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孝道之吾见
行孝道怀感恩心得体会8篇
行孝道怀感恩心得体会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述职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ersonal experienc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行孝道怀感恩心得体会8篇心得体会的内容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心得体会是我们内心情感智慧显现的明镜,记录着自我不断壮大的过程,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行孝道怀感恩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孝道文化心得体会(7篇)
孝道文化心得体会(精选7篇)孝道文化心得体会(精选7篇)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详细的和想法。
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的孝道文化心得体会(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孝”做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深影响着每一位炎黄子孙。
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字经》里有一句“香九龄,能温席”。
说的是汉代因孝敬长辈而流传千古的小黄香。
他九岁丧母,这使他更懂得了孝敬长辈。
夏季,他帮父亲把床席扇凉,赶走蚊子;冬季,他用自己的身体把父亲的床席睡暖,再让父亲睡到床上。
小黄香学习刻苦勤奋,当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相传在汉代有一个叫郭巨的人,家里有一个九旬的母亲和一个刚出生的婴儿。
由于家庭贫困,他只能选择赡养母亲或孩子。
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郭巨和他的妻子连夜将孩子抱到山里,埋于山中。
百善孝为先,历朝历代像小黄香和郭巨这样的孝子不计其数。
我们对“孝”并不陌生,似乎从懂事起,我们就常听长辈们教育道:“要做一个孝敬长辈的孩子。
”可事实并非如此。
上小学时,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帮父母洗脚。
可如今的孩子多为家中的“小皇帝”,家长也不愿让孩子受累。
只是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个字应付作业罢了。
不仅是孩子,歌曲《常回家看看》更是表达了如今人们的生活特点。
不停的找个种不回家的理由,空巢老人变得越来越多。
老人们不图儿女回家做很多事,只希望儿女们回家看看。
前段时间电视上常播放这样一个广告:一位老母亲繁忙了一天,做了一桌饭菜,满心欢喜地等儿女回家吃饭。
可她却陆续接到家儿女的,都说有事,不能回家吃饭。
老人放下,单独一人坐在沙发上,直到深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我不由得问:“这是怎么了?”如今,我们不需要孩子像小黄香一样为父母温席,也不需要成年人像郭巨一样为母埋儿。
国学经典孝道读后感
国学经典孝道读后感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可是看看社会的一些现象,想想现在人们的一些作为:父母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成人,可是当他成家立业之后,却将父母断然抛弃,让他们孤苦怜仃的艰苦度日;父母费尽心血地将他们培养成才,可是,当他们功成名就之后,却认为父母地位卑微耻于与其为伍,而毫不留情的不认双亲;为了照顾自己的家室妻儿对老父老母不闻不问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是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听到,或者我们本身就在做的真实情形,真的令人寒心。
也许,每一位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你们忘了,忘了真主的定然,忘了索命天仙的召唤,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走对我们的挂念和他们的口唤,留给我们的是永久长远的懊悔,和难以了结的孝愿。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岁月间隙的承接,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追悔,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
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你的主曾下令说:你们应当只崇拜他,应当孝敬父母。
如果他们中的一人或者两人在你的堂上达到老迈。
那末,你不要对他俩说:呸不要喝斥他俩,你应当对他俩说有礼貌的话,你应当毕恭毕敬地服待他俩,你应当说:我的主啊,求你怜悯他俩,就象我年幼时他俩养育我那样,你们的主是最知道你们的心情的,如果你们是善良的,那末,他对于常常悔过者是至赦的。
听,这是真主安的声音。
赶快为你们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礼拜后的一个好都尔,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道家常小菜;也许是听他摆以前的事,做个耐心的听众;也许是任他们唠叨,撒气;也许是一件新衣;也许是一双鞋垫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价。
报答父母的恩情即便背着父母徒步朝觐往返七次,亦不能尽,所以,穆圣说:天堂在母亲的脚下。
浅谈从辩证的眼光看待传统孝道
浅谈从辩证的眼光看待传统孝道一、传统孝道观的演变和发展在中国早期社会,最初意义上的孝道仅仅局限于宗法和家庭伦理的范畴。
直至后来儒家把孝道从家庭推向了社会,把孝移到“忠”上,将忠孝视为一体,从而使孝的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扩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太平”,孝道成了同时维系家族和社会道德的纽带。
到了汉代,孝被政治化,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且“举孝廉”,孝道成了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再到宋明时期,孝道更是被统治者及其思想家们加以扭曲,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愚孝在当时成为道德的楷模。
传统孝道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从整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传统孝道有三个层面的意思:第一,对宗法的无限追求。
如对延续生命、传宗接代、祖先的崇拜等。
第二,善事父母,孝道的最基本的伦理意识和规范。
包括对父母的事生和事死。
事生是指养亲、敬亲、顺之以行、谏之以礼;事死则是指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及继志述事、大孝终身慕父母。
第三,修身、忠君、敬老。
此乃是由孝道衍伸出来的社会道德伦理意识和规范。
二、传统孝道的内涵依据孔子对孝的要求,子女要时刻把父母放在心中,对父母要常怀关爱之情,这是孝敬老人的最低要求。
当我们成家立业之后,父母亲开始衰老,甚至生活上难以自理。
这个时候是最需要儿女的照料。
因此,这个时候子女要保证父母物质生活的需求,做到有吃、有穿、有住,生活不受饥寒,有病能及时得到治疗。
“明礼之人,必有爱心”。
父母作为自己最亲近的人,爱父母是自然的、也是最容易做到的。
如果连父母都不供养,老人吃饭都成问题,哪还能谈得上“孝道”?“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养亲尊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内容,是我国古代的各家各派,都十分重视修养问题。
《礼记》云:“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意思是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两个等级:最高一等的是言语、行为和内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是能给他们养老送终,表明了养亲尊亲是我国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作为人与人交往的原则,也是继承和推崇传统孝道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有关孝道心得体会作文800字(精选10篇)
有关孝道心得体会作文800字(精选10篇)无论如何解释如何用行动诠释这个孝字,孝就是对父母好。
下面是由小编整理而成的有关孝道心得体会作文800字(精选10篇),谢谢你的阅读。
孝道心得体会作文1“孝”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长久的存在于中国的历史之中,是构建于血缘关系上的一种特殊的情感。
传统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孝的文化;传统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因而孝道乃是使中华文明区别于其它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
在西方,人们讲究独立,当子女成年后一般不和父母一起居住。
但是在中国,养儿为防老的观念一直都存在。
赡养年老的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也是晚辈对长辈缅怀感恩之情的一种自然的流露。
“孝”深深的奠基在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当中,无疑是中国人心中道德的最低标准。
无怪乎很多品牌例如椰导鹿龟酒,养生堂龟鳖丸等在中国市场投放的广告都以“孝”为主题。
“孝”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机制。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孝道具有根源性、原发性、综合性,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与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显着特色之一。
中国是个以“孝”为文化核心的社会,“孝”的观念规范着中国人的生命行为和政治方向。
它虽然不是宗教,但是具有宗教的功能和价值,甚至超乎宗教,成为人生而为人的重要核心思想。
最早的“孝”观念源自上古祭天祀祖的仪式,此时先民开始有“报本反始”的观念。
西周封建制度后,有了宗族制度,产生五伦观念: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因而“孝道”由此产生。
到了孔子,礼崩乐坏,孔子以“仁”重新赋予礼乐新生命,将流于形式的孝行内省化、人性化,成为人自我实现的重要价值观。
孝在当代社会,不再具有泛孝主义的地位,而只能重新回到其作为家庭伦理的地位上来,现代的新孝道具有人格平等性、义务并行互益性、注重感情性、强调自律性等特点,孝对处理当代家庭亲子关系,对社会、家庭解决养老问题,形成尊老风尚,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甚至如果能发扬其衍生意义的积极内含,吸取其合理成分,那么对当代社会文明建设、发扬爱国主义,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兴中华均具有积极价值。
关于孝道的心得体会4篇
孝道的心得体会“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千万莫等“子欲养而亲不待”之时,让我们用关爱去抚平父母额头上的皱纹吧,陪伴我们的父母度过最美的夕阳红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孝道的心得体会,欢迎借鉴!关于孝道的心得体会1常言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是做人的基础、道德的根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精神动力。
当前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利益的驱使,追逐物欲等思想侵蚀了一些人的头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化,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改变,人们对精神层次的追求日益淡化,尊长孝亲的传统美德逐渐缺失,即使有“孝”的意识,也以没时间、没精力等各种借口,不能把“孝”付诸于行动,人们思想中的“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出现了滑坡现象。
适时开展“孝德”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中国的这种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孝德”教育中心灵得以净化、启迪,在实践中体会、感悟、认同、崇尚“孝德”,在反思自己在尊长孝亲、感恩父母的过程中,端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将这种感恩之心付诸行动,让“爱与责任”的体现升华至爱自己的岗位、感恩父母、感恩领导、感恩老师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最终实现思想境界的升华。
人生在这个世界上,长在这个世界上,都源于父母。
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每个生命从“呱呱”坠地开始,无时无刻不牵动着父母的心。
父母不仅赋于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成人,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是父母的爱、是言传身教,教我们学会了坚强、记住了宽容、懂得了自制。
为了改善儿女的生存环境,含心茹苦日夜奔波操劳伴着我们茁壮成长的是父母日渐衰老,头发白了,背驼了,皱纹堆垒爬满脸颊儿女成人后相继踏出家门,成家立业。
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当我们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之后,特别是在抚养自己的孩子的过程中,最能感悟到父母的艰辛、父母的无私伟大、不求回报的爱,“乌鸦尚知反哺”,然而,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回报父母的又有多少?不能忘记,父母为了让我读好书而省吃俭用;不能忘记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不能忘记父母的千叮万嘱。
孝道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孝道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孝道的心得体会篇1假期无意中在嫂子家翻到〈中华孝道故事〉这本书。
随便翻看几页后,便被其中的故事吸引了,于是便借回家中细细品读。
这本书分为(上)近现代名人篇(中)当代大众篇(下)古代圣贤篇三篇。
向人们讲述了从古至今,从名人至普通百姓的孝道故事。
子路背米孝双亲;子骞劝父谅后母;花木兰替父从军;谭嗣同临危救父;许世友四跪慈母;朱德深情忆母;三学子“典身”救娘;孝心暖公爹等故事读后无不令人深深感动。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
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的标志。
孝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伦道德的基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她始终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我们当今的时代更需要孝。
我们的儿童更需要孝。
一个从小就知道孝敬父母的人,长大以后才可能成为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有责任感的人,成为道德高尚能够成就大事的人。
做为一名班主任,我应该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不断向孩子们讲述这些地孝道故事,让他们成为一个懂得孝道的人。
只有懂得孝道的学长大后才能成为一名真正有用的人材。
孝道的心得体会篇2当前,孝道文化传遍祖国大江南北,孝道之花开遍中国每个角落。
是的,百孝篇中讲:“孝在街坊人敬仰;孝在家中合家欢;孝字本是百行源;孝贵行动不在言”。
人若不孝敬父母及长辈,那还谈什么人品?什么道德?什么事业?什么业绩?什么贡献?一个不爱父母及长辈的人,不可能去爱祖国,也不可能去爱人民,更不可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因为他根本不会“做人”。
其实,作为一个普通的百姓来讲,“孝”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
无非就是从眼前的平凡小事做起。
我的双方父母经济条件都很充裕,儿女不用花多少钱,只不过老人爱吃什么就给买什么,生活用品儿女全包。
周末及假日去给父母洗洗衣服,彻底打扫打扫卫生。
其实这些能坚持也不容易,记得去年母亲腰摔伤了,我每逢周日或节日都去给做饭洗衣打扫卫生。
因为母亲家住农村,所以打扫完屋子,还要打扫庭院,每次下来都累得筋疲力尽。
父辈孝道乃吾辈楷模
父辈孝道乃吾辈楷模一、父辈孝道的重要性父辈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吾辈来说,父辈的言传身教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父辈的孝道行为不仅在家庭中起到了榜样作用,更是对整个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1 孝道的定义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指子女对父母尊敬、关心、照顾和孝顺的行为准则。
孝道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重和关怀,以及对家族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1.2 孝道的重要性父辈孝道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1 家庭和谐父辈的孝道行为可以带给家庭和谐的氛围。
当子女尊重、关心和照顾父母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家庭中的冲突和矛盾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化解。
1.2.2 社会稳定父辈的孝道行为对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子女尊重和关心父母时,他们也会更加尊重和关心社会的规则和秩序,从而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1.2.3 传统文化的传承父辈的孝道行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模仿父辈的行为,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二、父辈孝道的具体表现父辈孝道的具体表现包括言传身教、尊重和关怀、照顾和孝顺等方面。
2.1 言传身教父辈通过言传身教向子辈传递孝道的重要性和内涵。
他们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告诉子辈什么是孝道,如何做到孝顺父母。
他们注重教育子辈要尊敬父母,关心家庭,传承家族的优秀传统。
2.2 尊重和关怀父辈对待父母时,始终保持尊重和关怀的态度。
他们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决定,关心父母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关怀父母的生活和需求。
他们时刻为父母着想,尽自己所能为父母提供帮助和支持。
2.3 照顾和孝顺父辈在生活中照顾和孝顺父母,给父母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
他们关心父母的饮食起居,照顾父母的健康和生活需求。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会尽力为父母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让父母享受晚年的幸福。
三、父辈孝道的影响和启示父辈的孝道行为对子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弟子规第五章读后感
弟子规第五章读后感《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第五章主要讲述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孝顺父母的方法。
通过阅读这一章的内容,我深感受益匪浅,对孝顺父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弟子规》第五章中,首先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
作者通过列举古代圣贤的故事和言行,向读者说明了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还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一种天经地义的行为,是我们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这些内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孝顺父母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应该坚守的道德底线。
除了强调孝顺父母的重要性,第五章还告诉我们如何孝顺父母。
其中提到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等具体的行为规范。
这些规范不仅仅是古代的行为准则,更是对我们现代人孝顺父母的具体指导。
通过这些规范,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如何去做,如何去孝顺父母。
这些规范对我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指导和启发,让我更加明白了如何去做一个合格的子女。
在读完《弟子规》第五章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可能会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而忽略了孝顺父母这一点。
但是通过阅读这一章的内容,我意识到孝顺父母是我们应该坚守的道德底线,是我们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通过具体的行为规范,我也明白了如何去孝顺父母,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子女。
这些内容对我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和引导,让我更加明白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和方法。
总之,通过阅读《弟子规》第五章,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和方法。
这一章的内容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的弘扬,更是对我们现代人的具体指导和启发。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去孝顺父母,做一个合格的子女。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一章的内容,认识到孝顺父母的重要性和方法,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对于孝文化的心得体会(精选12篇)
对于孝文化的心得体会对于孝文化的心得体会(精选12篇)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于孝文化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孝文化的心得体会篇1笑声惹情也生情,有孝方知家中暖,无孝怎知人间情。
”正是那聚首的欢笑,离别的忧伤,让我倍加珍惜亲情的可贵。
孝,是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
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
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
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
只要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把他人的苦难置之度外。
但他们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痛苦和把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和抛弃。
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呢孔子重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之本。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孝道也占非常重要的位置。
所以论语里有很多处都在讲孝道,“父母在,不远游”,“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中国文明史5000多年,“孝”字当头。
友情故然可贵,但亲情更可贵,而“孝顺”则是对长辈的关怀或证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只要有了孝心,才会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质。
孝心让人成熟,长大。
我想没有对母亲的孝心,人又怎么能谈得上爱我们这个国家呢。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学习孝道心得体会500字6篇(最新)
学习孝道心得体会500字6篇_心得体会人生在这个世界上,长在这个世界上,都源于父母。
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每个生命从呱呱坠地开始,无时无刻不牵动着父母的心。
父母不仅赋于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成人,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是父母的爱和言传身教,教我们学会了坚强、记住了宽容、懂得了自制。
为了改善儿女的生存环境,含心茹苦日夜奔波操劳,而伴着我们茁壮成长的是父母日渐衰老,头发白了,背驼了,皱纹堆垒爬满脸颊。
儿女成人后相继踏出家门,成家立业。
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当我们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之后,特别是在抚养自己的孩子的过程中,最能感悟到父母的艰辛、父母的无私伟大、不求回报的爱,然而,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回报父母的又有多少?孝德教育让我真正懂得了如何尽“孝”?而不能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人生苦短,要懂得及时行“孝”。
而“孝”分“小孝”、“中孝”、“大孝”。
甘旨奉养,是为小孝;光宗耀祖,是为中孝;协助父母远离烦恼,安享天伦,是为大孝。
而孟子曰:“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
”对于自己而言,只有孝敬父母者,才能懂得“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含义,才能领悟人类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爱的真谛,才有可能在“老吾老”的基础上将爱与善扩展到“人之老”,才有可能升华出大爱大善的崇高品格。
只有人人善待父母,才能使善良得以弘扬,关爱得以传递,温暖随处可见,才能不断走向文明、进步与和谐。
孝是世间一切美好品质的源头,是“百善孝之先”。
三天两夜的学习使大家在友谊,知识,人际交往上都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非浅。
当时的种种情景如同电影般从脑海一闪而过,相处的画面似乎还近在眼前,旧旧不能忘怀。
要说起这三天两夜,不能算长,也不能说短,但就是人生的浓缩的精华,使人恍然大悟。
人分为两道---孝道,师道。
特别是孝道,是我感受最深。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滴水之恩当之涌泉相报”我们应该学会这两点,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长大后能够对谁恭敬呢?父母养育了我们这么多年,有些人不但心中不知感恩,还一直让父母操心,这是不孝啊。
孝道的心得体会
孝道的心得体会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关于孝道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孝道的心得体会1孝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一种文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是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的古代名句。
这脍炙人心的名言名句是教育我们要孝老近亲,从小对父母,亲人要百般孝顺和爱护,我们几乎就是背着这些名言名句长大的。
当然,世界上也并缺乏有孝心的人。
只是看完下面的这个故事,你会感动的流下眼泪。
在一些贫困的家庭中,有着这样一群少年,他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为父母排忧解难,照顾弟弟妹妹,承担家务劳动。
她们坚强,她们勇敢,她们和我们一般年纪,他们就是最美孝心少年。
在这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吴林香,她六岁时父母离异,有重组家庭。
又生下了弟弟,他的外公摔倒了,是右手残疾,外婆也患脑溢血半身不遂,妈妈也得了癌症,但她仍然坚持着用微笑来面对生活。
相比之下,六岁时的我们,正温暖地躺在父母的怀抱中撒娇,父母安慰着我们。
这个故事使我热泪盈眶,在我看来,她是多么坚强!还记的黄香吗?那个在冬天用自己的身躯捂热父母被窝的.孝子。
还记得茅容吗?总是将美味留与母亲独自享用。
还记得陈毅吗?一位为母亲亲自洗尿裤和脏衣服的元帅……像这样的事情还用许许多多!只是缺少了我们的观察与发现!如果你想回报父母,并不一定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来。
只需要为了父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生活中,顺从父母一点就可以了,相信他们一定会非常欣慰的,因为:百善孝为先!关于孝道的心得体会2从乌鸦反哺到羔羊跪乳,无一不显示了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良好美德古代众人皆知的“二十四孝”有多少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呢?像“负米养亲”“卧冰求鲤”,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没必要去做。
但是我们可以将自己的事做好,把学习成绩提升上去,不让父母在工作之余还要担心我的作业有没有做完。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演讲稿(精选7篇)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演讲稿(精选7篇)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演讲稿(精选7篇)演讲稿的写法比较灵活,可以根据会议的内容、一件事事后的感想、需要等情况而有所区别。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演讲稿对我们的作用越来越大,你写演讲稿时总是没有新意?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演讲稿(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演讲稿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在这里演讲的题目是《孝亲敬老》。
“孝”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是我们身为人子的义务,是至纯的道德。
孝顺父母长辈,敬重长辈,是我们晚辈应该做的。
父母孕育我们长大,从来不曾亏欠我们分毫,那作为子女,我们有孝顺父母的义务和责任。
我们能够有今天这样的生活,是父母他们努力的成果,他们辛苦劳作换得我们安逸顺遂的生活,我们难道不应该去孝敬父母这些长辈吗?我们要做的是有孝义之人,而不是忘恩负义之人。
生而为人,就要有做人的领悟。
“敬老”是要尊敬老人,对他们要回馈我们的尊敬、尊重和关爱。
我们大家应该都知道现在时代因为不断发展,在进步的同时,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必须要学会敬老,爱护这些老人,他们也曾经为这个社会付出过很多的努力,社会的建设从来都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能建设起来的,是融合了众多人,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身份构成,所以老人他们已经贡献了他们一生,我们也是在他们的努力下成长起来的,那我们就不能忘恩。
孝亲敬老很简单,在平时对于父母,我们尽孝道的方式就有多种,首先就是不要总是惹爸妈生气,在家里帮父母分担一些家务是最好的,或许我们还不能像他们一样,做很多的事情,但是能分担一分的辛苦,就尽量去分担,这样也能够让他们轻松一些,这也是一种尽孝。
其次,父母赚钱供我们学习,那我们努力学习,获得优秀的成绩就会对父母的一种回报,至少我们没有辜负他们的期盼,不是吗?第三就是不管未来我们走向哪里,都要记得回家陪伴爸妈,时常打一通电话,让他们放心,这也是一种孝顺。
中国古人“守孝三年”之我见
中国古人“守孝三年”之我见摘要:守孝,旧俗是指尊亲去世后,在服满以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守孝三年,既是孝道的体现也是古代礼制的要求。
关键词:守孝;丁忧;三年;守灵堂;不婚嫁;不同房在我国古代,“守孝”方式很多,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古礼。
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孔子弟子就与孔子谈论过“守孝。
”浅析文化因素对英文翻译的影响一、守孝时间《论语》中记载孔子和学生宰予言论。
宰予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
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汝)安乎?”曰:“安。
”子曰:“予之不仁也。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这体现出孔子强调:守孝应该三年。
孔子在当时,是比较保守的,主张维持孝道,父母去世是很大的事情,应该依照古礼去做。
意思是,小孩生下来到三岁时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
服丧三年,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
实际上中国古代的守孝,所说的三年,实则27个月,认为母亲用母乳哺育孩子要27个月。
认为父母养育三年才能生活自理,父母亡故后,儿女要报答这三年的养育之恩。
《孟子》云:“三年之丧,齐疏之服。
”孟子观点与孔子观点相同,也是提出应该“守孝三年”,丧事期间应该穿素服。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在这种情况下,唯有“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在我国古代对官员的要求更加严格,做官的,如果父母去世不马上请假回家守孝,经监察御史查出弹劾,后果很严重:可能永不录用。
居官者一律解除职务,回家守孝二十七个月。
在戏剧里面,有时候会看到有的武将穿着半边白袍的,就是皇帝特别下旨,让他戴孝上阵。
还有的守孝期未满,皇帝特意下旨招他回朝办公,这种情况叫做“起复”。
这种戴孝上阵的武将和皇帝“起复”的官员大多是对国家很重要,无人替代。
传说明朝宰相张居正,因为父母去世没有回家守孝三年,所以身败名裂。
在中国古代甚至皇帝也得遵循“守孝”之道。
老皇帝去世,新皇帝为他守孝三年。
中国传统孝道的基本要求及意义
中国传统孝道的基本要求及意义史向前提起孝道,似乎人人都知道,但要具体说说孝道应该如何做,或者孝道都有哪些具体要求,未必都能说得明白。
学者们也曾提出过不同的意见,但以笔者之见,多失之笼统或零碎,或者因为价值标准的不同而使人们无法了解孝道的实然状态;尤其是每一要求的意义即价值或理由不甚明了。
因此无论是从对传统孝道的认识,还是对今天履行孝道的借鉴,都有必要对中国传统孝道的基本要求及意义作出比较全面、系统和准确的概括。
另外,笔者所说的传统孝道,主要是以继述周文为己任的先秦儒家为代表的孝道观念,此也是当时以及以后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孝道观念。
“孝”字甲骨文中已有,也是随后产生的“五经”等经典文献中的一个常用词。
《尔雅•释训》曰“善事父母为孝”。
《说文》的解释是“子承老也”。
二者分别从文字和释义角度得出的解释完全吻合。
孝道即是孝德,之所以常说孝道而不说孝德,含有强调孝并非只是人为,更有天经地义的意味。
孝道的内容有哪些?即如何才是善事父母,又有一系列的基本要求,其中更有彰显人性、曲通人情、和谐族群、文明社会等诸多文化意义。
1.守即守身。
出自《孟子•离娄上》篇中的“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儒家主张爱人始于爱己,则孝亲始于守身。
讬诸曾子所作的《孝经》开篇即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就是说身体来自父母,孝亲当始于爱护身体,珍惜生命。
爱身就是爱亲,为此孝子应“居易以俟命,不兴险行以侥幸。
”(《大戴礼记•曾子本孝》)应该平居待命,不要逞能冒险,不要胡作非为,以免带给父母的担忧或耻辱。
因为身体是一生尽孝的基础,最好是“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
”(《礼记•祭义》)。
中国盛行的养生文化其实也包含有“孝”的因素。
这当然不是叫人贪生,因为还有比生命价值更高的道德价值,守身更要紧的是使其不失于义,所以守身又具有献身精神。
“杀身成仁”(《论语卫灵公》)、“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乃孔、孟之名言。
最重视守身的曾子也言道:“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论语•泰伯》)深透儒家伦理的《颜氏家训》说的最清楚:“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
传承孝道心得体会7篇【推荐】
传承孝道心得体会7篇【推荐】传承孝道心得体会篇12016年2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铁岭市教育局组织的孝道文化宣讲活动。
宣讲活动前,铁岭市第三中学的学生们为我们带来了一段孝道配乐朗诵,让我们的心灵在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的孝道文化中受到涤荡。
接下来铁岭市第三中学郭校长为我们作了题为《弘扬传统文化,播种幸福人生》的讲座,郭校长的报告给与会者带来了一次精神盛宴,使我们的思想境界再度得到了升华。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
孝是做人的基础,道德的根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动力。
郭校长在宣讲中列举了一些鲜活的事例,有的耳熟能详,有的未曾听闻,这些事例都从不同角度阐明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伦大道理。
作为传播孝道文化前沿阵地的学校,更应该发挥它的主力军作用,让学生在孝道教育中心灵得以净化、启迪,在实践中体会、感悟、认同。
反思自己在尊长孝亲、感恩父母的过程中的做法,端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将这种感恩之心付诸行动,让爱与责任得到延伸。
爱是博大的、包容的,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孝不只是对我们自己的父母哪怕是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声温馨的问候,还应是对社会上的老人,从最简单的如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搀扶老人过马路做起,这样小小的善举都是在把孝道传递,把文明传承。
孔子曾经对他的学生们说过,孝敬父母什么最难,是色难,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最难。
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
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敬父母。
其实,物质上给父母的享用,这是底层面的孝;而高层面的孝,应该表现为对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
色难难在何处?难在很难有一颗恭敬的心,难在没有一个谦和的态度。
于是色悦成了衡量一个人孝心的道德标准。
就是说,经常对父母微笑,时时恭敬地对待他们,关心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每天认认真真看着母亲的眼睛,跟父母交谈几分钟——不嫌弃,不抱怨;想对父母发脾气时克制一下,始终和颜悦色对待父母,他们就会生活得开开心心。
弟子规孝道心得体会范文10篇
弟子规孝道心得体会范文10篇弟子规孝道心得体会1《弟子规》是一本教人怎样做人、学习、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书。
近学期,我校掀起了学习诵读《弟子规》的热潮,关于《弟子规》的各种活动也广泛开来。
我在开始时觉得学习《弟子规》枯燥无味,我想:难道我们还学习古代人跪来跪去吗?但是,经过后来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热情,我被感染了,也加入了学习诵读《弟子规》的行列中。
在《弟子规》中,我最为喜爱的是“信”这一内容,讲述了作为一个人应该怎样诚实守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意思是:凡是说出去的话,诚信为先;欺诈别人或胡言乱语,那怎么可以呢?诚信是一种美德,只有拥有想、诚信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
还有一句是“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失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不好的朋友就会接近你,而真正的良朋益友逐渐疏远退却了。
相反,那些正直诚实的有德之士,就会逐渐成为好朋友与你亲近起来。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着称。
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
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
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
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
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
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
”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同学们,晏殊的这则故事不就是大家应当学习的典范吗?我们缺失的不也就是这种精神吗?同学们,诚信是金,它是一艘能够驶向希望与快乐的航船,它是一个能扇动我们伟大理想的风筝与翅膀,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的珍惜它呢?同学,不要犹豫,拿起《弟子规》,跟着我一起去享受诚实守信带给我们的宝藏吧!弟子规孝道心得体会2《弟子规》由“入则孝,出则弟,行则谨,事则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组成了一套完整的道德体系和行为规范,内容涉及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
孝道文化个人心得体会范文
孝道文化个人心得体会范文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
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
下面是本文库带来的有关孝道文化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孝道文化心得体会1最令人感动的文章往往不是华丽的。
曾经很痛恨不孝的子女,妄想把她们扔进十八层地狱,受尽层层之苦,但我没有想到,这种事情会发生在我的身边。
今年暑假,姥姥住院了,貌似很严重,据说走的时候是被担架抬走的,经过一番抢救,所幸有惊无险,只是身体有些虚弱,需要在医院调养几天,本来应该顺利解决的事情却在这时出现了危机,说来可笑,不是因为姥姥病情加重,也不是因为姥姥不肯接受治疗,而是因为出现了分歧,我的三位姨母和一位舅舅分为两个派系,一派支持姥姥出院,正方的主观点为医院太坑爹,除了多花冤枉钱外,没什么好处,现在姥姥病情已无大碍,不如出院回家养着;另一派反对姥姥出院,反方主观点为好不容易来一次医院,应该彻头彻尾的来一次全面检查,治好所有病后再出院。
也许你会认为有点小题大做,不就住不住院的问题嘛!问问姥姥的主观意见不就行了吗?可是问题就出现在这里,姥姥自始至终都是哭哭啼啼的,什么话也不说,这样一来,正反方一致认为姥姥受了委屈,却将责任推给对方,正方认为,老人那么大岁数了,本应颐享天年的时候,却在医院里胡折腾,这不是加重老人的痛苦吗?反方却认为这是老人对他们的寒心,老人年少时含辛茹苦将他们养大,如今自己病啦,儿女却因心疼医药费而放弃对自己的治疗,这是该遭天谴的事情,总之,吵得不可开交。
发展越来越偏轨,结局越来越荒.唐,到了最后,他们竟然为了赌气,将姥姥一个人扔在医院里,医院内,几乎每个人都在对着他们的背影指指点点,我不知道身为当事人的他们有什么想法,但我却知道,最后是我们几个外甥照顾了她七天七夜,无怨无悔的七天七夜。
七天内,他们一直在吵,结局也许在意料之中,正方强制性的办了出院手续,也就是说,正方,赢啦。
孝道心得体会优秀作文800字
孝道心得体会优秀作文800字有关孝道心得体会优秀作文800字(精选5篇)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孝道心得体会优秀作文800字(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孝道心得体会优秀作文800字1活是活着呢,活得咋样?你给父母拿来山珍海味,但是就随手往桌上一礅,然后冷淡无比的来一声:“吃吧。
”看见老娘在洗衣服,很不耐烦地来句:“我来。
”这就是孝?孝敬本应使父母快乐,你就那么多不耐烦,他们能乐得起来吗?父母只需要物质上的“养”,就不需要精神上的“敬”?不但需要,而且老人需要的比我们更多。
缺少了“敬”的“养”,一定是态度出现了问题,这个态度问题主要还是在于为人子女者的孝心不是根于诚笃。
孝道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作为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而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孝道被当作封建糟粕遭到否定。
的确,传统孝道不免糟粕。
孝经有云:“毛发色肤取之于父母,稍有损耗是为不孝”,这有些苛刻;丁兰“刻木求亲”稍有做作与夸张;郭巨“埋儿奉母”之举也未免迂腐。
“顺者为孝”也有些不人性;至于“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能不亡”就更让我们难以接收了。
我们这么想不为过。
我们不需要那么做,更不必要那么做,可是孝道本身所具备的美德特质我们没有资格否定。
孝道作为维系和促进以家庭为细胞的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绝对应该发扬光大,而且誓在必行。
从风俗角度上说,这更是极为重要的。
元代张养浩说:“盖自上而下者谓之风,因上而成者谓之俗,故风俗,国家之元气,风俗厚则元气盛……风俗薄则元气衰……”元代御史上奏时也说过:“国家以风俗为本,而风俗厚为治之至要也。
”对于当今社会的风俗如何,笔者不敢妄下言论。
简单说来我们起码得有个全国上下都一致的观点吧!一个民族的强大是因为整个民族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有相同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这就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孝道之吾见
中国传统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之一,渗透到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正如谢幼伟先生在《孝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所说,“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谓‘孝的文化’。
孝在中国文化作用之大,地位之高,谈中国文化而忽视孝,即非于中国文化真有所知”。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修身养性,融合家庭,报国敬业,凝聚社会等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是一个复合概念,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礼仪。
总观儒家孝道文化的全部内容,其中有不少有价值的东西,应当吸收其基本的、合理的内核,为创造新的孝道文化服务。
自解放以来,人们的孝道观念十分淡薄,不少的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孝”以及怎样“孝”,因而不论农村还是城市都出现了大量不孝顺父母、不赡养父母的忤逆行为,甚至有杀害父母,杀害爷爷奶奶的事情发生,也不少父母抛弃自己的亲生骨肉。
这一切说明,今天是批判继承传统孝道文化,提倡创建现代孝道文化的时候了。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精华,从敬养上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
最基本的,“孝”这个概念主要就在于顺从父母的愿望,满足他们的需要和要求,这在中国是个十分古老的观念。
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养老。
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
这种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孝道也是形成现代人际关系和谐的价值渊源,还可以说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事亲行孝,历来是做人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基本要素。
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情基础和道德基础。
当然,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如愚民性、不平等性、保守性、封建性等等。
首先,孝道文化作为中国封建历史上形成的思想文化,经历了孔子、孟子以及后来历代儒家特别是统治阶级文人的诠释修改,已经成为一个极为复杂的思想理论体系,包含有大量封建迷信、神秘的乃至“愚忠”、“愚孝”的内容,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再如“割股医母”,“投江殉父”;还有那些“三月之殡”、“三年之丧”等等封建礼节。
对于这些东西,我们应该要彻底加以批判、否定和抛弃。
其次,由“三纲五伦”建立并延伸出来的家庭秩序、社会秩序即,臣必须服从于君,子必须服从于父,妇必须服从于夫,弟必须服从于兄。
这些服从关系是无条件的,不管有理还是无理。
伦理关系即表示一种义务关系,一个人好像不是为自己而存在,而是为他人而存在。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按照天然的长幼以及男女将每个人编入一个等级组织中,然后,根据出生位置给他以一辈子不变的责任与义务;不管是成年之前,还是之后,甚至都六七十岁了,每个人在这个层次秩序中的地位不变,永远是在长者说话时幼者只有听话的分,只能低一等或几等,永远没有自我。
从儿女出生开始,通过《三字经》等经典将他们嵌入“孔家店”,扣上“三纲”包袱,让他们任何时候都会因不服长者的意愿而内疚得无地自容。
另外,中国孝道文化的重点在于维护“家”的经济功能,轻视其社交与情感功能。
“养儿防老”就是典例。
所以儒家文化里“孝”、“顺从”、“听话”排在第一是可以理解的。
但问题也在这里,一旦经济利益交换是“家”的最主要功能,人们容易先看到利益,后才是亲情,或者只看到经济利益。
经济利益夹在“家”中,你搞不清亲戚对你好是真好,还是出于利益。
在现实生活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因为利益大打出手的儒家家庭,而不是突出亲情、突出情感关系的温情脉脉的儒家世界。
那种理想化了的儒家世界在中国还没实现过,从内在逻辑上可能也很难实现。
有些人认为中国文化重视家庭,而西方文化则不然。
——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实际上中国人和西方人都重视“家”,只是追求的“家”的境界不同。
传统中国的“家”侧重强制性的经济交易功能,西方社会的“家”侧重基于自愿的感情交往功能。
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儿女都会照顾父母老人,只不过前者可能更多出于“义务”责任感,而后者是出自“爱”,差别即在此。
所以,新的孝道文化也应该融入一些西方的文化元素,应该将孝道建立在家庭成员彼此相爱、平等自由的基础之上。
以上是我对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及其继承的一些看法。
我们应该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弘扬孝道文化的问题,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观点科学地审视传统的孝道文化,要充分认识吸收儒家孝道文化的精华,吸取精华,扬弃糟粕,继承、弘扬传统孝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