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年级《草船借箭》的课堂实录点评

合集下载

《草船借箭》缩写教师评语学生评语

《草船借箭》缩写教师评语学生评语

《草船借箭》缩写教师评语学生评语教师评语:1.你的主题很突出,概括了整个故事情节,同时也符合作文要求。

2.内容紧凑,没有冗余和无关的细节,读起来很流畅。

3.语言简洁明了,表达清晰,给人一种清晰的画面感。

4.对故事情节的把握很好,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5.用词准确,没有生造词语,词汇量不错。

6.有一定的批判思维,通过剖析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展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7.文章结构合理,有很好的开头承接、中间展开和结尾总结。

8.紧紧围绕主题,没有偏离或离题。

9.理清了人物关系和故事发展。

10.对故事中的细节把握得很好。

11.阅读理解能力很强,对故事的理解也很深入。

12.有很好的写作习惯和规范,没有明显的语法错误。

学生评语:1.故事情节编排得很巧妙,吸引了我的兴趣。

2.文章的背景描写十分细腻生动,读起来像是在亲身经历一样。

3.对故事每个主要角色的性格描写很到位,表现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

4.通过这篇文章,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

5.收获了很多的知识和启发,对历史人物的形象和故事情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6.文章的语言表达简练明了,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废话,读起来很流畅。

7.描述的细节非常丰富,能够很好地引起读者的想象。

8.文章结构编排得很有条理,逻辑性强,使得故事情节更加连贯。

9.用词恰当,没有生造词语,表达得很准确。

10.对故事的细节把握得很好,没有遗漏或混淆。

11.对故事的发展和人物之间的关系理解得很深入。

12.文章没有明显的语法错误,表现了良好的写作习惯。

《草船借箭》评课稿(通用6篇)

《草船借箭》评课稿(通用6篇)

《草船借箭》评课稿《草船借箭》评课稿(通用6篇)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船借箭》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草船借箭》评课稿篇1【A】《草船借箭》评课记录:这篇文章,和学生一样不由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诸葛亮对周瑜险恶用心了然于胸却不动声色,以至让周瑜喜形于色,以为阴谋可以得逞,却没想到他早已妙计在胸;诸葛亮是如此熟晓气象,能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诸葛亮对人的心理揣摩非常精确,他熟知鲁肃的为人忠厚守信,明白周瑜的聪明过人,了解曹操的谨慎多疑,对他们的性格这样了如指掌。

《景阳冈》评课记录:小语第十册的一篇独立阅读课文。

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武松打虎经过,表现了豪放、勇武、机敏的英雄性格。

因此学习目标确定为能进行简单复述和体会人物性格特点这样两项。

“打虎”部分重点是过程和人物英勇,通过一默读、二对读,激发想象的方法理解了过程,“吃酒”部分重点是人物性格,通过小组研读,角色对读,情景表演等形式表现体会人物性格。

真是让人惊叹!【B】今天,我听了于振玲老师讲的《草船借箭》,感触很多。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取得了胜利。

在事实面前,周瑜不得不敬佩诸葛亮的才能,并自叹不如。

课文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才能和广阔的胸怀。

这堂课,于老师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在读读、说说、议议、写写中不知不觉理解了课文。

整个教学设计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教学中,于老师力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的指导,并抓住“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个主要问题,适时、适度地巧问妙点,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

《草船借箭》专家点评:

《草船借箭》专家点评:

《草船借箭》专家点评:一、结构清晰,重点突出。

于老师在初读到位的基础上,直入研读专题:这节课就重点研究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突出重点,辐射全文,收以一当十之效,摆脱了“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僵化的章法讲解”的传统模式,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又充分体现了“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从根本上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式,充满了人文情怀。

二、“笑”字露英雄本色。

于老师在教学该文时,抓住这里的“笑”字,于平淡处设疑——“诸葛亮在笑谁?”这一问题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他们围绕“笑”字畅所欲言,课堂彰显生命活力。

这个教学片断中,学生根据自己的体悟,各抒己见,有的说诸葛亮在笑曹操的多疑,有的说在笑周瑜的妒忌,有的说在笑鲁肃的多余担心。

剖析一“笑”,可揭示诸多人物的性格。

在朗读、感悟、讨论、交流中,每一个学生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得到了综合提高。

真可谓谈笑间,诸葛亮大智大勇、傲视群雄的英雄本色显露无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三、师生自主探究合作精彩!这部分教学是探究性阅读课的关键,于老师的处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确立了高质量的探究性阅读专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会他“神”哪里,“妙”在何处?。

这个专题具有三个特点:集中性,因为它涵盖了课文的最大内容;深广性,因为它有相当难度,足以让学生花一番精力研究、探索;开放性,因为它答案多维,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个性。

2、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的指导,如引导学生你们想采用哪种方法研读呢?学生自主探究中教师的巡视、点拨、适时、适度地巧问妙点,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和众多信息,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大大深化了探究的成果,令人拍案叫绝!这些指导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潜心探究,更是引导学生很好地解决问题,提高探究性阅读的效率,更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性阅读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因为对于探究性阅读来说,探究过程往往比探究结果更重要,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草船借箭评课

草船借箭评课

《草船借箭》评课稿——赵月芳今天孙老师所教的《草船借箭》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感觉她上课时充满活力,充满激情,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教学目标明确、恰当,“三维”目标整合,语言训练目标突出,并且将目标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教学中教师注意抓住关键词“神机妙算”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把关键词“神机妙算”与诸葛亮联系起来,理解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注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句子,并且从“知天”“晓地”“识人”几方面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紧紧抓住文本去读,去品、去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更深入的理解,我认为非常好。

二、教学方法符合高年级学生特点,课堂教学体现了新课改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1、采用启发式教学。

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促使学生与文本与教师之间更深层次的对话。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

教学中以读为主,采用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的形式使学生形成能力。

旨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创新意识的语文综合素质。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同学们很快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有关材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充当质疑者、并以合作者的身份提出这个问题,犹如向学生的心海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他们就会更主动,更细致地研读语言文字,深入理解诸葛亮巧妙安排之处。

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已经有了充分的理解。

3、用感情朗读贯穿全课程。

孙老师的情感教学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她不是单纯以文本教参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通过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来获得思想的启迪。

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有实现了学生的创新要求。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精选15篇)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精选15篇)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精选15篇)《草船借箭》篇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

课文写谁借箭?生:诸葛亮借箭。

师:诸葛亮跟谁借箭?生:诸葛亮跟曹操借箭。

师:借多少?生:借10万支。

师:他用什么方式借箭?生:利用草船借箭。

师:结果呢?生:大获全胜。

师:谁能把以上的答案连起来说说?生: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10万支箭,获得成功。

生:诸葛亮成功地利用草船向曹操借了10万支箭。

师:我还想知道: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板书:为何借?生:老师,我认为不是诸葛亮要借箭,而是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

师:噢?你说是周瑜要陷害诸葛亮?有根据吗?大家议一议。

(小组讨论一分钟。

)生:有。

周瑜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可是给诸葛亮的造箭期限长达10天,这与军情紧急自相矛盾。

由此可见,让诸葛亮造箭并不是周瑜的真实目的。

生: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周瑜说:“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师:这番话的确使周瑜的害人之心暴露无遗。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生:应该读出阴险的语气。

生:周瑜自以为诸葛亮在劫难逃,因此要读出得意的语气。

师:(抽读、范读、齐读)我明白了。

周瑜要诸葛亮10天造好10万支箭,不是他的目的,而是──生:而是陷害诸葛亮的借口。

生:周瑜为什么要陷害他?生: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师:(板书“妒忌”)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曾质问苍天:既生瑜,何生亮啊!“妒忌”是什意思?生:老师,我查过词典,妒忌的意思是: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师:这是背词典里的解释。

能说说在句子中的意思吗?生:诸葛亮神机妙算,本事比周瑜大,周瑜心里怨恨他。

师:造箭是假,害人是真。

可是,聪明能干的诸葛亮为什么还要自投罗网?生:周瑜说“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没有退路了。

师:明明是火坑啊,诸葛亮就敢往里边跳?生:因为诸葛亮已经胸有成竹了。

《草船借箭》评课

《草船借箭》评课

《草船借箭》评课这次有机会在开小听到了几节语文教学课,并针对“整合教学目标”、“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等主题进行了研讨。

由于我正在教五年级语文,所以对五年级教材中的《草船借箭》这节课的教学印象比较深刻,下面只粗浅地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以读为本,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

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的“读”,在“读懂”上下功夫,以读入镜,以读悟神,在读中探究、品味和领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可谓是智慧的化身。

不管是怎样的战争,总能在诸葛亮的谈笑风生中灰飞烟灭。

《草船借箭》中,描写诸葛亮与周瑜、鲁肃的对话有十一处之多。

语言简洁、干练,只有一处提到诸葛亮的“笑”。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然而就是这一“笑”,这一意蕴深刻的笑,却把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得淋漓尽致。

教师抓住了这一笑,让学生读出了诸葛亮的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

读出了周瑜的妒贤忌能,曹操的生性多疑,鲁肃的忠厚守信。

每一次让学生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之后,就让学生齐读“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而老师与学生正是在这一唱三叹,一锤三击中,创造精彩。

文章的主人公形象立渐丰满,诸葛亮就这样带着他的神机妙算从泛着书香的文字中笑盈盈地走了出来。

二、围绕单元目标,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即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标准。

那么从单元目标入手,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就可以使每一个教学环节均有明确的目的。

《草船借箭》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虽然小学语文教材经过了多次修定和改革,但这篇文章一直都入选,并作为精读课文出现,这充分说明了教材编排的根本意图不但要让学生在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我国语言文字和表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传承民族文化,并且使传统文化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含义,站在时代的角度开掘其所富含的精神矿藏。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 课堂因思维而精彩--语文说课评课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 课堂因思维而精彩--语文说课评课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课堂因思维而精彩--语文说课评课案例:教学完《草船借箭》一文,我组织同学谈自身的感受和看法。

同学们是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谈了许多不同的意见。

我正当要满意地鸣金收兵时,有一个同学仍把手举得高高,满脸期待。

等我示意后他站起来信心十足地说:“老师,我有一个方法能打败诸葛亮!”“哦,说来听听。

”向来喜欢同学提问的我顿时来了兴趣。

那同学接着说:“诸葛亮的计谋是很高明,但也不是无懈可击。

假如我是曹操,我就下令放火箭。

这样可以让诸葛亮无法靠近,还可以把他们给烧死。

”“哟!多巧妙的方法呀。

”我心里不由地赞叹,但我没有流露出来而是引导同学说:“大家讨论一下,看看他这个方法是否可行?”课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同学个个是兴趣盎然,马上你一言我一语争论起来:同学1:“我认为用火箭的方法可行。

因为当时的船都是木的,而且船上还有许多草把子,这样更容易着火。

一旦起火,诸葛亮也是毫无方法。

”同学2:“我不认为这个方法不可能置诸葛亮于死地,他是个处事很镇定的的人,他可以让士兵救火呀。

他们是在江上,打水很容易。

”同学3:“诸葛亮是必死无疑,当时曹操有一万多弓箭手一起放箭,他救也救不急了。

”同学4:“这个方法好是好,但也有一个致命的漏洞。

假如诸葛亮看到无法挽回败局,下定决心,来个鱼死网破,开船撞过来。

那曹操的船也会被烧着的,后果更沉重。

”同学5:“这个不用担心。

当时的般是用桨来划的,要划船就不可能躲在船舱里,那士兵一出来,就会被箭射死。

所以诸葛亮的船根本是不可能靠近曹操的。

”同学6:“对,我也赞成。

加上当时水流和风向都对曹操有利,诸葛亮是不能胜利的。

”……分析:我很庆幸自身能看到这么一场精彩的讨论,小朋友们的想象能力让我大开眼界,让我感到惊叹。

我们成年人总是习惯于把自身的思维来付度小朋友的内心,习惯于把小朋友们想法看成是肤浅和幼稚的。

但实际上,小朋友们的内心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瑰丽多彩。

不要着急给小朋友们贴上种种世俗的标签,不要让自以为是幼稚棒了小朋友们心空中那飞翔的云朵。

《草船借箭》一课的评课稿

《草船借箭》一课的评课稿

《草船借箭》一课的评课稿今天很荣幸听了王老师的两节语文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

下面我就这两节课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王老师的两节语文课亮点颇多,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目标导航,夯实识字教学。

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教学是低段的教学重点,但中、高段也同样也要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为了更好的落实这个教学目标,王老师出示了这样的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做字词批注。

2、大体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显然是把字词教学放在第一课时应重点抓好的位置上了。

为了让学生充分读书,自主识字,扫清文字障碍,王老师还给学生出示了字词批注的方法。

一读,标段落,画词语,特色词语集一起。

二记,写部首,标音序,努力把字记一记。

三查,上下文,互切磋,理解词语方法多。

这些歌谣式的学习方法的引领既易记易懂,又便于操作,为学生进行扎实的识字起到了导航的作用。

二、目标检测省时高效。

在正确目标的引领下,王老师给了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机会,保证了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

然后教师根据既定的学习目标进行检测。

《草船借箭》一文篇幅很长,教师在检测学生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读熟课文时,不是采用开火车或个别读的方式来检测,而是让同座的学生互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这样不但让学生互相检测、订正,养成认真聆听的习惯,而且又给学生一次读书感悟的机会,为下节课顺利的批注做好了铺垫。

另外,老师检测时为了节省时间,采取抽测形式,让学生朗读七、八、九自然段,这也是文章中的重点段落(诸葛借箭的过程更能体现诸葛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三、方法引领,抛砖引玉,重在点拨。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让学生品读文本,感悟人物性格特点时,王老师因为用的不是自己本班的学生,她担心学生不会批注,所以她出示了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自己对这一段的批注大屏幕,引领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悟出想法,由想法看一个人的性格”的方法研读文本,然后教师总结并出示“由语言悟想法,由想法看性格”的批注提示,让学生根据这样的提示自主批注第二自然段,有了老师的示范引领,学生很自然能做好对第二自然段的批注,当然才有了后面的顺利而又精彩的汇报。

草船借箭听课评课记录

草船借箭听课评课记录

草船借箭听课评课记录《草船借箭》讲述的是:蜀国军师诸葛亮运用计谋从曹操处骗得十万支弓箭,让心胸狭窄的周瑜想杀害自己阴谋落空。

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下面我们来看看草船借箭听课评课记录,欢迎阅读。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过一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是——《赤壁之战》,那个故事是以周瑜、黄盖为主的。

今天我们又学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为主的课文。

揭题、读题。

2、审题。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3、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出示: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三、学习第一段1、齐读第l句。

什么叫“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2、从第二节的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1)指名2生分角色读课文第2节,师读旁白。

大家听2人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

(2)每一轮对话中,都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

让我们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诸葛亮对话时,心中是怎么想的吧。

3、学习第一轮对话。

(1)齐读,边读边根据老师提的问题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

师问:周瑜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2)那周瑜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两人一组讨论。

交流:2人一组,一人读周瑜说的话,一个说周瑜的心理活动(可发挥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最好你答是弓箭这样就落入了我的陷阱。

”生:“你一定会说是弓箭,那样就正合我意”……(3)过渡:显然,周瑜正在设计想陷害诸葛亮,那他怎样一步一步进行下去的呢?4、学习第二轮对话5、学习第三--六轮对话。

6、小结,我们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

从每一次对话中,我们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草船借箭”是我国古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传世经典,严表曰:“愿在沙中见诸侯,奉献大玉车膺千金;仰则疏落翐之匹,俯视信步拂锦衣,我要草船借箭,回南渡南明江”。

本课时学生将接触《草船借箭》中精彩的词句及其内涵,以增强揣摩语境能力及文学素养。

教学实录:一、兴趣引导1. 导入:谈论司马迁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并询问学生熟悉程度2. 小组讨论:问学生司马迁借箭的目的是什么3. 提示:让学生回忆司马迁的经典诗句4. 答案解释:提示学生司马迁的借箭目的是“寻求救助,击退商民”二、重点及难点讲解1. 分段讲解《草船借箭》,以语境角度剖析其中文学价值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司马迁晓得利用文学抒发思想,他在得不到实际援助的情况下却避免口头央求,而是运用诗文的方式发出了祈求的呼声三、语言运用1. 带领学生学习“拂锦衣”、“信步”、“膺千金”等词语,从解释其含义2. 让学生运用所学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四、思想感悟1. 引导学生思考司马迁借箭的行为有何启示2. 让学生以故事中人物形象为例进行讨论:像司马迁、季布、子敬等人又有哪些类似的精神或行为?五、升华拓展1. 提示学生牢记司马迁的精神:在艰难险阻的情况下,乐观向上、敢于担当、感恩回报等2. 给予学生思考空间:当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如何做?教学评析:本课教学实施贯彻了一般教学原理:以学生为中心、以者为主导、质量确保、激发潜能和全面发展为原则。

从导入开始,引导学生接受课文中的新知识,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站在文本前思考司马迁借箭的目的,并通过老师的提示让学生回忆司马迁的经典诗句,把熟悉的内容运用起来,让学生感受文学的力量。

分段讲解,着重对文本中的每一句话讲解,以便深入理解司马迁为何采取借箭之举。

讲解过程中,多次给予学生思考时间,让学生从司马迁的行为中得到启发和影响,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善待他人,在他人帮助下也要回报礼物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的正面价值观。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及评析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及评析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及评析导语:《草船借箭》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典故之一,也是国内学校教育中重要的学习内容。

本文将设计一份针对这个典故的教案,并对教案进行评析,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这个故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第一部分:教案设计第一节:教学目标在本节中,我们将明确教学的目标,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1.了解《草船借箭》故事的来龙去脉及关键人物。

2.理解《草船借箭》故事中所传达的智慧和战略思想。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合作与沟通能力。

4.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第二节:教学重点与难点在本节中,我们将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教学过程中的布置和讲解提供指导。

教学重点:1.理解《草船借箭》故事的智慧和战略思想。

2.能够运用《草船借箭》故事中的思想进行解决问题和做决策。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节:教学方法与过程在本节中,我们将介绍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南。

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草船借箭》故事的来龙去脉和关键人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讨论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集体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战略思想。

3.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 (5分钟)教师利用图片或实物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对《草船借箭》故事的兴趣。

步骤二:讲解 (10分钟)介绍《草船借箭》故事的来龙去脉和关键人物,引发学生的思考。

步骤三:讨论 (15分钟)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学生对战略思想的理解。

步骤四:角色扮演 (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故事情境的再现。

步骤五:总结 (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故事的智慧思想。

步骤六:作业布置 (5分钟)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草船借箭教案评价

草船借箭教案评价

草船借箭教案评价《草船借箭》是一篇优秀的教科书经典故事,作为全国性的历史故事,它的教育意义不可忽。

草船借箭教案被广泛运用于中小学课堂,特别是历史课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但教法的运用非常重要,草船借箭教案的评价应该是系统和全面的。

正常的草船借箭教案正常的草船借箭教案应该在教育理论基础上构建,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进行系统和科学的梳理。

教学目标应以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点为核心,同时要发挥历史故事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协作、勇敢无畏、智慧应变等素质。

教材内容应以故事本身为基础,将故事的主线和历史背景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分类展开,层层深入,以满足学生对历史事件和战争策略的理解。

教学方法和手段应多样化,灵活应用,主要体现在讲解、讨论、演示和游戏等方面。

其中讲解应重点突出、生动形象,既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展,还要引导学生在历史故事中不断总结,提高其思考和判断能力。

讨论应以探究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为核心,通过问题提出、讨论、分享与解答等方式,让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中逐渐理解历史事件,获取相应的经验。

演示应循序渐进,基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这种教法形式最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使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故事的栩栩如生,加强他们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游戏是一种很有趣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怪异的想象力引导学生以游戏的方式来探究历史事件。

草船借箭教案缺陷的评价虽然草船借箭教案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故事,却存在一些显著缺陷。

缺陷的原因通常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知识枯竭、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技巧不足、学习方法单一和评价标准不科学等问题。

一些教师往往忽视了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时效性,教材内容陈旧,使得学生很难从中获得新鲜的经验和知识。

此外,教学手段单一,枯燥无味。

这样,学生不仅没有得到启示,反而会激起他们的厌学心理,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评价标准不科学的问题也容易出现,特别是考试成绩作为唯一选项的情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草船借箭》的课堂实录点评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草船借箭》的课堂实录点评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12册紧扣重点循法导学深入研读《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辽宁省东港市马家店镇中心小学张娟《草船借箭》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

在这节课教学中,教师找到了感悟文章的最正确支点,到达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课堂中,以“抓住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内心,分析人物形象”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领略语言的无穷魅力,又不膜拜文本,大胆地、自由地超越了文本,创新中进一步感悟,加深理解。

同时教学中紧扣重点,渗透学法,步步导学,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堂教学实录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师:滚滚长江东逝水,淘尽了中华千古英雄,也淘出了一部辉煌的智慧之书,谋略之书。

今天,我们将再度走进三国,领略智慧中的精华__草船借箭。

〔生齐读课题〕〔点评:教师的激情导入简洁而又意韵深远〕二、创意读文分析品味师:谁能结合上节课所学,说说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周瑜想陷害诸葛亮,让他在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而诸葛亮巧设妙计,只用三天便向曹操“借”了十万支箭的事。

师:文中涉及到了几个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文章中涉及到四个人物,分别是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

诸葛亮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他足智多谋。

生:我也喜欢诸葛亮,他心胸开阔,会神机妙算。

生:周瑜的忌妒心强。

生:周瑜想害诸葛亮,他居心不良。

生:我认为曹操比较谨慎、小心。

生:我补充一点:曹操的疑心大。

生:文章中还有一个人物是鲁肃,他比较老实厚道。

生:他挺讲信用的。

师:大家能够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体会出人物的不同特点,这就叫“会读书”,“会读书”才能“读好书”,接下来请打开书,我们要在阅读中继续享受书给我们带来的无穷乐趣。

下面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仔仔细细地阅读课文,注意:找出人物的语言,抓住这些语言,进一步揣摩人物内心,分析人物形象。

你可以画一画,想一想,写一写,议一议。

开始读书吧。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哈哈哈,我要再次谢谢任然,帮我记下了《草船借箭》的实录。

这节课我还蛮喜欢的,从了解《三国演义》入,到读回目,到知道《草船借箭》的故事,读懂诸葛亮;走出《草船借箭》,再读诸葛亮;走出《三国演义》,还读诸葛亮;走出时代,了解苏轼眼中的周瑜,通过林俊杰了解曹操……我们走了几个来回,识人,识书,识己……孩子们爱上了《三国演义》,连听课的任然老师,小臧老师,也都想重读《草船借箭》。

哈哈哈,不枉费我备课5个多小时,值了。

怎么上的呢,跟着任然的文字初步了解一下吧。

至于大家在问的,实习要学些什么,明天发布一个小臧老师的总结,也许你会有答案哦!记录人任然早读1.全班齐读2.请学生起立读(指导读词语内部不能停顿)通过人物角色的演绎调动气氛,如评价学生,像这样一表人才的将军,像这样的巾帼英雄。

起立读全班再读。

3.听写,写句子,今天的句子要注意写标点符号。

(昨天有突击听写今天的词语,是为了让学生引起警觉)、第一课时一、导入(一)读一读单元导语(二)读古典名著的方法:1.古典名著多为章回体小说,阅读目录能帮我们大致了解故事内容。

2.读的时候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

3.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不用反复琢磨,可以跳过。

4.查阅资料,观看影剧可以增加阅读的兴趣。

(三)写读后感的方法1.为什么要读这本书2.简单介绍一下文章和书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你印象深刻的部分。

3.联系生活,写出自己的感想。

比如收获是什么,读了有什么用?或者给自己怎样的启发。

(四)《三国演义》其书简介(大概ppt三行内容,不宜过多)师:打开书我们会发现很多章,一起读一读(随便抽一两回),猜一猜会发生什么故事。

师:本课选自第46回,一起读一读“用奇谋孔明……”师:这样的目录前后对称,朗朗上口;并且总结了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把握主要内容默读课文,用笔勾画,批注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按照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师评:想一想昨天学习的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想想谁是主人公。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与反思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与反思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与反思【教学实录】师:《草船借箭》是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

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

、师:通过上节课的读书研究,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计划,他想得是那样周到、那样细致,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

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师:请你读一遍。

生1:(朗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师:周瑜是长叹一声,你把那个叹加上去,再来读这句话。

生2:(朗读)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师:不错,请你来。

生3:(朗读)诸葛亮神机妙算,唉,我真不如他。

生4:(朗读)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呀!师:周瑜到最后就是这副神态、这副样子。

同学们,你们觉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呢?自己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充分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用波浪线划下来,然后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师:我看到同学们找了很多地方,是吧?的确像同学们所体会的那样,这篇课文很多地方都在描写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那咱们就这样,在那么多地方当中,挑你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处,说一说这个地方你是怎么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好吗?生1:(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我从这里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因为大雾漫天,能见度很低,所以敌人看不见他,当然他也用不着看见敌人,曹操怕江边有伏兵,就只能用远距离的武器防御,这样诸葛亮才能草船借箭成功,这才能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月《草船借箭》听课评课稿

4月《草船借箭》听课评课稿

4月《草船借箭》听课评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有幸聆听了叶老师的执教《草船借箭》一课,整体上来说,整节课结构严谨干练, 思路也很清晰,从文本的学习到拓展训练, 充分体现自主建构这样的教学理念。

感触颇深,获益不少。

下面我结合叶老师的《草船借箭》谈谈自己的看法。

1、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叶老师根据学案导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其主要围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几方面?”这一问题展开教学。

叶老师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然后让学生进小组交流。

2、版块清晰,层层递进,主题明确,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准确的把握了设疑的方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的思维状态。

3、教学中都能把课程标准的训练重点落到实处,就像我听导师的常态课,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就以训练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脉络为主,第二课时就深入地分析课文,抓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很好。

4、关注学生,注意思考。

本堂课过多地关注学生所回答的答案, 忽略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对学生不同回答的反馈缺乏合理性。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多加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从而给学生阅读思考指明方向。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机智处理更合理点,会更精彩。

以上是我的粗略看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恳请叶老师多多包涵,谢谢!2022年4月。

《草船借箭》评课

《草船借箭》评课

《草船借箭》评课
今天上午,在风景如画的广源学校听了广源学校霄老师执教的《草船借箭》一课,霄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真实自然的教态让我们在轻松愉悦中度过了八十分钟,获益匪浅。

本篇课文霄老师设计为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瑜、幔”等生字。

3、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从“草船借箭”的过程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人物的特点。

两节课听下来,虽然师生关系融洽、笑声持续,但总感觉整个教学过程有点“散”,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有些环节不是直指教学目标,或为完成目标做铺垫。

比如第一课时中关于《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歌、这首歌的作者、中国古代的两种箭、“嫉妒”的来历等问题的讨论,拓展得太宽,花的时间太多,导致最重要的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课堂中没有得到体现,课堂中学生几乎没有读课文。

同时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老师的紧赶慢赶中用两三分钟草草收场。

正如霄老师自己所说,这两节课有些环节没有时间去实施,有些环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我们听课的老师也有同感,就是自己平时上课时也总觉得时间不够。

这是什么原因呢?鄙人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课堂设计不细所致。

论功底、论个人素质,霄老师是很优秀的,
但从发给我们的教案稿来看,太粗线条了,从上一个环节如何过渡到下一个环节,一个问题应该讨论到什么水准,完全靠老师在课堂中临场把控,难免失误。

所以要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完成教学目标,要求老师备课时把每一个细节都事先考虑到,这样才能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及点评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及点评

遵循规律勇闯新路——《草船借箭》课堂实录及点评执教:陈德兵点评:罗昆霞一、收获大交流师:课文读了吗?生:读了。

师:那我考考大家!【课件出示】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选一个角度说说你的收获。

生思考。

师:不知道怎么说是吧?能不能来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生:有一次,曹操去攻打吴国和蜀国,蜀国派了诸葛亮到江东,和吴国的孙权、周瑜他们商量一起对付曹操的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故事,比如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火烧赤壁等等。

师:谢谢你!这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了这个故事的背景。

不过,当时,吴国和蜀国还没有成立啊!相关的势力代表,一个是孙权,一个是刘备。

曹操来攻打他们两家,结果,他们两家就——生:联合起来对付曹操。

师: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面。

好,还有什么?继续交流。

举手的同学比较少,大家再快速默读一遍课文,整理一下思路。

再挑一个角度来说说自己的收获,我读懂了什么,我知道了什么。

师:好,有同学准备好了吗?谁来?生: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不要以为自己很厉害,其实别人比你更厉害!周瑜以为自己吩咐军中的将士,就可以让诸葛亮造不成箭,没想到诸葛亮有更妙的方法。

这就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师:好一个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叫真读进去了!继续!生:我谈谈诸葛亮。

诸葛亮开船去曹操那边,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这里说明诸葛亮非常会揣摩人的心思,还知道曹操疑心很重。

师:所以,他敢大胆去借箭。

谢谢你,请坐!接着来。

(点评:这样不按故事情节线索组织阅读,而是以人物为中心组织阅读的策略,其意义在于:给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更大,阅读的目标更集中,可有效避免浮于表面的情节串讲通病。

)生:我谈的也是诸葛亮。

他跟周瑜说话的时候很有自信,他说三天之内一定可以造十万支箭,说明他胸有成竹。

生:我认为,诸葛亮神机妙算。

不然,他怎么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有一场大雾呢?师:对呀!神机妙算!这一场大雾,是借箭取得成功的——生(齐):关键!师:没有这一场大雾,他敢去借箭吗?生(齐):不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12册紧扣重点循法导学深入研读《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辽宁省东港市马家店镇中心小学张娟《草船借箭》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

在这节课教学中,教师找到了感悟文章的最佳支点,达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课堂中,以“抓住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内心,分析人物形象”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领略语言的无穷魅力,又不膜拜文本,大胆地、自由地超越了文本,创新中进一步感悟,加深理解。

同时教学中紧扣重点,渗透学法,步步导学,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堂教学实录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师:滚滚长江东逝水,淘尽了中华千古英雄,也淘出了一部辉煌的智慧之书,谋略之书。

今天,我们将再度走进三国,领略智慧中的精华__草船借箭。

(生齐读课题)(点评:教师的激情导入简洁而又意韵深远)二、创意读文分析品味师:谁能结合上节课所学,说说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周瑜想陷害诸葛亮,让他在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而诸葛亮巧设妙计,只用三天便向曹操“借”了十万支箭的事。

师:文中涉及到了几个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文章中涉及到四个人物,分别是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

诸葛亮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他足智多谋。

生:我也喜欢诸葛亮,他心胸开阔,会神机妙算。

生:周瑜的忌妒心强。

生:周瑜想害诸葛亮,他居心不良。

生:我认为曹操比较谨慎、小心。

生:我补充一点:曹操的疑心大。

生:文章中还有一个人物是鲁肃,他比较老实厚道。

生:他挺讲信用的。

师:大家能够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体会出人物的不同特点,这就叫“会读书”,“会读书”才能“读好书”,接下来请打开书,我们要在阅读中继续享受书给我们带来的无穷乐趣。

下面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仔仔细细地阅读课文,注意:找出人物的语言,抓住这些语言,进一步揣摩人物内心,分析人物形象。

你可以画一画,想一想,写一写,议一议。

开始读书吧。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点评:《草船借箭》有着复杂的内蕴。

怎样使学生对“人物繁多、事理丰富”的本文获得深刻的整体性感知?教师另僻蹊径,从人物形象入手,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对不同人物的初步印象,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并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抓住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内心,进一步加深对不同人物形象的感悟,对文本进行深入研读)师:谁能来结合人物的语言,猜想猜想他的内心,进一步分析人物的特点?请你按照“朗读__分析__概括”的.顺序来汇报。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中体会到了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我先读一下;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想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他是因忌妒诸葛亮的才干而想陷害诸葛亮,在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出十万支箭的时候,他又让诸葛亮立军令状,可见是想置诸葛亮于死地。

而诸葛亮痛快答应周瑜的要求,说明他心中有数。

生:周瑜请来诸葛亮,还故意卖乖子,以为诸葛亮这下子完了。

生:诸葛亮在来之前肯定算到周瑜的鬼把戏,所以一点都不害怕。

师:你们能高度概括一下周瑜和诸葛亮的不同性格特点吗?生:周瑜心胸狭窄、忌妒心重。

生:周瑜阴险狡诈。

师:请你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

生:诸葛亮胸有成竹。

生:诸葛亮谋略过人。

生:诸葛亮足智多谋、胸怀大略。

师:概括的很好,你也把这两个词写到黑板上。

师:一个阴险狡诈,一个胸有成竹,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他们的语言该怎样读?老师给大家读一下怎样?注意从老师的朗读中再次体会人物的不同形象。

(师范读)师:老师读得生动吗?带上这生动的感觉,赶紧读读吧!(生自读,提问读)(点评:对学生的汇报提出要求,实则是学法的渗透,思维的训练,语言的积累。

教师的范读和学生自读,进一步加深理解。

)师:读了这么多遍,不知你有没有发现,这一部分写得的确很精彩,只是提示语太单调了,因此,我想了个好办法使它生动起来。

大屏幕出示: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只见他正襟危坐,眨了眨眼睛,故弄玄虚地)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微微扬了扬眉毛,捋了捋胡须,开口就)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一听,眼睛一亮,欢喜地)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师:(声情并茂地读)师:你也能学学老师,把诸葛亮和周瑜的其他几处对话的提示语前加上动作表情读一读吗?试一试吧!(生饶有兴趣地试加动作表情读)师:刚才看同学们兴致这么高,老师也想听听你们的高见,试着说说吧!生:诸葛亮(转了转眼睛,从容镇定地)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生:周瑜(身子向前一探,试探地)问:“十天造得好吗?”生:诸葛亮(一摇扶扇,胸有成竹地)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生:周瑜(侧过脑袋,疑惑地)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生:诸葛亮(亮出三个手指,不紧不慢地)说:“只要三天。

”生:周瑜(眼睛一瞪,佯装严肃地)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生:诸葛亮(一本正经地)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生:诸葛亮(佯装着急地)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师:这样一来,人物形象更生动起来了!让我们把这些表情动作带入到课文中,再分角色读一次吧!(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文中,课堂掀起朗读的高潮)。

师:我们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揣摩出了人物的内心,生动的刻画了人物形象,那么演员们又是怎样出色地进行表演的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录像。

(放周瑜和诸葛亮对话的一段录像,生观看)(点评:课堂因创造而精彩。

抓住周瑜和诸葛亮不同的语言中表达的不同内心世界,展示的不同人物形象,步步深入,既立足于课文,又跳出课文之外,引导学生大胆的对提示语进行内容添加,更加深了对人物形象地理解,彰显了学生不同的个性体验,课堂上可谓神采飞扬,思维灵动,学生内驱力得以调动,语言积累得以释放,思想感情得以熏陶和升华)师:刚才我们通过分析人物语言,总结出了诸葛亮和周瑜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而课文中还有两个人物你也能按这种方法来分析一下吗?生:文中还写了鲁肃,关于他的语言和做法有这样几处,我读一下。

(生读)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鲁肃这个人忠厚老实。

师:你认为从哪一处最能看出鲁肃忠厚老实?生:从诸葛亮让鲁肃不要把情况告诉周瑜,鲁肃“果然”不说能看出来。

师:你确实独具慧眼!生:第八自然段曹操的语言和做法证明他做事小心谨慎,而且多疑。

师:曹操做事一向多疑谨慎,对此诸葛亮早有所料,所以在第七自然段里有这样一段话:(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师:你从这一“笑”和“一定”中体会出了什么?生:体会出诸葛亮算到曹操不敢贸然出兵,草船借箭会成功。

师:是啊,诸葛亮这一笑,笑出了本事,笑出了他超人的智慧,谈笑风生,轻松取胜。

因为他知周瑜,知鲁肃,知曹操,一句话,他__知人心,这是他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之一;那么你知道他借箭成功还有什么其他原因?生: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还在于他算到三天之内有大雾。

师:这说明他晓天时。

(板书:知天)生:借箭成功的原因还有诸葛亮通观地理,知道借箭的船会一路顺风顺水。

师:(板书:知地)师:知天,大雾弥漫,造成假象;知地,顺风顺水,刹那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看来,这一计策确实妙,诸葛亮确实高。

难怪周瑜最后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板书__神机妙算)(点评:《草船借箭》的故事性很强,教师并不因此离开读书而去搞情节分析,在对人物形象理解的基础上,只一点拨,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跃然纸上。

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读书能力得到提高。

)三、概括总结教给学法师:你能借助板书说说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生:因为诸葛亮神机妙算,知天,知地,知人。

师:很好,你能把一篇1200多字的文章用一句话给概括出来了,说明你是聪明的人,因为,聪明的人善于把一本厚书读成薄书;而聪明的人还善于把一本薄书读成厚书__我们刚才对于第二自然段的处理就是把薄书读成了厚书。

2、你能再结合板书说说周瑜哪儿比不上诸葛亮?生:周瑜的气度不如诸葛亮大。

生:周瑜的才能也不如诸葛亮。

四、升华情感拓展读书不同的历史人物,演绎着不同的历史故事,一段故事,一座丰碑。

在这里,老师要告诉你,“草船借箭”只是《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三气周瑜”中的“一气”,还有“二气”更是智高一筹,使得周瑜最终只能长叹一声:“既生瑜,何生亮!”壮志未酬就气绝身亡……想看吗?赶紧到三国演义的浩瀚书海中遨游去吧,你一定会得到醇美的艺术享受。

(课堂教学是戛然而止,但读书方法的有效渗透却超越了课堂之外,激情拓展又使学生对《三国演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把阅读教学放在课内,更有效的延伸到课外。

)总评: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从文字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规律和方法,促成学生的语言向高一级层次发展。

本节课教师有步骤的抓住重点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实践,体现了阅读教学的本质特征。

由于目标集中,重点突出,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是深厚的。

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习方法的有机渗透,把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了扩展和延伸。

相信,只要我们抓住语文学习的根不变,课堂教学定会异彩纷呈,语文教育定会不断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