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总复习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创新

合集下载

植物的激素调节_高中生物教案_模板

植物的激素调节_高中生物教案_模板

植物的激素调节_高中生物教案_模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植物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的现象;知道科学家研究认识生长素的过程;知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理解植物向光生长的机理;通过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理解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投身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和实验、实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能够适应环境”是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

但对“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特别是“植物如何适应环境?”这些问题学生过去很少接触。

本节内容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向学生逐一介绍了一种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产生影响的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规律、化学性质、生理作用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

有关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规律以及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知识,能够使学生能够从化合物、细胞的角度理解植物产生向性运动的原因,了解有关生长素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因而成为本节的重点知识。

由于不同植物器官要求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植物产生“向地性”与产生“向光性”、“背地性”的机理并不完全相同,如果在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未能给予明确的区分,将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混乱,而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

在介绍主干知识的同时,教材并没有把学生的眼光局限在知识本身,局限在对某一种激素的认识上,而是及时介绍了科学研究成果怎样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以及与植物产生向光性有关的生长抑制物和其他植物激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的关系,也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机理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植物的激素调节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植物的激素调节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以实验为基础借助图示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及特征。

生长素的一个生理作用、两个弯曲原因和四个部位(1)一个生理作用: 指生长素在某植物器官生长过程中, 起的是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

(2)两个弯曲原因: 内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外因是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外部因素,如单侧光照、重力等。

(3)四个部位:①生长素的主要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②生长素的作用部位——胚芽鞘尖端下部③受单侧光刺激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部位——胚芽鞘尖端④弯曲生长的部位——胚芽鞘尖端下部2. 生长素的作用特性——两重性一般地, 低浓度促进生长, 高浓度抑制生长,即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且在促进作用最强的点(H点)两侧存在浓度不同, 但对植物生长作用相同的情况。

两重性源于敏感性不同。

生长素的作用特性——高浓度抑制生长,即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且在促进作用最强的点(H点)两侧存在浓度不同, 但对植物生长作用相同的情况。

两重性源于敏感性不同。

构建知识网络归纳生长素的发现、产生和运输对学生的阅读思考思考帮助学生系统性回顾植物的激素调节巩固(2)将生长正常的植株幼苗水平放置时, 受重力的影响, 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

图2是水平放置后, 幼苗根、茎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

则曲线上与茎的近地侧和根的远地侧对应的点依次是: ________。

图3为生长素浓度与茎生长关系的曲线, 若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 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x, 用数学式表示x的范围: ________。

2. (2019·高考广东卷)右图为去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 分析正确的是( )A. 去顶芽能促进主根生长B. 去顶芽植株不能合成生长素C. 生长素由顶芽向下非极性运输D. 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二、与植物激素有关的实验探究与分析疑惑进行解答归纳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相关知识练习思考理解提升帮助学生掌握生长素作用的特点。

高中生物植物激素调节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激素调节教案

高中生物植物激素调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激素的种类、功能及调节方式;2. 理解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的关系;3. 掌握植物生长发育受激素调节的原理。

二、教学重点:1. 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2. 激素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机制。

三、教学难点:1. 不同植物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2. 植物激素在环境适应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植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1)植物激素的种类:生长素、赤霉素、生长抑制素、脱落酸、乙烯等;(2)植物激素的功能及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开花、果实成熟、抗病抗虫等;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实验演示。

2. 激素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机制:(1)植物激素的合成和传输;(2)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3)植物激素的信号传导路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五、教学手段:1. PPT课件;2. 实验仪器设备;3. 实验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实例,引起学生对植物激素调节的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植物激素的种类、功能和调节方式。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植物激素在环境适应中的重要性。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植物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加深对植物激素调节机制的理解。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安排相关作业。

七、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分;2. 实验报告评分;3. 知识点测试。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植物激素的种类、功能和调节方式,并能够理解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中的重要性。

教师应及时总结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进行调整和提升,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26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教案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26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教案

第26讲植物的激素调节课程内容核心素养——提考能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2.列举其他植物激素3.评述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4.实验: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生命观念植物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即表达稳态与平衡观科学思维建立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两重性的模型,归纳植物激素之间的协同与拮抗作用科学探究生长素的发现实验,生长素促进生根的实验探究考点一生长素的发现及生长素的产生、分布与运输1.生长素的发现经典实验分析■助学巧记巧记生长素发现实验的5个结论(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的尖端。

(2)发挥作用部位(靶细胞)——尖端下面的一段。

(3)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4)生长素作用——促进伸长生长。

(5)胚芽鞘弯曲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生长不均匀。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植物向光性原因分析2.植物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重力性原因分析3.“两看法〞判断植物的向性注:①判断生长素的有无,一看有没有产生部位,二看有没有人为施加;②尖端下部伸长区相当于生长素作用的“靶细胞〞部位。

(人教版必修3P48“知识〞)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都称作“激素〞,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植物激素动物激素合成部位无专门的分泌器官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作用部位没有特定的器官特定的器官、组织运输途径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随血液循环(体液)运输化学本质有机小分子蛋白质类、固醇类、氨基酸衍生物等结合生长素相关拓展实验,考查获取信息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1.(2016·全国卷Ⅲ,4)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 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IAA。

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下图。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相等B.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不同C.胚芽鞘b′侧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D.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解析由于a中不含生长素,那么b、c中均不能接收到生长素,而a′中含生长素且可下运至b′处,故b、b′中IAA含量不同,A、B错误;胚芽鞘细胞均能运输IAA,C错误;由于b′细胞生长素可不断被消耗,那么d′中获得的生长素量应小于a′中生长素的输出量,D正确。

2020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第5讲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

2020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第5讲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

第5讲植物的激素调节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及作用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50页[基础突破——抓基础,自主学习]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照射产生某种刺激并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造成胚芽鞘弯曲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名为生长素(1)合成部位: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来源:由色氨酸转变而来。

(3)分布部位: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②极性运输: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

③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

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生理作用特点:两重性。

表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具体如下:作用方式: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2)实例——顶端优势(3)生长素类似物①概念: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α-萘乙酸,2,4-D 等。

②应用⎩⎪⎨⎪⎧ a.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b.促进结实c.获得无子果实d.促使扦插枝条生根[重难突破——攻重难,名师点拨]1.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分析(1)原因分析(2)总结:⎩⎪⎨⎪⎧ ①外因:单侧光照射②内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2.植物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重力性3.生长素生理作用的曲线分析(1)对各种器官生长素的功能均具两重性,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植物器官生长,浓度过高则抑制植物器官生长。

(2)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

(3)曲线中A 、B 、C 三点代表生长素最佳促进效果。

[特别提醒](1)浓度高低和分布多少没有必然关系:生长素的分布是一个相对概念,低浓度下也有分布较多的部位。

植物的激素调节优秀教案

植物的激素调节优秀教案

必修三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复习考纲要求: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2.其他植物激素3.植物激素的应用4.实验: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考查内容1.植物的向光性与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2.植物激素的作用3.生长素发现和运输相关实验设计与分析考查方式:1、借助图像考查向光性的有关知识2、借助生长素有关实验考查生长素的作用3、以生长素的运输为素材考查实验分析能力4、以图表和图像为载体考查植物激素的有关知识考查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常见,以中档题为主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投身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和实验、实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通过设计,体会生活中处处存在的生命现象,(高中生物课程需要予以落实的生命观念可以概括为系统观、进化观、生态观三大观念)通过设计,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思维,要以生物学事实、概念为基础,生物学概念是思维的细胞。

同时,生物学概念的建立,生物学所揭示的生命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和生物学规律,也无法离开科学思维为工具。

在尝试获取证据、运用证据与逻辑的过程中,需要设计并进行实验,需要科学思维。

在思维过程中,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又彼此关联。

科学思维不但有能力因素,也有态度因素,也即解决问题时愿意运用科学思维。

因此,它既是能力,也是品格。

)和科学探究能力(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目标追求,包括掌握探究思路方法,包括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关键能力,也包括探究精神、科学态度、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品格。

)通过设计,(形成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科学态度,生态文明观,关爱生命、健康文明生活观念等态度和观念;具备关注社会议题并参与讨论、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参与环境保护实践、做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等行动能力)。

高三生物教案:《植物的激素调节3》教学设计

高三生物教案:《植物的激素调节3》教学设计

高三生物教案:《植物的激素调节3》教学设计植物的激素调节【学习目标】1.知道植物的向性运动。

2.知道生长素的发现。

3.知道其他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合成,主要生理作用及相互间的协调作用。

4.理解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学习障碍】1.理解障碍(1)如何理解植物的向性运动及重要意义?(2)如何将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实验系统化?(3)如何理解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作用特点——双重性?(4)如何解释植物的向性运动?2.解题障碍(1)用植物生长素的运输作用及作用特点等——判断、解释植物的向性运动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分析实验结果,解释实验现象的问题。

【学习策略】1.理解障碍的突破(1)用“并列比较法”理解植物的向性运动。

植物体没有神经系统,但对外界刺激仍能发生反应,具有应激性。

植物所受外界刺激有单一方向的也有不定向的,所以运动分两种形式——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

向性运动是指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向性运动的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有关(朝着刺激或背离刺激),向性运动产生的基础是生长部位两侧生长速率不同,生长速率不同起因于两侧生长素浓度不同,两侧生长素浓度不同是外界单方向刺激(单侧光、重力)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感性运动是植物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

不管外界刺激方向如何,植物的运动方向都是固定的。

如含羞草的叶片在受到外界刺激时闭合;合欢的叶片在受到明暗交替的光线刺激后张开或闭合;郁金香的花蕾在变化的温度中开开合合,直至完全开放等。

通过比较方能真正理解植物的向性运动。

植物的向性运动在植物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如植物向重力性的生物学意义:一是种子播到土壤中,不管胚的实际方位如何,总是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这样使得方位合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二是根向土壤深处生长,不仅可以把植物体固定下来,而且还便于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三是禾谷类作物倒伏后,它的茎节向上弯曲生长,可以保证植株的生长发育正常进行。

高考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经典教案

高考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经典教案

高考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一、生长素的发现与作用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以下是四位科学家在生长素发现过程中所做的实验:(1)甲、乙、丙、丁四个实验中达尔文所做的实验是丙,证明了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尖端产生的某种影响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2)能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的是实验甲。

(3)能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是实验乙。

(4)能证明尖端产生的“某种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的是实验丁,该实验是由温特完成的,他将该化学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合成部位: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运输:生长素的运输包括横向运输、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

下列图中,甲图中的a表示的是横向运输,b表示的是极性运输,c表示的是非极性运输;乙图中A→A′和B→B′的运输方式是横向运输,A→C、A′→C′、B→D、B′→D′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

(3)分布部位: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3.分析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并作出总结总结⎩⎪⎨⎪⎧①外因:单侧光照射②内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作用特点: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又能抑制生长。

(2)实例剖析 ①顶端优势a .概念: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b .原因:顶芽――→产生生长素――→极性运输侧芽⎩⎨⎧⎭⎬⎫顶芽—少—促进生长侧芽—多—抑制生长――→表现顶端优势c .解除方法:摘除顶芽。

d .应用:可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解除顶端优势,以促进侧芽的发育,从而使它多开花、多结果。

②根的向地性重力→生长素分布不均(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地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不均(根的向地侧生长慢,背地侧生长快)→根向地生长。

③除草剂从图中可以看出,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

生物高中通过激素调节教案

生物高中通过激素调节教案

生物高中通过激素调节教案
课程名称:生物学
主题:激素调节
学习目标:
1. 了解激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

2. 掌握主要的激素种类及其功能。

3. 理解激素调节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激素?激素的种类及作用。

2. 激素调节的作用机制。

3. 以人类激素系统为例,探讨激素在生物体内的调节作用。

教学步骤:
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人体内的调节系统是如何协调工作的。

2. 概念解释:介绍激素的定义和作用,以及激素调节的概念。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不同激素的种类及其功能。

4. 实验展示:展示一些实验现象,让学生理解激素调节的作用机制。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激素在人体内的调节作用,加深他们对激素调节的理解。

6.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展示激素调节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评估方式:
1. 口头提问:询问学生激素的种类及其功能。

2. 小组讨论报告: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不同激素的作用机制。

3. 实验分析:要求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激素调节的作用原理。

延伸阅读:
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关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可以阅读相关书籍或资料,深入了解激素调节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

希望本节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激素调节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植物的激素调节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植物的激素调节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名称:植物的激素调节适用对象:高中高一生物课程教学目标:1. 理解植物激素的概念和种类;2. 了解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作用;3. 掌握植物激素的分类和调节机理。

教学重点:1. 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2. 植物激素的分类和调节机理。

教学准备:1. 活动板书、白板和彩色粉笔;2. 植物激素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用活动板书上写上“植物的激素调节”,并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植物生长问题,以激起学生对植物生长调节的思考。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2. 分类介绍常见的植物激素(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等)及其作用。

步骤三:作用机理(15分钟)1. 介绍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机理,如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赤霉素促进落叶和果实的成熟、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植物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节机制。

步骤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几个具体的案例,如受伤的植物释放乙烯气体促进其他叶片的脱落等,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激素调节过程。

2. 引导学生讨论激素在生物体内广泛参与调控的机理。

步骤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2. 提出几个与植物激素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步骤六:拓展延伸(5分钟)1. 引导学生拓展自己的植物激素知识,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应用领域。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更多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内容。

步骤七:总结(5分钟)1. 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2.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和思考,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资源:1. 活动板书、白板、彩色粉笔;2. 植物激素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拓展延伸,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3. 结合生活实例和图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植物激素的作用和调节过程,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范文:植物的激素调节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范文:植物的激素调节

高中高一生物教案范文:植物的激素调节教案名称: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目标:1. 理解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2. 了解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的机制;3. 掌握植物激素的分类、合成和运输方式;4. 分析和解释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5. 进行相关实验,观察和验证植物激素的调节效果。

教学内容:1. 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2. 植物激素的分类、合成和运输方式;3. 常见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和调节效果;4. 实验:观察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重点:1. 掌握植物激素的分类、合成和运输方式;2. 理解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和调节效果。

教学难点:1. 分析和解释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2. 进行相关实验,观察和验证植物激素的调节效果。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具;2. 实验材料和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和发育调节机制的思考,促使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是如何受到调控的。

Step 2:讲解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通过讲解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控制植物的生长节奏、调节植物的形态发育、响应外界环境变化等。

Step 3:介绍植物激素的分类、合成和运输方式(15分钟)通过讲解常见的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植物激素等)的分类、合成和运输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植物激素的特点和作用机制。

Step 4:分析和解释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15分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例如生长素的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赤霉素的促进茎的伸长和侧芽抑制等。

Step 5:实验:观察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将一些幼苗分别置于添加了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在一段时间后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分析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高三生物教案《植物的激素调节》

高三生物教案《植物的激素调节》

高三生物教案《植物的激素调节》【疑难精讲】1.生长素的发现——燕麦胚芽鞘向光性实验生长素的发现,是前后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该过程体现出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特别是进行科学实验:“提出(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证明→假设得出结论”的基本思路,这都是我们在复习时需要掌握的内容。

关于燕麦胚芽鞘向光性实验,我们主要把握如下几点:(1)植物在单侧光照下,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向光性。

(2)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3)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4)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下面的一段。

(5)单侧光照射能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使向光的一侧分布得少,背光的一侧分布得多,这是由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横向运输的结果。

(6)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其原理是增大了细胞壁的可塑性,促进细胞体积的伸长,从而导致细胞体积的增大,使植物表现出生长现象。

(7)生长素只能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并且是逆浓度梯度运输(主动运输,消耗能量)。

(8)植物体生长旺盛的部位都可以合成生长素,特别是芽尖端的分生组织,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照。

2.生长素作用的双重性如下图所示,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表现为双重性:一般情况下,低浓度能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

这里所说的浓度高低是相对的,是相对于植物不同的器官而言,生长素的促进、抑制浓度的不同范围而言。

促进植物的不同器官生长,所需要的生长素浓度不同。

10-10g·mL-1的质量浓度促进根的生长,但对芽和茎的生长仅有很小的反应。

10-8g·mL-1的质量浓度抑制根的生长,却强烈地促进芽的生长。

茎生长的最适质量浓度则是10-4g·mL-1,而在这样的浓度下,芽和根的生长都将被抑制。

如果再提高生长素的浓度,茎、芽和根的生长将全被抑制,因此,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同一生长素浓度对不同器官作用不同。

(2)同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产生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案-新人教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案-新人教版

第30讲植物的激素调节[考纲要求]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

2.其他植物激素(Ⅱ)。

3.植物激素的应用(Ⅱ)。

4.实验: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的实验(1)实验过程及现象:(2)实验结论:单侧光照射能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当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2.鲍森·詹森的实验(1)实验过程及现象(2)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的实验(1)实验过程及现象(2)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温特的实验(1)实验过程及现象(2)实验结论:造成胚芽鞘弯曲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5. 植物激素⎩⎪⎨⎪⎧产生:植物体内运输途径:从产生部位到作用部位作用: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实质:微量有机物[解惑] (1)温特实验之前的实验结论中不能出现“生长素”,只能说“影响”。

(2)证明“影响”是“化学物质”而非其他信号,并对该物质命名的科学家是温特;提取该物质的是郭葛,其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由色氨酸合成。

(3)上述实验中都设置了对照组,体现了单一变量原则。

[思考] 鲍森·詹森实验的目的是要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要向下传递,但实验并没有充分证明,如何补充实验以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要传递到下部才能发挥作用。

提示 设置对照组,将琼脂片换成云母片或玻璃片,其他均相同。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 合成部位: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 分布部位: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3. 运输(1)极性运输: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

(2)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 两重性(1)实质:即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2)表现⎩⎪⎨⎪⎧ 浓度: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器官:敏感程度:根>芽>茎发育程度:幼嫩>衰老2. 顶端优势(1)现象: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

高三生物教案-专题十四植物的激素调节

高三生物教案-专题十四植物的激素调节

专题十四植物的激素调节专题十四植物的激素调节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理作用。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及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列举其他植物激素。

4.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并分析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资料。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理作用。

2.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3.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一、相关知识(一)基本概念生长素、胚芽鞘、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的下面一段、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植物生长调节剂;顶端优势。

(三)疑难解析1.胚芽鞘单子叶植物发芽时,保护胚芽萌发的外壳。

胚芽从胚芽鞘中抽出的是一片只有叶鞘而没有叶片的不完全叶。

不久,抽出具有叶鞘和叶片的第一片完全叶,以后抽出的叶,按顺序分别叫做第二、第三......叶。

当第一片叶刚抽出时,在芽鞘节上开始长出2条不定根,在第一片叶的抽出过程中还会长出3条不定根,这样一株幼苗就形成了。

幼苗生长的营养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是靠水稻种子自身的贮藏器官胚乳提供的。

在幼苗生长到三叶期以前,主要是依靠胚乳贮藏的养分,三叶期以后才靠幼苗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无机养分、水分和由叶片制造的有机养分。

正因为这样,我们把幼苗三叶期前后称为离乳期。

2.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较低浓度促进生长,较高浓度抑制生长。

植物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最适浓度的要求是不同的。

根的最适浓度约为10-10mol/l,芽的最适浓度约为10-8mol/l,茎的最浓度约为10-5mol/l。

在生产上常常用生长素的类似物(如萘乙酸、2,4-d等)来调节植物的生长如生产豆芽菜时就是用适宜茎生长的浓度来处理豆芽,结果根和芽都受到抑制,而下胚轴发育成的茎很发达。

植物茎生长的顶端优势是由植物对生长素的运输特点和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两个因素决定的,植物茎的顶芽是产生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但顶芽处产生的生长素浓度通过主动运输而不断地运到茎中,所以顶芽本身的生长素浓度是不高的,而在幼茎中的浓度则较高,最适宜于茎的生长,对芽却有抑制作用。

高三生物教案:《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高三生物教案:《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高三生物教案:《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的实验:①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向生长——向光性;②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③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④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生长。

(2)温特的实验:实验过程: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弯曲生长;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

(3)郭葛的实验: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命名为生长素实验结论小结: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部位2、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单侧光影响了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生长。

3、生长素的产生部位:、、。

在这些部位,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极性运输:→(运输方式为)4、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一般,促进植物生长,抑制植物生长(浓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标准));既能促进,也能抑制;既能防止,也能。

顶端优势是优先生长而受到抑制的现象。

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从而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

如棉花、果树、茶树、路篱。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

如茎的背地性(地侧促进快,地侧促进慢,但都促进);根的向地性(地侧抑制,地侧促进)。

?不同植株对生长素浓度反应不同,如除草剂(植物比植物敏感)。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有关。

5、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扦插枝条[P51实验];?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促进发育(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形成无子番茄,但不可遗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时长(分钟)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复习时,一要利用图、表、文相结合的方法,将与植物激素相关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转化为图、表,或将一些图、表转化为文字叙述,增强“图文转化”的能力;二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相关问题(如水果和蔬菜的生产、运输、储存等)。

二、复习预习
答案:①詹森实验②温特实验③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④顶端优势、根向地性⑤单侧光、重力等⑥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⑦促进细胞分裂⑧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⑨促进果实成熟⑩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植物生长调节剂
三、知识讲解
考点1 与生长素相关的实验设计
1.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实验分析:
2.验证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
实验组:取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如图甲)。

对照组:取未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空白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如图乙)。

3.验证胚芽鞘生长部位在尖端下段
实验组:在胚芽鞘尖端与下段间插入云母片(如图甲)。

对照组:胚芽鞘不做处理(如图乙)。

4.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设置三组实验装置:装置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装置b和c中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三组对照得出实验结论。

5.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设置两个实验组:A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组中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两组相互对照得出实验结论。

6.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
设置两个实验组:①若A、B中幼苗都向上弯曲生长,只是B向上弯曲程度大,说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单侧光。

②若A中幼苗向下弯曲生长,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重力。

易错点分析:
植物激素的发现过程中很多地方需要注意,达尔文、詹森、拜尔并不知道生长素为何物,温特虽然命名生长素,但是并不知道生长素的化学本质。

考点2 有关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图示辨析
1.有关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分析
(1)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从图示可解读以上信息:
①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促进效果不同或抑制效果不同)。

②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
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也说明不同器官正常生长要求的生长素浓度也不同。

③曲线在A′、B′、C′点以上的部分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不同的促进效果,而且A、B、C三点代表
最佳促进效果点。

④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增加,促进作用加强,超过一定点后随生长素浓度增加促进作用
减弱,甚至抑制生长。

⑤A′、B′、C′点分别表示生长素对根、芽、茎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2)不同作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①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

②A点浓度之后,抑制双子叶植物生长,但仍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可以用此浓度除去单子叶植物中的双子叶杂草。

(3)同一器官不同浓度下的作用分析
①当生长素浓度小于i时均为低浓度,高于i时才为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

②曲线中的OH段说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增强。

③曲线中的HC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减弱。

④A、B两点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为m、2m,但促进生长作用相同。

易错点分析:
1.生长素的运输除了极性运输以外还有非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在分析题时通常可以不用考虑;
2.生长素的作用特性是两重性,但是要注意促进效果降低和抑制生长的区别;
3.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都类似于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同时极性运输需要载体,并且载体在运输生长素
时有方向性。

考点3 多种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
1.五种植物激素的比较
能增加雌花形成率,增产
2.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不同种类的植物激素,大都存在于同一植物体内,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受多种激素协调作用的。

(1)生长素和赤霉素在促进生长、果实发育等方面具有协同作用,但赤霉素还能解除种子休眠。

(2)乙烯和脱落酸在促进果实成熟、脱落等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易错点分析:
1.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协调共同配合的结果;
2.一定要注意区分各种植物激素的功能,比如赤霉素能够促进果实发育,但是不能促进果实成熟,乙烯
能够促进果实成熟,但并不促进果实生长,反而还抑制生长。

四、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某研究性课题小组的同学对植物生长素非常有研究兴趣,设计了图1、图2所示实验,探究单侧光是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从而引起胚芽鞘弯曲
B.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说明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
C.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说明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
D.胚芽鞘尖端对胚芽鞘弯曲起关键作用
【答案】D
【解析】图1中乙向光侧的生长素若被光分解,则植物将弯向光源生长,而乙直立生长,所以单侧光只是引起生长素从向光侧移向背光侧,而不是将其分解;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说明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说明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胚芽鞘尖端能感受光照,对胚芽鞘弯曲起关键作用。

【例题2】
【题干】下图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会抑制主根的伸长
B.施用IAA对诱导侧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C.将为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
D.与施用10-4mol·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
【答案】C
【解析】以左图IAA浓度为0时为对照,低于100%的长度即为抑制生长,显然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浓度对于主根的伸长均低于100%,A正确;以中图IAA溶液浓度为0时的每株侧根数为对照,IAA溶液超过一定的浓度对于侧根的诱导起抑制作用,B项正确;参照右图中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方向,若除去部分芽和幼叶,则地上向根部运输的IAA量会减少,此时运输到根部的IAA将会低于中图的对照组,由此图可知,当施用IAA浓度低于0时对于侧根的诱导呈下降趋势,即导致侧根数目减少,C项错误;对照前2幅图中IAA浓度为0和10-4mol·L-1分析,未施用IAA的植株主根长、侧根数少,D项正确。

【例题3】【题干】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脱落酸(ABA)等植物激素“五兄弟”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

(1)人们在研究中发现,________都是以促进细胞伸长的方式来促进植物生长的。

当种子发育到接近成熟时已获得发芽能力,但ABA会控制种子的休眠和萌发,使种子不会在植株上或恶劣的环境下发芽。

在种子萌发方面与ABA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

(2)研究表明:在干旱状态下,植物体内的ABA会自动增加,帮助气孔关闭,以控制水分散失。

怎样从ABA 的受体蛋白方面进行研究,证明ABA具有帮助气孔关闭,控制水分散失的功能。

请写出你的研究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________。

如果对要研究的植物的有关情况所知不多,可以先设计一系列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梯度比较大的________进行摸索,再在此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

【答案】(1)生长素和赤霉素赤霉素(2)寻找ABA的受体蛋白或控制ABA(相应)的受体蛋白合成的基因
(或mRNA),通过抑制ABA受体蛋白的功能或抑制ABA受体蛋白基因的表达(或翻译),来观察叶片气孔运动是否有明显变化(3)不同浓度的2,4-D、根的数目(或平均长度) 预实验
【解析】(1)生长素和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而赤霉素还能够打破植物种子的休眠,与ABA具有拮抗作用。

(2)若要从ABA的受体蛋白方面进行研究,就需要设置ABA的受体蛋白的有无或其活性的有无作为自变量,可以通过抑制ABA的受体蛋白基因的表达或抑制ABA的受体蛋白的活性来实现。

(3)探究实验的目的就是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所以在“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自变量应为2,4-D的浓度,因变量则是插条生根的状况,如根的长度、数量。

在正式实验之前,可以先做一个预实验,以便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

课程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