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4月联考语文卷

合集下载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3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3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村料一:茂林修竹、曲水流畅、阡陌稻田、古树老宅……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都装着一个“田园梦”。

因此,在很多人奔赴城市寻求机遇的当下,也有不少人“逆流而动”,重回乡村,希望过上“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田园生活。

随着脱贫攻坚的如期实现以及乡村振兴的全面展开,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在物质生活上,农村开始向城市看齐。

如今的城乡差距,很大程度体现在文化艺术建设上。

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文化艺术的作用,让乡村从富起来到美起来,雅起来,增强乡村审美的味、文化品位,满足乡村群众高品质的生活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

审美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题中之义。

以美学理念为指导,以艺术设计为手段,将美学融入乡村空间设计是提升乡村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人的气质模样各不相同,村庄也是。

艺术介入乡村空间设计,一定要尊重不同村庄的历史文化、自然条件、村民需求,选择最合适的艺术语言,坚持“一村一品、一品一韵”、力求让每个村庄、每幢建筑都成为一道艺术风景。

艺术乡建的作用,不仅在于给乡村“美容”,还在于激活沉睡的乡村文化资源,将其变成乡村发展的资产。

在这方面,非遗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诞生于农耕文明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也是乡村特色文化最直接的体现。

数据显示,我国73%以上的非遗项目保存在传统乡村、比如版画、剪纸、泥塑等。

由于跟现代生活和现代审美脱节,不少非遗面临传承危机。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艺术家、设计师的到来,为非遗产品带来更具现代美感的造型,赋予其贴近现代人生活需求的功能,让不少非遗不但"活”了起来,也“火”了起来。

借助非遗资源,很多乡村的内生动力被激发出来,找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全国各地已设立非遗工坊2500余家,其中1400余家设立在脱贫县。

这些非遗工坊,在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艺术乡建在非遗领域的实践,打通了乡村文化精神体系与乡村文化产业体系的壁垒,既为乡村非遗传承探索出新的路径,也通过调动乡村群众参与非遗产品的设计、生产,唤醒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审美意识。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淮十校202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传统纹样作为优秀的艺术资源,凝聚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理想和造物智慧,具备无限转化的可能性。

在新时代,如何实现传统美学在当代语境下的创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念古代的艺术家和匠人将关于哲学与美学的思考以及对于生命的理解,以纹样的形式融入各类器物之上,造型艺术也正是从这些图案花纹中脱胎而出。

传统装饰纹样代表了古人的审美情趣,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习俗和文化思想。

东方哲学体系下的艺术思维模式既追求空灵充实的气韵,又讲究虚实相生的意境。

“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其朴素的观念中包含了对于天地自然之美的论述,也是历来中国艺术家遵循的根本创作原则。

受这种自然审美观影响,古代纹样中体现的祥瑞美学特质格外突出,进而延展到更广阔的天地万物之美,将自然美学推向极致。

这种美学思想贯穿于当代设计艺术之中。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庞薰琴在《论艺术设计美育》中指出:“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图案已经相当成熟。

到殷周时,在图案画中,已能充分地表现出民族的精神。

其后,不论每个时代或每个地方,他们的工艺美术都有其特殊的个性。

”庞薰琴将古代青铜器纹样、玉器纹样、汉代画像石纹样、陶器纹样、织锦纹样等运用到图案设计之中,其作品既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又具有清新典雅的工艺特点。

艺术设计家、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长期从事传统装饰图案研究,善于从大自然的花卉形态中不断汲取丰富多样的图案造型素材,将自然花卉作为图案造型、构成及色彩的补充,形成独有的装饰图案风格。

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联考语文预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联考语文预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联考语文预测试题及参考答案语文本试卷共8页,23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豫园灯会里看“一夜鱼龙舞”商场里随处可见龙主题装饰,上海图书馆、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纷纷推出寻“龙”活动……甲辰龙年将至,人们身边的“龙”含量达到了顶峰。

虽然每年生肖都是农历新年的重头戏,但在中国,民众对“龙”的热情远远超出其他生肖,这是为什么呢?“在十二生肖中,只有龙是神物,其他都是普通的生物。

中华民族自称6龙的传人',龙是民族的图腾,是我们的精神象征。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田兆元教授表示,中国人对龙的喜爱包含着崇拜之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绝大多数都是现实中存在的生物,只有龙是想象出来的神灵。

如果进一步细究,龙是多种动物的“融合体”。

在众多说法中,绝大多数学者都认同龙起源千原始人类的图腾崇拜:形成千图腾合并。

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是著名学者闻一多,他在1940年代便探讨了龙的原形,他认为,龙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是蛇,”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这大蛇的名字便叫作6龙',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兼并了、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脚,马的头,歇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千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

”龙这一神圣的形象蕴涵着中华民族发展,各民族相互融合、团结等含义,成为中华民族始祖的标志性图案。

后来,“龙”成了帝王的符瑞和标志,许多帝王的出生都与龙有关。

相传炎帝是一位叫登的女子感天上的“神龙”而生,尧帝是庆都感“赤龙”而生,始祖是龙繁衍的后代,因此,中华民族的子孙便是“龙的传人”了。

龙文化不仅是各民族统治者的符号,各族人民也以龙为吉祥符号。

如在西南各少数民族人民的史诗与民俗故事中,龙文化都是非常重要的叙事与信仰对象。

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理综4月联考试题

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理综4月联考试题

2015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4月联考理科综合-化学部分7.我国京津冀地区部分城市常出现雾霾,其主要成分为细颗粒、SO2和NxOy小重金属离子及芳香烃等,对环境危害极大,对其治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金属离子Ag+、Cu2+、K+均可导致蛋白质变性B.S02和NxOy都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也都是酸性氧化物C.部分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可能会形成丁达尔现象D.苯和苯的衍生物都是芳香烃8.下列各组微粒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石蕊变红色的溶液:Na+ .Mg2+ Cl—、SO2-4B.能溶解氧化铝粉末的溶液中:K+、N0-3、Cl-、NH4+C.滴加苯酚溶液显紫色的溶液:NH4,K+、Cl-、H2SD. 由水电离出的c ( H+)=10-12mol.L-1的溶液:Na+、K+、.NO3-、C6H5O—9.NA表示阿伙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7g氨气分子所含质子数为10NAB.1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C.常温常压下,22.4 L C02分子中含有2NA个σ键和2NA个1π键D.1 L 0. 01 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0.01NA个CO2-10.下列各装置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C.用装置丙制取无水MgCl2 D.用装置丁制取乙烯1 1.将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的X(g)与Y(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g)+2Y(g)-32(g)+Q(s) △H>O,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当容器中X与Y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满足1:2时,反应达到平衡B.达到平衡后,反应速率3v正(Y) =2v逆(z)C.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常数K值为1/16D.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1 2.常温下,向100 mL 0.0l mol.L-lHCl的溶液p 中逐滴加入0. 02mol.L-lMOH溶液的过程中,其pH变化如图所示(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OH为一元强碱B.N点水的电离程度小于K点水的电离程度C.在K点,c(M+)>c(Cl-)>c(OH-)>c(H+)D.K点对应的溶液中,有c( MOH) +c( M+)=0.02 mol.L-113.下列叙述和推论都正确的是叙述25.(12分)已知A、B、C、D、E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加。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5届高三8月联考英语试题(纯word版)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5届高三8月联考英语试题(纯word版)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5届高三8月联考英语试题(纯word版)考生注意: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II卷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答题前, 请考生务必将答题纸左侧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 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 5分, 满分7. 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 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 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 How much is the shirt?A. £19. 15.B. £9. 15.C. £9. 18.答案是B。

1.Where are the speakers?A. At the airport.B. In a shop.C. At the railway station.2.What will the man have?A. A blood test.B. A job interview.C. A physical examination.3.When will the man probably meet with Mrs. Jones?A. At 9:00.B. At 9:15.C. At 10:00.4.What‟s the weather probably like tomorrow?A. Snowy.B. Warm.C. Rainy.5.What does the woman mean?A. The man can live with her parents.B. She will rent an apartment for him.C. The man should book a cheaper hotel.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 5分, 满分22. 5分)听下面5段对话。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解析-安徽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与解析-安徽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2023.11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山水文学之发达,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山水文学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也非常之高。

从宏观的角度看,山水文学之发达是多种因素配合作用的结果,而“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中国古代人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独特的认识。

与西方人不同,中国人是以艺术化的态度对待自然,视人为自然的一部分,追求人与自然浑然合一的理想境界,因此“天人合一”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观念。

与这种强调主体与客体融合为一的人生理想相适应,中国的美学中产生了“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

正如“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观念一样,“情景交融”则是中国古代美学中的重要观念,它作为美学原则,直接地影响了山水文学的创作和发展。

西方艺术被认为是再现型的艺术,中国艺术被认为是表现型的艺术。

山水文学是以自然景物为题材的文学艺术。

从表面上看,模仿说支配下的再现型艺术似乎应当更适合表现自然景色之形貌,更适宜于山水文学的生长。

而实际上,从一方面看,重视现实的人生感受,才更能领略、感受自然山水的美,进而将对自然景物的观照和体悟表现出来。

因而注重于对于自然的感受、体验,为在形象的艺术之中反映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而把自然景物作为媒介,这样的表现型艺术才真正适合于山水文学的生长和发展。

另一方面,西方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理论虽然在广泛的意义,上包括对整个宇宙人生的模仿,但它所强调的主要是对于人物性格、动作和事件情节的模仿,整个西方古典美学都较少注意对自然景物的表现。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江淮十校”2018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2017.8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而的文宁,完成1~3题。

不可无“我” 钱各融①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

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去了“我”,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套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

②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

“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

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

③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

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

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④另一方面,文艺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人物来,要反映客观现实,又不是无所为的,不是为写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它是有目的的,它是为感染人、打动人而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而反映现实的。

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而一定仍要不失“我”之所以为“我”,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

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而这,我认为正是创作的主要之点。

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来进行创作的。

所以,在创作活动巾,决不可无“我”。

⑤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种创作的辩证法。

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

演员演岳飞就应该像岳飞,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

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而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变成秦桧,演员不应该完全丢掉自己。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5届八月联考试卷语文试题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5届八月联考试卷语文试题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5届八月联考试卷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对于哲学来说,“自知无知”乃智慧之母。

两千多年前,西方哲人苏格拉底就说到:自知自己的无知,乃是智慧的开端。

中国先哲孔子也说“知之为如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同样强调“自如无知”作为智慧源头的重大意义。

“自知无如”作为哲学智慧的开端,包含着如下两层最为重要的意蕴。

第一,它给哲学的功能划定了一个明确的界限,或者说为哲学颁布了一个“禁令”:哲学是人以人的眼光对凡与世界的一种追问和探索,而不能僭越为以神的目光来确立世界的终极原理,关于人与世界的终极原理的答案,超出了人的认识能力因而是哲学不可能提供的,它属于‘神学’而非“哲学’。

自觉避免扮演先知或上帝的角色,这应成为哲学和哲学家基本的“自律”。

第二,哲学不仅禁止自我僭越,而且把审查和批判一切“全知全觉”的先知或神的僭越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方式和使命。

苏格拉底在雅典街头和市井中与“聪明人”的对话和辩难给哲学确立了典范:通过这种对话与辩唯,他使一切自诩拥有真理的人陷入了自相矛盾,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在这种怀疑、审查和否定的哲学反思批判活动中,任何把“有限之知”膨胀为“无限之知”的倾向都特显现其有限性,暴露其可疑性和内在困境。

②但是,在哲学的发展十中,上述本应作为智慧开端的对“无知”的自觉却恰恰最先被遗忘了。

哲学变得趟来越自负和自大,它不但不再承认“无知”是人的本性和哲学智慧之母,而且把“无如”视为人最大的耻辱并因此把哲学的使命定位于一劳永逸地摆脱和消灭无知。

这最集中地体现在哲学对于“第一哲学”的追求上。

③哲学对于“第一哲学”的追求,表达着两层不断递进的野心:第一,它要成为统率一切具体学科和具体知识的超级学科;第二,它还要求成为统率一切哲学问题和哲学领域的基础和支点,也即是说,它不仅要成为“科学之科学”,还求成为“哲学之哲学”,不仅要求拥有对“知识”,还要求拥有对“思想”的最高立法权。

2024年江淮十校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江淮十校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江淮十校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联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豫园灯会里看“一夜鱼龙舞”商场里随处可见龙主题装饰,上海图书馆、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纷纷推出寻“龙”活动……甲辰龙年将至,人们身边的“龙”含量达到了顶峰。

虽然每年生肖都是农历新年的重头戏,但在中国,民众对“龙”的热情远远超出其他生肖,这是为什么呢?“在十二生肖中,只有龙是神物,其他都是普通的生物。

中华民族自称‘龙的传人’,龙是民族的图腾,是我们的精神象征。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田兆元教授表示,中国人对龙的喜爱包含着崇拜之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绝大多数都是现实中存在的生物,只有龙是想象出来的神灵。

如果进一步细究,龙是多种动物的“融合体”。

在众多说法中,绝大多数学者都认同龙起源于原始人类的图腾崇拜:形成于图腾合并。

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是著名学者闻一多,他在1940年代便探讨了龙的原形,他认为,龙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是蛇,“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这大蛇的名字便叫作‘龙’,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兼并了、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

”龙这一神圣的形象蕴涵着中华民族发展,各民族相互融合、团结等含义,成为中华民族始祖的标志性图案。

后来,“龙”成了帝王的符瑞和标志,许多帝王的出生都与龙有关。

相传炎帝是一位叫登的女子感天上的“神龙”而生,尧帝是庆都感“赤龙”而生,始祖是龙繁衍的后代,因此,中华民族的子孙便是“龙的传人”了。

龙文化不仅是各民族统治者的符号,各族人民也以龙为吉祥符号。

如在西南各少数民族人民的史诗与民俗故事中,龙文化都是非常重要的叙事与信仰对象。

也因此,龙的形象成为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的符号。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word古诗文精校版)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word古诗文精校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6页,第II 卷第7页至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I卷1 ~ 6题,第II卷15 ~ 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I卷7 ~ 14题,第II卷18 ~ 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安徽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试题

安徽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试题
AB
AC丿
BC=0且ABC的
面积SABC-
a2c2-b2
,则三角形
ABC的形状是(
A、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有一个为300的等腰三角形
9、已知函数f(x)满足:
f(x1)和f(x -1)都是偶函数,当
x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函数
f (x)在区间[3,4]上单调递减;
函数
f (x)没有对称中心;
3若ab::: 0时,贝U f (x)一定存在极值点;
4若ab=0时,方程f(x)=f'(x)在区间(1,2)内有唯一解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三、解答题(共75分,要பைடு நூலகம்意解题过程的完备性)
1
16、(本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f(x) =lg(1)的定义域为集合A
x-1
g(x)z匸x2• 4ax -3a(a- 0)的定义域为集合B,集合C」x| 2“血8.1
1
A、1B、2C、D、4
2
3、已知a =202,b=0.42,c=log。』4,贝卩()
A、a b cB、a c bC、c a bD、b c a
4、已知锐角:-且5的终边上有一点P(sin(_50°),cos1300),则〉的值为()
小关系是
<P
8、已知a,b,c分别是ABC三个内角
A,B,C所对的边,若
安徽省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试题
数学(理)
合肥一六八中学 王军
一、选择题(每小题
5分,共50分)
1、已知集合A={y|
y = x2}, B=《y|y = 1丄i ,xa1>,则A"B=()
ii2丿J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答案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答案解析第Ⅰ卷一、1.【答案】C【解析】A.“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无中生有。

B.“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错,原文是“‘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

D.“还需要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曲解文意,原文是“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2.【答案】B【解析】“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错,原文是“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3.【答案】C【解析】A.曲解文意,原文是“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

B.“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无中生有。

D.“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错,原文是“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二、4.【答案】D【解析】矩度:规矩法度5.【答案】C【解析】都是动词,给。

A.代词,他的/语气词,还是。

B.承接连词,就/假设连词,如果、假设。

D.结构助词/介词,被。

6.【答案】B【解析】“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无中生有。

7.【答案】(1)(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2)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难纷然并起,人人凭恃意气不肯服输。

(3)我担心这三蠹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所以不敢啊。

8.【答案】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9.【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

2023-2024学年江淮十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江淮十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淮十校2024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 文 试 题 2023.8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国城市的起源距今有3000 多年了,很早就将水利工程的环境美学引入宫城建设。

一个环境优美、市政功能完备的城市,往往有规划合理、管理得当的城市水利工程体系。

例如,北京自金代至明代终于演化出流动的湖泊水体与规则宫城和市坊街道整合的城市格局,既体现了帝国都城的威严,又以湖光山色赋予城市以灵气和美感。

其实,水资源条件作为重要自然因素在城市出现的初期已被重视,古代典籍中早已提出关于城镇规划的水利原则。

《管子》蕴涵着丰富的水利规划内容,既从纲领上明确了城池建设是国之要务,又从细节上强调城址高程选择需取水之利、避水之害,城址位置选择应水源丰沛,引蓄得宜,城市整体规划宜遵循排水综合功能具备的制度等。

这些理论体现了因地制宜、顺势利导的主要原则,成为至今所知最早的自然城市理论。

水利工程的兴建给一些都城留下了宛若银链的城市水道和碧波莹莹的园林陂池。

这些水道和陂池互相贯通,可调节供排水量,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益。

如今,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对传统城市水利问题提出新的要求,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之后,城市市民的愿望就是有整洁优美的市容、良好的秩序,能够享受蓝天、碧水、绿树、花丛,看到更多的能代表城市精神和文化品位的东西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功能至上的城市规划观念进行了反思,重新研究旧城市,研究古代“自然城市”的风味,逐步建立和完善起以“创造优美城市环境”为宗旨的城市规划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诗文默写填空。

(10分,每空1分)【小题1】蒹葭采采,。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诗经·蒹葭》)【小题2】__________,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小题3】八百里分麾下炙,,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小题4】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小题5】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小题6】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小题7】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小题8】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小题9】李白在《行路难》中用典故含蓄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现代文课内阅读一(24分)蝈蝈窗台上挂起一只拳头大小的竹笼子。

一只翠绿色的蝈蝈在笼子里不安地爬动着,两根又细又长的触须不时从竹笼的小圆孔里伸出来,可怜巴巴地摇晃几下,仿佛在呼唤、祈求着什么。

“怪了,它怎么不肯叫呢?买的时候还叫得起劲。

真怪了……”一位白发老人凑近蝈蝈笼子看了半天,嘴里在自言自语。

老人的孙子和孙女,两个不满8岁的孩子,也趴在窗台上看新鲜。

“它不肯叫,准是怕生。

”小女孩说。

“把它关在笼子里,它生气呢!”小男孩说着,伸出小手去摘蝈蝈笼子。

“小囡家,别瞎说!”老人把笼子挂到小孙子摘不到的地方,然后又说:“别着急,它一定会叫的!”整整一天,蝈蝈无声无息。

两个孩子也差点把它忘了。

第二天,老人从菜篮里拿出一只鲜红的尖头红辣椒,撕成细丝塞进小竹笼里说:“吃了辣椒,它就会叫的。

”他很自信。

两个孩子又来了兴趣,在窗台上看蝈蝈怎样慢慢把一丝丝红辣椒吃进肚子里去。

整个白天,蜩蝈还是没有吱声,只是不再在小笼子里爬上爬下。

夜深人静的时候,蝈蝈突然叫起来,那叫声又清脆又响亮,把屋里所有的人都叫醒了。

“听见了吗?它叫了,多好听!”老人很有点得意。

两个孩子睡意蒙咙,可还是高兴得手舞足蹈,把床板蹬得咚咚直响。

蝈蝈一叫就再也没有停下来,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叫,叫……它不停地用那清脆洪亮的声音向这一家人宣告它的存在。

很快,他们就习以为常了。

蝈蝈的叫声仿佛成了这个家庭的一部分。

蝈蝈的叫声毕竟太响了一点。

在一个闷热得难以入睡的夜里,屋子里终于发出了怨言:“烦死了,真拿它没办法!”说话的是孩子的父亲。

“爸爸,蝈蝈为什么不停地叫呢?”男孩问了一句,可大人们谁也不回答。

于是两个孩子自问自答了。

“不!它是在哭呢!关在笼子里多难受,它在哭呢!”大人们只是静静地听着两个孩子的议论,只有白发老人,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叹息了一声……早晨醒来时,听不见蝈蝈的叫声了。

两个孩子趴在窗台上一看,小笼子还挂在那儿,可里面的蝈蝈不见了……“它咬破了笼子,逃走了。

”老人看着窗外,自言自语地说。

【小题1】这篇文章以()为顺序,以()为线索来叙说故事,展开情节,表现人物。

(6分)【小题2】品读文章第一段,说说你抓住了哪些词语来理解内容,感受情感。

(5分)【小题3】读文章内容,写出作者借人物之口说出的最具情感表现力的两句话。

(4分)【小题4】阅读文章的结尾,你认为蝈蝈是“逃走”的吗?说说理由。

(4分)【小题5】体味这个故事,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作者的写作意图。

(5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共16分)天使的礼物刘继荣⑴黄昏,儿子一如既往地推我去广场散心。

二月的风变得暖起来,但是吹到脸上依然带着股寒意,就如我此刻的心境。

⑵刚坐上轮椅的时候,医生笑呵呵打趣,说我最多只能享用三周。

可是如今漫长的三个月过去了,我依然坐在轮椅上。

广播里正放着《吉祥三宝》,真羡慕那个丰腴健硕的妈妈,想必她到了80岁还能健步如飞吧?不像我,三十几岁就坐在轮椅上了。

⑶儿子兴致勃勃地问:“情人节送什么礼物好?”⑷我漫不经心作答:“那要看对方喜欢什么,如果是心爱的,一句话、一首歌也是好的。

”说完才觉惊骇,他刚上一年级,居然提出这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不禁想起上学期他曾说与一小女生相爱,我问,怎么爱?他答:“我们下课后一起在草坪里找灵芝草,给妈妈治病。

”现在,灵芝草没找到,居然懂得过情人节了。

⑸忽然间,在淡金的晚霞里,一首英文歌响起来,我不禁感慨:“人长耳朵,就为享受这样美的声音吧!”儿子动容。

(6)第二天黄昏,竟然又听到那首歌,是洒水车在唱,一时间,只觉得漫天繁花落了又开,连时光都淹没了。

回过神来,才发现儿子早出去了。

(7)钟点工临走时提醒我,说整个寒假儿子日日在闹市区出没。

那一带网吧颇多,里面未成年人也很多,要我千万管紧孩子,她说她的儿子就是在网吧里毁了的。

我心里百味杂陈,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

(8)可儿子似乎总是很忙,没等我谈到正题,他就鱼一样溜了。

是的,外面春日融融,谁耐烦整日对着一张蜡黄的面孔呢!(9)每一次,听着楼道里咚咚远去的足音,每一步,都似踩在我心上。

想起从前他寸步不离地守候着我,小朋友叫去踢足球一概不理,如今,怯得连边都不肯沾了。

(10)长叹一声。

吃药罢,这一粒吃掉的是老公的轿车车灯,那一粒咽下的是儿子模型飞机的翅膀,家人的梦想悉数掉进我胃里。

一时间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11)突然,气喘吁吁的儿子冲进来:“嘿,妈妈,情人节快乐!”我惊呆着他递过来的礼品盒不知所措。

儿子一叠声地催我拆开,是一张唱片。

他替我放进CD机里,音乐水一般漫过来。

正是我最爱的那一首。

(12)我哭笑不得,原以为这礼物是送给那个小女生的,现在居然给了我!望着那张汗津津的脸,纵有千个疑问我也只能咽下。

(13)傍晚,儿子又推我出去,他指着华丽的橱窗得意地说:“哈,我又找到一个错字!”顺着他的手指望过去,花团锦簇的五个大字:情人节快乐。

哪里有错?(14)见我疑惑,他急忙用手指在我手心画着:“是亲人的‘亲’,不是事情的‘情’,明天我要告诉老师去。

”原来是这样,他一直以为是亲人节,所以误把礼物给了我。

(15)这时,一个陌生的中年人朝我们走过来。

他很友好地问:“小朋友,你找到了吗?”儿子回答:“找到了,谢谢叔叔。

”我诧异地望着他们。

那人说,他是负责在广场播放音乐的。

有天晚上儿子去找他,询问下午放的一支英文歌的名字,他说妈妈喜欢听,想买给妈妈。

一下午放了那么多唱片,哪里能记得清呢?于是把所有的英文歌拿来一首首试放,最终也没有找到,但他却记住了那个执着的小男孩。

(16)洒水车过来了,开到我们身边缓缓停下,一个年轻人探出脑袋笑着问:“找到了吗?”(17)原来,那首叫做《斯卡布罗集市》的英文歌,正是这位司机帮助找到的。

他也一直惦记着这个倔强的小男孩,惦记着他能否买到唱片。

(18)洒水车开走了,我们继续向前。

路边一个老太太在卖音像制品,她笑咪咪地问儿子:“找到了吗?”我与儿子一道感激地回答:“找到了!找到了!”我的声音里竟有了微微的哽咽。

(19)我终于知道,我的孩子没有去网吧,也从来没有冷落我,他一直都不曾放弃对那棵灵芝草的寻找。

反复地听那首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个痴痴的孩子所感动,可我知道,这份礼物,足以温暖一个母亲的一生。

(选自《最感人的情感小小说——穿过风雪的音乐盒》,有删改)【小题1】请结合文章说说“天使的礼物”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4分)【小题2】文章第(7)段中画线句“我心里百味杂陈,酝酿着如何同儿子谈”,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的心里百味杂陈?(2分)【小题3】如何理解最后一段中“痴痴”一词的意思?文章主要通过哪一件事来表现儿子的“痴”?(4分)【小题4】“找到了吗?”“找到了!”文中多处出现这个问答,分别表现了问答双方怎样的心理?(3分)问的人(中年人、司机、老太太):儿子:母亲(“我”):【小题5】一个小小的孩子,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了母亲的一生,令人动容。

读了全文,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3分)1.(12分)(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既出,得其船,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加点词(2分)(1)不足为外人道()(2)欣然规往()(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4)处处志之()【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欲穷其林欲与天公试比高B.初极狭,才通人阡陌交通C.便舍船屋舍俨然D.渔人甚异之水陆草木之花【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4】桃花源中的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第②段中“乃大惊”显示出桃花源人与外世隔绝久远,还有哪句也显示了这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2分)【小题5】你觉得文末写再寻桃花源,“不复得路”,有什么言外之意?(2分)答:1.记承天寺夜游&nbsp;&nbsp;苏轼&nbsp;(15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4分)(1)念无与为乐者(2)相与步于中庭(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长精神【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念无与为乐者。

【小题3】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2分)(1)念无与为乐者(2)巴山楚水凄凉地【小题4】依据上面的诗文,填写下表。

(5分)篇目集中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作者相同的性格特征《记承天寺夜游》《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4分)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