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设计学复习资料
药物设计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药物设计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不是生物信息的特征 DA级联反应B网络结构C多样性D不可逆性2.体内信号转导的主体是 AA 蛋白质B 小分子物质C 多糖D 脂质3.凡是由细胞分泌的,能够调节特定靶细胞生理活动的化学物质都称为细胞间物质,称为第一信使,它属于 DA 物理信号B机械力C生物体外信号D化学信号3.下列哪个不是细胞间化学信号分子的特点 BA特异性B持续性C时间效应各异 D 复杂性4.第三信使是下列哪种物质 CA 花生四烯酸B 二十碳酸类C DNA结合蛋白D磷脂酰肌醇5.基于调节第二信使的药物设计不是 AA 维生素D受体配体的药物设计B 调节cAMP和cGMP信号通路的药物设计C 调节激酶系统的药物设计D调节钙的药物设计6.下列哪个是基于调节第三信使的药物设计 AA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配体的药物设计B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活化受体配体的药物设计C 磷酸二酯酶V的抑制剂活化受体配体的药物设计D 糖原合成激酶-3抑制剂活化受体配体的药物设计7.不是对信号转导系统的药物干预的选项是A 影响信号分子的药物B 影响信号接受系统的药物C 影响信号传输系统的药物D 影响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的药物1.生物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除了补救合成外,还有()A.从头合成B.中间合成C.最后合成D.中间体合成2.()是嘧啶生物合成的重要中间体A.天冬氨酸B.氨甲酰磷酸C.乳清苷酸D.谷氨酰胺3.既是核酸生物合成的代谢产物,也是红细胞发育生长的重要因子的是()A.核苷B.磷酸C.戊糖D叶酸4.氨基嘌呤和甲氨嘌呤是最早用于肿瘤临床治疗的()还原酶抑制剂A.血清铁蛋白B.黏蛋白C.二氢叶酸D.甲胎蛋白5.()可以影响IMP、AMP或GMP的形成,从而抑制DNA和RNA 的合成A.次黄嘌呤B.鸟嘌呤C.腺甘酸D.巯嘌呤核苷酸6.下列哪个不是反义药物与传统药物的区别()A.特异性较强B.信息量较大C.反义药物以核酸为靶点D副作用可能较多1 在目前已知的500多种药物作用靶标中,酶是最重要的一类,约占()A.25%B.40%C.45%D.50%2. 酶的激活作用不包括以下()A.酶原的激活B.酶的变构激活C.酶的共价修饰激活D.酶的活性位点激活3. ()定量的描述了稳态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药物设计学知识点总结
药物设计学知识点总结在药物设计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和理解。
以下是对药物设计学的一些关键概念和技术的总结。
1. 药物设计的基本原则:药物设计的目标是发现和开发出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低的药物。
基本原则包括药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药物代谢和药物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
2. 靶点的选择:药物设计的第一步是选择适当的靶点。
靶点通常是与疾病发生相关的蛋白质,如受体、酶和离子通道。
了解靶点的结构和功能对于药物设计至关重要。
3. 药物发现策略:药物发现过程中常用的策略包括高通量筛选、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仿生药物设计。
高通量筛选一般通过自动化方法对大量化合物进行测试,以筛选出对靶点特异性较高的化合物。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则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预测药物与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
仿生药物设计则是参考生物体内已存在的天然产物,设计具有类似结构和功能的化合物。
4. 药效学参数:药效学参数用于评估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效应,包括EC50、IC50、Kd等。
EC50指的是药物在半最大效应产生的浓度,IC50指的是药物的抑制浓度,Kd指的是药物与靶点结合的亲和力。
5. 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水解、酯化等。
了解药物代谢途径可以预测药物的代谢物产生情况和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6. 亲水性和脂溶性:药物分子的亲水性和脂溶性对于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至关重要。
亲水性较高的药物更容易溶解在水中,而脂溶性较高的药物则更容易穿过生物膜。
7.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是一种将药物分子结构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数学建模的方法。
通过建立定量的数学模型,可以预测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8. 随机共振原理:随机共振原理是一种基于熵增的药物设计方法。
通过引入药物分子中的随机振动和环境中的热涨落,可以提高药物与靶点之间的结合强度和选择性。
总之,药物设计学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包括药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药物发现策略、药物代谢和药效学参数等。
《药物设计学》深刻复知识题
滨州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药物设计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ADMET2. 受体3. 酶4. Mee-too Drug5. 生物电子等排体6. 过渡态类似物抑制剂7. QSAR8. 高内涵筛选技术9. 多底物类似物10. 占领学说11. 第三信使12. 诱导契合学说13. 组合化学14. 同源蛋白15. 模板定位法16. 表观分布容积二、简答题1. 简述活性片段的检测技术中,磁共振技术的检测原理和分类。
2. 简述酶的激活方式。
3. 简述以核酸为靶点的药物设计类别。
4. 简述反向化学基因组学的定义及其研究方法。
5. 根据化合物库的来源不同,发现先导化合物的方法有哪些?6. 简述前药设计的目的。
7. 基于片段的药物设计中,片段库的建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8. 简述药物研发失败率较高的原因。
9. 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进行专利边缘的创新药物设计?10. 引起药物毒性的因素有哪些?11. 试述蛋白质在信号转导功能中的变化。
12. 在前药设计时一般应考虑哪些因素?13. 试述钙离子成为胞内信使的基础。
14. 试述基于类药性的药物设计策略。
三、论述题1、有的知识,论述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预测方法。
2、论述下列化合物的设计原理和特点(1)OHOCOCH2CH2COONa (2)N NH 2NNHNN H3、根据已有的知识,论述从片段到先导化合物的设计方法并解释各类方法的原理。
滨州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药物设计学》复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 ADMET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谢、毒性2. 受体是细胞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物大分子成分,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极微量的某些化学物质,并与之结合,引发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3. 酶是由活体细胞分泌,对其特异底物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4. Mee-too Drug将已知药物的化学结构作局部改变,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药物结构不受专利的保护,使该类模仿药快速投放市场。
5. 生物电子等排体指具有相同价电子数,并且具有相近理化性质,能产生相似或相反生物活性的分子或基团。
药物化学第二章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代谢产物可成为新的先导物化合物 甚至直接得到比原来药物更好的药物 选择其活化形式,避免代谢失活或毒化的结构 研究药物代谢过程和发现活性代谢物是寻找先导化合物的 途径之一。
能够与DNA 或信使RNA 发生特异性结合,分别阻 断核酸的转录或翻译功能, 阻止与病理过程相关的核 酸或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三十三页,共75页。
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反义寡核苷酸的分子大小是设计的重要环节。
12-25个碱基范围,15-20较佳,超过25难以通过细胞膜
His
吡咯环与S2′结合
O
N NH
O
Zn2+
H
HS
N
NH
O Glu
O Ser
S1' S2'
Ty r
CH3
HO
N
O H O 羧基阳离子对结合酶起重要作用
O
NH2
OH
H2N
NH
Arg
酰胺的羰基则可和受体形成氢键
第十八页,共75页。
三、通过随机机遇发现先导化合物
1929年青霉素的发现
异丙肾上腺素:β-受体激动剂,结构改造,发现β -受 体阻断剂-普萘洛尔,第一个心血管药物。
虚 拟 库
类
药 原 则
药 代 性
潜 在 毒
质性
专 利 指 导
受 体 结
设 计
构库
第二十七页,共75页。
类药性
Lipinski归纳的“类药5规则”(Rule of Five),
《药物设计学》复习题
滨州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药物设计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ADMET2、受体3、酶4、Mee-too Drug5、生物电子等排体6、过渡态类似物抑制剂7、QSAR8、高内涵筛选技术9、多底物类似物10、占领学说11、第三信使12、诱导契合学说13、组合化学14、同源蛋白15、模板定位法16、表观分布容积二、简答题1、简述活性片段的检测技术中,磁共振技术的检测原理与分类。
2、简述酶的激活方式。
3、简述以核酸为靶点的药物设计类别。
4、简述反向化学基因组学的定义及其研究方法。
5、根据化合物库的来源不同,发现先导化合物的方法有哪些?6、简述前药设计的目的。
7、基于片段的药物设计中,片段库的建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8、简述药物研发失败率较高的原因。
9、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进行专利边缘的创新药物设计?10、引起药物毒性的因素有哪些?11、试述蛋白质在信号转导功能中的变化。
12、在前药设计时一般应考虑哪些因素?13、试述钙离子成为胞内信使的基础。
14、试述基于类药性的药物设计策略。
三、论述题1、有的知识,论述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预测方法。
2、论述下列化合物的设计原理与特点(1)OHOCOCH2CH2COONa(2)NNH2NNHNNH3、根据已有的知识,论述从片段到先导化合物的设计方法并解释各类方法的原理。
滨州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药物设计学》复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ADMET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谢、毒性2、受体就是细胞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物大分子成分,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极微量的某些化学物质,并与之结合,引发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3、酶就是由活体细胞分泌,对其特异底物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4、Mee-too Drug将已知药物的化学结构作局部改变,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药物结构不受专利的保护,使该类模仿药快速投放市场。
5、生物电子等排体指具有相同价电子数,并且具有相近理化性质,能产生相似或相反生物活性的分子或基团。
药物分析设计题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一.苯巴比妥分子量:232.24根据药物结构设计合理化学鉴别法(3种);ChP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含量测定,简述方法,原理,注意事项,主要条件(溶剂,试剂,滴定剂,指示终点方法),计算滴定度(按照滴定浓度为0.05mol/L计算),并写出含量计算公式1. (1).具有酰亚胺基团,易水解开环,产生氨气,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有环状丙二酰服和酰亚胺基团,能与重金属反应,生成难溶性有色化合物。
(如与银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铜盐反应生成紫堇色沉淀,与钻盐反应呈蓝紫色,与汞盐生成白色沉淀。
)(3).具有状丙二酰脉集团,能与香草醛发生反应生成棕红色产物。
(4).具有苯环取代基,与NaN02 —H2SO4反应生成橙黄色?橙红色。
与甲醛一H2SO4反应生成玫瑰红色环。
2.(1).具有1,3--酰亚胺基团,有弱酸性,可用非水酸量法含量测定。
(2).具有有环状丙二酰服和酰亚胺基团可用银量法含量测定。
(3).具有苯环,有紫外吸收,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
(4).可用HPLC测定其制剂和生物样品的分析。
3.含量测定:Ch.P采用银量法测定含量。
原理:具有有环状丙二酰服和酰亚胺基团,溶解于碳酸钠溶液后,与硝酸银试液反应,首先生成可溶性一银盐,当有过量硝酸银存在时,则生成难溶性二银盐白色沉淀。
由于此现象很难判别,所以多用电位滴定法指示终点,反应摩尔比l:lo滴定液:硝酸银滴定液试剂:甲醇,无水碳酸钠指示终点的方法:自身指示剂,电位滴定法。
Ch.P.采用电位滴定法。
滴定度:T = CM/n = 0.05x232.24/1 = 11.61 mg/ml含量计算公式:含量% = —X 100%____ C R X^XDXVXW片剂:标示量% = - — X 100%Wx标小里二.硫喷妥钠分子量:264.32根据药物结构设计合理化学鉴别法(3种);ChP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含量测定,简述方法,原理,注意事项,主要条件(溶剂,试剂,滴定剂,指示终点方法),计算滴定度(按照滴定浓度为0.05mol/L计算),并写出含量计算公式1.(1).具有酰亚胺基团,易水解开环,产生氨气,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南开大学22春“药学”《药物设计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5
南开大学22春“药学”《药物设计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可作为化合物库合成的载体或介质有()。
A.固相载体B.真空C.高压釜D.溶液E.干冰参考答案:AD2.固相有机反应包括()。
A.酰化反应B.成环反应C.多组分缩合D.分解反应E.中和反应参考答案:ABC3.对于已解离的混合物或液相合成的混合物,可选用什么方法来确定目标混合物是否存在?()A.红外光谱B.紫外光谱C.质谱D.核磁共振氢谱E.圆二色谱参考答案:C4.125D是哪类核受体的拮抗剂?A. PRB. ARC. RXR标准答案:E5.在肽键逆转时,常常伴随着下列哪些变化?A. 氨基酸构型的转变B. 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转变C. 酸碱性的转变D. 分子量的增大或减小E. 肽链长度的改变标准答案:A6.不属于经典生物电子等排体类型的是:()A.一价原子和基团B.二价原子和基团C.三价原子和基团D.四取代的原子E.基团反转参考答案:E7.Lajiness提出了一套排除非类药化合物的标准,这些标准包括()。
A.分子中存在过渡金属元素B.相对分子量小于100或大于1000C.碳原子总数小于3D.分子中无氮原子、氧原子或硫原子E.分子中存在一个或多个预先确定的毒性或反应活性子结构参考答案:ABCDE8.羧酸类原药修饰成前药时可制成:()A.酰胺B.缩酮E.醚参考答案:AD9.下列哪种氨基酸衍生物是苯丙氨酸的类似物?()A.四氢异喹啉-3-羧酸B.2-哌啶酸C.二苯丙氨酸D.焦谷氨酸E.1-氮杂环丁烷-2-羧酸参考答案:A10.下列哪些设计原则有利于增强siRNA的活性?()A.序列中G/C含量在30%-52%B.有义链3-端为A或UC.有义链19位为AD.避免出现回文序列E.有义链3位为A,10位为U参考答案:ABCDE11.用混分法合成化合物库后,筛选方法有:()A.高通量筛选B.逆推解析法C.质谱技术D.荧光染色法E.HPLC参考答案:BD12.根据Lipinski规则,可旋转键的个数应为()。
药物设计学完整版
药物设计学完整版一、药物设计学概述药物设计学是一门集生物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交叉学科,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设计出高效、低毒、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药物分子。
药物设计学的发展,为我国新药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 药物设计学的起源与发展药物设计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药物设计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药物设计学在新药研发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2. 药物设计学的主要任务药物设计学的主要任务包括:发现和验证药物作用靶点、设计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分子、优化药物分子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性质、评估药物分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
3. 药物设计学的方法与技术药物设计学的方法与技术主要包括: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基于配体的药物设计、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高通量筛选等。
这些方法与技术相互补充,共同推动药物设计学的发展。
二、药物设计学的核心要素1. 靶点识别与验证药物设计的起点在于找到合适的药物作用靶点。
靶点可以是蛋白质、核酸、酶或其他生物大分子。
靶点的识别与验证是药物设计的关键步骤,它直接关系到药物设计的成功与否。
研究人员需通过生物信息学、基因敲除、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确保靶点与疾病的相关性。
2.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对于药物设计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需要探究药物分子如何与靶点相互作用,如何调控信号通路,以及如何影响疾病进程。
这有助于优化药物结构,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3. 药物分子的优化三、药物设计学的应用实例1. 小分子药物设计小分子药物因其易于合成、口服给药等优点,在药物设计中占据重要地位。
例如,针对某些癌症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伊马替尼)的设计,就是基于对激酶结构的深入理解,成功开发出的靶向治疗药物。
2. 生物大分子药物设计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生物大分子药物(如抗体、蛋白质类药物)的设计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药物设计学(第二章 药物设计原理和方法)
类似的药物: 普罗帕酮(Propafenone) 美西律(Mexiletine)
CONHCH2 OCH2CF3 Flecainide N H
抗疟药氯喹有(+)、(-)之分,但二者的抗疟活性、 强度均相同。
4、几何异构体
E型雌激素活性比Z型强14倍
OH
OH
HO
己烯雌酚
HO
雌二醇
六、先导分子的碎片类似物
CH3 O N N O N CH3 N
N CH3 Ondansetron
N
Cilansetron
昂丹司琼
西兰司琼
活性提高10倍
合环操作也可能引起活性发生质的变化
O NH2 CH3 Ephedrine NH CH3 Phenmetrazine
OH
麻黄碱
芬美曲秦 无支气管解痉作用, 而是食欲抑制剂
平喘药
现今的新药设计与研究的起点,已 经由过去的化学驱动转变为生物学 主导。一方面是由于后基因组时代 陆续提供丰富和新颖的靶标 新颖的靶标意味着新的作用环节 和机理,这样的新药有较强的市 场竞争力,也要承担相当的风险 靶标的确证是新药研究
新药设计 与研究
靶标的确定 模型的建立 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O
a
苯并氮氧杂环辛烯 强效β受体阻断剂
O OH N
开链苯乙酮化合物, 活性为环状物的25%
O NC N OH O
CH3
苯并二氢吡 喃化合物
消除了β受体阻断作 用,为钾离子通道开 放剂,具有降压活性
5-HT3受体拮抗剂 昂丹司琼(Ondansetron),5-HT3受体拮抗剂,广 泛用于肿瘤化疗后抑制恶心呕吐。 吲哚环和环已酮环再稠合成环
O N O O H N O
药物设计学-中考
1.药物作用的靶点可以是( A )A.酶、受体、核酸和离子通道B.细胞膜和线粒体C.溶酶体和核酸D.染色体和染色质2.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特征之一是( A )A.多种单体的共聚物B.分子间的共价键结合C.分子间的离子键结合D.多种单体的离子键结合3.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主要化学本质是( A )A.分子间的共价键结合B.分子间的非共价键结合C.分子间的离子键结合D.分子间的静电引力4.下列属于肽键(酰胺键)的电子等排体的是( B )A.硫代丙烷B.氟代乙烯C.卤代苯D.乙内酰脲5.维系肽的二级结构稳定的主要键合方式是( B )A.离子键B.氢键C.酰胺键D.二硫键6.当多肽的一个或几个酰胺键被电子等排体取代得到的肽类似物又被称为(D)A.类肽B.拟肽C.肽模拟物D.假肽7. 胞内信使cAMP和cGMP是由哪种酶分解灭活的?( D )A. 蛋白酶B.胆碱酯酶C.单胺氧化酶D.磷酸二酯酶8.抗肿瘤药物喷司他丁(pentostain)的作用靶点是( B )A. 芳香酶B.黄嘌呤氧化酶C.单胺氧化酶D.腺苷脱氧基酶9.亲和标记抑制剂通常也是底物或产物类似物,具有两个结构特征,一是识别基团,二是( C )A.亲和基团B.亲电基团C.活性基团D.结合基团10..快速可逆抑制剂中既与酶结合,又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的抑制剂被称为( C )A.反竞争性抑制剂B.竞争性抑制剂C.非竞争性抑制剂D.多靶点抑制剂11.为了增加药物与酶之间的疏水结合,可引入的基团是( D )A.甲氧基B.羟基12.在酶与抑制剂之间形成共价键的反应不包括( D )A.烷基化B.形成希夫碱C.金属络合D.氢键缔合13.塞莱昔布(celecoxib)等昔布类药物胃肠道不良反应低的原因在于( D )A.选择性的抑制COX-2B.治疗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C.选择性的抑制COX-1D.有效的抗炎镇痛14.下列物质中,哪种物质直接参与了核酸从头合成中嘧啶碱基的形成( C )A.二氧化氮B.谷氨酸C.天冬氨酸D.甘氨酸三.填空题1.理想的酶抑制剂类药物,应该对靶酶有亲和力和特异性。
药物设计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其源性配体或者天然药物的化学构造特征,根据配体理化性质寻觅和设计合理的药物分子,以便有效发现、到达和选择性作用与靶点的又具有药理活性的先导物;或者根据靶点 3D 构造直接设计活性配体。
2、HTS,以份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实验方法为根抵,以微板形式作为实验工具载体,以自动化操作系统执行实验过程,以灵敏快速的检验仪器采集实验数据,以计算机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在同一时间检测数以万计的样品并以得到的相应数据库支持运转的技术体系。
3、吸收: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分布:药物在血液、组织及器官间的可逆转运过程。
代: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者进入体循环后,在体酶系统、体液的PH 或者肠道菌从的作用下,发生构造转变的过程,此过程也称为生物转化。
排泄:药物或者其代物排除体外的过程。
4、TBBD,以生命科学为根抵,根据疾病特异的功能、病症和机制,发现和研究药物作用靶点以及与预防相关的调控过程。
5、PBBD,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根据配体的理化性质对设计的先导物构造预测它们的吸收、分布、代、排泄和毒性〔ADME/T〕,估计药物在体的释放度和生物利用度,判断类药性6、SBDD,以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为手段,其方法分为基于靶点的直接药物设计和基于配体的简介药物设计两类,运用受体学说和份子识别原理,设计对受体发展调控的先导物,或者根据已有药物作用力大小和构效关系判断来猜测新化合物的药效,到达发现活性份子的目地。
7、研究的是一组化合物的生物与其构造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构造特征以理化参数、份子拓扑参数、量子化学指数和构造碎片指数表示,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发展数据回归分析,并以数学模型表达和概括量变规律。
8、3D-QSAR,以配体和靶点的三维构造特征为根抵,根据份子的能变化和份子间相互作用的能量变化,将一系列药物的理化参数和三维构造参数与药效拟合出定量关系,再以此化合物预测新化合物的活性,发展构造的优化和改造。
定义活性位点→产生配体份子→ 配体份子打分→合成及活性测定→先导物①先导物不一样,前药是以原药为先导物的,软药的先导物既可以是原药也可以是原药的代物;②作用方式不一样,前药在体外无活性,惟独到达靶点释放出原药才有活性,而软药在体外是有活性的,它们到达靶点发挥治疗作用后一步代失活。
新药设计导论
50
优势: 1. 可应用于多基因引起的疾病。 2. 可应用于非基因突变引起疾病。
51
靶 点 的
靶 点 的
高 通 量
证 实 原
发
确
筛
理
现
证
选
先 导 物 优 化
疾病状 态下发 生改变 的受体、 酶、基 因等靶 点。
确定靶点 的有效性
得到小 分子化 合物
确证机 制试验 在与疾 病相关 的动物 模型体 内进行。
61
㈠ 通过与神经系统的瘦素受体(OB-R)结合发挥 作用。
㈡ LP能够增加有机体的能量消耗。 ㈢ LP直接作用于脂肪组织消耗体脂。
62
1. 瘦素类似物:短肽类物质 仅对瘦素基因突变的患者有效。 家族性相关基因缺陷→肥胖
2. 瘦素增敏剂——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63
4基.2 于机症制性状靶的点途及径药新物药设设计计实实例:例:
合理药物设计
基于机理:病因和靶点
基于结构:计算机辅助解析靶点和配体的3D结构
基于性质:配体如何到达靶点
4、促进因素:
化学和生物信息学以及信息处理和转换的根本变革
现代科学仪器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
新药研究开发的管理和决策水平的提高
第一节 药物发现
1. 药物发现历史(古代神农尝百草、华佗麻沸汤)
“药物发现”的含义与特征
广义的:新药R&D的过程,包括某种疾病和治疗靶点的基础 研究和可行性分析;先导物体内外检测的生物模型和方法学 的建立;药理、药代和安全性研究;制剂学;专利申请以及 人体Ⅰ期、Ⅱ期、Ⅲ期临床研究和上市销售。 狭义的:仅包括基础研究和可行性分析涉及的先导化合物 (Lead Compound)发现过程。 ★先导化合物不一定是药物 药物设计学的研究对象:先导化合物
药物设计学(第一章先导化合物)
加强化学、生物学、医学、物理学 等多学科的交叉合作,推动药物设 计领域的创新发展。
THANK YOU
详细描述
实验筛选是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验手段 ,研究人员可以对实际存在的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以发现 具有药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实验筛选通常包括高通量筛选 和组合库筛选等方法。
合理药物设计
总结词
基于已知的药物作用机制和结构信息,设计具有特定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详细描述
合理药物设计是一种基于已知药物作用机制和结构信息的设计方法。通过分析已知药物的结构和作用机制,研究 人员可以设计出具有特定活性的先导化合物。这种方法需要深入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靶点结构,能够提高先导 化合物发现的成功率。
精准医疗与个性化药物
根据患者的基因组、表型等特征,设计针对特定患者的个性化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 副作用。
技术挑战与展望
克服耐药性问题
随着疾病的发展,许多靶点可能 发生突变导致耐药性产生,需要 设计新型先导化合物以克服这一
问题。
提高药物选择性
降低先导化合物对非靶组织的毒性 作用,提高治疗指数,是药物设计 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基于配体的优化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基于配体的优化策略主要依赖于先导化合物 本身的性质,通过改变先导化合物的取代基、 官能团或连接基等,以提高其与靶点蛋白的 亲和力。
基于配体的优化通常从先导化合物的药效团 出发,通过分析已知活性化合物的药效团特 征,设计出具有相似特征的新化合物。这一 过程涉及到的技术包括药效团模型构建、药 效团筛选和构效关系分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毒理学评价
要点一
总结词
毒理学评价是评估先导化合物对生物体的潜在危害和安全 性的过程。
药物设计学(酶抑制剂含实例)
活性筛选
通过高通量筛选等方法, 找出能够与靶点结合并发 挥预期功能的候选药物。
药物设计学的研究方法
1 2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预测候选药物与靶点的相 互作用,从而优化药物的结构和性质。
高通量筛选
通过大规模实验筛选出具有潜在活性的候选药物, 再通过进一步验证和优化确定其药效和安全性。
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疾病。
05
酶抑制剂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新药研发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新药研发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药物靶点的确定、药物的细胞膜通透性、药 物的代谢稳定性等。同时,新药研发还需要面对临床试验的高风险和长周期。
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药研发的机遇也在不断增加。例如,基因组学、蛋白质 组学和结构生物学等领域的发展为药物设计提供了更多的靶点和思路。此外,计 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高通量筛选等技术也为新药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竞争性抑制剂
与酶的底物在活性位点上竞争,通过占据底物的位置来抑制酶 的活性。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抑制作用大小取决于抑制剂
与底物的亲和力。
非竞争性抑制剂
与酶的底物结合,但并不占据底物的位置,而是通过改变酶的 构象来抑制酶的活性。抑制剂与底物无竞争关系,抑制作用大
小取决于抑制剂与酶的亲和力。
实例
在抗艾滋病药物设计中,虚拟筛选技术被用于从大量小分子中筛选出针对逆转录酶的抑 制剂。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总结词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是一种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和药学知识来设计新药物的方法。
详细描述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通过计算机模拟和预测药物的性质和行为,为药物设计和优化提供指 导。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加速药物设计和开发的进程。
药物设计学导论
药物设计学导论0.1 药物发现历史古代药物发现是从“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开始的,《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是经长期经验总结的我国古代药物学代表著作,至今仍不失其光彩。
随着有机化学和实验医学的发展,从药用植物中分离的单一成分,或对这些成分的结构进行改造并人工合成的化合物,或是微生物发酵产物,都可运用动物模型进行定向药理筛选,或随即筛选,发现其活性的先导物,继而优化研究,最终推向临床。
这是一个反复时间过程。
20实际50年代,已发展成一批磺胺药、青霉素药、链霉素、抗疟药和抗组胺药等。
其后的几十年是药物发现的第一次高潮。
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寻找新药的途径和方法:如天然产物、先导化合物、速记筛选、代谢拮抗、酶抑制剂、前体药物、受体学说等。
这些药物发现的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是在药物发现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并指导进一步的实践。
药物发现充分体现了实践论的哲学思想。
近20年,生物学黄金年代开创的结构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大大充实了药物发现所依靠的生命科学基础;现代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如组合化学、高通量筛选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改进了药物发现的技术和方法;化合物信息库和生物信息学,信息处理和转换的根本改变,使我们在新的信息社会中必须运用现代组织和管理方法,有效利用一切传统和现代的知识于研究和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中,并根据研究结论作出最佳决策,使药物发现更经济有效;在新的疾病不断发生,现有疾病也未能彻底根治的情况下,世界药物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大,则是药物发现飞速发展的巨大原动力。
上述4方面的协同开启了药物发现的第二次高潮。
我们必须把握在21世纪中的机遇,有组织、有目的地创制我国新药。
打入和最终占领国际医药市场。
0.2 “药物发现”过程0.2.1 “药物发现”定义从程序的观点而言,“药物发现”(drug discovery)广义的定义是新药R&D的过程:包括某种疾病和治疗靶点确定的基础研究和可行性分析:先导物体内外检测的生物模型和方法学的建立;药理、药代和安全性研究;制剂学;专利申请以及人体Ⅰ期、Ⅱ期、Ⅲ期临床研究和上市销售。
药物设计学知识点
药物设计学知识点药物设计学是研究与开发药物的过程,旨在发现和设计出具有治疗作用的化合物。
通过合理的药物设计,可以提高药物的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与药物设计学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一、药物目标药物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确定药物的目标。
药物目标可以是具体的蛋白质、激酶或其他生物分子,这些目标与疾病相关。
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相关的生物途径,能够帮助研究人员选择适当的药物目标。
二、药物筛选药物筛选是药物设计的重要环节,它的目的是从大量的化合物中筛选出具有潜力的药物候选物。
通常,药物筛选会分为两个阶段:高通量筛选和结构优化。
高通量筛选主要通过自动化系统,对候选物进行大规模的、高通量的筛选。
筛选方法可以包括酶活性检测、细胞毒性实验等。
通过高通量筛选,可以快速地筛选出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结构优化阶段是指对高通量筛选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以增强其药物效果。
结构优化可以通过结构活性关系(SAR)的研究、荧光标记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法来实现。
三、药物靶向药物靶向是指通过与药物目标相互作用,达到特定的治疗效果。
在药物设计中,药物靶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常用的药物靶向方法包括配体结合实验、蛋白质晶体学和分子对接等。
配体结合实验可以通过测定药物与靶标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评估药物的结合力。
蛋白质晶体学是研究蛋白质在原子水平上的结构的方法,可以提供有关药物与蛋白质结合模式的信息。
分子对接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和预测药物与靶标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
四、药物代谢药物设计中需要考虑药物在体内的代谢。
药物代谢可以影响药物的活性、毒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
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有助于优化药物的结构,改善药物的代谢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药物代谢通常包括两个主要过程:药物的转化和药物的排泄。
药物的转化主要是指药物经过化学反应在体内转变为代谢产物。
药物的排泄则是指药物通过肝脏、肾脏等器官从体内排出。
五、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药物设计学
药物设计学药物设计学是一门涉及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知识的学科,其核心是通过理性设计化合物的结构,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药物设计学包括从已知活性分子出发,结合分子的构效关系和药物代谢动力学、毒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设计具有更佳活性,更佳生物利用度和更佳安全性的新化合物,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一、药物研发的阶段药物设计学贯穿于一系列关键的药物研发阶段,如药物发现、药物优化、药物制备、药物评价等阶段。
其中,药物发现阶段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高通量筛选、药物分子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子阶段。
药物优化阶段,则是通过对药物分子进行结构优化、化学修饰等方式,以优化药物的活性、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性质,并选择最适宜的给药途径,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制备阶段,目的是制造有效、可重复生产的药物成品,并保证其品质符合药理学、毒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的要求。
药物评价阶段,则涉及各类体外和体内试验、临床实验等,以验证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药代动力学等药物特性。
二、药物分子设计方法药物分子设计方法是药物设计学的核心之一。
主要分为定量构效关系(QSAR)、配体基本位点亲和力模型和分子基本位点亲和力模型等方法。
定量构效关系(QSAR)的方法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计算一系列分子性质的参数,构建参数与活性(或毒性)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并进行预测。
配体基本位点模型则是从药物分子中提取出与生物靶分子相互作用的关键位点信息,以提高理性设计药物分子的精准性。
分子基本位点模型则是基于药物分子与生物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信息,进行基于分子力学理论及量子化学计算的药物分子设计。
三、配体基本位点亲和力模型配体基本位点亲和力模型分为静态法和动态法,静态法是通过理论计算、实验分子相互作用等方法,得到配体基本位点和生物靶分子基本位点之间的亲和力信息。
而动态法则是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以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过程,揭示配体基本位点和生物靶分子基本位点的亲和力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合理药物设计:根据药物发现过程中基础研究所揭示的药物作用靶点,即受体,再参考其内源性配体或天然药物的化学结构特征,根据配体理化性质寻找和设计合理的药物分子,以便有效发现、到达和选择性作用与靶点的又具有药理活性的先导物;或根据靶点3D结构直接设计活性配体。
2、高通量筛选:HTS,以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实验方法为基础,以微板形式作为实验工具载体,以自动化操作系统执行实验过程,以灵敏快速的检验仪器采集实验数据,以计算机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在同一时间检测数以万计的样品并以得到的相应数据库支持运转的技术体系。
3、药物的体内过程即A、D、M、E的中文名称及各自定义:分别为吸收: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分布:药物在血液、组织及器官间的可逆转运过程。
代谢: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体循环后,在体内酶系统、体液的PH或肠道菌从的作用下,发生结构转变的过程,此过程也称为生物转化。
排泄:药物或其代谢物排除体外的过程。
4、基于靶点的药物设计:TBBD,以生命科学为基础,根据疾病特异的功能、症状和机制,发现和研究药物作用靶点以及与预防相关的调控过程。
5、基于性质的药物设计:PBBD,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根据配体的理化性质对设计的先导物结构预测它们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ADME/T),估计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度和生物利用度,判断类药性6、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SBDD,以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为手段,其方法分为基于靶点的直接药物设计和基于配体的简介药物设计两类,运用受体学说和分子识别原理,设计对受体进行调控的先导物,或根据已有药物作用力大小和构效关系判断来推测新化合物的药效,达到发现活性分子的目地。
7、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的是一组化合物的生物与其结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构特征以理化参数、分子拓扑参数、量子化学指数和结构碎片指数表示,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数据回归分析,并以数学模型表达和概括量变规律。
8、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以配体和靶点的三维结构特征为基础,根据分子的内能变化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能量变化,将已知一系列药物的理化参数和三维结构参数与药效拟合出定量关系,再以此化合物预测新化合物的活性,进行结构的优化和改造。
1、简述基于靶点结构的药物设计的基本流程。
定义活性位点→产生配体分子→配体分子打分→合成及活性测定→先导物2、根据设计来源不同软药可以分为几种类型?软药和前药的区别有几个方面?软类似物;活化的软类似物;用控释内源物设计天然软药;活性代谢物;无活性代谢物等类型。
区别:①先导物不一样,前药是以原药为先导物的,软药的先导物既可以是原药也可以是原药的代谢物;②作用方式不一样,前药在体外无活性,只有到达靶点释放出原药才有活性,而软药在体外是有活性的,它们到达靶点发挥治疗作用后一步代谢失活。
3、简述先导物发现的可能途径。
①筛选途径:从众多的化合物中运用生物筛选模型挑选有生物活性的先导物。
现代筛选途径涉及组合化学、组合库和高通量高内含筛选。
②合理药物设计:基于靶点和配体的作用机制、三维结构和识别过程以及与药物理化性质相关的体内过程,进行有的放矢的药物设计。
4、药物作用的靶点的定义及理想的药物靶点特点是什么?靶点:也称靶标,指具有重要生理或病理功能,能够与药物相结合并产生药理作用的生物大分子及其特定的结构位点,这些生物大分子主要是蛋白质,有一些是核酸或其他物质。
特点:①药物作用于靶点对疾病治疗的有效性②药物作用于靶点后引起的毒副反应小③便于筛选药物靶点的成药性。
5、简述药效基团的虚拟筛选一般流程。
小分子准备→产生构象→由活性分子生成药效基团的假设→优化、修改药效基团的假设→生成药效团模型→数据库搜寻(虚拟筛选)6、Lipinski的类药五倍律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该方法不适合预测药物的类药性?①相对分子质量<500(5×100);②氢键供体数<5个(5×1);③氢键受体数<10个(5×2);④lgP<5(若使用ClgP)或<4.15(若使用MlgP)(5×1)⑤分子内可旋转键数RB≤8或分子中环的数目rings≤4⑥化合物极性分子表面积PSA≤120A2当违反上述任意两个或多个规则时,化合物出现口服生物利用度差或代谢分布差的可能性就很大(大于百分之九十)对于抗生素、抗真菌药、维生素及强心苷等具有主动转运特征的药物不适用1、理想的药物靶点应具有哪些特点?(1)药物作用于靶点对疾病治疗的有效性。
(2)中靶后引起的毒副作用反应小。
(3)便于筛选药物的靶点成药性2、骨架迁越及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骨架迁越:由苗头或先导化合物分子产生新结构的分子,保留原有的生物活性,通过结构骨架变换,连接适宜的药效团,产生新结构类型的药物,骨架迁越涉及丰富的药物化学内涵和技巧。
应用:(1)将化合物转化成为类药分子-----改善药物动力学性质;刚-柔骨架的变换,改善药代性质;亲脂-极性骨架变换,改善溶解性和分配性;新的骨架若参与同受体结合,可改善与受体的亲和力;骨架适中的策略如果过小的骨架如苯环缺乏有用信息;过于复杂的骨架带来成本过高问题。
(2)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或IP产品--破专利,Me-too,Me-better;3、前药设计应注意哪些原则?(1)在母体药物最适宜功能基处键合载体分子。
(2)前药应无活性或活性较低,转运基团应无活性。
(3)明确前药在体内的活化机制。
(4)转化为母体药物的速度应该是快速动力学过程,并降低母体药物的直接代谢,以保证母体药物在靶点有足够的浓度。
(5)应容易合成与纯化,最好是一步反应,且载体廉价易得。
4、药物设计分三个不同的筛选途径是(基于功能途径、基于症状途径、基于机制途径)。
5.举例说明软药设计原理设计原理为:(1)以某种药物的已知无活性的代谢物作为先导物。
(2)将这种代谢物进行结构修饰,以获得无活性代谢物的结构类似物。
(3)新的软类似物的结构设计应是经一步代谢就能产生原来无活性的代谢物,而不经过有毒中间体阶段。
(4)对活化阶段的分子进行修饰,控制所设计的软药的转运、结合的性质以及代谢速率和药动学行为。
泼尼松龙等在体内可发生17位的羟乙酮基氧化成无活性羧基,它是设计软药的良好先导物。
将泼尼松龙酸与氯代甲醇成酯得软药氯替泼诺,则成为较少副作用的软药,用作滴眼剂,治疗炎性和过敏性眼疾患。
氯替泼诺吸收入血液循环后,迅速代谢成预期无活性的代谢物,自尿和胆汁排出。
治疗指数与氢化可的松比提高20倍。
6.举例说明生物电子等原理。
生物电子等排(bio-isosterism):当分子或基团的外层电子相似、或电子密度有相似的分布,分子的大小或形状相似,均可认为是生物电子等排体,它们的理化性质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对同一受体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大致相似或相关的生物效应。
双氢麦司昔摩和硫代麦司昔摩都是γ-氨基丁酸的环状类似物。
环中的C=N部分是GABA 分子中C=O的生物电子等排体,环中的S是环中O的等排体。
两者在GABA-A受体上都有很强的激动作用。
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具有降低血压,安神,促进脑部血流,增进脑活力,健肝利肾,改善更年期综合症等作用.和胆汁排出。
治疗指数与氢化可的松比提高20倍。
7.设计“Me Too 药物”主要有哪些策略和方法?现在所说的me too药物,通常是指基于已经发现的药物的结构骨架,通过取代基团或侧链的变化,使得活性、生物利用度等提高或毒性降低,并绕开专利的药物。
本质上是一类化学创新药,但与全新结构的新化学实体(new chemical entity,NCE)相比,创新性略低。
Me Too 药物的研究设计中,使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多为生物电子等排原理。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Me Too药物的设计。
1.经常进行知识的追踪与更新,关注新出现的突破性新药,运用生物电子等排等理论,对新出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希望以此能找到作用机制形同、相似甚至相反的新化学实体,用于疾病的治疗。
2.在追踪新药的过程中,如发现尚无专利保护的NCE,要尽快进行结构改造和修饰,若能找到活性更优的化合物,要尽快申请专利,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
3.对已有专利保护的新药,要对专利进行深入调研,研究专利保护的范围,在不侵犯别人专利的情况下进行专利边缘的创新。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专利边缘的创新:(1)有意识的对化合物的局部化学结构进行改造,以改变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酸碱性、体内代谢转化的方向及延长作用时间等;(2)引入杂原子,甚至是稀有元素,以改变化合物的元素组成;(3)对同一领域的多个专利同时进行研究和调研,分析总结构效关系,通过拼合原理,运用药物化学和化学合成知识,将两部分或两部分以上的活性构象融合在一个新的化合物中;(4)重视手性药物的开发与研究,可以吧以前外消旋体供药的化合物进行拆分或进行手性立体合成,将异构体分开来研究,有可能会得到新的“Me Too”药物。
总之,Me Too药物的设计,要求我们队专利进行深入的调研,撞我基本的专利法知识,运用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药学知识,对专利已保护的化合物进行充分的研究,以突破专利的保护,设计出结构新颖的Me Too药物。
酶抑制剂酶抑制剂:限制酶催化底物的反应能力作用基础:通过限制酶催化底物的反应能力,使底物浓度增高或代谢产物浓度降低,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酶抑制剂具备三种特征:1、结构上与底物或者中间产物相似;2、必须能够到达靶酶,并维持一定浓度;3、具有特异性,作用仅限于靶酶分类:1、可逆性抑制剂:竞争性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剂、反竞争性抑制剂竞争性抑制剂:化学结构与底物相似,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部位可逆性抑制剂例子:抗痛风新药---非布索坦(非嘌呤类黄嘌呤氧化酶选择性强抑制剂);磺胺类药物(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剂),作用机制:磺胺类药物能与细菌生长所必需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产生竞争性拮抗,干扰了细菌的酶系统对PABA利用;抗艾滋病毒:齐多夫定(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作用机制:抑制病毒复制过程所需的逆转录酶-阻碍病毒DNA 的合成。
2、不可逆抑制剂:与酶上的一个功能基形成共价键,使酶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不可逆的变化而完全失活,即使加入大量底物也不能解除这种失活状态。
根据不可逆抑制剂的作用机理的不同,基本上可分为3类:定向活性部位抑制剂、基于机理的抑制剂、伪不可逆抑制剂。
基于机理的抑制剂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结构特征和性能:一是同正常底物的化学结构相似;二是在通常状态下,它们具有的低反应性能的潜在基团或中间体在没得催化阶段,经靶酶诱导激活,转化为反应性能强的活性基团或中间体;三是与酶的活性部位发生化学反应共价结合,使酶不可逆失活。
例:β—內酰酶抑制剂(氧青霉烷类——克拉维酸、青霉烷砜类——舒巴坦)肽拟似物天然活性肽的缺陷:1、不稳定,易被酶水解;2、选择性差肽拟似物:生物活性肽经结构修饰获得的化合物称为肽拟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