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与第四季

合集下载

九寨沟四季景色

九寨沟四季景色

九寨沟四季景色引言九寨沟,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是一处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的旅游胜地。

九寨沟以其独特的地貌和多样的植被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

这里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魅力,接下来我们将探索九寨沟四季景色的奇妙之处。

春季景色春季是九寨沟的复苏之季,万物开始苏醒,整个山谷都呈现出了一片新绿的景象。

河水清澈见底,绿树成荫,山谷中的花朵盛开着五彩斑斓的花瓣,给人们带来了一丝丝清新和喜悦的感觉。

此时,九寨沟显得尤为宁静和宜人,远离了忙碌的尘嚣,成为人们放松和享受大自然的理想之地。

夏季景色夏季是九寨沟最繁华的季节,也是最适合旅游的季节。

在这个季节里,九寨沟的山谷翠绿欲滴,各种植物竞相开花,空气中弥漫着花香。

蓝天白云映衬着清澈的湖水,给人一种宁静而悠闲的感觉。

此时,许多人都会选择在湖边散步或乘船游览,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秋季景色秋季是九寨沟最美的季节,也是最适合观赏红叶的季节。

整个山谷都笼罩在耀眼的红叶之中,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红叶映衬着蓝天,湖水中倒影的红叶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此时,九寨沟的景色如诗如画,游客们纷纷前来欣赏这壮观的自然景观,留下美好的回忆。

冬季景色冬季是九寨沟的淡季,此时山谷已被白雪覆盖。

九寨沟的湖水开始结冰,给人一种冰清玉洁的感觉。

湖面上的冰雪与周围的山水相映成趣,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

此时,九寨沟的人迹稀少,给人一种宁静和独特的体验,适合那些喜欢冬季风景的人们。

结论无论是春夏秋冬,九寨沟都有其独特的景色和魅力。

春季的新绿、夏季的湖水和花香、秋季的红叶、冬季的白雪,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风貌和景观。

九寨沟四季景色的多样性和美丽使其成为一个受人追捧的旅游目的地。

无论何时前往九寨沟,都可以享受到大自然带来的美妙感受。

走进这个仙境一样的地方,一定会让人难以忘怀。

第四纪气候变化

第四纪气候变化

●第四纪——人类时代1.早期猿人阶段(2百万年-1百75万年前):能人2晚期猿人阶段(1百万年前):直立猿人3早期智人阶段(50万年前):智人4晚期智人(新人)阶段(25万年-3万5千年前):现代人生物大灭绝事件●生物灭绝又叫生物绝种。

它并不总是匀速的,逐渐进行的,经常会有大规模的集群灭绝,即生物大灭绝。

●整科,整目甚至整纲的生物在可以很短的时间内彻底消失或仅有极少数残存下来。

●却总有其它一些类群幸免于难,还有一些类群从此诞生或开始繁盛。

●大规模的集群灭绝有一定的周期性,大约6200万年就会发生一次,但集群灭绝对动物的影响最大。

●陆生植物的集群灭绝不象动物那样显著。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时间:为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

事件:导致大约85%的物种绝灭。

●是地球史上第三大的物种灭绝事件,约85%的物种灭亡。

●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

在大约4.4亿年前,现在的撒哈拉所在的陆地曾经位于南极,当陆地汇集在极点附近时,容易造成厚厚的积冰---奥陶纪正是这种情形。

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整个地球的温度下降了,冰川锁住了水,海平面也降低了,原先丰富的沿海生态系统被破坏了,导致了85%的物种灭绝。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又称:第二次物种大灭绝,泥盆纪大灭绝●时间:距今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

事件:海洋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

●对古气候的研究显示泥盆纪时期是温暖的。

●第二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泥盆纪晚期,其原因也是地球气候变冷和海洋退却。

●在距今约3.65万年前的泥盆纪后期,历经两个高峰,中间间隔100万年,是地球史上第四大的物种灭绝事件,海洋生物遭到重创。

第三次生物大灭绝:又称:第三次物种大灭绝、二叠纪大灭绝时间: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事件:导致超过95%的地球生物灭绝●这次大灭绝是由气候突变、沙漠范围扩大、火山爆发等一系列原因造成。

●陨石撞击、气候变化、大气成分改变、火山活动、沙漠肆虐第四次生物大灭绝:又称:三叠纪大灭绝,第四次物种大灭绝时间: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

地貌学与第四季地质学复习大纲

地貌学与第四季地质学复习大纲

地貌学与第四季地质学重点复习大纲中国地质大学出版主编曹伯勋第一章绪论一、简答题1、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及其与其他学科关系?答: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开展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开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二者都以地表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局部及其演变历史为研究对象,都是研究地表环境的重要科学,常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同一问题。

研究结果互相补充,关系十分密切。

本课程主要学科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都是从地质学和地理学开展起来的。

地貌学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一.名词概念解释:1、第四纪:指约2.6Ma BP以来地球开展的最新阶段2、地貌:地球外表各种形态的总称,也称为地形3、夷平面: 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相对稳定和气候比拟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缩小,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第四纪的特点?答:〔1〕急剧的寒暖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冰川活动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屡次发生〔 2〕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开展〔3〕显著的地壳运动〔4〕广泛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资源〔5〕急剧和缓慢发生的各种灾害不断改变人类生存环境〔6〕人类活动的范围与强度与日俱增2、第四纪分期?答:按第四纪生物演变和气候变化,通常把第四纪分为4个时间尺度不等的时期:早更新世〔Q1〕、中更新世〔Q2〕、晚更新世〔Q3〕、全新世〔Q4〕.相应的地层分别称为下更新统〔Q1〕、中更新统〔Q2〕、上更新统〔Q3〕、全新统〔Q4〕3、第四纪沉积物根本特征?答:〔1〕岩性松散〔2〕成因多样〔3〕岩性岩相变化快〔4〕厚度差异大〔5〕不同程度地风化〔6〕含哺乳动物化石和古人类4、第四纪沉积物成因分类?答:〔1〕沉积学标志:岩性、结构、构造、产状、沉积体形状〔2〕地貌学标志:①直接标志:河流——阶地、洪流——洪积扇②间接标志:相关沉积物〔3〕环境标志:①有机环境标志:海相化石、淡水化石、其他陆相生物化石②无机气候标志:a、黄土、岩盐、石膏——干旱b、红土风化壳——温暖、潮湿 c、粘土矿物5、地貌形态特征?答:地貌形态: 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根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上下起伏。

七年级地理ppt课件

七年级地理ppt课件
地理学家通过调查和评估旅游资源,为旅游部门制定规划,确保 游客能够安全、愉快地享受旅游。
旅游路线规划
根据不同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特点,规划出适合不同需求的旅游路线 ,满足游客对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方面的需求。
旅游环境保护
地理学家还关注环境保护,通过研究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提出 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05
第五章:世界的地形和地貌
地形的概念和类型
总结词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包括高山、丘陵、平原、盆地等。
详细描述
地形是由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内力包括地震、火山活动和构造运动等,这些活动会改变地形的形态 。外力则包括风化、侵蚀和沉积等,这些因素也会对地形产生影响。
地貌的概念和类型
总结词
02
第二章:地球的纬度和经度
纬度的概念和划分
纬度的概念
纬度是指地球表面某一点与地球 球心的连线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 角。
纬度的划分
纬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划 分为低纬度(0°-30°)、中纬度 (30°-60°)和高纬度(60°-90° )。
经度的概念和划分
经度的概念
经度是指地球表面某一点与地球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之间 的夹角。
在农业中的应用
1 2 3
农业资源调查与利用
地理学家通过调查和评估农业资源,为农业部门 制定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确保农业生产的高效 和可持续。
农业区划与布局
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和资源特点,进行农业 区划和布局,确定适合不同地区的种植、养殖等 农业活动。
农业气象与灾害防治
地理学家还关注气象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 响,通过监测和预测气象变化,为农业生产提供 预警和防治措施。

航拍中国第四季重庆篇

航拍中国第四季重庆篇

航拍中国第四季重庆篇重庆,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8.24万平方公里,山地面积超过90%。

四川盆地众多支流,在重庆汇入长江后,冲出一道联结外界的出口。

我们的旅程,从重庆母城开始,探寻索道如何塑造立体交通,前往风格迥异的天桥,邂逅空间利用大师的杰作。

最后跟随列车一起,轻轻钻进一栋大楼。

大地用上亿年的时间挤出褶皱,形成岭谷,这是世界上最典型的褶皱山区之一,每一条山脉都与隔壁邻居保持一定距离,这样的谷地间距挤出世界上最大的平行岭谷城市——重庆。

山多平地少,爬坡上坎也了山城百姓的日常。

长江索道,即使出演过众多影视作品,在生活中人们依然新切地叫它土飞机。

它既不拥堵也不怕大雾封航,不过慢才是它的特点。

即使地铁从它身旁疾驰而过,它也依然保持自己的节奏缓慢前行。

让游客们得以在空中,对立体山城,有了清晰的第一印象。

棒棒是一米多的竹棒,也指的是一群人。

棒棒是专属于山城搬运工的称呼,渝中半岛海拔落差超过两百米,车辆去不了的地方,只要你在货运市场附近,在喊一声棒棒,一定会有人回答你——来了。

最多的时候,有四十万人,用肩膀挑起家庭的梦想,也以脚步丈量着山城的变化。

重庆人耿直,天桥也不喜欢拐弯抹角。

为了适应山地减少爬楼,人们修出了各式各样的天桥。

架在楼宇之间这座细长的天桥,左侧连向马路,右侧连向居民楼的13层。

从1楼到达13楼也能如履平地。

另一座66米的天桥,在空中划出了等高线。

让位于顶层的人们,也享有出门就是马路的便捷。

平地有限,人们从房顶上追寻田园生活。

水稻、莲藕、渔塘聚集在楼顶,足不出楼,也能获得丰收的喜悦。

不止农田,大排档,也从马路边,来到47楼的屋顶。

搭乘电梯才能吃上一顿快餐,反而成了它吸引顾客的亮点。

在这条折叠的马路上,作为大排档特色的霓虹招牌,也在空中被一一点亮。

屋顶的热门景观,自然也少不了火锅,沸腾的火锅和人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热情早已冲出天际。

小小层顶,领略过人生的滚烫,更知道朋友的珍贵。

重庆人是天生的空间利用大师,吊脚楼就是另一个杰作。

第四纪气候基本特点

第四纪气候基本特点

第四纪气候基本特点1、以全球性变冷为最突出特征,表现为冰川作用的盛衰和气候带的移动,冰期和间冰期更替频繁。

2、第四季气候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温度降低,温度下降的幅度誉与纬度和海拔高度相关。

冰期时,高纬地区温度降低最大,中纬地带的气候比现在低8℃到12℃低纬地区最小。

在相同纬度地区,大陆性气候区纬度下降值大,海洋性气候区下降值小。

3、冰期时,北半球有三个主要大陆冰盖中心:①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冰盖,向南延伸至47°N,冰层厚度1000米,分布面积广②格陵兰与北美冰盖,延伸到48°N,平均厚度达1000米,中心达3500米。

③西伯利亚冰盖,分布在北极圈附近,最南界60°N - 70°N。

4、第四纪气候呈现了波动式周期性变化,在没有受到冰期进退直接影响的中低纬地区,呈现了雨期和间雨期的特点。

第四纪气候变化的标志(研究方法)1、动植物标志:按照讲古论今的原则,应用动植物化石的特点来推断古气候的变化特点。

2、冰川的分布范围、形成次数、发展方向反映了气候寒冷的程度。

3、古土壤层标志:在高温多雨的湿润气候区,化学风化强烈,由于矿物遭到分解而形成古土壤层,其中的Fe O 呈胶体状态,使土壤呈红色,形成红壤,她的出现是气候温暖的标志。

古土壤层出现的次数反映了气候波动的概况。

4、地质标志:第四纪沉积物形成时间较短、变化大,其岩性、结构、构造和成因能较好的反映形成时的古气候和古地理环境,是研究第四纪气候的基础。

5、地貌标志:各类地貌反映了一定的气候环境。

6、考古和历史研究:古文化、古遗址、古遗迹。

7、地球化学标志:O和C同位素、微量元素的研究。

风成及黄土地貌的研究意义研究意义1、资源开发利用⑴地下水资源:气候湿润的地质时期沟谷中保持的地下水山地冰雪融水补给的地下水⑵矿产资源:石英、天然气、是有、宝石…⑶风力资源2、水土保持治沙和工程建设⑴水土把持和减轻灾害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解决该区域荒漠化有重要意义。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第一章绪论一、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的由来1. 第四纪地质学()定义:研究第四纪时期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各种地质事件及其动力机制的一门学科。

第四纪特点:(1)人类出现(2)大规模的冰川作用(3)活跃的地壳运动2. 地貌学()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各种形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二、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的研究内容第四纪地质研究内容:地层、古气候、生物、海平面变化、新构造运动等。

(1)认识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拟定第四纪地质年代表。

(2)研究第四纪环境,包括地壳运动的特征、气候的演化及生物界的发展历史,并由此产生一系列分支学科:新构造运动学、古冰川学、第四纪古地理学、古人类学等。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特征、塑造地表形态的动力、地貌发育演化规律以及地貌的内部结构及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根据地貌发育演化的规律来利用改造自然。

三、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意义第四纪距今只2-3,地球上发生了一系列重要事件:人类出现与发展、冰期出现、全球气候的冷暖交替、频繁强烈的地壳运动、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等等。

上述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发展与演化,因此第四纪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第四纪地质学19世纪从地质学中分离出来,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四、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之间的关系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1、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均属于地球科学。

它们阐述地球最近代的历史。

地貌学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研究剥蚀与堆积的关系,而目前地表形态大都形成于第四纪,第四纪地层正是近期地貌演变的天然记录,因此,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同时,也就形成了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过程。

2、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不仅研究的时空范围一致、研究对象和内容类同,而且研究方法亦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区域调查、沉积物岩性、岩相分析、动力分析、地球物理方法、同位素测年、遥感遥测等新技术等,都是两者共同的研究方法。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考点大全笔记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考点大全笔记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考点大全笔记综合题1、下图为“某区域水循环地质剖面示意图”。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水循环的类型是,其中 C 环节名称为,人类通过(填“修水库”或“跨流域调水”)来调节 A 环节水量的空间分配。

(2)位于河口附近的丁处往往形成(填“河口三角洲”或“海蚀崖”)地貌,其外力成因是作用。

(3)大量砍伐森林会导致当地水循环 A 环节水量的季节变化(填“增大”或“减小”)。

(4)如果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则河口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夏季比冬季(填“高”或“低”),理由是;请描述夏季该海域盐度值的水平分布特点答案:(1)海陆间循环(大循环);水汽输送;跨流域调水(2)河口三角洲;流水沉积(3)增大(4)低;夏季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入海淡水多,稀释海水盐度由河流入海口向外盐度值升高(或离河口越远,海水盐度越高)解析:(1)由示意图知各环节分别是:A 是径流、B 是海水蒸发、C 是水汽输送、D 是降水。

故此图是海陆间的大循环。

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

人类建水库、开凿运河、跨流域调水、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都会引起水循环的变化。

农业的发展、围湖造田、森林的破坏,也会引起蒸发、径流、下渗等过程的变化。

城市和工矿区的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也可改变本地区的水循环状况。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都可能会导致洪涝灾害、地下漏斗、地上的断流,次生盐渍化,水质恶化、沿海海水入侵,干旱化、盐渍化等环境问题。

在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水循环问题中,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是最受关注的两个问题。

(2)水循环是联系地球各圈层和各种水体的“纽带”和“调节器”,它调节了地球各圈层之间的能量,对冷暖气候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水循环是“雕塑家”,它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形象。

水循环是“传输带”,它是地表物质迁移的强大动力和主要载体。

流水的侵蚀形成 V 形峡谷、瀑布如长江三峡;流水的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流水的沉积在上游形成山麓冲积扇,中下游冲积平原,入海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

四季天坑方位口诀

四季天坑方位口诀

四季天坑方位口诀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四季天坑是地理学中一个非常特殊且神秘的现象,它是指地球表面因为地壳沉陷或溶洞塌陷而形成的一个天然坑洞。

四季天坑有着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奇特的景观,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为了更好地了解四季天坑的位置和方位,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关于四季天坑方位的口诀:一、东方:东坡天坑,依山而建,松柏环绕,山水相依。

二、南方:南临深谷,瀑布飞溅,绿树成荫,如诗如画。

三、西方:西陵悬崖,险峻陡崖,飞瀑激流,惊心动魄。

四、北方:北岩奇石,冰雪覆盖,寒风凛冽,傲视群山。

这个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四季天坑的方位,让我们更容易地在游玩时找到目的地。

四季天坑作为自然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壮丽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和欣赏。

四季天坑的魅力来源于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形成过程。

它们大多位于地质断裂带或溶洞区域,是地质活动的产物。

四季天坑的形成通常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化过程,历经风吹雨打,才形成了今天的景观。

四季天坑既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者,也是自然演化的产物。

除了地质构造以外,四季天坑的风景也是其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

南方的四季天坑常常有着葱郁的树木和飞瀑流水,犹如一幅仙境般的画卷;西方的四季天坑则挺拔陡峭,飞瀑激流,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北方的四季天坑冰雪覆盖,奇石嶙峋,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东方的四季天坑依山而建,松柏环绕,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四季天坑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它让人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无穷魅力。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大家对四季天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希望大家有机会亲自去感受这些神奇的景观。

【四季天坑方位口诀】的方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游玩路线,更好地领略这些美丽的景观。

愿大家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收获满满的快乐和感动!第二篇示例:四季天坑是地理学上的一个名词,指的是随着季节变化而出现的天气现象,比如在春季会出现的雨季和雪季,夏季会出现的热季和风季,秋季会出现的霜期和雨季,冬季会出现的寒季和风季。

八上语文第10课三峡笔记

八上语文第10课三峡笔记

八上语文第10课三峡笔记
一、课文解读
《三峡》是八上语文第十课中的一篇文言文,作者郦道元,主要讲述了三峡的地貌和四季变化。

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要理解文章中所描述的三峡美景,同时也要掌握一些文言文的语法和常用词汇。

二、重点词汇解释
本文中出现了一些重点词汇,如“湍、径、溯、御、曦”等,需要学生掌握其含义和用法。

例如,“径”在这里指小溪,“溯”则表示逆流而上,“御”是乘船的意思,“曦”则是指太阳。

三、课文结构分析
《三峡》一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述三峡地貌,再分述四季变化,最后总结三峡的特点。

文章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三峡的凄美。

四、课文延伸
在学完《三峡》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一个旅行者,你会如何描述三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三峡的美景。

五、课后作业
课后可以布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如要求学生自行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三峡的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也可以要求学生尝试用现代汉语写一篇关于三峡的美文,进一步巩固和延伸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总的来说,学习《三峡》一文,不仅要理解文章中所描述的三峡美景,还要掌握一些文言文的语法和常用词汇。

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

第四季地貌——精选推荐

第四季地貌——精选推荐

第四季地貌第⼀章1.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意义答:1、农业⽣产⽅⾯不同地貌类型和第四纪沉积物对热量、光照、⽔分再分配和⼟壤性状有着不同影响,因此,地形⾼低、地⾯坡度和坡向、地⾯的物质结构等是形成不同农业⽣产类型的重要因素。

为此结合农业⽣产编制的地貌图是农业区划的基础图。

2、⼯程建设⽅⾯在进⾏道路⼯程,⽔库坝址选择、河道港⼝整治、城市规划及⼚址选择时,地貌与第四纪地质研究是必要的前期⼯作。

3、砂矿和油⽥的普查与勘探砂⾦、砂锡、钨砂、独居⽯及⾦刚⽯等,是经各种外动⼒和坡积、冲积、洪积或冰川堆积等作⽤才富集成矿的。

镍和铝⼟矿⼤多分布在古夷平⾯上的风化壳中;可依据砂矿分布特点来追溯原⽣矿床。

在油⽥勘探和开发⽅⾯,利⽤河流、三⾓洲和湖泊沉积的特征和规律,研究油⽥沉积的环境,⽤岩相与古地理⽅法对⽐含油层,已作出有效的成绩。

4、⽔⽂地质与⼯程地质地下⽔的补给、循环和排泄密切受到地貌条件、沉积物的性质和地质构造的控制。

浅层地下⽔的赋存于河床相的砂砾层中,了与地貌条件有关外,主要取决第四纪堆积物的性质及其成因类型。

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分和岩相资料,能够提供找寻和评价地下⽔、⼯程建筑原料和⼯程地基的依据。

5、⾃然灾害与环境变化研究⾃然灾害的发⽣与天地⽣三⼤系统的变化有关。

第四纪全球、区域环境变化历史和未来环境变化趋势预测及对策研究,是第四纪地球科学的⼀项重要任务。

6、理论意义研究地质学的⼀个⾮常重要的现实主义原理是“将今论古”,即⽤研究现代地质作⽤和现象的⽅法去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过程。

为研究前第四纪的地质历史,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的研究,乃是必须的。

2.地貌学成因的戴维斯三要素学说答:地质结构(岩⽯与地质构造)营⼒发育阶段(时间和阶段)“地形是构造、作⽤和时间的函数”。

岩性不同、地质构造不同、作⽤营⼒不同、经受作⽤的时间长度或发育所处的阶段不同,都会导致地貌形态不同。

反过来说,地貌形态的差别,可从岩性、构造、营⼒、历史或阶段等⽅⾯得到解释,或找出原因。

航拍中国第四季香港地理知识点

航拍中国第四季香港地理知识点

航拍中国第四季香港地理知识点
航拍中国第四季的香港地理知识点包括:
1. 香港地理位置:香港位于中国南部,东临南海,西临珠江口,与广东省接壤。

2. 地形地貌:香港地势起伏,有山地、丘陵和海岸平原三种地形。

香港最高峰为大帽山,海拔957米。

3. 地区划分:香港特别行政区划分为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个主要区域。

4. 自然资源:香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大量的海岸线、山脉、矿产资源和渔业资源。

5. 气候特点:香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宜人。

雨量充沛,多雷雨天气。

6. 经济特点:香港是全球重要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经济发达。

旅游业也是重要的经济支柱。

7. 人口分布:香港人口密度高,大部分人口集中在香港岛和九龙半岛,新界地区则相对较少人口。

8. 城市景观:香港拥有独特的城市景观,包括高楼大厦、繁忙的街道和著名的地标建筑如维多利亚港、太平山顶等。

9. 自然环境保护:香港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在保护区、海洋公园等地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物种多样性。

10. 交通网络:香港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包括地铁、轻轨、公交、渡轮等,便于居民和游客出行。

航拍中国第四季青海篇知识点

航拍中国第四季青海篇知识点

航拍中国第四季青海篇知识点青海,中国对外称其为“青藏之梦”,便是青海省。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北部,有春回大地的美称,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地质地貌、民族文化等吸引着许多游客的光临。

青海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第5大湖泊。

它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周围由七角林峰环绕,表面积约4.4万平方公里,水深最深处可达154米,湖区面积大约5000多平方公里。

湖水清澈,像一面镜子,可以看到湖底的珊瑚、藻类,湖的两岸植被繁茂,青草满地,让人心旷神怡。

青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也是中国更广阔的文化小宇宙。

青海的历史悠久,文化多元,既有着汉族的千年传统文化,也有藏、维、蒙、回等少数民族的文化。

这里拥有独特的土族建筑、土家风情,古风古韵,以拉萨和青海湖享有盛名。

在青海,还有许多古迹和旅游景点,比如拉萨大昭寺、白堆子、碧塔、芒康、茶卡盐湖等。

拉萨大昭寺是藏传佛教的核心之一,有着800多年的历史,值得探索。

白堆子是一个古老的景观,是略带草原风情的圆柱状建筑,有的拉萨的艺术风格,有的藏传佛教的宗教文化,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青海也是世界著名的滑翔者天堂,这里拥有优质的空气环境,天时地利的条件,以及安全的气候,被大量的滑翔者称为天堂,每年这里都有各类滑翔比赛,吸引着外国滑翔者前来参加。

青海省以其特有的独特地理环境、地质地貌、民族文化等,也吸引了许多摄影爱好者。

航拍是一项新兴的艺术,它可以让我们看到从地面上很难看到的景色,也能够利用一些非常酷的技术和方式,捕捉一些独特的画面,比如360度无死角的全景拍摄、利用低空飞行技术拍摄,从空中获得全新的视角,等等。

通过航拍中国第四季青海篇,我们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来欣赏青海省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特色景观。

漫步在青海湖畔,仰头望去,看到湖天相交,云彩中浮现出美丽的彩泥,阳光照耀着远处的小山,绿树簇拥,这些都是青海特有的美景。

拍摄青海,同时也可以拍摄一些地标性景观,比如绿洲大沙漠、碧塔、芒康、茶卡盐湖等,这种空中视角,让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景观的整体概貌,领略其独特而绚烂的美景。

航拍中国第四季观后感800字五篇

航拍中国第四季观后感800字五篇

航拍我国第四季观后感一、引言航拍我国第四季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热潮,作为一档纪录片节目,它以航拍的方式展现了我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本文将就该节目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对观后感。

二、全面评估航拍我国第四季的内容非常丰富,无论是大自然的美景还是人文景观的展现都让人叹为观止。

通过航拍的方式,观众可以领略到我国各个地方不同的地貌风景和文化特色,让人深深地感受到我国的博大精深。

该节目的影像质量和剪辑手法都非常出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主题一:自然风光在航拍我国第四季中,自然风光无疑是其中的一大亮点。

从西藏的神秘风光到广西的壮美山水,无一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镜头下的群山叠翠、江河交汇,展现出我国自然风光的绚丽和壮美,让人领略到了我国大好河山的瑰丽景致。

四、主题二:人文景观除了自然风光,航拍我国第四季还展现了我国各地独特的人文景观。

从古老的村落到现代的城市,观众可以看到我国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和现代发展。

在江南水乡的航拍镜头中,古老的建筑群和流淌的小河展现出了江南独特的水乡风情,令人如梦如幻。

五、总结与回顾通过观看航拍我国第四季,我深深感受到了我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与美丽。

该节目不仅展现了我国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也传递了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热爱。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期待能够亲身走进这些景致,感受我国的壮美和奇异。

六、个人观点和理解航拍我国第四季让我深刻领略到了我国的大好河山,也更加坚定了我对祖国的热爱。

在未来的生活中,我将更加珍惜身边的一切,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我国这片土地。

七、结语航拍我国第四季的观后感让我受益匪浅,期待未来能够看到更多类似的纪录片,走进更广阔的世界,也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我国。

六、个人观点和理解航拍我国第四季无疑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纪录片。

从高空鸟瞰祖国大好河山,不仅可以领略到我国的自然美景,更能深刻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

作为一名观众,我深深被节目中展现的壮美景致所吸引,每一帧画面都充满着神奇和魅力。

高一地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1.高一地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篇一1.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

2.划分的方法有三种:(1)物候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2)传统四季:以“四立”为起始点。

(3)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

3.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⑵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2.高一地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篇二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逐渐演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环境创造了生物,生物又创造了现在的环境。

所以生物是地理环境的生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的塑造者(3)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举例:我国西北内陆——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河流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3.高一地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篇三1.一个原理:东边的时刻早。

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东边先看到日出。

东时区区时早于西时区区时;东西时区内越往东区时越早。

初中地理教案:探索地球的自然现象与人文环境

初中地理教案:探索地球的自然现象与人文环境

初中地理教案:探索地球的自然现象与人文环境一、引言:地球的自然现象与人文环境的重要性(100字)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环境。

了解地球的自然现象与人文环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还能够增强他们对环境保护和地球生态的意识。

本教案将引导学生探索地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环境,培养他们的地理观念和环境意识。

二、自然现象的探索(600字)1. 地球的四季变化(200字)地球的四季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与地球公转和倾斜轴有关。

在班级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不同季节的气候、气温和日照时间的特点,并比较不同季节的植物和动物适应能力。

通过实地观察和图表制作,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四季变化背后的地理原理和生态关系。

2. 地球的地貌和水文现象(200字)地球的地貌和水文现象是地球表面形成和变化的结果。

通过引入地图和照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地貌特征和不同类型的地形如山脉、河流和平原的形成过程。

同时,介绍地球上的水文现象,如海洋和湖泊的分布和形成,以及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

学生在实地考察中,可以亲自体验和观察地貌和水文现象,加深对地球自然现象的认识。

3. 气候与气象现象(200字)气候是指某地长期的气候条件,而气象现象则是大气短期内的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和实地观察,了解气候和气象现象的关系。

学生可以分析气温、降水量和风向等因素对某地气候和气象现象的影响。

同时,引入气象图表和数据,让学生学习如何读取气温、降水和风向等气象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气候和气象现象。

三、人文环境的认识和保护(600字)1. 文化地理和人口分布(200字)通过分析文化地图和人口统计数据等信息,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特点和人口分布情况。

学生可以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语言特点等,加深对地球人文环境的了解。

同时,让学生思考人口分布的原因和影响,如经济发展、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等因素。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尊重不同文化和人群。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复习题-2017》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复习题-2017》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复习题-2017》《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复习题⼀、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冰碛物具有( B )A.颗粒磨圆度好B.⽆层理C.堆积物中含异源⼩漂砾 D.细粒粒上保存有光⾯和擦痕2.阿尔卑斯⼭北麓保存有( D )A.⽟⽊冰期B.⼤理冰期C.埃尔斯特冰期D.⼤姑冰期3.暗河沉积物( D )A.⽆崩积、溶蚀残余粘⼟B.的沉积相有规律变化C.可塑造各种典型的河流地貌形态D.没有⼆元结构4.地质历史上曾出现过( B )三次全球性冰川作⽤A. S,T,KB. Z,C-P,QC.Z,P-T,QD. O,K,E5.新构造运动是指( B )A.新第三纪以来或第四纪以来发⽣的构造运动B.从第三纪开始⾄现在的构造运动C.新第三纪以来和第四纪以来发⽣的构造运动D.现在仍在活动的构造运动6.从河⾕的横剖⾯看,河⾕的组成要素有( D )A.⾕麓和⾕肩B.⾕缘和⾕肩C.⾕缘和⾕坡D.⾕底和⾕坡7.影响雪线⾼低的因素有( C )A.地形坡度及降⽔ B. ⽓候、温度、⾼度C.温度、降⽔和地形 D. 地形起伏及温度⾼低8.第四纪采⽤四分法,其年代界限分别是( C )A. 0.8Ma,1Ma,12.5 万年,1万年B. 1.7Ma,1Ma,12.5 万年,1万年C. 2.5Ma,1Ma,12.5 万年,1万年D. 3.5Ma,1Ma,12.5 万年,1万年9.⼭岳冰川主要分布于( B )A.中、⾼纬度⾼⼭区B.中、低纬度⾼⼭区C.中、⾼纬度低⼭区D.中、低纬度低⼭区10.阶地分为( C )A.内叠阶地、上叠阶地B.阶地前缘、阶地后缘C.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基座阶地、埋藏阶地D.阶⾯、阶坡11.第四纪最主要特点是( A )A.⼈类出现B.部分地壳活动C.⼩规模的冰川活动D.哺乳动物⼤量绝灭12.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三百万年内( D )A.地层及沉积物B.⽣物及⽓候C.新构造运动与地壳发展D.以上全部13.第四纪⼀词(Quaternary)是1829 年法国地质学家( B )所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四章 地貌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四章 地貌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提示:植被的生长与土壤中的水分密切相关,可结合阳坡与阴坡蒸发量的大小来 分析。
判断阳坡、阴坡 山地的阳坡、阴坡与太阳辐射和南北半球的位置有关。在北半球,南坡面对太阳, 太阳高度较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收入较多,为阳坡;而北坡背对太阳,太阳辐射 收入较少,为阴坡。
判断迎风坡、背风坡 以我国秦岭山脉为例,秦岭为东西走向,故有南、北坡之分。夏季盛行东南风时,南 坡为迎风坡,北坡为背风坡;冬季盛行西北风时,北坡为迎风坡,南坡为背风坡。但 一般来说,我们多把湿润气流的迎风面看作是迎风坡,故一般认为秦岭南坡为迎风 坡,北坡为背风坡。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本节主要讲述地貌观察的方法,主要内容有地貌观察的顺序和内容。在学习 时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1.地貌观察的顺序,要注意不同的地貌层次;2.地貌观察的 内容,要领会观察内容的内涵,如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的不同影响,坡向对光照和降 水的不同影响,等;3.掌握地貌观察的方法,掌握坡度、坡向对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 的影响。
1.高度 (1)绝对高度:即⑤ 海拔 ,是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
(2)相对高度:能反映地面的⑥ 起伏 状况。
2.坡 (1)坡度:对⑦ 生产 和生活影响巨大。 (2)坡向:分为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前者影响⑧光照 ,后者影响⑨ 降水 这两方面的差异会影响⑩植物 的生长。
。而
3.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
1 |地貌观察的顺序
1.地貌观察的原则:宜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按照从①宏观 到② 微观 、从 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 2.地貌观察的顺序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观察顺序 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 观察和描述③次一级 地貌 描述④ 更小 的地貌特征
举例 山地、平原等 山岭、河谷等 河岸、陡崖等

珠海气候的特点四季的主要特征

珠海气候的特点四季的主要特征

珠海气候的特点四季的主要特征珠海气候的特点四季的主要特征珠海,广东省地级市,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东南沿海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珠海气候的特点四季的主要特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珠海气候的特点珠海市的天文季节时间与自然气候季节时间差异甚大。

一年之中,各季节的时间长短不一,即使历年同一季节,开始的时间也不尽同。

季节的提早与推迟相差达两个多月。

春季,是全年天气多变的季节。

季内以偏东风为主,风向多变,气温变幅大,最高气温32.5℃(1987年4月23日),最低气温2.9℃12(1986年3月1日)。

多数年份春季气候逐渐回升,至4月中旬,已接近年平均温度。

个别年份的3月至4月上旬,仍有较强冷空气影响,甚至出现日平均气温小于12℃,持续数天的“倒春寒”天气。

夏季,5月至6月是雨季的前汛期。

珠海市高空处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西北侧,常受高空低压槽影响,多雷暴、骤雨等强对流天气,雨量增多。

1962--1990年,最大的一次暴雨发生在1966年6月12日,日降雨量为393.7毫米。

盛夏,从7月至10中旬,为台风盛行期。

受热带天气系统影响,每年在南海和西太平洋形成的热带气旋(热带低压、台风的总称),有时会袭击和影响珠海市,并常因台风暴雨而成灾。

7月至9月,是一年中相对酷热期,高空常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多晴朗天气,温度高、日照多、蒸发大。

历年中,7月的月平均温度28.6℃,最高温度38,5℃(1980年7月10日)。

秋季,干燥的冬季风逐渐代替了暖湿的夏季风(东南风),天气秋高气爽。

初秋,还会受南海和西太平洋热带低压及台风的影响,而带来大雨。

10月下旬后,台风影响已近尾声,后汛期雨季结束。

11月上旬后,冷空气活动开始增强,气温逐渐下降,旱季开始。

冬季,历期约一个多月,盛行东北季风。

冷空气平均每隔7天南下一次,两股冷空气之间,天气先出现奇暖,继而一股强冷空气来临,又变得寒冷。

同时,海面常伴有6级以上的大风,历年1月是最冷月份,月平均气温14.5℃,极端最低气温2.5℃(1976年12月29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 顺地形(下图a)与 逆地形(下图b)的 区分判别
2.冲沟
冲沟是在岩体裂隙发育易于崩解
的山地斜坡上或土质松软的高原
及丘陵地带.由暴雨等间歇性 急流冲蚀面形成的“v”形沟谷。 3.坡积裙和洪积扇 山坡波面的水流或风力将山坡上方的风化物质夹带到山坡 脚下沉积下来,象给山体镶了一条裙边,这种地面形态称 为坡积裙;山区暂时性水流迅速仁集于沟谷后形成山洪急 流,当山洪急流冲出山谷后,随着过水面积的迅速增大, 洪水在山前倾斜平原上分散漫流,央带的风化物质大量堆 积下来,形成以山谷冲沟出口为顶点,向边缘呈扇形缓倾 斜延伸的地表形态称为山麓洪积扇,简称洪积扇。
地质平面图往往 绘有等高线,可以据 此分析山脉的延伸方 向、分水岭所在、最 高点、最低点、相对 高差等。如不带等高 线,可根据水系的分 布来分析地形特点, 一般河流总是从地势 高处流向地势低处。
• 本章学习重点、难点 • 几种常见的地貌
• 地质图
• 作业及思考题
• • • • • • 4-1简述地貌类型的划分。 4-2 试比较坡积层和洪积层在地貌成因上的主要特点。 4-3 蛇曲发育阶段公路布线应注意哪些问题? 4-4 试述冲沟的发育阶段及公路工程在冲沟发育的不同阶段布线应注意的问题。 4-5 第四纪堆积物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4-6 简述地质图在工程中的应用意义。怎样正确阅读地质图 ?
山地海拔高度不超过500米,相对高度一般在100 米以下,地势起伏,坡度和缓,我国丘陵主要有 广西丘陵、闽东沿海丘陵。


高原
高原是海拔在500米以上广阔而平坦的大片高地。 我国高原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云贵高原。
云贵高原
云贵高原
平原
平原是地势低平坦荡、面积辽阔广大的陆地。 根据平原的高度,把海拔0-200米的称为低平原, 如广西郁江-浔江河谷平原。
第三节 第四纪概论
我国在1959年的全国地层工作会议上确定采用1932年的 第四纪地层国际划分方案来划分我国的第四纪地层, 将第四纪划分为全新世(距今10万年)和更新世,又将更 新世划分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
第四纪的特点
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生过多次急剧的 寒暖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冰川活动;哺乳 动物的兴盛和新构造运动;人类及其物 质文明的形成发展;显著的地壳运动: 广泛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急剧和缓 慢发生的各种灾害不断改变人类生存环 境;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强度与目俱增
3.读图步骤 与要求
按照图名、比例尺和 形态和水系可了解地 形特点。在中小比例 图例的顺序读地质图, 综合分析各种地质现 尺(1:10万~1:50 象之间规律性。在比 万)地质图上,一般 例尺较大(如大于1: 无等高线,可根据水 50 000,图比例尺是l: 系分布、山峰标高的 5 000,即图上1 cm 分布变化,认识地形 相当于实地距离50 m)的特点。看图例、比 的地形地质图上,从等 例尺通过图例可以了 高线 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 关系 岩层及其新老关系。
而地貌图则是一种主要反映地貌形 态——成因或某一地貌要素的专题 地图
在测绘工作中,地形是地表起伏和地物的总称。 地形起伏的大势一般称为地势。 地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地 貌发展变化的物质过程称地貌过 程,包括内力过程和外力过程。 地貌是内力过程与 外力过程对立统一的产 物。
地貌形态是内外地质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1.地质图应包括平面图、剖面图和柱状图。 平面图是反应地表地质条件的图,是最基本的图件。 剖面图是配合平面图,反映一些重要部位的地质条件,它对 地层层序和地质构造现象的反映比平面图更清晰、更直观。
柱状图是综合反映一个地区各地质年代的地层特征、厚度 和接触关系的图件,譬如地层单位反映了该区存在地层的 生成时代,厚度指的是某时代岩层上、下层面之间所测得 的最短距离等。
谢 谢
4.河谷地貌 由河流在长期不断的侵蚀、搬运、沉积交替作用过 程中所形成的地表形态通称河谷地貌。河谷地貌主要由 河床、河曲、河漫滩、阶地、牛轭湖、河心岛等小的地 貌单元构成。
河谷 地貌
河曲的形成
婉蜒曲折的一段 河道,其凹岸被 冲蚀,凸岸沉积.
河流阶地
阶地的要素
在山区公路建设中,常利用河谷布设路线以提高路线的 技术指标和减少工程量。 而顺应阶地面的地势,有利于路线展布和施工,还不易 遭受山坡变形和洪水淹没的威胁,能保证路基稳定。 当有多级阶地时,除考虑越岭标高外,一般利用一、二 级阶地顺河谷方向布设路线。因此,作为一个公路工程技术 人员对河流的地质作用和在这些作用下形成的许多地貌形态 及其演化规律,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才能趋利避害, 以求对路线的不同地段作出合理的评价。
按地质成因和构造形式,山可被分为断块山、单斜山、褶皱山 和褶皱断块山等,按照山顶和山脚的相对高差,山可被分为: 高山(1000m以上);中山(500~1000m);低山(500m以下)。 单斜山:组成山体的各岩层单向倾斜. 在公路布线时,一般认为后坡比前坡有利.
褶皱山:由褶皱岩层构成.
褶皱(向斜)山
二、第四纪沉 积物的类型
1.残积物
出露地面的岩石经风化、剥蚀之后, 其中的一部分较大的颗粒尚未被搬移 而残留于原处.这些残留于原处的岩 石风化碎屑物质称为残积物。
2.坡积物
山坡上方的岩石风化产物在重力作用 下被缓慢流动的雨、雪水流向下逐渐 搬运,沉积在较平缓山坡上面形成的 堆积物称为坡积物。
3、洪积物
第二节、地貌概述 1.地貌形态
一、地貌 学的基本 特征 通常把地貌形态中较小、较简单的小地貌形态,例 如冲沟、沙丘、冲出锥等,称为地貌基本形态。另一类 范围较大,包括若干地貌基本形态的组合体.称为地貌 形态组合。 坡度:
它是指地貌形态某一部分地面的倾斜度, 如山坡、阶面、夷平面的倾斜度等等。
2. 地貌分类 山地 山地是海拔在500m以上切割度大于200m我国是个 山地众多的国家,著名的喜马拉雅山、大别山、 庐山等等。 (如图)
山地
山地是海拔在500m以上切割度大于200m 我国是个山地众多的国家,著名的喜马拉 雅山、大别山、庐山等等。
盆地 盆地是低于周围山地相对凹下的地表形态。我 国大型盆地都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著名的盆 地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洼地
丘陵
洼地是海拔低于海平面的内陆低地,如新疆吐鲁 番盆地中央的平原。
由暴雨或骤然融雪而汇集于山谷后形 成的山洪急流具有强大的搬运能力, 在山洪急流搬运下沉积于山谷冲沟出 口或山前倾斜平原上而形成的扇形堆 积物称为洪积物。 冲积物即河流冲积物,是被河流流水 撒运,沉积于山间宽广的山谷地带和 地壳相对下降的平原地区的堆积物。 可细分为山区河谷冲积物和平原河谷 冲积物。 风的地质作用表现为侵蚀(吹扬)、搬 运和沉积三个方面,由于干旱和半干 旱地区植被差,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 白昼和夜晚的升温和降温过程中,反 复胀缩并最终开裂破坏.在风力作用 下吹扬、搬运到别处。
地质柱壮图
地质平面图
2.地质图的比 例尺、图例
地质图上任一线段 的长度与它所代表的实 地水平距离之比,称为 比例尺
一幅正规的地质图应该 有图名、比例尺、图例和责 任表,其中图名表明图幅所 在地区和图的类型,一般采 用图区内主要城镇、居民点 或主要山岭、河流等命名。
比例尺越小,所表 示的内容越概括
比例尺越大,所表 示的内容越详细
二、几种常见 的地貌单元
地球上的大陆表面可以划归为两大基本类 型,即山地地形和平原地形,丘陵地形可 归入山地,而宽广平展的高原地形可归入 平原。 1.山地
山是地面上被平地围绕的、与其周围平地的交界处有明显 坡度转折的孤立高地,由山麓、山坡和山顶组成;山岭是 具有陡峭的山坡和明显的分水线的绵延较长的高地,山岭 的顶部叫山脊;山脉是向一个方向延伸的山岭系统,它由 许多条山岭和夹在山岭之间的沟谷组成;由许多山脉组成 的更大规模的高地称为山系。
一. 概 论 二. 地貌概述 三. 第四纪概论 四. 地质图概论
第一节


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是 两门密切联系而又不同的学科。
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地貌不同于地形,地形是指地球表面起伏形态的外部特征。地貌学 是专门研究地壳表面各种起伏形态的形成、发展和空间分布规律的科学
地形图一般指比例尺大于1:100万, 着重反映地表形态的普通地图 使用上也常有区别
4.冲积物
5.风积物
第四节 地质图
地质图是反映一个 地区各种地质条件的图 件,呈现某个地区岩石 的种类、性质、排列状 态以及生成年代。
透过地质图,可以了解该 地区是否有断层通过、地层是 否容易塌陷等。地质图反映了 大地的物质组成、结构,各种 比例尺的地质图是国家经济规 划和重大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 是工程实践中需要搜集和研究 的一项重要地质资料。
地貌学的内容,就是研究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发 展和分布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来认识和改造自然。
二、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四纪是地球发展最新阶段,它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 地球发展历史有43亿年以上,而第四纪却非常短促,约180 万年左右。但在第四纪时期内,地球上进行着的各种地质作 用,显著的气候波动。人类的发展,哺乳动物的兴盛和新构 造运动等等,不仅与人类的过去而且与人类的现在和将来都 有直接关系;而人类今天的活动反过来对第四纪自然地理条 件的变化又起着重要影响。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加强 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同时具有很重要的实际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