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第四纪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
1)第四纪是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最突出的特点是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冰川活动,第四纪堆积物广泛覆盖地表,人类出现。
2)地貌分类:构造、剥蚀地貌、山麓斜坡堆积地貌、河流地貌、岩溶地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湖泊、沼泽地貌、冰川地貌、风成地貌、冻土地貌、火山和熔岩地貌。
3)山地:》5000极高山;3500—5000高山;1000---3500中山;500---1000低山。
4)河谷的发育阶段可以分为少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
主要地貌单元有河床(岩褴、壶穴、深槽、心滩与沙洲)、河漫滩、牛轭湖、阶地(按阶地成因分为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堆积阶地)。
5)水系地貌:树枝状、格状、平行状、放射状、环状、向心状、扇状、倒钩状、辫状、羽状。
6)岩溶地貌:溶沟、石芽、峰林、峰丛、孤峰、岩溶平原、溶蚀漏斗、溶蚀洼地、干谷和盲谷、溶洞、地下河、岩溶泉。
7)黄土地貌:黄土沟谷地貌、黄土沟间地貌、黄土浅蚀地貌。
8)海岸地貌:海蚀崖、海岸阶地、9)风成地貌:风蚀地貌(石窝、风蚀蘑菇和风蚀柱、风蚀垄槽、风蚀洼地、风蚀谷和风城)、风积地貌(沙丘、沙垄)、荒漠地貌(岩漠、砾漠、沙漠、泥漠)。
10)冻土地貌:石海、石河、石冰川、石环、石圈、石带、冻胀丘、冰核丘、冻土阶地、热岩溶。
11)火山和熔岩地貌。
12)第四纪分期:第四纪是指约243万年以来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
分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全新世。
中国的第四纪地层具有如下特征:1第四纪地层的分布、厚度、沉积类型、和旋回性受新构造运动制约2第四纪地层的特点受气候控制有所谓的东蓝(海洋)、西白(冰川)、南红(红土)、东北黑(沼泽土)3第四纪沉积物类型复杂多样。
中国第四纪沉积物有海相、陆相、海陆过度相、构造成因、火山成因、人工堆积。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简答题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简答题1、第四纪特点人类出现:由猿演化为人是哺乳动物演化中的重大事件,是最近几百万年的事,因此有人把第四纪称为“人类纪”或“灵生纪”大规模冰川作用:第四纪更新世气候冷暖交替,这一现象是史无前列●活跃的地壳运动:包括剧烈的水平运动和垂直升降运动2、2008年的国际地质大会上第四纪的共识(1)第四纪(系)为一个完全正式的地层单元,为新生代(界)的一个纪(系)处于新近纪(系)和古近纪(系)之上;(2)第四纪(系)的下限置于Gelasian阶的底部,对应MIS103,其年代为2.588 Ma;(3)更新世下限与第四纪一致,位于Gelasian阶的底部;(4)之前选定的意大利南部的弗里卡(Vrica)剖面(之前上新世/更新世界限的层型剖面)的卡拉布里阶(Calabrian)作为更新世的第二个阶。
3、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研究内容第四纪地质研究内容:地层、生物、古气候、海平面变化、新构造运动等。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特征、塑造地表形态的动力、地貌发育演化规律以及地貌的内部结构及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根据地貌发育演化的规律来利用改造自然。
4、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联系1、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均属于地球科学。
它们阐述地球最近代的历史。
地貌学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研究剥蚀与堆积的关系,而目前地表形态大都形成于第四纪,第四纪地层正是近期地貌演变的天然记录,因此,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同时,也就形成了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过程2、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不仅研究的时空范围一致、研究对象和内容类同,而且研究方法亦有许多相似的地方.3、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它们也有紧密联系。
5、第四纪地层划分方法(1)岩石地层学方法(2)生物地层学方法(3)年代地层学方法(最可靠的)(4)地貌学方法(5)气候地层学方法(6) 构造方法(7) 比较岩石学方法(狭义的岩石地层学方法)(8)古人类与考古地层学法(9) 地球化学方法(10)古地磁方法6、第四系标准地层确定不能单纯依据岩石本身性质的原因(1)沉积物具很强的区域性;(2)同期、不同环境里和不同的地貌单元上,可形成各不相同的地层;(3)不同期、相似环境里和同样的地貌单元上,可形成彼此相似的地层。
地貌学与第四纪构造地质学
地貌:就是地球表层的形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形。
地貌学:地貌学不同于地形学。
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是地球发展的最近的一个地质时代。
所谓“地质时代”的各个发展演化阶段,现在,国际上认为是距今1.8Ma,最近,我国将第四纪的下限定在距今2.6Ma。
包括四个时期:早、中、晚更新世和全新世。
第四纪的特点: ①人类的出现和人类文明的发展;②气候发生了显著的降温,并出现明显的冷暖波动,全球气候是在中生代高温和新生代第三纪缓慢降温的基础上发生突然的降温,并出现了剧烈的冷暖波动。
③地壳运动异常活跃,地球的构造运动具有周期性的,即可分出相对的活跃期与平静期。
大量资料表明进入第四纪后,地球进入了一个新的活跃期,如青藏高原快速隆升,火山、地震异常活跃。
④哺乳动物为主的时代,地球在发展的时候,地球的精灵——生物也在随之进化。
第四纪是一个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代。
⑤陆相沉积物广泛发育,随着地球陆地范围的不断扩大,第四纪陆相沉积广泛发育,且成因表现复杂多样。
除火山和部分化学沉积(如CaCO3沉积)外,第四纪沉积物大都是围成岩松散层。
这一特点除对某些工程建筑不利外,第四纪松散成了人类生存的主要栖息地,他给人类提供了耕地和地下水等。
第四纪沉积区正是人类的主要居住区、人口的密集区。
学习第四纪地质学的实际意义:①大型工程建设②地质灾害防治③环境保护④资源开发⑤景观资源规划和开发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1.岩性松散2.成因多样3.岩性岩相变化4.厚度差异大5.具有不同程度的风化6.含有化石及人类文化遗存地貌形态:指地面上具有一定几何形态的高低起伏。
地貌的形态类型:指与周围地貌的关系。
正形态:高出周围地貌:阶地、垅、丘负形态:比周围地貌低:谷地、洼地、坑、穴(描述+照相+素描)地貌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
地貌及第四纪实习报告
地貌及第四纪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地貌及第四纪实习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巩固和深化对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理论的认识,掌握地貌及第四纪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本次实习于2023年6月1日至6月10日在我国某地质公园进行,实习内容包括地貌观察、第四纪地层划分、构造分析等。
二、实习内容1.地貌观察实习地点的地貌类型主要有山地、盆地、峡谷、河谷等。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对各种地貌类型的成因、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山地地貌主要由地壳运动和侵蚀作用形成,具有陡峭的山坡和相对平缓的山顶;盆地地貌则是由于地壳下沉和河流冲积作用形成,具有平坦的地面和丰富的水资源。
2.第四纪地层划分实习过程中,我们对实习地点的第四纪地层进行了详细划分。
通过观察地层的岩性、颜色、厚度、化石等特征,识别出不同地层的时代和环境。
例如,某地层呈红色,质地较软,含有大量化石,判断为上新世红层;另一地层呈灰色,质地较硬,含有少量化石,判断为晚更新世灰层。
3.构造分析实习地点的构造复杂,包括断裂、褶皱等。
我们通过观察构造的产状、走向、倾向等特征,分析了构造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例如,某断裂带呈 NW-SE 走向,断层面清晰,断层泥较新,判断为近期活动断裂;另一褶皱带呈 NE-SW 走向,褶皱紧密,轴面倾向 NW,判断为燕山期褶皱。
三、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们系统地学习了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实地调查方法,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得到了锻炼。
具体收获如下:1.掌握了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如地貌成因、地层划分、构造分析等。
2.学会了地貌及第四纪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如野外观察、采样、实验分析等。
3.提高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质调查中的应用能力,如地层划分、构造分析等。
4.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为今后从事地质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实习总结本次地貌及第四纪实习让我们在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提高。
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
一、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什么?1、在普查勘探砂矿中,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工作占有很大的地位。
在普查勘探砂矿时,就需要应用这些知识来分析砂矿形成的条件,含砂层的岩性、成因及其地貌特征,砂矿富集与区域第四纪、地貌发展的关系,从而正确评价砂矿,并阐述其与原生矿的联系。
在区域地质测量工作中,地质,第四纪地质工作同样也起到一定作用。
此外,区域地貌和第四纪地质资料是为多种实践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基本资料之一。
2、地貌、第四纪地质工作,是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工作的基础之一。
大量地下水赋予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之中,许多大型工程建立在第四纪沉积物和一定地貌形态之上。
第四纪沉积物的年代分布、岩性、厚度和成因,对于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埋藏、水质、水量和运动规律有直接影响;与土层的工程力学性质也有很大关系。
总之,在进行水文、工程地质工作时,要求首先研究第四纪地质、地貌条件。
另外,农业、环境保护等等也需要有一定的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知识。
3、其他方面农业、环境保护、地震研究、测量、军事、航片和卫片解释等等都需要一定的地貌、第四纪地质学知识。
二、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的定义和含义是什么?地貌学就是研究地表地貌的科学,地貌学主要是研究地貌的形态特征、成因、发展和分布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来认识和改造自然。
第四纪地质学是在以第四纪沉积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基础上,配合着研究发生于第四纪时期内的各种事件,对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对比,第四纪有机界的发展,第四纪矿产,和第四纪地质年表拟定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次恢复第四纪的古地理、古气候和构造运动,从而阐明第四纪时期地壳发展规律。
三、风化作用对地貌的主要影响在于——,风化壳和古土壤的意义是什么?地表岩石和矿物受温度变化、大气、水溶液和生物的影响所发生的一切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称为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揭开了外力作用的序幕,为其他外力地质作用的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加速了大陆地形的改造和各种沉积物的形成过程。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名词解释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名词解释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第四纪地壳、气候和生物界演化历史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
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各种形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侵蚀地形:外动力地质作用在地球表面削高以及河流中下游地区侵蚀作用等都能形成侵蚀地貌。
堆积地形:外动力地质作用在地球表面填低及河流下游区堆积作用等都能形成堆积地貌。
极性期:地质历史时期,地磁极性呈现一系列不等频正、反交替变化,极性时间保持在1Ma左右者,称极性期。
残积:基岩遭受风化(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后,残留原地的产物(残积物、土壤与风化壳),一般未经搬运。
剖面至下而上分为基岩带、弱风化带、中至强风化带。
地球轨道偏心率:指地球轨道椭道椭圆两焦点之间的距离与长轴的比值。
黄赤交角: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夹角,也称黄赤大距。
目前地球的黄赤交角23°26′。
岁差:在天文学中岁差是指一个天体的自转轴指向因为重力作用导致空间中缓慢且连续的变化。
顺构造地形:正向构造(背斜、穹隆、地垒)与高地相一致,负向构造(向斜、构造盆地、地堑)与低地相一致,此两者称为顺构造地形。
逆构造地形:正向构造与低地相一致,负向构造与高地相一致,称为逆构造地形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地貌形态的骨架,在地质构造影响下,出现各类构造地貌,如褶皱山、断块山等。
丹霞地貌:以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不限制地层年代)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
单面山:组成山体的岩层倾角一般在25°以下,山体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一坡与岩层倾向相反,坡陡而短,称为前坡或单斜崖,造崖层由硬岩层组成。
另一坡与岩层倾向一致,坡缓而长,称为后坡或单斜脊,它构成山地主体。
组成后坡的岩层,也是硬岩层。
由不对称的两坡组成的单面山只有从单斜崖一侧看上去才像山形,故名单面山。
猪背山:当单斜层的倾角较大,形成两坡对称的山体时,称为猪背山(脊),它多发生在已被破坏的背斜陡翼上。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2.剥蚀平原: 地壳上升微弱、地表高差不大
的条件下,经外力的长期剥夷平成形成。特 点是地形面与岩层面不一致,堆积物很多薄 (但洼地不同)。
3.堆积平原: 地壳缓慢而稳定下来的条件下,
经各种外力作用的堆积填平成形成。特点是
地形开阔,起伏不大,堆积物厚度较大。
1) 平顶山 2) 单面山 3) 褶皱山 4) 断块山 5) 褶皱断块山
第4章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8
4.2.2山地地貌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4.2.2.2火山作用形成的山地 1)锥状火山 2)盾状火山
锥状火山
第4章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夏威夷盾状火山
9
4.2.2.3剥蚀作用形成的山地
角峰
峰林
4.2.2山地地貌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河流冲积平原、山前洪积冲积平原、
第4章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湖积平原、风积平原和冰碛平原
14
不同地貌的工程地质问题
: 1. 山地 以基岩为主,常有褶皱、断层和节理,地下水埋藏 较深,各种地质灾害现象常会出现.
2. 平原: 以土层为主,土层结构复杂,地下水埋藏浅,地基承
载力低.
第4章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15
第4章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本章知识点
【知识点】各种地貌形态的特征和成因;第四纪分期、 第四纪堆积物主要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重点】各类地貌及堆积物的工程地质性质 【难点】地貌及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分析
第4章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1
•地貌:由于内、外力地质作用,地壳表面形成各
种不同成因、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起伏形态。 地形: 专指地表既成形态的外部特征。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1、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答案】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知识点)1.冰期:是第四纪期间一次气候寒冷的时期,全球性降温,冰川扩大。
2.间冰期:是第四纪气候相对温暖湿润的时期,夹在两个冰期之间。
3.地貌形态:是指构成地形表面的几何形状,其形态千姿百态,具有三维空间特征。
4.地貌学: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5.风化作用:是指出露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矿物和岩石,由于受到大气、温度、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6.物理风化作用:指由气温、大气、水、等因素引起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的过程。
7.化学风化作用:指矿物、岩石在原地以化学反应或化学变化的方式使其破碎和变化的过程。
8.生物风化作用:指由生命的活动而引起的矿物岩石破坏过程。
9.风化壳:是指由残积物构成的分布在陆地表面的不连续薄壳。
10.滑坡:斜坡上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及水的参与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作整体下滑的现象。
11.土层蠕动:斜坡上的表层岩屑,受温差或冻胀影响,在重力作用下发生顺坡缓慢移动的现象。
12.泥流:斜坡上的厚层风化土石(或黄土、红土)被水侵润饱和后,在重力作用下,往斜坡下缓慢(有时迅速)流动的现象。
13.洪(冲)积扇:由于山麓带地形坡度急剧变缓,山地河流流速迅速减慢,其带来的大量砾石和泥沙在山麓带发生堆积,形成一个半锥形的堆积体,在平面上呈扇形。
14.洪积平原: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山前地带,由若干个洪积扇连接成大型的向盆地、河谷、或平原缓倾斜的组合地貌。
15.牛轭湖:由于河流的裁弯取直,被废弃的那段河床的两个口后来被泥沙堆积堵塞形成。
16.泥石流:是一种特殊的洪流,是含大量碎屑物质、密度高、粘度大、饱水的高速运动的重力流。
17.河流:是指具有固定水道的常年性线状流水,水沿着一定的路径流动,最后流入海洋或封闭的内陆湖泊。
18.河口三角洲: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因流速降低,水流动能显著减弱,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形成一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的堆积体。
《地质学》课件——第四纪地质与地貌
2 第四纪地貌的分级与分类
一、地貌分级 巨型地貌:大陆与海洋、大的内海及大的山系; 大型地貌:山脉、高原、大型盆地及海底山脉与平原; 中型地貌:分水岭、山间盆地; 小型地貌:残丘、谷坡、沙丘、小的侵蚀沟。
(2)经过多次洪水而形成的洪积扇常呈较不规则的斜交层理, 有时还夹有透镜体和条带状的细粒碎屑和粘土混合物等。
(3)洪积土中的地下水一般属于潜水。在顶部埋藏较深;在边 缘地带,地下水埋藏浅;局部低洼地段,地下水可能溢出 地表;
(4)洪积扇的厚度一般是随离沟口的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返回
5 水成地貌
⑤ 坡积物在气候湿润的山区较为常见,尤其在上坡植被稀少易受 冲刷和下坡地势较平缓的山地最为常见。
坡积土
返回
一、坡积土(Qdl)的特征与工程地质评价 3.坡积土的工程地质评价 (1)坡积物常常很疏松,承载力低、压缩性高(尤其是新近
堆积的坡积物)。 (2)坡积物厚度变化很大,作为的地基会存在不均匀沉降
2. 地貌学——研究地壳表面各种起伏形态的 形成、发展和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
3.13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
1 概述 2 第四纪地貌的分级与分类 3 山岭地貌 4 风化地貌 5 水成地貌
1 概述
一、地形与地貌 地形 :专指地表既有形态的某些外部特征,如
高低起伏、坡度大小和空间分布等,用地形等 高线表达。 地貌 :不仅包括地表形态的全部外部特征,还 要分析和研究这些形态的成因和发展 ,用地貌 图表达。
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
地表流水有片流、洪流和河流3种方式。 (1)在地面汇合成网状薄水层顺自然坡均匀流动
地质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工程地质课件)
相对高度 (m)
>5000
主要特征
其界线大致与现代冰川位 置和雪线相符
3500~5000 >1000 以构造作用为主,具有强 500~1000 烈的冰川刨蚀切割作用
200~500
1000~3500
>1000 500~1000
200~500
以构造作用为主,具有强 烈的剥蚀切割作用和部分 的冰川刨蚀作用
第四纪气候多变,曾多次出现大规模冰川。
二、第四纪沉积物
2.第四纪沉积物
1).残积物 2).坡积物 3).洪积物 4).冲积物 5).淤积物 6).冰碛物与冰水沉积物 7).风积物 8).混合成因的沉积物
2 剥蚀平原
3 堆积平原
1.构造平原
2.剥蚀平原
3.剥蚀平原
三、平原按外力作用性质分类
按外力作用性质不同分类 (1)
河流冲积平原
(2)山前洪积冲积平原 (3)湖积平原
河谷地貌
一、河流的地质作用
1 侵蚀作用
2 搬运作用
3 沉积作用
二、河谷形态
河床、河漫滩、牛轭湖、阶地、河间地块等小的地貌单元。
地貌概述
一、地貌概述
由于内、外力地质作用的长期进行,在地壳表面形成的各种不同成因、 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起伏形态,称为地貌。
地貌形态大小不等、千姿万态、成因复杂,总体来说,地貌形态是内、外 地质应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洋中脊等海底地貌
二、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1.地貌形成过程
内动力地质作用中的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 外动力地质作用总在把内力地质作用所造成的隆起部分进行剥蚀破坏。 由于内、外力地质作用始终处于对立统一的发展过程之中,因而在地壳表面 便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
第四纪及地貌学
一.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意义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在生产实践上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农业生产方面地形高低、地面坡度和坡向、地面的物质结构等是形成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的重要因素。
为此结合农业生产编制的地貌图是农业区划的基础图。
2、工程建设方面在进行道路工程,水库坝址选择、河道港口整治、城市规划及厂址选择时,地貌与第四纪地质研究是必要的前期工作。
3、砂矿和油田的普查与勘探砂金、砂锡、钨砂、独居石及金刚石等,是经各种外动力和坡积、冲积、洪积或冰川堆积等作用才富集成矿的。
镍和铝土矿大多分布在古夷平面上的风化壳中;可依据砂矿分布特点来追溯原生矿床。
在油田勘探和开发方面,利用河流、三角洲和湖泊沉积的特征和规律,研究油田沉积的环境,用岩相与古地理方法对比含油层,已作出有效的成绩。
4、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地下水的补给、循环和排泄密切受到地貌条件、沉积物的性质和地质构造的控制。
浅层地下水的赋存于河床相的砂砾层中,除了与地貌条件有关外,主要取决第四纪堆积物的性质及其成因类型。
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分和岩相资料,能够提供找寻和评价地下水、工程建筑原料和工程地基的依据。
5、理论意义研究地质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主义原理是“将今论古”,即用研究现代地质作用和现象的方法去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过程。
为研究前第四纪的地质历史,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的研究,乃是必须的。
二.地貌学成因的戴维斯三要素学说地壳运动、外力作用和时间三要素。
地质结构(岩石与地质构造)营力发育阶段(时间和阶段)“地形是构造、作用和时间的函数”。
岩性不同、地质构造不同、作用营力不同、经受作用的时间长度或发育所处的阶段不同,都会导致地貌形态不同。
反过来说,地貌形态的差别,可从岩性、构造、营力、历史或阶段等方面得到解释,或找出原因。
三要素说的提出,明确了地貌形成的内因是岩石与构造,外因是营力,以及其形成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必然经过不同的阶段。
三.第四纪地质历史的基本特点人类的出现及其物质文明的出现与发展;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生多次急剧的寒暖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的冰川作用;十分活跃的地壳运动;广泛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急剧和缓慢发生的各种灾害不断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活动范围和强度与日俱增。
第四纪地貌
沉积环境
海洋过渡环境
河口 滨海环境 三角洲 泄湖 残留海水环境 浅 海洋环境 海 湖海
半浅海 深 海
3.2.3第四纪沉积层
• • • • • • • 1残积层 2坡积层 3洪积层 4冲积层 5湖泊沉积层 6海洋沉积层 7冰渍及冰水沉积物
• • • •
1.平原区河流冲积层 2.山区河流冲积层 3.山前河流冲积层 4.三角洲及溺谷沉积层
地貌类型
外力地貌 • 风成地貌 • 岩溶地貌 • 冰川地貌 • 重力地貌 • 冻土地貌 • 水成地貌
• (1)结构松散
(2)富含生物化石
3.2.1沉积物的总体特征
• (3)地层对比比较困难 • (4)人类活动比较明显
3.2.2沉积环境
• 概念:沉积环境是指形成松散碎屑物的水动力, 生物,地貌,物理,化学等条件因素的总和。 • 第四纪沉积环境分类
沙漠 地面环境 山川 陆地环境 水下环境 河流 湖泊 沼泽 滨岸
• 坡积层
• 残 积 层
3.2.4中国第四纪地层特征
• 第四纪地层成为沉积物或者沉积层(如水作用产生的冲积物或冲击层, 第四纪地层成为沉积物或者沉积层(如水作用产生的冲积物或冲击层,风作 用产生的残积物或者残积层)包括陆相沉积物和海相沉积物 用产生的残积物或者残积层)包括陆相沉积物和海相沉积物 (1)沉积时间短,普遍呈松散或者半固结状态,易于发生流动和破坏 )沉积时间短,普遍呈松散或者半固结状态, (2)分布于地表易于受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 (3)成因复杂,岩性、岩相、厚度变化大 )成因复杂,岩性、岩相、 (4)各种粒径的比例变化大,多为混合碎屑层岩层,第四纪有机岩包括泥 )各种粒径的比例变化大,多为混合碎屑层岩层, 炭、有机质淤泥和有机质碎屑沉积物 (1)近岸沉积物:分布于从海岸到海底受波浪作用显著的水下岸坡部分, 近岸沉积物:分布于从海岸到海底受波浪作用显著的水下岸坡部分, 近岸沉积物 有砾石、砂、淤泥、泥炭和生物贝壳 有砾石、 淤泥、 (2)大陆架沉积物:分布在大陆架范围内,有粗粒沉积、砂质沉积和淤泥 大陆架沉积物: 大陆架沉积物 分布在大陆架范围内,有粗粒沉积、 质沉积 (3)深海沉积物:以浮游性动植物钙质或硅质沉积为主 深海沉积物: 深海沉积物
第四纪地貌演化过程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变迁解读
第四纪地貌演化过程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变迁解读第四纪是地质历史中最近的一个时期,也是地球上现代地貌形成的阶段。
在第四纪期间,地球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地质事件和地貌演化过程,这些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第四纪地貌演化的过程,并解读这些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变迁的影响。
第四纪地质时期开始于约200万年前,迄今为止还在持续进行中。
这个时期的地貌演化主要受到冰川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在第四纪早期,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是地球上的主要气候特征。
冰期时期,大规模的冰川扩张遍布北半球,包括北美洲和欧洲的大陆冰盖以及亚洲的冰川帽。
这些冰川在地表造成了深刻的刻痕,包括冰碛丘、冰川河流和冰碛平原等。
随着冰川的扩张和融化,第四纪晚期的气候变暖导致了冰川的衰退。
冰川融化释放了大量的水,形成了河流和湖泊,这对地貌造成了进一步的影响。
冰川和融水的侵蚀作用导致了山谷的形成和深化,形成了许多壮丽的峡谷,如美国的大峡谷和中国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冰川运动还会在地表留下各种各样的地貌特征,如冰碛丘和侵蚀湖。
冰碛丘是由冰川搬运的岩石和土壤堆积而成,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冰川的运动和消退的历史。
侵蚀湖是由于冰川活动导致地壳下降形成的,在湖底搁积的沉积物记录着过去的冰川运动和气候变化的信息。
与冰川活动有关的另一个重要地貌是冰川湾。
冰川湾是冰川侵蚀溶蚀作用形成的湾湖,如美国的五大湖和北欧的芬兰湾。
冰川湾对景观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也为人们提供了许多休闲和娱乐活动的场所。
除了冰川活动外,第四纪地貌演化还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在间冰期期间,气候变得相对较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和冰川后退。
这些变化使得河流和海洋系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形成了新的地貌特征。
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塑造了许多河流谷地和平原,而海平面上升则导致了许多沿海地区的海岸侵蚀和形成沙丘等特征。
除了冰川和气候变化,火山活动也对第四纪地貌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火山喷发会产生大量的火山灰和熔岩,经由沉积和侵蚀作用,形成了火山喷发造成的地貌特征,如火山锥、火山湖和火山岛。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名词解释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名词解释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第四纪地壳、气候和生物界演化历史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
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各种形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侵蚀地形:外动力地质作用在地球表面削高以及河流中下游地区侵蚀作用等都能形成侵蚀地貌。
堆积地形:外动力地质作用在地球表面填低及河流下游区堆积作用等都能形成堆积地貌。
极性期:地质历史时期,地磁极性呈现一系列不等频正、反交替变化,极性时间保持在1Ma左右者,称极性期。
残积:基岩遭受风化(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后,残留原地的产物(残积物、土壤与风化壳),一般未经搬运。
剖面至下而上分为基岩带、弱风化带、中至强风化带。
地球轨道偏心率:指地球轨道椭道椭圆两焦点之间的距离与长轴的比值。
黄赤交角: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夹角,也称黄赤大距。
目前地球的黄赤交角23° 26 6。
岁差:在天文学中岁差是指一个天体的自转轴指向因为重力作用导致空间中缓慢且连续的变化。
顺构造地形:正向构造(背斜、穹隆、地垒)与高地相一致,负向构造(向斜、构造盆地、地堑)与低地相一致,此两者称为顺构造地形。
逆构造地形:正向构造与低地相一致,负向构造与高地相一致,称为逆构造地形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地貌形态的骨架,在地质构造影响下,出现各类构造地貌,如褶皱山、断块山等。
丹霞地貌:以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不限制地层年代)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
单面山:组成山体的岩层倾角一般在25°以下,山体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一坡与岩层倾向相反,坡陡而短,称为前坡或单斜崖,造崖层由硬岩层组成。
另一坡与岩层倾向一致,坡缓而长,称为后坡或单斜脊,它构成山地主体。
组成后坡的岩层,也是硬岩层。
由不对称的两坡组成的单面山只有从单斜崖一侧看上去才像山形,故名单面山。
猪背山:当单斜层的倾角较大,形成两坡对称的山体时,称为猪背山(脊),它多发生在已被破坏的背斜陡翼上。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知识点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第四纪地质学的概念: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的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学科。
地貌学的概念: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的概念:是指约2.4百万年以来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
1.第四纪的特点1)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生过多次急剧的寒暖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冰川活动2)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发展3)显著的地壳运动4)广泛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5)急剧和缓慢发生的各种灾害不断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6)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强度与日俱增。
引起的地壳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它们是造成地表主要地形起伏的动因,其发展趋势是向增强地势起伏方向发展。
外力地质作用是太阳能引起的流水、冰川和风力等对地表的剥蚀与堆积作用,其作用趋势是“削高填低”向减小地势起伏,使其往接近海洋水准面的方向发展,这一过程塑造成多种多样的地表外力成因地貌。
4.顺地质构造地貌与逆地质构造地貌:凡正向构造(背斜、穹隆、岩体等)与高地一致,负向构造(向斜、构造盆地等)与低地一致,称为顺地质构造地貌;反之称逆地质构造地貌。
夷平面: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相对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的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减小,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地形。
风化作用:岩石和矿物在地表环境中,受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发生体积破坏和化学成分变化的过程。
残积物: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生物理破坏和化学成分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
风化壳:具多层结构的残积物剖面,和残积物同义。
5.崩塌:陡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向下崩落、滚落和翻转运动的过程。
形成条件:陡坡岩体由于近临空面释重应力产生与边坡平行的张性垂直裂隙,地下水侵入裂隙,使隙内风化加深,削弱岩体与边坡联结力,长期风化使裂隙的宽和深与日俱增,终使岩体突然发生崩塌。
6.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及水的参与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作整体下滑的现象。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课程笔记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基本概念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第四纪地质现象的科学,包括沉积物、地层、构造运动、气候、生物演化等方面。
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地貌形态、成因、发育及其分布规律的学科。
1.2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研究意义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研究对于了解地球历史、预测未来环境变化、资源调查与开发、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纪是地球历史上最近的一个地质时期,其地质作用和地貌演化对现代地表形态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研究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可以揭示地球表层系统的演变过程和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3 地貌学的基本知识地貌形态:地貌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起伏和地表形态。
根据成因和形态特点,地貌形态可分为平原、山地、丘陵、盆地、高原等类型。
地貌成因与发展:地貌成因是指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
地貌发展是指地貌形态随时间的演变过程。
地貌成因与发展主要受地质构造、气候、水文、生物等因素的控制。
地貌发育的地带性:地貌发育的地带性是指地球表面不同纬度、海拔、气候等条件下,地貌形态和地貌过程的分布规律。
地带性地貌主要包括极地地貌、温带地貌、热带地貌等。
1.4 第四纪地质学基本问题第四纪年代及分期:第四纪是地质历史上最近的一个时期,其时间范围约为260万年前至今。
第四纪地质学主要研究第四纪的年代划分、地层对比、构造运动、气候变迁、生物演化等问题。
第四纪沉积物研究:第四纪沉积物是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通过对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可以揭示第四纪地质作用和地貌演化过程,为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概述2.1 第四纪与第四纪分期第四纪是地质历史上最近的一个时期,其时间范围约为260万年前至今。
第四纪分为两个世:更新世和全新世。
更新世是第四纪的第一个世,时间约为260万年前至1.15万年前。
全新世是第四纪的第二个世,时间约为1.15万年前至今。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名词解释解释
一、名词解释1.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及其成因、形成年代、分布和演变规律的学科。
又称地形学。
2.地貌:地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
3.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岩)体,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及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桌整体下滑的现象。
4.泥流:斜坡上的碎屑物质,被水浸湿饱和水分,在重力作用下呈碎屑流状顺斜坡向下流动的现象。
5.风化作用:出露地表的岩石和矿物受温度变化、大气、水溶液和生物的影响所发生的一切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变化的过程。
6.球状风化:在具有等粒结构的厚层砂岩或岩浆岩地区,风化过程常由节理先把岩石分割成块撞,而后的物理风化特别集中在节理的棱角部位因这些部位岩石的温差变化最大且最迅速,所以最易受剥落。
棱角的逐渐剥落使石块圆化而形成石蛋地形。
而岩浆岩地区由于物理与化学风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使岩块呈同心圆状薄层脱落,这种现象称之为球状风化。
7.侵蚀基准面:河流下切到接近某一水平面以后,逐渐失去侵蚀能力,不能侵蚀到该面以下,这种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侵蚀基准面又可分为终极侵蚀基准面和局部(地方)侵蚀基准面。
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最低基面称为终极侵蚀基准面9.岩溶地貌:岩溶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叫岩溶地貌。
10.羊背石:羊背石是冰川基床上的一种侵蚀地形,它是由基岩组成的小丘,远望犹如伏地的羊群,故称这些小丘为羊背石。
11.风化壳:在地壳表层的不同深度,由于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气候、地形、岩性等)、方式(物理的、化学的)及强度的不同,导致风化物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了具有不同成分和结构的残积物。
14.山麓面: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坡面洪流不断搬运风化碎屑而致山坡大体保持原有坡度平行后退,山体逐渐缩小时在山麓形成的大片基岩夷平地面。
17.猪背脊:如果岩层倾角较大,倾角通常>40°,则山岭形成两坡大致对称的猪背脊,也称“猪背山”。
19.河流袭夺:分水岭迁移的结果,侵蚀能力强的河流夺取了侵蚀能力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水系的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21.雅丹地貌:极干旱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称为雅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第四纪地质学研究:距今
2.588个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第四纪分为:早更新世Q1,中~Q2,晚~Q3,全新世Q4)
2.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3.第四纪特点①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生过多次急剧的寒暖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冰川活动②人类极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发展③显著的地壳运动④广泛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⑤急剧和缓慢发生的各种灾害不断改变人类生存环境⑥人类活动范围和强度与日俱增
4.第四纪沉积物基本特征①岩性松散②成因多样③岩性岩相变化快④厚度差异大⑤不同程度风化⑥含有化石及古文化遗存
5.地貌形态三要素: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点构成
6.地貌形态测量指标:高度,坡度,地面破坏程度
7.地理循环说:美国地貌家WM戴维斯:地貌的形成发展受地壳运,外力作用,时间三因素影响
8.引起第四纪地球环境变化的主要动因:气候变化,地壳新构造运动,人类活动加剧
9.第四纪气候变化基本特征:冰川性冷暖交替及与其相关的干湿交替变化
10.从第三纪以来发生的地壳运动称新构造运动,相应时代称新构造时期
11.风化作用阶段①碎屑残积阶段②钙质~③硅铝~④铁铝~
12.残积物: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生物理破坏和化学成分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
13.冲积物:河流在河床中或溢出河床的堆积物
14.坡积物:是片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在斜坡地带堆积的沉积物
15.石英,高岭石,氧化铁,铝土矿是湿热气候条件下长期化学风化的最终稳定矿物
16.斜坡重力作用①崩塌及崩塌堆积物②错落③撒落和倒石锥堆积物④滑坡及滑坡堆积物
17.滑坡要素①滑坡体②滑动面和滑动带③滑床
18.滑坡形成条件①岩性条件②地质构造~③地貌~④气候水分~⑤地震⑥人工活动
19.面状洗刷作用:对坡面上松散的土层产生较均匀的破坏作用
20.裂点:成型河谷每次侵蚀基准面下降都会引起河流溯源侵蚀,侵蚀所达到的河床纵向陡坎
21.河流均衡剖面:侵蚀与堆积达到平衡的河流称均夷河流,这种河流的纵剖面为~
22.河床侵蚀地貌:岩槛,壶穴,深(冲)槽
23.河床堆积地貌:心滩,沙洲,边滩,沙嘴
24.河漫滩按形态特征分为:平坦河漫滩,凸形~
25.形成河流阶地的原因①间歇性新构造运动②气候变化③其他原因
26.岩溶形成具备的条件①岩石可溶性②岩石透水性③水溶解性④水流动性⑤溶蚀基准面
27.岩溶平原(坡立谷):指比溶蚀洼地更为宽广的地面平坦的岩溶地形
28.雪线:是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的分界线
29.冰川的运动方式①借助冰与床底岩石界面上融水的滑润和浮托作用,沿冰床滑动称基底滑动②由子冰川冰是不同粒度冰晶的集合体,冰川达到一定厚度时,冰内晶粒开始发生粒内剪切蠕变,称塑性流动
30.冰碛物:由冰川直接沉积,未经其他外力(冰融水)明显改造的沉积物
31.冻土:地面仅有不厚的雪层,土层持续大量散热,地温下降,地面形成冻结层
32.冻土地貌①石海,石川和岩屑坡②冻融泥流阶地和堆积物③冻胀丘和冰核丘④热融地形
33.片流:降雨或冰雪融化后在斜坡面上形成的面状流水
34.坡及物:是片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在斜坡地带堆积的沉积物
35.风蚀地貌类型①风蚀小形态②风蚀垄槽③风蚀洼地④风蚀谷,风城
36.风蚀壁龛(石窝):风沙吹蚀岩壁形成的蜂窝状小形态
37.沙漠:指整个地面覆盖着大量流沙,并发育有时代不同的各种沙丘组合的荒漠
38.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广泛分布的松散土状堆积物。
主要特征①呈浅灰黄色或棕黄色
②由粉沙组成,富含钙质,疏松多孔③具有很强的湿陷性。
分布①古冰盖的外缘②荒漠或半荒漠区边缘
39.湿陷性:黄土受水浸润后,细粒粘土矿物和易溶盐类发生溶解,使强度降低,孔隙缩小,继而体积缩小,造成地面塌陷
40.现代海岸带由海岸,潮间带,水下岸坡组成
41.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量方法①物理年代学方法:古地磁学方法②放射性同位素:年代法
42.古环境参数研究方法:氨基酸外消旋测温法
43.第四纪气候标志研究:(1)宏观气候标志①岩石气候标志②地貌气候标志③生物化石气候标志(2)微观气候标志①氧同位素②粘粒分子率③碳酸钙④微量元素⑤粘土矿物⑥沉积物粒度参数⑦磁化率(值越大,气候越温湿)
44.冰期:是第四纪全球性降温期
45.间冰期:是2次冰期之间的全球性增温期
46.冰阶(亚冰期):是冰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冰川发育阶段,冰川作用范围<该冰期最大范围
47.间冰阶:是2个冰阶之间的相对温暖的寒冷气候阶段,冰川作用变弱,但未全消失
48.海平面变化机制①构造—海平面变化②大地水准面变化③冰川变化(冰期海平面下降,间冰期海平面上升)④海温变化
49.动物地理分区①全北界②东方界③热带界④澳洲界⑤新热带界⑥大洋界
50.哺乳动物的骨,牙,角经过钙化而成化石,俗称龙骨
51.中国第四纪地层区域特征①第四纪地层的分布,厚度,沉积类型和旋回性受新构造运动制约②第四纪地层的特点受气候控制③沉积物成因类型复杂多样
52.中国东西部新构造运动差异①升降幅度的差异②活动断裂构造样式与活动速率不同③构造盆地类型差异④岩浆岩类型差异⑤地震活动特征差异⑥形变特征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