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实验指导书
大气实验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环境教研室辽宁工业大学2014年6月目录实验一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 (1)实验二袋式除尘器性能测定 (8)实验三碱液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13)实验四酸气(SO2)吸收净化实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了解影响旋风除尘器性能的主要因素。
二、实验原理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的含尘气流所产生的离心力,将颗粒污染物从气体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标志旋风除尘器性能的基本参数是处理气体流量、阻力损失和除尘效率。
1. 旋风除尘器处理气体流量和入口风速的测定和计算测量处理气体流量所使用仪器是毕托管与U形压差计或倾斜压力计。
毕托管是一种感受和传导气流压力的仪器。
常用毕托管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由两根管子套装在一起组成,端部弯成90°。
测压时通过头部A中间的细管感受气流的全压,由尾部细管C引出,在毕托管头部B处的外管壁上,沿圆周均匀地开有4~8个小孔用以感受静压,由尾部细管D引出。
使用时,将尾部的两根细管通过软管接在U形压力计或倾斜压力计的接口上,即可测得动压值;压力计仅与C管道相接则可测得全压力。
需要注意,测量时毕托管头部管段的方向必须与气流方向平行。
图1 毕托管的构造示意图由于测量气体流速时需将毕托管插入气流,这样将对气流的正常流动产生干扰从而影响测量精度,所得结果与实际值有一定误差,因而需要加以校正。
一般校正系数值均由制造毕托管的工厂给出。
由于其值与1很接近,故通常近似地采用1。
气体流速可由下式计算:gdPP K u ρ2= (1)式中:u —气体流速,m/s ;K p —毕托管的校正系数,无因次; P d —动压值,Pa ;ρg —气体密度,kg/m 3。
气体的密度可由下式计算:TPT R MgP g ⋅=⋅=287ρ (2) 式中:M g —气体摩尔质量,kmol/kgP —大气压力,Pa ; T —气体温度,K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心实验室二零壹叁年叁月学生实验守则本实验目的在于将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验证增强动手能力、掌握操作技能、测量方法和培养分析实验数据、整理实验成果及编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进行实验必须遵守:一、遵守上课时间,不得迟到及无故缺课。
因故不能上课者必须及时请假并进行补课;二、实验课前必须预习实验讲义中有关内容,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设备、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记录表格等;三、进入实验室内必须严肃认真、不得喧哗。
不得乱动其它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四、开始实验之前,要先对照实物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弄清实验步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然后再进行实验。
实验小组成员应互相配合,精心操作、细心观察、认真进行数据测量;五、实验过程中应按照教师要求及时对所测量的数据进行认真整理,以便检验实验的正确性;六、爱护仪器设备和其它公共财物,如有损坏,应查清责任,立即向指导教师报告,视损失情况酌情赔偿;七、实验完毕应报告指导教师,经许可后将仪器设备恢复原状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八、实验报告应力求书写工整,图表清晰,成果正确。
并写上同实验小组成员的名称,以便教师检验。
如有不符合要求者,应重做;目录实验一粉尘真密度测定实验实验二布袋式除尘实验实验三活性碳气体吸附实验实验四筛板塔气体吸收实验实验一粉尘真密度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测定真密度方法之一———比重瓶法二、实验原理真密度是指将吸附在尘粒表面的内部的空气排除以后测得的粉尘自身的密度。
本实验采用抽真空方式,使在比重瓶液面下粉尘所含气体得以赶出,从而达到测定目的。
三、仪器50mL比重瓶二只电子天平一台干燥器一只抽真空装置一套滤纸若干恒温水浴一套四、测定步骤1、将比重瓶洗净、烘干,用天平称至恒重G1;2、将粉样放在100℃±10℃的烘箱中,烘干1小时,然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取10g左右烘干的粉样加到比重瓶中,用滤纸擦去瓶外粉尘,用天平称重得粉尘与比重瓶重G2,而实际加入的粉尘样品重量为G3,G3=G2-G1;3、向装有粉尘样品的比重瓶内慢慢注入蒸馏水,至比重瓶一半高度,然后按图所示接入抽气系统;4、抽气系统开始工作,先把三通阀门旋到放空一侧,启动真空泵,然后把三通阀门慢慢地旋到接通比重瓶的一侧,开始抽气,轻轻地摇动比重瓶,赶走粉尘间夹带的气体,但不要摇得过急,以防尘粒从比重瓶内飞出;5、抽到比重瓶内的气泡渐渐减少,直至基本消失后,停止摇动,慢慢地旋动三通阀门,使比重瓶与大气接通,让空气慢慢的送入比重瓶内,关闭真空泵电门,然后取下比重瓶;6、再向比重瓶内加入蒸馏水,直到加满,盖上比重瓶塞,放入恒温水浴内约30分钟,恒温条件随室温而变,一般调节恒温水浴温度高出室温5℃左右;7、取出比重瓶,用滤纸擦干瓶外水滴,放在天平中称重得G 4;8、将比重瓶中粉尘倒出,然后洗净比重瓶,将蒸馏水加入比重瓶,直到加满,盖上瓶塞,放入恒温水浴内约20分钟,然后称重得G 5,恒温条件如6条。
大气仿真实验指导书
一 旋风除尘器性能实验一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且对影响旋风除尘器性能的主要因素有较全面的了解。
1 管道中各点流速和气体流量的测定2 旋风除尘器的压力损失和阻力系数的测定3 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的测定 二 实验原理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离心力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装置。
它具有结构简单、应用广泛、种类繁多等特点。
1 旋风除尘器内气流与尘粒的运动含尘气流进入除尘器后,沿外壁由上向下作旋转运动,同时有少量气体沿径向运动到中心区域。
当旋转气流的大部分到达锥体底部后,转而向上沿轴心旋转,最后经排除管排出。
通常将旋转向下的外圈气流称为外涡旋,旋转向上的的中心气流称为内涡旋,两者的旋转方向是相同的。
通常把内外涡旋气体的运动分为三个速度分量:切向速度、径向速度和轴向速度。
(1)切向速度是决定气流速度大小的主要速度分量,也是决定质点离心力大小的主要因素。
根据“涡流”定律,外涡旋的切向速度反比于旋转半径R 的n 次方,即常数=n T R v ,此处1≤n ,常称为涡流指数。
内涡旋的切向速度正比于旋转半径R ,比例常数等于气流的旋转速度ω,即ω=R v t 。
(2)旋转气流的径向速度,因内外旋流性质不同,其矢量方向不同。
根据测量结果可以近似的认为外涡旋气流均匀地经过内、外涡旋交界圆柱面进入内涡旋,即近似地认为气流通过这个圆柱面时的平均速度就是外涡旋气流的平均径向速度r v ,即002h r Qv r π=,式中Q 为旋风除尘器处理气量,0r 和0h 分别为交界圆柱面的半径和高度。
(3)关于轴向速度,与径向速度类似,视内、外涡旋而定。
外涡旋的轴向速度向下,内涡旋的轴向速度向上。
在内涡旋,随着气流逐渐上升,轴向速度不断增大,在排除管底部达到最大值。
2 旋风除尘器的压力损失在评价旋风除尘器设计和性能时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气流通过旋风器时的压力损失,旋风除尘器的压力损失与其结构和运行条件等有关。
大气实验方案
(Ⅱ)空气中氨氮化合物含量的测定(盐酸萘乙胺分光光度法)一、实验原理大气中的氮氧化合物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在测定氮氧化物浓度时,应用三氧化铬将一氧化氮氧化成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被吸收液吸后,生成亚硝酸和硝酸。
其中亚硝酸和对氨基苯磺酸发生氮化反应,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生成玫瑰红色偶氮染料,据其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法定量。
因为二氧化氮转为亚硝酸离子的转换系数为0.76,故在计算结果时应除以0.76。
二、仪器1、多孔玻板吸收管2、双球玻璃管:内装三氧络-砂子3、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1L/min4、分光光度计三、试剂所有试剂均用不含亚硝酸根的重蒸馏水配制。
其检验方法是:所配制的吸收液对540nm光的吸光度不超过0.005。
1、吸收液:秤取5.0g对氨基苯磺酸,置于1L容量瓶中,加入50mL冰乙酸和900mL水的混合溶液,盖塞振摇使其完全溶解,继之加入0.050g盐酸萘乙二胺,溶解后用水稀释至标线,此为吸收原液,置于棕色瓶中,在冰箱内可保存两个月。
保存时应密封瓶口,防止空气与吸收液接触。
采样时,按四份吸收原液与一份水的比例混合配成采样用吸收液。
2、三氧化铬-砂子氧化管:筛取20-40目海砂(河砂),用(1:2)的盐酸溶液浸泡一夜,用水洗至中性,烘干。
将三氧化铬和砂子按重量比(1:20)混合,加少量水调匀,放在红外灯下或烘箱内(105℃)烘干,烘干过程应搅拌几次。
制备好的三氧化铬-砂子应是松散的,若黏在一起,说明三氧化铬比例太大,可适当增加一些砂子,重新配制。
秤取约0.8g三氧化铬-砂子装入双球玻璃管内,两端用少量脱脂棉塞好,用乳胶管或塑料管制的小帽将氧化管两端密封,备用。
采样时将氧化管与吸收管用一小段乳胶相接。
3、亚硝酸钠标准液:秤取0.1500g颗粒状亚硝酸钠(预先在干燥器内放置24h以上)溶解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此溶液每毫升含100.0微克亚硝酸根离子,贮于棕色瓶内,冰箱中保存,可保存三个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环境工程实验室第一部分粉尘性质的测定实验一、粉尘真密度测定一、 目的粉尘真密度是指密实粉尘单位体积的重量,即设法将吸附在尘粒表面及间隙中的空气排除后测的的粉尘自身密度P D .测定粉尘真密度一般采用比重瓶法,粉尘试样的质量可用天平称量,而粉尘物体的体积测量则由于粉尘吸附的气体及粒子间的空隙占据大量体积,故用简单的浸润排液的方法不能直接量得粉尘体积,而应对粉尘进行排气处理,使浸液充分充填各空隙及粉尘的空洞。
才能测得粉尘物质的真实体积。
二、 测试仪器和实验粉尘比重瓶、三通开关、分液漏斗、缓冲瓶、真空表、干燥瓶、温度计、抽气泵、被测粉尘、蒸馏水三、 测试步骤1.称量干净烘干的比重瓶mO 。
然后装入约1/3之一体积的粉尘,称得连瓶带尘重量mS 。
2.接好各仪器,组成真空抽气系统,将比重瓶接入抽气系统中,打开三通开关使比重瓶与抽气泵联通,启动抽气泵抽气约30分钟。
3.轻轻转动三通开关使分液漏斗与比重瓶联通。
(注意:不能将分液漏斗与抽气系统联通以免水进入抽气泵中)此时由于比重瓶中真空度很高,分液漏斗中的水会迅速地流入比重瓶中,注意只能让水注入瓶内2/3处,不能注满。
4.转动三通开关,再使比重瓶与抽气泵联通,启动抽气泵,轻轻振动比重瓶,这时可以看见粉尘中有残留气泡冒出,待气泡冒完后,停止抽气。
5.取下比重瓶,加满蒸馏水至刻度线,将瓶外檫干净后称其重量mSe 。
6.洗净比重瓶中粉尘,装满蒸馏水称其重量me 。
Pe mm m m mm P seeOSOSD •-+--=)(` g/cm3式中:mO 比重瓶自重g ; mS (比重瓶+粉尘)重g;mSe (比重瓶+粉尘+水)重g ; me (比重瓶+水)重g; Pe 测定温度下水的密度; Pp 粉尘的真密度 g/cm3四、 测定记录粉尘名称 电厂锅炉飞灰 粉尘来源 电厂 液体名称 自来水液体密度 1 g/cm3 测定温度 16o C 测定日期 2010/5/21平均真密度 g/cm3五、思考题:1.此法与先加水后抽气测真密度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答:先加水后抽气测定真密度的结果会略小于该法。
级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性实验指导书模板
《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性实验》指导书( 环境科学专业适用)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10一、《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性实验》目的及意义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性实验是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质量及评价等课堂教学和实验课训练完成的基础上, 单独设立的一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
该环节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大气环境监测方案的设计; 对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采样点的布设、样品采集方法、分析检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及环境质量评价进行一次综合训练。
该环节设置的目的如下:①训练学生独立完成一项模拟或实际监测任务的能力。
②使学生学会合理地选择和确定某监侧任务中所需监测的项目, 准确选择样品预处理方法及分析监测方法。
③训练学生科学地处理监测数据的能力, 对各项目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二、《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性实验》任务①对监测区域进行现场调查, 制订大气监测方案。
②采集大气环境样品。
③对环境样品各进行分析测试。
④数据处理, 以合理的方式表示监测结果。
⑤写出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性实验报告, 并对监测区域大气监测组份检出特征、平面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最后对环境质量进行简单评价。
三、《大气环境监测设计性实验》内容( 1) 校区大气环境影响因素调查①调查监测区大气污染源、数量、方位、排出口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量、排放方式同时了解所用原料、燃料及消耗量等。
将以上内容填表1。
②调查监测区周边大气污染源的类型、数量及排放量。
③调查监测区周边的交通运输引起的污染情况及车流量。
将以上内容填表2。
④测试和收集监测时段内校园气象资料: 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量、相对湿度。
⑤校园区域划分等其它调查内容。
表1 校园内污染物调查情况表2 校园周围各路段汽车流量( 二) 大气环境监测因子的确定大气监测项目根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校区及其周边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制定。
一般可选TSP、PM10、SO2、NO2、CO 等作为大气环境监测项目。
本次实验选TSP、SO2和NO x三项。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
大气污染控制实验指导书课程名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上课班级:_______实验一粉尘真密度的测定、实验目的了解测定粉尘真密度的原理及掌握真空法测定粉尘真密度的方法。
了解引起真密度测量误差的因素及消除方法,进一步提高实验技能。
、实验原理和方法粉尘的真密度是指将粉尘颗粒表面及其内部的空气排出后测得的粉尘自身的密度。
真密度对于以重力沉降、惯性沉降和离心沉降为主要除尘机制的除尘装置的除尘性能影响很大,是进行除尘理论计算和除尘器选型的重要参数。
测定粉尘真密度,可为除尘器的选择和除尘系统的设计提供必要的参数。
粉尘的真密度是指粉尘的干燥质量与其真体积(总体积与其中空隙所占体积之差)的比值, 单位为g/cm3。
在自然状态下,粉尘颗粒之间存在着空隙,有些种类粉尘的尘粒具有微孔,另外由于吸附作用,使得尘粒表面为一层空气所包围。
在此状态下测出的粉尘体积,空气体积占了相当的比例,因而并不是粉尘本身的真实体积,根据这个体积数值计算出来的密度也不是粉尘的真密度,而是堆积密度。
用真空法测定粉尘的真密度,是使装有一定量粉尘的比重瓶内造成一定的真空度,从而除去了粒子间及粒子本体吸附的空气,用一种已知真密度的液体充填粒子间的空隙,通过称量,计算出真密度实验用粉尘真密度计算公式为:式中M ――粉尘尘样的质量,g ;W——比重瓶加液体的总质量,g ;R——比重瓶加剩余液体加粉尘的总质量,g;G――排出液体的质量,g ;V――粉尘的真体积,cm3;P L -- 液体的密度,g/cm3;3p――粉尘的真密度,g/cm 。
三、实验装置和仪器1、仪器设备抽真空装置、比重瓶、恒温水浴、烘箱、干燥器等。
2、试剂六偏磷酸钠水溶液,浓度为0.003mol/L。
它适用于大多数的无机粉尘。
六偏磷酸钠分子式为(NaPO 6,相对分子质量为611.8。
3、实验流程真空法测定粉尘真密度装置四、实验步骤1)把比重瓶清洗干净,放入电烘箱内烘干,然后在干燥器中自然冷却至室温。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上)》课程实验指导书
七、思考题 (1)湍球塔的优缺点有哪些? (2)湍球塔设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 备注: 湍球塔的主要设计参数 (1)填料球:球径、球的比重、球的材料 ①球径 国外资料中推荐球的直径是 25~76mm, 多采用乒乓球大小的球, 其球径为 38mm。 其依据一般以下式为准: D ≥10 d 式中:D——塔径,mm; d——球径,mm。 ②球的比重 小球比重一般选用 0.15~0.65 之间。操作压力大,应选取比重较大的球,必要时可 以在床层中采用大小不同的球来增加压降,或采用不同比重的球。 ③球的材料 小球的材料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和操作条件。要求耐磨、耐蚀、耐温、耐压,目前多 采用聚乙烯和聚丙烯,也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使用不锈钢、铝或玻璃钢及其它新型材料 做成的薄壳球。 (2)静止床层高度 (最低静高 )、空隙率及球数 1)静止床层的高度 经验表明静止床层高度 H 静 与板间距 H 板 保持如下关系:
Ps 9.8 p (1 ) H s , Pf 40n 10G 2.5
式中: p —填料球的密度,kg/m3;
—填料球空隙率,%;
6
Hs—单段静止床层高度,m;
G —最小流化速度,m/s;
n—湍球塔的段数。 湍球塔的阻力 P 由下式计算: P 9.8 p (1 ) H s PL 40n 10G 2.5 。 湍球塔的辅助结构 (1)支撑板及挡网 1)花板的开孔率及孔径 花板起着支撑小球的作用;由于气速较大,花板还具有拦液作用,其开孔率一般为 45%~60%,其孔径不应大于球径的 2/3。板孔可采用三角形排列。 2)挡网 为了防止小球被气体带走,可以采用挡网,其开孔率应比筛板开孔率大。 (2)除雾器 (3)气体分布室 气体分布室的高度主要取决于气体进口与花板之间为保证气体均匀分布所需的必 要距离,一般情况下气体进口与花板之间的距离不低于 0.2m。
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及课程设计指导书(1)报告
实验一、粉尘安息角测量(注:自备直尺)一、实验目的:粉尘安息角是设计料仓的锥角和含尘管道倾角的主要依据,通过本实验加深对粉尘安息角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粉尘通过小孔连续下落到平面上时,堆积成的锥体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安息角。
三、实验步骤:1、用研钵将粉笔研成细粉备用2、将漏斗安装在铁架台上(如图1),放好白纸3、从安置好的漏斗上部,将备好的粉笔粉徐徐放下,同时进行观察。
就会发现白纸上的料堆角度不断发生变化,即沙堆的半径和其高度的变化是不成比例的。
(在从漏斗上部不断补充粉灰的时候,应随时将安置漏斗的试管架栋梁逐渐上移,以保持漏斗下部与沙堆顶部距离始终不小于1.0cm左右)。
4、一边逐渐上移试管架横梁,一边继续向漏斗内加入粉粒,直至料堆的半径与其高度比例不再发生变化,即料堆的坡度不再发生改变为止。
测量高度H,圆锥直径D,此时得到的料堆角既为采用一定粒径粉灰风干时的安息角。
5、重复做5次。
图1 实验装置图四、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附:GBT 16913-2008粉尘物理试验方法粉尘安息角测定仪(注入限定底面法)FT-103B粉尘安息角测定仪技术参数:1、漏斗锥度60°±0.5°;2、流出口径5mm,漏斗中心与下部料盘中心应在一条垂线上;3、流出口底沿与盘面距离80mm 2 mm,量角器7.5cm~10 cm;4、料盘直径80 mm,容积100 ml的量筒;5、平直的尘样刮片,棒针;实验二粉尘粒径及分布测定一.实验的目的和意义粉尘粒径的大小与除尘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粉尘粒径大小的测定示研究通风除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实验应达到以下目的:1.掌握光学法测定粉尘粒径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法。
2.了解偏光显微镜的构造原理以及操作方法。
3.学会与粉尘粒径分布有关的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测定的粉尘的粒径为投影粒径,包括面积等分径(Martin径)、定向径(Feret径)、长径、短径。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综合设计性》指导书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综合设计性实验》指导书一、监测方案的制订对监测区域进行现场调查,对以下调查内容以表格或其他形式加以记录。
1.监测区域大气污染源、数量、方位、排出口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量、排放方式,了解所用原料、燃料及消耗量等。
2.监测区域周边大气污染源的类型、数量及排放量。
3.监测区域周边的交通运输引起的污染情况、车流量。
4.气象资料: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量、日照时间、相对湿度等。
5.监测区域在城市中的位置。
6.校园区域划分及绿化情况。
7.其他调查。
大气监测方案是大气监测实施的依据,制订方案时,可以模仿案例。
二、校园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及结果分析1.实施大气监测的具体安排:将学生划分成几组,分别负责布设点上的采样及样品分析;大气采样前,试剂、试液的准备、配制,并对采样仪器进行调试,查看采样器及采样点电源配备等情况,由学生自己安排完成。
2.大气采样时间及采样频率安排:监测实习过程中,大气采样至少连续三天,每天每个采样点采集3~4次样。
采样情况以表格形式列出。
3.大气监测结果及分析:样品采集完,按照规定立即进行分析,并对采样结果进行数据处理。
各项目监测及数据处理方法参看我国大气项目标准分析方法,即《空气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最后将结果汇总在表格中。
三、对校园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学生对大气监测结果进行讨论,并对校园的大气质量进行评价,要求学生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及意见,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给与讲评。
讨论要点提示:1.介绍各采样点及其周围环境;2.监测过程中是否出现异常;3.对本组所得监测结果进行总结;4.找出本组各采样时段内不同的大气污染物的变化规律(同一天不同时段及不同天的同一相应时段各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5.与其它组的相应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本样点周围的空气环境质量;6.分析校园大气质量现状;7.将校园的大气质量与国家相应标准比较,对校园空气质量进行评价;8.找出出现目前校园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的原因;9.预测未来两年内的校园大气质量;10.提出改善校园空气环境质量的建议及措施。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环工09适用)常州大学2012年4月实验一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一、原理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悬浮微粒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即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本实验采用中流量采样法测定。
二、仪器1、 TH-150C型智能中流量总悬浮微粒采样器(90L/min-120 L/min)2、流量校准装置3、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4、分析天平三、测定步骤1、每张滤膜使用前均需用光照检查,不得使用有针孔或有任何缺陷的滤膜采样。
2、迅速称重在平衡室内已平衡24h的滤膜,读数准确至0.1mg,记下滤膜的编号和重量,将其平展地放在光滑洁净的贮存袋内,然后贮存于盒内备用。
3、将已恒重的滤膜用小镊子取出,“毛”面向上,平放在采样夹的网托上,拧紧采样夹,按照规定的流量采样。
4、采样5min后和采样结束前5min,各记录一次压力计压差值,读数准至1mm。
若有流量记录器,则直接记录流量。
5、采样后,用镊子小心取下滤膜,使采样“毛”面朝内,以采样有效面积的长边为中线对叠好,放回表面光滑的贮存袋并贮于盒内。
将有关参数及现场温度、大气压力等记录填写在表1中。
表1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记录6、将采样后的滤膜在平衡室内平衡24h,迅速称重,结果及有关参数记录于表2中。
表2 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测定记录四、计算总悬浮颗粒物(TSP,mg/ m3)=W/(Q?t)式中:W-采集在滤膜上的总悬浮颗粒物质量(mg)。
t-采样时间(min)。
Q-标准状态下的采样流量(m3/min)。
实验二旋风除尘器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和意义通过本实验掌握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且对影响旋风除尘器性能的主要因素有较全面的了解。
二、实验原理1、气体温度和含湿量的测定由于除尘系统吸入的是室内空气,所以近似用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代表管道内气流的温度ts和湿度yw。
由挂在室内的干湿球温度计测量的干球温度和湿度温度,可查得空气的相对湿度Φ,由于球温度可查得相应的饱和水蒸气压力pv,则空气所含水蒸气的体积分数:yw=Φpv/pa式中:pv-饱和水蒸气压力,KPa;pa-当地大气压力,KPa。
大气污染实验指导书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实验指导书湖北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编制:黄磊《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一移液管法测定粉体粒径分布一、实验目的掌握液体重力沉降法(移液管法)测定粉体粒径分布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液体重力沉降法是根据不同大小的粒子在重力作用下,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各不相同这一原理而得到的。
粒子在液体(或气体)介质中作等速自然沉降时所具有的速度,称为沉降速度,其大小可以用斯托克斯公式表示。
2()18ρρμ-=P L ptgdv且18()tpp Lvdgμρρ=-式中v t—粒子的沉降速度,cm/s;μ—液体的动力粘度,Pa·s;ρp—粒子的真密度,g/cm3;ρL—液体的真密度,取水的密度:1 g/cm3;g—重力加速度,cm/s2;d p—粒子的直径,cm。
这样,粒径便可以根据其沉降速度求得。
但是,直接测得各种粒径的沉降速度是困难的,而沉降速度是沉降高度与沉降时间的比值,以此替换沉降速度,使上式变为:18()pp LHdgtμρρ=-(1-2) 且218()p L pHtgdμρρ=-(1-3) 式中H—粒子的沉降高度,cmt—粒子的沉降时间,s粒子在液体中沉降情况可用下图表示。
图1-1 粒子在液体中的沉降示意图粉样放入玻璃瓶内某种液体介质中,经搅拌后,使粉样均匀地扩散在整个液体中,如图中状态甲。
经过t 1后,因重力作用,悬浮体由状态甲变为状态乙。
在状态乙中。
直径为d 1的粒子全部沉阵列虚线以下,由状态甲变到状态乙,所需时间为t 1。
12118()μρρ=-p L Ht gd同理, 直径为d 2的粒子全部沉降到虚线以下(即到达状态丙)所需时间为:22218()μρρ=-p L Ht gd直径为d 3的粒子全部沉降到虚线以下(即到达状态丁)所需时间为:32318()μρρ=-p L Ht gd根据上述关系,将粉体试样放在一定液体介质中,自然沉降,经过一定时间后,不同直径的粒子将分布在相同高度的液体介质中。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要点
大气污染控制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环境工程专业用)编者:刘晖明彩兵刘洁萍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教材科印2013年9月目录实验一粉尘真密度的测量--------------------------------------------2 实验二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的测量--------------------------------5 实验三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的测量-------------------------------10 实验四填料塔液相传质系数的测定-------------------------------37 实验五用化学法测量室内甲醛浓度的测量----------------------44 实验六用仪器法测量室内甲醛浓度的测量----------------------48 实验七TVOC的测量-------------------------------------------------54 实验八光催化剂的制备实验---------------------------------------58 实验九利用光催化法去除有机污染物-----------------------------59时间: 地点: 学校英东楼415环保室测量人: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评分:实验一 粉尘真密度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进一步了解粉尘真密度的物理意义。
(2)熟悉真空装置的连接及使用。
二、实验原理及装置:密度是粉尘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
所谓真密度是指在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粉尘的质量。
它区别于粉尘的堆积密度。
由于细粉尘的颗粒与颗粒内部存在许多孔隙。
因此同样质量的粉尘,它们实际古有的体积比密实状态下占有的体积大。
粉尘的真密度直接影响粉尘在空气中韵沉降与悬浮,它是设计和选用性能优良的除尘器的一个重要依据。
本实验就是要通过排除孔隙中空气的影响求得密实状态下粉尘的真密度,准确掌握测定粉尘真密度的方法。
14环科环境工程学(大气)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激光粒度分布仪的构造原理。
2.掌握用光散射的方法测定粉尘粒径分布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根据光学衍射和散射原理,光电探测器把检测到的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在这些电信号中包含有颗粒粒径大小及分布的信息,电信号经放大后,输入到计算机,计算机根据测得的衍射和散射光能值,求出粒度分布的相关数据,并将全部测量结果打印输出。
图1 激光粒度测试仪原理示意图三、实验设备图2 仪器外形结构A :机械搅拌器B :样品分散池C :排水管接口D :自动进水管接口E :电源开关F :交流电源输入端G :连接串口线四、操作步骤1.开仪器和电脑电源,开电源前先检查电源是否正常,接地是否良好;2.为保证测试的准确性,仪器应预热20~30分钟,再进行测试;3.打开水开关;运行桌面快捷文件“JL-1166”;、4.点击“仪器调零”,会出现两种情况:A.显示“请按空白测试”,表示仪器可以通讯,状态正常;B.显示“仪器调零请等待”,字没有变化,表示仪器与电脑之间没有通讯,此时:请点击:“系统设置-系统设置”,弹出“选择串口号数”对话框,如果当前串口号数为“1”,修改为“2”,仪器就可以通讯了(也可以运行TZ.exe文件修改)。
5.点击“半自动清洗”,继续点击“循环泵”和“进水”。
待样品分散池内无气泡排出,点击“空白测试”,出现“状态正常请加粉测试”。
注:如果使用环境没有水源,只需在提示自动进水时由人工进水(推荐方法)。
也可以选用半自动清洗,由人工进水,往样品分散池内注入三分之二清水,点击“半自动清洗-循环泵”。
待样品分散池内无气泡排出,点击“空白测试”,出现“状态正常请加粉测试”。
6.此时,点击“加粉准备”,在样品池中加入适量粉末(约0.1~0.5g,不同粉体加入量不尽相同,应保证相对加入量显示在50~85之间,另加1~2滴分散剂;7.电脑自动完成第一次测试,显示数据后,可继续点击“测试”,此时:以下表数据进行判断分档测试。
大气中 多环芳烃实验作业指导书
环境空气和废气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1、方法依据环境空气和废气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J647-20132、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十六种多环芳烃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固定污染源排气和无组织排放空气中气相和颗粒物中十六种多环芳烃的测定。
十六种多环芳烃(PAHs)包括:萘、苊烯、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苝。
若通过验证本标准也适用于其他多环芳烃的测定。
当以 100L/min 采集环境空气 24h 时,方法的检出限为 0.04-0.26ng/m3 ,测定下限为0.16-1.04ng/m3 ;当采集固定源废气1m3 时,方法的检出限为0.01-0.04µg/m3 ,测定下限为 0.04-0.16µg/m3 。
3、测定原理气相和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分别收集于采样筒与玻璃(或石英)纤维滤膜/筒,采样筒和滤膜/筒用 10/90(v/v)乙醚/正己烷的混合溶剂提取,提取液经过浓缩、硅胶柱或弗罗里硅土柱等方式净化后,用具有荧光/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检测。
4、干扰和消除样品采集、贮存和处理过程中受热、臭氧、氮氧化物、紫外光都会引起多环芳烃的降解,需要密闭、低温、避光保存。
5、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和蒸馏水。
5.1 乙腈(CH3CN):液相色谱纯。
5.2 甲醇(CH3OH):液相色谱纯。
5.3 二氯甲烷(CH2Cl2):色谱纯。
5.4 正己烷(C6H14):色谱纯。
5.5 乙醚(C2H5O C2H5):色谱纯。
5.6 丙酮(CH3 CO CH3):色谱纯。
5.7 无水硫酸钠(Na2SO4):在马福炉中于 450℃下烘烤 2h,冷却后,贮于磨口玻璃瓶中密封保存。
5.8 标准溶液5.8.1 多环芳烃标准贮备液:ρ=200µg/ml。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实训指导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实训指导实训项目:项目一:燃烧烟气污染物排放量及地面污染物浓度的估算项目二:旋风除尘器的设计项目三:吸收法净化硫酸厂尾气工艺流程的设计项目四:大气污染控制综合系统设计项目一燃烧烟气污染物排放量及地面污染物浓度的估算一、实习目的通过本项技能训练,使学生熟悉常规燃料燃烧烟气量、污染物排放量的估算方法及大气扩散的基本原理,会利用完全多种方法估算燃烧烟气量和污染物的量;会利用大气扩散模式的各种数学表达式估算不稳定和稳定气象条件下点源、线源等的污染物浓度。
二、实习地点:环保实验室 教室三、实习用具纸笔 计算器 课题资料四、实习内容1.利用完全多种方法估算燃烧烟气量和污染物的量;2.会利用大气扩散模式的各种数学表达式估算不稳定和稳定气象条件下点源、线源等的污染物浓度。
五、实习步骤:1)提供课题资料如下:(1)在东经104°,北纬31°的某平原郊区,建有一个工厂.工厂产生的SO2废气是通过一座高110米,出口内径为2米的烟囱排放的,废气量为4×105m3/h(烟囱出口状态),烟气出口温度150℃,SO2排放量为400kg/h.在1998年7月13日北京时间为13时,当地的气象状况是气温35℃,云量2/2,地面风速3m/s,试计算此时距离烟囱3000米的轴向浓度和由该厂造成的SO2最大地面浓度及产生距离.(2)某石油精练厂自平均有效源高度150m处排放80g/s的二氧化硫,在B类稳定度下,烟囱出口风速4m/s,由于上层大气存在一峰面逆温,使混合层高度1000m,试画出此情况下的地面轴线浓度曲线.各下风距离浓度计算值下风距离x(km)浓度C(mg/m3)0.3 1.8×1030.50.9761.5 1.2×10-1……3.2(X=X D) 3.6×10-26.4(X=2X D)10.030.0100.09.4×10-4 2)学生分组完成任务讨论选用的计算方法。
[建筑工程管控]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
(建筑工程管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实验壹雷诺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液体在不同流动状态时的流体质点的运动规律。
2、观察液体由层流变紊流及由紊流变层流的过渡过程。
3、测定液体在园管中流动时的上临界雷诺数Rec1和下临界雷诺数Rec2。
二、实验要求1、实验前认真阅读实验教材,掌握和实验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
2、熟练掌握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按规定进行实验操作。
3、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分析计算实验数据,提交实验报告。
三、实验仪器1、雷诺实验装置(套),2、蓝、红墨水各壹瓶,3、秒表、温度计各壹只,4、卷尺。
四、实验原理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有俩种不同的流动状态,其阻力性质也不同。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水箱中的水位恒定,即水头H不变。
如果管路中出口阀门开启较小,在管路中就有稳定的平均流速u,这时候如果微启带色水阀门,带色水就会和无色水在管路中沿轴线同步向前流动,带色水成壹条带色直线,其流动质点没有垂直于主流方向的横向运动,带色水线没有和周围的液体混杂,层次分明的在管道中流动。
此时,在速度较小而粘性较大和惯性力较小的情况下运动,为层流运动。
如果将出口阀门逐渐开大,管路中的带色直线出现脉动,流体质点仍没有出现相互交换的现象,流体的运动成临界状态。
如果将出口阀门继续开大,出现流体质点的横向脉动,使色线完全扩散和无色水混合,此时流体的流动状态为紊流运动。
雷诺数:连续性方程:A•u=Qu=Q/A流量Q用体积法测出,即在时间t内流入计量水箱中流体的体积ΔV。
式中:A-管路的横截面积u-流速d-管路直径γ-水的粘度五、实验步骤1、连接水管,将下水箱注满水。
2、连接电源,启动潜水泵向上水箱注水至水位恒定。
3、将蓝墨水注入带色水箱,微启水阀,观察带色水的流动从直线状态至脉动临界状态。
4、通过计量水箱,记录30秒内流体的体积,测试记录水温。
5、调整水阀至带色水直线消失,再微调水阀至带色水直线重新出现,重复步骤4。
大气采样作业指导书
大气采样作业指导书(依据标准: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目录(一)》(二)氟化物采集与计算(三)硫酸盐化速率采集与计算(四)大气降水采集(五)二氧化硫溶液富集采样与计算(六)氮氧化物溶液富集采样与计算(七)灰尘自然沉降量采集与计算/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环境空气中氟化物的小时浓度和日平均浓度的测定。
2、一般事项测定方法中共同的一般事项按《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中有关规定执行。
3、方法要点空气中氟化物与浸渍在滤纸上的氢氧化钙反应而被固定,用电极法测定,求得石灰滤纸上氟化物的含量,反映在放置期间空气中氟化物的平均污染水平。
4、器材石灰滤纸法标准采样装置采样盒:外径13厘米,内径厘米,高厘米(不含盖)的平底塑料盒,具盖及塑料环状长垫(外径厘米,内径11厘米)。
防雨罩:采用盒口直径30厘米、盒高90厘米的搪瓷盒,盒底用铁皮焊一个直径13厘米、高3厘米的圈,可安装采样盒。
5、操作步骤取一张石灰滤纸,平铺在平底塑料采样盒底部,用塑料环状长垫压好滤纸边,再用具有弹性的塑料条沿盒边压紧,将滤纸固定好,盖好盒盖,携至采样点。
、采样时将装好石灰滤纸的采样盒的盒盖取下,采样盒装入采样防雨罩的盒底铁圈内并固定,使石灰滤纸面朝下暴露在空气中。
样品放置时间为七天至一个月。
放样品和收样品时应记录核对放样品地点、采样盒编号及放、收样品时间(月、日、时)。
收样品时,取下采样盒并旋紧盒盖,携回实验室。
6、计算氟化物[μgF/]=(W-W)/(S×n)×100式中:W-样品石灰滤纸中氟含量(μg)W-空白石灰滤纸中平均氟含量(μg/张)S-样品滤纸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cm2)n-样品滤纸在空气中放置的天数,准确至天。
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环境空气中含硫污染物(主要为二氧化硫)的测定。
2、一般事项测定方法中共同的一般事项按《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中有关规定执行。
3、方法要点碳酸钾溶液浸渍过的玻璃纤维滤膜嚗露于空气中,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硫酸雾、硫化氢等发生反应,生成硫酸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烟气流量及含尘浓度的测定一、实验意义和目的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工业污染源排出的废气,其中烟道气造成的危害极为严重。
因此,烟道气(简称烟气)的测试是大气污染源监测的主要内容之一。
测定烟气的流量和含尘浓度对于评价烟气排放的环境影响、检验除尘装置的功效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实验应达到以下目的:(1)掌握烟气测试的原则和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2)了解烟气状态(温度、压力、含湿量等参数)的测量方法和烟气流速、流量等参数的计算方法;(3)掌根烟气含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一)采样位置的选择正确地选择采样位置和确定采样点的数目对采集有代表性的并符合测定要求的样品是非常重要的。
采样位置应取气流平稳的管段.原则上避免弯头部分和断面形状急剧变化的部分,与其距离至少是烟道直径的1.5倍,同时要求烟道中气流速度在5m/s化以上。
而采样孔和采样点的位置主要根据烟道的大小及断面的形状而定。
下面说明不同形状烟道采样点的布置。
1.圆形烟道采样点分布见图1-1(a)。
将烟道的断面划分为适当数目的等面积同心圆环,各采样点均在等面积的中心线上,所分的等面积圆环数由烟道的直径大小而定。
2.矩形烟道将烟道断面分为等面积的矩形小块.各块中心即采样点,见图1-1(b)。
不同面积矩形烟道等面积分块数见表1-1。
表1-1 矩形烟道的分块和测点数3.拱形烟道分别按圆形烟道和矩形烟道采样点布置原则,见图1-1(c)。
图1-1 烟道采样点分布图(a)圆形烟道;(b)矩形烟道;(c)拱形烟道(二)烟气状态参数的测定烟气状态参数包括压力、温度、相对湿度和密度。
1.压力测量烟气压力的仪器为s 形毕托管和倾斜压力计。
s 形毕托管适用于含尘浓度较大的烟道中。
毕托管是由两根不锈钢管组成,测端做成方向相反的两个相互平行的开口,如图1-2所示,测定时将毕托管与倾斜压力汁用橡皮管连好.一个开口面向气流,测得全压;另一个背向气流,测得静压;两者之差便是动压,由于背向气流的开口上吸力影响,所得静压与实际值有一定误差,因而事先要加以校正。
方法是与标准风速管在气流速度为2~60 m/s 的气流中进行比较,s 形毕托管和标准风速管测得的速度值之比,称为毕托管的校正系数。
当流速在5~30 m/s 的范围内,其校正系数值约为0.84。
倾斜压力计测得动压值按下式计算:P =L·K·d (1-1)式中:L —斜管压力计读数;K —斜度修正系数,在斜管压力标出0.2,0.3,0.4,0.6,0.8; d — 酒精相对密度,d =0.81。
图1-2 毕托管的构造示意图 1—开口; 2—接橡皮管2.温度烟气的温度通过热电偶和便携式测温毫伏计的联用来测定。
热电偶是利用两根不同金属导线在结点处产生的电位差随温度而变制成的。
用毫伏计测出热电偶的电势差,就可以得到工作端所处的环境温度。
热电偶的技术数据参见其说明书。
3.相对湿度烟气的相对湿度可用于湿球温度计直接测得,测试装置如图1-3所示。
让烟气以一定的流速通过于湿球温度汁,根据干湿球温度汁的读数可计算烟气含湿量(水汽体积分数);图1-3 干湿球法采样系统1—烟道;2—滤棉;3—干湿球温度计;4—压力计;5—抽气泵sa b a b c br sw p p p p t t C p +---=))((χ (1-2)式中: br p —温度为 b t 时的饱和水蒸气压力,Pa ;b t —湿球温度,℃;c t —干球温度,℃;C —系数,C=0.00066;a p —大气压力,Pa ; s p —烟气静压,Pa ;b p —通过湿球表面的烟气压力,Pa 。
4.密度干烟气密度由下式计算:TpRT p g 287==ρ (1-3) 式中:g ρ—烟气密度,㎏/m ;p —大气压力,Pa ; T —烟气温度,K 。
(三) 烟气流真的计算 1.烟气流速的计算当干烟气组分同空气近似,露点温度在35~55℃之间,烟气绝对压力在0.99³105~1.03³105Pa 时,可用下列公式计算烟气进口流速:Tp K v p 77.20= (1-4)式中:0v —烟气进口流速m/s ;K P —毕托管的校正系数,K P =0.84; T —烟气底部温度,℃;p ——各动压方根平均值,Pa 。
np p p p n+⋅⋅⋅++=21 (1-5)式中: n p —任—点的动压值,Pa ; n —动压的测点数。
2.烟气流量的汁算烟气流量计算公式:0v A Q s ⋅= (1-6)式中:s Q —烟气流量,m 3/s ;A —烟道进口截面积,m 2。
(四)烟气含尘浓度的测定对污染源排放的烟气颗粒浓度的测定,一般采用从烟道中抽取一定量的含尘烟气,由滤筒收集烟气中颗粒后,根据收集尘粒的质量和抽取烟气的体积求出烟气中尘粒浓度。
为取得有代表性的样品,必须进行等动力采样,即尘粒进入采样嘴的速度等于该点的气流速度,因而要预测烟气流速再换算成实际控制的采样流量。
图1-4是等动力采样的情形,图中采样头与气流平行,而且采样速度与烟气流速相同,即采样头内外的流场完全一致,因此随气流运动的颗粒没有受到任何干扰,仍按原来的方向和速度进入采样头。
图1-4 等动力采样图1-5是非等动力采样的情形。
其中图1-5(a )中采样头与气流有一交角θ,进入采样头的烟气虽保持原来速度,但方向发生了变化,其中的颗粒物由于惯性,将可能不随烟气进入采样头;图1-5(b )中采样头虽然与烟气流线平行,但抽气速度超过烟气流速,由于惯性作用,采样体积中的颗粒物不会全部进入采样头;图1-5(c )内气速低于烟气流速,导致样品体积之外的颗粒进入采样头,由此可见.采用等动力采样对于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非常重要的。
图1-5 非等动力采样(a )θ≠0;(b)u >u 0;(c) u <u 0另外.在水平烟道中,由于存在重力沉降作用,较大的尘粒有偏离烟气流线向下运动的趋势,而在垂直烟道中尘粒分布较均匀,因此应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上取样。
图1-6为采样装置。
根据滤筒在采样前后的质量差以及采集的总气量,可以外算出烟气的含尘浓度。
应当注意的是,需要将采样体积换算成环境温度和压力下的体积。
图1-6 烟尘采样系统示意图ττtp p t V V at ++=2732730(1-7)式中:t V — 环境条件下的采样体积,L ;0V —现场采样体积,L ; τt —测烟仪温度表的读数,℃;t —环境温度,℃;a p —大气压力,Pa ;τp —测烟仪压力表读数,Pa 。
由于烟尘取样需要等动力采样,因此需要根据采样点的烟气流速和采样嘴的直径计算采样控制流量。
若干烟气组分与感空气近似:)1())((080.05.02sw a s s a s r p p T T p p v d Q χττ-++= (1-8) 式中:r Q —等动力采样时,抽气泵流量计读数,L/min ;d —采样嘴直径,㎜;s v —采样点烟气流速,m/s ; a p —大气压力,Pa ; s p —烟气静压, Pa ;r p —测烟仪压力表读数,Pa ; s T —烟气绝对温度,K ;r T —测烟仪温度(温度表读数),K ; sw χ—烟气中水气的体积分数。
三、实验仪器和设备(1)热电偶:EFZ-0型: 1支。
(2)测温毫伏计: EFZ —020型, 1个。
(3)S 形毕托管: 1支。
(4)倾斜压力计: YYT 一200型, 1台。
(5)烟气测试仪(测烟仪): SVC —1型, 1个。
(6)尘粒采样仪(抽气泵); CLK —1型, l 台。
(7)干湿球温度计: DHM —2型, 各1支。
(8)盒式压力计: DYM —3型, 1个。
(9)U 形管压力计: 1支。
(10)烟尘采样管: 2支。
(11)玻璃纤维滤筒: 若干。
(12)镊子: 1支。
(13)分析天平: 分度值0.001g , 1台。
(14)烘箱:1台。
(15)橡胶管:若干。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1.滤筒的预处理测试前先将滤筒编号,然后在105℃烘箱中烘2h,取出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20min,再用分析天平测得初重并记录。
2.采样位置的选择根据烟道的形状和尺小确定采样点数目和位置。
3.烟气状态和环境参数的测定分别利用热电偶、干湿球温度计和倾斜压力汁测定烟气的温度、湿度和压力,计算烟气的流速和流量。
同时用盒式压力表和温度计测定大气压力和环境温度。
4.烟尘采样(1)把预先干燥、恒重、编号的滤筒用镊子小心装在采样管的采样头内,再把选定好的采样嘴装到采样头上。
(2)根据每一个采样点的烟气流速和采样嘴的直径计算相应的采样控制流量。
(3)将采样管连接到烟尘浓度测试仪,调节流量计使其流量为采样点的控制流量,找准采样点位置,将采样管插入采样孔,使采样嘴背对气流顶热10min,后转动180°,即采样嘴正对气流方向,同时打开抽气泵的开关进行采样。
(4)逐点采样完毕后,关掉仪器开关,抽出采样管.待温度降下后.小心取出滤筒保存好。
(5)采尘后的滤简称重。
将采集尘样的滤筒放在105℃烘箱中烘2h,取出置于玻璃干燥器内冷却20 min 后,用分析天平称重。
(6)计算各采样点烟气的含尘浓度。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表1-2 烟气流量及含尘浓度测定实验记录表烟道断面积_____________m断面积平均流速_______m/s 断面流量_______m/s平均烟尘浓度___________mg/L六、实验结果讨论(1)测烟气温度、压力和含温量等参数的目的是什么?(2)实验前需要完成哪些准备工作?(3)采集烟尘为何要等动力采样?(4)当烟道截面较大时,为了减少烟尘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能否缩短采样时间?如何操作?实验二 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测定一、实验意义和目的从烟道排出的废气中,引起人们注意的污染物之一的是SO 2,其排放量多、腐蚀性强、危害大,故监测SO 2对检验其是否符合国家现行排放标准、净化设备效果、控制大气污染等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作此实验要求学生达到以下目的:1.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从烟道中采集SO 2气的方法;2.了解碘量法测定SO 2的原理,学会试剂的配制及SO 2浓度的分析和计算。
二、实验原理用抽气泵从烟道中抽出的SO 2气体被氨基磺酸胺和硫酸铵混合吸收液吸收后,用碘量法即用碘溶液滴定,按滴定量计算出SO 2浓度。
测定范围为50~2000ppm 、140~5700mg/m 3。
主要反应式:SO 2+2H 2+I 2→H 2SO 4+2HI过量的碘+淀粉−−−→−物理作用蓝色 三、实验装置、流程、仪器设备和试剂(一)采样系统如图2-3-1所示,采样系统包括: 1.采样管用耐用腐蚀材料(不锈钢、石英)制成,其长度以能达到烟道中心部位为标准,其周围有加热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