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域建筑创作与发展研究
浅谈广西民族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传承
浅谈广西民族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传承广西地处西南边陲,是十二个世居民族和谐聚居的沿海、沿边地区,各民族人民在长期辛勤劳作、生息繁衍中,在经济文化、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不断交流融合,创造了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民族文化。
其中广西的干栏建筑、风雨桥、鼓楼、绣球、壮锦、瑶锦、铜鼓,以及龙胜梯田和花山壁画等,是广西众多民族文化中最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汇聚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是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哲理凝聚的表现,也是建筑民族化设计重要的文化元素。
基于此,本文笔者对建筑设计中民族元素的应用及其设计要求进行分析,并提出在新形势下的民族元素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民族元素; 应用研究; 发展策略一、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1.民族建筑文化元素广西少数民族的干栏民居、风雨桥和鼓楼等建筑艺术风格独具一格,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广西民族建筑艺术代表之作。
干栏民居因地取材,分上下两层,上人下禽,虚实相结,造型轻巧秀丽;风雨桥是集桥、廊、亭于一体的长廊木桥,基墩青石砌筑,桥身木制,桥顶多层塔顶,塔顶四角如弯月起翘,浑然天成;鼓楼是侗族“族微”,形似宝塔,下方呈多角形,层层叠上,雄伟壮丽。
这些建筑主体采用木质结构,榫卯结合,结实牢固,建筑的屋脊、梁架、门窗、栏杆等装饰形式多样,构思巧妙,寓意丰富。
这些民族建筑造型独特、雕刻技艺高超,是广西少数民族人民创作的建筑艺术瑰宝。
2.壮族铜鼓艺术元素壮族铜鼓用青铜铸成,分为鼓身、鼓面、鼓足三个部分,腰曲胸鼓,鼓腰两侧挂有铜耳环,予人稳重端庄又不乏灵动之感。
铜鼓造型浑厚夸张、雄健有力,纹样繁缛精美。
鼓面有太阳纹、蛙纹、雷纹、云紋、舞纹、鹿纹、龙舟竞渡纹等纹样。
太阳纹装饰于鼓面中心,金光四射,福照四方。
鼓身纹样多为叙事类,记录祖先歌舞祭祀、划船争渡等场景。
鼓足纹样多为回形纹、山形纹。
铜鼓制作工艺精巧,是财富与权利的象征,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
3.民族人文景观元素花山崖壁画位于广西宁明县的左江岩壁上,气势雄伟,人物众多,栩栩如生。
广西田阳“田州古城”项目建设现状与前景研究
广西田阳“田州古城”项目建设现状与前景研究刘开娥 黄婷丽[摘 要] “田州古城”项目建设是田阳县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头戏。
该项目以壮文化为灵魂,结合田阳的人文风情和自然资源,将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古城建设中。
但田州古城项目一期建设,存在文化底蕴未与古城建筑相融合、旅游产品雷同、基础设施薄弱、融资困难、缺乏文化资源的整合以及产业创意人才等问题。
应当采取完善政策法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专业人才、加强与周边城市和东盟国家的旅游产业合作等措施,推动田州古城项目的后续建设。
[关键词] 田州古城;文化产业;旅游[作 者] 刘开娥,广西财经学院图书馆馆员;黄婷丽,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广西百色市的田阳县,是壮族始祖布洛陀的诞生地,是壮族文化的发祥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当前,田阳在广西旅游格局中的区位优势逐渐显现,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田州古城”项目就是田阳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项目。
而该项目的建设情况,也成为我们考察和探究边远民族地区如何发展文化产业的典型案例。
一、田阳县地理、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建设概况田阳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百色市域中部,右江河谷中游。
田阳全县辖8个镇、2个乡,4个社区。
东邻田东县,西与百色右江区接壤,北与河池“长寿之乡”巴马县交界,南接德保、靖西县,直至中越边关。
全县总面积2394平方公里,由河谷平原、南部石山区、北部土山区三大区域组成,分别占总面积的24.47%、51.43%和24.1%。
居住着壮、汉、瑶等12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89.7%。
田阳县不仅地处桂西的资源富集区,而且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交通枢纽,右江黄金水道贯穿县境,百色巴马机场坐落于县境内,云广高速公路和324国道、南昆铁路、广州南-百色的动车、右江航运枢纽交汇于县城,拥有水、陆、空“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
田阳县是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无霜,光照充足,雨热同期使田阳县盛产芒果、甘蔗等丰富的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成为亚热带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中国首个芒果之乡。
木旋技艺下的文创产品开发策略——以广西三江侗族木构建筑元素为例
011关注思考产品摘要:探索木旋技艺下文创产品的制作形态、语言、手段和技巧。
追溯木旋技艺起源、发展状况与制作工艺,分析木旋技艺下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案例;前往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对当地木构建筑进行深入的田野考察,获取木旋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策略。
木旋技艺从古至今,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通过木旋技艺设计开发木旋文创产品,符合当下开发手工技艺类文创产品的时代潮流,能够为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增添新的动力源。
关键词:木旋技艺 侗族 文创产品 木构建筑 元素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6-0011-03Abstract:Explore the production form ,language ,methods and skills of the following creative products of the wood spinning technique.Tracing th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process of wood spinning technology ,analyze wood spinning technology and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 cases; go to Guangxi Sanjiang Dong Autonomous County to conduct in-depth field investigations on local wooden buildings ,and obtain wood spinning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Wood spin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eople ’s daily life since ancient times;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wood spi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through wood spin technology is in line with the current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hand-crafted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and can add new ideas to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Power source.Keywords:Wood spin technology Dong nationality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Wooden architecture Elements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李 伟引言木旋技艺是指以“木”为主要原材料,在旋转的车床上围绕中心轴手持车刀进行车削、制作木质工艺品的手工技艺,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之一。
设计,让城市更美好——记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蒋伯宁
设计,让城市更美好——记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蒋伯宁林宇; 杨广强【期刊名称】《《人事天地》》【年(卷),期】2010(000)011【总页数】3页(P47-49)【作者】林宇; 杨广强【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人物简介:蒋伯宁,男,汉族,1946年7月生,广西南宁人,1968年9月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建筑学专业,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大学毕业后,在湖北随州市建委设计室从事建筑设计工作;1979年1月至今,在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原广西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工作,1992年起任公司总建筑师。
此外,还担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广西建筑学会副理事长、香港建筑师学会法定会员、住建部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委员等。
几十年来,他参与的公用建筑、民用建筑、城镇规划等大小项目百余项,先后获得国家级优秀设计奖12项、省级优秀设计一等奖12项;担任《广西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和新型墙体材料构造技术应用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技术负责人,获广西科技进步奖2项;出版专著《现代建筑技术的艺术表现》,发表《透视·中国医疗建筑》等专业论文20余篇、主持编制规范及论文集3部。
他先后荣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建筑学会先进工作者”、“广西十佳建筑设计师”等荣誉称号,并于1998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荣誉勋章”。
夜色阑珊中宛如朱槿般璀璨的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依山傍水、浑然天成的南宁荔园山庄,庄严肃穆极具壮乡特色的广西人民大会堂,浓缩自然风貌与人文历史精华的百里柳江景观规划,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南宁及广西的地标性建筑和文化符号早已深入人心,而它们的设计组织者就是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蒋伯宁。
纵观广西那些让人耳目一新的建筑,除了以上提到的,还有广西体育中心、广西民族博物馆、贵港市文化艺术中心、明园饭店五号楼、西园饭店十号楼等等,以及即将建设的广西美术馆、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铜鼓博物馆等都是出自蒋伯宁带领的华蓝设计团队。
传承地域建筑,不断追求创新
传承地域建筑,不断追求创新作者:徐锋来源:《建筑技艺》2013年第04期[编者按]由云南省建筑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与云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共同组织的以“创作”为命题、以“卡瓦格博峰”命名的云南省级优秀建筑方案设计评选活动每三年举行一次,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三届。
评选集中反映了云南省近十年来各种类型建筑设计创作实践与成果的最高水准,同时也将云南建筑的探索实践推向一个高峰。
本专栏特精选近两届卡瓦格博奖一等奖项目,并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就云南地域文化、建筑实践、获奖项目进行评论与分析,以期更深入地探讨云南本土的建筑创作。
创作是建筑的艺术,是人类想象力的怒放之花,更是建筑师们永远的“卡瓦格博”。
由云南省建筑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与云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共同组织的云南卡瓦格博建筑创作奖目前已进行了三届。
从2006年首届16家设计单位的148个申报项目到2013年26家设计机构的221个申报项目,三届共有548个建筑设计方案参加了此奖项的评选,可以清楚地看到云南省近十年来建筑创作的实践与成果。
一批多年来致力于“地域建筑创作”的云南本土建筑师们在近十年我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背景下的“造城运动”中,也同样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发展、东方与西方的冲突。
是原样克隆日益膨胀的东部模式,继续千城一面同质化的现代造城运动,还是另辟蹊径,坚持传统地域文化以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云南本土的建筑师们通过艰苦而幸福的创作实践勇敢地回答了一个问题——今天,我们该盖什么样的房子建筑设计如何体现地域文化,其中存在矛盾和问题是必然的。
云南省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地理环境多样、民族构成复杂、历史发展特殊、文化构成多元的省份。
云南省现在大力发展旅游、建设文化大省,就是想把云南特有的、神秘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人居环境呈现给全国乃至世界。
但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矛盾,应该如何解决,是我们目前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对地域文化的认知——记广西民族博物馆方案创作
建
设计手
作为生夺节能建筑自 有益尝试 々
维普资讯
民 博 的 窗 口忭 蒋 生 吝 的 理 传 选 ^ 们 作
地方文化的标击性建筑 在 何体现标 性问 题上 我们做7多种力¥的 较 ‰ 要突 其特 性 币
广西E蘸 博物
馆 c 下简称 博) 建筑设计投标I作 作 为
方位 扬
馆 作为r目地 女化 代 性建筑 更 地域文 如何体现文蹄的 续与发展 童 何 口
目 口 i 1 & } 刁t1 目* T J *
t f I £ ^
示 广 西 各 E族 悠 久 历 史 和 烂 文化 的 化特征的载 体
的 神 力求将博物馆建筑融^风景 的 自 然
中 谦
然 于 车 如何将
绿水±同 其隔热 降温和调节室内小气
谐的生态建筑 设计的理念 正自 能 是节约建筑运行成本的有效手段 层层自 设计还为展厅的多种栗光万式提供7可能 日
设计追求的最终效果
十 50O 0m 建 筑 融 ^ 到 风 景 区 的 物 馆 建 筑 大 多 果 月 ^ 工 光 鼎 合 理 的 e 0 的
与讣析 我们认为
自然的 恋建筑。 过 干 格截然 目的方 我们
案 表达7建筑师对地域文化特E的理解,
一
、
方案一— — 民旅的 家园 I 1一图 B) 国 直接 月 栗 r西少数民族地E 最县代表 的文化
特征 建筑形式作为设计 隶
用现代建筑的设
计手
I艺材料 将民博设计威为目族文物的家
d
o l r b m ̄ 1 fc t uI h uu L d
lnl _ … I H m
会 功 能
M 十不目的方向——地域的R旗性 ±老 和 性 我们对目 内外博物馆建筑的发展 注 7对 地域 文化的认知 目 前目内外的建 民 博选址位于南宁市最优美的 景 青秀
南宁奇葩建筑
南宁奇葩建筑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一直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而闻名于世。
然而,近年来,南宁也开始崭露头角,展现其独特的建筑风貌。
这些奇葩建筑,以其与众不同的设计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了游客和城市居民的目光。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南宁的地标建筑——“糖果大楼”。
这座建筑位于南宁市天之城购物广场旁边,高耸入云,宛如一颗色彩斑斓的巨型糖果。
该建筑外观鲜艳且富有现代感,独特的形状和亮眼的色彩吸引了众多游客的驻足观赏。
尽管有些人对这样的设计持保留态度,认为其过于花哨,但无可否认,这座建筑的存在为南宁增添了一抹缤纷的色彩。
除了“糖果大楼”,南宁还有一座引人注目的建筑叫做“螺旋大楼”。
这座大楼位于南宁市桂南大道上,外观如同一条蜿蜒盘旋的巨蛇,引人入胜。
设计师通过创造独特的外形,使这座建筑成为南宁市一大亮点。
无论是远远望去还是近距离观赏,这座建筑都给人以震撼和鼓舞,凸显了南宁发展的现代氛围。
此外,南宁还拥有一座名为“千层塔”的建筑。
这座建筑坐落于南宁市文化园内,高约10层,外观犹如数不清的小盒子叠加而成,给人以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视觉感受。
设计师通过将不同尺寸和形状的盒子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了这个独特的建筑。
千层塔以其创新的设计和独特的外观,使南宁文化园内焕发出浓厚的艺术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南宁的奇葩建筑并不只限于以上几座。
南宁市还有许多其他以独特建筑设计著称的地标性建筑。
例如,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的外观形状像一艘正在起航的巨轮,象征着城市的发展与繁荣;南宁新天地商业广场是南宁市规模最大的商业建筑,外观设计独特,仿佛一个个装饰精美的盒子堆叠在一起。
这些奇葩建筑的出现,为南宁带来了独特的城市风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尽管有人对这些奇葩建筑持保留态度,认为它们不符合传统的审美标准,但是这些建筑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成果,代表着时代的风尚和城市的发展。
南宁的奇葩建筑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存在,更展现了南宁开放、创新的城市形象。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二课 别具一格的民居|广西版 (1)
小学美术学科教案设计五、下课12.别具•格的民居板书设计福建土楼福建土楼用当地的生土、沙石、木片建成单屋,继而连成大屋,进而垒起厚重封闭的“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一一土楼。
土楼具有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和强烈的宗教特性。
楼内凿有水井,备有粮仓,如遇战乱、匪盗,大门一关,自成一体,万一被围也可数月之内粮水不断。
加上冬暖夏凉、防震抗风的特点,土楼成了客家人代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
吊脚楼中国西南地区民居以苗族、土家族的吊脚楼最具特色。
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没有地基,以柱子支撑建筑,楼分两层或三层,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圈养牲畜。
土坯房土坯房是新姬维吾尔族人就地取材、用土坯修造的民居旷以土坯外墙和木架、密肋相结合的结构,依地形组合为院落式住宅,属于伊斯兰建筑体系, 造型浑朴具有韵味。
蒙古包蒙占包是根据游牧民族生活、生产所需而诞生的民居,它便于迁徙,具有很强的抵御狂风暴雨的能力。
蒙古包呈圆形,象征着蒙古族“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是草原游牧哲学思想与科学创造的结晶0傣族竹楼竹楼,顾名思义,是以竹为主要材料建筑而成的.傣族的竹楼一般用数十根大竹子作支撑主架,在离地两米多高处铺楼板。
楼分上下两层,楼下无围墙,是拴牲畜、养家肉和堆放农具的地方。
楼上住人,竹墙缝隙较木,既采光乂通风,所以一般竹楼都没有窗户。
竹楼的一端设有楼梯,拾阶登楼,先是走廊,正面是阳台。
阳台上放置水缸,人们在这里洗漱、晾晒衣物和纳凉。
室内以一道竹篱笆隔成堂屋和卧室。
楼顶呈A字形,覆盖以茅草编成的“草排”,像一顶被支撑的大帽子。
广西壮族传统文化与当代壮族发展研究
广西壮族传统文化与当代壮族发展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广西壮族的传统文化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状况。
壮族,作为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塑造了壮族的民族特色,还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壮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本文首先对壮族的历史背景进行简要回顾,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接着,将详细介绍壮族的传统文化,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宗教、习俗等方面,揭示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代壮族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分析传统文化对壮族人民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影响。
本文还将关注壮族在当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讨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实现壮族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壮族传统文化与当代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促进壮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具体建议,以期为壮族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文化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二、壮族的传统文化壮族,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壮族的传统文化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音乐、舞蹈、宗教、民俗、饮食以及建筑等。
语言方面,壮语是壮族人民的主要交流工具,它承载着壮族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壮语的丰富词汇和独特语法结构,反映了壮族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在文字方面,壮族曾经使用过方块壮字,这是一种基于汉字但又有自己独特系统的文字。
尽管现在方块壮字的使用已经大大减少,但它仍然是壮族文化的重要遗产。
文学方面,壮族有着丰富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如《布洛陀》《姆六甲》等,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生活和信仰,也展示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艺术方面,壮族的传统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刺绣等,这些艺术形式往往与壮族的日常生活和宗教信仰紧密相连。
例如,壮族的刺绣艺术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图案设计而著称,是壮族女性智慧和技艺的结晶。
音乐和舞蹈也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题目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题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工程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很多企业都将发展重点转移到建筑工程中。
关于建筑工程的论文题目有哪些?下面给大家带来建筑工程毕业论文题目_建筑工程论文选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题目1、建筑能源系统物联网架构与实现技术研究2、当代建筑表皮信息传播研究3、绿色建筑开发管理研究4、莫伯治建筑创作历程及思想研究5、岭南建筑学派研究6、清代归善县客家围屋研究7、当代闽南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研究8、复杂性理论视角下的建筑数字化设计9、家具专卖店光环境氛围感知及照明设计方法研究10、企业战略变革的企业文化要素影响研究11、广西壮族传统聚落及民居研究12、广西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研究13、消费社会视角下的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研究14、明清广州府的开垦、聚族而居与宗族祠堂的衍变研究15、易学象数下的中国建筑与园林营构16、道教生态思想下的人居环境构建研究17、适于山地城市规划的近地层风环境研究18、城市居住建筑能耗影响因素与预测模型构建研究19、镇江近代建筑形态及其演变研究20、基于目的性的既有建筑再利用技术策略研究21、清代官式建筑研究史初探22、风险分担对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23、基于协同论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整合营销战略构建研究24、夏季相对湿度和风速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研究25、时空融合观念下的中国传统建筑现象与特征研究26、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多项目管理研究27、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企业绿色化创新研究28、易学空间观与中国传统建筑29、。
广西传统民居的分布及其类型特点
分
布
及
其
类
型
特
点
广 西
广西地居式民居的类型特点 广府式民居
传
● 广西的天井式地居 ———— 广府式民居
统
灵山苏村
民
居
的
分
布
及
其
类
型
特
点
广 西
广西地居式民居的类型特点 广府式民居
传
● 广西的天井式地居 ———— 广府式民居
统
灵山苏村
民
居
的
分
布
及
其
类
型
特
点
广 西
广西地居式民居的类型特点 广府式民居
5.980
分
卧室
卧室
布
4.800
及
其
类
±0.000
型
-0.150
-0.300
卧室
厅
特 点
剖面图
下
下
厢房
天井
厢房
侧立面图 0 1 2 3 4 5M
卧室 卧室
倒厅
卧室 卧室
天井
平面图
广 西
广西地居式民居的类型特点 湘赣式民居
传
● 广西的天井式地居 ———— 湘赣式民居
统
民
居
1
的
天井
分 布 及 其
卧室
卧室
广西的天井式地居
传
● 广西的天井式地居的基本特点
统
民
居
(1)聚落布局受宗法、儒
的
教礼制和风水意向的强烈影响,
分
有较明显的总体规划痕迹,呈现
家庭 (家祠)
家庭 (家祠)
布
规整的向心性组团空间形态。宗
传统地域文化的现代演绎——广西崇左壮族博物馆设计
城市建筑 l 主题专栏 lR NM N ACnC RlE UE HM UB I AD RH'T EFA RT EE AS EU T -
一
传统地域 文化的现代演绎 一 广西崇左壮族博物馆设计
Mo e n It r r t t n o a io al o al l e— —D sg f h a gN t n l d r n e p e a i f o Tr dt n c t i L Cu ur e ino u n ai ai Z o t y
2 0世 纪以来 世 界各 国的博物馆 建筑蓬 勃发 展 .城市定位 、内部功能和空间形态等方面都 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 由于博物馆建筑具有强烈的艺术性 、 文化 性等特征 其创 作可以作为研 究地方建筑文化 、 探讨地域 性建筑 形式的重要途径。近 年来 ,随着我
国经济水平 的不断提高 ,各地兴建博物馆 的社会需
一一 ~一 一 一
3 容器 式空间— —展览空间模式的创新
展 品 的多样 性要 求相 应的展 示 空 间具 有 灵活
所 。本文 结 合广 西崇 左 壮 族博 物馆 的 创作 经验 ,从 创
作理 念 、设计 策 略等 方 面 ,探 讨博 物 馆建 筑 设计 要 点 及 其地 域化 表达 。
在相对封闭的室内设置点状集 中式人工照 明投射到
传 统的博 物馆 提供较为单一的展览功能 ,相应
的服务 功能较少。随着社 会的发展 , 物馆也由单 博
一
的文化性走向文化性与休 闲性的结合 。首先 ,博
展 品上去 ,这种 做 法虽有 优点 但也 存在 很大 的缺 陷—— 能源 消耗 大且 炽热 的人工 光源对 展 品产生 损害。因此 ,博物馆设计 仍需提倡 自然光线的有效
浅谈传统聚落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浅谈传统聚落的保护与发展策略传统聚落、乡土遗产作为人类建造活动的记载.从抽象的文化传统意识的表达到具体的材料技术的应用无不反映了人们生产生活、交往发展以及审美价值取向的各个方面。
它包含了民族、地域特征以及由这些特征所形成的文脉、信仰、心理等精神因素,通过自然而漫长的过程,形成了鲜明的、凝结在建筑和聚落环境中的地域特色文化。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白沙镇旧县村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传统聚落、乡土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1.旧县村传统聚落的现状旧县村位于广西桂林市阳朔县白沙镇。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桂林阳朔分置归义县于此。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裁归义县,并入阳朔县。
旧县村因此得名,唐代县治土墙仍保留至今。
该村村域32.38ha,253户居民,共计1285人(2007年止)。
当地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农、粮、果及外出打工。
村内目前建有156栋住宅建筑,含2栋危房。
1.1 旧县村传统聚落与建筑旧县村当地传统建筑,受北方历朝历代移民及湖南建筑的影响,秉承了中原民居院落布局严谨、强调对称的传统。
而建筑在逐渐适应广西温暖湿润自然条件后,亦受到当地木构干阑建筑影响。
建筑布局自由、灵活,注重完善通风采光和排水系统。
传统典型建筑为三开间,中轴对称。
位于中轴线上的厅堂主要进行礼仪活动和日常起居,厅堂两侧对称分布,一层为卧室,二层则供储藏之用。
厅堂的槅扇后设有楼梯,有的宅居兼做厨房。
该类建筑当地称作“三大空”。
其它较为复杂的建筑形式,也多在其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
1.2 旧县村传统聚落保护和发展的困境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旧村逐渐衰败。
新建筑的溶入及环境建设使得舊县村整体风貌格局也因此发生了改变。
其中,主要问题包括着以下几个方面。
①政府及规划部门在资金、人力、技术支持上有限,虽然政府及规划部门对于旧县村有着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并未采取实际的保护行动。
②建筑产权关系复杂,保护责任难于落实,传统房产的继承模式被打破,建筑由多户村民共用。
对地域建筑的思与行
建 筑 界 的 老 前 辈 张 钦 楠 先 生 曾经 说 过 : 建 筑 师 在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T h e o b j e c t i v e o f t h i s s e a r c h wan t s t o
m oder n r egi on al a r ch i t ect u r e.
K ey wo r ds : Moder n r e gi on al a r chi t ect u r e, Cha r ac t er , Mode r nl z ed
族 和地 域特 色 ,使设 计成 为创 作 ,也 即是 “ 特 色 取
胜 ” 。 日新 月 异 的 城 镇 化 进 程 , 我们 在 长 期 的 实 践 中 摸 索 着 一 条现 代 建 筑 设 计 的 创 新 之 路一 ~ 特 色 重现 。
1 9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1 .理 顺 自然 环境 脉 络 , 彰 显 建 筑 与 环 境 共 生 共 存 的地 域 风 格 2 0 0 6 年l 1 月底 , “ 荔 园 山 庄 国 际会 议 中心 ” 迎 来 了 中 国 一东 盟 建 立 对 话 关 系1 5 N 年 纪 念 峰 会 的 举 行 。这个项 目总用地 面积1 l 2 . 4 h a , 建 筑 面 积 儿 万
m2
,
环 境 为 建 筑 添 彩 , 建 筑 与 环 境 、 建 筑 与 生 态 , 建
与 地 貌 等 均 是 共 生 、共 荣 、 共 存 、共 乐 、共 雅 ” 人 合 一 的环 境 主 义 。 在 建筑风格创作 中,利用 场地东南主入 E l 附 三 山 围 合 的地 势 , 把 国 际 会 议 中心 逐 层 架 宽 在 山 上 , 使 其 深 深 地 嵌 于 山谷 中, 偌 大 的 建 筑 仅 露 出 m 湖 立 面 , 将 其 余 各 面 隐 藏 、 虚 化 、 消 失 在 翠 绿 的 林 环 境 中 。设 计 波 浪 型 的钢 结 构屋 面 吻 合 了两 侧 U 形 起伏 的轮 廓 ;并在 建筑 外墙 采 用 大片 的玻 璃甭
关于广西壮族民间艺术色彩视觉符号的探讨
关于广西壮族民间艺术色彩视觉符号的探讨【摘要】广西壮族民间艺术以其独特魅力和丰富色彩而闻名。
色彩在壮族艺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常见的色彩符号包括红色、绿色、黄色等,每种色彩都有着特定的象征意义。
壮族传统服饰和民间建筑中也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展现出独特的文化特色。
壮族绘画更是以其独特的色彩表现而著称。
广西壮族民间艺术色彩符号丰富多彩,在传承与创新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壮族艺术中色彩的探讨,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广西壮族、民间艺术、色彩、符号、视觉、探讨、独特魅力、重要性、象征意义、传统服饰、民间建筑、绘画、丰富多彩、传承、创新。
1. 引言1.1 广西壮族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广西壮族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独特魅力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广西壮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艺术不仅体现了民族特色,更融合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壮族民间艺术在形式和内容上均别具一格,充满了自然、朴实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广西壮族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体现在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上。
从壮族传统绘画、刺绣、服饰到建筑风格,每一项艺术形式都透露出扎实的民族根基和浓厚的地域特色。
壮族艺术家们通过色彩、图案和线条的精妙组合,传达着对自然界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展现了壮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壮族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其形态美感,更在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承意义。
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象征意义和神秘色彩,令人无法抗拒地沉浸体验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和精神世界。
广西壮族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色彩视觉符号,展现着独具魅力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色彩在广西壮族民间艺术中的重要性在广西壮族民间艺术中,色彩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壮族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鲜明色彩和浓烈情感而闻名,色彩成为传达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的重要媒介。
壮族人民在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中广泛运用色彩,将其视为不可或缺的元素。
探索多元化的地域建筑创作
de
a n
s
{g n |n t h e t h e
v e
0
f 0
u r
乜 m
re S
e 3
“
p r 0 {e
s |b
t io
0
n
面 对 当今 飞 速 发展 的社 会
城
.
d de
|0 p
m e nt
is t h e d
C
pOn
。
mt y
f
市 的更新 和现 代化进程 是 不 可逆转 的 作 为 当代建筑 师
,
t {0
0
f t隐
a
|S
s lo n
0 |a c e a
b |e
a n
?
HO W
W n
而 消 失
真 不 敢 想 象失去记 忆 的城 市
一
t o m a ke fe
t u r e d b u | td {n g d e s ig n
m e
’
d tc
e
是 否 会 象 失去 记 忆 的人 茫
… …
样 苍 白和 迷
因此在玉龙县行政办公区设计中我们应持一种严谨审慎和研究的态度从城市空间地域特色民族风格和环境再造等方面通过借鉴移植提炼等手段塑造具有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符合世界遗产保护古老的东巴象形文源远流长的纳西族历史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灿烂的文化艺术技艺高超的建筑艺术和亲和自然的孰古精神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绚丽的纳西族生活画卷位于县城核心区的行政中心的建筑风格及布局对体现地域和民族文化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
c u He
m a
o r
rc
h H C{s e
:
a n
广西地区岭南建筑文化与美学探究
广西地区岭南建筑文化与美学探究作者:蒙绍荣黄玥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8年第05期【摘要】建筑不仅是历史的印记,更是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共同成果。
因其自身特殊的地域文化、地理因素以及中西文化交融等多重作用,岭南建筑很早就成为独具特色的建筑类别。
广西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与发祥地之一,境内的岭南风格建筑数量众多,建筑文化内蕴深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艺术特征与美学价值。
【关键词】岭南建筑;文化;美学;艺术【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一、广西岭南建筑概述岭南古属楚地,是我国南方五岭地区以南地域的统称。
古代交通以水运为主,自秦始皇时代凿通灵渠之后,中原传统文化才得以沿湘江经灵渠转入桂江,在桂江、西江交汇处之广西梧州(古称“广信”)得天时地利之便生根开花,与南越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
一直到明末清初,广西梧州长期成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公元42年,汉光武帝拜马援为伏波将军,率大军南下平定交趾之乱,“发长沙、零陵、苍梧兵万宗南下,汇集合浦”,打通了经广西合浦出口的海上丝绸之路。
而后,儒学南传、佛教北上,中外文化大交流;粤东发展、桂西开拓,两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频繁,以梧州为中心的岭南文化大放光彩,岭南建筑也随之遍地开花。
岭南地区属于我国南部亚热带气候区,冬暖夏热,空气潮湿,雨水充沛,多山峦多流水,建筑大多都需符合隔热、遮阳、通风的特点,还要满足防风、防雨、防潮的要求。
这些需求与丰富多彩的岭南民族文化结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干栏式”“竹筒式”“骑楼式”等众多建筑类型。
岭南建筑虽然丰富多样、历史悠久,但“岭南建筑”学术概念的提出与研究还是很晚。
1958年,华南工学院建筑学系夏昌世教授发表的《亚热带建筑的降温问题——遮阳·隔热·通风》,首次明确论述了岭南建筑的特点与概念,开启了岭南派建筑的学术研究。
从此,岭南建筑才逐渐为人们所知晓、接受和承认,并且成为独树一帜的重要建筑学派,与“京派”“海派”建筑在中国建筑学中呈现三足鼎立之势。
2021广西壮族自治区园林绿化及仿古建筑工程 宣贯资料
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了规范和统一园林绿化及仿古建筑工程的计价依据,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促进园林建筑艺术的创作与发展,制定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园林绿化及仿古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
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还出台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园林绿化及仿古建筑工程费用定额》、《广西壮族自治区园林绿化及仿古建筑工程计价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园林绿化及仿古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等一系列相关的计价依据,用于规范广西壮族自治区园林绿化及仿古建筑工程的计价标准和计价方法。
这些标准和方法的出台,有助于提高广西壮族自治区园林绿化及仿古建筑工程的市场化程度,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同时,也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从广西建设职工培训中心方案设计谈建筑创作
使笔者逐步形成并掌握建筑创作的思 在学生 时代 , 建筑诗哲 ” “ 路易 ・ 康是 比较吸 办公楼等等 , 引笔者 的一个 知 名 建 筑 大 师 。他 作 为德 意 志 文 明 路 和方 法 , 帮助 我解读 了路 易 ・ 的建 筑理论 。 也 康 的后裔 , 把叔本华 、 海德格 尔等人 的存在 主义哲学 个建筑方案设计 , 在构思 、 立意前 , 首先要对 奉为理解 宇 宙 、 界 、 间 的 主要 工 具 。如叔 本 华 其功能要求 、 世 人 用地特点、 环境 特征、 城市肌理、 历史
维普资讯
2 06 年7 9期 0总第 第 ( 6期 )
. .
C AT LE T沿P海 E N CE C 技 E H O O Y O SA N E RS 企 业 SIN E&T C N L G R I S D与 科 A
N 920 O. ,06 ( u l ie O 7 ) C mua vl N . 6 t y
一
“ 望” 愿 。
般充满 着 隐喻 的力量 , 引人 而 又 多义 。而 者对建筑创作有一个轮廓性认识 的是我 国的建 广场北面 , 西临金湖路 , 南侧及东侧均为规划路 , 北 筑 大师— — 崔恺 ( 现任 中 国建 筑设 计研 究 院总建 筑 面为 开发 用 地 。基 地 南 北 面 宽 较 大 、 西 进 深 较 东 师 )他发表在《 , 建筑 学报 》 等期 刊上 的文章 , 从他 小。规划 用 地 270平 米 , 划 总 建 筑 面 积 约 30 规 本人的实际工程人手 , 理论结合 实例 , 深入浅出地 600平米 。培训 中心 主 要 由职 工 培 训 大 楼 、 00 建筑 论 述他 的创作 理 念 、 案 分 析 与 构思 的方 法 , 笔 系统业务技术大楼、 方 使 会议 中心以及配套生活 、 健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地域建筑创作与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23T18:00:38.33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作者:仲勇邹金篪
[导读] 广西地处我国南疆,少数民族众多,具有丰富的民族与地域文化特征,各建筑形式异彩纷呈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530000
摘要:广西地处我国南疆,少数民族众多,具有丰富的民族与地域文化特征,各建筑形式异彩纷呈。
针对广西地域建筑创作与发展展开研究与探索,拓展广西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的精髓,既是应对当前文化、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要求,也是对岭南地区地域建筑文化研究的补充和完善。
同时还有助于了解建筑文化传播、演变的一般过程,并为广西地域建筑创作提供依据和广阔的意蕴。
一、广西地域建筑的发展概况
广西地处我国南疆,东部与广东接壤,从明清以来,广东移民大量进入广西,使得广西地域文化,特别是广西东部地区,受广府文化影响很深。
而且广西区内内大部分面积都位于五岭以南的岭南地区,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自然条件与广东相似。
因此,源于广东的岭南建筑学派对广西地域建筑创作与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从当代广西地域建筑的发展成果来看,与上世纪 80 年代以前相比,在建筑规模、建筑技术、建筑材料等方面有着巨大变化和进步。
但和地域建筑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多问题。
较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在地域建筑创作手法方面,大部分重要建筑的创作仍然停留在如何在造型上体现所谓的“地域风情”和“民族风格”,束缚和限制了地域建筑的创作思路。
二、广西地域建筑创作的应用原则
要想将广西地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合理的进行应用,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原则:
1、杜绝拿来主义
我们要想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广西地域传统元素,必须要明确一点:并非所有的内容都是可以“拿来”的。
要将广西地域传统元素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之中,我们应该怀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伪存真,发扬其更具有民族性、现实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一面。
2、注重体现传统元素的精粹
将广西地域传统元素合理的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要求设计师对传统元素有非常好的驾驭能力,并能够结合自身对传统的感悟进行设计。
利用民族的传统元素做设计,关键的是要看如何精巧地运用。
因此,现代设计师应该深入学习传统文化,把自身的审美提升到一个高度,突出民族文化底蕴和生命力,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能经得起人们的审视。
3、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互融合
在把传统元素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时候,当然也必须考虑到现代建筑设计的特点。
要在设计中,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在体现传统的特色时,也要体现新时代的特色。
笔者认为,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对传统元素的运用第一是要契合建筑使用功能和环境主题,合理适度运用传统元素进行装饰,使其成为建筑环境的亮点。
三、广西地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要将壮族传统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设计,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风格,结合考虑现代设计理论和现代设计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直白法、换喻法、隐喻法、不同维度的转换法等。
1、直白法
直白法即直接引用法,这也是最基础的方式。
将壮族传统元素中的某个部分的特征直接引入到建筑装饰设计方案中,不作太大的变化。
这些特征可以是传统元素的造型、构图、色彩或图案纹样等,通过这些特征的运用,来突出设计的民族性,此种方法的特点是直接、明了,适合于不同文化程度的人。
应用的要求是去繁就简,取其神而不失其形,在结合现代的功能与技术的基础上,使传统元素得到延续和发展。
2、组合法
组合法是将不同物象、不同事件组合在一起,构成多方位、多层次的构图法则,以此来突出其物质和文化功能。
在建筑设计中,综合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壮族传统元素,将这几种元素通过设计师的解构、重组或结合,构成具有全新概念的装饰形式,从而形成更为丰富和多层次的建筑环境,增加装饰效果。
3、隐喻法
隐喻法是利用具体的事物,采用暗示、联想、回忆等手法传达出抽象的意念,使人们能以非语言的直觉来理解,也可从语言的符号化的、有历史文化因素的方面来理解它。
以隐喻法将壮族传统元素运用现代建筑设计中,主要是抓住其象征性含义即其文化内涵,在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将各种元素加以变形或更改位置,改变材料,改变组合,使原来的传统语言和时间能再次复活,使新空间与老空间有一种视觉关联性。
四、广西地域建筑创作的应用实践
目前将壮族传统元素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案例较少,且这些案例基本集中于公共建筑如酒店、博物馆、展馆等。
综合考虑所能收集的材料及其特点,笔者选取了其中最典型广西民族博物馆为案例进行分析。
(1)设计背景
广西民族博物馆作为广西的第三个自治区级博物馆,是迄今广西展示面积最大、设施较为齐备的民族文化专题博物馆。
其馆址位于美丽的邕江江畔、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内。
该博物馆占地面积 130 亩,总建筑面积 30500 ㎡,还附属有 60 多亩的广西传统民居建筑露天展示园。
2003 年广西自治区政府将其确定为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并作为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重点工程及献礼项目。
(2)设计理念
广西民族博物馆作为一个展示由古到今勤劳勇敢的广西各族人民创造光辉灿烂文化的场所,设计的理念紧紧围绕“民族、生态、实用”
的主题来展开。
该博物馆选址于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内,也是风景区的一个标志性旅游景点。
其建筑不仅与周边生态环境相融合协调,而且也符合壮族建筑依山而筑的地域特点。
因广西民族博物馆的建筑平面设计与原有山势地形吻合相连,从而使依山就势的主体建筑能根据南宁市气候特点,利用自然条件通风采光,从而既满足了博物馆的使用功能,又最大限度地保持了风景区内的原始地貌。
(3)、设计特点广西民族博物馆在设计中采用了很多壮族传统元素。
具体有以下设计特点:建筑主体采用铜鼓元素的造型特征,广西民族博物馆将壮族的铜鼓造型运用于建筑外观设计上,主体建筑就是一只硕大的铜鼓造型,另有两只“铜鼓”紧护在左右。
据了解,主“铜鼓”高达 32 米,内壁半径达 25 米。
如此设计的用意归纳起来,大致如下:一是使参观者了解到广西各民族不仅拥有众多的铜鼓,还拥有全国最大的铜鼓;二是表示象征着权力和财富的铜鼓将作为优秀民族文化代代相传。
三是从空中鸟瞰,使广西民族博物馆犹如一只展翅的鲲鹏,寓意着广西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
通过这些建筑语言,能够充分展示广西民族博物馆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极具民族标志意义。
总结
从广西民族博物馆的案例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壮族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实践中经历了“拿来主义”即照搬应用的初步阶段,到提取民族符号组合应用的发展阶段,到能把握壮族传统自然生态的设计理念,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手段赋予壮族传统元素以科技时尚色彩,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和谐结合在一起的较成熟的阶段。
广西地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应不拘泥传统元素的原始形态,根据现代审美观念,运用现代新技术和新材料加以大胆改造之,往往可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相信这些设计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发展,对我们以后更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壮族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会有着重大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书籍类
[1]覃彩銮.《壮侗民族建筑文化》,广西民族出版社,2006年1月。
[2]雷翔.《广西民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1日。
[3]张声震.壮族通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
[4]覃兆福,陈慕贞摘编.壮族历代史料荟萃[M],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5)
[5]周光大主编,壮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M],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8
[6]张青萍主编.建筑环境设计[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7]来增祥,陆震维编著.建筑设计原理 [M]上册,中国建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