平均分成3份,每份代表1/3。

(4)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1/3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3表示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整体的1/3。

”3. 案例应用(1)教师出示一个苹果,引导学生将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代表1/4。

(2)教师提问:“同学们,如果我有3个这样的苹果,那么我一共可以分出多少份?”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3个苹果,每份代表1/4,那么一共可以分出12份。

”(3)教师出示一个圆形蛋糕,引导学生将蛋糕平均分成5份,每份代表1/5。

(4)教师提问:“同学们,如果我有2个这样的蛋糕,那么我一共可以分出多少份?”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2个蛋糕,每份代表1/5,那么一共可以分出10份。

”4. 案例拓展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引导学生将正方形平均分成6份,每份代表1/6。

教师提问:“同学们,如果我有4个这样的正方形,那么我一共可以分出多少份?”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4个正方形,每份代表1/6,那么一共可以分出24份。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促进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究——以“数与代数”教学为例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促进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究——以“数与代数”教学为例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促进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究——以“数与代数”教学为例摘要:本文以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的“数与代数”为例,探究了如何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了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关键要素,以及它们对学生深度学习的影响。

有效的教学设计和探索性学习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深度学习;“数与代数”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

在数学大单元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深度学习不仅仅是记忆和应用知识,更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和扩展。

本文以“数与代数”为例,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探究,旨在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明确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教学设计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

在“数与代数”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一)明确教学目标要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他们将学到什么,并明确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当教授小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设定学习目标为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小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温度变化、海拔高度等[1]。

通过将抽象的小数概念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联系起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小数运算的意义和应用。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根据天气预报中的温度变化,计算一周内的温度变化情况。

学生需要使用小数的加减法来计算每天的温度变化,并解释每天温度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这样的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将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二)选择合适素材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教学资源和教材,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

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如数学游戏、互动教学软件和实物教具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参与,深入理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方法。

小学低年级数学进位、退位加减法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低年级数学进位、退位加减法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低年级数学进位、退位加减法教学策略研究发布时间:2022-06-11T02:33:58.646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5月作者:韦凤珍[导读] 小学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发展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将素质教育理念与创新教学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组织特色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另外,还要遵循学生自然的成长规律,指引孩子朝着正确方向突破自我、挑战自我,在循序渐进中增强自身的主体优势,争做一个有理想、有文化、有追求的合格小学生,这样,基础教育改革才能更好更快的推进下去。

小学数学进位、退位加减法教学策略多种多样,有赖于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及研究。

韦凤珍广西梧州市岑溪市第六小学【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发展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将素质教育理念与创新教学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组织特色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另外,还要遵循学生自然的成长规律,指引孩子朝着正确方向突破自我、挑战自我,在循序渐进中增强自身的主体优势,争做一个有理想、有文化、有追求的合格小学生,这样,基础教育改革才能更好更快的推进下去。

小学数学进位、退位加减法教学策略多种多样,有赖于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及研究。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进位、退位加减法教学;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2)5-088-01作为小学教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会给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很大的困扰,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成为广大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在传统的加减法教学过程中,许多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过度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一味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讲解进位、退位加减法则和运算方法,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能给学生提供进行计算的机会,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数学学习能力较低,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更新教学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开展加减法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以增强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实验论文3篇

小学数学教学实验论文3篇

小学数学教学实验论文3篇小学数学主要讲述的是数学的基本知识,在小学打好数学的基础,有助于学生在学习领域取得更深的研究。

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实验论文,希望你喜欢!小学数学教学实验论文篇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一、利用网络环境,创设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升,吸取新知,让呆板的数学课堂变得活泼充满趣味,让深奥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于理解。

例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笔者充分利用网络创设情境。

打开事先查找到的网页动画,在大屏幕上播放。

盛夏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烈日下,唐僧师徒四人艰难地走在通往西天取经的道路上,大家口渴难耐,八戒找来一个西瓜解渴。

悟空说:“咱们四人平分,每人分得四分之一。

”唐僧和沙僧频频点头表示同意,贪吃的八戒不高兴地说:“西瓜是我找来的,应该多吃一些,我要吃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

”其余三人哈哈大笑。

教师适时提出问题:“你知道大家为什么取笑八戒吗?”学生利用以前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快判断出八戒要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吃了亏。

利用网络创造这一情境,烈日、大地、西瓜和人物对话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诱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很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

网络环境下创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借助网络环境,亲历学习过程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开展探究学习,把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设计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

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如果从以往的经验出发,教师提供几张年历,学生从这几张年历中归纳出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是大月,有多少天;哪几个是小月,有多少天;二月份有多少天等。

再总结出几句顺口溜: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惟有二月二十八,闰年还把一日加。

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用情境激活思维——关于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

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用情境激活思维——关于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

探索篇誗教学研究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用情境激活思维———关于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赵立(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洮阳镇建设小学,甘肃定西)生活中蕴含着很多数学元素,其可以帮助学生站在不同视角,借助多元方式开展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感知、理解与探索,这充分说明了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而且,在生活情境的驱使与引领下,数学教学中涉及的很多概念、公式、定理等,也会以更为形象、直观、具体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思维开启、认知提升也会带来积极作用。

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应以灵活创设生活情境为依托,来构建认知生态,落实教学指导,使学生在生活中开展数学学习,从生活视觉来领悟数学内涵,以实现对教学方式的优化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能。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还在沿用传统数学教学模式,观念没有及时转变,导致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教学语言较为生涩,未能做到通俗易懂。

小学生年龄尚小,爱玩好动,其思维能力及理解能力还不成熟,由于小学生是以感性思维为主,因此对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理论知识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

而一些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未能及时地将这一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转化,直接复述数学知识,并“灌输式”传授给学生,导致数学语言枯燥无味,并未做到通俗易懂,学生难以理解,注意力无法集中。

而且有的教师也并没有对数学概念加以生动、形象的描述,学生只能机械地死记硬背,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厌倦学习,对学生主体性的激发会产生不利影响,也降低了小学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教学方法运用效率低。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数学课堂中也运用了更多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如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但这些方法的运用效果不理想,有的完全是走形式、走过场,并未真正落实新型方法内在的含义与意义。

也有年纪大的教师对新方法产生的是一种抵触心理,习惯用传统教学方法,年轻教师更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影响教学进度,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10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10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10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错误资源探讨对于小学数学来讲,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产生错误,其实也可以成为很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为了进一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加强对错误资源的应用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错误资源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产物,错误中蕴含着宝贵的教学价值。

对教师来讲,学生出错不仅是教学契机,也是挑战,更是提升自身素质的关键。

而对于学生来讲,教师故意出错,不仅可以快速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也有利于激活、发展学生思维,因此,教师应正确对待、巧妙运用授课中出现的各类错误。

一、正确看待错误的出现作为数学学习的关键内容,错误资源能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在分析、探究中存在的偏差。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正确看待错误资源的产生,并积极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利用错误资源,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犯错的学生,否则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惧怕犯错,难以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引导学生直面自己的错误,认识到错误对学习的积极作用,使其能够积极地发现和改正错误。

二、挖掘错误资源的教学价值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对错误中蕴含的教学价值进行挖掘,以促进学生思维意识的不断成长。

由于年龄、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这时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对相关错误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出现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

通过充分挖掘错误资源中的教学价值全面激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认知。

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对问题进行循序渐进的诱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错误资源具备的有用性。

比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这两部分内容时,很多学生都会将两者混淆在一起,因而常常在图形类型判断时出错。

对此,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来强化两种图形的判断方式,然后再对学生出现错误的例题进行详细分析。

通过这样的分析、强化,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这两种图形的判断方式的印象,而且学生今后在做题时也能够避免同样的错误,做出正确的判断。

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协作的探究——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

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协作的探究——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

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协作的探究——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摘要:良好的师生互动交流不但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的积极参与,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表达、思维、创造能力,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兴趣。

所以,人们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加强师生协作则至关重要。

教师在师生协作中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互动环境,保障学生课堂的积极参与,从而为课堂提供良好服务,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本文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师生协作,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师生协作;平行四边形前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协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师生协作不仅能有机调整教师教的目的性、针对性,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关系,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

师生协作还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师生、生生互动,让教师能多方面地思考:如何进行师生间的沟通?如何教?从而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下面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谈谈我的几点做法:1巧设导入部分,促进师生和谐探究1.1巧设导入目标,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在备课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中,我根据教材内容进行了知识的前后融会贯通,在旧知中找出与新知相关的“长方形、正方形”等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确认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程度,以及学生已经学习的初步探究图形的相关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意在发挥师生的双边关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会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在课的开始阶段我结合教学目标,巧妙地预设了导入目标:应用新旧知识进行迁移学习。

直接运用快板回顾旧知的方式,如“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已经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这些图形及它们面积计算的方法,再紧紧的延续着学生的思路,设疑带领学生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课的开始部分通过巧设的导入目标,带领学生快速进入课题的探究,达到了预估的学习目标。

优秀教研活动案例展示

优秀教研活动案例展示

优秀教研活动案例展示——“开放性课堂教学的探究”活动案例段柳乡中心校黑峪沟小学李怀萍本组的校本教研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为载体,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经过实践,校本教研给我们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一是唤醒了教师的教研主体意识。

我校开展的专题式校本教研活动,要求教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教学过程,彻底摆脱指令性课程模式下的消极情绪和被动心态,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

二是培养了教师的教研对话交流精神。

校本教研的三个要素是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

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促进了教师个体教育智慧的生成;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激活了教师群体的教育智慧;专业引领,是教师把实践与理论进行对话,与优秀教师对话,与专家对话,促进了教师教育智慧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记叙我们数学学科的一次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案例,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教研活动概况。

◆教研主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开放性(计算题)课堂教学的探究。

◆活动时间:2016年3月13号◆组织负责:张书君◆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双册◆课例执教:李怀萍◆活动成员:小学数学教研组全体成员◆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计算的多样性、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开放性,进而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3、提高教研组成员的互助能力,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二、教研具体流程与评析。

步骤一:发现教学问题、确立教研主题。

·时间:2016年3月13日·地点:黑峪沟小学多媒体教室·对象:全体老师研究始于问题。

校本教研的问题如何发现,主题如何确定?我们认为,它是来自对新课标的理解,来自教学中的困惑,优秀教师的启发,以及教育科研的需要。

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篇一」课题: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准确率的研究一、内容分析: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基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问题。

可以说,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1、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小学阶段给学生打好数学初步基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需要。

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

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中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巨大的变化,但是,基本的计算方法却没有多大的变化。

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

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小学阶段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

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以上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

二、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在计算练习中,学生的计算错误经常发生: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成了除法,小数点忘了或点错了一位;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等。

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

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的不理解,或者没有很好的掌握所导致的错误。

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不是不懂得运算导致错误,而是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错误;如抄错数字、不认真审题、注意力不集中、易受负迁移干扰等。

1、概念、法则理解不清概念和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

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利用“小棒操作”提升学生对算理理解的实践研究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利用“小棒操作”提升学生对算理理解的实践研究
1.范围:破十、整十数加减、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操作规范:“小棒操作”要有明确目标,有的放矢的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不能离开数学教学的目的,活动应始终是为了解决数学问题这一个目标。小棒的操作不能流于形式,要从孩子的思维角度阐述清楚,这样才能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真正地发挥作用。
【情境分析】
1.走马观花,匆匆忙忙
教师在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时候,匆匆忙忙,点到即止,“走马观花”,没有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缺少思维的碰撞。究其原因,依然是教师注重计算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小棒操作”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充分的参与动手操作。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地倾听学生,从学生的操作和发言中,解读学生的体验和思维,加强同桌、小组内、全班的交流讨论。低段孩子已经学会了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学习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做中学、想中学、用中学。
(五)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报告、相关案例。
(余下3页自行添加)
3.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似乎简单,实际并非如此,即使会算,但并不理解算理。如果人人都用小棒摆一摆,就会更理解这一算理。
4.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算理。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学生对“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向十位进1”比较难理解。借助小棒,这一难点迎刃而解。以27+8为例,当学生把7根小棒和8根中的3根合在一起正好是10根,并用皮筋捆起来成为1捆,这1捆要和原来的2捆合在一起,2捆表示的是2个十,在十位上,所以个位满10要向十位进1。
5.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低段计算教学的难点,充分利用小棒即能突破。
需要强调的是,如果只是老师演示,或者看小棒图讲解,学生没有亲自动手操作,对打开的那捆小棒的来龙去脉就会心存疑惑。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主题35篇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主题35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研究一、教学游戏的意义与优势相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学游戏的应用具有以下几点优势: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接受更多的是“教与学”“讲与练”等呆板的教学方法,将游戏作为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会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数学的魅力。

同时,教学游戏是对生活和现实知识的模拟与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能力,对小学生的合作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计算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数学游戏的教学策略(一)灵活多样的游戏设置,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智力发育的影响,由于学生注意力稳定性较差,面对一些抽象的公式、定义以及单调刻板的计算题时,注意力很容易分散。

针对这样的状况,灵活设计一些具体的、活动的教学情境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时,小学生对于花样繁多的人民币是难以集中精力去逐个认识与记忆的,如果通过创设“猜价格”游戏来教学,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出示一些学生常见的生活用品让学生竞猜,教师先给出价格的大致范围,然后给予“高一点”或“低一点”的提示,让学生竞猜。

同时注意课堂气氛的调动,鼓励大家踊跃发言,让“潜力生”也敢于发言。

这一游戏的设置不仅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学生对人民币知识的学习与认知。

(二)渗透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数学教学中的游戏往往需要多人的合作,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游戏教学中是较为常见的。

在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的有机设计与游戏设置,重要的一点是渗透出一种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分工合作精神与合作探究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图形的学习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尤其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矩形等图形的认知与转换过程,团队协作更能提升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如何利用已知的图形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分解导入成为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小数的简便计算教研活动(3篇)

小数的简便计算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数学教学的不断深入,小数作为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计算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对于小数的计算感到困难,特别是小数的简便计算。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我校特此开展了小数的简便计算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通过本次活动,提高教师对小数简便计算的认识,掌握小数简便计算的方法。

2. 提升教师针对小数简便计算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简便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活动内容1. 小数简便计算的理论探讨(1)小数简便计算的内涵小数简便计算是指在保证计算结果准确的前提下,运用一定的数学规律和技巧,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速度的一种计算方法。

(2)小数简便计算的意义小数简便计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减轻学生的计算负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小数简便计算的方法与技巧(1)凑整法凑整法是指将小数与整数相加或相减时,将小数凑整为整数,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计算0.23 + 0.76时,可以将0.23凑整为0.25,0.76凑整为0.75,然后相加得到1。

(2)约分法约分法是指将小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简化小数。

例如,将0.4简化为0.2。

(3)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是指将小数与括号内的表达式相乘时,可以将小数分别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然后再将结果相加。

例如,计算0.3 × (0.5 + 0.2)时,可以将0.3 × 0.5和0.3 × 0.2分别计算,然后相加得到0.3。

3. 小数简便计算的课堂教学设计(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小数简便计算。

(2)引导学生探究,总结规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探究小数简便计算的规律,帮助学生掌握小数简便计算的方法。

小数除法的教研活动记录

小数除法的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数除法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教师对小数除法教学的理解和把握,提升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以“小数除法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教学反思等方式,促进教师对小数除法教学的理解和运用。

二、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三、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参与人员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五、活动流程1. 集体备课活动开始,首先由教研组长主持,组织全体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针对小数除法的知识点,教师们共同探讨了以下内容:(1)小数除法的概念和意义(2)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3)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4)小数除法的应用2. 课堂教学观摩集体备课结束后,由教研组指定一位教师进行小数除法的课堂教学展示。

以下是观摩课的教学内容:课题:小数除法(两位数除以两位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概念,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出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3)练习: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

3. 教学反思观摩课后,教师们进行了教学反思,交流了以下观点:(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进步。

4. 总结与建议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小数除法教学提出以下建议:(1)教师应加强对小数除法概念的理解,明确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数形结合”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数形结合的概念数形结合是指将数学中的数与形状相结合,通过图形来呈现数学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

数形结合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1. 通过图形呈现问题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图形的方式呈现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来理解问题,并通过图形解决问题。

老师可以通过绘制图形让学生理解并计算面积、周长等问题,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可视化,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2. 利用几何形状进行数学探究通过几何形状进行数学探究是数形结合的重要应用之一。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几何形状让学生认识、探究和运用数学概念。

通过拼图、纸折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多边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

3. 借助数字图形进行认知和思维发展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借助数字图形进行认知和思维发展。

通过数字图形,学生可以直观地认识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字图形的填数问题,让学生通过填数的方式来理解和掌握数学规律。

三、数形结合的教学实践1.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数学游戏、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形结合的魅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 进行跨学科教学数形结合不仅可以应用在数学教学中,还可以和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

在跨学科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合并数学和美术、音乐等学科的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3. 注重个性化教学在数形结合的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

通过个性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总结数形结合是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算“24点”数学活动中提高小学生运算能力

在算“24点”数学活动中提高小学生运算能力
因此,数学教师要积极探索计算“24点”数学活动开展的策略与方法,包括活动开展的阶段,在每一个阶段要开展什么形式的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议定参与活动的对象等,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热情不断。
二、算“24点”数学活动提高小学生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小学教学阶段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运算能力的高低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还会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因为学生运算能力的高低是其思维敏捷度和思维灵活性在运算方面的体现。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但是因学生长期接触计算,枯燥和繁复往往会给学生带来对运算的厌倦。
四、算“24点”数学活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应该学会解决问题,进行数学思考和交流以及形成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学生在进行“24点”活动过程中,需要从“24点”这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寻找、探求多种答案的方法。这种多种途径解决问题的活动方式,需要充分调动学生所学的知识并灵活地加以运用,而不只是套用某个计算公式或运算法则。这样的学习活动对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其次,数学思考能力的发展是在与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最后,“24点”活动除了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方式,还能在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基于“24点”游戏规则的易掌握性,很多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都能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领悟到学习的乐趣和独特的体验。“24点”活动其实就是教师为学生创造的一个激励性的环境,让创造思维贯穿整个活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心灵得以丰富,人格得以完善。
一、如何开展算“24点”数学活动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主题35篇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主题35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研究一、教学游戏的意义与优势相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学游戏的应用具有以下几点优势: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接受更多的是“教与学”“讲与练”等呆板的教学方法,将游戏作为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会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数学的魅力。

同时,教学游戏是对生活和现实知识的模拟与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能力,对小学生的合作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计算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数学游戏的教学策略(一)灵活多样的游戏设置,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智力发育的影响,由于学生注意力稳定性较差,面对一些抽象的公式、定义以及单调刻板的计算题时,注意力很容易分散。

针对这样的状况,灵活设计一些具体的、活动的教学情境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时,小学生对于花样繁多的人民币是难以集中精力去逐个认识与记忆的,如果通过创设“猜价格”游戏来教学,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出示一些学生常见的生活用品让学生竞猜,教师先给出价格的大致范围,然后给予“高一点”或“低一点”的提示,让学生竞猜。

同时注意课堂气氛的调动,鼓励大家踊跃发言,让“潜力生”也敢于发言。

这一游戏的设置不仅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学生对人民币知识的学习与认知。

(二)渗透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数学教学中的游戏往往需要多人的合作,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游戏教学中是较为常见的。

在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的有机设计与游戏设置,重要的一点是渗透出一种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分工合作精神与合作探究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图形的学习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尤其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矩形等图形的认知与转换过程,团队协作更能提升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如何利用已知的图形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分解导入成为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策略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提出背景与意义: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数学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根本要素与重要内容。

而良好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与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根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项重要任务,也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根底。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都能获得必要数学,以及必要运算技能。

“必要〞一词清晰地表达了计算教学根底性与重要性。

一方面从小学数学教材编排来看,与计算相关内容占有很大比重。

例如解决实际问题解题思路、步骤、结果要通过计算去落实;几何知识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求法,这些公式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与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从我校实际出发: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外地学生占三分之二左右,客观反思我校数学教学,尤其是计算教学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口算能力比拟薄弱、计算根底不够扎实、计算法那么混淆不清、计算能力参差不齐。

而随着年级增高,知识不断加深,学生计算越发暴露出问题。

这有悖于素质教育精神,而且势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兴趣,失去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动力与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带来了不利因素。

为了改变现状,更好地贯彻课标精神,更好地开展学生思维,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实现知识、技能向能力转化,我校提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策略研究课题研究。

二、课题界定:计算:包括口算、笔算与估算。

计算教学:是指教师以教材为依托,通过有效地运用策略及方法、帮助学生剖析算理、引导建构算法,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在此根底上不断加强计算练习,最终形成自我数学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活动与过程。

策略:根据学习目标对影响学习各种因素加以综合思考、精心筹划与有效调控技能。

也是解决问题一种方式与方法。

三、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信息积累,更重要是新旧知识经历冲突以及由此引发认知构造重组。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大单元主题教学——小数乘、除法单元主题教学初探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大单元主题教学——小数乘、除法单元主题教学初探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大单元主题教学——小数乘、除法单元主题教学初探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目标、模式、内容等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各项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下教育领域主要研讨课题。

因此,要想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在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

基于此,本文以小数乘、除法为例,对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大单元主题教学之小数乘、除法单元主题教学展开初步探索。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单元主题教学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需要通过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实现,因此也就需要数学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立足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借助单元主题教学,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及相应学习能力进行更进一步的提升,进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为其后续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一、小数乘、除法单元主题教学的问题(一)小数点位置的确定在进行小数乘、除法单元主题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在设计该环节时,需要数学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以往学习经验,组织学生对小数点位置进行探究,以此帮助学生了解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方法,为其后续进行小数乘、除法计算奠定基础。

(二)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角度探讨问题在进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数学教师能够基于徐盛核心素养发展角度探讨问题,要确定学生在学完本节知识点后,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能够实现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比如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计算能力等。

(三)近似值与估算值之间的选择在进行小数乘除法单元主题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近似值与估算值之间的选择问题,要告知近似值和估算值之间的不同,要教会学生准确选择近似值和估算值的方式,为学生后续进行小数乘除法计算提供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数学活动开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究
作者:张丽珍
来源:《世界家苑》2019年第01期
摘要:数学活动是在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的背景下的一个很关键的数学教学理念。

利用学生的积极活动代替之前的单调知识灌输,在愉悦的氛围中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学生的学习是主动而快乐的,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并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反馈和评价。

可以使学生更积极,课堂评估更有效从而营造更积极的课堂气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活动;计算教学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基础课程,倘若要让学习付出的努力获得更多的收获,这需要我们的数学老师进行探索性和研究性教学,以便学生能够独立地探索新知识并充满热情。

需要注意的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应该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学生,为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提供数学发展的机会和奠定基础。

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采用合理的数学活动策略是必要的。

1 什么是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是在数学教育中开展的活动,即“数学加活动”。

活动包括实践性活动(用手)和概念活动(用脑)。

在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紧密配合,协调活动。

在“做中学”、“学中做”。

教学,学习合为一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到快乐,放松。

苏霍姆林斯基说了这样一句话,“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密切相关时,学习可以成为其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学生们在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身体和大脑的相互结协调运作,使用双手和大脑共同完成任务,减轻学习负担,可以充分提高他们的兴趣,培养爱好和个性同时找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2 运用数学活动开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2.1 利用趣味游戏让学生在玩中主动学习
小学生天生活泼并充满好奇心,往往对于游戏那是打心里的喜爱,倘若游戏被引入数学教学机制,符合学生的本性,学生可以真正体会到教学的乐趣。

从而让原始无聊的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小学生的强烈参与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

积极地在游戏中寻求知识,这样就可以大幅度的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有意识地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游戏。

例如,在学习当“可以被3整除的数字的特征”的过程中,我设计类似以下的游戏活动:“数字王国中有一个盛大的聚会,但只有可以被3整除的数字才有资格参加。

现在,您是审查员,查看哪些数字符合要求并发出通行证。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感受到游戏中的乐趣,
并且无意识地巩固和掌握他们所学到的知识,这对学生而言比无聊的机械训练更具吸引力。

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习的效率。

2.2 利用合作探究方式激活学生思维
在数学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运动活动的方法要注意该方法的核心是相互配合。

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教师和学生一起互相配合,相互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配合与合作是教学的前提,是发展的基础。

小组是在活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合作与配合的最基本的形式,在小组的配合与合作当中许多问题可以获得多种解决办法,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的知识也得到了扩展,思路也被激活了。

例如,在“乘法的意义”学习过程中,有这样的问题,其中一到三号篮子里板各有五个香蕉。

第四個篮子里有六个香蕉。

那么总共有多少只香蕉呢?经过讨论发现,学生得出以下方法:5+5+5+6=21;5×3+6=21;这两个是常见的做法,然后老师指导学生将六个苹果放在三个盘子上,学生们快速得到公式7×3 = 21。

2.3 加入生活素材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数学来自生活并且最终将用于生活。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深入研究数学教材,探索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设计与小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教学活动。

首先教师应该利用教科书中的具体知识找到与生活相关的实际例子,这样小学生就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学习观察生活。

其次教师应该从小学生的周围环境开始,充分利用小学生生活中的特定资源,使数学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在“表内乘法”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被问到班上有多少学生。

我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提出解决方案。

有个学生提出了一个思路:“站起来,你可以一个接一个地数。

“,另外一名学生将他们在体育课上的经验结合起来发表意见:“我们可以报数,最终报数报到多少就有多少学生。

”有的学生说:”我们可以计算出多少行学生,然后算出有多少列学生。

直接乘法计算就可以了。

”等等。

在看到学生们积极地开动他们的思想之后,我赞扬了每个学生的想法。

然后,我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体验这三种方法,并比较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在实践中,学生们很快发现使用乘法来计算班级同学个数是快速而准确的。

这使学生能够自然地完成从数数到乘法的过渡。

3 结语
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我们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经验的逐渐积累,重视隐藏在活动背后的真正目的,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思想,希望学生可以在开展的活动过程中对其中意义能有真实的理解,并不断利用活动教学促进数学的教学工作逐步前行,教师重视和发展数学活动,并不断扩大和改进教学,以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累下宝贵的经验,使得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江榆,莫颖.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初探[J]华夏教师,2016(05).
[2] 明德莲.简析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J].速读(中旬),2016(1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课题“基于学生数学活动的小学计算教学策略研究”(编号:1201544549)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仙村镇中心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