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0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优秀版)
高考历史政治文明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0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一边倒” ①含义: 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 社会主义 阵 营一边。 ②意义: 使新中国在斗争中不至于处于 孤立无援 的地位。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①含义:清除 帝国主义 在华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 华的一切特权。 ②意义:巩固了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 主权 。
第29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3)万隆亚非会议是二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 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主要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 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会议期间有帝国主义国家仇视和 阴谋破坏,以及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 的矛盾与分歧。在上述背景下,周恩来发表了上述讲话。
第2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关系的重大突破——重返联合 国、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3.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邓小平根据世界形势 的变化而进行的外交政策的调整、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推进亚太经合组织及上海合作组织等新型区域组织。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解析 ]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
方针下实行了 “ 另起炉灶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一边 倒 ” 的外交政策。分析材料中的信息 “ 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 府”“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与 A、 C 两项不符,可判断为“ 另起炉灶”; D 项是在 1953 年提出的, 与材料无关,也可排除,故选 B 项。
第27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亚洲各国 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 西欧各国(捷克转) 西欧各国(香港转) 其他各洲
邮资(元)
0.32 0.48 0.48 0.80 0.80
航空
A.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3.外交成就: (1)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同苏联等 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 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目的 :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 发展友好关系。 经过 : 1953 年 12 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 时提出。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与两国 总理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 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2011年江苏单科 · 10)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 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示意图,分析60年代中国面 临着怎样的外交环境?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外交的特点
1.革命性,其主要原则同革命运动实践及解决的问 题密切联系,三大政策更表现了强烈的革命性 2.结盟性,“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 边,与苏联结盟。 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 出了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例题】 (2010·广东文综 ) 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 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随着中俄关系和中非关系的发展,高考加大了对上述问题的考 查,考查角度主要是分析中俄、中非关系取得的伟大成果。 新中国的外交深受国际局势和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影 响,很多高考试题从这一角度出发,要求回答外交现象背后的 其他因素,考查考生横向综合能力。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0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1.(2020·江西高三联考)薛君度在《中国外交新论》一书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初期没有实现彻底的中立和不结盟的资本,因为自立的前提是自强。
”这可以用来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A.外交方针与具体国情不符B.推行“一边倒”政策是势之必然C.急需改变和调整外交政策D.中立更能维护新生的人民政权解析:选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推行“一边倒”政策,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是为了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不致处于孤立地位,这与作者的观点相一致,故B 项正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与具体国情相符的,故A 项错误;实行“一边倒”政策是与我国当时的国情相符的,故C项错误;成立之初的中国国力贫弱,面对美苏对峙和“冷战”,中立不能维护新生的人民政权,故D项错误。
2.(2021·河北承德模拟)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A.“和平共处”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另起炉灶”解析:选D。
“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说明中共主张在废除国民党与西方国家已经签订的条约的基础上与他们重新建立新的平等关系,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另起炉灶”外交方针的特征,故D项正确。
“和平共处”强调各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故A项错误;“一边倒”指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主张废除中国近代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故C项错误。
3.(2020·四川德阳一模)苏联油画《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1950年)》上图作为中苏关系的史料,其价值在于( )A.是研究中苏建交的第一手资料B.真实还原了签约现场的细节C.用于印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艺术再现了中苏的友好关系解析:选D。
专题二十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精)
三、70年代外交的重大突破
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1971年 26届联大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 尼克松访华
1971年 基辛格访华 1972年 尼克松访华 1979年 中美建交 《联合公报》
3、中日关系正常化 1972年 田中角荣访华
影响中日关系的关键问题: 历史问题:如何正视日本军国主义侵华 现实问题:教科书、靖国神社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
对新中国50多年外交历程的认识 新中国50多年的外交历程贯穿着独立自 主的和平外交思想。
从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推行和平外交 政策,使中国彻底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 中国的政策。
70年代以来,推行和平外交政策,使中 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树立了负责任的大 国形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 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 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 有哪些?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 在国际交往中 “一边倒” 主义阵营一边 不致孤立
二、50年代的外交成果:
1、建国初与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1953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提出 内容 意义
3、1954参加日内瓦会议
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4、1955参加万隆会议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中日《联合声明》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交往
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1)背景:第三世界兴起,美苏两极格局 受到冲击,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 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政策 (2)调整:实行不结盟政策 全面对外开放
2、主要外交活动和成就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推动两伊战争问题的解决,参加 联合国维和行动,缓解地区冲突 (2)积极融入世界,推动多边经济的发展 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3)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1991年参加亚太经合组织 1997年坚持人民币不贬值 2002年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10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日照市高三模拟)1949年10月,《纽约时报》刊发美国国务院对西藏的政策:“依据当前亚洲形势,美国国务院有可能承认西藏是独立国家……中共声明他们将控制西藏,一旦成功,中国边界将展至印度,那么非社会主义国家将不会坐视不管。
”这表明美国()A.长期奉行分裂中国的政策B.试图扶持印度来压制中国C.以遏制共产主义为外交目标D.借支持西藏独立对新中国施压解析:由材料“中共声明他们将控制西藏,一旦成功,中国边界将展至印度”可知,美国担心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会对印度等国家产生影响,使社会主义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故C项正确。
答案:C2.1952年4月,周恩来在外交部第一次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是“以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区别不同国家的“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而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
周恩来的这一外交思想() A.突破了“两大阵营”界限B.否定了“一边倒”的战略C.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成为新中国外交指导原则解析:由材料“周恩来……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区别不同国家的……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说明他这一思想突破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界限,故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坚持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故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1953年提出,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外交思想尚未成为外交指导原则,故D项错误。
答案:A3.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一直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
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换代办,双方建立“半外交关系”。
这种“半外交关系”()A.是双方在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B.成为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特征C.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基础D.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解析:二战后世界格局是美苏两极格局,英国属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出于自身国家利益和美国的威慑力,与中国出现“半外交关系”,故A项正确。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单元综述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先后参加了在日内瓦和万隆举行的两次重要国际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50年代末开始,中苏关系急剧恶化,中国政府坚决对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行径进行抵制。
2、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转机,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国际上出现了更广泛的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适应新的形势,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采取“走出去”所谓外交战略,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取得重大成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学法指导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应注意树立历史发展的脉络,着重把握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所作出的几次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同时注意相关知识的链接。
需要注意的问题1.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国际形势的错综复杂、风云变幻,作为一个大国和国力相对薄弱的国家,进行外交活动是相当艰难的。
在此基础上,介绍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的外交思想或外交生涯。
通过学习探究,了解这些领导人身上所表现出的外交智慧,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成长方面的启迪。
2.进行问题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究。
第一,新中国成立后,是怎样扭转屈辱外交局面的?第二,在建国初期,新中国为什么要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第三,我国为什么要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第四,改革开放以后,为什么要调整对外政策?如何评价这一时期我国的外交活动和成果?3.要结合教学参考书,多给学生提供历史材料,让学生了解历史的本来面貌,培养分析和概括能力。
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试题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含解析
课时检测(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到现在为止,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
”这一思想()A.有利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B.后来发展成“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C.后来发展成“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成为“求同存异”主张的理论基础解析:选C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上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题目中“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相符,故C项正确。
2.1948年至1949年,中共中央多次发出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
其中规定的重要原则有:“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
因为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的政府自己解决。
”这一原则的核心方针是()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选A“另起炉灶”的含义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与材料中的要求独立自主相吻合,故A项正确。
3.(2018·无锡期中)“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据此,这一言论最有可能发生在()A.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B.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上C.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解析:选C由“周恩来的发言”“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可以判断这是美国方面对在处理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时对中国方面的态度的回应,据此可知是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评价,故C项正确。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版)大一轮复习课件-专题2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已与法国等 欧洲国家改善关系,故选B项;中国推 行全方位外交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C 项;1965年还没有打破欧美对华经济 封锁,排除D项。
B
考法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 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意义
1.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方国家纷纷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 潮
第3部分
现代史部分
专题21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考点63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考点64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及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 考点6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 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考点63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考法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考法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考法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1.新中国成立第一年里,中国同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冲破了美国的
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 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 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时期,并未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 常化,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
(
)
系正常化后才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的 正常化,排除A项。这一时期,中国调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专题复习近代现代中国外交 最新
近代现代中国外交第一:历届政府的外交:1840-1912一、清政府的屈辱外交。
清政府实行妥协投降的卖国政策,无论是军事上失败,还是取得了胜利,都以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结束。
1861年初,清政府为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设立了总理衙门,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但客观上也使清政府放弃了闭关政策,开始面向世界,并基本完成了从传统理藩向近代外交的转变,适应了近代国际关系发展需要。
清政府任命美国人蒲安臣为中国使臣,出访欧美去办理外交,这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怪胎。
为了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清朝统治者还两次向侵略者“借师助剿”。
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官员和人民的反帝活动,总理衙门改称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
1、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及特征所谓对外政策,主要是指一国对国际形势、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的考察认识、判断评价及相应的决策措施。
19世纪及20世纪初,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及特征在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比较零散,未形成明显的特征框架。
笔者按其历史发展的进程将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大致分为四个历史时期:(1)第一个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贵华贱夷,闭关锁国,清朝与周边国家维持着长期的和平。
当时清朝认为中国是优越和强大的,是世界的中心,四周的藩属邻国以至海外列国是落后野蛮的,应该向中国朝拜进贡。
自中外通商以后,清统治者视来华的西人为非我族类的野蛮人,认为应严格加以防范。
在这种意识支配下,19世纪初的清朝基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仍留广州一口对外贸易,并不拒绝与各国交往,只是强调对方必须承认中国为天朝上国,追求名义上的藩属朝贡关系,重视名分礼仪等细节。
(2)第二个时期,19世纪40至50年代,清朝缺乏主权观念,但增加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
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蜂拥而来,中国最初的反应主要是从族类和文化两个层面对待西方的入侵,不是以是否损害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实际利益为对外交涉的目的,而是以是否见容于自身的传统和陈腐的体制为圭臬,因此常常出现以主权换定制的可悲局面。
历史-必修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走向世界舞台,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
(2)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的时期,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国际上掀起了广泛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3)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形势的特点和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做出重大调整,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外交成就,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独特的建设性作用。
一、独立自主,灵活多变——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背景①两大阵营严重对立②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企图扼杀新中国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成就①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②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③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日内瓦会议(3)(4)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二、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的外交政策1.特点:“两只拳头打人”和“一大片”的外交政策。
2.原因(1)朝鲜停战后,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继续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发动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安全。
(2)50年代末期,苏联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企图损害中国的主权,遭到中国严词拒绝;1960年,苏联突然照会中国政府,要求召回全部在华苏联专家,停止对中国的经济技术援助;苏联在中蒙、中苏边境大量增兵,从北面威胁中国安全。
中苏关系紧张,我国外交环境恶化。
2018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共45张PPT)
1.背景: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
威胁的政策。 2.目的: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3.时间: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
继续学习
高考帮·历史
知识全通关 4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打扫 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 干净屋 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 巩固和维护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中国与世界 子再请 华的一切特权,然后考虑与 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客” 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一边 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 倒” 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命题分析预测
高考帮·历史
考情精解读 2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
考点
1.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
考题统计
考查难度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 交政策和三大方针;
考点
大外交 活动 与和 平 共 2. 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 处五项原则 议;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15·全国卷Ⅱ·31
★★★
命题分析预测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国初三大政策的区别
(1)从目的上看:三大政策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发展同所有国家 的外交关系。 (2)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因而
继续学习
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高考帮·历史
知识全通关 5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民族独立。
(2)国内:新中国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2.方针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高三一轮复习原创)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三⼀轮复习原创)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常州市⽥家炳⾼级中学【新课导⼊】⼀带⼀路”战略是中国在由⼤国向强国转型时期采取的重⼤外交策略,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国际版”。
但近年来,由于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在中国的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上都可以看到背后美国的⾝影。
中美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两个⼤国,中美关系影响着全世界的发展。
中美关系的微妙变化也折射出各个时期中国的外交战略部署特点。
今天让我们⼀起来回顾建国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和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考考点】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针和政策;新中国初期的重⼤外交活动。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建交;中美、中⽇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的影响。
3、改⾰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外交活动。
师:在新中国成⽴初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改⾰开放新时期,中美关系呈现出鲜明的阶段特征。
【链接20世纪50年代】材料⼀:在杜鲁门决定让美国再次⼲预中国内战之后的⼗年⾥,反华态度及反华政策进⼀步发展及强硬化。
国务卿杜勒斯……许诺,要结束对远东的忽视,并努⼒孤⽴、包围中国,使北京政府崩溃。
他强调中国只有⼀个,就是台湾的蒋介⽯政权……除了经济上、政治上采取⾏动反对中国以外,艾森豪威尔政府还通过迅速发展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基地和与亚洲的反共国家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继续并加强了对中国的军事包围。
——[美国]孔华润《美国对中国的反应》Q1:概括指出新中国成⽴到20世纪60年代的中美关系状况,并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1)中美两国长期处于敌对、对抗状态。
原因是美国政府坚持反华⽴场;继续⽀持蒋介⽯集团⽽拒绝承认新中国政权;对中国进⾏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
师:可以看出这些都是美国实⾏的对华孤⽴政策。
为什么美国对华实⾏孤⽴政交封锁,寻找国际伙伴的?(提出什么具体外交政策,外交原则、⽅针)社会主义国家、邻近国家、亚⾮国家1、⼀边倒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求同存异⽅针②其中直接针对美国,能使中国在国际⽃争中不致于处于孤⽴地位的是哪⼀项措施?为什么?⼀边倒是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
高考历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考情分析、考点突破、知识梳理、真题体验(56张)
返回目录
核心考点突破
[史料实证·重难突破]
考题研析演练
主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
史料一 1949 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 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 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史料二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 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 题研析演练
【教材补遗】 “一条线、一大片”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实施“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 战略。“一条线”即从中国、日本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 到欧洲再到美国这一条线上的国家联合抗苏,形成国际反霸统 一战线。“一大片”指“一条线”周围的国家,其目的是团结 “一条线”和“一大片”的所有国家,共同对付苏联的扩张势 头。
核心考点突破 考题研析演练
结合史料一、二,为什么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我国 外交政策的成熟”?
提示 它突破了“三大外交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 的束缚,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返回目录
核心考点突破 考题研析演练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 (1)革命性 ①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 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及解决的问题有密切联系。 ②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 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政策, 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三项原则都表现出 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4)万隆会议 ①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②成果:提出“__求__同__存__异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取得 成功。 ③意义:推动了“万隆精神”的形成,加强了中国同亚非 国家的联系。“求同存异”方针至今仍是不同制度和意识形态 国家交往的基本原则。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一轮复习
——进一步完善 进一步完善
新中国初期外交( 年代中期) 奠基 新中国初期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奠基 年 年代中期
一、新中国初期制定外交政策、方针的依据: 新中国初期制定外交政策、方针的依据: 1、国际形势: ⑴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国际形势: 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A、有利形势: ⑵社会主义阵营 (壮大) 、有利形势: 壮大) 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B、不利形势: ⑶亚非拉大批国家独立 、不利形势: 亚非拉大批国家独立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C、最大特点: ⑷新中国的成立 、最大特点: 新中国的成立 ——解决了如何建立起自己的 解决了如何建立起自己的 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国家性质: 、国家性质: 对外关系的问题; 对外关系的问题; 巩固革命成果、维护独立与主权、 巩固革命成果、维护独立与主权、恢复和发展经济 3、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 ——解决了如何对待苏联和其 解决了如何对待苏联和其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 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 ——解决了如何对待美国和其 解决了如何对待美国和其 1、总原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总原则: 他资本主义国家的问题; 他资本主义国家的问题; 2、基本方针: A、另起炉灶; 、基本方针: 、另起炉灶; B、一边倒; 、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必修(Ⅰ) 必修(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重大外交活动, 1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 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 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2、 简述中国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 概括我国在外交 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 3 、 了解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 , 探讨其对国际关 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 4 、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 活动为例 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 为例, 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 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现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至50年代中期 年代中期)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至50年代中期) 代 中 ——奠基 奠基 国 外交关系的突破(20世纪70年代 世纪70年代) 外交关系的突破(20世纪70年代) 的 对 ——新局面 新局面 外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70年代末以来 年代末以来) 关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70年代末以来) 系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课件:第10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政策 内涵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 “另起 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 炉灶” 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打扫 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 干净屋 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 子再请 建立外交关系 客” “一边 倒” 坚定地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 一边
学以致用 3.1950 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001 年中俄共同创建上海合 作组织。这一过程说明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其根本原因是什 么?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由结盟政策发展到不结盟政策。根本原因是中国国家利益的需要。
主题一
独立自主,与时俱进,灵活多变——新中国的外交战略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 100 多年的屈辱外交的结束。新中国的外交工作, 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逐步形成了新中国的外交特点和风格,为捍 卫我国独立主权、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 巨大贡献。我国外交的特点和风格,在国际上树立了新中国的庄严形象,赢得 了朋友、赢得了信誉。
提示:观点: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 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考点二
பைடு நூலகம்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20 世纪 70 年代的外交成就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广大 发展中国家 要求恢复中国 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标志:1971 年 10 月 25 日,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 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此后,中国在 国际事务 中发挥着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
2020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三第10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67张)
第 10 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国际形势 (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以美苏为首的_两__大__阵__营___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3)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新中国。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2)美国在三个联合公报中均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中美 两国关于两国关系以及我国台湾问题的重要历史文件。坚持一 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 政治基础。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命题点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 史料实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史料一 推行这一政策不仅有意识形态的共性,也有实际的考 虑: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需要依靠苏联的援助和保护,以防止像 布尔什维克革命后发生在西伯利亚的那种西方列强的干预。毛 泽东前往苏联寻求一项友好同盟条约。斯大林给予一项军事同 盟和 3 亿美元的贷款,并答应派遣专家帮助中国进行工业化和 军事现代化。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等编《毛泽东外交文选》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史料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 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 同的时代内容……
——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54 周年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栏目 导引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关系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外交方针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 度的束缚,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 熟。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第10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
专题3一、选择题1.(2020·江苏扬州高三上学期期末)《司徒雷登回忆录》中写道:“由西方人创办和资助的许多文化事业都给取消了。
燕京大学最近也给关闭了,燕大的外国教员全部被迫离开了。
”这体现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求同存异”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材料表明是清除帝国主义残余,体现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故选D 项;“一边倒”指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项;“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排除B项;“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在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上提出的,主要涉及亚非国家,与西方无关,排除C项。
答案:D2.(2020·河北张家口高三上学期期末)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方针,废除旧中国残留下来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并且把西方侵略势力一律清除净尽。
这些外交方针的提出主要是基于( )A.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及当时的国际环境B.中国革命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C.新中国打破美国经济军事封锁的需要D.苏联为首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解析:长期以来,列强依靠武力攫取的诸多特权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加之美国长期支持蒋介石政权,中苏在意识形态方面有很大的关联性。
三大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环境,从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国家长远利益的角度出发,经过慎重考虑而提出的重大外交指导思想,故选A项。
答案:A3.(2020·河北石家庄一模)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日关系的相关史实表。
据表可知当时( )时间事件1954年12月中国确定了发展中日两国人民之间友好、逐步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方针1955年2月鸠山内阁同意中国贸易代表团访问日本,促进了中日第三次民间贸易协定的签订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秘密会见日本代表,表达了中国对日建交的意愿1955年中国国内为建交而行动,包括统一党内外及社会舆论的认识,改善对日工作机制、宽释战犯、开展对日贸易等,日方对此积极回应B.中国改变了“一边倒”的方针C.谋求经济发展是中日双方的共同需求D.日本摆脱了美国的政治控制解析:据材料“鸠山内阁同意中国贸易代表团访问”和“改善对日工作机制、宽释战犯、开展对日贸易”可知双方都有发展经济需要,故选C项;据材料可知中日交往的目的是发展贸易,不是三大改造,排除A项;据所学,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政策仍旧是一边倒,排除B 项;材料主要说明中日关系不是美日关系,排除D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二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20 世纪 70 年代的外交成就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广大 发展中国家 要求恢复中国 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标志:1971 年 10 月 25 日,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 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此后,中国在 国际事务 中发挥着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
学以致用
1.《周恩来选集》:“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的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 立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据此指出周恩来的外交观点。新中国成 立初期的哪些外交方针体现了这一观点?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观点: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 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政策
内涵
“另起 炉灶”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 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 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打扫 干净屋 子再请
客”
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 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 建立外交关系
“一边 倒”
坚定地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意义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20 世纪 70 年代初,世界局势的重大变化使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 共同要求 。 (2)进程 ①1971 年 7 月, 基辛格 秘密访华,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②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中美《 联合公报 》签署,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 常化。 ③1979 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 外交关系 。
主题一
独立自主,与时俱进,灵活多变——新中国的外交战略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 100 多年的屈辱外交的结束。新中国的外交工作, 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逐步形成了新中国的外交特点和风格,为捍 卫我国独立主权、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 巨大贡献。我国外交的特点和风格,在国际上树立了新中国的庄严形象,赢得 了朋友、赢得了信誉。
提示:原因:中国国力的增强;中苏关系紧张;美国地位的相对下降及苏联的 威胁。 说明:改善中美两国关系是双方的共同要求和愿望。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1.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经济建设需要—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2.目标 反对 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
3.成就 (1)开展以 联合国 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积极参与 亚太经合组织 等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倡导成立了 上海合作组织 。
目录 CONTENTS
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 再读教材 考点整合 2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3 题点冲关 提能演练 4 课时训练 规范提升
考点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进 行对峙。
3.中日关系正常化 (1)直接原因: 中美关系 的改善。 (2)标志:1972 年日本首相 田中角荣 访华,签署了建交联合声明。 (3)意义:在国际上掀起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破了长期以来因美国遏制 中国而 形成的外交僵局。
学以致用
2.尼克松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 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促使此时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有哪些? 这说明了什么?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以致用
3.1950 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 年中俄共同创建上海合 作组织。这一过程说明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其根本原因是什 么?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由结盟政策发展到不结盟政策。根本原因是中国国家利益的需要。
[综合视点] 一、新中国的外交原则 1.对外关系的根本原则——独立自主。 2.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出发点——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 3.处理对外关系的首要目标——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 4.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 1.革命性: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 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等方针,从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 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2.结盟性:“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 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 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 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 主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 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 平等互利 的外交关系奠 定了基础
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 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 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 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3.成就 (1)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 17 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2)1953 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 准则。 (3)1954 年,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了日内瓦 国际会议,提 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4)1955 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 求同存异 ”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 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