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草船借箭》课堂教学实录
王崧舟教学实录课案
笑谈《草船借箭》的智慧【观点】诗意语文是自由对话的语文。
自由对话,首先要致力于课堂自由文化的建构。
自由文化的建构,我们认为有以下一些要义:一、师生、生生之间在人格上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二、师生、生生之间养成真诚倾听的意识和习惯;三、消解课堂上的话语中心、话语霸权,把话语权还给课堂上的每个人;四、与文本对话,养成赏识卓见、鼓励创见、悦纳异见、宽容误见的态度,倡导个性化的解读和表达;五、不唯上、不唯书,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于超越,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自由文化,本质上就是一种对话文化。
《草船借箭》一课,致力于引领学生与智慧化身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展开多角度、有创意的对话。
那么,这种对话的原点是什么?是存在于每个学生心中的有关《三国演义》、特别是有关诸葛亮的“前结构”。
事实上,在接触《草船借箭》这个文本前,学生心中早已贮存着或清晰或朦胧、或开阔或狭窄、或深刻或肤浅的关于诸葛亮的种种感知和理解,即所谓的“前结构”。
自由对话,首先是要尊重学生心中的这一“前结构”。
作者心中的诸葛亮、教师解读的诸葛亮与学生感悟的诸葛亮不能等量齐观,因此,课堂上重要的是要引领学生读出属于他自己的诸葛亮。
而要想真正读出自己心中的诸葛亮,首先就要关注学生面对文本“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的那个“现量”诸葛亮。
这个现量诸葛亮是被学生的“前结构”这个照相机从文本中拍摄下来的。
这种拍摄,是整体的、视界融合的、自由自足的,但又是模糊的、不自觉的、浮光掠影的。
课堂上的自由对话,肇始于学生读出的这一个现量诸葛亮,即通常称之为的“第一印象”、“首感效应”、“初始感知”。
当现量诸葛亮也成为学生展开深层次对话的前结构时,教师就需要引领学生将平面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让诸葛亮笑盈盈地从文字中走出来,走到学生的眼前,走进学生的心中。
于此同时,又应该点拨学生转换对话视角,穿越历史的时空,将自己置身于草船借箭的场景中,成为其中的一个历史人物,与诸葛亮促膝而坐、谈笑风生。
草船借箭课堂教学实录
草船借箭课堂教学实录王崧舟:《草船借箭》课堂教学实录作者:王崧舟第一课时老师:同学们好。
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才智之书,那么《草船借箭》就是才智里面的才智。
对于这样一个布满了谋略、布满了才智的故事,我信任同学们肯定特别感爱好。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遇到不熟悉的字多读几遍,遇到读不通的句子多念几遍。
读完以后,老师请你从谋略和才智的角度,给故事当中的四个人物排一排名次,你觉得可以怎么排?明白吗?同学:明白。
(同学开头自由朗读课文,老师做现场巡察。
)老师:四个人物从谋略和才智的角度,你给他们排排队,你会怎么排?同学1:我认为诸葛亮排第一位。
老师:好,诸葛亮排第一。
同学1:周瑜排其次。
老师:周瑜其次。
同学1:曹操排在第三。
老师:曹操第三。
同学1:鲁肃第四。
老师:鲁肃第四。
诸葛亮最聪慧,鲁肃最笨。
有不同看法吗?不一样,有不一样的看法。
好!请你说。
同学2:我觉得鲁肃应当排在第三,曹操排在第四。
老师:前面两个没问题。
同学2:前面两个不变。
老师:不变,诸葛亮排第一,周瑜排其次,曹操变成最笨,鲁肃排第三。
还有不一样的吗?同学3:我觉得诸葛亮应当排第一,曹操排其次,周瑜第三。
老师:噢,周瑜成第三了。
同学3:周瑜排第三,鲁肃排第四。
老师:周瑜第三了,鲁肃还是最笨。
还有吗?还有不一样吗?同学4:我觉得诸葛亮第一。
老师:诸葛亮第一。
同学4:曹操其次。
老师:噢,曹操其次。
同学4:鲁肃第三。
老师:好,鲁肃第三。
噢,周瑜最笨。
哈哈,还有吗?还有不一样吗?同学5:我觉得诸葛亮第一,鲁肃其次。
老师:诸葛亮第一,鲁肃其次。
同学5:周瑜第三,曹操第四。
老师:周瑜第三,曹操最笨。
请坐下。
噢,特别有意思,从谋略和才智的角度,每位同学都给四个人物打了分,是吧?尽管答案不同,五种答案,但同学们发觉没有,有一点是毫无异议的。
同学:(齐答)诸葛亮排第一。
王菘舟《草船借箭》课堂教学实录
王菘舟《草船借箭》课堂教学实录fnt size=“6”>王菘舟《草船借箭》堂教学实录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7《草船借箭》堂教学实录杭州市拱宸桥小学王崧舟第一时老师:同学们好。
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那么《草船借箭》就是智慧里面的智慧。
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谋略、充满了智慧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感兴趣。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碰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碰到读不通的句子多念几遍。
读完以后,老师请你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故事当中的四个人物排一排名次,你觉得可以怎么排明白吗?学生:明白。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教师做现场巡视。
)老师:四个人物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你给他们排排队,你会怎么排?学生1:我认为诸葛亮排第一位。
老师:好,诸葛亮排第一。
学生1:周瑜排第二。
老师:周瑜第二。
学生1:曹操排在第三。
老师:曹操第三。
学生1:鲁肃第四。
老师:鲁肃第四。
诸葛亮最聪明,鲁肃最笨。
有不同意见吗不一样,有不一样的意见。
好!请你说。
学生2:我觉得鲁肃应该排在第三,曹操排在第四。
老师:前面两个没问题。
学生2:前面两个不变。
老师:不变,诸葛亮排第一,周瑜排第二,曹操变成最笨,鲁肃排第三。
还有不一样的吗?学生3:我觉得诸葛亮应该排第一,曹操排第二,周瑜第三。
老师:噢,周瑜成第三了。
学生3:周瑜排第三,鲁肃排第四。
老师:周瑜第三了,鲁肃还是最笨。
还有吗还有不一样吗?学生4:我觉得诸葛亮第一。
老师:诸葛亮第一。
学生4:曹操第二。
老师:噢,曹操第二。
学生4:鲁肃第三。
老师:好,鲁肃第三。
噢,周瑜最笨。
哈哈,还有吗还有不一样吗?学生:我觉得诸葛亮第一,鲁肃第二。
老师:诸葛亮第一,鲁肃第二。
学生:周瑜第三,曹操第四。
老师:周瑜第三,曹操最笨。
请坐下。
噢,非常有意思,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每位同学都给四个人物打了分,是吧尽管答案不同,五种答案,但同学们发现没有,有一点是毫无异议的。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一等奖王崧舟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一等奖王崧舟(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一等奖王崧舟这是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一等奖王崧舟,是优秀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王崧舟教学设计——《草船借箭》
王崧舟教学设计——《草船借箭》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草船借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2. 了解古代兵法和战略思想,并思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课文导读:引导学生理解《草船借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故事中的战略思想和智慧。
2. 理解课文:学生小组合作,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解读关键词汇和句子,探讨背后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3. 文化背景:介绍古代战争的策略和兵法,让学生了解古代军事思想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通过表演的形式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
5. 创意绘画: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和自己的想象创作插图,展示故事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6. 写作训练:学生写一篇感想或者小故事,结合课文的内容和自身的经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7. 课后讨论: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总结故事中的智慧和教训,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学习体会。
教学方法: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能力。
2.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
3. 创意绘画:通过绘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 写作训练:通过写作训练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5. 课后讨论:学生回答问题,互相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学习体会。
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角色扮演的表演能力、创意绘画的质量等。
2. 学生作品评价:包括写的感想或小故事的内容和表达能力等。
3. 学生问题回答评价:包括问题的回答的准确性和清晰度等。
王菘舟特辑
特级教师王菘舟教学实录专辑(好东东,特别推荐哦)王崧舟教学设计——《草船借箭》【设计理念】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
《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设计特色】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学流派及设计意图】一、通读课文,把握研究主题。
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
经研究后一般会认定为“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领悟研究策略。
教师引入:“请同学们自由读‘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1.“谁来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指名回答: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
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鲁肃会感到很害怕。
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鲁肃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
)“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诸葛亮会暗自高兴。
这场大雾,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
)“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
)2.“但是,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不能!为什么?因为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所以,你得再往前面读一读,你得联系联系上文。
谁找到了可以联系的句子?”(指名口答: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8篇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8篇《草船借箭》教学实录8篇教学实录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通过记录教学过程和细节,可以帮助教师分析和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教师可以总结和分享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草船借箭》教学实录,希望你喜欢。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精选篇1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总结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3、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汲取胆量和智慧,挑战自我。
【教学重难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具准备】幻灯。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并复习1、齐读课题。
2、提问:⑴ 主要人物是谁?跟诸葛亮有关系的几个人物是谁?⑵ 这篇文章讲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天气怎样?回来时如何?⑶ 借箭时,船怎样受箭?⑷ 课文中用了一个成语非常准确地概括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板书:神机妙算)二、新授1、老师就这些内容(幻灯中提示的课文借箭的因素)让同学们会去思考。
为什么诸葛亮能够神机妙算?你怎样看诸葛亮这个人,老师让同学们感悟诸葛亮其人,准备了吗?2、提出要求:同学们,可以谈上几句,也可以谈上一段,还可以谈上一篇,听到别的同学的发言也可以随时补充,发表自己个人见解。
3、浏览课文,整理思路、内容,准备汇报:4、学生汇报,教师适当予以引导,补充,点拨并板书,随即进行朗读训练:⑴ 诸葛亮和鲁肃笑着说的话。
⑵ 周瑜与诸葛亮,鲁肃与诸葛亮之间的对话。
⑶ 教师引导学生从善知人,知天文,懂地理,巧筹划四方面去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
5、学完课文,你还有哪些发现和见解?6、小结:诸葛亮靠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在谈笑风生中,轻松获得十万支箭。
又不至于和周瑜发生正面冲突,顾全了孙刘联合的大局。
【板书设计】草船借箭知天文神机妙算晓地理能力+自信=成功善之人巧筹划【课后作业】1、必作:自述课文或编课本剧。
2、选作:写一写《小议妒忌》。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精选篇7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五课《草船借箭》。
2023最新-《草船借箭》教学案例【优秀9篇】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优秀9篇】《三国演义》就是通过人物对话去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这就是他的一个写作特点,那周瑜为了让诸葛亮造箭都说了什么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草船借箭》教学案例【优秀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篇一教学要求: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周瑜的心胸狭窄。
3、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介绍背景。
1、揭题。
2、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写的是东汉末年的事。
(幻灯演示“三国演义罗贯中”)3、谁知道这三国指的是哪三国?三国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出示幻灯: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孙权、刘备联合对付曹操的时候。
二、检查预习。
1、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板书: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你知道他们分别是哪国的?什么身份?教学:都督(dū)三、初读课文。
1、草船借箭到底讲的是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试着用几句话简单说说。
2、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文中的诸葛亮和周瑜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能分别用上书中的一个词来评价吗?)板书:妒忌神机妙算(理解这两个词)四、细读课文。
(一)过渡:草船借箭这件事从开始到结束哪些地方充分地表现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只要我们认真读课文,想象当时的情境,就能处处体会到他俩各自不同的个性,做到真正理解人物。
(二)讲读第一段。
1、我们先来看故事的开头,周瑜和诸葛亮商议与曹军水上作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板书:议)2、在这场讨论中,周瑜有意要为难诸葛亮,默读ξ1-2,找找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3、诸葛亮知道周瑜的心思吗?你怎么知道?教学:惩chéng罚fá4、小结:故事一开始,在周瑜和诸葛亮之间就展开了一场智斗,一个设下陷阱,步步紧逼;一个胸有成竹,从容应对,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场面,想象两人对话时的神态。
王崧舟:《木船借箭》课堂教学实录
王崧舟:《木船借箭》课堂教学实录
引言
本文是王崧舟老师在教授《木船借箭》的课堂教学实录。
本文
将简要记录课堂的准备工作、教学过程和总结,以便回顾和改进教
学方法。
课堂准备
在教授《木船借箭》之前,王崧舟老师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他精读了文学作品,深入理解情节和人物。
其次,他查阅了
相关资料,包括历史背景和词语解释,以便给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
支持。
最后,他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过程
在课堂上,王崧舟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研
究效果。
首先,他通过演讲和讨论引入了《木船借箭》的背景和主
要情节线索。
然后,他组织了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
身体验故事情节,并从中探究人物性格和行动动机。
此外,他还设
置了团队竞赛,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总结
通过本次课堂教学,王崧舟老师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对《木船借箭》的兴趣,并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表现出了对文学作品的深入思考和对知识的渴望。
王崧舟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分析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论
通过这篇课堂教学实录,我们可以看到王崧舟老师在教授《木船借箭》时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他的教学准备充分,教学过程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这种综合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教训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
草船借箭王崧舟听课记录
草船借箭王崧舟听课记录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课文,大家一起说,学哪一课?生:《草船借箭》(教师板书课题)师:谁知道这个“箭”是什么样子?生:前边是一个三角形的铁头,中间是一根竹竿,后面有翎毛。
师:大家再看看这个“剑”,(板书“剑”字)和“箭”一样不一样?生:不一样。
这种剑后面就是一个把儿,前边存有剑刃子就是一种长兵器。
师:这位同学的发言中有一个词非常重要,谁注意到了?生:他说的“短兵器”很重要。
师:对不对?(生齐:对)就是的,战场上短兵相接时,用的就是这个“剑”,存有手把,双面刃;这个“箭”就是离战时用的,所以文中周瑜问诸葛亮“水上激战用什么兵器最出色?”晓得了吧?生:(魏)晓得了。
师:我再提一个问题,谁知道“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生: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的时候。
师;三国,都存有哪三个国?生:存有东吴、西蜀,除了一个魏国。
师:你知道东吴由谁统治吗?生:孙权。
师:西蜀呢?生:刘备。
师:那么魏国呢?生:魏国,原来是曹操保着汉献帝,后来曹丕篡位,他当了魏国的皇帝。
师:那就是以后的事了。
在我们今天谈的这个故事里,曹家还没有人当皇帝,但是魏国的大权实际上在曹操的手里。
对不对?生:对。
师:大家结合预习想一想,“草船借箭”的故事,讲了哪几个人物?生:讲了周瑜、诸葛亮,还有鲁肃和曹操。
(教师板书这四个人名)师:刚才在谈三国的情况时,曹操提及了。
现在我必须反问,诸葛亮就是谁,哪个国家的,干什么的?生:诸葛亮就是西蜀刘备的军师。
师:也是丞相,对不对?好像现在的国务院总理。
周瑜呢?哪国的?干什么的?生:他是东吴的都督。
师:什么就是都督?生:就是统帅三军的元帅。
师:对,相当于现代的总司令或国防部长什么的。
鲁肃呢?生:鲁肃是东吴的一个将领。
师:对,东吴的一个大臣。
我再问一个问题,在这些人之间出现了什么事?也就是说,什么事情把这些人联系出来的?一个一个说道,诸葛亮和周瑜就是怎样联系出来的?生:周瑜很嫉妒诸葛亮,想要用十万支箭去恼怒他,可是诸葛亮应允了。
王崧舟教学设计——《草船借箭》-模板
王崧舟教学设计——《草船借箭》【设计理念】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
《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设计特色】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学流派及设计意图】一、通读课文,把握研究主题。
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
经研究后一般会认定为“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领悟研究策略。
教师引入:“请同学们自由读‘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1.“谁来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指名回答: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
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鲁肃会感到很害怕。
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鲁肃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
)“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诸葛亮会暗自高兴。
这场大雾,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
)“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
)2.“但是,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不能!为什么?因为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所以,你得再往前面读一读,你得上文。
谁找到了可以的句子?”(指名口答: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王崧舟教学设计——《草船借箭》]王崧舟草船借箭
《[王崧舟教学设计——《草船借箭》]王崧舟草船借箭》摘要:)(引导学生反复诵句要出诸葛亮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看这就是神机妙算诸葛亮(引导学生反复诵周瑜声叹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三、回课类化研究体验,(系鲁肃吃惊指出他笑鲁肃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笑、幽默笑【设计理念】基研究性学习理论研究性教学模式重培养学生主、主感悟、主发展语综合素养《草船借箭》无论是从课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极体【设计特色】以研究性实现学生主动发展【教学流派及设计图】、通课把握研究主题学生初课、整体感知全部到位基础上引导学生出课哪词语有研究价值研究般会认定神机妙算二、精课领悟研究策略教师引入请学们由雾借箭这部分容把你认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句子划出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哪里、妙何处以诸葛亮知天例教学程设想如下谁说说你从课哪些词句体会到了诸葛亮神机妙算(指名回答这候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场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雾会是种怎样心情?(鲁肃会感到很害怕那么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水寨怎么办?鲁肃会吃惊前两天还是怎么现会有这样雾?)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这句子?(引导学生出害怕、吃惊语气)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雾又会是种怎样心情呢?(诸葛亮会暗高兴这场雾我三天前就已到)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这句子?(引导学生出暗喜、得语气)但是光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吗?不能什么?因这场雾也许是凑巧碰上呢?所以你得再往前面你得系系上谁到了可以系句子?(指名口答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三天四更候诸葛亮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引导学生反复诵句要出诸葛亮胸有成竹、从容不迫悟到诸葛亮早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雾)不我觉得这句子写得太啰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三天四更候诸葛亮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改不改?什么?(组织学生讨论)3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胸有成竹看这就是神机妙算诸葛亮(引导学生反复诵周瑜声叹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三、回课类化研究体验周瑜长叹声教师对研策略做如下概括刚才我们通抓住前句子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神机妙算学们用系方法研究问题这是种非常重要能力请用这种方法再次研究雾借箭这部分容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系懂诸葛亮神机妙算学生研教师巡视组织交流()谁说说你从哪两句子系懂了诸葛亮神机妙算?(指名口答①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曹操定不敢派兵出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②曹操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敌人忽然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草船借箭》这课写诸葛亮说话地方有处多但只有这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笑你们说诸葛亮他笑谁?(系鲁肃吃惊指出他笑鲁肃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笑、幽默笑;系曹操定不敢派兵出指出他笑曹操生性多疑、轻易计这是讽刺笑、轻蔑笑;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指出他笑周瑜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笑、胜利笑)()老师觉得诸葛亮话并没有说完雾这样曹操不敢派兵出这是话有话、话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话写出吗?(学生练笔写组织全班交流)学生交流例示雾这样曹操定不敢派兵出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雾这样曹操定不敢派兵出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箭定会像下雨样;雾这样曹操定不敢派兵出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你们真是诸葛亮知音啊既然如那课什么不把这些话写出呢?(引导学生体会语言含蓄留有回味余地)以懂地利例感悟诸葛亮神机妙算(引导学生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船顺风顺水已飞样地放回0多里追也不及了)讨论诸葛亮是怎样算准借箭地理位置【评】案设计特色是寓学生主动研究活动初到位基础上直入研专题神机妙算有研究价值以突出重集了研究主题并以辐射全收以当十效摆脱了多余情节分析、繁琐提问设计、僵化法讲传统模式培养了学生研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施研究程又充分体现了反复诵、情感熏陶、由感悟语学科性从根上有别其他学科研究方式充满了人情怀(斯茅语如说我们要学王崧舟老师我认他那种换角思考问题方式值得我们借鉴而支玉恒老师那种信手拈、道法然课型却不是我们下子所能追)。
《草船借箭》的课堂实录
《草船借箭》的课堂实录《草船借箭》的课堂实录导语:对于《草船借箭》这一经典课文,各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草船借箭》课堂实录,欢迎各位的阅读和参考。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一师: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公元208年,建安13年,曹操率军,水陆并进,欲扫平江南,孙刘联盟,决计破曹。
且看:用奇谋孔明借箭。
师:浏览课文,请用文中一个合适的词语概括诸葛亮在借箭中所表现出的才能。
生:神机妙算。
师:“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生:“神机妙算”就是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计谋高明。
师:很好,结合课文,围绕这个词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生:我想问诸葛亮为什么会如此神机妙算?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师:大家提的问题相信都可以通过读书求得解决,现在我们集中研究:“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他算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点出中心问题)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用心读课文,可以和同学讨论,呆会儿选择一处体会最深的讲析给大家听。
生:诸葛亮算到了三天后天有大雾。
生:诸葛亮算到了曹操的性格多疑、谨慎,在浓雾中不敢轻易派兵出击。
生:他还算到了鲁肃的为人,他知道鲁肃忠厚、守信、不会食言,所以让他替自己准备借箭用的材料,而且确保不会让周瑜知道。
生:他让船一字儿排开,借箭时,下令把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一边受满箭后,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说明他对事情做了周密的安排。
生:书中说船队回来时,顺风顺水,可以看出他算到风向。
评:让学生在媒体制作出的两军对垒军事简图上边演示边说,既灵活地检验了学生融会贯通理解课文的能力,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好。
生:诸葛亮对鲁肃说:“要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
”说明他算了借箭所需器材的数量。
……师:(指板书)诸葛亮一算了天,二算了地,三算了人,可以说各方面的因素他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一一做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是“神机妙算”。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6篇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6篇《草船借箭》课堂实录6篇教学实录是指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将所进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反应等详细记录下来的文本记录。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草船借箭》课堂实录,希望你喜欢。
《草船借箭》课堂实录(篇1)【设计理念】“大语文”教学观提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教《草船借箭》这课,教师不读《三国演义》,特别是第42回至第46回,就很难把课文讲清。
而如果教师不仅自己读,还组织学生读,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收到意思不到的效果。
【设计特色】课内课外结合,自读自悟结合。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课前准备。
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
想一想:1.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是怎样的?2.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他说过哪些要加害诸葛亮的话?3.草船借箭是在什么季节进行的?经过是怎样的?(季节对于草船借箭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二、请学生介绍当时形势。
介绍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
三、展开谈话,理解历史背景,学习部分生字新词。
四、阅读全文,分清过程。
1.读全文,将草船借箭这一事件分为几个部分,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
(以学生自己分段、自列段意为主,不强求统一,但要注意纠错,激励学生创造。
教师选取其一作为教例。
)2.借分段的机会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自读第2至第5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
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
(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
)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
3.分角色朗读。
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
(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六、读第6至第9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
1.先说经过。
出示示意图(图略),自己读书,自己画图,说明理由(也就是因果关系。
)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
(1)雾的作用。
(冬季,雾在四更最浓。
)(2)船的作用。
(草人——雾中似人;相连——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
)(3)曹操多疑之心。
王崧舟:《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王崧舟:《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课堂实录王崧舟:《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课堂实录王崧舟:《草船借箭》(第二课时) 课堂实录老师:通过上节课的读书研究,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计划,他想得是那样的周到,想得是那样的细致、那样的准确,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
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草船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学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师:你读一遍。
学生1: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师:周瑜是长叹一声,你把那个叹加上去,再来读这句话,谁来?学生2: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老师:不错,请你来。
学生3:诸葛亮神机妙算,唉,我真不如他。
老师:那口气叹在后面也行,好,请你来。
学生4: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呀!老师:周瑜到最后就是这副神态、这副形象、这副样子。
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同学们,你们觉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呢?自己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充分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用波浪线划下来,然后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老师:我看到同学们找了很多地方,是吧?的确像同学们所体会的那样,这篇课文很多地方都在描写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那咱们就这样,在那么多地方当中,挑你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处,说一说这个地方你是怎么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好吗?学生1:(朗读课文中的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我从这里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因为他以虚代实才能草船借箭,因为大雾漫天,能见度很低,所以敌人看不见他,当然他也用不着看见敌人,曹操怕江边有伏兵,就只能用远距离的武器防御,这样诸葛亮才能草船借箭成功,这才能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老师:先别忙着坐下去。
我发现你挺能说的,但王老师觉得你理解得非常不错。
咱们学语文,光有理解没有感受那是不行的,你要把自己读这句话的时候内心的感受读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崧舟:《草船借箭》课堂教学实录作者:王崧舟第一课时老师:同学们好。
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那么《草船借箭》就是智慧里面的智慧。
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谋略、充满了智慧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感兴趣。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碰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碰到读不通的句子多念几遍。
读完以后,老师请你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故事当中的四个人物排一排名次,你觉得可以怎么排?明白吗?学生:明白。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做现场巡视。
)老师:四个人物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你给他们排排队,你会怎么排?学生1:我认为诸葛亮排第一位。
老师:好,诸葛亮排第一。
学生1:周瑜排第二。
老师:周瑜第二。
学生1:曹操排在第三。
老师:曹操第三。
学生1:鲁肃第四。
老师:鲁肃第四。
诸葛亮最聪明,鲁肃最笨。
有不同意见吗?不一样,有不一样的意见。
好!请你说。
学生2:我觉得鲁肃应该排在第三,曹操排在第四。
老师:前面两个没问题。
学生2:前面两个不变。
老师:不变,诸葛亮排第一,周瑜排第二,曹操变成最笨,鲁肃排第三。
还有不一样的吗?学生3:我觉得诸葛亮应该排第一,曹操排第二,周瑜第三。
老师:噢,周瑜成第三了。
学生3:周瑜排第三,鲁肃排第四。
老师:周瑜第三了,鲁肃还是最笨。
还有吗?还有不一样吗?学生4:我觉得诸葛亮第一。
老师:诸葛亮第一。
学生4:曹操第二。
老师:噢,曹操第二。
学生4:鲁肃第三。
老师:好,鲁肃第三。
噢,周瑜最笨。
哈哈,还有吗?还有不一样吗?学生5:我觉得诸葛亮第一,鲁肃第二。
老师:诸葛亮第一,鲁肃第二。
学生5:周瑜第三,曹操第四。
老师:周瑜第三,曹操最笨。
请坐下。
噢,非常有意思,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每位同学都给四个人物打了分,是吧?尽管答案不同,五种答案,但同学们发现没有,有一点是毫无异议的。
学生:(齐答)诸葛亮排第一。
老师:对,诸葛亮排第一,诸葛亮是最聪明的,是吧?这是同学们读了一遍课文之后取得的共识。
非常好,那么这篇课文写诸葛亮很多地方,现在王老师请你们再仔仔细细读一遍,你觉得这篇课文当中写诸葛亮的谋略和写诸葛亮的智慧,什么地方写得最精彩?把你觉得写得最精彩的地方找出来,然后仔仔细细地读一读,读出精彩来,明白吗?学生:(大声读课文,寻找写得精彩之处。
教师做现场巡视。
)老师:咱们现在交流一下,你觉得这篇文章当中写诸葛亮的谋略、写诸葛亮的智慧,什么地方最精彩?学生1:我觉得写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在七和八自然段中写得最精彩。
老师:你先把写得最精彩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咱们注意听。
学生1:(朗读课文七、八自然段。
)我觉得七和八自然段,写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写得非常精彩。
老师:体会得不错。
这两段话如果多去读几遍,那可能对你帮助就更大。
谁也觉得这个地方写诸葛亮写得最精彩。
我再叫一个同学读一遍。
学生2:(朗读课文七八自然段。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水寨。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排开,又叫船上的兵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老师:停!停!鲁肃怎么说?学生:吃惊地说。
老师:再读。
学生2: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老师:(范读)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学生2: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老师:他吃惊了吗?学生:没有。
老师:你们吃惊了吗?学生:没有。
老师:谁能读出吃惊的味道?学生3: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老师:来,请你继续读“鲁肃吃惊地说”。
学生4: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老师:(范读)“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再读。
学生4: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军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停!诸葛亮怎么说?学生:笑着说。
老师:你笑了吗?学生4:没笑。
老师:能笑吗?能笑!来,试一试。
学生4: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放箭,不让他们近前。
”老师:停!停!“曹操下令说”,体会一下,你们自己读一读。
“曹操下令说”,怎么说,自己都读一读。
学生:(自由练读。
)老师:来,曹操,曹操。
咱们先叫一个女曹操,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学生1: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举妄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放箭,不让他们近前。
老师:活脱活现的女曹操。
稍有一点遗憾,就是不要“轻易出动”,而不是“轻举妄动”,不是这样的。
好的,不错。
来,叫一个男曹操,曹操本来就是男的,注意啊,曹操在营寨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学生2: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放箭,不让他们近前。
老师:真好啊!你继续。
学生3:(朗读接下去的课文。
)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个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
一万多个弓弩手一起朝江中放箭,箭象下雨一样。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调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老师:好。
还有同学觉得别的什么地方,写诸葛亮的谋略、写诸葛亮的智慧是最精彩的?学生4:我觉得最精彩的是第四自然段。
诸葛亮说:“希望你借给我二十只船,每只船上要三十个兵士,船要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你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老师:这个地方写得最精彩,是吧?可是我觉得,你想象一下,当时诸葛亮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和鲁肃说这番话。
当跟鲁肃说这番话的时候,他已经把什么东西都想好了,然后他在鲁肃面前会表现出一种什么神态?一种什么表情?他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和鲁肃说?再想一想,然后就把自己当作诸葛亮,你来说诸葛亮这段话。
好,我来读鲁肃说的话:“这都是你自己找得,我怎么能帮你的忙。
”诸葛亮说——学生4:(接读诸葛亮的话)希望你借给我二十只船,每只船上要三十个兵士,船要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你有十万只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老师:这个诸葛亮年龄比较大,这个诸葛亮年龄比较轻,可都是诸葛亮。
有没有同学觉得别的地方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是最精彩的,还有吗?学生5:第二自然段写诸葛亮的谋略比较精彩,因为他说:“现在军中缺的是箭,想请先生赶造十万只箭。
”老师:等等,老师请你把第二段话都念一遍,好吗?老师6: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来商议军事,对诸葛亮说:“我们现在就要和曹兵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老师:注意啊,周瑜说这番话的时候,他实际上——学生6:心怀不轨,他很嫉妒诸葛亮,他想用这个造箭的名义把诸葛亮害死。
因为他死前曾说过“既生瑜,何生亮”,所以看的出来非常恨诸葛亮,想利用造箭的借口害死诸葛亮。
老师:对啊,所以说,周瑜说这话的时候一肚子坏水,你的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你刚才读得那个周瑜是光明磊落的周瑜,不是心怀鬼胎的周瑜,你得心怀鬼胎呀!试一试,行吗?(老师读开头的话)“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来商议军事,对诸葛亮说——”学生6:“我们现在就要和曹兵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当然是弓箭最好。
”“先生和我想得一样,现在军中缺的是箭,想请先生赶造十万支箭,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辞。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说:“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老师:注意!诸葛亮这个时候说,他想到的是什么?学生7:他想到了肯定周瑜是使的鬼计,干脆就将计就计。
老师:想到将计就计,他还想到了什么?学生8:想到周瑜肯定要给他出难题,十天造十万支箭肯定是比登天还难。
老师:比登天还难,他想到了周瑜要害他,是吧?他还想到什么?学生9:我首先和他一样,而且我知道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理,他曾经想到了大概他已经观象过,也可能预先想到周瑜会用这个箭来威胁他,骗他。
所以他肯定会先观一观天象。
因为一般大雾天,他们不敢出来跟你打,他肯定会用一些箭来射你,所以,他想到再过三天就有一场特别特别大的雾,最后他才想到借箭这回事。
老师:尽管诸葛亮想到周瑜想要害他,尽管诸葛亮想到了三天后这场大雾,将计就计把这十万支箭造好,尽管诸葛亮想了很多,但是我就觉得很奇怪,诸葛亮为什么不推托、不推辞呢?明明知道周瑜要害我,要我的身家性命,我干嘛还要替他借十万支箭呢?学生1:我觉得诸葛亮想,既然你想害我,我就将计就计,我就和你斗智。
老师:他是想跟周瑜斗斗智。
学生2:我想是这样,周瑜就是想专门找一个难题难倒诸葛亮,如果你要是不去借箭的话,正好中了人家圈套,就证明周瑜比诸葛亮强。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诸葛亮是谁的军师?学生:刘备。
老师:周瑜是谁的都督。
学生:孙权。
老师:刘备和孙权可是两家呀,为什么他们现在——学生3:因为魏军当时非常强大,诸葛亮提出要东吴和蜀汉相联盟,来攻打魏军,这样才能获得胜利。
因为这个时候需要箭,诸葛亮使计,如果把魏军的箭由我来使的话,魏军的兵力就会大大减弱,而我军的兵力会大大增加,那我们就可以用箭和他们相对抗,这样的就可以使刘备的蜀汉、孙权的东吴取得胜利。
老师:你讲的道理是对的,孙刘两家来联合抗曹,才可能战胜曹操。
但是有一个小小的错误,指出来你不生气吧?那时三国还没有建立,东吴、蜀国、魏国还没有建立,孙权和刘备还是各地的一方霸主。
请你继续读,诸葛亮说——学生3:既然要交战。
老师:既然就要交战。
学生3:“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能够造好。
”诸葛亮说:“只需三天。
”周瑜说:“军师你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我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我愿立好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愿受罚。
”老师:甘受惩罚。
学生3: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让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兵士到江边去取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走了。
老师: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好的,请坐。
我们每一个同学对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都有自己独特地体会,都有自己独特地理解。
有的同学认为前面写得最精彩,有的同学认为中间写得最精彩,也有的同学认为后面写得最精彩。
其实这些都不要紧,只要我们深入到课文中的字里行间细细品味,我们就能够感觉到这篇课文每一段话、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在传神地写着诸葛亮的谋略、诸葛亮的智慧。
这篇课文老师读了二十五遍了,但是尽管读了二十五遍,我还是有一个问题没搞清楚,我想来想去没有明白,我甚至想到我是不是应该去问一下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已经不在了,你们想知道困扰王老师的这个问题吗?学生:(齐答)想!老师:王老师在想啊,诸葛亮说:“我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