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代汉语词汇学(上)
古代汉语词汇教学研究——评《古代汉语词汇学》
古代汉语词汇教学研究——评《古代汉语词汇学》作者:暂无来源:《高教探索》 2019年第6期古代汉语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与核心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工具课程,开展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而对其造成直接影响的因素则是词汇。
因此,掌握好词汇是学好古代汉语的关键。
一、《古代汉语词汇学》内容简介《古代汉语词汇学》是一本古汉语研究方面的专著,论述了一系列古汉语中的语言概念和现象,内容主要涉及单音词、复音词、词义、词义的演变、同义词、反义词、同音词、同形词和多音词、因声求义等方面。
《古代汉语词汇学》一书提出,古代汉语词汇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充分掌握古代汉语词汇的特征、古今词汇的传承与发展,明确古今词汇的含义、引申规律等,从而形成分析古今词汇、探索词汇本质含义的能力。
语音必然归根于词汇上。
文字是语言记录的载体,假如没有词汇,文字则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古代汉语词汇学》还提出,在古代汉语中,语法是语言的规则与结构,与词汇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古代汉语的语法也离不开词汇。
该书力图较全面地吸收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一些重要的学术问题,初步建立切合实际的学科体系,对古代汉语词汇教学的开展有着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二、对古代汉语词汇教学的建议语音、文字、语法等都建立在词汇之上,古代汉语词汇教学十分关键。
下面笔者结合《古代汉语词汇学》一书,对古代汉语词汇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第一, 转变学生学习古代汉语词汇的理念。
很多学生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学习中,对未来汉语言文学对就业的重要性缺乏足够清晰的认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意识到古代汉语词汇的重要性,以理论指导古代汉语词汇运用的实践,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第二, 明确古代汉语词汇教学重点。
古代汉语是一门语言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教学课时有限,教师要在古汉语词汇教学中明确教学重点,选择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并且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与特点来对词汇知识进行扩充,而不是一味地深入讲解理论,彻底将古代汉语词汇教学变成古代汉语词汇理论教学。
古汉语词汇汇总.
3.词义的转移
• 中心词义本来表示甲范围的事物,后来变成 表示乙范围的事物。 • 诛——声讨、谴责——杀戮 • (由语言的谴责转化为为刑法的制裁)
转移
• • • • •
兵(古):兵器 树(古)种植 狱(古):诉讼 脚(古):小腿
今:士兵 今:树木 今:监狱 今:足
(4)易位
指一个词的中心义素不变,但限定义素发生 了变化。 • 涕:古代是 眼泪, 现代是鼻涕 • 涕(古)[从目中分泌的]+[津液] • 涕(今)[从鼻子中分泌的]+[津液] • 目液 鼻液 • 古代 : 涕 泗 • 现代: 泪 涕
• 1.古今词义几乎没有发生变化的:鸡、牛、 大、小、哭、笑等基本词汇。这类词汇只 占少数。 • 2.古今意义毫无关系的 : • 该:上古和中古都只是“完备”的意思, “招具该備,永嘯呼些。”王逸注:“该, 亦備也。”中古以後才有“应当”的意义。 古今意义完全不同。
搶(qiǎng):现代是“抢劫”的意思;《庄子逍遥 游》“搶(qiāng)榆枋”,“搶”是“突过”意思; 《战国策 魏策四》“以头搶(qiāng)地爾”,“搶”是 “撞”的意思,都与“抢劫”意义无关。 这一类词语在汉语词汇中更是少数。
• 再:上古只有“两次”或“第二次”的意义, 《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 • 《左传》僖公五年:“一之为甚,其可再呼” • 这里的“再”都是“两次”的意思。 • 现代汉语的“再” 相當于古代的“復”,表 示“重複”的意思。
(二)单音词、复音词
古汉语的词语是以单音词为主的,而现代汉语的词 汇以复音词为主。 古代单音词与现代复音词的对比,有三种情况:
• 对“疾病”的不同称谓:“天子有疾称不豫, 诸侯称负兹,大夫称犬马,士称负薪。” • 这种现象在英语中是看不到的。
古汉语词汇学与词汇史-文学院
古汉语词汇学与词汇史第一章绪论一、词汇学、汉语历史词汇学、古汉语词汇学1、词汇学词汇学就是其中以词和词汇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词汇学通常分为普通词汇学和个别语言词汇学。
个别语言词汇学又可以分为历史词汇学和描写词汇学。
2、汉语历史词汇学汉语历史词汇学就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词汇系统及其发展变化的一门学科。
3、古汉语词汇学古汉语词汇学,就是以古汉语(一般把它理解为“文言文”的同义语)的词汇系统及其发展变化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属于历史词汇学的范畴。
二、古代汉语词汇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1.古代汉语词汇学首先必须研究古汉语词汇的构词法及其发展。
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
随着历史的演进,单音词逐渐向复音词转化,单音词与复音词之间构成了交错的、复杂的关系。
复音词的形成与发展,复音词的构成方式等问题,是古代汉语词汇学首先要探讨的问题。
2.古代汉语词汇学要研究词与词的关系。
在古汉语中,词与词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
意义相同的词,构成了同义词关系。
意义相反与相对的词,构成了反义词关系。
意义无关而读音相同的词构成了同音词的关系。
意义无关,读音不同而字形相同的词构成了同形词的关系。
总之,各种不同类型的词的排列组合,构成了古汉语的词汇系统。
对古汉语词与词的关系的研究,也就是对古汉语的词汇系统的研究。
3、古汉语的词义系统及其演变。
4、古汉语专书词义考释。
三、古汉语词汇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古汉语词汇学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汉语词汇学的形成而建立起来的。
它的建立主要吸收了我国传统训诂学和普通语言学、现代语义学的成果,换言之,古汉语词汇学与训诂学和普通语言学、现代语义学关系最为密切。
其次,古汉语词汇学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和中国语言学范畴内的文字、语音、语法、修辞都有密切的联系。
1、古汉语词汇学和训诂学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重要部门,它以古代文献语言的语义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其核心则是词义。
它注重探讨词的本义、由本义推衍引伸义、由语音推求假借义、由语音探求语源;它有大量的同义训诂和词义辨析,等等,这些训诂学的成果是古汉语词汇学的重要食粮,古汉语词汇学须要充分利用。
古代汉语词汇学
古代汉语词汇学学习内容:1.文字与词汇的关系2.古汉语词汇的构词法及其发展3.古汉语的词义系统4.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同义关系——意义相同或相近;反义关系——意义相对或相反;同音词——意义无关而读音相同;同形词——意义无关,读音不同,字形相同;5.词汇与文化一、字与词1.字与词,古人用到“词”或“辞”的时候,指的是虚词如:采采芣苢(fu yi 三声)薄言采之。
(《诗经·国风·周而》)毛传:“薄,辞也。
”2.字与词的关系两者之间不能划等号,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是书写符号。
(1)在古汉语中,有些字本身记录的就是词。
如:上、下、忧、乐、天、地(2)有些字本身不能成为词,必须与别的字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词。
如:葡萄、蟋蟀、苜蓿(xu)(3)有些字在有的情况下记录的是词,在有的情况下又不是词,仅仅是字。
·犹:如同,好像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豫:事先有准备,预先豫则祸不生。
(《荀子·大略》)·犹豫:不是词(4)有些合成词里的字,虽然其本身有意义但是只能看成这个复音词的一个语素而不是词。
如:寡人,先生(5)有些词义复词虽由两个同义单音词组成但这些单音词仍然具有独立性。
例如:封疆:指边疆;师旅:指军队“封”“疆”“师”“旅”既是语素又是词,作为单音词时都是有一个词记录的。
3.同字异词:有的字可用来记录几个不同的词,这就是同字异词,也就是一字多词形成原因有三种。
(1)字的本身和字的借用:为甲词造的字又被借用来记录与甲词音义不同的词·甲、字的本用和本无其字的借用。
例如:叔1——拾、捡九月叔苴(ju 麻子)(《诗经·豳风·七月》)叔2——伯、仲、叔、季的“叔”,表示排行,记录叔2的“叔”是借用夫1——成年男子一夫不耕,或受其饥。
贾谊《论积贮疏》夫2——指示代词,等于说“这”“那”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齐策四》夫3——语气词,用于句末表感叹逝者如斯夫《论语·子罕》夫4——句首语气词,表示要发议论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乙、字的本用和本有其字的借用。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1、《古代汉语》(上、中、下,王力,中华书局,1999年5月)2、《古代汉语》(上、下),郭锡良等编著,商务印书馆,2006年。
3、《古代汉语》,朱振家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4月。
4、《古代汉语》(上、中、下),许嘉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
5、《古代汉语》(上、下),郭锡良等主编自考教材,语文出版社,2006年3月。
6、《古文观止》(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版)7、《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著,中华书局,200年2月)8、《白话易经》(南怀瑾,徐芹庭译注,岳麓书社,1988年2月)9、《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80年)10、《论语别裁》(上、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11、《大学微言》(南怀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6月)12、《庄子諵哗》(上、下)(南怀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13、《孟子旁通》(南怀瑾,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14、《易经系传别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15、《老子他说》(南怀瑾,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16、《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商务印书馆,1988年)17、《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18、《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高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19、《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1980年)20、《古代汉语词汇学》(赵克勤,商务印书馆,2005年10月)21、《古代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22、《古汉语词义论》(张联荣,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23、《训诂学初稿》(周大璞,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24、《训诂学导论》(许威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25、《训诂学》(郭在贻,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26、《上古汉语语法研究》(万有国,巴蜀书社,2002年2月)27、《二十世纪的古汉语研究》(书海出版社,2001年4月)28、《经传释词》(王引之,岳麓书社,1984年1月)29、《古汉语虚词通释》(何乐士,北京出版社,1986年)30、《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31、《音韵学通论》(胡安顺,中华书局,2003年4月)32、《《汉语音韵学》(王力,1956年7月)33、《说文解字》(东汉许慎,古籍出版社)34、《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2月)35、《辞源》(商务印书馆,1987年)36、《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务印书馆,2005年7月)37、《王力古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0年6月)。
古代汉语词汇学
这些词汇通常具有深厚的哲学思想和宗教内涵,反映了古代社会的 宗教观念和价值取向。
宗教文化词汇的意义
通过研究这些词汇,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 和价值观念。
古代汉语词汇中的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词汇
古代汉语中有很多词汇与政治文化相关,如“皇帝”、“臣子”、“官职”等,这些词 汇体现了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
01
文化词汇是反映古代社会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
方面的词汇,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特点
02 文化词汇具有特殊性和地域性,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
化词汇也有所不同,是语言中文化信息的载体。
举例
03
如“礼”、“乐”、“仁”、“义”、“忠”、“孝
”等。
行业词汇
定义
行业词汇是古代各行各业使用的专门术语和词 汇,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军事等领域。
代词
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如“之”、“何”、“若”等 。
词的搭配与组合
动词与名词搭配
如“吃苹果”、“骑马”等。
形容词与名词搭配
如“大房子”、“美丽的花朵”等。
副词与动词搭配
如“快速地跑”、“慢慢地走”等。
代词与动词、名词搭配
如“他来了”、“这是什么”等。
词序与句法结构
主语+谓语:如“我爱吃 苹果”。
同义词与反义词
要点一
同义词
意义相近的词,如“高”和“上”,都表示位置较高的意思。
要点二
反义词
意义相反的词,如“大”和“小”,表示大小相对的概念。
词义的演变与转移
词义的演变
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词义可能会发生变 化,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代 仅指妻子。
古代汉语词汇学
古代汉语词汇学吉仕梅2004年10--11月第四章词汇学古代汉语词汇学是研究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词义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古代汉语词汇学部分既是学习的难点,又是重点。
学习是时要注意掌握常用词,常用词以实词为主;除此以外,要勤查工具书。
古代汉语词汇学虽然很重要,但在整个古汉语的研究中,是很薄弱的。
总的说来,其研究方法陈旧,没有一套很完善的专著,有的书虽然引用了西方语言学理论,特别是引用了现代语义学的术语,如义位、义素、语义场等,但还不能把它们彻底地贯穿于词汇研究中,还显得有些囫囵吞枣。
教学中尽量避免太多的新名词,紧密结合古书实际,以期达到帮助大家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的目的。
参考书目: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许威汉《汉语词汇学引论》、张联荣《古汉语词义论》、高守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教学内容:1.字和词2.单音词和复音词3.词汇的发展4.古今词义的异同5.词的本义和引申义6.同义词7.典故性语词第一节字和词研究古汉语词汇,首先就得从字谈起。
在传统语言学中,字和词的区分是不大严格的。
传统语言学家所谓的字,往往就是词,而实际上字和词之间并不能划等号。
字和词的区别:简单地说,字是记录词的书写符号,而词是音、义结合的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因此,字和词在本质上是不相同的。
在文言中,大多数情况是:一个汉字就记录一个词。
《左传·庄十年》:“十年春,齐师伐我。
”七个字就是七个词。
但有的时候,一个汉字记录的只是词的一个语素,如“朋友”。
有时一个汉字只记录词中一个没有意义的音节,如“蟋蟀”。
在一般情况下,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词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因为在造字之初一般是一词造一字,一字记一词,字、词对应较整齐。
但是在汉字和词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异字同词和异词同字的现象。
异词同字:同一个字,可以代表几个意义毫无关系的词。
如同形字、假借字、通假字(记录本字和通假字)。
同形字,如:怕:①(bó):恬淡、淡泊。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1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一、教材:古代汉语(上中下)许嘉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四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二、古书注疏20世纪《说文》学流别考论张标中华书局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二十世纪的古汉语研究严修书海出版社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刘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注释学纲要汪耀楠语文出版社左传纪事精选胡安顺主编三秦出版社左传译文沉玉成中华书局诗集传朱熹集注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三、词汇古代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汇通论高守纲语文出版社古代汉语词汇学赵克勤商务印书馆古汉语词汇概要赵克勤浙江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词汇研究张博宁夏人民出版社古汉语词义论张联荣北京大学出版社汉语词法论陈光磊学林出版社汉语词汇研究史纲周荐语文出版社汉语词汇学引论许威汉商务印书馆上古汉语词汇史徐朝华商务印书馆先秦汉语实词李佐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四、语法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科院语言所商务印书馆古汉语虚词杨伯峻中华书局古汉语虚词词典赵长才等北京大学出版社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陕西师范大学词典编写组陕西人民出版社古代汉语语法及其发展杨伯俊语文出版社古代汉语语法学李佐丰商务印书馆上古汉语语法研究方有国巴蜀书社上古汉语语法研究李佐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汉语语法史王力商务印书馆汉语语法学史林玉山湖南教育出版社马氏文通马建忠商务印书馆中国古代语法学研究孙良明商务印书馆文言语法杨伯峻北京出版社西周汉语语法研究张玉金商务印书馆五、文字古代字体论稿启功文物出版社古汉语常用字字源字典达世平上海书店古汉语文字学知识经本植四川教育出版社古汉语知识辞典郭芹纳、胡安顺、刘静、刘乐宁著陕西人民出版社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马文熙等中华书局汉字部首讲解左民安等福建人民出版社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上海教育出版社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王辉陕西人民出版社汉字发展史纲要刘又辛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汉字构形学讲座王宁上海教育出版社汉字学概要王宁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甲骨文文字学李圃学林出版社甲骨文字学纲要赵诚商务印书馆甲骨学通论王宇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说文解字部首通释董莲池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说文解字今释(上中下)汤可敬岳麓书社说文解字注段玉裁 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明六书学研究党怀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偏旁部首简说王术加湖南人民出版社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文字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中国文字学书目考录刘志成巴蜀书社商周古文字读本刘翔等语文出版社文字蒙求王筠中华书局文字形义学概论高亨齐鲁书社文字学杨五铭湖南人民出版社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西周甲文注陈全方等学林出版社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高明北京大学出版社六、语音汉语音韵学董同龢中华书局汉语音韵学王力中华书局汉语音韵学概要陈壬秋四川大学出版社汉语音韵学纲要刘静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汉语音韵学基础陈复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丁声树、李荣中华书局古韵通晓陈复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汉语历史音韵学潘悟云上海教育出版社汉语声韵学教程丁忧武汉大学出版社汉语诗律学王力上海教育出版社汉字古音手册郭锡良北京大学出版社音韵学陈振寰湖南人民出版社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音韵学教程周祖谟北京大学出版社音韵学入门张世禄复旦大学出版社音韵学通论胡安顺中华书局应用音韵学李葆瑞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历代汉语音韵学文选汪寿明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音韵学史张世禄上海书店诗词格律教程朱承平暨南大学出版社七、汉语史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汉语文言语法刘景农中华书局汉语现象论丛启功中华书局简明汉语史向熹高等教育出版社近代汉语纲要蒋冀骋湖南教育出版社近代汉语研究概况蒋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近代汉语语法研究俞光中学林出版社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语言学史邓文彬巴蜀书社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山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语言学史赵振铎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洪诚选注江苏人民出版社八、训诂训诂方法论陆宗达王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训诂学郭芹纳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训诂学郭在贻湖南人民出版社训诂学洪诚江苏古籍出版社训诂学纲要赵振铎陕西人民出版社训诂学史略赵振铎中州古籍出版社训诂学新论宋金兰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训诂学原理王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训诂与训诂学陆宗达、王宁山西教育出版社当代中国训诂学宋永培广东教育出版社读书杂志王念孙北京市中国书店中国训诂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九、修辞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修辞学史周振甫商务印书馆十、文化史中国古代文化史(1、2、3)阴法鲁许树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 《诗·大雅·思齐》
(毛传:"肃肃,敬也")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诗·召南·小星》
(毛传:"肃肃,疾貌.")
鸿雁于飞, 肃肃其羽. 《诗·小雅·鸿雁》
(毛传:"肃肃,羽声也.")
14.02.2019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32
礼记檀弓311202117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语音标准下联绵词的分类双声联绵词陆离踌躇萧瑟磊落参差磅礴憔悴蟋蟀叱咤犹豫玄黄匍匐叠韵联绵词崔嵬依稀从容婆娑逍遥逶迤灿烂峥嵘觳觫窈窕葫芦妖娆311202118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语音标准下联绵词的分类双声叠韵联绵词辗转缤纷缱绻优游间关婉转绵蛮小鸟的样子非双声叠韵联绵词浩荡跋扈颠沛滂沱葡萄311202119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联绵词的特点之三记录联绵词的两个字的意义与这个词的意义无关字形仅仅是记录词的读音的
双声复合词:亲戚 将军 股肱 叠韵复合词:刚强 人伦 中庸 上面的词都可以拆分为两个语素,是合成词。
14.02.2019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22
学习联绵词应注意的问题
2、判断联绵词的声、韵必须以上古音为
准。例如: 蟋蟀, 古音同为“心”母字,现在已经变 得 不是双声了。 芣苢, 上古音同为“之”部字,现在也已 经 不叠韵了。
14.02.2019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37
上古语言于动词前加“爰、曰、言、薄、于、 聿 。”等,尤以《诗经》最为多用。如: 薄言采之//爰居爰处//曰归曰归 言私其豵//黄鸟于飞//聿来胥宇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认为是词头,周法高《中国古 代语法· 构词编》认为是前附语 (词头)。白兆麟《衬音 助词再论》(91.2《中国语文》)认为是 “衬音助词”,作 用是增足音节,调谐节奏,舒缓语气。潘允中《汉语语法 史概要》称为“词嵌”, 起补足音节的作用。
古代汉语词汇学
古代汉语词汇学本书是一本古汉语研究方面的专著,讲解了诸多古汉语中的语言概念和现象,内容主要涉及单音词、复音词、词义、词义的演变、同义词、反义词、同音词、同形词和多音词、因声求义等方面。
本书的某些内容,取自1987年出版的《古汉语词汇概要》,但都作了较大的补充和修改;大部分内容是新加的。
与《古汉语词汇概要》相比,无论在理论的阐述、内容的安排、材料的运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本书力图较全面地吸收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一些重要的学术问题,初步建立切合实际的学科体系,充分地反映当前古汉语词汇研究的状况和水平。
目录1.绪论1.1 为什么要建立古代汉语词汇学1.2 古代汉语词汇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1.3 古代汉语词汇学的研究方法2.单音词2.1 字和词2.2 单音词概说2.3 单音词的特点3.复音词3.1 复音词的分类3.2 并列复音词3.3 主从复音词3.4 联绵字3.5 重言词3.6 复音词的形成与发展4.词义4.1 本义4.2 引申义4.3 古义与今义5.词义的演变5.1 词义演变的原因5.2 词义演变的各种情况6.同义词6.1 同义词的确定6.2 词义的演变是同义词形成的主要原因6.3 同义词形成的其他原因6.4 同义词的运用6.5 同义词的辨析7.反义词7.1 反义词的分类7.2 反义词的特点7.3 反义词的运用7.4 反训词8.同音词、同形词和多音词8.1 同音词8.2 同形词和多音词9.因声求义9.1 声训9.2 右文说和亦声字9.3 音近义通10.通假字10.1 假借概说10.2 “本无其字”的假借10.3 “本有其字”的假借10.4 通假字的确定11.同源字11.1 同源字的性质11.2 同源字的确定11.3 研究同源字的意义12.古今字12.1 古今字概说12.2 古今字的产生12.3 古今字与通假字、同源字、异体字的关系12.4 应该正确认识古今字13.古书材料及训诂学研究成果的运用13.1 关于原始材料的运用13.2 《尔雅》与《说文》13.3 古书的注疏13.4 训诂学研究成果的运用14.古汉语词汇研究与字词典的编纂14.1 传统训诂学与字词典的关系14.2 古汉语字词典的释义原则14.3 古汉语字词典义项的确立和分合后记重印后记。
郭锡良古代汉语(上)笔记
古代汉语(上)笔记绪论一、什么是古代汉语㈠定义: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区别的,是古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确切的说,是指古代汉民族的书面语言,习惯上,把五四以前历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也叫做古代汉语。
上限:有文字记载的书面语言开始下限:五四运动语言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书面语分为文言和白话,白话分为古白话和现代白话㈡研究对象:古代汉语主要研究文言文而不是古白话㈢课程的性质和内容⒈性质:古代汉语是中文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它和现代汉语一样,同属语言课,具有较强的工具课性质。
⒉内容:文字、词汇、语法、语音等几个主要方面,还有修辞、古书的注解、诗词格律等内容,还有文言文标点、翻译。
二、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㈠可以培养阅读古书的能力㈡有助于提高分析、研究、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三、怎样学习古代汉语㈠理论联系实际,既要学习古代汉语知识,也要多读文言作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结合㈡文选、常识、常用词相结合,重点是词汇第一章古汉语常用工具书一、什么是工具书㈠定义:工具书是广泛汇集某一方面知识或文献资料,用特定的体例系统地加以编排,专门供人们在学习中解决疑难问题的书籍。
㈡特点:备查性、概括性、易检性㈢工具书的作用:⒈解决疑难⒉可以提供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二、工具书的分类㈠字书⒈定义:字书现在称为字典,它是解释单字的形体、读音、意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周《史籀篇》是最古老的字书,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比较完备的字书,自从清代《康熙字典》问世,才开始使用“字典”命名。
⒉常用字书:《说文解字》、《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典》、《新华字典》⑴《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许慎,字叔重,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人称“五经无双许叔重”。
公元100年写成初稿,公元121年定稿完成,它是我国语言史上第一部解释字义、分析字形、辨识声读的字典。
该书正文14卷,叙1卷,共15卷,全书共收字9353字,重文(异体字)1163个,它按文字形体及偏旁构造分540部。
古代汉语通论词汇篇
古代汉语通论词汇篇古代汉语词汇古代汉语浙江万里学院肖萍古代汉语词汇通论“词汇篇”第一节第二节古今词义的异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代汉语词汇第一节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二、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类型与方式三、词义发展的历史性与地区性四、辨析古今词义异同时应注意的问题五、关于同义词辨析六、掌握词的古义的手段古代汉语词汇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一) 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二) 古今词义完全不同(三) 古今词义有同有异古代汉语词汇(一) 古今词义基本相同主要表现在基本词汇上,如自然现象的名称、亲属的称谓、肢体的名称等。
象“天地人、马牛羊、日月星辰、风雨雹 (b__225; o)霜、父母兄弟、心耳手口、东南西北、上下大小、轻重长短”等等。
古代汉语词汇(二) 古今词义完全不同“豆”,在古代汉语里指一种高脚的盘子,是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现在“豆”指一种植物,古今词义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绸” , 在古代是“缠绕”的意思;现在“绸”作“绸缎”的“绸”,跟古义没有联系。
“该”,古代是“完备”的意思,现在“该”表示“应该”的意思。
古代汉语词汇(三) 古今词义有同有异“怜”,古今都有可怜的意思,但是古代还有“爱”的意思。
如:《史记__183; 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售”,古今都有卖东西的意思,但是“售”在古代强调的是卖的结果,即把东西卖出去,卖掉。
《晏子春秋》: “而酒酸不售。
”意思是直到酒味变酸了也卖不掉。
而今天“售”指卖的行为。
古代汉语词汇续上页“睡”,古今都有睡的意思但是它在古代专指打瞌睡。
如:《战国策__183; 苏秦连横约从》: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现在则泛指所有的睡觉。
“劝”,在古代表示对人的鼓励、劝勉。
如《鞌之战》:“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赦之,以劝事君者。
”即以此来鼓励事奉国君的人。
又如“劝学”、“劝农”都是鼓励的意思。
但是人们常会从现代语感出发,把“劝”简单地理解成劝说(劝解)。
上古汉语词汇
上古汉语词汇1、zhì pū【踬仆】【释义】跌倒。
【例句】柳宗元《蝜蝂传》: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2、zhuó zhuó【濯濯】【释义】清新、明净。
【例句】韩愈《南山诗》:春阳潜沮洳,濯濯吐深秀。
3、lǐ【醴】【释义】一种甜酒。
【例句】《庄子·山木》: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4、guī tà【闺闼】【释义】指家门、家庭。
【例句】《文选·与侍郎曹长思书》:悲风起于闺闼,红尘蔽于机榻。
5、bēi zōu【卑陬】【释义】惭愧的样子。
【例句】《庄子·天地》:子贡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
6、tuān lài 【湍濑】【释义】水流疾速【例句】曹植《洛神赋》: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7、bù huáng【不遑】【释义】无暇,没有闲暇。
【例句】《诗·小雅·四牡》: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8、cǎn lǐn【憯懔】【释义】又忧又惧【例句】嵇康《琴赋》:是故怀戚者闻之,莫不憯懔惨凄。
9、yá niè【芽蘖】【释义】植物刚长出的枝芽。
【例句】陈亮《上光宗皇帝鉴成箴》:勿谓微过,当绝芽蘖;勿谓小患,当窒孔穴。
10、hàn dàn【菡萏】【释义】荷花【例句】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11、qī chí【栖迟】【释义】漂泊失意。
【例句】李贺《致酒行》: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12、miǎn shì【眄视】【释义】斜着眼看【例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13、bǐ kāng【秕糠】【释义】秕子和糠,均属糟粕。
指没有价值的东西。
【例句】元·萨都剌《雪米》:风流灞上寻诗客,千古无人说秕糠。
古汉语词汇学大纲
《古代汉语词汇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一 课程说明课程类别: (专业课) 课程性质: (选修) 学时学分: 18 学时 1 学分适用专业: (汉语言文学) 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古代汉语词汇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词义变化规律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初步了解并掌握古代汉语词汇的各种规律,了解古今汉语词汇方面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阅读 文言文的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解决古汉语学习和未来从事古文教学中所遇问题的能力。
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本课程是《古代汉语》的后继课、提高课。
该课程以《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语言学概论》等课程 为基础,是对这些课程的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进一步深化。
学时分配:二 教学内容绪论 古代汉语词汇概说(2 学时)教学目的: 了解古代汉语词汇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研究对象和任务,了解古代汉语词汇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章次 绪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第四章内 容古代汉语词汇概说 单音词和复音词 古今词义的异同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同义词和反义词同音词、同形词和多音词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2 2 4 4 2 2 2 2 2 2教学重点:古代汉语词汇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学难点:古代汉语词汇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讲授要求:结合实际语料讲授,让学生对所讲内容有直观的理解。
讲授要点:一、古汉语词汇学的学科性质二、古汉语词汇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研究古汉语词汇的构词类型及其演变和发展。
(二)研究古汉语复杂的词义系统。
(三)研究汉语特有的文字与词汇关系。
(四)研究词与词之间构成的同义、反义、同源关系,以及音同义无关的同音关系。
三、古汉语词汇学的研究方法(一)历时与共时相结合(二)综合考察与典型分析相结合(三)对比第一章单音词和复音词(4 学时)教学目的:让学生对我国古文字有进一步的了解,掌握汉字的形体演变的规律,并能主动利用规律去分析部分汉字的演变情况。
教学重点:汉字演变的规律。
古代汉语词汇学PPT课件
• 例如"虚"、"危"、"驰"等。
2021/4/8
21
• 2、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直接由本义引申 出来的意义叫直接引申义。由直接引申义派生 出来的意义,对本义来说,就是间接引申义。
• (1)连锁式引申:指由本义派生出直接引申义 之后,又依次派生出若干间接引申义,它是以 本义作为起点,向着同一个方向递相派生出几 个意义的引申脉络。
2021/4/8
10
• 第七节 单音词 复音词
• 单音词是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在我们的书面 语中也就是一个汉字。两个音节以上的词称为 复音词。汉语中的复音词大多是双音节词。
• 一、古今比较
• 1、古代的单音词,加上词头或者词尾,成为现 代的复音词。
• 2、两个同义的单音词构成复音词。
• 3、古代单音词变成不同的复音词。
2021/4/8
11
• 二、古代汉语词汇复音化 • 1、同义词连用 • 2、经常连用的两个意义不同的单音词逐渐凝固 • 3、双音节单纯词的连用 • (1)叠音词 • (2)联绵词 • 1)双声 • 2)叠韵 • 3)非双声、叠韵 • 4、偏义复词的运用
2021/4/8
12
词汇学(二)
• 第八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2021/4/8
20
• 例如 • 1)甲事物对乙事物具有标志作用,使甲代替乙,例如"齿"、"年"、"
兵"等。 • 2)借动作行为指代动作行为的主体或者客体。例如"将"、"薪"等。 • 3)借形状特点指代事物或者人,例如"刚"、"的"、"姝"等。 • 4)借方位处所指代事物或者人。例如"陵"、"室"、"宗"等。 • (3)相因: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具有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通过推
《古代汉语词汇》PPT课件
(一)词义的扩大
菜:古义:专指蔬菜 今义:可表示除主食以外的一切食物。
《说文》:“菜,草之可食者。” 睡:古义:专指坐着打瞌睡。
今义:指一切形式的睡眠。 《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 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说文》:“睡,坐寐也。”
焚:
《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象有齿以焚其身,贿 也。”
治。
古人对于这一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别
婚姻
《左传·成公十三年》:“寡君不敢顾婚姻。”《说 文》:妇家为婚,壻家为姻。
饑馑
朱熹《论语集注》:谷不熟曰饑,菜不熟曰馑。
朋友
《论语·学而》郑玄注:同门为朋,同志为友。
恭敬
《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朱熹《集 注》:恭主容,敬主事。恭见于外,敬主乎中。
③《孟子·梁惠王上》:仰不足以事父母, 俯不足以畜妻子。
④贾谊《鹏鸟赋》: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
⑤《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 耳,果然。
⑥《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且下之化上 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
⑦《后汉书·申屠蟠传》:安贫乐潜,味道 守真。
⑧ 杜甫《北征》: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⑨《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
《水浒传》第八回:“收拾睡到四更,同店人都未起。 薛霸 起來燒了面湯,安排打火做飯喫。”
“面汤”、“洗脚汤”
暂:
《说文》:“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行十余里,广阳死,睨其旁
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庾信《镜赋》:“不能片刻藏匣里,暂出园中也自随。”
币(幣) 《孟子·梁惠王下》:“昔者大王居邠,狄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韩愈《石鼓 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古代汉语词汇学(上)(2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古今词义的异同,能够辨析一些常用词古今词义的差异。
教学内容:一、古今词义的异同;二、常用词古今词义的差异举例。
教学重点与难点:古今词义的差别。
教学过程:
语言是发展的,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古今汉语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
在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中,词汇的发展最快。
旧词不断消亡,新词不断产生,词义不断演变。
学习古代汉语,应注意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有三种情况:
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
例如“马”、“牛”、“羊”、“鸡”、“大”、“小”、“高”、“低”、“山”、“水”、“日”、“月”、“人”、“手”、“笑”、“钓”、“盐”、“铁”、“蜻蜓”、“蟋蟀”等。
像这样的词在汉语词汇中只占极少数,它们是基本词汇中的词,是语言继承性、稳固性的重要表现之一。
2.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例如“该”,在上古和中古的常用意义是“完备”、“具备”。
宋玉《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王逸注:“该,亦备也。
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
”到了中古以后“该”才有“应当”的意思。
再如“绸”,古代是“缠绕”的意思。
《尔雅·释天》:“素锦绸杠。
”郭璞注:“以白地锦韬(缠裹)旗之杆。
”
3.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这是最应该注意的一种情况。
有相当数量的常用词,古今意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
例如“劝”,上古“劝”只有“勉励”、“鼓励”的意思。
《说文》:“劝,勉也。
”《齐晋鞌之战》中的“以劝事君者”、《荀子》中的“劝学”,都是“鼓励”的意思。
古代所谓的“劝农”、“劝耕”、“劝穑”,都是鼓励、奖励农业生产。
在上古,“劝”字总是用于积极的鼓励,而不用于消极的劝阻,鼓动别人做坏事不能说“劝”。
现代汉语中“劝”的劝说、劝告义是从勉励、鼓励义引申来的,这在汉代就产生了,如《史记·商君列传》:“劝秦王显岩穴之士。
”
又如“再”,在上古只有“两次”(或“第二次”)的意思。
例如,《宫之奇谏假道》:“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在古代汉语中,“再”表示动作的数量,“复”表示行为的重复,不表示数量。
现代汉语的“再”相当于古代汉语的“复”。
又如“给”,在上古,常用意义有两个,一是形容词,食用丰足的意思。
二是动词,供应、供给的意思。
《齐桓公伐楚》:“敢不共给?”《冯谖客孟尝君》:“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给”的“给予”义是后来才产生的,是从“供给”义发展来的。
在词义异同的问题上,难处不在同,而在异;不在完全相异,而在同中有异,这种同中之异主要表现在词义范围的扩大、缩小与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词义的轻重不同等方面。
(1)词义扩大
例如“菜”,《说文》:“菜,草之可食者。
”古代的“菜”是专指蔬菜,不包括肉类、蛋类等在内。
后来“菜”的词义扩大了。
又如“睡”,《说文》:“睡,坐寐也。
”“睡”在古代专指坐着打瞌睡。
《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欧阳修《秋声赋》“童子莫对,垂头而睡”,这两处的“睡”都是坐着打瞌睡的意思。
后来,“睡”的意义扩大了。
又如“雌”和“雄”,原来是区别鸟类的阴阳性的,现在用来区别一切生物的阴阳性了。
不光是动物有雌雄之别,花蕊也有雌蕊、雄蕊之别。
(2)词义缩小
例如“宫”,上古泛指房屋。
秦汉以后,一般民房就不能称之为“宫”了,只有封建帝王的
殿堂、住房才能叫“宫”,如“阿房宫”、“未央宫”。
随着封建王朝的灭亡,“宫”的意义范围又进一步缩小了。
现在,只有某些文化娱乐场所才称“宫”,如“少年宫”。
又如“子”,最初是孩子的总称,不论男孩女孩都叫“子”。
《论语·公冶长》:“以其子妻之。
”这里的“子”指女儿。
后来,“子”只指儿子,不再指女儿。
又如“穀”(今简化作“谷”,“谷”本来表示山谷),《说文》:“穀,百穀之总名。
”《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穀不分。
”后来“穀”的词义缩小了,只指稻子的果实。
(3)词义转移
例如“汤”,本义是“热水”,如“赴汤蹈火”。
现在则是指菜汤、米汤等。
又如“穷”,在上古,其中心词义为境遇不好,走投无路;或者仕途不得志,或者政治主张行不通。
后来“贫困”义上升为中心词义。
(4)感情色彩的变化
例如“爪牙”,本指勇猛得力的帮手,今义近于走狗,由褒义变为贬义。
又如“谤”,古代指批评议论,无所谓褒贬,是个中性词。
如《左传》:“士传言,庶人谤。
”“谤”的今义指“诽谤”,是贬义的。
又如“祥”,古代主要的意思是预兆、征兆,是个中性词。
《左传·僖公十六年》:“是何祥也?吉凶安在?”后来“祥”表示吉祥,是个褒义词。
又如“小丑”,“丑”是类的意思,本来指地位低下或政治上不重要的人物,是个中性词。
后来“小丑”变成了贬义词,如“跳梁小丑”。
(5)词义轻重的不同
例如“诛”,最初只有“责备”的意思,后来发展为“杀戮”的意思。
古义轻,今义重。
又如“感激”,古义是“愤激”的意思。
《异苑》卷五“感激而死”。
“感激”的今义相当于“感谢”,词义变轻了。
二、古今词义辨析举例
1.脸
《说文》无“脸”字,《韵会》:“脸,目下颊上也。
”“脸”是古代妇女搽胭脂的地方,指的是颧骨部分。
温庭筠《菩萨蛮》:“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诗词中常见“红脸”、“桃脸”、“胭脂脸”、“双脸”等用语。
古代的“面”相当于现在的“脸”。
2.臭
在上古汉语里,“臭”字不用作形容词,而用作名词和动词。
名词“臭”是“气味”的意思。
《周易·系辞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3.信
上古“书信”叫“书”,不叫“信”。
“信”有“使者”的意思。
《世说新语·雅量》:“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看书竟,默然无言。
”“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
”(杜甫诗)“书信”指“书与使者”。
4.涕
在上古,“涕”是眼泪的意思,“泗”是鼻涕的意思。
《诗经》“涕泗滂沱”,《毛传》:“自目曰涕,自鼻曰泗。
”
5.去
去:在上古,“去”是离开,反义词是“留”。
《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
”指孟子离开了齐国。
现代汉语里“去世”指人死了,即人离开了人世,正是古代汉语的遗留。
《说文》:“往,之也。
”
往:不带宾语,反义词是“来”。
之:带宾语。
如李白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回:在上古是转弯的意思,引申为环绕、运转、旋转等。
大约在唐代,“回”才有“归”的
意思。
6.稍
在上古,“稍”是“渐”的意思。
《史记·秦始皇本纪》:“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
”“稍”大约在唐代产生出“略微”的意思。
7.恨
“恨”在古代主要是“遗憾”的意思。
先秦一般用“憾”,汉代以后才常用“恨”。
《说文》:“恨,怨也。
”古代“恨”的程度比“怨”轻,现代“恨”的词义加重了。
8.走
古代“走”的意思是“跑”。
《释名》:“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
”“走狗”本指跑得快的猎狗。
古人走路用“行”表示。
9.狱
汉代以前,“狱”指官司、案件,不是指监牢。
《墨子·非命下》:“听狱治政。
”先秦时期“狱”和“讼”常连用,有“断狱”、“听狱”的说法。
汉代以前监牢叫“囹圄”。
汉代以后,“狱”可以指监牢。
10.错
“错”在上古有“交错”的意思,没有“错误”的意思。
“过”是“错误”的意思。
如《晋灵公不君》:“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11.币
“币”字在上古并没有货币的意思,而是指礼物。
《说文》:“币,帛也。
”上古外交官带的礼物一般有玉、马、皮、圭、璧、帛六种,称为“六币”。
到汉代“币”已有了货币的意思。
12.怜
在古代汉语里,“怜”字的常用意义是爱,而不是怜悯。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爱怜”为两个同义词连用。
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可怜”为可爱,令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