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召陵区召陵镇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8《醉翁亭记》教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 28《醉翁亭记》(第1课时)教案设计 (新

八年级语文下册 28《醉翁亭记》(第1课时)教案设计 (新

《醉翁亭记》教学内容:《醉翁亭记》(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教材分析《醉翁亭记》位居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第三课,且篇幅较长,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本文是一篇精讲课文。

内容多、需要积累的量也很大。

3、中招考点对文言文的考察每年都有,主要涉及文言字词的解释,古文翻译,对课文的理解,赋8分的居多。

4.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将近两年的学习,对于文言文已初步形成一定的方法,但对其阅读分析,还不到位,应在积累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基础上,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情感。

二、学习目标1、通过查找工具书或结合课下注释,能说出作者生平,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2、通过听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注意“也”、“而”语气的不同,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1、通过查阅资料能说出作者的简介,总结出识记作者的方法。

2、通过朗读课文,能读准字音与节奏,正确朗读课文。

3、通过查工具书或课下注释,能解释重点字词的意思,并翻译课文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一,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查找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能说出作者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2、针对目标二,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听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注意“也”、“而”语气的不同,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1、针对目标1,能通过查阅资料能说出诗人的简介和写作背景,总结出识记作者的方法。

2、针对目标2,能通过正音、范读等方式读准本课的重点字音、读准本科的节奏。

3、针对目标3、能对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字典或课下注释,以“先读一句原文,再解释重点词,最后连起来翻译”正确翻译课文。

一、导入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

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

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四、教学过程当堂检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

《醉翁亭记》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醉翁亭记》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醉翁亭记》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醉翁亭记》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1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课程教学已经逐渐从纯粹的知识灌输转变为注重实践和操作。

那么,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如何设计一节优秀的语文课教学呢?本篇文章将以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古典诗文《醉翁亭记》为例,探讨如何设计一节高效的语文教学。

一、教学目的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如下:1.通过让学生全面了解《醉翁亭记》的内容与历史背景,提高学生对古文学习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2.让学生通过仿写《醉翁亭记》一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其语文素养。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下:1.学会理解古文的含义与意图,把握古文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

2.掌握如何进行古文的仿写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将采用教师讲解与示范、小组讨论、学生自主阅读与写作等多种方式,以下是具体的教学步骤:I.学习背景导入通过讲解《醉翁亭记》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李清照的基本情况,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该文,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II.整体阅读通过全班阅读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醉翁亭记》的大概内容与结构,同时帮助他们理解古文的语言风格以及其中的修辞手法,并让学生在读完文章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理解情况,以充分发掘文章语言的内涵。

III.分组讨论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理解思维,验证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交流共享各自的理解思路,激发兴趣和创造力。

老师在讨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文章的一些细节问题,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讨论中产生新的思路新的想法。

IV.仿写作业布置通过对仿写作业的详细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古文的仿写,并注意仿写时的主要考虑因素,如仿写的主题、篇幅、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

V.学生自主阅读与写作在本节课的最后,老师布置学生自主阅读和仿写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诠释,书写出自己的作品。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教学设计(精选篇)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教学设计(精选篇)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教学设计(精选篇)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11、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学习景物描写的方式,体会其作用。

背诵全文。

掌握常见的文言知识。

2、感受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理解“与民同乐”的内涵。

3、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背诵翻译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和景物描写的方法。

理解作者寓于景中的复杂感情。

两教时第一教时1、了解醉翁亭的概况和文章的由来。

2、粗读课文,读出韵味,感受作者的感情。

3、口头翻译全文。

4、思考并回答8个问题。

5、布置作业。

一、导入新课,介绍醉翁亭和文章的由来。

1、亭子现况醉翁亭坐落于安徽省滁州市市区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

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

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

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

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

解放后,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

2、布局醉翁亭前有“让泉”,泉请客送礼是小溪,终年水声潺潺。

清澈见底。

琅琊山不仅山色淡雅,而且文化渊源久远;自唐宋以来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王安石、梅尧臣、宋濂、文征明、曾巩、薛时雨等历代无数文豪墨客,赋诗题咏,皆在山中。

醉翁亭中有宋代大文豪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碑刻称为“欧文苏字”,亭后最高处有一高台,名曰“玄帝宫“,登台环视,只见群山滴翠,百鸟齐鸣,令人心旷神怡!3、历史由来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

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中建造了一座亭子,欧阳修亲自为它作记,由此写出了《醉翁亭记》这一名篇。

从此,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因此得名。

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公。

有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8《醉翁亭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8《醉翁亭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

28 《醉翁亭记》1、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感情。

2、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感情。

(二)难点1、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体会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流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出标、板题【投】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研读第一二段,初步体会作者“为景而醉”的情感。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投】作者简介欧阳修,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X革新,既是X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在某某时,自号醉翁。

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X,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

欧公一带儒宗,风流自命。

词章窈眇,世所矜式。

乃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

2、【投】写作背景《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当时欧阳修正任某某太守。

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某某来的。

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X仲淹、富弼等人推行新政,而反对保守的吕夷简、夏竦之流。

韩X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亲戚中有人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某某。

欧阳修在某某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

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8课《醉翁亭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8课《醉翁亭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醉翁亭记》 备课人授课时间 课 题 《醉翁亭记》教 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结合写作背景,把握文章中心。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理清段落层次,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情感态度 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及其积极意义。

重难点 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

教 学 设 计教 学 内 容环节 一、旧课反馈 二、背景介绍庆历五年,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太守。

本文写于他到滁州上任后的第二年。

欧阳 修虽壮年被贬,仕途失意,一时壮志难酬,内心抑郁,但他不悲戚嗟叹,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当好地方官,为百姓办事。

他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自得其乐,并与民同乐,把内心的抑郁掩压在山水和诗酒之中。

三、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旧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畅达,抒情委婉。

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庆历5年( 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

第二年,写了本文。

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四、整体感知本文以“醉”“乐”二字提挚全篇。

“醉”是事物的现象;“乐”是事物的本质。

“醉”“乐”二字都是借“醉翁亭”说出,全文脉络十分清楚。

开头第一段含两个层次:前一层次介绍醉翁亭的环境美;后一层次介绍醉翁亭的得名,其中跟文章脉络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中间两段描写醉翁亭的游乐,也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山间朝暮四季不同景色之乐,先用“若夫”一词领起,后用:“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总收一笔。

第二层写太守众宾、游人之乐,先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路前一层是并列的,然后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项内容。

八年级语文下册28《醉翁亭记》(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28《醉翁亭记》(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8、醉翁亭记课题28、醉翁亭记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积累文言词汇。

3、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重点积累文言词汇。

难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教法及教具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一、导入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

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

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

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二、读课文1、听读。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要求: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

2、正音。

滁( ) 壑( ) 琊( ) 潺( ) 酿( )僧( )辄( ) 霏( ) 暝( ) 洌( )蔌( ) 弈( )翳( ) 携( ) 觥( )伛()蔚()偻( )朝( )而往3、学生试读课文。

朗读课文。

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相同。

“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

如:环滁皆山也。

琅琊也。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

如:太守自谓也。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如:在乎山水之间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

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

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

如:朝而往,暮而归。

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句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了解欧阳修的相关常识,学生补充。

学生听录音。

学生读准字音。

学生朗读课文。

把握文中“而”和“也”的语气。

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醉翁亭记》全文。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3)了解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山水和人际关系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和重点句子的解释与翻译。

2. 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 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介绍。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节奏的掌握。

2. 对文中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黑板,展示文中的重点内容和图片。

2. 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和阅读材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醉翁亭记》,提问学生对“醉翁”和“亭记”的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文言文的断句。

(2)学生结合注释和词典,自主解释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

(2)教师通过例句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5. 朗读与背诵(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掌握。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背诵练习,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6. 拓展阅读(1)教师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进行交流和讨论。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醉翁亭记》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醉翁亭记》优质教案

《醉翁亭记》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把握文章结构,学习本文写景与抒情自然结合的方法,理解景物描写作用。

2、理解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其与民同乐的情怀。

3、学习掌握文章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想象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所描绘的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的场景,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通过点拨引导学生探究感悟作者的情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肩负民族、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1、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理解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教学难点】1、理解“醉”与“乐”的关系。

2、通过点拨引导学生探究感悟作者的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欧阳修的资料,掌握本文出现的生字词并结合文章下面的注释能自己疏通课文。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范仲淹胸怀天下、忧民在心的情怀,“醉能同其乐”则体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从文中追寻他的足迹,一起去感受滁州胜景---醉翁亭,体会失意时的他表现出的旷达情怀。

二、出示活动任务1、把握文章结构,学习本文写景与抒情自然结合的方法,理解景物描写作用。

2、理解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其与民同乐的情怀。

3、学习掌握文章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法。

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八年级语文下册 28《醉翁亭记》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8《醉翁亭记》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8 醉翁亭记教学目标:1、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

2、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

3、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4、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5、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本文从“乐”和“醉”中所抒发的“与民同乐”的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生字:2、重点词:二、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作者。

2、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依据自己预习时读书的感受,大家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

学生自由发言,师总结概括: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板书:(1)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

(3)教师小结: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

(三)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四、品读课文,领略文中的人欢。

(2)四人小组讨论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

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4)学生齐读第三小节,读出欢乐的气氛。

2.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

第二课时一、品读第一段: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 欧阳修在描写滁州四周的山时起初用了40个字,把东南西北四方都写了但最后改成“环滁皆山也”5个字。

这5个字高度凝练,高度简洁,是锤炼字句的典范,鸟瞰全景,描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5、学生质疑。

6、划分段落内部层次,理清文脉:7.背诵此段。

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醉翁亭记》全文。

(2)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重要句子。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山水和生活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2)体会作者淡泊名利、与民同乐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醉翁亭记》全文。

2. 理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重要句子。

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节奏。

2. 理解文中蕴含的哲理和作者的人生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

3. 采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互动和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醉翁亭记》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僻词语的读音和句子的翻译,遇到困难时可以小组讨论。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句式和重要句子的翻译,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文中描绘的山水美景和作者的人生观,分享各自的感悟。

5. 案例分析:选取文中的典型段落,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1)检验学生对《醉翁亭记》全文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检查学生对文言文中生僻词语和句式的掌握程度。

(3)评估学生对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的理解水平。

人教初中语文八下《28醉翁亭记》word教案 (1)

人教初中语文八下《28醉翁亭记》word教案 (1)
4.太守为何饮少辄醉?是真的醉酒了吗?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展示图片,师生共同领略醉翁亭周围的醉人风光,然后用一个词来描绘这一风光。
5.什么样的山水能让人陶醉呢?请一名同学朗读第二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山中景物的?这样的景物给人 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一日之景:朝、暮
山间景 乐亦无穷
四时之景:春、夏、秋、冬
山水之乐
6.展示图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作为一个太守 ,难道仅仅满足于山水之乐吗?我们 接着分析第三段。
8.第三段作者写了哪三种人的乐?
滁人游山之乐;众宾宴饮之乐;太守宴醉之乐。
9.作者为什么要写滁人游山之乐和众宾宴饮之乐?在写宴饮之乐时,为什么重点写宾客之乐?太守宴醉与之有联系吗?
醉翁亭记
教学目标
1.掌握全文的脉络,理解文章写景叙事和抒情 相结合的写法。
2.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
3.学习本文精炼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4.培养学生对语言的领悟及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并理解欧阳修阔达高尚的胸怀。
2.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体会本文精炼优美、流畅自然 的语言。
教学难 点
1.理解欧阳修“与民 同乐”思想的进步性。
2.体会本文精炼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方法
导读与欣赏、领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欣赏醉翁亭图片,由图片引入本节课《醉翁亭记》,
二、新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醉翁亭记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醉翁亭记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醉翁亭记【教学目标】一、理解把握文言重点词二、把握重点句翻译,明白得文意。

3、有情感地朗诵、背诵课文。

【教学进程】一、预习导入:滁壑蔚琅潺酿辄暝晦伛偻携清洌凛冽山肴野蔌觥翳二、自学二、自学一、二段课下注释。

教师点拨,学生划出重点注释并明白得。

三、口头检测第一、二段重点词你把握了吗?1.环滁皆山也环:围绕。

2.望之蔚但是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

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泻:飞泻。

4.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临:靠近。

5.名之者谁名:取名,命名。

6.饮少辄醉辄:就。

7.醉翁之意不在酒意:乐趣。

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

9.云归而岩穴暝归:聚集。

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回家。

1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香花。

秀:茂盛。

四、小组合作小组长组织结合一、二段课下注释翻译,记录不懂处。

五、重点讲解疑难句。

六、明白得、翻译基础上整理把握一、二段,能够看原文流畅地翻译。

第二课时学习三、四段,整体明白得把握全文。

一、齐读三、四段二、自学+点拨三、四段课下注释。

三、自学注释口头检测。

四、小组合作翻译三、四段五、疑难句精讲。

六、结合原文整体翻译三、四段。

七、全文整体把握与思想情感明白得。

三、四段重点词抽5、6号同窗口头检测12、伛偻提携老人弯着腰走,小小孩由大人领着走。

13.至于负者歌于途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4.山肴野蔌肴:野味。

蔌:菜蔬。

15、杂但是前陈者陈:摆开16.宴酣之乐酣:尽兴的饮酒。

17.觥筹交织觥:酒杯。

筹:酒筹。

18、苍颜:脸色苍老18.颓然乎其间者颓然醉醺醺的样子。

乎:在。

19.树林阴翳翳:遮盖。

20.鸣声上下上下: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21.太守谓谁谓:是。

四、探讨1、全文共四段,你能归纳每一段大意吗?2、第三段给咱们刻画了四幅画面,第一幅”滁人游“,你能归纳其余三幅画面吗?3、文中描述了哪几个层面的乐,各有什么特点?4、贯穿全文线索是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5、你能从文中找出哪些成语?五:精讲点拨。

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作业:
a.抄写《醉翁亭记》中的重点词汇、成语、典故,并解释其含义。
b.摘录文章中你认为最具美感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c.根据课堂学习,总结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并结合实际进行仿写。
2.选做作业:
a.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欧阳修的生平事迹,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者简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2.讨论内容:
a.分析文章中的重点词汇、成语、典故。
b.探讨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态度。
c.交流对文章写作技巧的理解。
3.汇报: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
1.填空题: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题,检查学生对重点词汇、成语、典故的掌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培养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
2.领悟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树立环保意识。
3.通过学习古人高尚的品质,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4.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同时,注重课后反思,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讲授新知
1.文章背景:详细介绍《醉翁亭记》的文学背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历史地位。
2.课文解读:逐段分析课文内容,讲解重点词汇、成语、典故,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3.写作技巧:分析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如对偶、排比、设问、夸张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运用。

河南省召陵区召陵镇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8《醉翁亭记》教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河南省召陵区召陵镇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8《醉翁亭记》教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8 醉翁亭记知识和能力目标: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背诵全文过程和方法目标:熟读背诵全文并能翻译。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习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学习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加点字的注音A 林壑.()尤美觥.( )筹交错林霏.( )开B 树林阴翳.( ) 泉香而酒洌.()岩穴暝.()C 伛偻.()提携蔚.()然而深秀山肴野蔌.()D 晦.()明变化颓.()然乎其间者酿.()泉为酒2.解释下列加点字:①野芳发而幽.香()②日出而林霏.开()③苍.颜白发()④伛.偻.提携()二合作探究本文选自,作者,字永叔,号,晚年又自号为,谥号“文忠”,世称“”。

他是(朝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的另外几家是:唐朝的和;宋朝的另外几位散文家是。

三巩固提升(一)重点文言词义1、环滁皆山也2、林壑尤美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4、山行六七里5、峰回路转6、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7、名之者谁 8、太守自谓也 9、饮少辄醉10、醉翁之意不在酒 1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13、云归而岩穴暝 14、晦明变化者 15、野芳发而幽香16、佳木秀而繁阴 17、风霜高洁 18、至于负者歌于途19、伛偻提携 20、泉香而酒洌 21、杂然而前陈者22、宴酣之乐 23、非丝非竹 24、觥筹交错25、颓然乎其间者 26、已而夕阳在山 27、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二)指出下列虚词的用法1、而泉香而酒洌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杂然而前陈者而不知人之乐2、也环滁皆山也太守自谓也而乐亦无穷也3、之醉翁之意不在酒名之者谁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三)判断下面多义词的用法1、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秀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3、酿泉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4、绝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佛印绝类弥勒(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河南省召陵区召陵镇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8《醉翁亭记》教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河南省召陵区召陵镇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8《醉翁亭记》教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8《醉翁亭记》第二课时知识和能力目标: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背诵全文过程和方法目标:熟读背诵全文并能翻译。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习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学习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 解释加线的词语。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名之者谁蔚然而深秀者太守谓谁醉翁之意不在酒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颓然乎其间者伛偻提携射者中,弈者胜树林阴翳鸣声上下醒能述以文者2 翻译下列句子。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二合作探究1、在美景中,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在文中画出表现作者之乐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2、结合本文的创作背景,你是怎样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醉”与“乐”呢?本文的主旨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呢?三巩固提升1、贯穿全文的主线是:_______有句话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醉”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是两种人是:_________________5、理解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本文写景很有层次,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读一读,思考: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1)写亭的环境:从到。

(2)写山间之朝暮:从到。

(3)写山间之四时:从到。

(4)写宴饮场面:从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醉翁亭记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背诵全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熟读背诵全文并能翻译。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学习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学习难点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加点字的注音
A 林壑.()尤美觥.( )筹交错
林霏.( )开
B 树林阴翳.( ) 泉香而酒洌.()
岩穴暝.()
C 伛偻.()提携蔚.()然而深秀
山肴野蔌.()
D 晦.()明变化颓.()然乎其间者
酿.()泉为酒
2.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野芳发而幽.香()
②日出而林霏.开()
③苍.颜白发()
④伛.偻.提携()
二合作探究
本文选自,作者,字永叔,号,晚年又自号为,谥号“文忠”,世称“”。

他是(朝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的另外几家是:唐朝的和;宋朝的另外几位散文家是。

三巩固提升
(一)重点文言词义
1、环滁皆山也
2、林壑尤美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4、山行六七里
5、峰回路转
6、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7、名之者谁 8、太守自谓也 9、饮少辄醉
10、醉翁之意不在酒 1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13、云归而岩穴暝 14、晦明变化者 15、野芳发而幽香
16、佳木秀而繁阴 17、风霜高洁 18、至于负者歌于途
19、伛偻提携 20、泉香而酒洌 21、杂然而前陈者
22、宴酣之乐 23、非丝非竹 24、觥筹交错
25、颓然乎其间者 26、已而夕阳在山 27、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二)指出下列虚词的用法
1、而泉香而酒洌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杂然而前陈者而不知人之乐
2、也环滁皆山也太守自谓也而乐亦无穷也
3、之醉翁之意不在酒名之者谁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三)判断下面多义词的用法
1、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秀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
3、酿泉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
4、绝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佛印绝类弥勒
(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课堂练习练习
1、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翻译下面句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填空
文中描写“山间四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之“乐”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中作者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他的“”思想,和范仲淹的“,”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
四拓展延伸
1.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
2.文中写出了谁“乐”?
五教后记
回顾全文,欧阳修的这篇《醉翁亭记》可谓是一篇千古名文,它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打下了鲜明的时代印记,面对艰难的国运,欧阳修在逆境中不但努力治理滁州取得了可观的成绩,而且还以精美的文笔给我们留下了文笔,给我们留下了这篇宝贵的文化遗产,真可令人赞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