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环境问题思考

合集下载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思考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思考
地 政府 通过 发展项 目等措施 扶持 社 区居 民合 理地
利 用 自然资 源 , 促 进 社 区居 民经济 生 活 与 保 护 区
和谐 、 健康 、 持续 发展 _ 1 ] 。
祁 连 山位于甘 肃 、 青海两 省交 界处 , 是 中 国西
北 地 区重要 的水源 涵养 林 区之一 , 也是 黑河 、 石羊
Ab s t r a c t : Ba s e d o n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c u r r e nt m a n a ge me nt mo de l ,n a t u r a l e nv i r o nm e n t a nd r e s ou r c e s a s we l l a s t he a d va nt a g e s a nd d i s a d va nt a g e s of c o — ma na g e me nt mo d e l ,t he i mp l e me n t a t i on me a s ur e s a nd
go a l s c o nc e r ni n g t he C O — ma n a ge me nt o f t he na t ur e r e s e r v e we r e d e v e l o pe d
Ke y w o r d s :Qi l i a n Mo u n t a i n S Na t i o n a l Na t u r e Re s e r v e ; c o mmu n i t y C O — ma n a g e me n t ; me a s u r e s
河、 疏 勒河 三大 内陆河 的重要 水 源地 , 以独 特 的生 态环境 、 秀 丽 的 自然 风 光 以及悠 久 的人 文 历 史 享 誉 国内外 , 对河 西地 区乃 至 甘 肃 全省 的经 济社 会 发展 都具有 重要 的意 义 , 被 誉为 “ 河西 人 民赖 以生

祁连山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祁连山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祁连山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甘肃境内祁连山区域很大,规划区主要以发源于祁连山地的各条河流的源头区、集流区为主要保护治理区域,南以甘青两省界为界,最南端为天祝县东坪乡;北以河西走廊区南界为界,最北端为肃北县与瓜州县交界;西以当金山口为界;东止于古浪县与景泰县交界处。

其范围包括:苏干湖水系的大、小哈尔腾河源头区和集流区,疏勒河水系的7条河流源头区和集流区,黑河水系的32条河流源头区和集流区、石羊河水系的19条河流源头区和集流区以及的黄河流域大通河、庄浪河集流区。

1、生态环境主要问题1.1 冰川退缩、储量减少,雪线上升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为开发活动的影响,冰川退缩加剧。

祁连山中段、西段冰川面积共减少了116.21km2,冰储量减少了50亿m3,分别占1956年该区域冰川面积和储量的10.2%和8.9%,其中以疏勒河流域讨赖河水系的冰川变化幅度最大。

与此同时,局部地区的雪线也正以年均2m至6.5m的速度上升,有些地区的雪线年均上升达12.5m至22.5m。

根据卫星遥感资料对比分析,2007年1月29日与2006年1月31日相比,祁连山东段积雪面积减少了6.5%,中段减少了8.7%,西段减少了18.6%。

1.2 森林健康状况不良,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森林具有良好的持蓄水能力,林地由于林冠、枯枝落叶层的截留和增大土壤渗蓄能力而起到拦洪作用。

一般在森林区,通常约有20%左右的降水量为林冠截留,枯枝落叶层的截流量一般在10mm,最大持水量不超过20~30mm。

据调查,祁连山森林分布下限由1950年代的1900m上升到目前的2300m;乔木林年平均生长率仅为 2.87%,低于全国林木平均生长率3.98%的水平。

现状林分结构大部分为同龄单层林,天然云杉林主林层郁闭度大多在0.6~0.9,相当一部分超过0.9,林下灌木层不明显,盖度在5%以下,仅见矮化小灌木。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及历史战乱和垦荒、滥伐、滥牧等人为干扰,较之历史上森林茂密、水草肥美的祁连山来看,如今的祁连山北坡森林资源面积减少了很多,现存林分处于林片破碎、林分稳定性差,生长缓慢的状态,森林面积变化处于长期剧减短期增加的状态。

甘肃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治理带来的几点思考

甘肃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治理带来的几点思考

甘肃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治理带来的几点思考作者:马小飞来源:《发展》2018年第10期一、甘肃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治理情况概述祁连山是我国西北干旱区著名的大山系,地处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

祁连山区以其面积广、海拔高截留了大量的地形雨,显示了其重要的水源生成功能,特别是具有局部气候调节和生态维护功能价值,对于甘肃河西走廊农业发展奠定了前提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祁连山是西北地区一种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安全屏障,生态战略地位重要。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1988年由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位于祁连山北坡中、东段,在行政区划上地跨武威、金昌、张掖3市8县(区),包括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古浪、永昌、凉州、山丹、甘州、民乐县(区)的部分地区。

2017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对于祁连山国家级保护区存在的违法违规开发矿产资源问题,部分水电设施违法建设、违规运行,周边企业偷排偷放问题,大规模无序采探矿活动等环境破坏问题提出了严肃通报批评。

事后,甘肃省委、省政府立即做出了整改一系列部署安排,张掖市、武威市、金昌市结合各地实际,开展扎实有效整治行动,祁连山生态环境状况逐渐恢复好转。

通过回顾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治理整改全过程,对于甘肃省做好生态治理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二、甘肃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治理的启示与思考(一)生态安全治理的理念需要转变。

传统的生态治理理念是重在出现问题之后的整改和处置,通俗地讲,就是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前工业时代发展路子,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初步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了保证经济发展速度处于高位增长的区间,不惜牺牲环境代价,消耗资源,破坏环境,基本形成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的模式。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由注重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势必会减弱对生态环境的依赖度,特别是对于资源推动性经济增长方式的挑战。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现状与对策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现状与对策

护 区, 颁布实施( (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 自然保护 区管理条例》 , 组织实
二是建立祁连 山生态保护效益补偿机制。 将祁连 山生态 区纳入
由国家主导进行生态等各种效益补偿试验 施荒 山造林 、 封山育林 、 退耕还林、 退牧还草 、 天然林保护及生态 公 国家重 点生态建设序列 , 示范 , 从政策、 机制、 资金等各个方面 , 研究探讨对森林 、 草原、 湿地 、 益林管护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 2 0 1 2 年l 2 月, 由甘、 青两省共 同组织 冻土 、 冰 川的修复与保护和矿产资源开发等进 行生态补偿 。 通过补 编制 的祁连 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 保护 与综合治理规划获 国务 院 逐步将部分农牧 民转为生 态管 护人员 , 并鼓励 批复 , 2 0 1 3 年启动实施 , 为有效保护祁连山生态系统 , 改善生态环境 偿和其他扶持措施 , 和支持其他农牧 民发展低耗 、 高效 、 优质 农牧业生产 。 同时 , 扶持 绿 起到积极的作用 , 同时加大保护区执法力度 , 推广和应用科学技术 ,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 转变生产方式, 增加经济收 提 高保 护管理水平 , 保护和治理初见成效 , 森林植被和野生动物资 洲效应区生态移 民, 入 , 确保 移得 下、 稳得住 、 能致富 。 从根本上促使祁连 山发展模式发 源有了恢复性增 长, 初步遏制了祁连山生态 加速 恶化 的势 头。
水 文、 森林、 草原 、 地质等方面 的监测分别 由不同部门开 连接着甘、 青, 蒙、 新、 宁, 涵养了宝贵的水资源, 孕育了丰富的生物物 山区气候 、 展 , 没有形成统一 有效的监测 网络 , 加之监测项 目不 全、 监测点分 种, 阻挡 了库姆塔格 、 柴达木盆地 、 巴 丹 吉林 沙漠 的南侵 , 从外形到

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现状问题与建议编者按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陆河流域核心水源区,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长期以来,其生态保护与治理一直是国家、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高度关注。

2017年6月2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

在此之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依靠自身科研优势和长期研究积累,应国家和地方之所急,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及时向甘肃省委呈送了《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现状问题与建议》,并获省长重要批示。

现将该建议主要观点整理如下,以期在国家公园建设试点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技术优势和决策咨询作用。

1 祁连山生态环境现状(1)生态环境现状冰雪及多年冻土消退明显。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祁连山冰川总体处于物质亏损状态,普遍退缩减薄。

有证据表明,近50多年以来,祁连山冰川面积减少超过20%,冻土分布范围的减少速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冰雪及多年冻土消退明显水源涵养力下降。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后,大量人工采伐活动被禁,自然林得到了有效保护,人工林也出现密度过大、林冠郁闭度高,深层土壤旱化现象加剧,从而导致水源涵养能力下降。

水源涵养力下降超载过牧造成草地严重退化。

祁连山保护区草地退化成因既有环境因素,也存在人为因素,但人为活动占主导作用。

特别是祁连山东段温性草原区处于农牧交错带,受人类干扰因素较大,草地开垦率较高,同时过牧还为鼠类的侵入创造了条件。

超载过牧造成草地严重退化山区水资源管理困难复杂。

祁连山区近几十年来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加之其特殊地理环境和人为因素等,造成山径流变化复杂,因此人为调控山区水资源的困难很大。

山区水资源管理困难复杂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

受人为活动与自然环境变迁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野生动物栖息地遭到破坏,导致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下降,活动范围逐步缩小,数量也明显减少。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策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策

是高 寒 阴湿 的 自然条 件 形成 了以农 为 主 、 农 牧结 合
的低层次经济发展。 祁连山 自然保护区高寒潮湿的气 候 形成 了大 面积 的高原 牧 草 , 形成 了历 史上 重 要 的畜 牧业 区 。 前 山 区群 众 , 为 了解 决 吃饭 问题 , 又不 得不 依
赖 于林 区 , 在 其 周边 垦荒种 地 , 不断 蚕食林 地 。 这种 特 定 的 自然 条件 造 就 了区域 内以农 为主 , 农牧 结 合 的经 济结 构 ,严 酷 的 自然环 境 加上 粗放 经 营 的生产 方式 , 使 区域 农 牧 业 生产 率 不 高 , 经 济 发 展 缓慢 、 经 济 效 益 低下 。二是 自然 资源优 势 明显 , 但 开发 利用 主 要 以原 料 型为 主 , 附加值 低 , 经济 效益差 。 祁 连 山 自然 保护 区
的“ 生 态之脊 ” 。
素质低 , 是经济落后 的主要原因。保护区绝大部分区 域 地 处少 数 民族 地 区 ,计 划 生 育 采取 比较 宽 松 的政 策, 人 口 自增 长率 高 于全省 。人 口增 长 速度 大于 经济
增 长速 度 , 出现 了“ 越穷 越生 , 越 生越 穷 ” 的恶 性循 环 ,
成产业 , 对 地 方 经 济 的发 展 贡 献甚 微 , 资 源 优 势 未 能
为经 济 发展 做 出应 有 的贡献 。三 是 旅游 业开 始起 步 ,
业生产率 , 增加农民收入 。 二是加快工业化进程 , 走 资源加工型路子 , 提高
产业 经 济效 益 。在抓 好粮 食 生产 , 积 极发 展种 植业 的 基础 上 , 有计 划地 吸收 当地农 村 劳动 力发 展林 下养 殖 业、 种植 业 、 野生 食用 菌等 林 下资 源 的开发 利用 , 一 方

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启示

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启示

298GRACEFUL BEARING 区域治理作者简介:邓 波,生于1984年,环境科学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为生态环境保护。

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启示张掖市生态环境局 邓波摘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置在我国的甘肃省境内,在我国的西部内部属于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在河西走廊中被称之为母亲山,1988年被设立为生态保护区,但是近些年来在环境保护方面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本文首先针对祁连山在生态保护区的整治方式上进行了阐述,然后对综合整治的经验和启示上进行了分析,以供各位业界同人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0-0298-0001祁连山的保护区自从设立以来,在生态环境这方面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保护、维持,反而在生态环境方面出现日益突出的问题,已对生态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生态区当中不仅出现了很多违规的建筑,而且有些企业还偷偷排放污染物质,昔日优美的祁连山如今已不堪重负、满目疮痍。

国务院为了对其生态予以挽救,要求对其在环境方面进行综合治理,期望这项工作做好之后能对未来的综合治理上带来更多的启示。

一、祁连山生态保护区的整治方式祁连山作为国家级的自然生态保护区,在对其进行整治时不仅要进行全面综合的治理,还要抓重点、抓典型,进而对段-点式予以落实。

在发展的新形式、理念之下,把经济的健康发展、保护环境的工作做到相得益彰,才让其在未来的良性循环中持续发展,绝对不能落下其中任何一方,从环境角度的律法而言,对区域生态在恢复时要抓好预防、治理。

第一,对每个分区在底线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对区域内部所有可能会被批建的项目,在环境的影响方面对其进行严格地评价,对环境影响的评价要从项目的源头开始落实,对那些违规建筑、违背绿色发展的建设项目,必须将其在摇篮中予以扼杀,从根本、源头开始的防治相比较于生态被破怀之后的治理要容易许多。

祁连山生态环境变化与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

祁连山生态环境变化与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

祁连山生态环境变化与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祁连山位于我国青海省东北部,是一个绵延约800公里,宽度约60-200公里的山脉。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四大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上有名的生态保护区之一。

近年来,因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同时地质灾害也增加了危险性。

首先,气候变化对祁连山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祁连山冰川消融加快,高山雪线上升,降水量减少,湿润度下降。

这些变化对山区的生态系统带来了一定压力,许多高山植被逐渐消失,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同时,由于雨水减少,山区水资源供应不足,给当地居民和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影响。

而人类活动也对祁连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些破坏。

在过去几年里,祁连山地区的矿业开发和旅游业迅速发展,大量资源开采和人员进入山区,导致山脉受到了破坏。

挖煤、开采矿石等活动引起了土地沉陷和地面塌陷,严重威胁到当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此外,大量游客进入山区,破坏了自然植被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造成了生态平衡的破坏。

与此同时,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祁连山的地质灾害危险性也增加了。

由于冰川消融加快,祁连山地区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

气候变暖导致雨水增多和雪融水量增加,大量的水分滞留在山区,与山体上的松软土壤相结合,容易引发地质灾害。

另外,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沉降和地面塌陷也增加了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为了减小祁连山生态环境变化和地质灾害危险性,我们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前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发生。

同时,加强对矿业和旅游业的管理,限制资源开采和游客数量,减少人类活动对山区生态环境的破坏。

此外,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保障山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变化和地质灾害危险性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加强生态保护和地质灾害预防工作,是保护祁连山生态环境和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关键措施。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措施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措施

2023年第10期现代园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措施权军年(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东大山自然保护站,甘肃张掖734000)摘要院保护天然林是对“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基本民生观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观的全面践行。

近年来,天然林保护成为焦点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基于此,以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了天然林的作用和天然林保护中面临的困境,并从制度、技术、意识、资金4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从而不断提高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水平。

关键词院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困境;对策1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概况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保护区)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地处97°23′34"~103°45′49"E,36°29'57"~39°43′39"N。

保护区现有林地87.40万hm2,森林覆盖率达28.8%,自2001年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实施天保工程以来,通过采取封山育林、封山禁牧、森林管护等措施,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得到显著增加,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也得到大幅度提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2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林的作用天然林又叫自然林,是指自然形成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所形成的森林,具有林相较完整、物种丰富、自我恢复能力和抗性强、生态功能完备且突出的特点。

天然林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2.1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天然林往往具有发达的根系、丰富的林冠和树下植被,既能牢牢抓住土壤,护土固坡,又能削减雨势,减少地表净流量,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有研究显示,在天然林地区,地表径流只占总雨量的10%以下,一次降雨,至少可截留15%~40%的降雨量。

2.2净化空气、调节区域微气候天然林枝叶繁茂,具有阻挡、过滤和吸附灰尘及释放氧气的作用。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下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问题与对策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下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问题与对策

2024年第4期现代园艺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升级和生态系统的快速退化,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多国关注的焦点[1-3]。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保证代际公平的重要举措[4]。

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各地区持续深入推进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5-6]。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自然景观[7],但受气候变化、人为因素干扰、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面临诸多困境。

本研究将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出发,探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路径。

1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中的问题分析1.1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困境。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祁连山脉冰川消融退缩加快,内陆河年径流量波动增大,保护区内的自然湿地保护压力增大,绿洲防护林也有一定程度的退化;其次,近年来,保护区范围内降水量减少,林内湿度降低,进而引发水资源短缺、植被减少等问题;同时,气候变化还会影响保护区内的物种分布和繁殖,破坏林内的生物多样性,如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许多高山植被正在逐渐消失,植物多样性有所降低;此外,气候变化还会增加祁连山地区泥石流、山体滑坡、土壤荒漠化等地质灾害的威胁,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2人类活动影响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人类活动的限制较大,人为干扰较少(尤其是核心区),但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连续性,周边的人类活动也会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尤其是缓冲区)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周边的经济活动过度频繁和旅游资源的无序利用导致了保护区内的生态退化,如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场退化和植被破坏,无序探矿采矿引发的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对森林的破坏等,都对保护区的生态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现状与对策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现状与对策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现状与对策xx年xx月xx日•引言•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现状•对策和建议•结论目录01引言1祁连山生态环境的重要性23祁连山作为中国重要的山脉之一,其生态环境系统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祁连山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重要栖息地。

祁连山还承担着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屏障功能,对于维护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3这些生态问题不仅影响了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功能,还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祁连山生态环境的现状01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祁连山生态环境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02部分地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退化现象,如草场退化、森林面积减少、水源减少等。

祁连山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主要原因之一,如过度放牧、采矿、旅游等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干扰。

其次,气候变化也是影响祁连山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全球变暖导致的水源减少、冰川后退等现象。

最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监管机制也是阻碍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02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现状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超过20万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约为8.3万平方公里。

保护区面积保护区内拥有丰富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等,其中森林覆盖率超过50%。

保护区内生态系统保护区实行严格的管理措施,包括建立管理机构、制定规章制度、加强监管等。

管理措施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祁连山周边存在一些工业企业,产生的点源污染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污染治理现状点源污染山区农民生产生活产生的面源污染也给环境带来一定压力。

面源污染通过实施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部分地区的污染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污染治理情况生态修复现状退化草原修复祁连山周边地区存在一些退化草原,实施了草原生态修复工程。

植被恢复通过实施植被恢复等工程,部分地区的植被得到了恢复。

甘肃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治理带来的几点思考

甘肃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治理带来的几点思考
58 发 展 l 2018.10
俗 地讲 ,就是 走 “先 污 染 、后 治 理 ”的 前 工 业 时 代 发 改 进 和 产 品 的 创 新 走绿 色 发 展道 路 。社 会发 兜
展路子 ,在经济 社会发展 的初步阶段 ,以经济建设 底 保 障作 Jf1j,为 生 态 治 理 创造 环 境 条件 、竹造 良
安 全危 机桐 比较 ,其 危害 程 度 的 时间 跨度 会 更 长 , 畴之 外 ,与 其 关 联 度 比较 高 l,l勺还 有 经 济 建 I殳、文 化
有 的危 时间 跨度 f 以 延续 儿 一 卜甚 至 一 盯年 ;造 建 没和 社 会 建 没 此 ,生 态 治理 小 仪 仪』『lj限 j
度 进 行 “前预 防 ,降低 危 机发 ,J概 率 ,减 弱 危 机 带 来 的社 会 美有 饥 结 合起 米 ,发 展 卜念 _、J 经 济 、
扩 大化 n,J 子活 跃 度
生 态旅 游经 济和 生 态服 务、【【,经济 牛 念 治理 关
(二 )生态安 全 治理 的主体 需要 多元化 、僻理 向 在 丁 宣传 引 导 ,把 生 态 文 _1』J删 念 渗透 到 济 :会 发
济 发展 方式 转 变 , …注莺 速 度 向追 求 质量 转 变 ,势 型 生 活方 式 。
必 会减 5j5=}对生 态环 境 的依 赖 度 ,特 别 是 对于 资 源推
(三 )生 态治理 的 方式 内容 需要 综合 化 生 态 f}
动性 经 济增 长 方式 l,{勺挑 战 同 时 ,生 态危 机 与 公共 理是 一 个 系统 化 的宏 伟 工程 ,除 了生 态义 l1』]这 个范
火 包人 揽 ,承 担 rr大量 的 社 会职 能 : 随荇 公共 管 生态 环境 遭 到破 坏 与 后期 恪 改 治柙 的个过 .我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及保护对策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及保护对策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及保护对策摘要:本文论述了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缺乏名牌效应、缺乏有效管理、资金缺乏、缺乏人才、当地居民参与不足、潜在客源没有得到开发、经济效益不佳等问题。

提出了促进保护区生态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旅游问题研究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近年来,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迅速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管理水平落后、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等原因,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问题。

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实现祁连山保护区生态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祁连山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祁连山保护区已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省级森林公园4处和县级森林公园2处。

开发的生态旅游区有香灵寺生态旅游景区、昌岭山生态旅游景区、窟窿峡生态旅游景区、大野口生态旅游景区、“七一”冰川生态旅游景区;有待开发的生态旅游景区有康乐大草原、康隆寺狩猎区、皇城大草原等。

这些已开发和亟待开发的旅游风景区构成了祁连山保护区生态旅游景观体系,已经形成了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的能力,年产值约2.5亿元,实现利润5000余万元,不仅为保护区基层保护站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经济收入,而且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2 祁连山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1 没有形成统一体系,缺乏名牌效应2.1.1 没有形成统一体系祁连山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呈现出东、中、西段三头并进,各行其事,各自为政的局面。

虽然都同在祁连山保护区,但各景区分别隶属所在县、区,景区之间横向联系少、关联性差,没有形成统一的祁连山保护区生态旅游体系。

2.1.2 缺乏科学规划祁连山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缺乏科学、统一的总体规划,资源开发缺乏深入调查和全面科学的论证、评估,随意性较大[1]。

各景区建设发展不平衡,部分景区投入相对较大,设施相对完善,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导致景区生态压力过大。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现状与对策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现状与对策

深入科学研究,引进先进技术
加强科学研究
加大对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科研投入,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不断提高对祁连山生态环境的 认识和保护治理水平。
引进先进技术
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和设备,推动新技术、新方法在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中的应用,提 高治理效率和成果。
增强公众意识,推动社会参与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对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 识。
推动社会参与
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 参与的治理格局。
拓宽资金来源,加大投入力度
政府投入
加大政府对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 投入力度,将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确保治理工作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监测与评估体系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01
建立了覆盖祁连山全域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时监测空气质
量、水质、生物多样性等关键指标。
定期评估报告
02
定期对祁连山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估,形成评估报告,为政府
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公众参与与信息公开
03
鼓励公众参与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和评估,推动信息公
开和透明化,形成良好的社会监督氛围。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 治理现状与对策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祁连山生态环境概述 •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现状 •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挑战 •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CHAPTER 01
祁连山生态环境概述
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地理位置
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甘肃省和青海省的交界处,是黄河和长江两大水 系的重要水源涵养地。

祁连山生态环境变化与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

祁连山生态环境变化与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

祁连山生态环境变化与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1. 祁连山概述祁连山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亚洲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

祁连山地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处,横跨青海、甘肃、宁夏和新疆四个省区。

该地区地势复杂,山峰高耸,气候多样。

祁连山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于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 祁连山生态环境变化2.1 气候变化气候是影响祁连山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加剧,祁连山地区也受到了显著影响。

气温上升导致冰川融化加剧、雪线上升、降雨量增加等现象频繁发生。

这些变化对于该地区农牧业产量、水资源供应和自然灾害风险等方面都带来了挑战。

2.2 植被覆盖减少植被覆盖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要素,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祁连山地区的植被覆盖逐渐减少。

过度放牧、非法砍伐和草地退化等问题导致了植被退化、土壤侵蚀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

这对于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都带来了严重影响。

2.3 水资源短缺祁连山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之一,但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该地区的水资源面临严重短缺。

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导致了冰川消融水源减少,同时过度开采地下水也加剧了该地区水资源紧张局势。

这对于该地区农田灌溉、牲畜饮水和人类生活用水都带来了巨大挑战。

3.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3.1 地震灾害祁连山位于中国西北地震带上,是中国西北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之一。

地震灾害对于该地区的人口安全和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了严重威胁。

近年来,该地区发生了多次地震,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加强对于该地区的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灾害应对能力至关重要。

3.2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祁连山地势陡峭,多年来受到强烈的风蚀、水蚀等自然力量的侵蚀作用,导致了大量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发生。

这些灾害对于该地区交通、农田、居民安全等方面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加强对于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思考

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思考

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思考刘金寿(甘肃省山丹县大黄山林场甘肃省山丹县734115)前言祁连山生态保护和修复是甘肃省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阶段,我国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违规开矿、节流发电、旅游项目未批先建等方面,本文将对这些方面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探究,以期找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1祁连山自然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1.1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概况祁连山系东西长800km,南北宽200~400km,海拔4000~ 6000m,共有冰川3306条,面积约2062km2,西端在当金山口与阿尔金山脉相接,东端至黄河谷地,与秦岭、六盘山相连,长近1000km。

属褶皱断块山,最宽处在张掖市与柴达木盆地之间,达300km;自北而南,包括大雪山、托来山、托来南山、野马南山、疏勒南山、党河南山、土尔根达坂山、柴达木山和宗务隆山,山峰多海拔4000~5000m,最高峰疏勒南山的团结峰海拔5808m,海拔4000m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山间谷地也在海拔3000~3500m之间。

它是中国西部一条重要的生态屏障,1988年在祁连山北部的中东段设立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跨越张掖、武威、金昌三市。

甘青两省开展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1.2当前阶段祁连山生态保护区环境安全问题分析近些年来,我国祁连山生态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一些地区甚至受到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另一方面,受到全球变暖趋势的影响,其雪线不断增高,且冰川熔化速度持续加快,对其下游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机。

具体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企业违规开山挖矿。

由于祁连山当地环保部门的职权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违规开矿的现象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2)水电站忽视生态基流下泄。

一些水电站为了获取经济效益,在黑河上进行节流,导致下游严重缺水,对动植物生存以及土地灌溉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3)人为破坏、人工污染现象。

当地的一些工厂和采矿企业对排放物未进行有效的处理,将大量的污水和废弃排放到祁连山生态保护区,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思考

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思考

2020年第2期现代园艺因生态环境问题愈加严重,进而使得国家逐渐减缓经济发展的步伐,国家在加大关注力度的同时,将发展重点转向以生态环境为主的生态经济,此外,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经济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密不可分,因此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不仅有利于地区区域经济的良好发展,也能为环境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就当前祁连山地区的生态发展而言,虽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但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失去自然保护区建立的价值。

因此,要加快祁连山生态保护步伐,促使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趋势稳定,并逐渐朝向良性方向发展。

1祁连山地区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祁连山地区自然资源较丰富,但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不加节制的开发和使用,导致祁连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重创,当前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较脆弱,更有甚者,部分区域所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弥补,此外,在全球气温逐渐变暖,温室效应不断加强的前提下,祁连山地区的雪线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冰川融化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祁连山地区居民以及物种多样性都受到极大影响,以上诸多因素导致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堪重负。

下面就祁连山地区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1.1破坏以及污染生态保护区的现象屡禁不止国家在1988年设立了祁连山自然生态保护区,设立时间较早,但生态环境问题依然存在,在上世纪初,生态环境污染的源头大多来自工业废水排放,祁连山地区也不例外,通过调查了解到,祁连山地区的污染现象主要集中体现在黑河之中,因其周边存在许多工厂以及制造型企业,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废水以及废弃物没有进行及时处理,直接排放到下流的黑河中,对黑河水造成了极大污染,与此同时,在工厂中排出的大量废气能够进行大范围的传播,对整个祁连山地区的环境以及物种的生存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废气弥漫在空中,使得整个祁连山地区笼罩在黑色污染之下。

因祁连山地区是黄河流域的重要水源产地,工业废水大量排放会严重影响黄河流域的水源质量。

1.2“掠夺性”的放牧方式加速草原退化速度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逐渐提高,祁连山地区人们为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会进行大规模的养殖,又因为祁连山地区的地势以及环境特点与羊的生存要求相符,人们将养殖羊作为获取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正因为人们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没有过多的考虑草场承载能力,导致这种近似掠夺式的放牧行为导致草场退化速度不断加快,而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发生在2010~2015年这一时间段,人们对草场的肆意索取导致草场自身修复能力降低,导致草场难以恢复,生态环境遭受巨大破坏,短时间内无法得到缓解。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及其深度治理研究之一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及其深度治理研究之一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及其深度治理研究之一作者:戴慧英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8年第10期项目基金:本文系2018年甘肃省委党校校级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边疆建设问题,同时也涉及到“一带一路”的战略选择。

祁连山既是我国西北地区非常重要的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也是甘肃及至西北地区最为关键的生态保护区,更是西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处于祁连山北坡,是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的发源地,也是整个河西走廊地区人民生存繁衍的生命线,因此保护好祁连山的自然生态环境,对于整个国家及至西北地区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关键词:甘肃祁连山自然生态保护治理一、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及原因(一)发展观念落后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中,有些领导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山高皇帝远”念头,特别是前些年,在发展意识中就没有环保的概念,更没有污染防治理的想法,只要GDP上去了,其它一切都是闲的,只要经经济发展了,个人有可能还会得到赏识或升迁。

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片面的理解,对于中央的决议可以换位执行,也可以不执行,或明执行暗抵触,说一套做的另一套,没有深刻认识到生态脆弱地带破坏后的严重后果,更没有充分认识和领会党中央决策的意义,甚至与中央的精神唱反调。

他们既缺乏環境保护意识,也缺乏造福子孙后代的责任意识,更没有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长远意识,缺乏科学思维和战略眼光,只顾眼前,顶着当地,忽视长远,忽视全局,无视党纪国法,肆意妄为。

当然,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环境破坏问题,既有观念、管理上的问题,也有行政体制和部门利益的相互制约,但是追究根源还是领导作风问题,是思想出了问题,不但认识错误、思路有偏差、小算盘作祟,而且既不担当也不作为,甚至胡作为、乱作为,在对待上级的检查时耍滑头、搞蒙哄欺骗,而在对待中央决策部署时,搞变通、搞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落实一下,对自己不利的一拖再拖。

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9 大问题问责100 人

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9 大问题问责100 人

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9 大问题问责100 人作者:暂无来源:《中国林业产业》 2018年第3期文/中新各地、各部门要以这次环保问责通报为契机,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知耻而后勇,继续深挖问题根源,积极构建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下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以钉钉子的精神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件一件抓整改,不彻底解决绝不松手,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据生态环境部网站消息,甘肃省今日通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移交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问责情况。

按照中央纪委决定和省委、省政府批准,共对218名领导干部进行了问责处理。

其中,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问责100人。

2016年11月30日至12月30日,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对甘肃省开展了环境保护督察工作。

2017年4月13日,中央环保督察组向甘肃省反馈了督察意见,并将督察发现的11个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线索移交甘肃省,要求依纪依法进行调查处理。

按照中央纪委决定和甘肃省委、省政府批准,共对218名领导干部进行了问责处理。

其中,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问责100人,包括省部级干部3人,厅级干部21人,处级干部44人,科级及以下干部32人,给予党纪处分39人,政纪处分31人,诫勉谈话16人,组织处理2人,移送司法机关2人,其他处理形式10人;其他9个问题线索问责118人,包括厅级干部12人,处级干部60人,科级及以下干部46人,给予党纪处分65人,政纪处分27人,诫勉谈话24人,组织处理1人,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审查1人。

现将有关典型案例通报如下:一、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局部生态破坏严重问题。

2014年10月,国务院明确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界址后,省国土资源部门仍然在自然保护区内违规审批和延续采探矿权共14宗,涉及保护区面积58平方公里。

长期以来大规模的探、采矿活动,已造成祁连山地区局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表塌陷;保护区内水电无序过度开发严重,现有42座水电站,不少水电站在设计、建设和运行中对生态流量考虑不足,导致下游河段出现减水甚至断流现象,水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环境问题思考作者:王尧来源:《法制与社会》2018年第16期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完善了“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创造性地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新战略构想,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其中;十九大报告中更是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如今矿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愈加凸显。

本文立足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问题,结合《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业权分类退出办法》等法律法规,为矿业权退出保护区及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献言献策。

关键词祁连山矿业权有序退出生态修复作者简介:王尧,兰州理工大学法学院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8.06.075本文研究目的在于基于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相关资料的收集及对当地居民的咨询,对矿业权如何快速平稳有序的退出、以什么样的标准补偿矿业权人、如何做出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的方案以达到环境保护的预期目的等问题,做出系统具体的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着力推进自然保护区矿业权退出工作从无序化到有序化再到系统化的转变。

以大学生关注生态、关注社会的角度,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献言献策,提供可借鉴参考的方案,并给相关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意义。

一、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现状祁连山,位于甘肃与青海境内,为两省之界山。

其西接阿尔金山,东至乌鞘岭,南界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

走向为西北至东南,由数条绵延近千公里、近似平行的山脉组成。

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历来被称为“草原门户”和“西海屏风”,具有深厚的人文特色、历史底蕴。

1988年国务院确认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祁连山的矿产资源也相对丰富。

其东段有黄铁矿型铜矿;北段有菱铁-镜铁矿、赤铁-磁铁矿;肃北和酒泉南山一带有黑钨矿石英脉和钨钼矿,是中国西部地区钨矿蕴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正因其独特、丰富的矿产资源,自1980年以来,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人们开始大规模开采矿山,其中违法违规开采亦不在少数。

据甘肃省市政府部门提供的资料,在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祁连山保护区范围内仅肃南县就有532家大小矿山企业!而在与利益的博弈中,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正承受着撕裂的伤痛。

根据央视记者的调查和中央环保督察组的检查核实,祁连山自然自然保护区的生态问题十分突出,情况不容乐观,而首当其冲的,即是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勘探、开采矿产资源!那么接下来就简单地介绍因对矿产资源不当的勘探开采而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主要的不良影响:第一,局部植被不可逆转地被损害;第二,矿区地表塌陷;第三,保护区内的巨资引流工程毁于开矿;第四,水土流失严重;第五,环境污染,这又主要涉及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地破坏及复田土壤的污染等方面。

二、矿业权平稳有序退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方案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环境的破坏已十分严重,解决这个“烫手的山芋”已刻不容缓,而根据现实情况和其他省份的治理经验,最直接、有效、彻底的办法就是——严禁新矿业权进入保护区,已设立的矿业权也要逐步平稳有序地退出。

严禁新的矿业权只需政府各相关部门积极作为,严格把控审批程序,此处不做赘述,本文将仅从已设立的矿业权如何退出进行详细论述。

矿业权退出自然保护区有着自身重要的时代特色与时代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完善了“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创造性地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新战略构想,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其中,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更加协调与可持续;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家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如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愈加凸显。

我国在大力倡导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格局之下,对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矿产权依法进行改善、整顿、革新、完善,妥善处理矿产资源勘探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破坏等历史遗留问题,弥补历史欠账,使之顺应当今可持续发展的趋势,这符合“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理念;现存的法律法规也对其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自然保护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八条:“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经批准外,也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第二十六条:“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法律的尊严在于执行”,我们要采取行动贯彻法律的实施。

故按照目前的政策与法律的要求,矿业权必须全面退出自然保护区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合法性,且退出已经无法规避。

那么基于此,我们应该认识到: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现存的依法设立的矿业权应当如何平稳有序地退出?又应当如何依据民法中“公平原则”来维护、保障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从而做到多方利益的平衡?笔者认为:不论基于当前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还是鉴于矿产资源勘探、开采过程中的实际需要,都应当对探矿权与采矿权退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分区别对待处理,切不可“一视同仁”、“不同状况同等对待”,否则我们就无法达到自然保护区和矿产资源开发的利益平衡,且其中明显“显失公平”,亦不可达到效率的最优化,最终很难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初衷。

(一)重新核实保护区功能区范围和矿业权情况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虽然我国如今正稳步向前地建设生态自然保护区,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比如,某些地方没有基于当地的现实状况、或未经过科学合理地考察而得出的论证用于论据支撑,就随性地认定、划拨自然保护区范围;某些地方由于其他的原因,一味地追求保护区面积的扩充等。

而这些问题就导致了上述自然保护区的一些弊病,概括主要有四:首先,自然保护区的范围与界线不够明晰;其次,保护区内各功能区的区划比较模糊,导致管理上存在漏洞;再者,地方主管机关对上级部门的指令未贯彻落实到位,致使保护区各功能区未得到各自应得到的保护;最后,存在违反法定程序和审批权限划拨保护区,或者未经批准随意扩大区划范围的情形,有些不必予以保护的地区被纳入了功能区内。

而这又进一步引发了两个不明确因素:拟退出的矿业权是否存在于自然保护区之内?如若在的话,它又居于哪个或哪些功能区内?我们应当对这两个问题进行细致的思考、严格地考虑,否则,就决不能僵化地套用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来要求矿业权退出。

既然问题存在了,就需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本人认为: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功能区范围交叉、重叠的,可以重新划拨功能区界限;对批建不合乎法规规定、功能区和范围尚不明确的保护区应尽快开展重审和确认工作;对属于核心区、缓冲区的矿业权进行调查核实;对已过期的矿业权予以注销,对有效期内的矿业权实施有序退出。

(二)区分探矿行为和采矿行为就是要严格区分探矿行为和采矿行为。

据《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这就表明该条所禁止的是采矿权,而并未对探矿权作出强制性的禁止性规定。

综合《条例》第十八条及二十七条之规定,认为:对于那些确十分必要进入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公益性、基础性地质调查活动,亦必须获得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

在办理审批手续时,应通过严格的审查的程序——环境影响评价,来评估该活动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而鉴于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已极度脆弱的现状,对于合法的探矿行为要严格规范审批手续,对于那些不是十分必要的探矿行为,一般不予以进入核心区,总之,切不可因探矿行为而给祁连山保护区造成额外的负担。

(三)矿业权退出路径具体分析对采矿权退出自然保护区,也要分情况区别对待,鉴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情况相对特殊且复杂,本人认为,对祁连山采矿权的退出应坚持“三步走”。

第一步,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要联合其他相关部门严格审查相关采矿企业的采矿许可证等准入执照,严格鉴定其真伪,对于那些违规办理、无证经营和违法经营的采矿企业全部依法取缔,而不论其处于保护区的哪种功能区及其对环境危害的大小。

《办法》中明确指出,全省的矿业权将以2014年10月8日为节点,以划定的保护区范围为界限,对在此节点之前已经合法登记设立的矿业权、虽再此节点之后但却具有完备的各项手续并征得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而设立的矿业权应全部依法退出,退出采用注销、扣除、补偿三种方式。

第二步,对于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并合法经营的采矿企业,要根据其所处的区域范围进行细论:国土资源部于去年颁布了《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清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对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的清理工作方法作出了系统的规划、指导、安排,为下一步矿业权的退出指明大致方向、奠定必要基础。

《方案》对保护区的功能区做出了相关处理方案,简言之:严禁在核心区和缓冲区范围内开展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在实验区不得建设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有破坏影响的生产设施。

此外,该《方案》还规定新经审批的矿业权严格禁止进入自然保护区。

《办法》中指出:对2014年10月8日前已设置的合法探矿权、采矿权和此后各项手续完备且已征得保护区主管部门同意设立的探矿权、采矿权全部退出,退出采用注销、扣除、补偿三种方式。

故:针对祁连山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的采矿权,必须快速关停退出,并履行注销登记等法定程序,涉及政府补偿的,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而对于处于实验区的矿业权企业,国家只规定“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环自然资源或自然景观的生产设施”,除此之外,尚未出台其他相关法律予以明确规定,《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也未对此加以明细。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云南等地方政府对此做出了相关指示,他们认为可以通过调整自然保护区范围的方式使部分采矿权合法化,从而达到“退出”的目的。

通俗的讲,从他们自身的角度看,保护区试验区远离核心区,且相当一部分实验区的采矿企业通过合法的经营作业,对自然保护区造成较小或几乎不造成伤害。

但值得注意的是,云南和甘肃的地理环境本身就存在着天壤之别!甘肃处于我国大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植被大多为草地,终年气候干旱少雨等等,而这些也就使得甘肃生态极度脆弱,一旦被破坏,其依靠自身将很难修复。

据此,笔者认为,对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矿业权也一定要全面退出,但应当给予他们必要的退出准备时间。

涉及补偿的,政府应优先给予补偿。

前两步已明确分析采矿权的退出建议,那么第三步,便是具体实施,这就是政府的职责了,甘肃各相关省市政府要合理分配职责,可以把相关企业代表集合起来,对其介绍对矿业权退出的规划,对其中自愿退出的企业优先作出补偿,对不愿退出的,政府与之协商,争取考虑到多方利益的平衡,协商不成的,可依法强制取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