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临床应用初探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艾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
艾灸的原理是通过将艾草燃烧产生的热力和挥发物质作用于人体的特定部位,来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艾灸的效应包括舒经活络、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温肾固元等多种功能,而且在临床疗效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本文将从艾灸的原理及功能出发,结合临床研究现状,探讨艾灸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情况。
艾灸的原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热力作用,二是挥发物质作用。
艾灸时,艾草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热力,这种热力可以通过穴位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经络,起到舒经活络、温经散寒的作用。
艾草在燃烧的过程中还会释放出挥发物质,这些挥发物质具有特殊的药理作用,可以通过经络系统和呼吸系统作用于全身各个部位,起到祛风除湿、温肾固元等功能。
在临床研究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艾灸具有多种临床功能和作用机制。
针对艾灸的舒经活络功能,一些研究发现,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从而改善肌肉松弛、疼痛、感觉障碍等症状。
有研究认为,艾灸可以通过局部温热刺激和挥发物质的作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减轻炎症反应。
在温经散寒方面,临床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过温热作用和挥发物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改善皮肤温度,缓解寒性疾病症状,如寒疮、寒痹等。
一些动物实验研究还发现,艾灸可以通过影响神经免疫系统,调节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增强机体抵抗寒冷的能力。
艾灸的祛风除湿功能也得到了研究的支持。
部分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过挥发物质的作用,促进体内湿邪的排泄,改善湿热病证。
一些临床观察还发现,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风湿性疾病的发生。
对于温肾固元的功能,有研究发现,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增加肾脏的气血流通,改善肾阳不足的症状。
一些实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通过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代谢,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中医护理技术之艾灸的临床应用概述
中医护理技术之艾灸的临床应用概述中医护理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护理的特色所在。
其中的艾灸疗法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护理技术之一。
艾灸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现将近年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标签:艾灸;中医护理技术;综述中医护理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护理的特色所在。
其中的艾灸疗法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护理技术之一。
艾灸法是以中医经络理论为指导,使用燃烧后的艾条作用于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1-2]。
艾灸的临床应用范围非常之广泛,现将近年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艾灸的作用艾灸是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
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之功效[3-4]。
2 艾灸的分类2.1 直接炙主要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
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一般都是绿豆大小)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
瘢痕灸是指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目前临床上一般的疾病已经很少使用,但是一些疑难杂症尤其是一些顽固性或恶性的疾病还使用,根据文献[5-8]报道恶性肿瘤或肿瘤化疗后使用直接灸使之化脓留瘢痕,对提高肿瘤病患的生存质量,或降低化疗引起的副作用,有显著疗效。
无瘢痕灸则是施直接灸时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但是又达到了艾灸效果而不留瘢痕,临床多用于虚寒性的痹症。
2.2 间接灸目前临床上应用最普遍的是间接灸,比如温和悬灸、艾盒灸、各种隔物(一般隔姜片、药饼、盐)灸、温针灸等[9],据临床上报道用隔姜灸,及隔药饼灸等对很多顽固性的恶病亦具有较显著的疗效[10-12]。
3 艾灸技术在临床常见病中的应用3.1 失眠失眠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如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情志、饮食内伤,心虚胆怯等,上述因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而致阴不养阳,阳不入阴而发为失眠。
失眠的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艾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注意安全
施灸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燃烧的艾条烫伤 皮肤。
05 艾灸疗法的研究与发展趋
势
艾灸疗法的研究现状与成果
总结词
艾灸疗法在多个临床领域都已取得显著的 研究成果,证明其对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的 治疗效果。
VS
详细描述
近年来,艾灸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重 大进展。大量研究表明,艾灸对于许多疾 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 哮喘等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同时,艾灸 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 缓解疼痛,调节内分泌,对健康人群也有 保健作用。
案例二
总结词
艾灸疗法结合牵引、按摩等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 效较好。
详细描述
腰椎间盘突出是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一种表现,常导致腰 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艾灸疗法可以缓解疼痛、促进 血液循环,同时结合牵引、按摩等非手术治疗措施,能 够显著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多项临床研究证实, 艾灸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治疗中具有积极作用。
直接灸是将艾炷直接放 置在皮肤上施灸的一种 方法,具有刺激性强、 疗效显著的特点,常用 于治疗慢性顽固性疾病 。
间接灸是在艾炷和皮肤 之间放置隔垫物的一种 方法,具有刺激温和、 操作简单的特点,常用 于治疗一些常见疾病。
艾条灸是将艾条点燃后 悬空在穴位上施灸的一 种方法,具有操作方便 、适应范围广的特点, 常用于治疗各种疼痛性 疾病和慢性炎症性疾病 。
艾灸疗法在慢性病治疗中的实践
总结词
艾灸疗法在慢性病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疗效。
详细描述
慢性病是指病程较长、难以治愈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艾灸疗法可以通 过调节身体内部环境,提高身体免疫力,减轻慢性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 量。
艾灸疗法在康复治疗中的实践
艾灸疗法及临床应用的论文
艾灸疗法及临床应用的论文艾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经过漫长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
本文将介绍艾灸疗法的基本概念、机理、临床应用和疗效,并对相关论文进行综述。
艾灸疗法源于中国古代,是一种利用燃烧艾叶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热刺激的疗法。
艾叶中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如挥发油、挥发酮、苯酚类化合物和微量元素等,这些物质可以通过燃烧释放出来,通过热力作用和药物作用对人体产生影响。
艾灸疗法的机理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热力作用、药物作用和反射作用三个方面。
首先,热力作用是艾灸疗法的基本机制,艾叶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以渗透到皮下组织,通过热传导和热辐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和改善组织营养供应。
其次,艾叶中的活性物质可以通过燃烧散发出来,通过吸入或经皮吸收进入人体,起到药物作用,如镇痛、抗炎和抗菌等。
最后,艾灸疗法还可以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产生反射作用,调节全身的功能状态和内环境。
在临床应用方面,艾灸疗法可以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辅助治疗和保健。
研究表明,艾灸疗法对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可以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和抑郁等精神疾病。
此外,艾灸疗法还可以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促进食欲和消化液分泌,对于胃病、肠道功能障碍等疾病有一定疗效。
艾灸疗法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对于免疫功能低下、频繁感冒等症状有明显改善。
此外,艾灸疗法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对于肌肉酸痛、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疗效。
有关艾灸疗法的研究论文较多,其中一篇题为《艾灸治疗耳鸣180例疗效观察》的论文报道了艾灸疗法在耳鸣症患者中的应用。
该研究通过观察和统计180例耳鸣症患者接受艾灸疗法的临床疗效,发现艾灸疗法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耳鸣症状,有效改善患者的听力和生活质量。
另外,一篇题为《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临床观察》的论文也报道了艾灸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
该研究通过观察和统计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艾灸疗法的临床疗效,发现艾灸疗法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功能恢复。
艾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艾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艾灸疗法简介•艾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艾灸疗法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艾灸疗法在临床中的注意事项和禁忌•艾灸疗法在临床中的研究和发展•结论01艾灸疗法简介艾灸疗法源于中国古代医学,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悠久艾灸疗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们通过劳动发现了艾叶的温热性质,逐渐总结出了艾灸的治疗方法。
源于劳动艾灸疗法的历史和起源艾灸通过温热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艾灸疗法的原理和功效温热刺激艾灸可以调节内分泌,改善女性月经不调和痛经等问题。
调节内分泌艾灸有助于舒缓疲劳,促进睡眠,提高身体免疫力。
舒缓疲劳工具多样艾灸的工具包括艾条、艾炷、艾灸盒等,不同工具在不同场合下使用,具有不同的效果。
种类繁多艾灸疗法有多种,如直接灸、间接灸、温针灸等,针对不同的病症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操作简便艾灸疗法操作简便,易学易懂,家庭保健也可以轻松掌握。
艾灸疗法的种类和工具02艾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艾灸大椎、风门、风池,可祛风散寒,缓解感冒症状。
感冒咳嗽脾胃不和艾灸身柱、肺俞、定喘,可宣肺止咳,治疗咳嗽气喘。
艾灸中脘、脾俞、足三里,可健脾和胃,调整消化功能。
030201艾灸大椎、风池、颈部夹脊穴,可活血通络,缓解颈椎病症状。
颈椎病艾灸肾俞、腰阳关、委中,可补肾强腰,缓解腰痛症状。
腰痛艾灸膝眼、鹤顶、阳陵泉,可舒筋活络,缓解关节炎症状。
关节炎艾灸气海、关元、子宫,可温经散寒,缓解痛经症状。
痛经艾灸膻中、乳根、期门,可疏肝理气,缓解乳腺增生症状。
乳腺增生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可补气养血,促进产后身体恢复。
产后调理小儿咳嗽艾灸肺俞、膻中、足三里,可宣肺止咳,治疗小儿咳嗽。
小儿腹泻艾灸神阙、中脘、天枢,可温中散寒,缓解小儿腹泻症状。
小儿积食艾灸中脘、脾俞、足三里,可健脾和胃,调整小儿消化功能。
艾灸疗法在儿科中的应用03艾灸疗法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艾灸疗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轻度至中度的疼痛,如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艾灸是指利用艾草燃烧产生的热量及烟雾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治疗的一种传统中医疗法。
艾灸有着独特的药物疗效和理疗疗效,是一种综合的疗法。
艾灸疗法逐渐成为极具亲和力和准确性的中医疗法之一,其与西医的结合亦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
本文旨在探讨艾灸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功能,并探讨其临床研究现状。
一、艾灸的基本原理艾灸疗法因其原理独特而广受欢迎。
艾灸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燃烧艾草来产生的温热与高温烟雾刺激穴位,并通过人体的生理反应来改善疾病表现。
1. 热能作用艾灸疗法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利用燃烧时放出的热能对穴位进行热刺激。
因为热量的传递是需要介质的,艾灸在治疗时会借助艾条的热气、烟气和火热,共同对穴位进行作用和刺激。
穴位中存在着很多毛细血管和淋巴组织,热能作用可以增加血管通透性、加速血流循环和淋巴回流,加速穴位所处部位的代谢物质的分泌和代谢,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化学作用艾草本身具有很强的化学反应性,当烧烤时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香气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此外,艾草燃烧时也会产生一些活性氧,具有一定的氧化作用。
这种化学作用有助于改善皮肤病和皮肤老化,起到很好的治疗和美容作用。
3. 生理作用艾灸疗法还具有生理作用,包括调节神经兴奋、促进体内激素的分泌、改善免疫力、促进胃肠系统蠕动等。
这种生理作用有助于改善整个人体的生理指标,增强体质。
二、艾灸的功能艾灸的功能虽然多种多样,但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祛寒保健艾灸治疗的首要作用就是祛寒。
通过热量刺激,加速血液循环、代谢,缓解肌肉疲劳等,达到了祛寒作用,缓解了寒性病症的痛苦,提高生命质量。
2. 健脾益胃艾灸还可以调理人体脾胃,帮助人体增强消化能力,调理内脏和神经系统,改善饮食不畅,脾胃虚弱等症状。
3. 缓解疼痛艾灸还可以缓解各种疼痛,包括痛经、关节炎、肌肉僵硬、神经痛等疾病,有很好的改善症状的作用。
4. 促进睡眠艾灸有助于调节人体的生物钟,降低睡眠障碍的发生概率,使睡眠更加深沉和舒适。
艾疗临床应用
艾疗临床应用艾疗,又称艾灸疗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或用艾条直接熏灼特定穴位或部位的皮肤来治疗疾病或保健的方法。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艾疗一直被视为一种有效的保健疗法,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以下将对艾疗的临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艾疗原理和作用机制艾疗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艾草的熏灼作用,使其独特的药性进入体内,达到理气活血、温经散寒的作用;二是直接刺激人体穴位,调节和改善气血循环,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和调节功能。
艾疗在临床应用中主要通过调整人体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病症、舒缓疼痛、强身健体的效果。
二、艾疗的适应症艾疗在中医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适应于多种疾病和症状的治疗和保健。
比较常见的适应症包括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风湿关节炎、痛经、失眠等。
艾疗的作用机制使其能够有效改善气血循环、缓解疼痛、消除湿气、增强免疫力等,为各类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和保健选择。
三、艾疗的操作方法艾疗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选药、艾灸、调理等步骤。
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艾草进行熏灼,不同的病症可选择不同的艾草进行治疗。
其次,进行艾灸时需控制火候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
最后,进行艾疗后需要进行适当的调理,注意休息,避免受凉等。
艾疗的操作方法简单易学,但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症进行个性化治疗。
四、艾疗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艾疗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首先,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或专业医师进行艾疗,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其次,患者在进行艾疗前应告知医师自己的病史和过敏史,以免造成不良反应。
最后,在进行艾疗后要避免受凉、避免疲劳,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等。
艾疗虽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还是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艾疗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通过调整人体经络气血,艾疗能够改善气血循环,缓解疼痛,增强免疫力,为各类疾病和症状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艾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及分析和总结
艾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及分析和总结第一篇:艾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及分析和总结艾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及分析和总结近几年来,医院大力推广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艾灸就是临床推广项目之一。
近3年来外二(骨伤)科为几百名患者进行了艾灸治疗,对它的使用方法,疗效及应用深有体会,现总结如下。
1操作方法1.1传统方法:根据医嘱,在选好的穴位处放上3mm-5mm厚姜片、面积5×5cm2,手持点燃的艾条,灸到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为止,大约每穴位10-15分钟。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便于观察,缺点一是浪费人力,治疗1个患者大约需要1个小时;二是艾灰落下,易烫伤;三是治疗过程中烟雾大易呛咳;四是限制了病人的活动,不便于保暖。
大多数病人只能坚持4-5天之后就拒绝接受治疗,影响临床疗效。
1.2目前我科临床应用的方法:鉴于传统做法有上述弊端,经过查阅资料,发现有艾灸盒的临床应用,护士长大胆尝试,积极引进艾灸盒的临床使用。
我们临床常用的方法是将特制的艾段4-5cm长,点燃后固定在艾灸盒内的固定杆上,姜块3×3 cm夹在固定板上,盖上盖子,艾灸盒四周有透气小窗子,可通过旋转艾灸盒调节窗子透气量大小,从而调节艾条的燃烧,针对不同个体选择不通剂量。
第二篇:艾灸疗法集锦“艾灸”疗法介绍集锦(连载)艾灸, 遗忘本帖最后由鹅毛扇于 2009-2-14 15:04 编辑艾草的功效艾草,自古在民间即有食用、袪风邪等用途,端午节有些岭南人士,除了会以糯米掺艾草制成“艾粄”等应节食品之外,还有人将艾草、茅草、抹草、柳枝、桃枝等药草悬挂门口,当作避邪之物。
艾,又称香艾、苦艾,味苦辛,性温,入肝、脾、肾经,最大功效为袪湿散寒、止血止痛,另外还有温血活血、健胃强壮等功效。
艾草主治吐血,对于直肠出血、子宫出血、月经失调、经闭、少女痿黄症、虚寒阴冷、贫血等妇科病极佳,为妇科良药。
因具有袪寒湿功能,可治关节痛、神经痛、头风头痛、腰骨酸痛和胸痛等痛症,还可治下痢、胃溃疡、盲肠炎、除腹水、止冷痢吐泻,亦可配合其它治癌药草,治疗甲状腺癌和鼻咽癌等。
传统艾灸与现代医学结合了解艾灸疗法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传统艾灸与现代医学结合了解艾灸疗法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传统艾灸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疗法,通过燃烧艾草使其散发热量,温热刺激人体的穴位或特定部位,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传统艾灸的功效,并将其与现代医学结合起来,探索艾灸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艾灸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
一、艾灸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疼痛是常见的症状,在传统艾灸中,常用艾灸方法包括直接燃烧艾绒、将艾草制成艾炷等。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艾灸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及神经末梢,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从而减轻或缓解各种类型的疼痛。
有研究表明,艾灸对于慢性颈肩痛、腰背痛等具有一定的疗效,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艾灸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艾灸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有着一定的应用。
例如,对于帕金森病、脑卒中后痉挛、面瘫等疾病,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一些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过提高患者的血液微循环,改善炎症反应,以及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三、艾灸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传统艾灸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对于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相关的穴位,平衡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调节子宫和卵巢功能,从而改善症状。
一些研究结果显示,艾灸对于一些妇科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疗效,同时也减轻了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
四、艾灸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疾病的重要防线,在现代医学中,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来治疗疾病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一些研究发现,艾灸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此外,艾灸还可以改善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机体康复。
这些发现为艾灸在免疫调节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传统艾灸与现代医学结合的研究中,还有一些其他领域的应用和进展,例如:艾灸对于内分泌失调、干细胞研究等。
艾灸的临床应用
艾灸的临床应用
1.温经通络,祛湿散热:艾灸有温经通络,祛湿散寒的作用.炙之热力能渗透肌层,温经行气活血;治疗风寒湿侵袭机体,气血运行不畅的风湿痛,关节炎,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痹症,面瘫,高血压,及气血虚弱引起的头晕,头痛,乳少,经闭等症.
2.行气活血,消瘀散结,艾条有行气活血,消瘀散结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瘰疠,乳房肿块,乳痛,硬皮病,斑秃,白癜风,银屑病,牛皮癣等,有显著疗效.
3.温补中气,回阳固脱:艾灸有温补中气,回阳固脱的作用.故治疗久痢,久泄,遗尿,胃下垂,崩漏,脾虚症,肝炎,肝硬化,休克,美尼尔综合症等.阳气衰则阴气盛,盛则为寒,为厥,甚则欲脱,可见艾灸有补益阳气,防脱之功.
4.平衡阴阳,补虚泻实,阴阳矢调,易发疾病.阴阳失调表现在各经络系统有不同症状.如糖尿病,肿瘤,神经宫能症,失眠,肾功能衰竭,高血脂症等症.采用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灸疗手段,具有明显的调整作用.
5.预防疾病,保健强身,古人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说.常灸足三里,气海,关元,命门,身柱,大椎等穴,能激发人体正气,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和接受,艾灸在临床疗法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
相比于传统药物治疗,艾灸具有独特的优势,如治疗效果稳定、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等。
对艾灸效应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对于艾灸效应的实质原理及其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尚存在一定争议和不清晰之处。
有必要通过系统化的临床研究,深入探讨艾灸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提升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系统地总结分析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探讨艾灸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现状,揭示艾灸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相结合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艾灸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研究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发现艾灸在不同疾病治疗中的潜在作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通过对艾灸效应的进一步研究,可以不断提高艾灸的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旨在促进艾灸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与推广,提高艾灸在临床治疗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2. 正文2.1 艾灸的原理与基本功能艾灸是一种古老的传统中医疗法,通过燃烧制成的艾草或其他草药,将热量和药性传导到人体特定穴位,以达到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治疗疾病的效果。
艾灸的原理主要包括热能作用和药物作用两个方面。
首先是热能作用。
在艾灸过程中,艾灸坯体燃烧后产生的热能经过传导、辐射和对流等途径,直接作用于人体穴位和经络。
这种热能作用可以促使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毛细血管扩张,增加了局部组织的血流量和代谢,有助于排除体内的湿气、寒气、瘀血等有害物质,从而实现调节阴阳平衡的目的。
其次是药物作用。
艾草本身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内含有挥发油、生物碱、多糖等活性成分,经过燃烧后释放出来,可以通过皮肤、经络和穴位的吸收作用,达到调理气血、祛风散寒、温经散寒、祛湿止痛等作用。
2.2 艾灸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研究艾灸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各种疾病的缓解和治疗效果上。
灸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灸法在临床中的应用灸法,又称艾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历史悠久,用途广泛。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灸法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有着独特的疗效。
本文将探讨灸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及其在治疗各种疾病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灸法的基本原理灸法起源于古代中国,主要使用艾绒或其他植物材料,通过燃烧产生热量,然后将其放在患处或特定经络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据中医理论,灸法能够疏通经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调节气血,促进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等情况,选用不同的灸法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二、灸法在各类疾病中的应用1. 风寒湿痹:灸法能够温经散寒,对于风寒湿痹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僵硬等症状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通过灸法刺激相应的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畅通,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2. 肠胃疾病:灸法对于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消化不良、胃痛等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艾灸作用于胃脘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缓解肠胃不适。
3. 妇科疾病:对于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灸法也具有显著的疗效。
适当的灸法可以调节女性的内分泌水平,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4. 神经系统疾病:灸法在神经系统疾病如头痛、神经痛、帕金森病等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效果。
通过刺激穴位,可以缓解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5. 其他疾病:灸法还可以用于调节免疫功能、改善睡眠质量、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等。
在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中,灸法作为一种天然疗法,被广泛应用。
三、小结灸法作为传统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对中医理论的认可,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选择灸法作为治疗方式。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灸法并不是万能的,适用范围也有限制。
在使用灸法治疗疾病时,应该遵医嘱,选择正规的中医医院进行治疗,以确保疗效和安全。
总的来说,灸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是有积极意义的,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和亚健康状态具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艾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具有可调节气血、温通经络的功能,适用于很多疾病的治疗。
艾灸的原理主要是通过燃烧艾草时产生的热量和灸温作用对人体穴位或相应部位进行热刺激,从而达到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目的。
艾灸的主要原理有以下几个方面:1. 热量作用:艾灸时,艾草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以直接传递给皮肤和经络组织,通过升温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组织代谢。
2. 灸温作用:艾灸的温度可以刺激人体的温感受器,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如血管扩张、疏通经络等,起到调节气血运行的作用。
3. 持久作用:艾草燃烧后释放出的一些化学物质可以渗透到皮肤和经络组织深层,具有持久的药理作用,对改善某些疾病有一定疗效。
艾灸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温里通窍:艾灸可以通过温热作用刺激经络,促进气血通行,从而达到温里通窍的效果。
艾灸对于胃肠功能不佳、经行不畅、面色暗淡等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
2. 补益虚损:艾灸可以刺激经络,增强气血运行,具有温补作用。
适用于气血不足、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等症状的调理。
3. 散寒止痛:艾灸的温热作用可以驱散体内的寒气,改善寒性疾病的症状。
艾灸对于寒湿性关节炎、寒疝等疾病有一定缓解作用。
4. 通络活血:艾灸可以通过温热作用刺激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
适用于痛风、肩颈痛、痛经等疾病的治疗。
5. 祛湿消肿:艾灸的温热作用可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湿气排出,对于湿气停滞、水肿等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
目前,艾灸在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艾灸可以改善一些常见疾病的症状,如颈椎病、胃肠功能紊乱、痛经等。
艾灸还和其他疗法结合使用,如针灸、推拿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不过,由于研究较少,受到科学方法和标准的限制,目前对于艾灸的临床研究还有待加强和深入。
艾灸疗法在妇科炎症中的临床研究
艾灸疗法在妇科炎症中的临床研究艾灸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通过将艾柱点燃并放置在特定的穴位上,使热能渗透进入身体,以治疗各种疾病。
在妇科领域,艾灸疗法在炎症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艾灸疗法在妇科炎症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和效果。
1. 艾灸疗法简介艾灸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采用温热刺激穴位,通过调节经络气血,促进身体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艾柱是通过燃烧艾草制成,具有温热的作用。
艾灸疗法在对穴位的选择、燃烧时间和温度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
2. 艾灸疗法在妇科应用中的临床研究2.1 点燃时间的控制研究表明,艾灸疗法在妇科炎症中的应用需要控制点燃时间。
根据炎症的种类和病情的轻重,艾灸的点燃时间可以有所不同。
较轻微的炎症可以使用短时间的点燃,而对于慢性或严重的炎症,建议延长点燃时间以增加热能的渗透。
2.2 穴位的选择艾灸疗法中选择合适的穴位非常重要。
在妇科炎症治疗中,根据不同的病理情况,选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作用的穴位进行艾灸。
常用的穴位包括关元、气海、三阴交等。
2.3 温度控制艾灸疗法中的温度控制也非常重要。
温度过低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而温度过高则可能引发灼伤等不良反应。
研究表明,在妇科炎症中,艾灸疗法的温度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一般为40°C至50°C之间。
3. 艾灸疗法在妇科炎症治疗中的效果艾灸疗法在妇科炎症治疗中已得到一定的临床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研究表明,艾灸疗法可以有效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瘙痒等不适症状,并促进组织的修复与恢复。
此外,艾灸还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炎抗菌能力,对颠茄饮血症、盆腔炎等妇科炎症具有显著疗效。
4. 注意事项和副作用4.1 注意事项在使用艾灸疗法治疗妇科炎症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首先,应在合格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操作不当造成不良后果。
其次,避免在月经期间进行艾灸,以免对月经造成干扰。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艾灸是指使用艾叶进行灸烧治疗的一种传统中医疗法。
艾灸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
艾灸的原理在于燃烧艾叶时会产生很多有益的物质,这些物质能够渗透皮肤进入体内,对人体进行调理。
艾灸的作用主要包括调整体质、刺激经络、散寒解毒等。
艾灸效应的原理艾叶在灸烧时可以产生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包括挥发油、甾醇、黄酮类、酚酸类等成分。
这些成分会通过渗透皮肤进入人体,发挥调理作用。
艾灸的效应是多方面的,包括热效应、电效应、化学效应等。
热效应:艾灸时由于温度的升高,会产生热效应,使得局部组织的温度升高,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代谢,加速组织修复。
同时,温热刺激还可以改善局部疼痛和肿胀,促进炎症消退。
电效应:在灸烧时,艾叶中的化学成分会受到温度的影响,产生不同程度的离子化,使得局部组织产生电效应。
这种电效应可以刺激神经系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艾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多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艾灸的科学原理和临床效应。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当前艾灸的临床研究现状。
1. 艾灸的疗效评估通过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可以评估艾灸的临床疗效。
现有研究表明,艾灸对脑卒中后患者、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帕金森病患者等患者的康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此外,艾灸还可以改善失眠、焦虑、抑郁等方面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 艾灸的作用机制艾灸的作用机制多样复杂,但目前的研究侧重于其通过温热刺激、电效应、化学成分等方式对人体的调理作用。
很多研究证实,艾灸可以通过这些作用调节人体的免疫、内分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功能,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艾灸虽然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但仍需注意其安全问题。
现有研究表明,正确施灸操作下,艾灸不仅安全可靠,反而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但若操作不当,仍有可能出现皮肤灼伤、疼痛、过敏等不良反应。
灸术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灸术的临床应用与研究灸术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价值,并且在现代医学研究中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从灸术的概念、历史、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全面展现灸术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灸术,又称为灸疗或温灸,是一种利用火烧或灸盒燃烧中药制成的灸条来刺激特定穴位或经络,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灸术起源于古代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黄帝内经》等古代典籍中就有对灸疗的记载,认为灸疗可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气活血等,对于一些慢性病、疼痛症状和症候群有良好的疗效。
在历史上,灸术曾被认为是一种贵族疗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灸疗逐渐被民间医生和百姓所接受,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疗法。
在临床应用方面,灸术主要通过灸热刺激穴位和经络,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循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灸疗可以通过不同的灸法、灸材和灸部位来治疗各种疾病,包括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皮肤病等。
例如,对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疼痛症状,通过灸疗可以缓解局部疼痛,改善病情。
对于失眠、神经衰弱等神经系统疾病,灸疗可以调整睡眠,缓解焦虑和疲劳。
对于肠胃功能紊乱、胃痛、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灸疗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促进消化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总的来说,灸疗在中医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此外,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灸疗的科学研究也日益深入。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灸疗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免疫功能,改善机体的抗病能力。
通过研究发现,灸疗可以调节心血管、内分泌、免疫等多个系统的功能,对于一些慢性病、疼痛症状和症候群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
而且,灸疗在安全性和经济性上也具有优势,对于一些长期服药或手术不宜的慢性病患者来说,灸疗是一种非常适宜的治疗方式。
总的来说,灸术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在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中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艾灸疗法医案研究
艾灸疗法医案研究艾灸疗法在医案研究中的应用探讨艾灸疗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凭借其独特的原理和优越性,在现代医学案研究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艾灸疗法的基本原理和其在医案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艾灸疗法的作用艾灸疗法具有多种作用,包括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舒经活络、祛风止痛等。
在疾病治疗方面,艾灸疗法适用于多种内科疾病、骨外科疾病以及妇科、儿科等病症。
此外,艾灸疗法还具有养生保健功能,可以帮助人们调理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艾灸疗法的基本原理艾灸疗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炷,通过燃烧产生艾性物质,刺激人体穴位,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艾灸疗法的操作方法包括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具有简便易学、效果显著、副作用小等优点。
艾灸疗法在医案研究中的应用在医案研究中,艾灸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病症的治疗和保健。
例如,对于风寒感冒,可以采用艾灸疗法进行温经散寒,取大椎、风门、风池等穴位进行施灸。
对于虚寒性痛经,可以采用艾灸疗法进行温经止痛,取中极、关元、三阴交等穴位进行施灸。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病症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操作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此外,在医案研究中发现,艾灸疗法还具有改善免疫功能、抗炎、抗氧化等方面的作用。
这些作用对于一些免疫系统疾病、炎症性疾病和氧化应激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艾灸疗法可以明显改善关节疼痛和肿胀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支气管哮喘,艾灸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呼吸道症状,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和程度。
结论艾灸疗法在医案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疗法,艾灸不仅在疾病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还具有养生保健的功用。
在医案研究中,艾灸疗法以其独特的原理和优越性,为多种病症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然而,尽管艾灸疗法具有许多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艾灸疗法在皮肤病中的临床研究
艾灸疗法在皮肤病中的临床研究艾灸疗法是一种源于中国传统医学的疗法,通过燃烧艾条将热量传递到人体特定穴位或部位,以起到保健和治疗的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艾灸疗法在皮肤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重点探讨艾灸疗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成果。
一、艾灸疗法的基本原理艾灸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它基于中医学的理论,认为通过对人体穴位的刺激,可以调节人体脏腑的功能,调和人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艾灸疗法所用的燃灸艾条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如艾叶中的挥发油、桉树脑等,这些成分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起到温通经络、活血化淤、祛湿散寒等作用。
二、艾灸疗法在湿疹治疗中的研究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性疾病,患者常常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症状。
艾灸疗法具有温通经络、祛湿散寒的作用,对湿疹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项针对湿疹患者的临床研究表明,艾灸疗法能够有效缓解湿疹患者的症状,减轻瘙痒感,改善皮肤炎症,提高生活质量。
三、艾灸疗法在银屑病治疗中的研究银屑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常出现以红斑为主的皮肤鳞屑病变。
艾灸疗法通过温通经络、活血化淤的作用,可以改善银屑病患者的血液循环,加速病变部位的新陈代谢,缓解皮肤病变。
一项临床观察研究发现,艾灸疗法在银屑病患者中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四、艾灸疗法在荨麻疹治疗中的研究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常常出现皮肤红肿、丘疹、瘙痒等症状。
艾灸疗法可以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提高体内抗过敏能力,从而达到治疗荨麻疹的效果。
一项对荨麻疹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显示,艾灸疗法可以显著减轻荨麻疹患者的症状,缩短荨麻疹发作时间,减少发作次数。
五、艾灸疗法的安全性艾灸疗法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由于艾灸疗法是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进行治疗,因此对操作技巧的要求较高,不当的操作可能会导致烫伤等不良反应。
然而,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艾灸疗法,可以最大程度减小不良事件的发生。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艾灸是一种中医传统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和疾病治疗。
艾灸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燃烧艾草产生的热量和烟雾刺激人体特定穴位,促进机体生物反应和调节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预防和保健等多种效果。
艾灸效应的临床研究现状表明,艾灸在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心血管、消化、呼吸、神经、内分泌等各系统功能方面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艾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血液供应和代谢。
同时,艾烟中所含的各种有效成分可以通过呼吸道、毛孔和皮肤渗透,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对整个机体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艾灸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细胞、组织再生,抑制肿瘤和炎症等病理过程。
此外,艾灸还可以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调节情绪等方面具有治疗效果。
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对艾灸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深入研究。
其中,艾灸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艾灸对降低血压、心率、心肌缺血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此外,艾灸还可以改善血脂代谢,减少血液粘稠度,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艾灸也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艾灸可以缓解消化不良、胃痛、胃酸倒流、胃痉挛等症状。
此外,艾灸还可以促进胆汁排泄,改善消化功能,预防和治疗胆石症、胃肠道溃疡等疾病。
在呼吸系统疾病方面,艾灸可以缓解哮喘、慢性咳嗽、支气管扩张等疾病,促进呼吸肌肉的协调工作,增强肺活量和氧气摄入能力。
艾灸还可以改善鼻塞、流鼻涕、喉咙炎等症状,提高机体抵抗力。
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艾灸可以缓解头痛、头晕、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平衡和代谢平衡。
艾灸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对于脑缺血、脑梗死等疾病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艾灸在中医传统疗法中被广泛应用,其临床疗效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关注。
艾灸的治疗原理和功能多种多样,主要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促进机体生物反应和调节生理功能来达到治疗、预防和保健等多重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肿后 手部 肌 肉萎缩 , 甚至 挛缩 畸形 。 两组基 本情况经 卡方检 肩一 手综 合征 (hudrhn yd m ,H ) sole— ad n r es s 又称 作反射 性交 升 , s o 感 神经 营养 不 良综合 征 , 是偏 瘫 患 者常 见 的并 发症 , 临床 发 生率 验 , 显著 差异 ( > . )具有 可 比性 。 无 P05, 0 为 1%~0 2 7%。由于 脑卒 中后 神经 、 液循 环 障碍 而致 , 血 临床 表现 2 治疗 方法 在 患侧上 肢的肩胛 带和 手部 关节 疼痛 、 胀 、 肿 手浮 肿 、 皮肤 温度 升 针灸 治疗 : 肩 髑 、 前 、 取 肩 臂脯 、 曲池 、 关 、 外 合谷 、 中渚 、 八邪 高、 活动受 限 , 后期皮 肤和 肌 肉萎缩 等表 现 的临床综 合征 。 严重 者 阿是 穴 ( 为患 侧 ) 均 。上述 穴位 均常 规刺 入 , 得气后 接 G 85电针 60 出现 皮肤萎缩 , 肌 肉萎缩 等 , 步 发展 可导致 挛缩 畸形 。目 治疗 仪 ,- 5 z 手部 进一 2 1H 疏密 波 , 强度 以患 者 能忍 受 为度 , 部 加用 T P 局 D 时 5 i。 前该 病 尚无 治疗 的特 效方 法 , 一年 来 , 者 观察 了 6 近 笔 0例患 者 , 照射 , 间均 为 4 mn 采 用随 机分组 的原 则 , 将其 分 为 治疗 组 和对 照 组 , 价两 组 的疗 评 康复 训练 : 主要 进行 上 肢 和手 的 功能 训 练 , 从远 端 向近 端进 效 , 中治疗 组收 到了满 意 的效 果 , 其 现报 道如 下 。 行 。 括主 、 动运 动 : 诱 发肌 肉活 动及训 练伸 向物体 的控 制能 包 被 ① l 临床 资料 力 ; 维持肌 肉长 度 , ② 防止 挛缩 ; 诱发 手操 作 的肌 肉活动 和训练 ③ 共 6 例 ,随 机分 为 治疗 组 和对 照 组各 3 例 。治疗 组 男 l 运动 控制 。同时借 助于 器械 进行 训练 。医师 每 日 导患者康 复训 0 0 8 指 例 , 1 ; 龄 4—5 , 女 2例 年 5 6 岁 平均 年 龄 5 _岁 ; 程 l— O , 2 3 病 37 天 平 练 1 ( 次 每次 4 分钟 ) , 其 家属 协助 自行训 练每 日不少于 2 3 0 后 令 均 4. 。对 照组 男 l , 1 例 ; 龄 4 ~9岁 , 均 年 龄 次 , 次 1~ 5 钟 。 1 2天 7例 女 3 年 86 平 每 01 分 5.岁 ; 程 1—5 , 均 4 . 。诊 断标 准 为 中风后 患侧 肩 41 病 66 天 平 3 8天 治疗组 为 针 灸治 疗结 合 康 复训 练 ,对 照 组单 纯 进行康 复 训 痛 、 动受 限 , 运 尤其 被 动 运 动 时 为甚 ; 患侧 手痛 , 浮肿 , 手 皮温 上 练 。两 组均 已 1 天 为一 疗程 , 个 疗程后 统计 结果 。 0 3 3 统计方 法 盐城市第 三人 民医院康复 医学科 (20 1 240 ) 2 1 年 9月 1 00 1日收稿 研究数 据采 用 S S 1.统计 软件 加 以处 理 , PS3 0 首先 对数据 进行
3 2
内蒙古 中医药
义灾 I J 应用初 妹 艾灸 临床 用 探 r木 由
杨 文 先 杜 明
摘 要 : 用 艾 灸治 疗多种 疾 病起 到 温 经通 络 、 气活 血 、 中补 气、 应 行 温 消瘀 散 结 、 阳 固脱 的作 用 。 回 关键词 : 艾灸 ; 临床 应 用 中图分类 号 : 2 58 R 4.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0 6 0 7 ( 0 0 2 — 0 2 0 10 — 9 9 2 1 )2 0 3 — 1
电针 结合 康 复训 练治 疗脑 卒 中肩 手综 合 征 6 0例
李万浪 马 飞翔
关键词 : 电针 ; 复训 练 ; 康 脑卒 中; 肩手 综合征 中 图分类 号 : 7 3 R 4. 3 文 献标识 码 : B 文章编 号 :0 6 0 7 ( 0 0 2 — 0 2 0 10 — 9 9 2 1 )2 0 3 — 2பைடு நூலகம்
百病 。”
枢・ 官能》 篇指 出:针 所不 为 , 之所 宜 ” 《 “ 灸 。 医学 入 门》 中指 出 ,凡 2 沙某 , ,O岁 , 20 “ . 2 男 5 于 09年 1 2 月 1日来 我院 就诊 。 自述 : 阳萎 病药 之不及 , 之不 到 , 须灸之 。 本 人在 3 多年 的临床工 作 中 已近一 年 , 腰痛 、 针 必 ” O 伴 膝酸 、 倦乏 力 , 神 舌质 淡红 苔薄 白、 脉沉 细 。中 总结其 临床应 用如 下。 医诊 断 : 阳萎 ( 阳亏 虚 命 门火 衰 )予 温针 灸 治疗 , 针刺 双侧 肾 , 先 1 作用及应 用 肾腧 、 后针 刺 三 阴交 、 元 、 关 气海 、 门再取 艾 条 3m套针 柄点燃 命 c 1 温 经通 络 、 寒 除湿 : 以治 疗风 寒 湿 邪 闭 阻 、 凝 筋 脉所 致 做 温针 灸 2 分 钟 。 . 1 散 用 寒 0 治疗 1 天 为 1 5 疗程 。1 疗程 后腰痛 痊愈 , 精神 的痹 证 如 : 腰椎 病 、 颈椎 病 、 周炎 、 肩 膝关 节炎 , 肢 体 针刺 , 寻 状 态较前 明显 好 , 眠好 。继续 温 针治 疗 1 程 , 在 并 睡 疗 阳萎治 愈 、 妻 夫 找痛点 施 以艾 灸 。 生 活恢 复正 常 。 1 温经散寒 、 . 2 行气 活血 : 以治 疗寒 湿 内胜 、 用 瘀血 内阻 的闭经 、 痛 3 体 会 经、 腹痛 、 眩晕证 , 可加用 隔姜 灸 。 《 医别 录》 出 : 味苦 , 温 , 名 指 艾 微 无毒 。主 炙百病 , 煎 , 可作 止 1 温 中补气 、 _ 3 回阳 固脱 : 以治 疗久 泄久 痢 、 尿 、 肛 、 用 遗 脱 阴挺 、 寒 下 痢 , 血 , 吐 下部 匿疮 , 人漏 血 , 阴气 , 妇 利 生肌 肉, 风寒 , 人有 辟 使 厥等证 。 子 。 , , 熟热 。 又 艾 生寒 主下 血 , 、 衄血 脓血 痢 , 及丸散 任用 。 水煮 可 1 活血通络 、 . 4 消瘀 散结 : 以乳 痈初 起 、 肿 未化脓 者 。 用 初 见艾 叶 的作用及 用 途不仅 是 上述 几点 , 代药 理研究 发现艾 叶 除 现 1 益气 固表 、 益肺 卫 : . 5 补 常灸 大椎 、 关元 、 海 、 气 足三 里 穴可 鼓 舞 了含 有 主要成 分挥 发油外 , 含有 鞣 质 、 酮 、 还 黄 甾醇 、 多糖 、 量元 微 艾 链球菌 、 奈 人 体正气 、 增强抗病 能力 , 到 防病保 健 的作用 , 有延 年 益寿 的 素及 其他有 机成 分等 , 叶油 在体 外对 白色葡 萄球菌 、 起 并 作用 。 正如 《 千金方 》 中所说 :凡 宦游 吴蜀 , “ 体上 常需 三两处 灸之 , 瑟 氏菌 、 炎球 菌及 多种 革兰 氏阴性 杆菌 有抑制 作用 。因此 除用 肺 勿令 疮渐瘥 , 则瘴疠 温疟 毒气 不能着 人 。” 以温 针灸外 , 用 以室 内空 气 消毒 。《 草正 》 出 :艾 叶能通 还可 本 指 “ 2 典型病例 十二 经… …善于 温 中逐寒 , 血 中之 气 , 中之 滞 ” 行 气 。用 灸法 可 以 起 21 . 马某 , ,3 , 女 2 岁 住保 山市 隆 阳区大北 门街 , 者每 因月经 期腹 增强抗 病 能力 , 到 防病保 健 的作 用 。临床 应用 艾及艾 灸法 尤其 患 痛 , 20 年 u 月 1 来 我 院就 诊 。月经 来潮 第 二天 , 痛难 对慢 性虚 弱性疾 病及 风寒 湿邪 为 患的病 证更 为适 宜 , 应用 广泛 于 09 2日 腹 其 忍, 院外曾用 过镇痛 、 止痛药 疼痛 无好 转 。 见 : 腹疼 痛难 忍 、 症 少 冷 疗效独 特 , 也存 在着 禁忌 , 法能 伤 阴益 阳 , 对实热 内盛 和阴 但 灸 故 汗淋 漓 , 质 暗红 苔薄 白腻 、 沉 细 。 中医诊 断 : 舌 脉 痛经 ( 湿凝 滞 虚 阳亢病 人 , 不施 灸或慎 用 。 寒 一般 在部位 上 , 部腧穴 不宜直接 针 面 以免 烫伤 形成 疤 痕 , 节活 动处 不 宜 化脓 灸 以免化 脓处 不 宜 关 气滞血 瘀 )西 医诊断 : ; 原发性 痛经 。 用温 针灸治 疗 , 针刺 双侧 灸 , 采 先 重 如 大 肌腱 不 合谷、 三阴交、 、 关元 气海, 再取艾条 3m套针柄点燃做温针灸 2 愈合 , 要脏 器部 位 , 乳头 , 血管 处 , 浅在 部位 , 宜直 接 c 0 灸 , 期少 腹部位 腰 骶部 不 宜施 灸 。因此应 用艾 及艾灸 要掌 握 妊娠 } 云南省保 山市第二人 民 医院中 医科 (700 6 80 ) 21 年 9 2 l 00 月 4E收稿 好其适应 证 及禁忌 证 。
艾是 一种 多年 的 草本 菊科 植 物 , 家艾 的叶 , 名蕲 艾 、 草 。 又 灸 艾 叶味苦辛 温有小 毒 , 脾 、 、 人 肝 肾经 , 味芳香 易燃 , 做艾 条则 气 用 火 力大而不 起烟 , 点燃后 在人 体表 皮 的一定 腧 穴上 熏灼 给人 体 以 温 热刺激 , 以达到 防病治病 的 目的 , 属 中 医学 的外 治 法 , 在几 是 早 千 年就为人类 服务 了 。如古代 医家扁 鹊用 艾 灸为 老人 治病 。《 灵
分钟 。治疗后 疼 痛 即消 失 。继 续 到 院做温 针治疗 1 , 周 痛经未 发 作 。 如清 代吴 仪洛在 《 草从新 》 正 本 中说 :艾 叶苦辛 , “ 生温熟热 , 纯 阳之 性 , 回垂 绝之 亡 阳 , 十二 经 , j 阴 , 能 通 走 理气 血 , 逐寒 湿 , 暖 子宫 , 止诸血 , 中开 郁 , 温 调经 安胎 , … 以之艾火 , … 能透诸 经而 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