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普通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学科教学能力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库时代
·132·
智谋方略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普通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学科教学能力培养
曹佳璠
(长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教师教育应与基础教育接轨,培养适应未来的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

本文列举了基础教育英语学科教师应该具有的教学能力,并从学校、院系、学科、实践四个层面探讨了普通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学科教学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师院校;英语;教学能力;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05-0132-002
1997年以来,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等国际组织委托专业机构先后开展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

2014年3月,我国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将构筑学生核心素养确定为教育改革的关键。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

2017年底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

此次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确定了各学科核心素养框架。

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无法离开教师的培养而独立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原有教育理念、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这种改变和提升需要从对教师的教育开始。

教师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工作母机,起着引领作用。

而基础教育课改的实施也必然反作用于教师教育系统,对其提出新的、更多的需求。

在这方面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应该对教育新形式做出较快反应,即立足于构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提升本专业学生学科教学能力。

一、基础教育英语学科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
(一)语言能力与语言教学能力英语教师应该具备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意识能力,尤其是语言教学能力。

能够设计基于语篇主题情境和围绕主题意义探究的多层次、有针对性和连贯性的英语活动;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教法方法;能够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适当的、动态的方法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社会文化能力
英语教师要熟悉英语国家及我国自身的文化知识,价值观念等,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能将先进的理念引进来,更能将我国的文化传播出去。

更要有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大局意识。

(三)思维能力
英语教师应该具有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

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才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能够不断探索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四)信息处理能力
英语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传播工具获取教学材料,甄别、筛选可用信息,能够运用软件工具进行编辑,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实施高水平教学。

(五)自主发展能力
英语教师要有终身学习能力,持续获取最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素材。

要有合作能力,与学生合作、与本专业教师探讨、与其他学科教师共同工作。

要有科研能力,能用教学规律指导教学,也能够从教学中总结规律。

二、普通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学科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作为教师教育的职前阶段,高师院校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更要使学生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先进的教学理念、践行理论的实践力。

(一)学校层面
进行通识课程教育改革。

大学教育不应该只走专业化路线,应该致力于全人教育。

尤其是语言与思维、文化、社会等方面密切相关。

因此,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加大通识课程比重。

但传统通识课程往往与专业关系不大,或关系过于密切,只与语言知识相关。

改革后的通识课程应该更体现文化性,尤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还可以开设前沿的、实用的信息技术课程。

这些课程的开设不是孤立的,而是要鼓励院系间的合作,根据英语专业的特点“定制”课程,在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创造更多的教师、学生出国学习交流机会。

语言的学习是在交际中进行,交际也是语言教学应达到的目的之一。

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开展各种短期、长期的交流项目、进修项目、访学项目、合作办学项目等。

(二)院系层面
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英语专业要做出迅速、正确的反应,及时调整专业建设方向。

首先要更新理念。

要建设高质量的专业教师队伍,要使教师适应教育的新形势,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因此,院系应该给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掌握学科专业理论和知识、学习课程与教学相关理论和知识等;鼓励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和改革,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从而实现以科研带动教学。

与基础教育接轨,开展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以后要从事英语教学这个事实, 体现师范性。

调整通识课、学科专业课和教育专业课三类课程的比例,尤其要加大教育类专业课程比重,并与基础教育接轨。

在学科专业内部,不只重视语言技能课程,还要重视专业方向课程,在语言课、文学课等容易被学生认为实用性不强而忽视的学科中更加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整合学科专业课,明确各科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以及如何培养,可以把培养能力相近的专业课程进行联合。

与中小学校、社会教育机构等密切合作。

在合作中,本专业负责引进理念,提供技术指导、培训教师等。

而广大中小学校、社会教育机构为本专业提供教育实习平台、理论践行场域。

这样的合作使高师院校的教师与学生能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理论与实践对接,有针对性地提升各方面能力。

(三)学科层面
教法课应该把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英语学科课程标准解读等内容纳入课程,弄清基础教育英语学科各阶段要求。

教法课的理论部分的内容要及时更新,反映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其他课程在授课中要注意不仅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更要强调知识的运用、方法意识的培养、教学能力的提高,要与学生未来的教育实践相关联。

首先,专业教师在教学
(下转第135页)
智库时代
·135·
智谋方略
舍、三好学生、励志奖学金等评选,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调动学生向先进看齐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不断改善学风建设环境。

(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风建设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有利于消除大学生的空虚、孤独的消极情绪。

通过举办“篮球赛”、“宿舍文化节”、“班级文化节”、“科技文化节”、“诚信辩论赛”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使大学生活变得有意义、有目标。

一些高校在积极推进“无手机课堂”,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将手机放入手机袋,改善上课“低头族”现象,逐渐引导学生由强制转为自律,大大提升了课堂授课效果,间接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五)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学风建设离不开规章制度的保障。

首先,严格考勤制度。

每天进行课堂考勤、早晚自习考勤,由学生会或自律委进行抽查,并实时通报检查结果,使各学院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便于及时整改,纠正学生迟到、早退、逃课等不良行为。

其次,严肃惩罚机制。

依据各高校学生手册规定,对于连续旷课达几学时的学生要进行约谈了解情况,并告知家长。

依据学校规定对其进行处分并在班上公示,对班上其他学生起到警示的作用。

最后,严抓考风考纪。

考试前开展诚信考试,组织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借助QQ、微信等新媒体加强对诚信考试的宣传和引导,肃清考试纪律,端正考风考纪,杜绝学生考试作弊、违纪的侥幸心理,督促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复习,以考风检验学风,促进学风建设良性循环。

三、总结
综上所述,学风建设是高校办学过程中
的不懈追求,优良学风的形成是造就优秀育人环境的根本和追求卓越的基本保证。

各高校应当从办学实际出发,充分把握学风建设的规律,将学风建设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从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入手,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打造优良的学风,将有益于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并最终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

【作者简介】
冯超超(1990-),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参考文献】
[1]王贵虎.“无手机课堂”方案的实践和探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6(12):40.
[2]元海啸.新时代背景下,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路径探究[J].智库时代,2018(35):145-146.
(上接第132页)
中一定要把教学理念明确表达、逐步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例如在设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时要让学生明确制定的标准、意图、步骤,鼓励学生参与设计,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调整教学方案。

在教学评价时要采取多种方法,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

其次,各学科的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补充最新的一手资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比较、形成观点。

采用任务教学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及能力。

最后,各学科教学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使学生知道如何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对翻转课堂、在线课堂等教学形式,教师不仅要会使用、巧使用,还要鼓励学生加入课程的制作。

通过以上几点,学生不仅能提高自身的素养,更能了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法,在将来的教育工作中合理迁移。

(四)实践层面
教育实践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结合的一个关键点。

增加教育见习形式的多样性、延长教育见习的时间。

从入学起就组织各种形式的教育见习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中小学优秀课堂教学视频,做教师教学比赛观众,在国培活动中听一线教师的经验交流等。

指导教师在活动之前要帮助学生做好准备,带着问题去学习。

活动之后及时组织学生讨论,进行教学反思。

加强教育实习管理,做到全过程、各环节理论与实践挂钩、注重能力培养。

学生在实习之前一定要对所在年级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在实习过程中,关注到整个教育的过程,而不只是教学本身;注意教学实践与指导理论如何联系;在实际操练时遇到什么问题。

在实习结束后,要有反思过程,同时根据实习经验完成一定量的教
学设计并进行实际演练。

【作者简介】
曹佳璠(1981-),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普通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以长春师范大学英语专业为例”的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GH170707)长春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地方高师院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长师高教[2018]52号)。

【参考文献】
[1]曹佳璠.核心素养背景下基础教育英语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J].现代交际,2019(2).
[2]刘益春,李广,高夯.“U-G-S”教师教育模式实践探索——以“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建设为例[J].教育研究,2014(8):107-112.
(上接第133页)
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开设相关课程。

在教学方法上,往往采用的是单一的灌输式方法,未能将创业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且学生参与度不高,从而导致教育效果不大。

民办高校应该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引入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利用多种教学工具,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比如采用小组讨论,开展创新创业比赛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来。

在课程的开设方面,民办高校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开设多元化的
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比如开设《“SYB”学员培训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就业指导课程》等课程。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认清就业形式,另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三)建立“社会-高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支持体系,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离不开社会、高校、家庭等多方的支持。

一方面,民办高校要利用自身优势,与校外优惠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这样既可以给学生实践提供平台,又可以积累创新创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
业潜能,。

另一方面,民办高校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沟通。

通过与家庭的沟通,学校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创新创业想法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只有构建好“社会-高校-家庭”这三位一体的支持体系,学生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中去。

【作者简介】黄丹(1987-),女,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科研课题(MBXH18YB050)的研究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