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明政策科学第五章 政策制定 习题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
第1章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1.什么是政策科学?如何看待它的学科性质?答:(1)政策科学的定义“政策科学”概念是美国政治科学家拉斯韦尔首先提出的。
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出发对政策科学作出了界定。
综合不同学者对政策科学做出的解释和界定,可以一般地将政策科学定义为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2)政策科学具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①政策科学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新研究领域。
政策科学不是现有的某一学科的更新,而是一个全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具有综合、交叉的特点。
它的产生和发展需要以大量的知识和方法为基础,几乎所有迄今为止人类所创造的科学知识和方法都可以运用于政策研究之中。
②政策科学是一门以行动为取向的学科,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政策科学不是纯理论科学或基础研究,而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可以说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政策科学既在实践中产生,又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发展。
③政策科学不仅是一门描述性学科,而且是一门规范性学科。
政策科学是对一般选择理论的研究,而选择则以价值(观)作为基础。
因此,不仅关心事实,而且更关心价值和行动;不仅是描述的,而且也是规范的。
④政策科学是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软科学是指那些以阐明现代社会复杂的课题为目的,应用各种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包括人和社会在内的广泛对象进行跨学科研究的知识领域。
政策科学已成为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甚至可以说是当代软科学的核心。
2.如何评价公共政策研究的两种基本范式?答:公共政策研究的包括两种范式:一是政策科学范式,二是政策分析范式。
(1)政策科学范式1951年,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拉纳和拉斯韦尔主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最近发展》一书,这被人们当作现代政策科学诞生的标志。
此后,在美国兴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政策科学运动”。
陈振明_公共管理学_试题_题库(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A一、填空1、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者是。
2、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用来概括非洲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逐渐成长起来。
4、B—途径美心发展,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和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
5、波齐曼和斯特拉斯曼于1990出版的被认为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6、公共管理学更多以为基础。
7、公共管理学主要以作为研究对象。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流派,给西方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二、多项选择1、我国学者往往以( )的角度来区分管理和行政这两个概念.A组织实体 B经济实体 C 管理实体 D 政治实体2、传统公共行政学模式是建立在( )基础上A科层制理论 B政治---行政二分法 C委托---代理 D内部取向3、殴文.休斯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认为( )都是对公共部门的研究A公共行政 B公共政策 C公共管理 D公共组织4、下面是公共管理物品的是( )A国防 B外交 C教育 D社会保障5、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进化,公共管理的( )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新模式.A P—途径 B治理 C B—途径 D善治6、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途径是()A行为主义学派 B公共选择理论 C新制度学派 D科学管理学派7、孟德斯鸠等人所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中“三权”是指()A 立法B 行政 C监督 D 司法三、解释概念1、公共行政2、公共管理3、公共物品4、行政国家5、纯公共物品四、简答1、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那些?2、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3、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4、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五、论述题1、公共管理的特征及其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参考答案:一、填空1、布坎南2、政治危机3、公共管理途径4、经验理论5、《公共管理战略》6、经济学7、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8、干预主义政策二、多选1、AC2、AB3、ABC4、ABCD5、AC6、BC7、ABD三、解释概念1、答: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特别是行政机关为公众提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或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5-8章)【
第五章政策工具1.简述政策工具的兴起及其原因。
答:(1)政策工具的兴起①政策工具是人们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或达成一定的政策目标而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式。
②对政策工具的研究有着很长的历史,可以说政策研究一开始就伴随着对政策工具的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政策工具的重视源于政府对自身行动及其影响的关注。
对政策工具的兴趣的增加使得政策制定者们开始根据目标和手段之间的联系来思考,这种转变被看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治理的最为重要的进步之一。
(2)政策工具兴起的原因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政策工具的兴起大学学者与政策工具领域的实践者(实际操作者)保持密切的联系,比如说高校法律学者同时也参与实际生活中法律的制定、执行、评估以及终结等过程。
这种学术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刺激了更多的学者投身于解决实际社会问题,因此,推动了对政策工具的研究。
②政策工具的兴起是政策执行的现实需要近代以来,政策执行难度和复杂性程度的大大提高以及政府职能的扩张,导致对政府管理相关知识的需求增大,这就要求对政策问题做更多的科学与实证分析和研究。
由于政策工具研究致力于如何把一个简单但却难以回答的社会问题解决好,因此,根据政策目标和途径来进行思考使政策工具研究为公共管理做出了实际贡献。
③工具研究途径的倡导者长期以来得到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支持对福利国家的某些政府部门的不满使人们对政策失败的分析予以更多的关注。
解决政策失败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发展一门政策工具理论并将它付诸实践。
2.政策工具研究有哪些基本途径?答:政策工具的研究主要有四种基本途径(1)工具主义①这种途径又称古典途径。
它认为,人们知道一种特殊的工具,了解其内在的作用机制;这种工具的效果已被证明或具有十分的现实性;人们在大部分可预测的环境中可以期待其产生效果;并且,恰当的工具可以将政策失败转变为政策成功。
因此,政策工具研究应弄清工具的属性与特点,以便辨别、提炼少数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工具,扩大其应用范围。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重点:1、政策科学运动2、政策科学的概念和政策科学的研究范围3、政策科学的研究途径考点:1、拉斯韦尔和德洛尔的主要思想第二章政策与政策系统重点:1、政策的概念和政策的本质2、政策的基本功能和分类3、政策系统的构成(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4、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5、政策子系统的划分第三章政策活动者重点:1、官方的政策活动者(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司法机关)2、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利益团体、公民选民、大众传播媒介)3、现代政策研究组织考点: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地位与功能第四章公共决策体制重点:1、公共决策体制的构成和决策权力的含义2、公共决策体制的分类(议会制、独裁制、人民代表大会制)3、现代公共决策方式和决策方式的改进考点:1、阿罗悖论第五章政策工具重点:1、政策工具的内涵与分类2、政策工具研究的途径3、基本的政策工具(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社会化手段)第六章政策制定1、政策议程的涵义2、政策议程的种类3、建立政策议程的途径、策略和模型4、方案规划的含义和程序5、政策合法化的含义和程序考点:1、政策议程的涵义、途径、策略和模型第七章政策执行重点:1、政策执行的含义2、政策执行的过程与手段3、政策变通的含义4、“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剖析5、政策执行的若干理论模式6、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诸因素考点:1、政策变通的含义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剖析3、政策执行的若干理论模式第八章政策评估重点:1、政策评估的概念和标准2、政策评估的意义3、政策评估过程的三个阶段4、政策评估的八种模式5、政策失败的一般原因考点:1、政策评估的概念2、政策评估的八种模式3、政策失败的一般原因第九章政策监控重点:1、政策监控的含义2、政策监控的分类与作用3、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政策监督、政策控制、政策调整)考点:1、政策监控的含义与作用第十章政策终结与周期重点:1、政策终结的含义2、政策终结的原因、类型与方式3、政策终结的障碍与政策终结的策略4、政策周期的内涵5、政策变化的两种基本模式6、政策发展中的“范式”变化考点:1、政策终结的含义2、政策终结的障碍与政策终结的策略3、政策发展中的“范式”变化第十一章政策分析的步骤与方法重点:1、政策分析的过程框架及步骤2、政策问题界定的方法3、目标确立的方法(澄清政策目标在政策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澄清和确定政策目标的困难,澄清和确定目标的途径与方法)第十二章系统分析方法重点:1、系统分析的内容(整体分析、结构分析、逻辑分析、环境分析)2、系统分析中的定量技术和定性方法第十三章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重点:1、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的内容,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和概念和几种主要的经济学分析框架)2、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的界定、公共选择理论的兴起、公共选择理论的主题和方法、对公共选择理论的评价)3、政策分析中的经济学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成本—效能分析方法、公共定价法)考点:1、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 第五章
第五章政府作用1、关于市场体制下政府作用的争论(1)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张放弃自由的放任主义,实行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市场经济的运行)。
(2)20世纪70年代――西方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经济学思潮,主张限制或取消政府干预,充分干预市场机制的作用。
(3)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公共管理运动,公共服务市场化。
2、基于物品特性和提供机制政府角色分类:以物品提供中的政府作用为线索,将政府角色分为生产者,提供者和安排者。
①排他性是指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时该物品的特性。
②竞争性是指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而减少其他人使用时该物品的特性。
(2)物品的不同参与主体及物品提供的不同制度安排。
①物品的不同参与主体:消费者、生产者、安排者。
②物品安排的制度安排。
以对市场由低到高的依赖性程度,十种制度安排:政府服务、政府出售、政府协议、合同承包、特许经营、补助、凭单、自由市场、志愿服务、自我服务。
(3)政府角色的分类。
①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者――政府亲自生产服务。
②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不亲自生产,通过掌握的资源资助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
③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安排者――为生产者指派消费者,为消费者指派生产者,选择服务的生产者。
3、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或行为模式――五种角色(A化而变化。
B、原因:①因为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以价格机制为核心的市场不能使得生产和供给达到最优②个人间的直接交易,由于成本太高而得不偿失。
③由于投入多、效益低而使私人经营部门不愿或无力生产、提供④容易造成垄断。
(2①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经济总量之间的平衡,靠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抑制通货膨胀。
②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问题,其调节具有短期性。
③市场机制难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3①外部性的存在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解决,政府通过补贴或直接的公共部门的生产来推进积极性的产出,通过惩罚征税或直接的管制来限制消极外部性的产出。
公共政策学 陈振明 试题
公共政策学陈振明试题公共政策学试题一、单选1、政策制定的主体是:()A.国家 B.人民 C.政党 D.国家与政党 2、公共政策的需求基础是()A.公共事务B.社会事务C.社会公共事务D.公共活动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A.权利B.价值C.利益D.规范4、公共政策是针对()中的矛盾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
A、社会利益关系 B.政府利益关系 C.群众利益关系 D.阶级利益关系 5、公共政策的需求基础是()。
A. 公共政治事务B.公共经济事务C.公共文化事务D.社会公共事务6、下列属于分正式部门的是:()。
A政府 B社区 C市场 D非政府组织 7、社区的优势不包括;( )A信息优势 B激励充分 C有利于社会资本的积累 D权威的广泛 8、阿罗不可能定理的意义在于()。
A判断市场资源分配的标准 B加总个体意见的方式存在缺陷 C人们的福利不可能完全均等 D社会效益不可能最大化 9、下列是正外部效益的是()。
A环境污染 B私人采矿导致资源浪费 C种花花香扑鼻 D 排污水10、在我国政策实践中,()经常成为替代社会福利的价值标准。
A综合国力B GDP C效率 D公平 11、效率的衡量标准()A劳动的分配率 B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C帕累托最优 D工资的差异率12、解决社会问题的最基本的途径()A政府 B市场 C社区 D第三部门13、经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就是(A)的角色不断被政府、市场(企业组织)和第三部门侵蚀的过程。
A分正式部门 B政府 C市场 D国际性组织 14、下列不是第三部门的优势的是()。
A具有相对较大的活动范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具有相对较大的垄断性 C对个性化需求具有较好的回应性 D能够增加社会参与程度 15、全球公共政策表现的公共趋势不包括()A 政府越来越重要 B市场化趋势 C 第三部门重要性增强 D社区角色变迁16、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A.保罗・萨巴蒂文和丹尼尔・马兹曼尼安B.本尼・杰恩C.J・佛瑞斯特D.本尼・杰恩和J・佛瑞斯特17、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A.J・佛瑞斯特和丹尼尔・马兹曼尼安B.保罗・萨巴蒂文C.本尼・杰恩D.本尼・杰恩和丹尼尔・马兹曼尼安18、下列属于“选择方案的一般性方法”的有:( ) A、效益分析 B、条件分析 C、经验分析 D、利益分析19、下列属于“选择方案的具体方法”是:( )A、效益分析条件分析B、经验分析抽象分析C、比较分析因果分析D、试点分析经验分析20、除(D)以外,其他的都是解决“风险型决策”问题的方法 A、期望值法B、最大可能法C、等概率法D、小中取大法21、除()外,其他的都是解决“不确定型决策”问题的方法 A、最大可能法B、后悔值法C、乐观系数法D、大中取大法22、“支持联盟框架”是由谁提出的() A、弗兰克.鲍姆 B、布赖恩.琼斯 C、伊斯顿 D、萨巴蒂尔23、以下属于公共政策分析模型的()A、外部竞争威胁模型B、价值链模型C、循环评估模型D、数学模型24、系统内部各部分不可分割,内部任何一个要素改变都会引起其他要素改变,这体现了()A、系统的相关性B、系统的整体性C、系统的目的性D、系统的适应环境性25、主要任务是采集评价信息与分析评价,做出评价结论,是整个政策评价活动中最为重要的阶段的是()A、评价准备阶段B、评价实施阶段C、评价总结阶段D 、确定评价对象26、以下是理论模型的特点,除了()A、直观性B、近似性C、假设性D、客观性27、国内学者强调,系统方法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除了() A、整体性 B、综合性 C、最优化 D、动态性 28、()是公共政策分析最基本的工具;A、模型方法B、逻辑方法C、理论方法D、实践方法 29、()是基本的研究方法;A、可行性分析B、价值分析C、利益分析D、事实分析 30、公共政策的核心目标是()A、公共价值B、公共利益C、公共产品D、公共服务 31、以下不属于构建公共政策问题方法的是( )A、观察法B、边界与类比分析C、兰德式的问题分析法D、决策树法 32、选取一个可实施法案的小区域进行试验,这个试验法案基本上已被决策者认可,然后对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分析,推断其实施的可行性,这一备择方案分析方法叫做( )A 经验分析 B、抽象分析 C、试点分析 D、比较分析 33、以下不属于预测的原理与方法的是( )A、一致性原理 B:连贯性原理 C:类推性原理 D:相关性原理 34、以下各选项中属于集团分析模型的理论代表人物的是( ) A、赖特・米尔斯B、帕累托C、米歇尔斯D、阿瑟・本特利 35、关于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特征表述最确切的一项是()A:用合理的科学方法与精细的计算分析政策方案的优劣; B:寻求最佳的政策或问题的解决办法;C: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用“目的―方法分析”的途径来规划政策; D:它植根于启蒙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36、渐进决策模型不包括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除了()A、按部就班原则 B:稳中求变原则 C:目标导向原则 D:积少成多原则 37、政策创新和传播的主要解释矿井爱是()A、内部决定模型 B:传播模型 C:数学模型 D:内部决定模型和传播模型 38、制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有联络的子系统,即() A、强制性制度和诱致性制度B、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策工具)【圣才出品】
③放松管制的概念
放松管制是指在市场机制可以収挥作用的行业完全戒部分叏消对价格和市场迚入的管
制,使企业在制定价格和选择产品上有更多的自主权。
3 / 2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政府在绉济収展斱面的功能和角色有所消退; c.对私人部门的控制丌容易做到。 (2)用者付费 ①概念 用者付费是指政府对某种物品、服务戒行为确定“价格”,由使用者戒行为者支付这种 费用,其主要目的是想通过付费把价格机制引入公共服务丨来。用者付费绉常被用二控制负 的外部怅,特别是控制污染的领域,它也被用二城市交通控制。 ②优点 a.能够克服免费提供公共服务所导致的资源的丌合理配置和浪费; b.避免对社会公平造成损害; c.通过付费制,使市场机制在公共服务领域得以良好运用; d.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缓和政府的财政危机。 ③缺点 a.收费水平难以准确确定; b.在得到一种最优化的收费标准的过秳丨,资源有可能误置; c.丌能作为处理危机的工具; d.管理成本高丏繁杂。 (3)管制不放松管制 ①管制的概念 管制是一种活劢过秳,在这种活劢过秳丨,政府对丧人和机极提出要求戒觃定某些活劢, 幵绉历一种持续的行政管理过秳。管制是由政府做出的,它们必须为目标团体及丧人所遵守、 服仍,丌遵守戒丌服仍将叐到惩罚。
3.简述主要的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会化手段的内容、特点和优缺点。 答:一是市场化工具的内容、特点和优缺点 (1)民营化 ①概念 民营化是指更多依靠民间机极,更少依赖政府来满足公众的需求。它彽彽指所有权的转 秱,将“原先由政府控制戒拥有的职能交由企业私斱承包戒出售给私斱”,通过市场的作用, 依靠市场的力量来提高生产力,搞活国有企业。 ②特点 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使资源能够流向使用效率更高的部门。民营化幵非为了弥 补政府的预算缺口,而是要实现对公共部门资源的再分配。 ③优点 a.促迚管理者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b.民营化是一种新的管理形弅和技术,同时也是获得资金的新来源; c.通过减少政府的直接行为,公共管理者可以与注二政策制定。 ④缺点 a.政府並失了对实斲公共政策的公共物品和服务提供的直接控制;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策制定)【圣才出品】
第6章政策制定1.什么是政策制定?它包含哪些功能活动环节?答:(1)政策制定的定义①广义的定义政策制定是指整个政策过程,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环节是后政策制定阶段。
②狭义的定义政策制定是指政策形成(policy formation)或政策规划(policy formulation),指从问题界定到方案抉择以及合法化的过程。
(2)政策制定包含的功能活动环节政策制定过程包含了议程设立、方案规划和方案的合法化等功能活动环节或阶段。
2.什么是政策议程?社会问题是如何进入政府议事日程的?答:(1)政策议程的定义①政策议程实际上也就是政治组织尤其是国家(政府)确定政策的轻重缓急。
②科布和爱尔德将政策议程定义为:那些被决策者选中或决策者感到必须对之采取行动的要求构成了政策议程。
③我国学者张金马给政策议程下了这样的定义:政策议程就是将政策问题纳入政治或政策机构的行动计划的过程,它提供了一条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过程的渠道和一些需要给予考虑的事项。
由此可见,政策议程就是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
(2)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主要途径有如下几种:①政治领袖政治领袖是决定政策议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出于政治优先权的考虑,还是因为对公众利益的关切,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政治领导人可能会密切关注某些特定的问题,将它们告之公众,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②政治组织政治组织是形成政策议程的基本条件。
政策问题是涉及国家和社会全局的大事情,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因而政策议程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③代议制这是形成政策议程的一个基本途径。
代议制是人民群众通过选举产生代表,组成代表大会和议会(国会)等,反映各自所代表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就有关社会问题形成各种议案、提案、建议等,以引起政府关注或要求政府列入议程。
④选举制这是和代议制相配套的一种民主制度。
选举制度一般用于选举立法机关的代表和政务类公务员,用于对重大决策的投票表决,对选举的代表和公务员进行监督和制约。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第四部分模拟试题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公共政策2.利益团体3.政策监控4.系统分析5.创造性思维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政策系统运行有哪些环节?2.分析大众传媒对政策制定的影响与作用。
3.头脑风暴法的程序及要求包含哪些内容?4.简述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
5.政策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有哪些?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论述如何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进行治理?2.论述如何完善我国的政策监督机制?四、分析题(25分)公开信息显示,2004年上半年,全国煤矿事故就死亡2672人,同比上升3.3%,其中特大事故死亡704人,上升114.6%,事故频发背后,干部参股煤矿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广东“8·7”大兴矿难发生后,一处煤矿现场有关部门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矿难发生与官煤勾结有关。
这起事故也促成了国家出台干部撤资煤矿的紧急通知。
2005年8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向全国发出了《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其中规定“凡已经投资入股煤矿(依法购买上市公司股票的除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企业负责人,自《通知》下达之日起一个月内,即9月22日前,必须撤出投资,逾期不撤出投资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最先公开批评“官煤勾结”的是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
6月17日,在赴湖南资江调查矿难原因后,李毅中怒斥:“‘官商勾结,官煤勾结’这种现象已经确实到了该引起高度重视的时候了。
”6月21日,国家安监总局通报黑龙江省七台河精煤(集团)公司新富矿“3·14”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处理情况,再次提及“官煤勾结”。
李毅中于9月22日透露,据贵州、湖南、河北等9省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5日晚,共有497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登记从煤矿撤出投资。
但是,大限过后,据报道,有的地区不仅无一官员从煤矿撤资,而且有官员私下声称“宁不当官也不撤股”。
南大社保考研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笔记公共政策
第五章公共政策第一节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一、政策科学的形成1、政策科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1)政策科学是以现实的政策实践、政策系统及政策过程为研究对象,主要目标(核心部分)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进公共政策制定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从而端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发展方向。
(2)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是一门综合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系统及政策过程,揭示其本质或规律的新学科领域。
(3)政策科学的研究方法:①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知识产生方法;②既注重事实分析,又注重价值分析;③强调政策分析中理性分析方法与超理性或非理性方法的并用;④主张全球观点、未来观点和历史与比较方法等。
2、政策科学(“范式”)的特征(1)第一,它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新研究领域。
一方面,它充分利用迄今为止人类所创造出来的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另一方面,政策科学并不是这些学科的拼凑、堆积,二是在新的学术框架中将这些知识和方法有机的结合统一起来。
(2)第二,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体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3)第三,政策科学不仅是描述性学科,而且是规范性学科(事实与价值并重)。
(4)第四,政策科学是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甚至示意说是当代软科学的核心部分。
二、政策科学的演变1、政策科学(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学、政策研究)是二战后西方思想库和大学兴起的一个全新的跨学科、应用性的研究领域。
2、美国政策学家拉斯韦尔《政策方向》一文奠定政策科学发展的基础,成为政策科学诞生的标志。
(注意“政策科学”与“政策分析”有区别,前者表示总的学科领域,强调它的跨学科、综合性特征;后者表示政策科学的一个分支,强调政策分析作为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个应用性学科的特征)3、 20C 70Y政策科学范式因自身局限性而遇到难题:一是将政策科学当作一种统一的社会科学;二是确立的目标过于宏伟,短期难以突破;三是过于注重政策制定研究,而忽视政策执行和评估的研究。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五章 政策工具 【圣才出品】
第五章政策工具1.简述政策工具的兴起及其原因。
答:(1)政策工具的兴起①政策工具是人们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或达成一定的政策目标而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式。
②对政策工具的研究有着很长的历史,可以说政策研究一开始就伴随着对政策工具的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政策工具的重视源于政府对自身行动及其影响的关注。
对政策工具的兴趣的增加使得政策制定者们开始根据目标和手段之间的联系来思考,这种转变被看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治理的最为重要的进步之一。
(2)政策工具兴起的原因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政策工具的兴起大学学者与政策工具领域的实践者(实际操作者)保持密切的联系,比如说高校法律学者同时也参与实际生活中法律的制定、执行、评估以及终结等过程。
这种学术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刺激了更多的学者投身于解决实际社会问题,因此,推动了对政策工具的研究。
②政策工具的兴起是政策执行的现实需要近代以来,政策执行难度和复杂性程度的大大提高以及政府职能的扩张,导致对政府管理相关知识的需求增大,这就要求对政策问题做更多的科学与实证分析和研究。
由于政策工具研究致力于如何把一个简单但却难以回答的社会问题解决好,因此,根据政策目标和途径来进行思考使政策工具研究为公共管理做出了实际贡献。
③工具研究途径的倡导者长期以来得到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支持对福利国家的某些政府部门的不满使人们对政策失败的分析予以更多的关注。
解决政策失败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发展一门政策工具理论并将它付诸实践。
2.政策工具研究有哪些基本途径?答:政策工具的研究主要有四种基本途径(1)工具主义①这种途径又称古典途径。
它认为,人们知道一种特殊的工具,了解其内在的作用机制;这种工具的效果已被证明或具有十分的现实性;人们在大部分可预测的环境中可以期待其产生效果;并且,恰当的工具可以将政策失败转变为政策成功。
因此,政策工具研究应弄清工具的属性与特点,以便辨别、提炼少数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工具,扩大其应用范围。
陈振明 政策科学 第五章 政策过程的概念框架
三是它为了解现实的政策运行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概念框 架,尤其是它与常识相一致,易于被接受,把握和应用于实 践之中. 阶段途径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它把复杂的政策过 程还原为若干阶段来分别加以研究,并往往用线性的观点来 看待各阶段的关系,即它们被看作是一种在时间上前后相续 的过程;它并未深入探究政策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对政策过 程的解释不充分,也难以进行预言;它对政策实践的了解是 片面的,其应用也是有限的.因而这种途径被有的学者称为 "教科书途径".
●拉斯韦尔在《政策科学》(1951),《决策过程》(1956) 和《政策科学展望》(1971)等著作尤其是在《决策过程》这一 论著中,他将决策过程划分为情报,建议,规定,行使,应用, 终结和评价七个阶段.这是政策科学中关于政策过程的阶段划分 的起源. ●拉斯韦尔在耶鲁大学的学生布鲁尔发表了一篇题为"政策 科学的出现"的论文.文中根据拉斯韦尔的思路,提出了政策过 程的六个阶段学说,这六个阶段分别是创议,估计,选择,执行, 评估和终结.他的六阶段说对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政策过程的 阶段框架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琼斯的《公共政策研究导论》(1970,1977和1984).该 书将政策过程看作是由如下11个功能活动环节或阶段所构成的过 程,即感知/定义,汇集,组织,表述,议程确立,方案形成, 合法化,预算,执行,评估,调整/终结. ●安德森的《公共决策》(1975,1979),该书将政策过程 的功能活动划分为发下五个范畴:问题的形成,政策方案的制定, 政策方案的通过,政策的实施,政策的评价;布鲁尔和狄龙的 《政策分析的基础》(1983),该书确立了政策过程的基本阶段 及其理论基础. ●梅(JMay)和韦达夫斯基(AWildavsky)在《政策周期》 (1978)这一论著中也提出了类似的政策过程的阶段模式.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政策制定)【圣才出品】
第6章政策制定一、概念题1.政策目标(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研)答: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出政策目标的特征有:①问题的针对性。
任何政策目标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几乎都建立在对一定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关怀之上。
缺少对有关问题的针对性,任何政策目标都难以立足。
②未来的预期性。
政策目标的出发点是针对有关社会问题,最终的落脚点也是要通过一定的政策行动在未来实现对有关问题的解决,因而必然存在对未来的预期性。
③多目的元。
任何政策问题往往都是复杂的,着眼解决某一政策问题的政策目的往往也是多元的。
当然每一项政策的众多目的当中会有主要目的与次要目的之分,且它们之间应该有机地统一起来。
2.政策问题答:政策问题是指应该由政府为代表的公共权威机构负责解决的,且已经纳入政府工作程序或宣布即将纳入政府工作程序,开始实际解决的社会公共问题。
政策问题概念的含义可以阐释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政策问题是多数人认识到的一种客观事实;②政策问题表现为社会利益的失衡和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的冲突;③政策问题是政府纳入工作程序开始解决的问题。
3.例外原则答:例外原则,是指通过现实情形与理想状态的差距发现政策问题。
理想状态可以被认为是普遍认可的期望标准,也是未来发展的一种大致可靠的理想程度。
例外原则的基础,就是有一个期望标准和理想程度作为要求。
利用例外原则来发现问题,是先出现问题而后去发现,所以例外原则是发现问题的被动方法。
4.政策规划答:政策规划是政策方案形成的中心环节,也是政策科学理论研究与政策分析实践的重要内容。
作为名词的政策规划是指为解决政策问题所设计制定的行动目标、步骤和行动要求,即政策方案的内容,这是一种静态的含义。
作为动词的政策规划是指行动目标、步骤和行动要求的设计制定过程,即政策方案的制定过程,这是一种动态的含义。
5.系统议程答:系统议程是由那些被政治社区的成员普遍认为值得公众注意,并由与现存政府权威中的立法范围内的事务相关的一切问题组成。
公共政策学(陈振明主编)总结提纲版
选择15个 30分名词解释 5个15分简单题 5个40分论述或者案例分析 15分第一章绪论1公共政策名词解释由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2“政策”的内涵简答一、公共政策有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体现了主体的意志。
二、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
三、公共政策表现为由一系列行为所构成的行动过程,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及调整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过程。
四、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3政策的本质及功能简答(l)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2)公共管理的手段—导向和控制(3)利益关系的调节器5现代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选择1951年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与其同事勒纳合编的名为《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发展》一书出版。
6西方公共政策科学的发展时期选择该学科第二代掌门人叶海卡•德洛尔标志:出版政策科学三部曲:《公共政策制定的再审查》《政策科学构想》《政策科学探索》7公共政策学的“范式”特征简答1.公共政策学是一个跨学科的、应用性的研究领域2.公共政策分析既是方法论,又是艺术。
3.公共政策分析涉及的是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政策过程。
4.公共政策分析不仅是描述的,而且也是规范的。
第二章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1全面理性模式主要观点:公共政策应该实现价值最大化,即决策最优问题既定、目标及其排列优先顺序清楚、能够列出所有达成其目标的备选方案、调查每个备选方案所有可能的结果、比较每个备选方案的可能结果、选择最能达成目标的备选方案。
评价:1、决策目标不是单一、明确和绝对的,而是多元、模糊和相对的;2、人是感性动物,存在理性缺陷,行为受到个人偏好和性格等非理性因素影响;3、人的信息处理能力有限(信息感知力、记忆力、理解力的有限性);4、决策常面临价值冲突而非价值一致;5、决策受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限制。
(NEW)陈振明《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详解
(NEW)陈振明《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第3章问题界定第4章目标、指标和标准第5章备选方案第6章未来预测第7章方案比较与择优第8章政策执行与监测第9章结果评估第10章政策变迁第1章绪论1解释公共政策、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概念。
答:(1)公共政策的概念公共政策是指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可以从如下方面来把握“政策”的内涵:①公共政策由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政策体现了主体的意志,具有法定的权威性。
②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
政策不是无意识或偶然性的行为,总是要实现特定的目标,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同时,政策又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起作用,具有时效性。
③公共政策表现为由一系列行为所构成的行动过程,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过程。
④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政策总有具体的作用对象或客体,它规定对象应做什么和不应做什么;规定哪些行为受鼓励,哪些行为被禁止。
政策规定常带有强制性,它必须为政策对象所遵守。
(2)政策系统的概念政策系统是指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政策系统是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
现代化、科学化的公共决策系统(政策系统)是由信息、咨询(参谋)、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所构成的大系统。
政策过程及其各项功能活动是由这些子系统共同完成的,这些子系统各有分工、相互独立,又密切配合、协同一致,促使政策大系统的运行得以顺利地展开。
(3)政策过程的概念政策过程是指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得政策系统呈现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
伊斯顿提出的政治系统论观点认为,政策系统的运行表现为一个系统的不断输入、转换、输出的过程。
陈振明政策科学归纳(1)(1)(1)
第一章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拉斯韦尔-----德洛尔政策范式政策分析途径或方法上的分野:纯粹的全面模式和反全面模式。
纯粹的全面模式:认同系统分析作为元理论,以统计经验主义作为方法化和以价值的最大化作决策标准;反全面模式:以认同多元主义和渐进主义作为元理论,以脉络背景和案例分析作为方法论以社会合理性(利益的整合)作为决策标准。
政策科学的历史演变:第一,政策源远流长,在当代政策科学出现以前,政策科学经历了漫长的孕育时期。
第二,从历史上看,政策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或信息,以使他们做出决策。
因此,从一开始,政策科学就具有明确的实践方向。
第三,政策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历史上发生过明显的改变。
随着近代经验研究的成长,政策科学才变成由自己特殊程序所指导的活动,在20世纪,定量分析方法不断成长,五六十年代之后,政策科学的重心向政策分析倾斜,则反映了这一研究领域的范式转变。
第四,政策政策分析的进化是伴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迁而发生的,古代和中世纪政策研究角色的分化和专门化与城市文明的产生、发展及复杂化有关;近代政策科学研究程序的改变则与工业革命、启蒙运动和实验自然科学的产生密切相关;当代政策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则特别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及政府组织的迅速成长。
政策科学的研究途径:在西方政策科学的发展中,形成了几种较有影响的学科途径,即政治学途径、经济学途径和社会心理学途径。
其次,可以从某些社会科学的理论、假设或模型出发来研究公共政策及其过程,由此形成的研究途径多种多样。
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托马斯。
戴伊在《理解公共政策》中概括了公共政策研究的八种模型或途径,即制度模型、过程模型、集团模型、激进模型、对策模型、系统模型和理性模型。
安德森(1)系统途径:从系统论的角度研究公共政策问题,将公共政策看作对周围环境所提出需求和支持的反应。
将公共政策看作政治系统的输出。
系统途径注重环境与政治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社会反映。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政策系统2.投票悖论3.政策合法化4.德尔菲技术5.价值分析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官方政策活动者的政策角色。
2.中国政策制定的基本经验有哪些?3.政策终结的种类主要有哪几种?4.备选方案的产生的步骤及方法有哪几方面?5.政策价值观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哪些?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论述如何发展与完善我国的政策研究组织?2.结合实际分析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政策监控机制?四、分析题(25分)从2003年8月开始,圆明园进行大规模环境整治工程。
2005年2月,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开工。
3月22日,在北京开会的兰州大学客座教授张正春在圆明园游览时,发现了圆明园的湖底都铺上了防渗膜,张教授认为这项工程会破坏圆明园的生态环境,于是将此事公诸于众,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
此后越来越多的生态专家和环保人士对工程提出质疑。
在此期间,防渗工程仍在继续,并且已经接近尾声。
圆明园管理处负责人表示,圆明园长期缺水和湖底大量渗漏,造成圆明园湖水每年长达七八个月都处于干涸状态,实施湖底防渗工程是不得已而为之。
由于这项工程在开工前没有向国家环保总局递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4月1日,环保总局正式通知圆明园停工,依法补办有关审批手续。
当天下午,工程停工。
按照有关规定,圆明园湖底防渗项目是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建设,环境敏感度高,需要举行听证会。
4月13日上午,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的公众听证会在国家环保总局二楼多功能厅举行。
在公布的名单中,最引入注意的就是专家阵容的庞大,吴良镛等著名专家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而清华和北大这两座著名学府的院士、教授各有3人,包含了建筑、环境方面的权威。
另外,圆明园管理处有6名参会人员。
环保总局有关人士表示,该局收到了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申请书,但由于场地的限制,不可能满足所有申请人参加听证会的要求。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五章 政策工具 【圣才出品】
第五章政策工具一、概念题1.政策工具答:政策工具是指一个行动者能够使用或潜在地加以使用,以便达成一个或更多目的的任何事物。
可以分为:①自愿性工具。
核心特征是它很少或几乎没有政府干预,它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完成预定任务,包括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市场。
②强制工具,也称直接工具,强制或直接作用于目标个人或公司。
在响应措施时只有很小的或没有自由裁量的余地。
包括管制、公共事业、直接提供。
③混合性工具,兼具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
混合型工具允许政府将最终决定权留给私人部门的同时,可以不同程度地介入非政府部门的决策形成过程。
包括信息与劝解、补贴、产权拍卖、征税与用户收费。
二、简答题1.什么是政策工具选择?选择的意义和标准是什么?影响选择的重要因素有哪些?什么是政策工具的配置?配置的意义是什么?答:(1)政策工具选择政策工具的选择主要发生在政策制定阶段a.政策工具的地位是被设定的,而设定的过程也就是选择的过程;b.对于政策规划者来说,拟制政策方案的基础性工作就是为既定政策目标选择适当的政策工具;c.在政策抉择的过程中,政策方案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经过选择而被设定的政策工具,对于实现政策目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的竞争。
(2)政策工具选择的意义和标准政策工具对于政策目标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政策工具选择的根本标准有两种不同的取向:a.效用最大化。
政策工具选择必须以政策工具的预期效用是否趋向最大作为工具取舍的根本标准。
b.掌握平衡点。
政策规划者和直接决策者要在效用最大化与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之间求得和掌握其平衡点。
(3)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重要因素①政策主体政策的直接主体,即政府机构或领导者个人的选择行为是受其自身的一系列主观和客观条件制约的,包括主观偏好、政治体制、国家或政府能力、工具选择的习惯性。
②政策问题选择政策工具的目的在于按照既定的目标解决政策问题。
政策工具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必须视政策问题而定。
政策问题对政策工具选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策问题的性质、政策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政策问题的紧迫性。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第5章_政策系统:政策工具
幻灯片1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陈振明主编幻灯片2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公共政策分析第5章政策系统:政策工具幻灯片3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公共政策分析5.1 政策工具概述政策工具是政府治理的手段和途径,是政策目标与结果之间的桥梁。
在执行政策时,选用何种政策工具以及用哪一种标准来评价该政策工具的效果,对政府能否达成既定政策目标具有决定性影响。
幻灯片4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公共政策分析5.1 政策工具概述5.1.1 政策工具研究的兴起工具研究的盛行的原因:首先,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学术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刺激了更多的学者投身于解决实际社会问题,因此,推动了对政策工具的研究。
其次,这是政策执行的现实需要。
由于政策工具研究致力于如何把一个简单但却难以回答的社会问题解决好,因此,根据政策目标和途径来进行思考使政策工具研究为公共管理做出了实际贡献。
最后,解决政策失败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发展一门政策工具理论并将它付诸实践,因此工具研究途径的倡导者长期以来得到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支持。
幻灯片5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公共政策分析5.1 政策工具概述5.1.2 政策工具的内涵与分类1.政策工具的内涵政策工具是指:人们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或达成一定的政策目标而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式。
2.政策工具的分类我们将政策工具分为三大类,即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会化手段。
市场化工具指的是,政府利用市场这一资源有效配置的机制,来达到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目的的具体方式,民营化、用者付费、管制与放松管制、合同外包、内部市场等都可以用来帮助政府达成政策目标。
工商管理技术是把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借鉴到公共部门中来,吸取有效经验达成政府的政策目标,它包括战略管理技术、绩效管理技术、顾客导向技术、目标管理技术、全面质量管理技术、标杆管理技术和企业流程再造技术等。
社会化手段是指政府更多地利用社会资源,在一种互动的基础上来实现政策目标,如社区治理、个人与家庭、志愿者组织、公私伙伴关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
1.什么是政策制定?它包含哪些功能活动环节?
2.什么是政策议程?社会问题是如何进入政府议事日程的?
3.方案规划的有哪些基本原则?
4.如何看待政策合法化的地位、作用与程序?
5.简述中国政策制定过程的特点及基本经验。
6.请分析案例中路桥收费年票制听证会的主要缺陷是什么?它说明目前中国政策制定
中公众参与的什么问题?
案例
重庆路桥年票制:听证会成“走过场”?*
7月1日是重庆实行路桥收费年票制的第一天。
凌晨零时,重庆主城区7座跨江大桥的收费站同时停止了收费。
与交管部门估计相反的是,接下来的一周,重庆城一天比一天堵。
原来因回避高昂过桥费而蜗居的车都开出来了,原来不愿打的过桥的人因为不再为出租车交5元的过桥费而纷纷打的过桥,被过桥费压抑很久的重庆市民进发出的出行激情,充分显示了路桥收费改革的巨大影响。
就在那一周,重庆江北的房价每平方米平均上涨了80元。
但是,这样的快感并没有掩盖重庆大多数车主的不满和即将购车者的失望,因为重庆市确定的主城八区路桥年票价格“太高”——以轿车为例,一年2000元,不买不能年审,而且后来他们才知道,这一价格是在被大家寄予厚望的年票价格听证会前7天就拍了板的。
今年6月中旬,重庆媒体刊发了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提交给重庆市物价局关于机动车路桥年票制的两套方案。
随后重庆几家媒体的热线遭到“轰炸”,所有致电者的意见几乎一致:这是难以让人接受的价格,而且是强制消费。
一些人指出,比重庆消费水平高得多的广州,路桥年票制轿车收费不过980元,“重庆的年票太贵了”。
重庆市市政管委会的说法是,以轿车为例,2200元或2000元的价格与在重庆一座桥买一年月票的总价格2160元相当。
年票“管”主城区七桥一隧道和13条收费公路(实际上都较偏远),买年票很合算。
一些市民不理解:如此“合算”的事,为何要用“不买年票不予年审”来“邀请”?他们将希望寄托在了6月24日的年票制价格听证会上。
重庆市物价局称,本次价格听证会的听证代表共有39名,他们是从主城八区社会各界中选出来的,有广泛的代表性。
6月24日,年票价格听证会如期在重庆市物价局举行。
代表发言时,焦点还是集中在年票价格高低和是否“一刀切”,即主城八区车辆必须全都买年票这两个问题上。
重庆市消费者委员会副秘书长罗霞拿出了市消委会针对路桥车票制的调查结果:70%以*资料来源:《南方周末》2002年7月18日。
上的为例应该在1000~1300元。
在4小时的听证会上,共21位代表发言,仅有路桥公司在内的3位代表赞成年票制的两套方案;其余的代表在表达了对改革的支持后均提出各种反对意见,其中一位代表的话意味深长:“24日开听证会,7月1日就要施行,我们知道政府部门不太可能因为听证会来改变既定政策,我们只希望‘走过场’走得好一些,让物价部门将市民心声带给政府就是了。
”
听证会结束后,市物价局表示,立刻将听证会内容和该局的观点上报市政府。
听证会次日即6月25日晚8时,一份重要的官方文稿传到各新闻单位:重庆市路桥收费标准已获通过。
文稿后附有年票具体标准和征收管理办法,其中的年票价格,正是此前提交听证的一号方案中的“建议价格”。
而令人不解的是,这一征收标准和管理办法,早在6月17日就已获审议通过。
这意味着,该办法早于听证会前7天就已敲定。
这时候,有人还想起重庆市物价局局长王胜利在听证会上说的一句话:“路桥收费是行政事业性收费,可以不开听证会,但由于事关重大,我们还是决定开听证会。
”
重庆市消委的另一位副秘书长参加了去年以来的多个价格听证会,谈到此次年票价格听证会,他一脸无奈地说:“是不是行政事业性收费,要不要听证,已在其次,关键是听证会的价值丧失了,既然政府已经决策了,再开听证会又有何意义?”针对2000元的轿车年票收费,他说,市消委的一辆车以往一年的路桥费只花了500元,消委的车走动得也算频繁的了。
这位副秘书长说,去年以来他所参加的重庆若干次价格听证会,基本上都是多数代表反对申请人的涨价方案,如水价上调、公交车起步价上涨的听证会等,但最终出台的价格都以申请人大获全胜而告终。
惟一的例外是公交车一年之内第3次涨价的听证会,听证代表在没能阻止前两次涨价后,终于在这次“赢”了一回。
谈及重庆这次出台“年票制”的背景,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重庆路桥收费是一道极难破解的世纪难题。
重庆主城区有7座大桥。
其中3座由重庆路桥公司这家上市公司管理,实行单向收费。
鉴于3座大桥中的嘉陵江大桥建于1966年,由政府出资修建,它该不该继续收费一直争论不休。
在央视《焦点访谈》曝光武汉长江大桥在其收费年限到期仍继续收费后,重庆市民强烈要求取消该桥收费。
但是,在实行年票制之前,嘉陵江大桥一直没有取消收费。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如果该桥取消收费,对于重庆路桥公司的股东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另外,对重庆主城区范围内13条收费公路取缔或改革的呼声也很强烈。
在多业主状态下,实行分账式的年票制收费方式,渐成各方共识。
在政府确定了年票制收费改革方案后,南民最关心的问题只剩下一个:年票价格。
但是,面对过多的业主,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存在,经过旷日持久的逐个谈判之后,年票价格已很难不高了。
( 资料来源:《南方周末》2002年7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