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02年全省和省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03年全省和省级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合集下载

关于山东省200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山东省200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山东省200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2002年3月21日在山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山东省财政厅厅长张昭立各位代表: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山东省200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2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1年预算执行情况2001年,在中共山东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在此基础上,全省财政收支保持了较快增长,完成了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预算任务。

全省地方财政收入573.18亿元,完成预算的110.7%,比上年增长23.6%(地方财政收入加上中央税收返还,扣除一次性收入及按规定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等专项收入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5.94%)。

全省财政支出753.78亿元,完成预算的112.4%,比上年增长22.9%。

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加上中央税收返还和专项补助及上年结转收入等301.77亿元,收入共计874.95亿元。

当年财政支出,加上上解中央支出及结转下年支出等117.66亿元,支出共计871.44亿元。

全省收入与支出相抵,累计净结余3.51亿元。

省级地方财政收入75.46亿元,完成预算的118.5%,比上年增长22.99%(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5.87%)。

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增值税(25%部分)22.20亿元,完成预算的97.6%,主要是石油价格回落,增值税减收较多;营业税13.11亿元,完成预算的89.8%,主要是金融保险企业改变核算办法,计税收入减少;资源税2.85亿元,完成预算的83.4%,主要是中央石油资源税调整政策没有出台;企业所得税23.15亿元,完成预算的208.5%,除了部分省属重点企业效益提高外,主要是煤炭企业所得税列收列支增加;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1.49亿元,完成预算的98.5%,主要是部分补贴改列市以下支出;专项收入2.87亿元,完成预算的124.9%,主要是排污费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增加较多;行政性收费8.79亿元,完成预算的94.4%;其他收入3.98亿元,完成预算的227.1%,主要是工商部门的罚没收入增加较多。

关于河南省200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关于河南省200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关于河南省200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2004年2月10日在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省财政厅厅长赵江涛)各位代表: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河南省200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03年全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二、2004年财政预算安排情况三、明确目标,狠抓落实,努力完成今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一、2003年全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2003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和各级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省财政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发展,深化改革,财政收支迈上新台阶,预算执行比较好。

全省财政总收入582.4 亿元,增长13.l%,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37.7亿元(电月报数,下同),为调整预算的109.5%。

按可比口径增收51亿元,增长17.8%;全省财政支出717.8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5.8%,比上年增加88.6亿元,增长14.1%,支出进度好于往年。

省级财政总收入108.6亿元,增长12.8%。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5.3亿元,为预算的110.3%,增长16.9%。

省级支出150.2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5.4%,增长16.2%。

2003年全省财政预算执行的突出特点:一是经济发展带动了收入增长。

全省二、三产业分别增长17%和9.1%,与此直接相关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17.6%、19.2%、13.6%。

郑州、洛阳、焦作、漯河、新乡、安阳、平顶山、许昌、济源等市,收入增幅超过或接近20%,巩义、登封、新安、伊川、永城、渑池、长垣等县市,收入增长强劲。

全省一般预算收入在全国的位次由第九提升到第八。

在农业税因灾减免4 亿多元,以及“非典”疫情影响一部分收入的情况下,全省一般预算收入保持稳定增长,结果比预料的要好。

二是全省财政支出突破700 亿元,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关于河南省200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精)

关于河南省200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精)

关于河南省200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2004年2月10日在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省财政厅厅长赵江涛)各位代表: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河南省200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03年全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二、2004年财政预算安排情况三、明确目标,狠抓落实,努力完成今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一、2003年全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2003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和各级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省财政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发展,深化改革,财政收支迈上新台阶,预算执行比较好。

全省财政总收入582.4 亿元,增长13.l%,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37.7亿元(电月报数,下同),为调整预算的109.5%。

按可比口径增收51亿元,增长17.8%;全省财政支出717.8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5.8%,比上年增加88.6亿元,增长14.1%,支出进度好于往年。

省级财政总收入108.6亿元,增长12.8%。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5.3亿元,为预算的110.3%,增长16.9%。

省级支出150.2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5.4%,增长16.2%。

2003年全省财政预算执行的突出特点:一是经济发展带动了收入增长。

全省二、三产业分别增长17%和9.1%,与此直接相关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17.6%、19.2%、13.6%。

郑州、洛阳、焦作、漯河、新乡、安阳、平顶山、许昌、济源等市,收入增幅超过或接近20%,巩义、登封、新安、伊川、永城、渑池、长垣等县市,收入增长强劲。

全省一般预算收入在全国的位次由第九提升到第八。

在农业税因灾减免4 亿多元,以及“非典”疫情影响一部分收入的情况下,全省一般预算收入保持稳定增长,结果比预料的要好。

二是全省财政支出突破700 亿元,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江苏省2002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3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江苏省2002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3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江苏省2002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3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一、2002年计划执行情况2002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关于经济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主要指标达到近几年来的最好水平。

经济总量超万亿元大关,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636亿元,比上年增长11.6%,高于计划调控目标1.6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上升到10.4%。

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700美元。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11.4:51.6:37调整为10.6:52.1:37.3,比较圆满地完成了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计划调控目标。

(一)农业农业增加值完成1122.5亿元,增长3.5%,略低于计划调控目标。

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特色农业和高效经济作物发展较快,优质水稻、专用小麦、“双低”油菜等优质高效品种比重分别上升到30%、23%和82%。

多种经营稳定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品有新的增加。

由于粮、棉、油种植面积调减,全年粮食总产2907.1万吨、棉花总产36.3万吨、油料总产217万吨,均比上年有所减少。

粮经产值比例调整到40:60。

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

一批规模型龙头企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列入省考核的140家省级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45亿元、利税38.9亿元、出口创汇6.5亿美元,分别增长17.7%、18.5%和14.3%。

(二)工业工业增加值完成4820.1亿元,增长14.0%,高于计划调控目标。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电子、医药等行业增长超过20%,化工、纺织、机械等行业发展稳中有升。

产品结构继续优化,微型电子计算机增长3.7 倍,汽车、光通信设备、集成电路、空调器、有色金属等产品产量增幅均在30%以上。

经济效益继续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税、利润分别增长20.1%和31.1%。

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产销率为97.6%。

财政部关于编制2002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决算(草案)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编制2002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决算(草案)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编制2002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决算(草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02.11.27•【文号】财预[2002]593号•【施行日期】2002.11.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财政部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第九批)的决定》(发布日期:2006年3月30日实施日期:2006年3月30日)宣布失效财政部关于编制2002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决算(草案)的通知(2002年11月27日财预[2002]593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将编制2002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决算(草案)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狠抓增收节支,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确定的经济工作方针和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对财政经济工作的各项要求,进一步发挥各项宏观调控政策作用,继续推进各项改革,国民经济运行总体比较平稳。

但是,由于关税、金融保险营业税、证券交易印花税等税率下调,国有股减持政策暂停实施,出口退税大幅增加等多方面减收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幅明显减缓,与此同时,财政支出增幅居高不下,财政收支形势比较严峻。

对此,各地区、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两次增收节支会议精神和《财政部关于狠抓今年增收节支,努力完成全年预算的紧急通知》(财明电〔2002〕6号)精神,及时采取措施,狠抓增收节支,确保今年预算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加强税收征管,大力组织财政收入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决贯彻国务院“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工作方针,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进一步加大收入征管力度。

要加强对私营、个体企业、民营企业、改组改制企业的税收征管,实行严格的建账制度,强化发票管理和税收征缴。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200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200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200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日期】2003.03.18•【文号】•【施行日期】2003.03.18•【效力等级】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大机关,预算、决算正文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200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2003年3月1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经过审查并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2003年中央预算,同意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受国务院委托所作的《关于200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会议同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审查报告中为完成200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提出的各项建议。

会议要求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严格按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执行,全面完成2003年的预算任务。

会议强调,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在预算执行中,要厉行节约,除重点支出外其他一般性支出原则上实行零增长。

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加强税收征管,完善税收制度,加快税收立法进程;保证重点支出需要,逐步形成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稳步增长的机制,继续安排使用好支持西部大开发、扶持帮助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以及社会保障、科技、教育和维护社会安全方面的支出,努力提高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益;规范和完善出口退税制度;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对中央补助地方支出的审计;继续推进预算制度改革,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督,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

附件一:关于200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03年3月6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各位代表:受国务院委托,我向大会提出200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3年财政预算编制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3年财政预算编制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3年财政预算编制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11.25•【字号】皖政[2002]68号•【施行日期】2002.11.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3年财政预算编制工作的通知(皖政[2002]68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编制2003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国发(2002)23号)要求,现就编制2003年省级和各地预算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2003年财政经济形势和编制2003年预算的指导思想2003年,国家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继续保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出口增加,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初步分析,2003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可保持在7%左右,物价总水平与2002年持平或略有上涨。

但经济发展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走向稳定复苏的前景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下岗失业及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

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继续趋于宽松,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逐步显现以及省内一些有利于经济持续增长因素的不断累积,2003年我省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

初步分析,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幅约8.5%左右,物价总水平与上年持平或略有上涨。

但经济发展中内在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2003年,全省财政收支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但收支矛盾仍将十分突出。

从收入上看:受资源税等地方税种税源的减少以及金融保险营业税税率下调等减收因素影响,财政收入难以有大幅度增长。

从支出上看:确保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发放,调整收入政策增支“翘尾”,农村税费改革、社会保障以及农业、科技、教育等重点项目都需要增加大量支出。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编制2003年全省及省本级预算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编制2003年全省及省本级预算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编制2003年全省及省本级预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12.10•【字号】辽政发[2002]62号•【施行日期】2002.1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编制2003年全省及省本级预算的通知(辽政发[2002]62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2003年,我省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党的十六大所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各项方针政策,将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将继续对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全省经济总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利用外资、外贸出口等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但在经济运行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机制性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就业、再就业压力增加,落实社会保障试点、国家调增工资政策财力不足,预算安排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从收入方面看,存在着自营出口企业就地免抵退税政策、铁矿石资源税适用税额下调、所得税分享比例再次调减等多项制约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

从支出方面看,由于落实农业、教育、科技法定支出和国家调资政策、社会保障、再就业政策等,都需要大量增加支出。

为合理安排全省财政收支计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有关规定和《国务院关于编制2003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国发[2002]23号)精神,现就编制2003年省本级及各市预算问题通知如下:一、编制2003年预算的指导思想根据2003年财政经济形势的预测分析,我省编制2003年预算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落实国家的各项积极财政政策,推进预算制度改革,努力增收节支,扩大政府理财领域;严格执行现行的财政税收政策,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努力做到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再就业,保证社会稳定;加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力度,保证工资等重点支出需求,坚决反对奢侈浪费,努力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加强财政监督,整顿财经秩序,确保全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国务院关于编制2002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编制2002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编制2002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01.10.28•【文号】国发[2000]34号•【施行日期】2001.10.28•【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国务院关于编制2002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的通知(国发[2000]34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有关规定,现就编制2002年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问题通知如下:一、2002年财政经济形势和编制2002年预算的指导思想2002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1998年以来实行的以积极财政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宏观调控政策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将继续显现,加入世贸组织和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也将对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但发展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从国内看,受自然灾害影响,粮食等农产品产量减少,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国有企业改革成果尚待巩固,社会总体需求仍未转旺。

从国际上看,受美国“9·11”事件影响,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进一步放慢,将对我国外贸进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初步分析,2002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物价总水平比2001年略有上涨。

2002年财政收支矛盾将相当突出。

从收入方面看,在连续几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2002年财政收入增长可能有所减缓。

从支出方面看,各重点支出项目都需要增加支出,其中包括:2002年调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防沙治沙工程;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支持农村税费改革以及保证国家安全等方面。

根据对2002年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编制2002年预算总的指导思想是:以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必要力度;严格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加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力度,保证重点支出的需要;大力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严格支出管理;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社会稳定;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扩大试点范围。

关于青海省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青海省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青海省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2003年1月9日在青海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青海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罗朝阳 (2003.01.09)各位代表我受省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青海省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3年计划安排意见请于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02年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十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任务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政策的机遇团结奋斗真抓实干全省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年初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均能够完成或超额完成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41亿元增长12.4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7亿元增长13.5一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2002年全省各地积极落实各项支持农牧业的政策措施继续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加之天时顺雨水足全省农牧业喜获丰收农业增加值达到44.9亿元增长4.5农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收益较好的主导经济作物占农作物的比重提高并且优质品种面积稳定增加订单农业面积超过50万亩比去年增加20万亩以上畜群畜种结构进一步调整母畜比例和良种比例提高西繁东育工程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预计全省西繁东育总规模达到150万头只以上农牧业基础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20多万亩建设温棚1万个畜棚70万平方米牧区两用暖棚由试点进入示范推广阶段生态保护与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完成退耕还林90万亩荒山造林100万亩天然草地保护围栏230万亩划区轮牧122万亩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结构改善效益好转轻重工业保持同步增长预计全年规模以上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6.7比重工业快2.9个百分点盐湖电力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四大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增强钾肥发电量原油天然气电解铝产量均比2001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四大优势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受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的拉动水泥预制构件等主要投资类产品有了较大幅度增长胡萝卜汁等一批农畜深加工新产品投放市场医药行业GMP改造顺利进行为今后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机械轻纺行业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曲轴量刃具明胶牛绒制品和机床等增幅较大出口较多预计2002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将跨上100亿元台阶增长15.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6亿元增长30以上二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重点工程和国债项目进展顺利2002年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强化项目意识狠抓投资工作投资力度继续加大全年共落实国家投资约41.65亿元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5亿元增长22年初确定的西宁湟中和平安阿岱高速公路香巴异地扶贫开发光明工程格尔木机场改扩建等16个新开工项目已有15个正式开工建设重点项目进展顺利33个重点项目中农网改造二期西宁市南绕城快速路中心广场兰青铁路提速改造青海大学基础设施日月山格尔木公路等基本建成人畜饮水工程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完成年度计划16条通县油路中已有13条建成通车青藏铁路格拉段公伯峡水电站100万吨钾肥工程施工进度加快收尾的16个方面557个国债项目已建成544项总体完成95的工程量目标国债项目的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由于达到了国家的质量和进度要求得到了国家计委的肯定和奖励三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加大了财政资金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2002年全省财政社会保障类支出12.01亿元增长16.6全省城镇居民有17.12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截止11月底有32.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39.2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保资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一面启动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开始向失业保险并轨扶贫攻坚取得新成果全年脱贫人口16万人到2002年年末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498元增长1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10元增长6以上四消费市场日渐活跃价格水平稳中有升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和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效应显现加之郁金香节环青海湖自行车拉力赛东部企业参与西部结构调整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重大活动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全省消费市场进一步活跃预计全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0亿元增长10.7旅游房地产电信等新的消费热点进一步活跃预计全省旅游总收入约15亿元左右增长17.1全省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销售额5.4亿元均增长1.6倍且个人购买比例明显上升全省电信业务量17.3亿元增长58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政府定价监管得到加强制定公布了青海省定价目录积极推行价格听证制度提高了政府定价的透明度和社会化参与水平城乡电网改造与同网同价工作取得重要进展青海电网供电区已基本实现城乡用电同价独立电网实现了区域内同价每年减轻农牧民负担近1亿元改革药价形成机制对各级非盈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调整西宁市完善卫生三项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重点整顿了成品油价格住房物业服务收费电信资费以及教育行政事业等收费秩序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预计2002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五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横向联合迅速发展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以来扩大对外开放的各项政策措施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2002年利用省外资金50亿元利用外资达到1.47亿美元增长15.4新审批注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8家全年外贸出口总额1.55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4六科教兴青力度加大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全省25个省属科研机构全部完成改制面向省内外公开招标的18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进展顺利通过采取在报刊和网络上公开征集等方式拓宽了高新技术项目的选择面三普药业现代中药芪风颗粒等3个项目列入国家高新技术发展项目计划高效灭蛀灵项目获得国家计委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授牌全省教育事业在改革调整中快速发展义务教育取得新成就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77高校及中小学教育贴息贷款藏区基础教育和中小学危房改造高校扩招及西部职业教育等项目已基本完工进一步改善了全省的办学条件扩大了办学规模广播电视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西门中心广场和省彩电中心投入使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继续延伸西新工程即西藏新疆等边远省区广播覆盖与实验工程进展顺利预计年底全省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率达到86省级医院基础设施和州地市中心血站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州地市县疾病控制中心项目正式启动全省初级卫生保健合格县32个合格率达84全省农村改水受益人口达239万人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提高2002年全省经济在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基础薄弱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农牧业基础比较脆弱特色经济优势不够明显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城乡居民收入较低受政策性和体制性障碍及居民心理预期等影响消费需求仍嫌不足三是就业矛盾十分突出企业下岗职工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均遇到诸多困难四是扶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全省农村牧区贫困人口比重较大贫困程度深由于失业下岗等因素造成的城镇贫困现象也在一定范围内凸现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二2003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2003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十五计划的关键之年做好2003年的工作对于保持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继续实行扩大内需政策的机遇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环境的新变化坚定信心趋利避害全力以赴地保持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二次全委会精神2003年全省发展计划工作总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的要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政策的机遇围绕全面建设小康实现富民强省这一总体目标乘势而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科教兴青步伐切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根据上述总体要求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03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5第二产业增长11.5工业增长12建筑业增长11第三产业增长10.5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0亿元增长14.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700元增长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10元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7以内实现上述目标做好2003年的发展计划工作关键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结合青海实际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人均意识赶超意识坚持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统揽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坚持不懈地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坚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着力发展具有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出一条富有青海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项目为载体努力扩大投资需求着力解决制约消费增长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注重培育和保护城乡居民的购买力实现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双重拉动三2003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一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工作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拉动作用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抓住国家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加大争取国家投资力度争取国家在农村基础设施县县公路旅游基础设施城镇设施社会服务退耕还林还草休牧育草社会事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给予我省更多的支持加强项目管理继续以国债和专项资金项目为重点开展检查稽察和审计工作全面实行稽察特派员制度继续向重点部门和地区派驻稽察特派员和小组对重点项目进行联点稽察在大中型国债项目中全面实施招投标法整顿招投标秩序规范招投标行为实现投资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加强重点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抓好工作质量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大力充实项目储备在做好争取国家资金和项目的基础上要抓好十五后期对保持全省投资增长增强发展后劲有较大影响的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在加大财政前期费用投入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一些有收益的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化项目逐步推行前期费用有偿使用试点对一些重点前期项目实行公开竞标和业主招标等方式以解决项目前期费用投入不足和法人缺位问题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前期工作二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夯实发展基础交通建设继续加强以西宁为中心呈辐射状的高等级公路网络建设加快西宁至大通平安至阿岱西宁至塔尔寺高速公路建设进度2003年实现西宁马场垣高速公路和109国道青海段高等级公路全线贯通在全面完成通县油路建设的基础上着力实施县县公路建设加强旅游公路资源开发专用公路建设提高通达深度完善区域公路网络以政府补贴农民投劳方式继续抓好东部地区乡村道路建设继续做好支援青藏铁路建设工作配合有关部门抓紧做好兰州西宁格尔木段电气化建设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抓好西宁格尔木机场改扩建工程力争早日建成投运同时加快做好玉树巴塘等支线机场的前期工作水利建设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和效率为着力点抓好水利骨干工程完成黑泉水库两化一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工程收尾加快盘道水库和南北山绿化提灌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湟水北干渠一期工程石头峡水库及调水总干渠盘道水库灌区工程格尔木市水利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度争取尽早立项和开工建设继续搞好现有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灌区配套改造及节水灌溉示范工程集雨利用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快重点城镇防洪工程建设和重点河道治理提高防洪能力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西宁格尔木两个中心城市的道路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园区基础设施以及州府和县城所在地的垃圾和供排水工程建设开工县城电网改造工程和藏区县级基层政权建设积极搞好沿黄河湟水谷地县城桥梁和新区的规划与建设为拓宽县城发展空间加快推进城镇化创造条件国民经济信息化本着总体跟进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强电信传输网和接入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积极发展现代邮政物流以设备电子化和工艺流程自动化为重点加强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嫁接进一步加快企业科研单位学校和家庭上网工程建设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生态环境突出面上保护加强点上治理围绕全省三大重点生态保护治理区域进一步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规模启动休牧育草工程继续搞好天然林保护国家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县西宁南北山绿化三北和长江防护林等工程建设力争2003年全省造林合格面积170万亩退耕还林草11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85万亩三加大对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继续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在抓好骨干水利建设的同时加大人畜饮水工程实施力度争取2003年解决农村牧区40万人饮水问题通过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太阳能推广使用电灶以煤代薪等措施着力解决农村牧区能源问题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搞好菜篮子工程建设在农业区重点发展日光温室四位一体等多用途暖棚在牧区重点扩大两用暖棚和四配套建设规模力争2003年设施农业面积达到4.4万亩日光温室面积达到3万亩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种植业在继续大力发展主导经济作物的基础上扩大制种业规模突出抓好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力争2003年特色种植的面积超过52万亩优质农作物制种面积达到36万亩畜牧业在净化畜群提高母畜和优良畜种比例的基础上扩大良种肉羊的数量和改良面加大良种仔畜的繁殖力度实施环青海湖高效畜牧业基地项目建设在东部地区建立良种畜引育繁殖基地为舍饲养殖提供优质牲畜来源2003年西繁东育规模保持在150万头只以上从基地建设争取进出口自营权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大对农牧业经纪人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发展努力形成建设一片基地带动一方农民培育一大产业的良好局面加快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搞好农牧业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推广工作提高我省农牧业科技水平加强农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扶持和培育农经协会合作社服务队等社会性组织搞活农畜产品的流通抓好农村经济信息网建设力争今年农经网节点布局到所有县城并向重点乡镇延伸为农牧业生产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组织实施好省州县级动物防疫体系农药残留与质量检测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等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农牧业标准化生产发展绿色生态农牧业为提高我省特色农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奠定基础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技能培训积极引导和组织农牧民参与道路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增加农牧民务工收入力争2003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总量达到82万人以现有的建制镇为基础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组织和引导农牧民到小城镇定居创业促进小城镇二三产业的繁荣同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强对农牧民反映强烈的乱收费乱摊派等问题的专项治理完善涉及收费公示制度切实减轻农牧民负担四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进程做大做强特色工业2003年在加快化伯峡尼那直岗拉卡水电站以及大通河流域梯级小水电建设的基础上争取苏只水电站开工建设做好拉西瓦水电站的报批和建前工作加紧实施公伯峡送出工程县城电网改造工程等一批续建新建输配电项目同时规划建设好格尔木天然气电站等一批新的火电项目努力形成水电为主水火并济的电力工业格局加大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力度新增探明加控制石油地质储量4300万吨天然气地质储量500亿立方米组织实施海北海西等地煤矿建设提高青海煤炭的自给水平确保100万吨钾肥项目竣工投产加快盐湖提锂及综合利用工程实施进度做好60万吨纯碱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认真组织好天然气盐化工项目的关键技术引进和合作谈判工作加快桥电铝电联营项目建设进度积极推进青海铝业长青铝业和甘河滩电解铝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扩大我省电解铝的规模同时做好铝镁等轻金属合金新材料开发的前期工作延伸产业链加大铜资源的开发力争兴海赛什塘铜矿建成投产进一步扩大粗铅和电解锌的生产能力加快铝铁合金碳化硅水泥煤炭和医药等行业的整合步伐提高行业集中度组织实施好5万吨氯酸钠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煤炭生产及安全系统改造和中藏药GMP改造等一批高起点技改项目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档次稳步推进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进程重点抓好马铃薯系列产品牦牛系列产品蜂产品等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继续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成藏药雪隆项目抓好盐湖提锂及资源综合利用等在建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同时加大申报国家高技术产业项目的工作力度鼓励支持发展地方高技术产业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群充分发挥集聚优势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按照合理分工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集中控制污染的原则加快我省工业园区的建设一要继续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服务体系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二要认真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加大相关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企业入驻三要着力搞好入园企业的建设和项目管理工作提高入园企业合同履约率开工率和投产率五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贫困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逐步扩大以工代赈规模认真落实农牧民投工投劳报酬加大产业和异地扶贫开发力度保证香巴农业扶贫开发项目顺利竣工做好利用哇玉香卡等四个闲置农场进行异地扶贫项目工作力争部分项目开工建设争取2003年解决1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异地扶贫搬迁人口1.2万人进一步巩固两个确保成果做好非公有制企业的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的续保工作加大失业保险扩面的工作力度将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经济效益好劳动关系稳定的个体和私营企业尽快纳入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继续做好城镇困难群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切实做到应保尽保认真落实全国和全省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对招收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有关优惠政策加大财政对就业再就业的资金投入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把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岗位纳入各级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通过建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贷款贴息等形式加快发展社区服务现代流通餐饮旅游文化体育等服务行业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鼓励支持下岗失业人员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再就业继续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对就业困难群体实行就业援助。

关于云南省2002年地方财政决算的报告

关于云南省2002年地方财政决算的报告

关于云南省2002年地方财政决算的报告2005-04-26——2003年7月28日在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省财政厅厅长曹建方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今年1月召开的省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云南省200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3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现在,全省财政决算已正式编成,财政部已审核批复。

受省政府委托,我向省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报告云南省2002年地方财政决算和省本级财政决算,请予审议。

2002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大的监督下,全省各级政府和财税部门紧紧围绕经济工作重点和社会事业发展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努力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大力增收节支。

积极推进财政改革,较好地完成了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实现了全省财政的收支平衡。

一、全省财政决算情况(一)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和平衡情况。

2002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决算收入完成206.8亿元,比向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报告数增加1.7亿元,完成预算的104.2%。

比2001年决算数增长8.1%,按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后的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0.4%,超额完成了年初省人代会确定增长4%的目标。

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526.9亿元,比向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报告数减少3.1亿元,完成预算的94.1%,比2001年决算数增长6.1%。

决算收支与向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报告数相比发生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预算执行过程的不确定性和决算整理期的汇算清缴,使得报告的预计执行数与决算数产生一定差距。

2002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决算结果是:地方一般预算决算收入206.8亿元,加中央补助收入310.5亿元、国债转贷收入5.2亿元、国债转贷资金上年结余2.8亿元、上年结余收入36.9亿元、调入资金16.7亿元、收入总计578.9亿元,减一般预算支出526.9亿元、上解中央支出6.9亿元、拨付国债转贷资金4.9亿元、国债转贷收入结余3.1亿元,年终滚存结余37.1亿元,其中:结转2003年支出25.3亿元(其中:地州市6.6亿元,省级18.7亿元),净结余11.8亿元(其中:地州市8.6亿元,省级3.2亿元)。

关于四川省200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四川省200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四川省200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2006年12月31日【浏览字号:大中小】来源: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网站2003年1月15日在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四川省财政厅厅长周维莲各位代表:我受省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作关于四川省200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关于200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2002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和帮助下,全省各级各部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省八次党代会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此基础上,全省财政收入超额完成了全年预算任务,财政支出基本保证了各项重点支出需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全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270.98亿元,执行中未发生变动。

根据快报统计,2002年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91.51亿元,为预算的107.58%,比上年增加39.91亿元,同比增长13.5%。

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30亿元,为预算的103.34%,增加31.38亿元,增长12.93%。

非税收入完成61.51亿元,为预算的127.07%,增加8.53亿元,增长16.09%。

全省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162.4亿元,为计划的102.74%,增加17.86亿元,增长12.36%。

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453.91亿元,比上年增加57.78亿元,增长13.12%。

其中,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6.41%。

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在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710.3亿元基础上,执行中发生了以下几项变动:一是中央给予我省过渡期转移支付、国债项目等专项拨款及结算补助增加29.34亿元;二是因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以及安排救灾支出等,各级动用当年超收收入安排支出20.53亿元;三是为保证各项重点支出需要,从预算外收入中调入资金增加3.72亿元;四是根据政策规定,从城建税中划转水利建设基金0.51亿元。

关于山西省1999年总预算及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2000年总预算及省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山西省1999年总预算及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2000年总预算及省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山西省1999年总预算及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2000年总预算及省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
原崇信
【期刊名称】《山西财税》
【年(卷),期】2000(000)003
【总页数】5页(P4-8)
【作者】原崇信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12.7
【相关文献】
1.关于山西省2002年总预算及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2003年总预算及省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在2003年1月11日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J], 原崇信
2.关于山西省2001年总预算及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2002年总预算及省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2002年1月24日在山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J], 原崇信
3.关于山西省1998年总预算及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1999年总预算及省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1999年3月30日山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J], 原崇信
4.关于山西省2000年总预算及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2001年总预算及省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2001年2月15日在山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J], 原崇信
5.山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计划和预算审查委员会关于山西省1996年总预算及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1997年总预算及省本级预算草案的审查报告[J], 冯铁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甘肃省200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3年全省及省级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关于甘肃省200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3年全省及省级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关于甘肃省200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3年全省及省级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苏志希【期刊名称】《财会研究》【年(卷),期】2003(000)003【摘要】@@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甘肃省200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3年全省及省级预算的决议rn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经过审查,并根据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决定批准省人民政府提出的甘肃省2003年省级预算,批准省财政厅厅长苏志希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所做的《关于甘肃省200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3年全省及省级预算草案的报告》。

...【总页数】4页(P4-7)【作者】苏志希【作者单位】甘肃省财政厅厅长【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12.742【相关文献】1.关于2007年全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全省及省级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2008年1月20日在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J], 周多明;2.关于2006年全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全省及省级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2007年1月26日在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J], 周多明;;3.关于2006年全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全省及省级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2007年1月31日甘肃省第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J], 周多明4.关于甘肃省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全省及省级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2006年1月16日在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J], 苏志希5.关于甘肃省200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2年全省及省级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2002年2月1日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 [J], 苏志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盐田区200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3年财政预算(草

关于盐田区200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3年财政预算(草

关于盐田区200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3年财政预算(草第一篇:关于盐田区200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3年财政预算(草关于盐田区200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2003年6月 3 日在盐田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盐田区财政局局长刘慧各位代表: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关于盐田区200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一)财政收支状况1.财政收入。

2002年,我区实现一般预算财政收入57,043万元(按可比口径为76,279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7.4%,同比增长26.1%。

其中:——税收收入50,361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2.5%,同比增长17.6%。

——罚没收入5,03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30.8%,同比增长396.4%。

——专项收入120万元,为排污费收入,完成年度预算的100%,同比下降20%。

——其他收入1,529万元,年初无预算,为工缴费和银行存款利息收入。

2002年,我区完成一般预算财政收入57,043万元,加上中央增值税返还收入5,778万元,中央所得税返还收入10,168万元,市财政补助收入12,161万元,历年滚存结余5,876万元,全区共实现财政总收入91,026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2.8%,同比增长21.7%。

2.财政支出。

2002年,我区完成一般预算财政支出75,897万元, 完成年度预算的107.7%,同比增长29.1%。

其中:——基本建设支出20,00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同比增长19.8%。

——其他建设性支出(包括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2,186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1.1%,同比下降10.3%。

——行政事业经费支出43,389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29.3%,同比增长36.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2002年全省和省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03年全省和省级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发布日期:2005-02-24浙江省财政厅厅长翁礼华一、关于2002年全省和省级预算执行情况2002年,全省上下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全省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经济效益持续改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同步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是近年来我省经济发展态势最好的时期。

在此基础上,2002年全省和省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超额完成了年初省人代会通过的收入预算指标;财政支出在政策性增支因素多、增支压力大的情况下,通过积极调整支出结构,保证了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资金需要,为促进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

2002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汇总预算为464.30亿元,执行数为566.85亿元,完成预算的122.1%,调整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因素后增长35.5%,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3.7 %。

其中主要收入项目的完成情况是:1.增值税25%部分129.72亿元,完成预算的114.1%,比上年增长26.7%;2.营业税收入171.69亿元,完成预算的126.1%,比上年增长37.5%;3.企业所得税50%部分108.10亿元,完成预算的93.1%,调整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因素后下降2.3%;4.个人所得税50%部分43.55亿元,完成预算的116.6%,调整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因素后增长28.2%;5.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36.33亿元,完成预算的116.1%,比上年增长27.5%;6.农业四税收入48.24亿元,完成预算的182.0%,比上年增长52.7%;7.教育费附加收入15.81亿元,完成预算的112.1%,比上年增长23.0%。

2002年全省财政支出汇总预算为643.50亿元,执行数为749.46亿元,完成预算的116.5%,比上年增长25.5%,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2.4%。

其中主要支出项目的完成情况是:1.基本建设支出55.97亿元,完成预算的138.3%,比上年增长25.4%;2.企业挖潜改造支出46.96亿元,完成预算的119.7%,比上年增长8.1%;3.科技支出22.17亿元,完成预算的114.4%,比上年增长26.5%;4.支农支出50.47亿元,完成预算的111.4%,比上年增长25.5%;5.文教卫事业费支出196.37亿元,完成预算的110.2%,比上年增长23.9%,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136.88亿元,完成预算的111.9%,比上年增长26.4%;6.行政管理费支出83.40亿元,完成预算的118.5%,比上年增长28.5%;7.公检法司武警支出62.23亿元,完成预算的115.8%,比上年增长27.8%;8.城市维护费支出51.37亿元,完成预算的108.6%,比上年增长17.2%;9.教育费附加支出13.99亿元,完成预算的111.4%,比上年增长22.0%。

2002年,全省财政总收入达到1166.5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5.2 %。

按照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计算,预计2002年全省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2002年省级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62.93亿元,执行数为71.02亿元,完成预算的112.9%,调整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因素后增长24.5%,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3.3%。

其中主要收入项目的完成情况是:1.增值税25%部分8.94亿元,完成预算的110.9%,比上年增长19.9%;2.营业税收入21.33亿元,完成预算的101.6%,比上年增长11.7%;3.企业所得税50%部分25.07亿元,完成预算的107.6%,调整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因素后增长14.2%;4.教育费附加收入3.39亿元,完成预算的113.1%,比上年增长23.3%。

2002年省级财政支出预算为94.60亿元,执行数为105.35亿元,为预算的111.4%,比上年增长17.2%,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1.0%。

其中主要支出项目的完成情况是:1.基本建设支出10.78亿元,完成预算的147.1%,比上年增长34.7%;2.企业挖潜改造支出7.43亿元,完成预算的101.8%,比上年下降22.2%;3.科技支出6.45亿元,完成预算的111.5%,比上年增长25.8%;4.支农支出7.08亿元,完成预算的109.3%,比上年增长23.3%;5.文教卫事业费支出29.45亿元,完成预算的104.7%,比上年增长18.1%,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16.98亿元,完成预算的102.3%,比上年增长15.4%;6.行政管理费支出5.23亿元,完成预算的120.0%,比上年增长30.2%;7.公检法司武警支出12.32亿元,完成预算的108.3%,比上年增长19.7%;8.教育费附加支出2.40亿元,完成预算的108.3%,比上年增长17.0%。

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预计2002年省级财政收支平衡。

2002年,是我省“十五”计划全面实施的第二年。

一年来,我们在省委的领导和省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按照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关于财政预算报告决议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各项预算收支任务。

(一)加强税收征管,依法组织财政收入。

这一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增收节支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抓好增收节支的各项工作。

坚持依法治税,进一步推进税收征管改革。

严格欠、缓缴税款管理,从源头上防止税收流失;依托网络科技手段,强化对重点税源的监控,大力清欠挖潜;进行集贸市场和加油站税收专项整治,维护市场税收征管秩序;加大税收稽查力度,通过建立市、县(市)两级综合选案办法和分级审理制度,使税收案件结案率、查补税款入库率均达到98%。

打击偷、逃税犯罪。

规范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征管,开展个人应税收入全员管理试点,加强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管理;坚持“抓大不放小”,强化分行业分税种管理,继续强化建筑业、交通运输业营业税征管,规范文化体育业、电信业营业税政策执行。

同时,积极抓好预算外收入管理,将其逐步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和国库管理。

(二)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

一是落实行政、政法机关履行职能所需经费,保证其正常运转。

到2002年底,我省已连续10年实现对公务员工资的足额按时发放。

二是认真贯彻“科教兴省”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文化大省”。

确保教育、科技两个部门经费按法定比例增长,安排振兴教育专项资金7000 万元;筹措并安排教育费附加等省级教育专项经费,保证高教园区建设、浙大共建、“211工程”等重点项目资金需要。

完善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机制,省财政从2002年起每年安排700万元设立省政府奖学金,资助3000名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

争取中央教育专项补助资金8600万元,并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用于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中小学危房改造奖励性补助。

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筹措安排9500万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等重点项目的建设资金,调整对省级科研单位的财政支持方式,削减事业费补助比例,“变养人为办事业”;专项经费逐步实行项目制、课题制管理。

加大对宣传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筹措安排文化发展专项资金1.40亿元,支持宣传文化企业建设和发展。

三是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确保预算内支农支出按法定比例增长。

2002年全省预算内支农支出执行数为50.47亿元,比上年增长25.5%,高于法定比例(12.8%)约13个百分点。

加大对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农业科研与推广、农业产业化、渔民转产转业、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支持全省“三个一千”工程、3000万亩生态公益林、10个省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100个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和全省农村经济信息网建设。

落实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省以上财政资金4.60亿元,改造低产田81.20万亩,建设节水农业示范和农业生态工程项目20万亩,扶持多种经营项目69个,新建科技示范项目2个;筹措省级财政扶贫资金和移民扶持资金1.77亿元,使近10万人实现了脱贫。

(三)加大对社会保障投入,支持各项改革,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巩固“两个确保”成果,积极落实资金,确保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的按时足额发放。

2000年至2003年省财政共筹措安排了省级社会保障专项资金12.50亿元。

二是继续加大对最低生活保障财政投入力度。

从2002年起,省财政每年对低保资金的转移支付补助增加到5000万元,对市县低保补助采取在预算内单列专项的形式予以保障。

同时将再就业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努力做到每年增长比例不低于当地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比例。

三是落实资金,完善制度,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四)支持经济发展,强化地方财源建设。

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积极财政政策,2002年向中央争取国债项目98个,国债专项资金16.05亿元,并落实配套资金,投入杭州七格污水处理工程、湖州环湖大堤、东西苕溪防洪工程、甬台温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强对国债专项资金使用过程的跟踪问效。

继续运用财政贴息政策,四两拨千斤,支持经济发展。

2002年,全省各级财政安排财政贴息资金11.20 亿元,重点支持了企业技术改造、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认真贯彻扶持外贸出口的财政政策,落实外贸出口专项资金,支持扩大外贸出口。

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支持杭金衢高速公路、桐柏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重点工程的建设。

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山区、海岛等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不断加大对城市建设、旅游、交通、环保、信息化工程等事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增强我省的综合实力。

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源建设力度,完善和执行好现行的财政体制及财政政策。

初步统计,2002年全省财政总收入上亿元的县(市)达到57个,比2001年增加了3个,他们是文成县、云和县和嵊泗县,其中:上10亿元的县(市)16个。

2002年地方财政收入上亿元的县(市)达到48个,比2001年增加了3个,他们是常山县、开化县和岱山县,其中:2002年地方财政收入4亿元以上的县(市)达到17个。

2002年,我们对全省有累计赤字的26个市、县(市)下达了消化累计赤字指标4616万元。

通过“两保两挂”、“两保两联”财政政策的实施,绝大部分市、县(市)能够做到当年收支平衡和消化赤字指标任务。

(五)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规范财政支出管理。

一是部门预算改革稳步推进。

2002年,省级部门预算编制范围由上年的5个部门扩大到12个部门,其中5个部门的预算向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作了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