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花果山窗5-回顾整理
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
三、走进花果山信息窗1——来到花果山教学目标1、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
2、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5以内数的加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
4、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5个圆片教学重点:学习和是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5以内两数相加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在我们中国有一个神通广大的神话人物,他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呢!猜猜他是谁?他和他的小猴子们住在哪里呀?想不想到花果山去看看呀?多媒体出示:(花果山的图画,里面蕴藏着加法的信息)活动(一)师:画面上有一个十分好奇的小朋友,他正在提出问题呢!学生观察画面,找出问题并进行思考。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活动(二)1、能利用你手中的材料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试试看。
2、把你的想法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交流,好吗?3、哪个小组来交流你们小组的想法?4、师:大家的想法都很好!当我们要把两个数合起来的时候用什么方法?对!加法!(板书课题)师找学生来介绍自己的方法(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用多种方法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出加法的含义。
)可能出现多种方法:直接去数用数的组成用圆片摆一摆在引出加法的算式和加法算式的读法及写法时,把自主权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发现,来探讨。
学生通过独立的操作进行探索及思考。
在讨论交流中,能够探索出多种算法,在与同学的交流过程中,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并能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操作和思考的过程。
(掌握加法的读、写方法。
)活动(三)1、继续观察画面,你还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2、小朋友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哪一个?(选一个集体解决)3、你会解决哪个问题?4、剩下的问题小组在一起解决。
(1)天空中一共有几只小鸟?(2)一共有几个桃子?(3)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指名回答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走进花果山》
距离市区约80公里 ,距离连云港港口 约60公里
历史背景
花果山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道教名 山之一
在明代,花果山成为了海州八景之 一,称为“海岳双尊”
早在西汉时期,道教创始人张道陵 就在此炼丹修行,并创立了道教“ 正一道”的分支“天师道”
在清朝时期,花果山被列为江苏省 十佳名山之一
自然环境
花果山的主峰玉女峰海拔624.4 米,是江苏省最高峰之一
《走进花果山》
2023-11-04
目 录
• 花果山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 花果山的旅游资源 • 花果山的特色植物和动物 • 花果山的文化历史和传说故事 • 花果山的游览路线和活动项目 • 花果山的餐饮住宿和购物
01
花果山的地理位置和历史 背景
地理位置
位于江苏省连云港 市境内
位于东海之滨,与 长三角城市群相邻
花果山的民俗文化丰富,包括 当地的传统手工艺、美食和文 化表演等,为游客提供了深入
了解当地文化的机会。
节庆活动
花果山有着独特的节庆活动, 如传统的庙会、民俗节日和祭 祀活动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
来参与和体验。
旅游设施
住宿设施
花果山拥有各类住宿设施,包括星级酒店、民宿和露营地等,能 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纪念品
在花果山景区内有许多小商店和摊点出售纪念品,如明信片、钥匙扣、小雕 像等。这些纪念品以花果山为主题,设计新颖独特,是游客留念的好选择。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传说故事
孙悟空的故乡
相传花果山是孙悟空的故乡,《西游记》中描述了孙悟空在 花果山水帘洞内修炼成仙的故事。如今,水帘洞仍是游客必 游之地,人们在这里可以领略到孙悟空成长的历史背景。
神仙传说
花果山游记作文
花果山游记作文花果山游记作文(集锦9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花果山游记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花果山游记作文1今天是大年初五,我跟爸爸妈妈等一行5人离开山东老家,踏上了回上海的旅途。
根据计划,我们要去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游玩,我兴奋极了,想象着满山的猴子、鲜花和野果,盼着赶快到达。
根据我和爸爸从网上查到的资料,花果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大概中午时分,我们终于到了花果山下,由于爬上去需要一个半小时,我们时间不够,于是便选择了上山的巴士,“之”字形盘山路惊险极了,车子在路上扭来扭去,人好像要被甩出去,姑姑吓得脸色苍白,都快吐了,我还可以,以前去浙西大峡谷时早就领教过这种感觉了,这就是惊险刺激吧!山上古木苍天,有两棵银杏树已经活了一千多年了,它们真像《西游记》里的树精啊。
还有许多可爱的小猴儿,大猴儿,他们有的在玩耍,有的在吃东西,有的在捉跳蚤,神态各异。
有一只小猴把一个游客的帽子抢了去,跟另外一只小猴儿玩了起来,它们在树枝上跳来跳去,争抢着帽子玩,一只抢到帽子的小猴把帽子扯来扯去,没有找到什么,就把它戴到了头上,可惜帽子太大了,把整个猴头都套了进去,眼睛也看不见了,小猴慌了手脚,用力撕扯,直直地从树梢上掉了下去,我替小猴捏了一把冷汗,大喊:“小心!”还好小猴身手敏捷,一只前爪早已抓到了另外一根树枝,一用力就荡到了树干上,帽子却掉了下去,被另外一只猴拣去了,继续玩耍。
我真是羡慕猴儿们的本领,它们能自由地在树上跳跃玩耍,要是我有它们的本事就好了。
继续往山上爬,猴子更加多了,姑姑想去吓唬一只猴子,猴子如闪电般跳到了她的身上,又抓又咬,把羽绒服撕了一个大洞,姑姑被吓得一动不动,猴子看到姑姑没有恶意,就停止了撕咬,跳到树上去了。
所以千万不要招惹动物啊,它们会受惊的.最后我们到达了孙悟空的老家-水帘洞,洞口黑黑的,深不见底,山上一股清泉流下来,在洞口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门帘,漂亮极了,可惜冬天结冰路滑,洞里不让参观,否则就可以看到孙悟空家里的石桌石椅了。
三、走进花果山
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10以内数的加法;0的加法;10以内数的减法;0的减法;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中出现的第一个较大的单元,设有6个信息窗,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长,因此,教材中专门安排了一个“回顾整理”和“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数的两步加减法式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在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进行口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教学设计思路: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10以内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它是学习20以内数加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重要基础。
因此教学时充分采用教材中的情境串,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主动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4课时信息窗(1) …………………………2课时信息窗(2) …………………………2课时信息窗(3) …………………………2课时信息窗(4) …………………………1课时信息窗(5) …………………………2课时信息窗(6) …………………………2课时回顾整理…………………………2课时找找周围的数………………………1课时信息窗1(一)教学内容: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10以内两数相加的计算方法,以及学习加法算式的读写。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加法的意义。
2、通过动手摆、数,探索10以内两数相加的计算方法,学习加法算式的读写。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走进花果山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走进花果山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单元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的内容是:10以内的加法;0的加法;10以内的减法;0的减法;10以内的连加、连减;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探索规律”等内容。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1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它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识基础,结合教材创设的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丰富、有效的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的两步加减式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在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串”,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发现并提出问题的学习情境。
2、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通过有关的操作练习进一步体验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认识。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倡导方法多样化。
4、充分利用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提高口算能力。
5、注意培养学生的初步的应用意识。
6、对本单元的知识技能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还要考察学生是否能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10以内的加减法信息窗整理复习第二课时
二.巩固练习
小朋友们,打开课本69页,结合情景图,看看从图中可以得出那些我们以前已经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想想那些问题我们是解决不了的?同桌两人之间可以交流一下。
同学们,校园里有两棵大大的石榴树,树上呢原先一共有8只小鸟,突然又两只调皮的小鸟从树上飞走了,那么我要问你们,树上还剩下几只小鸟呢?
2.我们将丰收园子里的苹果涂上不同的颜色吧,快来试一试,看谁涂的既漂亮又速度。
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这个环节学生们必须做到会计算加减法算式,并能对加减法混合运算进行熟练的计算。
小组提出问题,小组再解决问题,培养小孩子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8-2=6(只)
3+7=10 (个)
教学反思
通过主题图及时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及综合利用信息自己提出和解决简单问题的实际能力,练习时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让学生多说一说自己的问题。及时对学生表扬鼓励,有部分学生提问题时语言表达不够完整。
想一想怎么列算式?
问题是:原先的是8只飞走2只树上还剩几只小鸟呢?
让同学到黑板上写下自己的算式。
8-2=6(只)
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我们真棒,那肯定没有能难到我们的问题了?看看课本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交流,让小组代表依次发言。
三、丰收园
1.我们通过《走进花果山》这一单元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谁能起来说给大家听一听?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备Biblioteka 时间10.25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课题
走进花果山――你学会了吗
备课人
教学目标
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信息窗一:走进花果山
教案标题: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信息窗一:走进花果山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花果山的图片,认识花果山中的各种水果,并能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它们。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数学世界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花果山中的水果:苹果、香蕉、橙子、葡萄等。
2. 数一数,比一比: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的方式,比较水果的数量和大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花果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花果山中的水果。
2. 新课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的方式,比较水果的数量和大小。
3. 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检查学生的练习题,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困惑和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水果,数一数、比一比,和家长一起分享他们的发现。
2. 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希望家长能够配合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本教案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
开发教师:
授课时间:67课时左右
授课对象:一年级全体学生
日期: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三.本年级教学目标
四.本学期教学的具体措施
五.课时安排:
海底世界
--数数…………………………………………1课时(一)快乐的校园
--1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实践活动
--找找周围的数………………………… 1课时(二)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 3课(三)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减法……………………14课时(四)有趣的游戏
--认识位置………………………………3课时
智慧广场………………………………… 1课时(五)海鸥回来了
--11-20各数的认识………………………3课时智慧广场………………………………………1课时
(六)谁的手儿巧
--认识图形………………………………2课时(七)小小运动会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6课时(九)雪山乐园
--总复习…………………………………5课时六.其他
(二)评价方式:
1.过程性的评价
⑴利用课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⑵过程作业评价按时完成课本课后练习题和练习册的相关作业,教师及时进行评价反馈.
2.结果性评价
即对学生“双基’的评价.可采用试卷检测的形式:根据平均错误率按照
A.B.C.D四等作等第评价.。
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5 游水帘洞 8、9的加减法本学期总第22 课时 本单元第 10 课时 课型:新授 主备人 :毕研成 复备人: 授课日期: 10.1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46页。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进行8、9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在学习探索中积极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点:(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加、减的含义;(2)能够正确地进行8、9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8、9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投影:第44页信息窗5)1.师:一些小朋友观看一群顽皮的小猴子跳水嬉戏,可爱的小猴子吸引小朋友的目光,我们也看一下好吗?师:这就是美丽的花果山,请你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可爱的小猴子。
生:我看到了美丽的小花。
生:我看到了漂亮的小朋友。
生:我看到了美丽的水帘洞。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还用了那么优美的词。
听同学们这么一说,这花果山真是越看越美!【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学生根据图意,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小桥上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岩石上一共有多少只小猴? 岩石上还剩下多少只小猴?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结合情境图,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2.独立思考, 探索问题。
问题谁来解决?该怎样列式? 请同学们利用学具试着自己解决一下好吗?3.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小组交流。
小组长组织好小组成员的发言顺序,并做好总结。
4.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1)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2)这几个小组的想法又对又准确。
那么这道题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前面5只小猴,加上后面3只小猴是8只小猴那么这道题也就是几加几再加几?(指名学生:5加3)(3)今天我们学的这个算式是加法算式。
走进花果山-信息窗5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本节课位于教科书第44页-46页,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信息窗5,共1课时。
二、教学课题:走进花果山――信息窗5三、教材分析:本课“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是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它是学习20以内数加减法最直接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的计算的重要基础。
初步理解连加减法的意义,体会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口算、是本节课的重点。
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逐步地学会学习,总体的教学思路是:(一)、观察主题图,搜集数学信息——>(二)、筛选数学问题,确定研究方向——>(三)、引导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四)、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五、教学目标:1、知道连加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计算。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在学习探索中积极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六、教学过程:课件地址:/view/f07c3761caaedd3383c4d3fb.html电子课本:/p-251723397.html(一)、观察主题图,搜集数学信息。
(出示课件第44页主题图)1、师:夏天来了,花果山更热闹了,一些小朋友观看一群顽皮的小猴子跳水嬉戏,可爱的小猴子不仅吸引小朋友的目光,还引起小青蛙,小鱼的注意,我们也看一下好吗?2、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生1:小猴子和大树生2:小朋友生3:青蛙生4:花……(二)、筛选数学问题,确定研究方向。
1、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根据画面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根据图意,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生1: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生2:小河里一共有多少条鱼?生3:河岸上还剩下多少只青蛙?生4:树上还剩下多少只小猴子?生5: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三)、引导自主探究,交流合作1、连加师:同学们的问题提的好极了!那么第一个问题谁来解决?该怎样列式?请同学们利用学具试着自己解决一下好吗?(1)、小组交流。
花果山游记作文(精选10篇)
花果山游记作文(精选10篇)花果山游记作文(精选10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花果山游记作文(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花果山游记作文1在《西游记》这部名著中,有一个十分有特色的景点——花果山,这是孙悟空在与唐僧取经之前居住的地方。
在那里孙悟空可是在万猴之上的大王,由于他胆识过人,跳过了瀑布,所以才发现了这个美丽的地方。
从山底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小道向山顶走去,路旁生长着那茁壮的大树,有些藤蔓从树上垂悬到地面。
几只猴子立在树上向下张望游客,不一会便开始了“丛林表演”。
从这棵树蹦到那棵树,灵活敏捷,还有一些滑稽的动作,使得许多游客驻足观望,谈论说笑着猴子们的有趣表演。
继续行走,眼前出现了一条清澈的小溪,有些小鱼儿在溪水中欢快的游动,自由自在的嬉笑打闹。
小溪的源头则就是那名著中所描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汹涌的瀑布,耳旁如雷声轰鸣一般的响声,原来是那瀑布的流水从半空中坠落下来,敲打着潭水和岩石的响声,浪花溅起落在谭四周的花草上,使花草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点缀着那翠绿的叶子,如同镶上的钻石一样晶莹剔透。
人们都撑起了雨伞,准备冲向那瀑布里面去探个究竟。
只有我,傻傻的跑了进去,没有打伞,所以就如同你想像的一样,我被淋成了“落汤鸡”,但洞中的景物,不禁让我忘记浑身上下已经湿透了的自己。
石头桌子,石头床,石头椅子,洞中一切的一切都是石头制作的。
这天然的一切,让人目瞪口呆,来到了这里就使我联想到书本上那孙悟空在洞中吃食,睡觉,教导幼猴的场面。
许多的游客竟像模像样地模仿起猴王的各种动作,盘腿在宝座上,交叉着腿躺着床上睡觉的样子,亲身体会美猴王的生活。
在这石洞里,没有一个地方无不发散出神秘的气息,从洞顶石头缝里滴着水珠“滴答,滴答”,奏成美妙的乐章。
10以内加减法 回顾整理
《10以内的加减法回顾整理》教学设计珠山小学邱翠华【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上册62-67页。
【教材分析】“回顾整理”是以综合信息图的形式呈现的,借助美丽的画面激发学生回顾整理的兴趣。
本节课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回顾,将知识点进行梳理,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前后联系,整体感知,巩固应用。
【教学目标】1.通过对这一单元的回顾,加深学生对加减法的意义的理解巩固,提高应用能力。
2.在回顾梳理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思考、归纳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计算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加减法的意义,10以内的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整体回顾谈话:同学们,我们前一段时间很多数学知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请同学们边看情境图边思考:课件播放情境图,音量回顾每一节课的数学知识。
窗1:走进花果山,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计算,认识了+号,会读写加法算式。
窗2:小猴摘桃,学习了5以内的减法计算,认识了-号,会读写减法算式,我们还认识了0,回顾0表示的意义。
窗3:集合。
学习了和是6、7的加法和有关0的加法计算,在这个信息窗,让学生感受到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窗4:野餐。
学习了6-几、7-几的减法计算,重点回顾计算的方法。
窗5:游水帘洞。
学习了8-几、9-几的减法,能够正确口算和是8、9的加法。
窗6:小猴分桃。
直接让孩子说出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和10减几的算式,巩固10的分成的应用。
窗7、窗8、重点学习了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用信息窗的形式引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回顾,学生觉得很熟悉,通过对题目的再次回顾,从整体上感知本单元的知识框架。
】二、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在游玩花果山的过程中学会了10以内的加减法,花果山上可真有趣,我们继续来梳理一下知识点。
呈现课题板书1.加法的意义。
课件演示,问:表示什么意思?3和2合起来是5,引导学生结合手势表示如何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呢? 3+2=5 读法,强化每部分表示的含义进一步巩固加法的意义:把几部分合起来用加法。
教学进度表(标准版)
教学进度表教学进度表教学进度表教学进度表(标准版)使用说明本教学进度表(标准版)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计划框架,以确保教学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本进度表详细列出了各单元的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教具学具准备及备注信息,为教师备课、授课及教学评估提供了全面指导。
一、进度表结构说明教学进度表由多个部分组成,主要包括周次、时间、课题、课时、教具学具准备和备注六大栏目。
周次与时间:明确了每个教学单元及具体课题安排的周次,便于教师根据学校校历和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计划。
课题:详细列出了各单元的具体课题,包括各信息窗的核心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课时:指明了每个课题所需的课时数,帮助教师合理规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讲解和练习。
教具学具准备:提示了完成每个课题所需的教具和学具,鼓励教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工具,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备注:为教师提供了额外的信息或说明,如特殊教学要求、注意事项等,以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教学计划。
二、各单元教学要点一单元:快乐的校园(共计8课时)本单元通过“1-5的认识和写法”、“2-5的组成”、“0的认识”及“6-10的认识和组成”等课题,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数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数的认识和组成方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实物、图片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数的存在和变化规律。
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共计3课时)本单元通过“分类”和“比较长短、高矮、厚薄、粗细等”等课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比较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发现它们的共性和差异,从而学会分类和比较的方法。
三单元:走进花果山(共19课时)本单元以加法、减法为基础,逐步引入连加、连减、混合运算等概念,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四则运算技能。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
四单元:有趣的游戏(计2课时)本单元通过“认识左右”等课题,引导学生认识空间方向,为后续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青岛版数学《走进花果山》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走进花果山》教学设计◆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数学《走进花果山》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数学《走进花果山》教学设计---10以内数的加减教学目的: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数的两步加减式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3、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在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内容:本单元教材的主要内容是10以内数的加法,0的加法,10以内数的减法,0的减法,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等内在联系: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是学习20以内数加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本单元的教学。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的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由于学生初步学习加法和减法,因此,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他们之间的饿内在联系是难点教学关键: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正确掌握学习方法是关键课时安排:17课时教学措施: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景图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有利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习情景2、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计算方法,倡导算法多样化。
4、充分利用多样化的练习形式提高口算能力5、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同时对低等生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来到花果山,27-28页,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目的: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法。
2019-2020年一年级数学上册 走进花果山 回顾与整理教案 青岛版
2019-2020年一年级数学上册走进花果山回顾与整理教案青岛版教学目的:1. 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10以内加法、加减混合运算的能力。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
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
3. 引导学生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提高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观察加法算式的分类。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去领略一下海底世界的奇特风光!(电脑播放海底世界录象)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1. 算一算:你看,来了一群小鱼,身上还写着算式,你们自己会不会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 说一说:在计算的时候,你都发现了什么?3. 排一排(得数是8的所有算式):你再仔细看一看,这些鱼身上的算式排的乱七八糟的,你能按照一定的规律给它们排排队吗?自己先看一看、想一想,你愿意怎样排?同位交流。
4. 全班交流。
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么排的?谁还有不同的排法?5. 观察再发现。
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会发现些什么?6. 读一读:那么我们把这些算式读一下,好吗?男女同学比比赛,听谁的声音干脆!7. 整理其它加法算式的得数。
过渡语:同学们,再看又来了一群小鱼,你喜欢写得数是几的加法算式:(1)选一选生:喜欢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
师:还有谁喜欢写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这么多同学都喜欢,这样吧,咱们来抓阄,怎么样?哪个小组抓到哪个,小组的同学就按照一定的规律写一写,好吗?(2)小组分工。
在写之前,小组先分好工,比比哪个小组合作的好?(3)欣赏各个小组的整理情况贴一贴:写完的小组请小组长把你们组的纸条帖在黑板相应的位置上。
青岛版数学一上《走进花果山》窗口教案4
走进花果山—窗口4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情景串,让学生体会有关0的减法的意义,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减法。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 养成合作的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有关减法的意义。
难点: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花果山上来了一位新的朋友,听说他很调皮,我们一起看看去?
二、合作探究
a出示图片,问今天的花果山上都有些什么呢?
师:你能把花果山上发生的事情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吗?
(先小组交流,然后集体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图的意思,并加深理解。
)b师:你想给同学们提个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
(1)小猴子摘了几个桃子?
(2)篮子里最后剩下几个桃子?
(3)岸边还有几只青蛙?
(4)飞走了几只蝴蝶?
……
(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可先放手给小组利用学具合作探究解决,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探究能力,然后集体进行交流,加深学生的理解。
)
三、灵活应用
1. 做自主练习1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弄清图意,提出问题,再一步步寻求解决。
2. 做自主练习2
9-7= 8-3= 7-7= 4+6=
10-9= 5+5= 5-0= 0-0=
9-0= 7+0= 10-8= 9-9=
四、小结
今天的小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下一次应该怎样做?。
走进花果山
走进花果山走进花果山-加法教学实录与反思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29页—31页,自主练习1、2、5教学目标:1、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法。
2、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10以内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
4、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有个朋友要和我们一起来学习,他是谁呢?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他。
(课件出示孙悟空)学生发出惊讶的声音,高兴的叫出“孙悟空”。
师:孙悟空还为我们发来了一封邀请函,我们来听听他说了些什么!(播放录音)录音:小朋友们好,师:原来孙悟空想邀请我们到它的花果山去玩玩。
想去吗?生:(学生情绪高涨)想去!师:那我们就去看看吧![评析:有效的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学生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导入新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使学生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二、探究新知1、师:这就是美丽的花果山,请你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成群的小猴子。
生:我看到了美丽的小花。
生:我看到了在天空中快乐飞翔的小鸟。
生:我看到了大大的红桃子。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还能用那么优美的词,听同学们这么一说,这花果山真是越看越美!2、师:看到这么美的花果山,你能不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按照学生提的问题,进行板贴相应的小图片)生:我想问问小朋友,图上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生:我想问问大家,在花果山上有多少小朋友来参观?生:我想知道,有多少蹬楼梯?师:这个问题让我们把它放进“问题口袋”,以后在来解决。
生:我想知道花果山一共有多少个大桃子?生:我想问问大家,天上有几只小鸟?……[评析:教学中改变了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的积极性。
《走进花果山》的教学反思范文
《走进花果山》的教学反思范文在西游记中,猴王孙悟空的老家在花果山,花果山位于连云港郊区,那里风景秀丽,景色优美。
下面是为你了《走进花果山》的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深的体会到,结合学生的认知经验,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讲授算理知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成功之处:一是导入较为恰当,通过学生喜爱的《西游记》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二是设计思路较清晰。
三是让学生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教学。
不足之处:一是对教材的重难点讲解的不够细致,红点问题没有突出,学生对加法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刻;二是教学环节衔接不当,连带性较差;三是学生课堂参与较少,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己讲的太多没有把更多的时间教给学生发挥,对学生的心理动向把握不准;四是语言组织不够恰当,较为繁琐,没有做到干脆利索,相关的数学用语较为匮乏。
五是课堂中不必要的问题太多,太繁琐,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
六是游戏环节不够成功,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摆小棒的过程太过于程序化,学生兴趣不高,没有深化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七是教学中对学生表扬、鼓励的较少,该表扬的时候没有表扬,该抓典型的时候没有抓典型,比如在课堂中学生能从身边提出非常棒的数学问题,这时应该给予积极地肯定和表扬,给别的同学树立榜样,但是错过了机会,没有给予相应的表扬;八是教学过程中没有给学生休息的时间,学生在后半节课表现较为沉闷,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对数学教学的不熟悉,以及对学生学习心理把握不准,整堂课不足之处较多。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把主动权真正地交到学生的手中,怕课堂乱,怕学生提出不好解决的问题。
在今后的课堂上我觉得应多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帮助,互相检查,从小培养合作意识。
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在教学中,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事例能用加法算式表示。
将他们零散的知识串连起来,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加法的认知,让他们加深对加法的意义的理解,即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我想会为今后学习数学知识打下非常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走进花果山——10以内的加减法(信息窗五-回顾整理教材分析)信息窗五游水帘洞(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口算和是8、9的加法及被减数是8、9的减法;2.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1.能正确口算和是8、9的加法及被减数是8、9的减法;2.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水帘洞太美了,今天又有一群小朋友到水帘洞去游览,我们一起去看看!板书:游水帘洞二、探索新知。
1.出事主题图:仔细观察这两幅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醒学生注意图中发生的变化。
2.你能从图中找出一些数学信息吗?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加以引导。
板书有价值的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3.解决问题。
(1)一共有几只小猴子?可以怎样列算式?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3等于多少呢?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活动,教师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全班交流:你计算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A:一个一个的数。
B:想3和5组成8。
教师对学生的想法予以肯定或补充。
说一说: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含义?整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先让学生独立说一说,教师做补充。
想一想,求一共有几只小猴子,还可以怎样列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5=8(个)比一比:3+5=8和5+3=8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同桌相互说一说。
师生共同小结:这两个算式里的数和符号都相同,不同的是3和5的位置交换了。
你还可以说出一组像这样的算式吗?【设计意图】这两个算式渗透了加法交换律的知识,让学生在比较异同的过程中感知和体会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规律,同时也为学生更好地进行加法计算打下基础。
(2)还剩几只小猴子?说说图2中关于小猴子的信息:原来有8只小猴子,跳进洞里5只,还剩几只小猴子?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学生独立列算式,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8-5=。
8-5等于多少呢?你认为可以怎样计算,把你的想法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全班交流算法,教师适时补充和归纳。
A:一个一个的减B:可以想8的组成C:可以想5+3=8,所以8-5=3,即想加法。
讨论:这几种办法中,你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什么?【设计意图】而学生因基础和思维的差异,因而在计算方发生也呈现出多样性,教师应尊重这种差异,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但在了解存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也要提炼出最优的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思维能力。
(3)一共有几朵花?学生先独立思考,列出算式,试着算出结果,然后汇报交流。
三、课堂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是一图二式的练习。
先观察图,用语言表达图意,然后列式计算结果。
2.“自主练习”第2题是学习了8、9的加法后的口算练习,可以让学生以竞赛的形式完成。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自己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学生交流收获,及时提出疑问,教师释疑。
信息窗五游水帘洞(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口算和是8、9的加法及被减数是8、9的减法;2.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3.认识一图四式教学重点1.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认识一图四式教学难点:认识一图四式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复习8、9的组成2.、复习8、9的加法3.复习被减数是8的减法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是图文结合形势的解决问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图意,然后独立试做。
并根据第一幅图探索出被减数是9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交流时总结“求两部分合起来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自主练习”第4题是学习了8、9的减法后看图列式。
可以从图中直观的看到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要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后再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3.“自主练习”第5题是学习了8、9的减法后的口算练习,可以让学生以竞赛的形式完成。
4.“自主练习”第6题是一图四式的题目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写出算式,并通过观察4个算式的特点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5.“自主练习”第7题是看数轴填算式,前面已经做过两次,这里是把加法和减法放在一起出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自主练习”第8题是看图填未知加数的练习。
练习时,先让学生明确题意,重点让学生明确:画图时,应根据右边算式中的得数和已画好的图形的个数,确定横线上还要画几个图形,然后根据所画图形的个数去填未知数。
渗透了代数思想。
7.“自主练习”第9题是“圈一圈、填一填”。
这是一道开放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重点是交流环节,要引导学生结合圈一圈说清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8.“自主练习”第10题是一幅包含多个信息的情境图。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在充分观察画面和解答(1)、(2)题的基础上,结合学过的加减法独立提出问题,进行解答,然后相互交流。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自己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学生交流收获,及时提出疑问,教师释疑。
信息窗六小猴分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练的结合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准确口算出有关10的加减法;2.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3.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教学重点1.准确口算出有关10的加减法;2.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3.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教学难点1.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一、复习旧知。
1、复习6、7、8、9的加减法。
2、复习10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来到花果山,热情的小猴子要分桃子给同学们吃,请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能了解到那些信息”?2.学生说出图中的信息,再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选择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板书。
3.分给两个同学,可以怎么分?用小棒代替桃子实际动手分一分,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分法。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摆学具算得数的过程,并从中发现计算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从摆学具中发现计算方法并写出4个算式。
4、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并全班交流分法。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在充分交流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以下4个算式:9+1=10 10-1=91+9=10 10-9=1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根据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自主练习”第1题是图文结合的解决问题的题目。
在此练习中,可以让学生根据图表达出图意,明确题目中已经知道了什么,求的是什么,从而确定解决方法,然后填出算式。
这样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加减法的意义,而且帮助学生理清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2.“自主练习”第2题是一图四式的题目。
先让学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试做,交流时说说这四式之间的关系。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自己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学生交流收获,及时提出疑问,教师释疑。
信息窗六小猴分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熟练的结合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准确口算出有关10的加减法;2.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3.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教学重点1.准确口算出有关10的加减法;2.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3.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教学难点1.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理解一图四式的意义一、复习旧知。
复习有关10的加减法。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第4题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练习。
第四题只是变换了练习的方式,用踢球的情境呈现,意在调动起学生口算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积极性。
2.“自主练习”第5题是比较大小的练习。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独立试做,交流时说说是怎么做的。
让学生知道可以先算出结果,再进行比较。
3.“自主练习”第6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
给出小猴吃香蕉的情景,通过数得出一共有几个香蕉,要吃几个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然后列式算出还剩几个。
4.“自主练习”第7题是口算练习的一种变式练习:给不倒翁涂色,提高学生练习的趣味性。
5.“自主练习”第8题是小组分类说算式的练习活动。
通过变换练习的形式,引起学生口算的兴趣。
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自己想要说的一组算式,其他学生判断是否正确或补充算式。
6.“自主练习”第9题是引导学生自编数学故事的题目。
练习时,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图中提示用数学语言描述,提出问题并用减法解决。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自己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学生交流收获,及时提出疑问,教师释疑。
信息窗七小猴跳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2.明确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根据现实情境解释计算顺序的合理性;3.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2.明确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根据现实情境解释计算顺序的合理性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2.夏天来了,花果山上更热闹了。
调皮的小猴子在跳水嬉戏,引来了许多小朋友观看,大家想去看看吗?板书课题:小猴跳水【设计意图】再一次以新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主题图,仔细看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2.你能从图中找出一些数学信息吗?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加以引导。
板书有价值的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3.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怎样列式?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可以先算大树下有多少个小朋友,怎样列算式?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不写得数)4+3课件再出示:又跑来2个小朋友。
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该怎么办?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可以把她们和前面的小朋友合起来,你认为可以怎样列算式?板书:4+3+2.请同学们说说算式里每个数代表的意思。
这个加法和以前的加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像这样几个数相加的算式我们叫它“连加”(板书),可以怎样读呢?教师教算式的读法。
怎样计算?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强调:是前两个数的和与最后一个数相加)学生说计算的过程:先算4加3等于7,再算7加2等于9。
求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还可以怎样列算式?引导学生明白: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2)树上还剩几只小猴子?出示小猴的动画:先跳下1只,怎样列算式?学生说,教师板书:5-1。
动画:再跳下2只小猴,这时树上还剩下几只小猴?怎样列式?学生尝试,教师板书5-1-2。
请同学们说说算式里每个数代表的意思。
这个减法和以前的减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像这样几个数相减的算式我们叫它“连减”(板书),可以怎样读呢?教师教算式的读法。
怎样计算?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在第一环节中认识“连加”的知识中,学习了连加的读法和计算方法。
这里让孩子先独立尝试连减的读法和计算,目的在于培养孩子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感知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想一想:根据图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自主练习1.“自主练习”第1题和第3题是连加连减的操作练习题。
练习时,让学生借助学具进行操作,把连加、连减的过程摆出来,并让学生边摆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