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说课稿4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给出了四个配套问题,分别是:购物问题、速度问题、利润问题和工程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代数的基础知识,对一元一次方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更不知道如何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购物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解法的步骤。
3.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四个配套问题,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
4.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知识是探究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章出现了很多题型如彳亍程问题、工程问题、配套问题、销售中的盈亏等, 这对学生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在前面我们结合实际问题已经学习了如何利用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以及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本课讲述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探究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在课堂中教师出示例题,启发学生思考,师生共同探讨,让学生通过审题,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有关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本章节的重难点。
本课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为学生初中阶段学好必备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起到启蒙作用,以及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的应用。
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独特的意义,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
二、学情分析1.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往往弄不清解题步骤,不设未知数就直接进行列方程或在设未知数时,有单位却忘记写单位等。
2.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1)抓不准相等关系;(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3)习惯于用小学算术解法,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怎样的相等关系。
3.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还会存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也可能不同,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存在错误,实际不是,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确,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确的,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尽可能简单明了。
4.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习惯于用算术方法分析已知数与未知数,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对于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无法找出等量关系,随便行事,乱列式子。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不重视分析等量关系,而习惯于套题型,找解题模式。
三、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然后列出方程,关键在于分析已知未知量之间关系及寻找相等关系,建立数学模型一列方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及目标: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的教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并能够解答相关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难点:学生能够解答实际问题并正确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备课稿、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案例、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生准备:学生应提前预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和简单的实例引出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 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讲解,包括方程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和求解方法等。
2. 介绍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联系,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实际问题如何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三、示范操作教师以实际问题为例,演示如何通过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并给出解题思路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的问题的解法。
四、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澄清,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五、练习巩固1.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给出的实际问题,尝试将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并进行求解。
2.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六、展示讲评请部分学生进行展示,并与全班讨论解题过程和答案的正确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加深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和实际问题的理解。
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联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参与热情高涨,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对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和方法还存在疑惑,一些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一定的思维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案)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节。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讲授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一元一次方程的魅力。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从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时存在困难。为了帮助他们突破这个难点,我采用了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理解。同时,我特别强调了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错误解法和正确解法,掌握解题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学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3.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如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
4.解决涉及单价、数量、总价等实际问题,如购物问题、行程问题等;
5.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养目标
1.提升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并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作用的认知;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难点一:识别实际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如购物问题中的单价、数量和总价,学生可能难以把握这些信息之间的关系,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
-难点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时,学生可能会对如何选择变量、如何表达数量关系感到困惑。教学中应通过多个示例,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变量选择和方程构建。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第一部分: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具体内容是用一元一次方程探究销售问题.(二)教学目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1、通过探究销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商品销售中的实际问题的方法,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从中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2、经历分析销售问题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建立不同的方程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并能勇于发表自己观点。
3. 通过一个抽象的一元一次方程逆向的赋予它实际背景,即让学生编制题目这一环节,逆向的思考一个方程所能表达的多种意义,感受数学的抽象美和简洁美。
通过生生互评,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从算式到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分析销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经历“审题”、“设元”“列方程”“解方程”“检验”等环节,学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商品销售中的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一般包括:从现实生活或者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
那么本节课通过分析销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领悟到“方程”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以后其它方程和不等式的内容学习奠定了必要的数学基础,本节内容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数学思想方法上,都是很好的素材。
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
本节课通过设置一系列开放性的问题,如让学生利用给定的方程自己编制题目,如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列方程,来探索发现列方程的一般方法,即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示同一个量等,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并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培养创新意识。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4.1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案
如果别人思考数学的真理像我一样深入持久,他也会找到我的发现。
——高斯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学习目标: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两类问题:1、配套问题;2、工程问题。
二、预习检查:1、1只小鸡2只脚,1只小兔4只脚,那么x小鸡只脚,y只小兔只脚。
2、工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工作总量= 。
3、一件工作,甲单独做x小时完成,乙单独做y小时完成,那么甲、乙的工作效率分别为、;甲、乙合作m天可以完成的工作量为。
三、新课教学:例 1 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生产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工人生产螺母?解:设分配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22-x)名工人生产螺母,根据题意,得:2×1200x=2000(22-x)解得x=10,22-x=12.答:所以为了使每天生产的产品刚好配套,应安排10人生产螺钉,12人生产螺母.例2: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时完成.现在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时,再增加2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分析:我们把总工作量看作 1 , 完成下列填空(1)1个人做1小时完成的工作量为(2)由x 人先做4小时,完成的工作量为(3)再增加2人和前一部分人一起做8小时,完成的工作量为(4)题中的相等关系是解:设应先安排x 人工作4小时,依题意得48(2)14040x x ++=去分母,得 4x+8(x+2)=40去括号,得 4x+8x+16=40移项,得 4x+8x=40-16合并,得 12x=24系数化为1,得 x=2答:应先安排2名工人工作4小时.四、小组合作:小组合作1: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小组合作2:抗洪抢险中修补一段大堤,甲队单独施工12天完成,乙队单独施工8天完成;现在由甲队先工作两天,剩下的由两队合作完成,还需几天才能完成?五、当堂检测:检测1:用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盒身25个,或制盒底40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现在有36张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使盒身与盒底刚好配套?检测2:一件工作,甲单独做需50天才能完成,乙独做需要45天完成。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产品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教学目标1.以“探究”的形式讨论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2.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加强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意识;(重点) 3.培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近来我们市要修一条公路,公路大约长120千米,今天一早,有两个工程队找到了局长,甲工程队说:“包给我们,保证30天完成”;乙工程队说:“包给我们,保证20天就完成”.如果你是局长,会怎么办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产品配套问题例1 某车间有工人660名,生产一种由一个螺栓和两个螺母组成的配套产品,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栓14个或螺母20个.如果你是这个车间的车间主任,你应分配多少人生产螺栓,多少人生产螺母,才能使生产出的螺栓和螺母刚好配套?解析:本题找出等量关系为:生产的螺栓数×2=生产的螺母数,把相关的代数式代入即可列方程.解:设分配x人生产螺栓,(660-x)人生产螺母,依题意得14x×2=(660-x)×20,解得x=275,∴660-x=385.答:应分配385人生产螺母,275人生产螺栓.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得到螺栓和螺母数量的等量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探究点二:工程问题例2 一个道路工程,甲队单独施工9天完成,乙队单独做24天完成.现在甲乙两队共同施工3天,因甲另有任务,剩下的工程由乙队完成,问乙队还需几天才能完成?解析:首先设乙队还需x天才能完成,由题意可得等量关系:甲队干三天的工作量+乙队干(x+3)天的工作量=1,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设乙队还需x天才能完成,由题意得1 9×3+124(3+x)=1,解得x=13.答:乙队还需13天才能完成.方法总结:找到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的等量关系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当题中没有一些必须的量时,为了简便,应设其为1.三、板书设计1.配套问题:找出等量关系2.工程问题:(1)工程总量=效率×时间.(2)各部分的工程和=工作总量=1.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生活中常见的一个问题展开,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认识到数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然后通过例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空间,通过猜测、验证、质疑、讨论、解疑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学习的乐趣.第2课时销售中的盈亏教学目标1.理解商品销售中的进价、售价、标价、折扣、利润、利润率等数量之间的关系;(重点)2.根据“实际售价=进价+利润”等数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与打折销售有关的实际问题.(难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展现日常生活中的销售实例,学生回忆知识.打折后的商品售价=商品的原标价×折扣数.2.展示常用数量关系:①利润=售价-进价;②利润率=利润/进价×100%;③利润=进价×利润率;④售价=进价+利润=进价+进价×利润率.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打折销售问题例1 某商品的零售价是900元,为适应竞争,商店按零售价打9折(即原价的90%),并再让利40元销售,仍可获利10%,求该商品的进价.解析:实际售价是(900×90%-40)元,设该商品进价为每件x元,根据实际售价(不同表示法)相等列方程求解.解:设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x元,依题意,得900×0.9-40=10%x+x,解得x=700.答:该商品的进价为700元.方法总结:(1)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审题,如不打折时,售价=标价,打折时,售价=标价×打折率;(2)在以上公式中,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便能求出另一个量.探究点二:商品利润例2 某天,一蔬菜经营户用114元从蔬菜批发市场购进黄瓜和土豆共40kg到菜市场去卖,黄瓜和土豆这天的批发价和零售价(单位:元/kg)如下表所示:(1)他当天购进黄瓜和土豆各多少千克?(2)如果黄瓜和土豆全部卖完,他能赚多少钱?解析:(1)设他当天购进黄瓜x千克,则土豆为(40-x)千克,根据黄瓜的批发价是2.4元,土豆批发价是3元,共花了114元,列出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求出答案;(2)根据(1)得出的黄瓜和土豆的千克数,再求出每千克黄瓜和土豆赚的钱数,即可求出总的赚的钱数.解:(1)设他当天购进黄瓜x千克,则土豆为(40-x)千克,根据题意得2.4x+3(40-x)=114,解得x=10,则土豆为40-10=30(千克).答:他当天购进黄瓜10千克,土豆30千克;(2)根据题意得(4-2.4)×10+(5-3)×30=16+60=76(元).答:黄瓜和土豆全部卖完,他能赚76元.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用到的知识点是:单价×数量=总价,售价-进价=利润.三、板书设计销售问题中的两个基本关系式:(1)利润=售价-进价;(2)利润率=利润商品进价×100%.(1)式中等式左边的“利润”若为正,就是盈利;若为负,就是亏损.(2)式还可以变形为利润率×进价=售价-进价.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利润问题入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到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根据“实际售价=进价+利润”等数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与打折销售有关的实际问题.审清题意,找出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另外,商品经济问题的题型很多,让学生触类旁通,达到举一反三,灵活的运用有关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第3课时球赛积分表问题教学目标1.学会解决信息图表问题的方法;(难点)2.经历探索球赛积分中数量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重点,难点)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某次男篮联赛常规赛最终积分榜:问题1:从这张表格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问题2:这张表格中的数据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问题3:请你说出积分规则.(既胜一场得几分?负一场得几分?)你是怎样知道这个比赛的积分规则的?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比赛积分问题【类型一】 球类比赛中的积分问题(2)某队的胜场总积分能等于它的负场总积分吗?并说明理由.解析:(1)如果一个队胜x 场,根据比赛场次为16次,从而可得出负(16-x )场,再根据积分=胜场积分+负场的积分即可求解;(2)根据等量关系:某队的胜场总积分能等于它的负场总积分得出方程,解出x 的值后结合实际进行判断即可.解:(1)由H 队得分可知,负一场积1分,再根据表中其他队比分可知胜一场积2分,如果一个队胜x 场,则负(16-x )场,胜场积分为2x 分,负场积分为(16-x )分,总积分为2x +(16-x )=(16+x )分.故总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为:2x +(16-x )=16+x ;(2)设某队胜x 场时胜场总积分等于它的负场总积分.根据题意得2x =16-x ,3x =16,x =163,不是正整数,则某队的胜场总积分不能等于它的负场总积分.方法总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表格得出胜一场、负一场各自所得的积分.【类型二】学习竞赛中的积分问题例2 某次知识竞赛共20道题,每答对一题得8分,答错或不答要扣3分.某选手在这次竞赛中共得116分,那么他答对几道题?解析:设选手答对了x道题,则有(20-x)道题答错或不答,根据答对题目的得分减去答错或不答题目的扣分是116分,即可得到一个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解:设答对了x道题,则有(20-x)道题答错或不答,由题意得:8x-(20-x)×3=116,8x+3x=116+60,11x=176,x=16.答:他答对16道题.方法总结:解这类题关键是找准相等关系,设一个未知数为x,另一个未知数用含x的式子来表示,进而列方程求解.探究点二:其他图表类问题例3 有一批货物需要从A地运往B地,货主准备租用甲、乙两种货车,已知过去两次租用这两种货车运货情况如下表.现租用3辆甲种货车和5辆乙种货车,一次刚好运完这解析:设乙种货车每辆每次运吨,则甲种货车每辆每次运(11.5-3x)吨,根据现租用3辆甲种货车和5辆乙种货车,一次刚好运完这批货物,如果按每吨付50元计算可列方程求解.解:设乙种货车每辆每次运x吨,则甲种货车每辆每次运(11.5-3x)吨,6x+5×(11.5-3x)=35,x=2.5,11.5-3x=4(吨),3×4+5×2.5=24.5(吨).50×24.5=1225(元).答:货主应付运费1225元.方法总结: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读懂表格,找到相应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三、板书设计1.球类比赛中的积分问题2.表格信息类问题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借球赛积分表问题学习数学知识的应用.由于本节问题的背景和表达都比较贴近实际,因为其中的有些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所以在探究过程中正确建立方程是难点,教师要恰当的引导,让学生弄清问题背景,分析清楚有关数量关系,找出可作为方程依据的主要相等关系,但教师不要代替学生的思考.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第4课时电话计费问题教学目标1.体验建立方程模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重点)2.体会分类思想和方程思想,增强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移动电话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非常普及的通讯工具,选择经济实惠的资费方式成为了我们所关心而且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你知道你的家人都选择了哪种资费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方案选择性问题例1 某商场销售一种西装和领带,西装每套定价1000元,领带每条定价200元.“国庆节”期间商场决定开展促销活动,活动期间向客户提供两种优惠方案.方案一:买一套西装送一条领带;方案二:西装和领带都按定价的90%付款.现某客户要到该商场购买西装20套,领带x条(x>20).(1)若该客户按方案一购买,需付款________元.若该客户按方案二购买,需付款________;(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2)若x=30,通过计算说明此时按哪种方案购买较为合算?(3)当x=30时,你能给出一种更为省钱的购买方案吗?试写出你的购买方法.解析:(1)根据题目提供的两种不同的付款方式列出代数式即可;(2)将x=30代入求得的代数式中即可得到费用,然后比较即可得到选择哪种方案更合算;(3)根据题意可以得到先按方案一购买20套西装获赠送20条领带,再按方案二购买10条领带更合算.解:(1)客户要到该商场购买西装20套,领带x条(x>20).方案一费用:200x+16000,方案二费用:180x+18000;(2)当x=30时,方案一:200×30+16000=22000(元),方案二:180×30+18000=23400(元),所以,按方案一购买较合算.(3)先按方案一购买20套西装获赠送20条领带,再按方案二购买10条领带.则20000+200×10×90%=21800(元).方法总结:在解答方案选择性问题时,应先分析讨论每一种方案,然后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案.例2 某市生活拨号上网有两种收费方式,用户可以任选其一.(A)计时制:0.05元每分钟;(B)包月制:60元每月(限一部个人住宅电话上网).此外,两种上网方式都得加收通信费0.02元每分钟.(1)某用户某月上网时间为x小时,请分别写出两种收费方式下该用户应该支付的费用;(2)你认为采用哪种方式比较合算?解析:(1)(A)首先统一时间单位;(B)包月制:60元+每分钟0.02元×时间=花费.(2)应先列方程计算出两种收费方式相同时,用户的上网时间,再分段讨论,比较在各个区间哪种方案合算.解:(1)采用(A)计时制:(0.05+0.02)×60x=4.2x,采用(B)包月制:60+0.02×60x =60+1.2x;(2)由4.2x=60+1.2x,得x=20.又由题意可知,上网时间越长,采用(B)越合算.所以当0<x<20时,采用(A)方式合算;当x=20时,采用两种方式费用相同;当x>20时,采用(B)方式合算.方法总结: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分段讨论.探究点二:分段计费问题例例如:一户居民七月份用电420度,则需缴电费420×0.85=357(元).某户居民五、六月份共用电500度,缴电费290.5元.已知该用户六月份用电量大于五月份,且五、六月份的用电量均小于400度.问该户居民五、六月份各用电多少度?解析:某户居民五、六月份共用电500度,就可以得出每月用电量不可能都在第一档,分情况讨论,当5月份用电量为x度≤200度,6月份用电(500-x)度,当5月份用电量为x度>200度,六月份用电量为(500-x)度,分别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解:当5月份用电量为x度≤200度,6月份用电(500-x)度,由题意得0.55x+0.6×(500-x)=290.5,解得x=190,∴6月份用电500-x=310(度).当5月份用电量为x度>200度,六月份用电量为(500-x)度>200度,由题意得0.6x+0.6×(500-x)=290.5,方程无解,∴该情况不符合题意.答:该户居民五、六月份分别用电190度、310度.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题目要先计算出分界点处需要交的电费,这样有助我们进一步判断.三、板书设计1.方案选择性问题2.分段计费问题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教师层层设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对问题的逐步探究,最终得到电话计费问题的解决.首先从熟悉的实际生活入手,切入课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实践,也服务于实践.本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主线,采取合作交流的探究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生活经验、学习方法等也得到提高.。
正式配套问题教案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蕲春县实验中学胡利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掌握配套问题;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能正确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问题的解,并学会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的合理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交流,学会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掌握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感悟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模型,训练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体会化归思想,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建立数学应用意识,热爱数学.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求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分析实际问题,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解决此类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依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欣赏儿歌、导入新课: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只要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生活中的处处有数学。
现在老师来问你:大家每天都要穿衣服,你知道一套衣服是什么意思?(一件上衣加一条裤子或裙子),我们坐的桌子是由几个桌面和几个桌腿组成的?然后老师拿出准备好的一个螺钉加两个螺母,告诉学生,它是1:2配套的。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种配套问题。
(板书课题)1二、例题示范,感受过程1.多媒体展示问题1: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思考并发现规律:(1)生产螺钉和螺母的人数是什么数?(2)生产螺钉和螺母的人数之间有什么关系?(3)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是什么意思?如果两个螺钉要配三个螺母,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又是什么意思?学生分组讨论,掌握规律。
2.简用发现的规律(1)生产螺钉和螺母的人数有一个是9,你能写出另一人数吗?(2)若设螺钉和螺母的人数中的一个为x,则另一人数如何表示?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 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教案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课时1一、教学目标1.会通过列方程解决“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2.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难点: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中,如何找等量关系.三、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四、相关资源五、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呢?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边聆听边板书.小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的目的是检验上一节课的学习效果,为本节课进一步学习起到一个基石的作用.(二)例题分析例1 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 200个螺钉或2 000个螺母.1 个螺钉需要配2 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师生活动:教师提示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1 个螺钉配2 个螺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包含着什么等量关系?(2)本问题有哪些等量问题?1学生讨论后,独立尝试列方程.在本问题中“1 个螺钉配 2 个螺母”中包含的等量关系较 隐蔽,是本问题的难点,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完成的情况.然 后让学生打开教材,把自己的解法和教材上的相比较,看一看过程中有什么不足之处,修改 以后思考下面问题.你的解法与教材上是否相同?如果相同,你是否能换一种设未知数的方法解决这个问 题?如果不同,请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比较两种方法间的异同点.解:设应安排 x 名工人生产螺钉,(22-x )名工人生产螺母.依题意得:2 000(22-x )=2×1 200x .解方程,得:5(22-x )=6x ,110-5x =6x ,x =10.22-x =12.答:应安排 10 名工人生产螺钉,12 名工人生产螺母.另解:设应安排 x 名工人生产螺母,(22-x )名工人生产螺钉.依题意得:2×1 200(22-x )=2 000x .解方程,得:x =12.22-x =10.答:应安排 10 名工人生产螺钉,12 名工人生产螺母.例 2 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 40 h 完成.现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 4 h ,然后增加 2 人与他们一起做 8 h ,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该先安排多少人工 作?师生活动:学生先自主探究讨论,教师可以点拨以下问题:(1)人均效率为________.(指一个人 1 小时的工作量).(2)若设先由 x 人做 4 小时,完成的工作量是________.再增加 2 人和前一部分人一起 做 8 小时,两段完成的工作量之和是________.师生共同完成本题的解答过程,教师要书写出规范完整的答案.教师点评: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工作时间,这是在此类问题中常用的数量关系. 解:设安排 x 人先做 4 h . 8 x +2 4x 依题意得: + 40=1. 40 2解方程,得:4x +8(x +2)=40,4x +8x +16=40,12x =24,x =2.答:应安排 2 人先做 4 h .问题: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有几个步骤?分别是什么?师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学生代表汇总、汇报,教师巡查,关注学生是否认真交流, 最后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归纳: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①审:审题,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②设:设适当的未知数,并表示未知量;③列: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④解:解这个方程;⑤检验:检验所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为所列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⑥答:根据题意写出答案.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学习经历,建立实际问题的方程模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 解决实际问题.(三)练习巩固1.一套仪器由一个 A 部件和三个 B 部件构成. 用 1 m钢材可以做 40 个 A 部件或 240 3 个 部件.现要用 6 m钢材制作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 部件,多少钢材做 部件,恰 B 3 A B 好配成这种仪器多少套?解:设应用 m 钢材做 部件,(6- )m钢材做 部件. x 3 A x 3 B 依题意得:3×40 x =240 (6-x ).解方程,得: =4. x 答:应用 4 m钢材做 部件,2 m 钢材做 部件,配成这种仪器 160 套. 3 A 3 B 2.一条地下管线由甲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12 天,由乙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 24 天.如果 由这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要多少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解:设 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 xx x 依题意得: + = , 1 12 243解方程,得:x=.8答: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要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8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六、课堂小结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①审:审题,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②设:设适当的未知数,并表示未知量;③列: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④解:解这个方程;⑤检验:检验所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为所列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⑥答:根据题意写出答案.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逐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加深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的理解.七、板书设计.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34配套问题中常用到的等量关系:工程问题中常用到的等量关系: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4解方程,得:4x +8(x +2)=40,4x +8x +16=40,12x =24,x =2.答:应安排 2 人先做 4 h .问题: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有几个步骤?分别是什么?师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学生代表汇总、汇报,教师巡查,关注学生是否认真交流, 最后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归纳: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①审:审题,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②设:设适当的未知数,并表示未知量;③列: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④解:解这个方程;⑤检验:检验所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为所列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⑥答:根据题意写出答案.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学习经历,建立实际问题的方程模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 解决实际问题.(三)练习巩固1.一套仪器由一个 A 部件和三个 B 部件构成. 用 1 m钢材可以做 40 个 A 部件或 240 3 个 部件.现要用 6 m钢材制作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 部件,多少钢材做 部件,恰 B 3 A B 好配成这种仪器多少套?解:设应用 m 钢材做 部件,(6- )m钢材做 部件. x 3 A x 3 B 依题意得:3×40 x =240 (6-x ).解方程,得: =4. x 答:应用 4 m钢材做 部件,2 m 钢材做 部件,配成这种仪器 160 套. 3 A 3 B 2.一条地下管线由甲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12 天,由乙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 24 天.如果 由这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要多少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解:设 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 xx x 依题意得: + = , 1 12 243解方程,得:x=.8答: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要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8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六、课堂小结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①审:审题,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②设:设适当的未知数,并表示未知量;③列: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④解:解这个方程;⑤检验:检验所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为所列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⑥答:根据题意写出答案.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逐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加深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的理解.七、板书设计.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34配套问题中常用到的等量关系:工程问题中常用到的等量关系: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4解方程,得:4x +8(x +2)=40,4x +8x +16=40,12x =24,x =2.答:应安排 2 人先做 4 h .问题: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有几个步骤?分别是什么?师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学生代表汇总、汇报,教师巡查,关注学生是否认真交流, 最后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归纳: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①审:审题,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②设:设适当的未知数,并表示未知量;③列: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④解:解这个方程;⑤检验:检验所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为所列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⑥答:根据题意写出答案.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学习经历,建立实际问题的方程模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 解决实际问题.(三)练习巩固1.一套仪器由一个 A 部件和三个 B 部件构成. 用 1 m钢材可以做 40 个 A 部件或 240 3 个 部件.现要用 6 m钢材制作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 部件,多少钢材做 部件,恰 B 3 A B 好配成这种仪器多少套?解:设应用 m 钢材做 部件,(6- )m钢材做 部件. x 3 A x 3 B 依题意得:3×40 x =240 (6-x ).解方程,得: =4. x 答:应用 4 m钢材做 部件,2 m 钢材做 部件,配成这种仪器 160 套. 3 A 3 B 2.一条地下管线由甲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12 天,由乙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 24 天.如果 由这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要多少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解:设 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 xx x 依题意得: + = , 1 12 243解方程,得:x=.8答: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要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8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六、课堂小结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①审:审题,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②设:设适当的未知数,并表示未知量;③列: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④解:解这个方程;⑤检验:检验所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为所列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⑥答:根据题意写出答案.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逐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加深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的理解.七、板书设计.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34配套问题中常用到的等量关系:工程问题中常用到的等量关系: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4。
3.4.1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教案)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觉得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还算不错,但在实际应用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理论介绍部分,学生们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得还不错,但在案例分析时,有些学生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讲解过程中,我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具体实例让他们逐步学会如何从问题中提炼出关键信息。
在新课的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时表现得相当积极,但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还是显得有些迷茫,不知道如何将一元一次方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可能是因为我在引导方面做得还不够,今后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及时给出建议和指导。
2.工程问题:学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工程问题,例如:一项工程由甲、乙两队合作完成,甲队单独完成需要x天,乙队单独完成需要y天,求甲、乙两队合作完成工程所需的时间。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1.运用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同类项等基本解方程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
2.教学难点
-抽象思维的培养:学生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方程的过程中,往往难以理解如何从具体问题中提炼出数学模型。例如,从零件配套问题中看出1:2的比例关系,并将其转化为方程2x = y,这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一个挑战。
配套问题教学设计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配套问题一、学习目标1、会根据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挑战自我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难点:弄清题意,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动手动脑四、学习过程:(一)复习与回顾问题1:之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大致包含哪些步骤?1. 审:审题,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2. 设:设适当的未知数,并表示未知量;3. 列: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4. 解:解这个方程;5. 答:检验并答.(二)学生自主学习服装厂的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4件上衣或7条裤子,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服装,现有66名工人生产,问应如何分配才能使生产出的上衣和裤子刚好配套?分析:(三)合作探究问题2:应用回顾的步骤解决以下问题.例1 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200个螺钉或2000个螺母. 1个螺钉需要配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分析:采用列表法列表分析题意:列方程并求解解:设应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22-x)名工人生产螺母.依题意得: 2 000(22-x)=2×1 200x .解方程,得:5(22-x)=6x,110-5x=6x,x=10.22-x=12.答:应安排10名工人生产螺钉,12名工人生产螺母.延伸思考问题3:以上问题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例如:解:设应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母,(22-x)名工人生产螺钉.依题意得:2×1200(22-x)=2 000x .(四)巩固提升练习1:一套仪器由一个A部件和三个B部件构成. 用1 m3钢材可以做40个A部件或240个B部件. 现要用6 m3钢材制作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A部件,多少钢材做B部件,恰好配成这种仪器多少套?解:设应用x m3钢材做A部件,(6-x) m3钢材做B部件.依题意得:3×40 x=240 (6-x) .解方程,得:x=4.答:应用4 m3钢材做A部件,2 m3钢材做B部件,配成这种仪器160套.(五)小结与归纳问题4: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有几个步骤?分别是什么?(六)作业1、课本P101页练习题;2、106页习题3.4 第3、4、5题;3、预习下一节工程问题相关内容。
七年级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配套问题与工程问题教案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配套问题与工程问题【知识与技能】会根据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并进一步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挑战自我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分析各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熟练地列方程解应用题。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在前两节中,我们着重探讨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几种方法,这几种解法包括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去括号与去分母等.这几个课时我们着重探讨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先来看两个问题:问题1 机械厂加工车间有85名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大齿轮16个或小齿轮10个,已知2个大齿轮与3个小齿轮刚好配成1套,那么需要分别安排多少名工人加工大、小齿轮,才能使每天加工的大、小齿轮刚好配套?思考:①若安排x名工人加工大齿轮,则有___名工人加工小齿轮。
②x名工人每天可加工_____个大齿轮,加工小齿轮的工人每天可加工____个小齿轮。
③按题中的配套方法,你是否可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呢?问题2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那么两人合作多少小时完成?思考:①两人合作32小时完成对吗?为什么?②甲每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______;乙每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_______;甲x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_______;乙x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_______。
【教学说明】提出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能快速进入课堂,进行思考。
教师可根据上面所列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1是配套问题,教师最终要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生产的大齿轮数量的3倍与小齿轮数量的2倍相等.题①、②依次填:(85-x)、16x、10(85-x)。
依次我们可列得方程为3×16x=2×\[10×(85—x)\].问题2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如何解决与工作量相关的应用题,这类题求解时一般都需要去分母。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
说课稿
说课教师:牛传玉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如何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的重难点,也是本章的重难点。
作为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一课时示范性强,为后续应用题的学习做铺垫。
因此,掌握好本节内容至关重要。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分析实际问题,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解决配套问题。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运用方程解决配套问题的过程。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方程。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实际问题,往往弄不清解题的步骤,有的会存在抓不住相等关系,找到等量关系但不会列方程,还有的存在分析问题思路不同,列出的方程也不同。
三、教法与学法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制定以下教法、学法:教法: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解决。
鼓励一题多解,使学生开拓思路,在对比中选择更简便的解题方法。
学法:让学生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过程,教师设疑提问,学生自己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详见教案)。
(完整word版)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案
合作学习,让会做的学生给同学讲解,使每个小组的同学都会列方程.
还可以怎么列方程?
当
堂
检
测
请你来试一试:练习
制作一张桌子要用一个桌面和4条桌腿,1 m3木材可制作20个桌面,或者制作400条桌腿,现有12 m3木材,应怎样计划用料才能制作尽可能多的桌子?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配套问题
【教学任务分析】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掌握配套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交流,学会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掌握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依据乘法的分配律去括号,感悟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模型,训练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设应分配x名工人生产螺钉,其余(22-x)名工人生产螺母.根据螺母数量和螺钉数量的关系,列得
2×1200x=2000(22—x)
去括号,得
2400x=44000—2000x
移项及合并同类项,得
4400x=44000
系数化为1,得
X=10
生产螺母的人数为 22-x=12
答:应分配10名工人生产螺钉,12名工人生产螺母。
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展示.
作业设计
作业:必做题:练习册第97页5题、7题
选做题:练习册第104页17题
作业可设必做题和选 做题,体现要求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教
后
反
思
情感
《“配套”问题》教学设计1-七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配套问题课堂练习练习1:一套仪器由一个A部件和三个B部件构成. 用13m钢材可以做40个A部件或240个B部件. 现要用63m钢材制作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A部件,多少钢材做B部件,恰好配成这种仪器多少套?部件名称每3m产量钢材用量总产量A 40 x40 xB 240 6-x240 (6-x)练习2.某工地需要派48人去挖土和运土,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方或运土3方,那么应该怎样安排人员,正好能使挖的土及时运走而且不窝工?等量关系:每天挖的土方=每天运的土方(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拓展练习:某服装厂要生产某种型号的学生校服,已知3m 长的某种布料可做上衣 2 件或裤子 3 条,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库内存这种布料 600m,应如何分配布料做上衣和做裤子才能恰好配套?校服每米产量布料用量总产量上衣32x32x裤子 1 600-x600-x试编一道关于配套问题的题目巩固本课中配套问题的求法,再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同时也检查学生对本节配套问题的掌握程度。
配套关系没有直接给出,隐含在题中没直接给出单位效率,通过前面的学习考虑把3米产量换算成1米的产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看时间情况归纳总结以板书内容归纳总结体现数学建模思想作业必做:习题3.4第2、3、题。
选做:107页第9题作业分必做题,选做题.学生自主选择,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教学案
练习:
1、一套仪器由一个A部件和三个B部件构成。用1立方米钢材可做40个A部件或240个B部件。现要用6立方米钢材制作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A部件,多少钢材做B部件,恰好配成这种仪器多少套?
2、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片可制盒身16个或制盒底43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盒.现有100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以既使做出的盒身和盒底配套,又能充分地利用白铁皮?
自学分析:(1)个螺钉与个螺母配套;
(2)螺母是螺钉的倍。等式:=2;
(3)解:设,依题意得
【配套练习】:一套仪器由一个A部件和三个B部件构成。用1立方米钢材可做40个A部件或240个B部件。现要用6立方米钢材制作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A部件,多少钢材做B部件,恰好配成这种仪器多少套?
二.配套与物质分配问题
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
例1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 200个螺钉或2 000个螺母,1个螺钉需要配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
例2、某水利工地派48人去挖土和运土,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方或运土3方,那么应怎样安排人员,正好能使挖出的土及时运走?
2.某服装厂要生产某种型号的学生校服,已知3m长的某种布料可做上衣2件或裤子3条,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库内存这种布料600m,应如何分配布料做上衣和做裤子才能恰好配套?
3.某工地需要派48人去挖土和运土,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方或运土3方,
那么应该怎样安排人员,正好能使挖的土及时运走?
(分析:本题的配套关系是:每天挖的土方等于每天运走的土方.)
2、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得出结论让学生初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配套问题
时间:2017.11.24第七节班级:初一7 执教:马浩然
教学目标
1.体验建立方程模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会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
程解决问题。
2.通过提问,启发思维,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逐步建立方程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列方程解实际问题。
难点:确定配套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出示图片,引出配套问题。
生活中有很多的配套问题,想一想,下面的情境中厂家生产的产品刚好配套,你是怎样理解的?
师生活动:教师展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表示生产的镜片和镜架、茶杯和茶壶任何一种都不能有剩余,刚好配套,也就是两种产品在数量上有一定的关系。
设计意图:展示图片,让学生发现本节课的内容与配套问题有关,相等关系就是物品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1、如图,一副眼镜有_____个眼镜架,_____片镜片,镜片的数量是眼镜架数量
的_____倍。
在若干个眼镜中,用a表示眼镜架的数量,用b表示镜片数量,则a、b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
2、 如图,一套茶具有_____个茶壶______个茶杯,茶杯的数量是茶壶数量的
_____倍。
在若干套茶具中,用x 表示茶壶的数量,用y 表示茶杯的数量,则x 、y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
二、 举例探究,学习新知
例1 某眼镜加工厂有36名员工,每人每天可以生产25个镜架或生产40片镜片. 一个镜架和两个镜片配套,为使每天生产的镜架和镜片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镜架和镜片的员工各多少名? 分析:
问题1:怎样理解刚好配套?
镜片数量是镜架数量的2倍 2×镜架数量=镜片数量 问题2:如何计算镜架和镜片的数量? 生产镜架人数×25,生产镜片人数×40 问题3:如何表示人数?
安排x 人生产镜架,(36-x )人生产镜片 问题4:本题的等量关系是? 2×镜架数量=镜片数量
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分析列出表格:
人生产镜片
人生产镜架,答:安排则解得:)(,镜片数量镜架数量)人生产镜片。
人生产镜架,则(解:设安排201620
1636-3616)36(40252镜片数量=镜架数量×2-364025-36=-==-=⨯==x x x x x x x x
思考: 以上问题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师生共同完成设、列方程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明确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设未知数的方法,掌握结题思路。
三、 小结归纳,自我完善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进行归纳。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有几个步骤?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了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掌握配套问题的相等关系的分析方法,掌握方程建模思想。
四、 基础训练,应用拓展
练习1:一套茶具由一个茶壶和三个茶杯组成,用1m 3的材料可以做40个茶壶或240个茶杯。
现要用6m 3材料制作成套的茶具,应用多少材料做茶壶,多少材料做茶杯,使得茶壶和茶杯刚好配套?
()()()材料做茶杯。
材料做茶壶,答:用解得:茶杯数量茶壶数量,茶杯数量茶壶数量制作茶杯制作茶壶,则用
解:设用3333242
4664-62404033-624040-6m m x x x x x x m x xm =-=-==⨯=⨯==
师生活动:课件出示练习题1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学生思考后,做完后,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在完成了配套问题探究后,通过类似问题使学生刚刚获取的经验得到巩固和深化,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练习反馈(只列方程,不用解)
1、一张方桌由1个桌面、4条桌腿组成,如果1立方米木料可以做方桌的桌面50个或做桌腿300条,现有5立方米木料,那么用多少立方米木料做桌面、多少立方米木料做桌腿,做出的桌面和桌腿,恰好配成方桌?能配成多少方桌?
2、某车间有工人34人,平均每人每天可加工大齿轮16个或小齿轮10个,又知2个大齿轮与3个小齿轮配成一套,要使每天生产的大小齿轮刚好配套,怎样分配工人?
六、乐课小测(候补)
七、总结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审、找、设、列、解、验、答
配套问题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的关键:配套物品之间的数量关系
八、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