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全国性洪涝雨洪特征

合集下载

洪涝灾害历史事件分析及其特征分析

洪涝灾害历史事件分析及其特征分析

洪涝灾害历史事件分析及其特征分析本文将分析洪涝灾害的历史事件及其特征,以便更好地了解洪涝灾害。

一、历史事件1. 1954年黄河大洪水1954年夏天,连续暴雨导致黄河及其支流洪水泛滥,引发了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洪水。

据报道,灾害导致了2万多人死亡,数百万人失去家园,严重影响了黄河流域的生产和生活。

此次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异常,以及过于密集的人口和畜牧业活动。

2. 1998年长江洪水1998年夏季,中国南部地区遭遇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其中以长江流域的灾害最为严重。

长江沿岸的城市和农村地区都受到了影响,许多城市被淹没,农田被毁,牲畜失去。

据报道,这次灾害导致了数千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数十亿元人民币。

3. 2005年新奥尔良飓风2005年9月,新奥尔良遭遇了一场大型飓风,引起了城市内大规模的洪涝灾害。

数百万人失去了家园,成千上万人被迫离开该地区。

据报道,这次灾害导致了近200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

这场灾害的主要原因是海平面上升,以及海洋温度升高。

此外,城市内的规划和建设也导致了泛滥的灾害。

二、特征分析1. 天气变化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天气异常,比如暴雨和飓风等。

这些极端天气现象不断增加,可能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

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不同类型的洪涝灾害,但其共同特征是大量降水和极端的气温。

2. 人口密集度洪涝灾害的影响范围往往与人口密度密切相关。

人口稠密的地区,如城市和农村,容易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

水资源短缺和大量城市化进程可能导致更频繁的洪涝灾害。

3. 城市化城市化进程可能使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河流干枯,以及近海区面临水位上升的风险。

此外,过度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可能会增加水泛滥的风险,因为城市面积不断扩大,水流通的路线也会逐渐减少。

4. 自然灾害洪涝灾害可能是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结果。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和地质构造等,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控的。

人类活动,如河流治理和灌溉,也可能会导致洪涝灾害。

建国以来中国的大洪水(1949年-1998年)

建国以来中国的大洪水(1949年-1998年)

1949年以来中国的大洪水我国发生的洪水,主要由暴雨造成。

我国地处太平洋西岸,受季风性气候影响,夏季炎热,暴雨集中,具有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等特点,特别是影响降雨的天气系统,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的变动,西南涡的运动和热带风暴(或台风)的活动频度发生异常,常常造成我国大面积降雨,当各河流洪水遭遇时常常形成流域性大洪水或局部地区的特大洪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力兴修水利工程,提高了抗御洪水的能力。

由于我国东部地区,各大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广大平原都处于最高洪水位以下,有的达10多米以上。

这些地区集中了我国2/5人口,1/3耕地和3/5的工农业总产值及大量的城市集中在洪水威胁区,防汛任务艰巨。

河道堤防的标准近期内也不可能达到很高标准,遇超标准洪水常造成防汛形势严竣,甚至洪水灾害。

因此正确了解我国洪水发生发展规律,采取对策,以减轻洪灾威胁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我国堤防标准不高,一般重现期在20年一遇。

本文按此标准,将1949年以来50年间的洪水挑选出来,就雨情、水情方面的特点进行了介绍。

从挑选出的15年27场洪水中可以看出:暴雨强度,持续时间和覆盖面积的多少是发生洪水的主要原因,据经验统计,大洪水年暴雨中心强度24小时降雨可达400毫米,面平均雨量当在200毫米以上,持续时间超过7天。

在年际变化上,具有重复性和阶段性,大致可以分为2个阶段,第1个频发期是1949~1963年,第2个高频发期是90年代以后,1991~1999年。

1 1949年7月西江洪水雨情自6月22日至30日,西江流域不断出现大到暴雨,历时9天。

22~23日暴雨区主要分布在柳江,左、右江以及红水河中下游。

23日最大日雨量融安县长安镇138毫米,隆安、都安、柳州均接近或超过100毫米。

27~28日雨区北移至柳江和桂江流域,27日桂江灵川站日雨量185毫米,28日柳江支流洛清江永福站日雨量300毫米,29日~30日雨区又南移至红水河、右江流域,以29日暴雨区范围最大,日雨量均超过100毫米。

近30年我国自然灾害灾情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近30年我国自然灾害灾情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近30年我国自然灾害灾情时间分布特征分析袁艺;马玉玲【摘要】利用民政部统计核定的1978-2009年全国年度灾情数据,以及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灾情指标的绝对量、相对量及其变异系数入手,分析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年际、年代际趋势变化和波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我国自然灾害灾情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趋势明显.总体上,死亡人口下降趋势明显,人口受灾情况、农作物受灾情况和直接经济损失上升趋势明显,但相对直接经济损失下降趋势明显,房屋倒塌比例也有所下降;1990年代,灾害造成的各项损失较之1980年代增大趋势明显.我国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趋于相对稳定,而灾害强度波动性较大,且有增大趋势.灾情的趋势和波动变化特征,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下极端事件更加频发,强度有所增加的趋势.灾情指标的大小与年度主要灾害类型以及重灾年份有关.%Making use of the yearly statistics of natural disasters of China between 1978 and 2009 as arranged and ratified by the Ministry of Civil Affairs, and the socio-economic statistics released by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the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disasters in China in terms of the absolute values and relative values of variation in disaster loss data and the fluctuation features of different indicators by adopting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are analyzed.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different disaster loss indicators caused by natural disasters in China since 1978 is remarkable; Overall, the number of deaths caused by natural disasters has decreased remarkably, the number of collapsed and damaged houses has increased slightly, whereas a conspicuous rising tendency has beenwitnessed in the other major disaster loss indicators; since the 1980s,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disaster loss indicators caused by natural disasters in China, except number of deaths and number of collapsed and damaged houses, have all witnessed a rising tendency.There is a relatively remarkable interannual variation and fluctuation in terms of the intensity of natural disaster losses in China, but the fluctuation of the affected areas of natural disasters is relatively slighter.These variations of disaster loss indicators are mainly related to the main disaster types of each year and whether a year is a major disaster year or not.All the indicators have shown a rising tendency, except the number of deaths.The fluctuation of intensity-representing indicators has been relatively strong and has a tendency to become stronger.These facts reflect a more frequent possibility of extreme event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the rising tendency of the intensities of these extreme events.【期刊名称】《灾害学》【年(卷),期】2011(026)003【总页数】5页(P65-68,82)【关键词】中国;自然灾害;灾情;时间分布特征;灾情指标【作者】袁艺;马玉玲【作者单位】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北京,100022;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北京,100022;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43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1]。

中国洪水和洪水灾害分布及形成的特点

中国洪水和洪水灾害分布及形成的特点

中国洪水和洪水灾害分布及形成的特点1、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各地气候差异很大,社会经济历史发展悠久,因而洪水、洪灾形成分布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由于受青藏高原隆起的影响,形成自西向东的三个阶梯的地形和东部季风气候的特点,因此暴雨洪水主要形成于三个阶梯的过度地带,特别集中于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过渡地带迎风面,形成自医巫闾山、燕山、太行山、伏牛山、雪峰山东侧的强暴雨洪水集中带;同时在季风和热带气旋影响下,又有一条自辽东半岛至东南沿海以热带气旋和台风暴雨为主形成的洪水和强风暴潮集中带。

2、在长期地质演变、特别是第四纪地质演变的影响下,形成了自西向东流的中国主要江河,并在中国地形的第三阶梯各河流的中下游形成了广阔的冲积平原,以及各河流上中游的河谷平川、阶地及大小不等的盆地。

这些冲积平原、河谷川地既是河川径流,不仅是洪水的宣泄、滞蓄场所,又是土地肥沃、热量充足,可供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土地资源。

3、在人口不断增加的压力下,开垦冲积平原土地,发展生产,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在世界文明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由于这些土地的开发利用侵占了河川径流,特别是洪水的宣泄出路和滞蓄场所,人类进入了洪水风险区,给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带来灾害。

为了减少洪水风险,人类开始修建防洪设施,主要是堤防,这样就进一步限制了洪水的出路,于是洪水灾害逐步发展,不断增加了洪水对人类的危害。

4、中国自古以来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绝大部份的人口集中在主要江河的中下游广大冲积平原以及河谷川地、盆地。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与水争地愈演愈烈,不断修堤束水,河道愈来愈窄,堤防愈来愈高,主要江河中下游的河道行洪能力远远低于上中游的洪水来量,依靠堤防,高出地面行洪已成为普遍现象。

由于广大冲积平原和河川谷地,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在当代已经远远超过土地承载能力,与水争地仍然势不可挡,土地的开发利用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天然湖泊、湿地、洼地,这些自然滞蓄洪水的场所逐步缩小或消失,人的生存发展空间已很少回旋余地。

1949-1990年洪水灾害年表

1949-1990年洪水灾害年表

1969年
发生时间洪水受灾区域或地区受灾人口
(万人)死亡人口
(人)
受灾面积
(万公顷)
7月4~5日钱塘江流域新安江水系安徽、浙江2省8728.77
7月10~16日长江流域中游及淮南地区湖北、安徽2
省82县(市)和地区
1191.321655147.2
小结:本年洪涝灾害长江流域尤为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受灾面积463.18万公顷,成灾面积155.29万公顷(长江及新安江水系);长江流域受灾人口1251.56万人,长江、黄河两流域及浙江省死亡2661人,湖北省伤3209人,长江流域当年直接经济损失23293.55万元。

经济损失(万元)灾度(I)
2
8436(安
徽六安地
区当年)
3
63.18万公顷,成灾面积155.29黄河两流域及浙江省死亡2661。

我国洪涝灾害的特点

我国洪涝灾害的特点

我国洪涝灾害的特点1季节性。

我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西部深入亚洲内陆,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南北则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

最基本、最突出的气候特征是大陆性季风气候,因此,降雨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这就基本决定了我国洪水发生的季节规律。

春夏之交,我国华南地区暴雨开始增多,洪水发生机遇随之加大。

受其影响的珠江流域的东江、北江,在5—6月易发生洪水,西江则迟至6月中旬至7月中旬。

6—7月间主雨带北移,受其影响,长江流域易发生洪水。

四川盆地各水系和汉江流域洪水发生期持续较长,一般自7月至10月。

7月至8月为淮河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和辽河流域主要洪水期。

松花江流域洪水则迟至8月到9月。

在季风活动影响下,我国江河洪水发生的季节变化规律大致如此。

另外,浙江和福建由于受台风的影响,其雨期及易发生洪水期较长,为6月至9月。

这是我国暴雨洪水的一般规律。

在正常年份,暴雨进退有序,在同一地区停滞时间有限,不致形成大范围的洪涝灾害,但在气候异常年份,雨区在某区停滞,则将形成某一流域或某几条河流的大洪水。

2类似性。

近70年中,全国发生了多次特大洪水,在历史上都可以找到与其成因和分布极为相似的特大洪水。

例如著名的1662年海河流域特大洪水,由7天7夜的大暴雨所造成。

暴雨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东麓的大清河、子牙河流域,其中心位于滏阳河流域。

这次暴雨的时空分布和1 963年海河南系大暴雨极为相似,都造成了流域性的特大洪水灾害。

又如1801年海河北系特大洪水,是由淫雨和多次暴雨形成的。

这又和1939年海河北系大洪水的雨情和灾情没有多大的差别。

其他流域也有不同年份发生时空分布都极其相似的大洪水的情况,例如,著名的1931年和1954年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特大洪水等等。

从全国来说,大洪水发生的年份也存在着相对集中的时期,30年代和50年代特别频繁,为丰水期。

10年之中就分别发生大洪水8次和11次,平均1年左右就有一次大洪水发生。

近60年我国旱涝灾情时空特征分析

近60年我国旱涝灾情时空特征分析

近60年我国旱涝灾情时空特征分析姚亚庆;郑粉莉;关颖慧【摘要】Based on the statistics of covered area and affected area by flood and drought during 1950—2010,the tendency of the 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vered area and affected area had an increasing tendency over the time for flood and drought .Especially since the1990s,the area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before .Meanwhile,the covered area was 1 .4 time that of the average . In term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the influence by the disaster was different in everyregion .Flood was as serious as drought in east China,central China and northeast China,drought was the main disaster in north China and northwest China,and flood was the main issue in southwest China .The most serious covered areas by drought and by flood were north China and east China,accounting for 1 1 .09%and 7 .19%of the total covered areas countrywide,respectively . Therefore it has significant meaning to reduce the losses by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defense and mitigation against disasters .%基于对1950—2010年我国旱涝灾害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旱涝灾害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

我国洪涝灾害的特点

我国洪涝灾害的特点

我国洪涝灾害的特点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同时也存在洪涝灾害的潜在威胁。

由于气候和地理的复杂性,中国的洪涝灾害呈现出一些独特的特点。

下面将对我国洪涝灾害的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

首先,中国的洪涝灾害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

我国广大的陆地面积使得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有所不同,进而影响到洪涝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南方地区常年降雨量较多,地势低洼,河流众多,相对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而北方地区降雨集中,河流流速较快,沙湿地多,因此也经常面临洪涝灾害的威胁。

此外,我国的地势复杂多样,有高山、平原、丘陵等地形,这些地理特点更加增加了洪涝灾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其次,我国洪涝灾害的季节性强。

中国的降雨分布不均,通常在夏季和秋季集中。

在南方地区,夏雨集中,降雨量大,容易导致暴雨洪水;而北方地区则在夏秋之交的梅雨季节面临洪涝灾害的威胁。

这种季节性的洪涝灾害发生对于农田灌溉、水库调度、城市排水和防洪工程的规划和建设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我国洪涝灾害的频发性强。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气候复杂多变,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较高。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每年平均发生的洪涝灾害次数超过200次,引发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数百亿元。

这种频发性不仅增加了我国社会的灾害风险,也对应急救援和紧急灾后重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我国洪涝灾害的多样性强。

中国的洪涝灾害形式多样,既有江河洪水,也有山洪、内涝等。

江河洪水是由河流暴发洪峰引起的,覆盖面积广,持续时间长。

山洪主要由陡坡地带的暴雨引起,规模较小但威力较强。

内涝则是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或者排水能力不足,导致降雨过程中积水无法迅速排除而引起的洪涝灾害。

这种多样性使得我国需要针对不同洪涝灾害形式制定相应的防灾准备和救灾措施。

第五,我国洪涝灾害的防治面临的挑战较大。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化进程加速,这使得人的活动和基础设施对洪涝灾害的脆弱性更加明显。

加之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洪涝灾害防治面临着诸多挑战。

我国重大洪涝灾害的特征、分布及形成机理研究

我国重大洪涝灾害的特征、分布及形成机理研究

我国重大洪涝灾害的特征、分布及形成机理研究谷洪波;顾剑【摘要】洪涝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其出现频率之高,影响范围之广,对农业造成损失之严重仅次于旱灾害。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重大洪涝灾害更是频繁发生。

通过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大洪涝灾害的特征、时空分布进行分析,揭示了其演变规律,并进一步阐释了我国重大洪涝灾害的形成机理,以期为我国农业洪涝灾害的防御和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The flood,one of the major natural disasters in China with its high frequency and wide impact,caused serious agricultural losses following the drought.Since the 1990s,floods become more frequent occurrence.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major flood disasters since the 1990s reveals its changing law,and interpret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ajor flood disasters,thus providing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defense and governance of agricultural flood disaster.【期刊名称】《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11)011【总页数】6页(P1164-1169)【关键词】洪涝灾害;分布规律;形成机理【作者】谷洪波;顾剑【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湖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为频繁和严重的国家之一,重大洪涝灾害不仅冲毁农田水利和破坏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而且淹没土地、损坏房屋等,破坏农民生存环境。

中国洪涝灾害的成因类型以及防洪减灾应对方法

中国洪涝灾害的成因类型以及防洪减灾应对方法
社会 科 学
Ci w e noealrus ha e c ogsnP d t nN T h li U o l U l d c U
中国洪 涝灾害 的成 因类型 以及 防洪 减灾 应 对 方法
李 斯 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北 省 水利 水 电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 津 30 5 ) 河 天 0 2 0 摘 要 : 涝灾 害是我 国极 为严 重 的 自然 灾 害之 一 , 洪 具有 频 率 高 , 围广 , 失 大的 显著 特征 , 范 损 笔者 从 自然 地理 环境 和 社会 经 济
环境 两方 面入 手 对 洪涝 灾害 的成 因类 型进 行分 析 , 时提 出防 洪减 灾的 对应 办法 。 同 关 键词 : 涝 灾害 ; 因; 洪减 灾 ; 对方 法 洪 成 抗 应 中图分 类号 : V 7 文献 标识 码 : T 8 A
洪水, 雨、 是暴 急骤冰雪 融化 、 风暴潮 和水库垮 坝等 自 或人为 因素 然 2 - 川径 流量 。我 国河 川年径流量 为 2 l5 M , 33 河 7 】亿 居于世 界第 三 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及水位急剧上涨 的现象。中国是世 界上 洪 位 , 存在地 区分布差 别大 , 季节分配 , 年纪变化 不平衡 , 河流携带泥 沙较 多 涝灾害最为严重的 国家之一 ,大约 23 / 的国土面积 、 %的耕地受到 洪水 的特 点。由于地 势特 和年降水量分布我 国年径 流量总趋势是 南南 向北 8 0 的威胁 。 洪涝灾 害在我 国发生的频率高 , 范围广 , 大 , 因是多方面 递减 , , 损失 其原 近海 外流河 , 山地等 区域相对较多 。 在一年 四季 中大部分 地区夏秋 的 , 者从 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两方 面人手 对洪涝灾害 的成 因 径流多 , 笔 春东径 流少 , 极易发生 季节性洪涝灾 害。此 外河川径流大导致河 类 型进 行分析 , 同时提出防洪减灾的对应办法 。 川泥沙含量增多 , 了个大 江河 的洪峰流量 , 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 加大 加 1 . 我国洪水 的主要类型 : 洪水 的成 因分析 , 国洪水 分为 : 雨洪 按 我 暴 2 .湖泊 。我国湖泊众多 , . 3 4 东部地 区大型湖泊分 布密集 , 季风气候影 水、 山洪 、 融雪洪水 , 溃坝洪水 、 冰凌洪水 、 和风暴潮 等 , 其中 , 暴雨洪 水发 响导致 湖泊水位变化显 著 , 所以调蓄水量 , 防洪调 洪的功能显著 , 14 自 9 9 生的最 为频 繁 , 影响范 围广 大 , 危害也最 为严 重。 年 以后 , 国东部鄱 阳湖 , 我 洞庭 湖等大型 湖泊多 已建闸控制 , 然湖泊 由天 2 国洪水的 自然成 因 : . 我 多变的 自然条件 复杂的地理环境 , 了我 转变为水库 型湖泊 , 防洪 蓄水 的作用 , 而减轻 了江河 洪水的威 胁。 形成 起到 从 国发生洪涝灾 害的重要 原因。 3 . 我国洪水的人为成 因。洪水灾害的发展与演变 , 就是人与 自然关系 2 地形地势 。 . 1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 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 以青藏高原为 的发展和演变 。我 国人 口 布}|基 本为东部季风 区的广 大平 原地区人 分 寺 代表 的高原区域 , 平均海拔高达 4 0m 以上 , 00 是许 多江河的 主要 产水区 , 口密集 , 而西部干旱 , 干旱气候 区人 口分 布稀少 。而人 口的增长 和分布 半 在这个 区域内 , 因为多数 河流切 割较深 , 然形 态原始 , 自 所以受洪水 威胁 与耕地面积 的扩展基本 一致 , 的发展 都受到 自 二者 然条件 的制约 , 对 人类 相对较小 。地势的第二级 阶梯上平均海拔 在 10 — 0 0 0 2 0 米之 间 , 中 四 不利于 自身发展 的自然条件 的改 造 , 了 自然灾害 的发生。与此 同时 , 0 其 加剧 川盆地受洪水威胁较重 。 第三 阶梯包括 东部 宽广的平原和丘 陵, 其中平原 随着经济 的发展 , 的进 步 , 对洪水 的调控 能力不断增强 , 社会 人类 江河洪 面积约 占全 国面积 的 1%, 口稠密 , 2 人 经济发达 , 人水关系 复杂 , 江河湖泊 水形成机制和规律也逐步发生 变化。 的主要泄洪通道都分 布于此 , 以洪水威 胁最为严重 。 所 3 植被减 少 : . 1 人类 的过 度砍伐导 致地表植 被 的逐年 减少 , 植被减 少 除此之外 , 、 、 , q e, 的地貌特征对洪水也 有 对 洪涝灾害的影响 以森林最为 突出,森林过度 砍伐削弱 了对降水 的储 蓄 岩溶 黄土 沙漠 冰) ̄g4规模 定的影响 。 例如黄土高原是我 国主要 的黄土分 布地 , 由于黄 土的土质疏 能力和对雨 洪的再分 配功能 , 地径流速 度加快 , 相对集 中 , 而 使林 洪水 从 松, 透水性 强 , 腐蚀力差 , 抗 加之植被 缺乏 , 使得 这一地 区水 流侵蚀 严重 , 加 大了河流的泥沙淤积和 中小河 流的山洪威 胁。 水土大量流失 , 水含沙量较 大 , 洪 造成一 些支流 和细小河流 的大量淤积 , 3 水 土流失 : _ 2 水土 流失是 森林 等植被 过度砍 伐后的必然结 果 , 对洪 甚至出现泥石流现象 。 易形成河流洪水 。 极 水灾 害的影 响表现为增加河流 的含沙量 , 形成下 游水库湖泊 的淤积 , 破坏 2 季风气候 。我 国是 大陆. 季风气候 国家 , . 2 『 生 每年 的北温带夏季风 活 天然河湖调 蓄和宣泄洪水 的能力 , 加剧 了洪水的危害 。 以, 所 水土流失 , 是 动导致 出现洪涝灾害性天气 ,从而对我 国降水产生重要 的影响 。以东经 我 国防洪减灾工作 有效 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 。 15 10 0 。~ 1 。为界 , 夏季风分 为东南夏季 风和西南 夏季风两 种 , 中西 将 其 3 3湖泊 围垦 : 大规模 围垦对洪 水 的影 响是严重 的 , 长江 中下 游是我 南 夏季风爆 发 I 生很强 , 从每年 的 5 月下 旬开始爆发 北进 , 云南 、 I 使 四川等 国洪涝灾害 的多发 地区 , 区内分 布有 众多的通江湖 泊和洼地 , 是长江洪水 地 降水迅 速增加 , 月份逐步撤 退。这样 的季风气候() 1 0 1使我 国的年降水 的天然调蓄场所 。对减轻 洪涝 灾害 , 护湖区人 民生命 财产起着重大作 保 量 分布从 东南 沿海到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以大兴安岭 向西 南延 伸至西藏 用 , 但是 , 近几十年来 , 由于泥沙淤积 和人类 围垦 , 中下 游湖泊面积减 长江 拉 萨 附 近的 4 0m等 降水 量 线为 界 ,此 线 以东年 降 水量 较 多 ,均在 少 了 1 , 0c / 调蓄洪水 的能力 大大减 低。 3 湖泊本是江河 的调 节器 , 围垦后 湖泊 4 0 m 以上 ,为湿润地 区 ,此线 以 不但减少 了对江河 洪水调 蓄的容积 , 0c 而且大量 的涝 渍水还要 向江河排放 。 西 , 年 降 水 量 从 40m 减 小 到 围垦恶化 了湖 区的水情 , 0c 导致洪 水位升 高 , 洪水持续 时间延长 , 频率 洪水 lO m 以下 , Oc 为干旱地 区 。( ) 2 使我 升高 , , 。渍灾 害加重 , 为制约湖区甚至我国经济发展的心腹之患 。 洪涝 成 地区 雨季起 止 时间 崖季风起止时问 国的降水量 年纪变化很 大 , 例如 , 东 3 人 口 长导致城市化效应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 的必然产物 ,0 . 4 增 8 年 我国城市化水平 发展迅速 , 使得城 市气候和下垫条 件发生 了明显 华北 7 1 月 0H~ 月 2 7 l ~ 月 2 部湿润地 区最 大年降水量 于最小年 代 以来 , 8 8日 月 0 9 日 降水量之 比达 2 6 3促成 我 国各 变化 , 了城市洪 水水文进 一步恶化 , ~ 。() 导致 出现了洪 峰波形尖 陡 , 峰流量 洪 氆 巾 6 9H ~ j 月 9, 5H 6 1 月 0日 ~ 月 1 地的雨季分 布 ,我吲主要地 区雨季 增加 , 9 2U 水位升高洪水重现期缩 短等现象 , 热 岛效应 … 雨 岛效应 ” ” ’ 较为明 起 止 日期于夏 季风起止 日 期基本 对 显。 由于人 口, 物以及工商企业密集 , 建筑 在城市 的发展过程 中, 大面积的 华南 4月 日一 9月2 4月2 1H 6日~ 9月2 7日 应 。( 见表 1 1( ) - ) 使暴雨在我 国出 天然植 被和农 业耕地被住宅 , 4 街道 , 等替代 , 工厂 下垫面 的滞水性 , 透 渗 现频繁 , 界其他国家相 比, 与世 我国暴雨强度大 , 范围广 。 照暴雨 的时空 减弱 , 按 使得城市集 水区天然调蓄能力 变小 , 汇流速度加快 , 系数增大 , 径流 尺度特征 , 大强度 暴雨分 为局地性暴雨 和大 面积暴雨 , 中 , 其 大面积暴 雨 加大了城市的成灾风险 。 是导致大江大河产生洪水 的主要原 因。 4 . 防洪减灾 的对应 办法 。防洪减灾 是和平年代 国家安 全 中的一项重 2 流域水 系 : . 3 流域水 系在一定程 度上是反映洪水的 自然分布特征 。 大事 务 , 也是政府 提供的最大社会公益事业 。从 我 国国情来看 , 更应 防洪 2 . 流域分 布。 .1 3 我国流域 包括�

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台风

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台风

滥 伐 森 林 陡 坡 开 垦
围湖造田
水 土 流 失 泥 沙 堆 积 河流蓄洪 泄洪能力 下降
加重 洪灾
下游低洼地 过度开发
资产、人口 等密度加大
2008年的那一场雪 比以往时候来得更猛一些 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 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影响我国的寒潮
1.寒潮的定义
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 24小时内下降10°C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其最 低气温又在5°C以下的就称之为寒潮。
以后又补充规定,一次冷空气活动使长江流域 以及以北地区48小时内降温10°C以上,长江中下 游地区最低气温达4°C或4°C以下,陆上有相当于 三个行政大区出现5~7级大风,沿海有三个海区伴 有6~8级大风者,称为寒潮或强寒潮。未达到以上 标准者,则称为较强冷空气或一般冷空气。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1.主要特征: ①出现次数多
资料1:干旱发生的次数多于洪涝 发生的次数。在1951年至1990年 的30年中,全国共发生干旱300次, 洪涝236次,干旱次数占干旱和洪 涝总次数的56%。
1.主要特征: ②持续时间长
资料2:在我国历史上,干旱连年出现是正 常的,例如北京地区在1470-1949年间发 生干旱170次,其中115次是连年发生的。 1637-1643年和1939-1945年干旱竟持 续7年之久。1949年以后,干旱仍有连年 发生的现象,如长江中下游地区1858- 1961年连续4年干旱,农业减产;1966- 1968连续3年干旱;1951-1980年我国华 北地区出现春夏连旱和伏秋连旱的年份有 14次。
①长江流域夏季风异常,大部分地 区先后普降大雨和暴雨是根本原因。

洪涝灾害的应急处置

洪涝灾害的应急处置

洪涝灾害(de)应急处置由于长时间、大面积降雨或者冰雪融化以及江河湖泊堤坝溃决等原因,致使单位时间内单位截面上(de)水流流量突然增大,超出水道(de)天然或人工限制界限(de)异常高水位水流,称之为洪水,而由此造成(de)灾害叫洪涝灾害.一、洪涝灾害(de)特点及危害(一)洪涝灾害(de)类型造成洪涝灾害(de)主要原因就是洪水.洪水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和风暴潮洪水等.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de)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暴雨洪水这是最常见、威胁最大(de)洪水,是由较大强度(de)降雨形成(de),简称雨洪.2.山岳洪水系指山区溪沟中发生(de)暴涨暴落(de)洪水.3.融雪洪水主要发生在高纬度积雪地区或高山积雪地区.4.冰凌洪水主要发生在黄河、松花江等北方江河上.由于某些河段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在气温上升,河流开冻时,低纬度(de)上游河段先行开冻,而高纬度(de)下游段仍封冻,上游河水和冰块堆积在下游河床,形成冰坝,也容易造成灾害.在河流封冻时也有可能产生冰凌洪水.5.溃坝洪水系指大坝或其他挡水建筑物发生瞬时溃决,水体突然涌出,造成下游地区灾害.(二)我国洪涝灾害(de)特点1.季节性我国地处欧亚大陆(de)东南部,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最基本、最突出(de)气候特征是大陆性季风气候,降雨量有明显(de)季节性变化.这就基本决定了我国洪水发生(de)季节规律.2.类似性近70年中,全国发生了多次特大洪水,在历史上都可以找到与其成因和分布极为相似(de)特大洪水.3.普遍性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具有产生多种类型洪水和严重洪水灾害(de)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4.区域性我国洪水灾害以暴雨成因为主,而暴雨(de)形成和地区关系密切.5.破坏性我国主要江河全年径流总量中(de)2/3都是洪水径流,降雨和河川径流(de)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洪水威胁严重.6.可防御性虽然人类不可能彻底根治洪水灾害,但通过多种努力,可缩小洪水灾害(de)影响程度和空间范围,减少洪灾损失,达到预防目(de).(三)洪涝灾害(de)危害性1.洪水涉及地域广我国受洪涝灾害威胁(de)地区总面积达万平方千米,耕地5亿亩1亩=666. 66平方米.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嫩江、辽河等八大江河(de)周边地区均受洪涝灾害(de)严重威胁.1998年夏季发生(de)长江全流域和东北松花江、嫩江流域特大洪水,全国29个省(区、市)均不同程度遭受洪涝灾害,受灾面积亿亩,成灾面积亿亩,受灾人口亿人,历史上罕见.2.水灾人员伤亡重大洪涝灾害往往造成江、河、水库堤坝溃决,造成遍地汪洋、堤坝溃决时,水量大,水势凶猛,往往导致大量城乡居民因无法及时逃生而遇难.3.洪涝灾害经济损失大洪涝灾害造成粮食大量减产,甚至绝收;冲塌房屋,吞没财产;工矿企业单位被淹,被迫停产停业;毁坏铁路、公路和城镇基础设施;破坏水利设施等.4.道路桥梁损坏,交通中断洪涝灾害造成铁路、公路以及桥梁等毁坏,使地面交通基本陷于瘫痪,直接影响政治、经济以及人民(de)正常生活秩序.5.破坏性强,引发次生灾害洪涝灾害还常常伴随泥石流、滑坡、山崩,以及化工设施毁坏后所发生(de)化学事故和灾后出现(de)瘟疫,饥荒等次生灾害,使灾情趋于复杂化、扩大化.6.抗洪排险,救援困难由于洪涝灾害涉及地域广、受灾人数多、灾害周期长,道路交通、通信中断等,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二、洪涝发生时(de)个人防护水灾发生时,除了因为溺水急性窒息致死外,很多人是由于遭受洪水浸泡或饥寒交迫,肌体抵抗力急剧下降,因此被冻死、饿死、累死.(1)在洪水到来之前,按照预先选择好(de)路线撤离易被洪水淹没(de)地区,前往政府避难处所.特别注意将老人、儿童转移到安全地带并妥善安置好.避难所一般应选择在距家最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处,卫生条件较好,最好有干净用水和能排污水(de)设施,与外界可保持良好(de)通信讯、交通联系.(2)洪水到来之前,要关掉煤气阀和电源总开关,以防电线浸水而漏电失火、伤人.时间允许(de)话,赶紧收拾家中贵重物品放在楼上,如时间紧急,可把贵重物品放在较高处,如桌子,柜子或架子上,以免水浸.(3)在洪水到来之前,要采取必要(de)防御措施,首先要堵塞门(de)缝隙,如旧地毯、旧毛毯都是理想(de)塞缝隙(de)材料,还要在门槛外堆放沙袋,以阻止洪水涌人.为防洪水涌入屋内,首先要堵住大门下面所有空隙.最好在门槛外侧放上沙袋.沙袋可以自制,以长30厘米,周长15厘米最好,也可以用塑料袋塞满沙子、泥或碎石,添充沙袋.如预料洪水会涨得很高,那么底层窗槛外也要堆上沙袋.如没有适合材料,可用旧地毯塞住缝隙.(4)如果来不及转移,也不必惊慌,可向高处(如结实(de)楼房顶、大树上)转移,等候救援人员营救.如果洪水来势凶猛,已来不及撤离时,可爬上屋顶、墙头或附近(de)大树上,等候救援.但土墙、干打垒住房或泥缝砖墙住房,经水一泡随时都有坍塌(de)危险,只能用做暂时(de)避难场所,再想别(de)办法逃生.(5)如果洪水不断上涨,在短时间内不会消退时,应在楼上贮备一些食物及必要(de)生活用品,如饮水、炊具、衣物等,如果没有轻便(de)灶具,可以改吃干粮充饥.还要携带火柴或打火机,必要时用来生火.(6)如果有可能,可吃些高热量食品,如巧克力、饼干等,喝些热饮料,以增强体力.避难时,应携带好必备(de)衣物以御寒,特别要带上必需(de)饮用水,千万不要喝洪水,以免传染上疾病.(7)如果水灾严重,水位不断上涨,就必须自制木筏逃生.任何人水能浮(de)东西,如床板、箱子、柜、门板等,都可用来制作木筏.如果一时找不到绳子,可用床单、被单等撕开来代替.但须注意,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用这种办法.(8)在爬上木筏之前,一定要试试木筏能否漂浮,收集食品、发信号用具(如哨子、手电筒、旗帜、鲜艳(de)床单)、划桨等是必不可少(de).在离开房屋漂浮之前,要吃些食物和喝些热饮料,以增强体力.婴幼儿还可放在大盆里涉水.(9)遭遇山洪,果断躲避:①溪河洪水迅速上涨时,不要沿着河谷跑,应向河谷两岸高处跑.②泥石流发生时,不要沿泥石流沟跑,应向沟岸两侧山坡跑.③山体滑坡时,不要沿滑坡体滑动方向跑,应向滑坡体两侧跑.(10)在山地当发洪水时,想涉水越过溪流是很危险(de).假如非过河不可,尽可能找桥,从桥上通过.假如无桥,非涉水不可,不要选择最狭窄地方通过.要找宽广(de)地方,溪面宽(de)地方通常都是最浅(de)地方.若在瀑布或岩石上不可紧张,在未涉水前,先选好一个好着脚点,用根竹竿或木棍先试探你(de)前路,在起步前先扶稳竹竿,并要反水流方向前进.(11)不习水性而落水者,不必惊慌,迅速采取自救:头后仰,口向上,尽量使口鼻露出水面,进行呼吸,不能将手上举或挣扎,以免使身体下沉.如有可能应抓住木板、树干等悬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12)在山区旅游时遇到暴雨,少则十几分钟、多则半小时,就有山洪暴发(de)可能.因此专家告诫:在山区遇雨,一定要马上寻找较高处避灾,一旦出现泥石流,不要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应沿着岩石和坡面转移到泥石流或山洪侵袭不到(de)地方.并且注意:经过浸泡之后(de)房屋、大树和堤岸都较容易发生倒塌或滑坡;警惕和防范毒蛇虫(de)咬伤以及倒塌电线(de)电击;准备好医药、取火等物品;保存好各种尚能使用(de)通信设施.(13)洪水过后:①保证有一个使用电池(de)收音机在身边,随时收听每天更新(de)关于灾害事件(de)信息和报道.②听政府及正规媒体公布社区水源是否安全.(3)尽量不要接触洪水,因为洪水可能被原油、汽油、未处理过(de)污水污染,还有可能与地下或破损(de)电力设施相连而带电.(4)当洪水退去需要了解:有些区域(de)公路有可能被洪水冲蚀,导致无法承担车辆(de)重量而塌陷.(5)远离那些破损(de)电线与电力设施,并且向电力部门或电力公司报告.(6)当政府正式宣布安全时再返回家园.(7)远离那些还被洪水浸泡(de)建筑.(8)进人任何建筑都要非常小心,他们可能潜藏着危险.进人损坏(de)房屋时,请使用手电.注意:手电要在进人建筑之前打开,因为如果建筑内有泄漏(de)燃气,手电电源开启所引起(de)火花,还可能会引起爆炸.(9)需要注意水中(de)动物,尤其是毒蛇.当走过废墟时使用一根长棍在前面探路.(10)尽早修复化粪池、污水坑和过滤系统.损坏(de)污水处理系统会严重威胁人们(de)健康安全(11)清洁和消毒所有浸湿(de)物体.洪水留下来(de)污泥坑能含有下水道污染物和化学药品,(12)洪水过后,不要徒步走过水流很快、水深已过膝盖(de)小溪.(13)洪水过后,还应按照当地卫生防疫部门(de)要求,服用预防药物,搞好自己和周围(de)环境卫生,以预防传染病及防止蚊蝇滋生.(14)尽量只在报告有生命威胁(de)紧急事件时使用,减少通讯压力.(15)尽量不要呆在大街上,如果必须那样做,小心坠落(de)物体,折了(de)电线,已经不结实(de)墙壁、桥梁、公路和人行道等结构性损坏.如果你对安全有任何疑问,进去前去找有资格(de)建筑巡查员或是建筑工程师检查你(de)房屋.(16)如果你(de)地下室被洪水淹没了,为了避免损失逐步(de)向外抽水(大约每天抽出1/3).如果建筑周围依然被水泡着,一下子抽干地下室(de)水,很可能会使建筑(de)墙体垮塌.(17)打开柜子时,小心物品掉落.扔掉所有你认为可能被污染或是沽染过洪水(de)食品.(18)清除住处内(de)化学药品.屋内(de)消毒物品可能已被下水道污物、细菌、或是其他化学物品污染,屋内一切挽留下来(de)物品都须清洁消毒.(19)联系你(de)保险经纪人:为损坏物品拍照,好好保存维修和清洁(de)费用清单与收据.(20)如果电器是湿(de),在保险盒处或断路器处关掉电源.然后,、拔掉电器(de)电源插头、使其干燥.再次使用电器前应找专业人员检查电器(de)安全性.在打开总控制电源前,让专业人士检查一下电力系统.(21)如果管道受损,关掉自来水主开关,使用任何水之前,都要与当地主管部门确认其安全性.抽空水井,饮用之前请送检.在确信下水道工作状态完好之前,不要冲洗马桶.三、洪涝灾害(de)救助(一)洪涝灾害中(de)人员救助洪涝灾害中(de)受灾群众解救工作应根据灾情(de)急缓程度灵活地组织实施,力争在洪水泛滥成灾之前,将大部分群众转移至预定安置点.若洪水已泛滥成灾,则应全力解救遭洪水袭击(de)群众,基本原则是先救集团目标,后救漂散人员.1.转移疏散灾民当判定灾区可能被洪水淹没、或判断重要堤坝可能发生崩塌决口而人力无法阻止时,救援工作应集中主要力量协同地方政府组织灾区群众转移疏散.组织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1)要与地方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商定灾民安置点,共同研究解决转移方式和手段.(2)多种手段并用,提高转移速度.若转移距离较远且运力充足时,应采取乘车转移(de)方式转移.可先安排老弱妇幼乘车转移,并组织青壮年徒步疏散至较安全地带,尔后再采取车辆倒运(de)方式逐批转移.(3)维持好转移秩序,尤其要周密组织好转移行动(de)协同动作,在重要路口要派出调整机构,避免因抢道等因素造成堵塞现象.(4)要组织清搜行动,防止个别遗漏人员滞留灾区.(5)要注意协同地方安排好灾民在安置点(de)生活问题,并根据需要组织少量兵力协助地方维持安置点(de)秩序.灾区群众积极进行自救互救.2.解救受困人群当洪水已经泛滥成灾时,救援力量应以主要精力解救受困群众.(1)要了解掌握群众被困(de)地点、性质、人数等情况,并按照先急后缓(de)程序组织救援.(2)科学组织解救行动,力求形成救出、运送、转移一条龙.(3)确保解救行动安全.3.搜救落水人员(1)在解救受困人员(de)同时,应组织部分力量,利用小型舟艇搜救落水人员.①在流速较快(de)水域,应考虑到水流对船只及待救者(de)影响;②注意观察待救者(de)位置、情况;③队员一定要着救生衣,并在作业中保持救生船(de)稳定性;④向救生船上拖拉被救者时,原则上应在船(de)尾部进行厂因此,在靠近后应调整船(de)位置,以便顺利救人;⑤根据现场情况,队员可在水中划水配合救人.⑥救助小组由两名以上人员组成,应使用救生圈等工具.(2)对人数较多(de)落水人群,应先抛撒漂浮器材,使险情得以缓解,尔后再利用小型舟艇逐批救送.(3)距离河岸较近时,可向待救者投掷带有绳索(de)救生圈或浮力较大(de)漂浮物,让待救者抓住救生器具,将其扯到安全地带.另外,河岸与水面有落差时,可让待救者紧紧抓住拉梯等工具爬到岸上.(4)若落水人员较少且漂散范围较大时,应采取分片负责(de)方法组织搜救,条件许可时,可利用直升机协同寻救.(5)搜救中,尽可能地利用绳索、钩杆将落水者拉、钩上舟(艇).情况紧急时,也可组织水性较好(de)人员下水施救,但必须有两人以上共同实施,并采取必要(de)保护措施,禁止单人作业.(6)待救者被淹没时(de)救助方法.①根据目击者叙述(de)经过以及水面流速、风向等进行判断,确定搜寻范围和搜寻顺序②搜寻时,应在水域全面开展寻找.由于水底沉有各种杂物,容易造成死角,应特别留心观察.另外,在泥浆状(de)河底搜寻时,注意不要搅起泥沙而遮挡视线;③将绳索沉人水底搜索时,应将绳子直接拿在手里;④潜水搜索时,一定要两人一组进行,并保证与地面人员联系.另外,根据水底情况,可用水中照明(de)方法进行寻找.4.溺水者救援技术(1)施救者切不可从正面去拉溺水者,否则溺水者会牢牢抓住施救者(de)手臂,或楼住施救者(de)颈部而使其动弹不得.正确(de)方法是递给溺水者一截木棍或树枝,溺水者会死命抓住不放,施救者拉住另一端,尽快游泳将其拖带至岸边.如果溺水者已昏迷,施救者可拽住其两侧腋下,使其口鼻露出水面,仰泳拖带;或在其背后用一臂夹持其腋下,侧泳拖带.(2)如果溺水者在水中体力较强,乱抓乱挠,救生者可在溺者不远处,面向溺者,抬一脚在水平面下,面对着溺水者,等待并对溺水者进行劝说(以防溺水者进行抓抱),待溺水者体力减弱时再进行施救.(3)溺水者抓住救生者一手腕(de)解脱方法:如救生者一手被溺水者在上方两手同时抓住,被抓之手应紧握拳,另一手由下穿过溺水者两臂之间,紧握被抓之手向下抽动,迫使溺水者拇指松开,然后再进行救助.如救生员一手在下方被溺水者抓住,同样解脱,区别在于救生者一手由上方穿过溺水者两手之间,紧握被抓之手向上抽动.(4)救生者被溺水者从后方抱住颈部解脱方法:救生者一手按住溺水者手背,另一手顶住溺水者同一侧手(de)肘部,身体下沉,并用力向上推其肘部,按住溺水者手背处用力下压,即可解脱.同时握溺水者手腕,顺势转动溺水者,使其背对自己,并进行拖运.(5)救生者被溺水者从前抱住腰部(de)解脱方法:由于溺水者求生心理,往往会死死抱住救生者(de)腰部,并使脸部紧贴救生者(de)腹部,造成了解脱困难.此时,救生者应利用人体头部姿势反射(de)原理,只要以一手托住溺水者(de)下颌,另一手扶住其贴近自己另一侧头部,两手稍用力转动溺水者头部,即可使其松手并离开救生者,达到解脱(de)目(de),救生者应从其背后从新接近溺水者,实行拖运.(6)救生者被溺水者从后面拦腰抱住(de)解脱方法:首先,救生者被抱住后,用手触摸溺水者手指,找其食指或无名指,并抓住它用力向外分开,再将溺者双手分别向上向下伸展,然后松开向下伸展之手,并立即退至其后,待溺水者冷静后再进行拖运.(7)救生者被溺水者抓住头发(de)解脱方法:如救生者头发被抓住,救生者应用与溺水者相同之手(体位交叉之手)按住溺水者之手,寻找溺水者之手(de)小拇指,身体下沉,同时用手向上掀其手,另一手用力推其肘部,使溺水者转动身体,被对自己进行拖运.(二)水灾救援工作中(de)注意事项(1)不要进入灾害发生地带,除非真能提供帮助.(2)时刻注意安全,特别是在救援艇上.水面上(de)漂浮物以及水面以下(de)物体都会带来危险.当还在工作(de)电线及电力设备距离水面很近或已经接触水面(de)时候,极其危险.(3)如果对水灾区域(de)任何建筑(de)安全性存有疑问,千万不要进人.(4)在进人建筑物之前,一定要先通风几分钟.当检查建筑物是否有煤气泄漏时,一定要用你(de)嗅觉判断.一定不能吸烟,划燃火柴或是带有开放性火源,例如灯笼、火炬等.如果建筑物闻起来有煤气泄漏,打开窗户和门,关掉主阀门后离开.通知燃气公司,并且在政府权威部门指出其安全前,不要试图再次进人该建筑.注意:手电要在进人建筑之前打开,因为如果建筑内有泄漏(de)燃气,手电电源开启所引起(de)火花,还可能会引起爆炸.(5)进人洪水泛滥过(de)建筑,在寻找比如损坏(de)电线和短路这样(de)火灾隐患时,也要时刻警惕掉落(de)湿水泥碎片、扭曲(de)墙面、松动(de)砖石,裂缝以及地基(de)任何移位.在燃气表和燃气罐附近关掉燃气,不要打开电力系统.(6)除非对于救援操作是必须(de),不要进人洪水中.洪水中通常携带病菌,被水中无法看见(de)物体割伤可能会导致严重(de)感染.(7)要知道洪水(de)水流是很有欺骗性(de),它通常比看起来力量要更强,速度要更快.不要试图在洪水中游动.(8)不要试图用小船去装运围栏中(de)家畜.砍开围栏,如果水中没有障碍物,并且水流也不是特别湍急,家畜通常会游到安全(de)地方.(9)每个工作在洪水区域(de)工作人员,均需配备基本救生衣和头盔,这对于工作人员(de)安全十分重要.消防员(de)头盔并不适合,最好是登山或者皮划艇运动配备(de)那种头盔.(10)安排上游观察员,关注大型(de)残骸和河道中其他(de)船只、物体或是人员.在洪水河道中飘下来(de)大树干会非常轻易地和救援者或救援者(de)船只纠缠在一起,而导致伤亡.观察员们还可以指挥上游过来(de)救援人员船只或其他船只在到达救援地点之前离开河道.(11)明确救援工作中关于安全(de)优先顺序:救援者自身安全放在首位,依次是救援团队,公众及灾难受害者.(12)保证旁观者远离水岸.洪水时期,通常会出现底部被冲蚀削弱(de)堤岸,旁观者接近堤岸会导致堤岸塌陷,使旁观者跌人水中,增加了事件(de)复杂性.(13)在安排上游观察员(de)同时,还要指派几位(不能只有一位)下游响应人员.这些人员需要接受过专门(de)培训,他们为任何意外人水(de)人提供抛救袋(一个小袋子,里面装满绳索,用来抛到水中救援水中(de)遇险者)o(14)永远不要站在流动(de)水流中,即使水(de)高度低于你(de)膝盖,你也可能被水流冲倒.在许多河流和溪流中,水流(de)力量可以把你冲到下游或是让你摔到在水平面以下,这样会导致你溺水.(15)在救援活动中不要依赖被救(de)遇险者,不要寄望于遇险者可以做救援者(de)工作.这些遇险者被困在冷水中,会出现体温降低,体温降体会让遇险者疲惫无力,从而使他们用手控制绳子及其他救援用具变得非常困难.(16)不要把自己绑在绳子上,如果绳索不小心被缠住或是卡住,水流会很自然地将救援者拖到水面之下,把救援者困在水下,使之溺水.急流救援技术专家们确实把绳索系在身上,但是他们穿着专门(de)防护衣,上面有特制(de)快速脱离绳索(de)设计装置.(17)当你为任何原因在河面上拉动绳索时应确保绳索与水流方向有一定(de)角度.这将能保证在绳索上面(de)动滑轮或是救援者自然(de)被推到下游(de)绳索末端.如果把绳索拉紧与水流成直角,将导致动滑轮或是救援者停在河流中部,被推人水下,并且很可能会溺水或严重受伤泥石流灾害(de)应急处置时间:2010-02-05 来源:网络/论坛浏览次数: 219 字体:大中小 [打印] [推荐] [关闭]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de),含有大量泥沙石块(de)特殊洪水流.一、泥石流灾害特点和危害泥石流往往突然暴发,浑浊(de)流体沿着陡峻(de)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de)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一)泥石流灾害(de)特点l.暴雨致灾,突发性强泥石流可以在大暴雨过后(de)短时间内即刻形成,洪流中携带大量泥沙石块,横冲直撞,往往造成城乡居民伤亡和城镇被毁.2.崩塌滑坡,破坏力大突发形成(de)泥石流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de)多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de)滑坡、崩塌或山洪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3.损坏道路,中断交通泥石流毁坏铁路、公路,造成交通长时间中断,直接影响国民经济(de)发展.1981年宝成铁路和陇海铁路宝天段暴发泥石流,造成宝成线5座车站被淤埋,交通中断达2个月之久,仅灾害后(de)修复改造费用就达4亿元. 4.易造成人员埋压伤亡,救援困难泥石流毁坏乡村、城镇,人员可能因来不及疏散而被埋压,造成伤亡事故;泥石流大多发生在偏僻山区城镇,救援人员很难迅速赶往灾害现场;灾害现场环境险恶,受装备(de)限制,救援行动(de)有效性不强.5.泥石流(de)发生时间和规律性(1)季节性.我国泥石流(de)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等集中降雨(de)激发.因此,泥石流发生(de)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de),具有明显(de)季节性.一般发生于多雨(de)夏秋季节.(2)周期性.泥石流(de)发生受雨、洪、地震(de)影响,而雨洪、地震总是周期性地出现.因此,泥石流(de)发生和发展也具有一定(de)周期性,且其活动周期与雨洪、地震(de)活动周期大体一致.当雨洪、地震两者(de)活动周期相叠加时,常常形成一个泥石流活动周期(de)高潮.(3)泥石流(de)发生,一般是在一次降雨(de)高峰期,或是在连续降雨稍后.(二)泥石流主要危害泥石流(de)主要危害是造成人员伤亡和摧毁城乡建筑通道路、工厂矿山、水利工程、农田土地(造成经济损失).1.人员伤亡严重近十年来,全国由于泥石流造成(de)人员死亡已近万人,平均每年达人. 2.摧毁城乡建筑、交通干线和工厂矿山泥石流(de)频繁发生,摧毁了大量(de)城乡建筑设施、耕地、工厂矿山和。

中国水灾年表1950-1979年

中国水灾年表1950-1979年
1957
B
C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08.3
松花江特大洪水,哈尔滨站洪峰流量14800m3/s(还原值),全流域农田受灾93万hm2,受灾人口370万人,经济损失2.4亿元。淮河流域沂、沭、运、潍河及沙颖河、贾鲁河、涡河同时大水,造成鲁、豫、苏3省较严重水灾,农田受灾面积达397.1万hm2。其中山东省灾情最重,仅临沂、济宁、菏泽3个地区统计,成灾农田达133.6万hm2,倒房260.5万间,死亡1070人。津浦铁路一度中断。黄河中下游部分地区水灾。川、黔、陕、甘、粤、浙等省局地洪灾较重。
1952
279.4
七大江河水势平稳。鄂东地区、汉江下游、渭河中下游及桂北地区水灾。浙、闽沿海地区大水成灾,40万hm2农田受灾,死800余人。
1953
C
A
C
718.7
辽河中下游特大洪水,铁岭站实测洪峰流量11800m3/s,27个县市受灾,死亡167人,沈山、长大铁路中断行车59天;松花江流域同时大水,哈尔滨站实测洪峰流量9530m3/s,哈尔滨市郊受淹。海河流域及黄河下游部分地区水灾。
1960
B
C
1015.5
太子河特大洪水,辽阳站洪峰流量18100m3/s,浑河、鸭绿江同时大水,辽河中下游一片汪洋,辽阳、本溪等工业城市被淹。辽宁、吉林2省25个县市受灾,淹没耕地28万hm2,死亡2414人,长大、沈大铁路中断。松花江下游也相继大水,佳木斯站洪峰流量18400m3/s,为1939年有水文记录以来最大值。黑龙江省东部水灾较重,受灾农田40万hm2,死亡121人。江苏沿海台风暴雨,南通等5个地市涝灾严重,农田受灾52.7万hm2,死亡193人。受台风影响,浙、闽、粤、辽、鲁沿海潮、洪灾较重。此外,川西、安徽沿江及山东沂、沭河上游地区水灾。

概括洪水过程的特点

概括洪水过程的特点

概括洪水过程的特点洪水是指河流、湖泊或其他水体溢出其原有容纳范围,泛滥至低洼地区,造成广泛的水淹和浸润。

洪水过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季节性和地域性:洪水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在季风气候区域,一般集中在夏季,在亚热带地区往往发生于春季和秋季。

不同地区的洪水特点也不同,像是河流洪水主要发生在河流上游,而滨海地区常常会受到潮汐洪水的侵袭。

2.规模和强度不同:洪水的规模和强度差异很大,从小到大可以有山洪、季节性洪水到超洪水。

洪水的规模和强度取决于水体的容水量、气象条件、降雨强度等因素。

不同规模的洪水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3.演进过程复杂:洪水的演进过程非常复杂,并由水文过程和气象过程相互作用所决定。

降雨是引发洪水的主要原因,而地形、土地利用、水体容积、土壤条件、植被覆盖等因素也会影响洪水的演进过程。

洪水的形成、发展、峰值和消退过程都需要深入的研究和预测。

4.灾害性和破坏性:洪水是一种自然灾害,具有灾害性和破坏性。

洪水常常导致房屋和基础设施的受损、农田的水浸和作物的减产,同时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灾难性的洪水还会引发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等。

5.影响面广阔:洪水的影响面广阔,不仅局限于洪水发生地区,还会通过水体和降雨逐渐波及到其他地方。

洪水会造成连锁反应,影响周边地区的水质、生态环境、交通、电力、通讯等。

同时,洪水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影响。

6.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洪水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土地、滥伐植被、过度开挖河道等因素都会导致洪水的频发和加剧。

此外,城市化和河道泥沙淤积等问题也会增加洪水灾害的风险。

7.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洪水发生和过程也有影响。

随着气候变暖,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可能增加,从而导致洪水的频发。

此外,冰雪融化也会加剧河流的水位上涨,从而引发洪水。

总之,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具有季节性、地域性、不同规模和强度、复杂的演进过程、灾害性和破坏性、广泛的影响面、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等特点。

我国洪涝灾害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我国洪涝灾害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中文摘要:中国人口庞大,领土面积广大,河湖众多。

特别是中国处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 季风气候盛行,降雨时程分布不均。

自古以来,洪涝灾害不断,而且往往比较严重。

解放以后,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水灾的防治,先后修建了许多防洪除涝工程,大大减少了洪涝灾害的损失。

但我国幅员辽阔,洪涝灾害的损失仍很大,还有不少河流需要进一步治理,全国彻底防洪涝还需要更多的工程和采取有效的运筹措施,另外,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对防洪必然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因此,今后的防洪任务还很重。

Abstract:China, with a very large population and broad land area,has numerous lakes and rivers.Since China is between the Eurasis and the Pacific ,where monsoon pervades,the season of precipitation in China distributed unevenly.From of old the disasters caused by government paid much mention to the defense of the flood ,and loss caused by the flood had been decreased .however ,there are a great many of rivers need to be reformed.Besides,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requires the higher standards for counteracting the flood, so the task of fighting against the flood is a long rough road to go.关键词:环境保护;和谐发展;水利工程修建;高新技术;非工程措施。

2023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题库-城市洪涝形成原因及其风险评估-

2023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题库-城市洪涝形成原因及其风险评估-

城市洪涝形成原因及其风险评估考试须知本试卷总分135分,及格分 81分。

考试限时200分钟 ,到时将自动交卷, 学员不限考试次数,系统将取历次考试中的最高分作为最终成绩。

本试卷总题量45道,( 判断:18题、单选:18题、多选:9题 ) 试卷类型:固定试卷一、 判断题(每题 3 分,共 18 题,总分 54 分)1、习近平主席的治水十六字方针是:“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俩手发力”。

A、对B、错正确2、美国规划协会在2018年提出城市规划的重点是构建城市良性水文循环和雨洪控制利用。

A、对B、错正确3、海绵城市建设就是要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去除灰色基础设施。

A、对B、错正确4、目前我国的雨水排水管网设计标准处于3-5年一遇,基本满足防洪排涝要求。

A、对B、错正确5、郑州2021年720暴雨事件,极端小时降雨量突破我国大陆气象观测记录历史极值。

A、对B、错正确6、我国现状排水管网规划不仅考虑了管道、泵站等排水设施的布置和规模测算,而且考虑了大小排水系统的衔接、管道和河道的衔接等问题。

A、对B、错正确7、在我国现行的排水制度中,雨污合流的排水排水设计逐渐被雨污分流的排水设计取代。

A、对B、错正确8、当雨水管与其他管线发生平交时,雨水管需要采取倒虹管的办法,分离相交管线。

A、对B、错正确9、我国现行采用推理公式法进行排水管网设计流量较国际上通用的水文水动力学模型更适用,更先进。

A、对B、错正确10、我国大多数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化进程,是导致低洼地区的暴雨洪涝的原因之一。

A、对B、错正确11、随着城市发展“提质”的要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要关注包括城市排水在内的城市设施水平的阶段。

A、对B、错正确12、低影响开发(LID)理念最早被新西兰科学家提出,但是被美国与BMPs相结合发展成了LID体系。

A、对B、错正确13、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是遇到降雨时能够积蓄全部水量,以便干旱缺水时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西江梧州站1915、1949年洪水过程线
Fig,1 station The flood hydrograph of the
On
100m3/s,7
月23日出现第二次洪峰,洪峰流量57 700m3/s。宜昌
Wuzhou and 1949
the
Xijiang
river in
1915
比较得知,梧州站1949年洪水的洪峰流量和短时 段洪量小于1915年。但7d、15d、30d洪量均大于1915 年。从洪水过程来看,1915年洪水分别在7月、8月出 现两次洪峰,1949年洪水为单峰型洪水。根据调查洪水 资料,1915年是珠江流域近200年来最大的一次洪水。 对珠江流域而言.1949年洪水主要来自西江。而 1915年洪水为流域性洪水,除西江外,北江、东江也同 时发生了大洪水。
2.1.1洪水过程
l/lln。其间有两次强降水过程,第一次为7月2。6
日,雨区主要位于岷江中下游和沱江、涪江流域,暴雨 强度很大,峨嵋山站7月2 Et雨量105.2mm,成都、紫 坪铺站7月3日雨量分别为230.3mm、139.Omm,江油 站7月2—4日3d雨量294.1mm:第二次暴雨发生在7 月11~18日,雨区依然停滞在岷、沱江中下游,乐山站 7月11日雨量101.8mm。雅安站7月12日雨量 119.9mm,名山站7月14日雨量132.Omm,紫坪铺站7 月16日雨量178.4mm。成都站7月15。16日2d雨量
份各大支流普遍发生大洪水,形成全流域性大洪水。
2.2.1
洪水过程及峰量特征 5、6月雨带长期停滞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频
繁,鄱阳湖、洞庭湖各水系普遍出现连续多峰的洪水过
程,如资水自5月中旬开始至6月,连续出现5次洪峰 (见图2)。江湖水位高涨,根据调查洪水资料,6月17 日赣江南昌八一桥达到最高水位23.68m。7月4日九 江洪水位达21.09m。洞庭湖四水干支流有80个河段 发生洪水,集中出现在6月6~11日,洪峰流量重现期 一般为10—30年一遇。
雨倾盆,山洪成灾”,石城“5月下旬暴雨山洪暴发”,崇
仁“5月暴雨大水”【1】。6月雨势增强,南昌、乐平站月雨 量分别达576.0mm、556.2mm。同时雨区进一步扩大至 洞庭湖水系,湖南“滨湖11县自6月初旬以来。各地多 次连降暴雨,6月l~7日,洞庭湖四水中上游出现一次 大范围强降雨过程。资水邵阳“6月1~7日连降暴雨
2-2 图3
Fig.3
如14_15 4—2951135之76-106-247-8 7-22 8-5 8-19 9-2 9_16 9_30 日期
长江干流宜昌站1949年流量过程线
The flood hydmgraph of
on
the Yiehang station
the yangtze river in
西江干流上游为红水河.左侧大支流有柳江、桂 江,右侧有郁江。在6月下旬这场暴雨影响下,除郁江 洪水较小外。上游干支流均发生大洪水。红水河迁江站 洪峰流量18 300m3/s,约为20年一遇,柳江柳州站洪 峰流量27 300m3/s,约为30~40年一遇,桂江昭平站洪 峰流量10 700m3/s.约为10~15年一遇。郁江贵县站洪 峰流量9 650m3/s,属一般常遇洪水。 黔江武宣站为柳江和红水河汇合后的控制站,流 域面积占梧州站流域面积的60%,由武宣站和梧州站 洪量资料对比分析可知,1949年梧州站时段洪量主要 来自上游红水河和柳江,梧州站3d、7d洪量80%以上 来自武宣站,郁江洪水组成比重较小。 2.1.3峰量特征 1949年和1915年洪水是西江流域近100年来 最大的两次洪水,这两年河道堤防、防洪设施前后没 有太大差别.故将梧州站这两次洪水的特征进行比 较分析.两次洪水的峰量特征值及洪水过程对比见 表1、图1。
2.2.2洪水来源与组成 除1949年外,1931、1954、1998年也是近百年来 长江流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年份。这4次洪水汉口 以上最大30d总人流组成情况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1949年汉口站洪水92%来自上游宜 昌和洞庭湖四水,其中30d洪量宜昌站占68.2%,洞庭 湖四水占24%,汉江、清江及宜昌至汉口未控区间洪 量仅占7.8%。
1949
7~8月长江流域性大洪水 1949年长江中下游5月份即出现汛情。至7、8月 长江干流汉口站水位从5月19日开始起涨,7月 12日出现最高洪水位27.12m,洪峰流量52 此后水位逐渐回落。 9月中旬嘉陵江、汉江又发生洪水,嘉陵江北 碚站9月14日达到最高洪水位200.66m。洪峰流量
29 400m3/s。 700m3/s,
黄河大洪水。
2水情
在上述降雨情势下。1949年全国大江南北各大江
万方数据
水文
第32卷
7月中上旬,长江上游金沙江、岷江、沱江相继发 生大洪水。7月18日,岷江高场站、沱江李家湾站分别 达到年最高洪水位287.28m、272.74m,高场站洪峰流 量27
300m3/s。
长江干流宜昌站洪水出现时间较常年提前,7月 10日出现最高洪水位54.31m。洪峰流量58 站洪水过程如图3所示。
万方数据
第6期
施睿等:1949年全国性洪涝雨洪特征
江、洛清江及桂江流域,永福站次雨量达582.9ram。 7月份为该年降雨高峰期,雨区主要分布在长江 上游。川西地区7月份雨量超过常年l倍以上.岷江漩 口、紫坪铺、成都、乐山站月雨量分别为621.2mm、 844.5mm、811.6mm、591.9mm,大渡河青衣江雅安、名 山、峨嵋山站月雨量分别为905.6mm、865.1mm、
135.7mm”,岳阳“6月5日晚暴雨倾注,通宵未停”圆。
6月份西江流域也出现大暴雨。6月22日开始,西 江流域连续出现大范围大雨和暴雨.至30日降雨基本 结束,历时9dE31。整个降雨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2~23日,22日柳江上游出现暴雨.最大 雨量河池站127.0mm。23日暴雨区范围迅速扩大至 左右江、红水河中下游。最大雨量融安县长安镇 137.9ram;第二阶段为27~30日,27日柳江、桂江上 游再次出现大暴雨,暴雨中心位于桂江上游,灵川站 日雨量达185.0mm,28日永福站日雨量达300.Omm, 29日暴雨区移至红水河、右江流域。武宣站日雨量达 130.6mm,30日百色站日雨量达149.7mm。6月份西江 流域的降雨过程中,次雨量大于200ram雨区主要分布 在桂江、柳江和红水河流域,暴雨中心位于柳江上游融
El
2d雨量166.6mm,汉
表1梧州站1915、1949年洪峰流量和洪水量特征值圈
Tablel
ne
江上游南郑站9月12日雨量164.9mm,舁仙村9月
8~1
peak
discharge and flood
station in
volume
at
the
Wuzhou
1915 and
1949
1日4d雨量218rnm。本次降雨造成嘉陵江、汉江、
728.0
河接连发生大洪水或特大洪水,以珠江、长江、黄河流 域以及冀东辽西地区最为严重。
2.1
7月西江特大洪水 西江为珠江流域最大水系,流域面积35.3×
llYkmz。占珠江流域面积的77.8%。6月22~30日西江 流域大范围降雨导致上游支流红水河、柳江、桂江普遍 发生大洪水,西江于流梧州站洪峰流量48 900m3/s,为 西江干流近百年内罕见的特大洪水。
1949年天气异常,5、6月份南方地区出现长时间 霪雨天气,暴雨频繁,7、8月份北方地区发生大范围雨 涝,气候干旱的内蒙古东部、辽西地区也发生历史罕见 的涝灾。该年珠江、长江、黄河、海滦河、辽河等流域普 遍发生大洪水或特大洪水,全国出现大范围严重洪涝 灾害,受灾县(市)达556个。 1949年正值解放战争时期,器测水文气象资料短 缺,本文通过收集、梳理历史洪水调查资料、历史文献 资料等手段。从雨情、水情、灾情等方面对1949年全国 范围的雨洪情势及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其中历史洪 水调查资料包括1949年386个河段的调查洪水资料 及部分水文站雨量资料。历史文献资料包括全国各地 有关该年雨洪灾情的报刊新闻、地方档案记录等文献 记载。
131.5mm。
梧州站从6月23 Et开始起涨(流量15 000m3/s) 至8月4日落平.历时42d,其中流量超过18
000m3/s
历时约22d。7月5日出现最高水位22.55m(珠江基 面),相应流量48 900 m3/s。主峰段峰型平缓,流量超过
4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00m3/s历时11d,超过46 000m3/s持续7d之久,最
第32卷第6期 2012年12月
水文
JOURNAL OF CHINA HYDROLOGY
V01.32
No.6
Dec.,2012

949年全国性洪涝雨洪特征
施睿1,一,骆承政1,吴永祥1
(1.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 2.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摘要:1949年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发生全国性大范围洪涝灾害的年份。由于当时处于解放战争 时期。缺乏实测的水文气象资料。本文通过收集分析历史洪水调查资料、当年报刊新闻、地方档案记录 等多种历史文献资料,对该年的雨情、水情、灾情信息进行了补充和梳理,分析了该年主要江河的雨洪 时空分布特征。1949年西江、长江、黄河、海滦河、辽河等流域均发生了大洪水或特大洪水,全国洪涝灾 害受灾的县(市)达556个,为重灾年份。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发生南涝北旱的灾害较多,但由于天气 异常南北同时发生重大洪涝的机率较小。对这类全国多河流发生大范围洪涝灾害的历史资料收集和分 析,对提高我国灾害性洪水特点的认识和防御大范围洪涝灾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暴雨,洪水,灾害,1949年 中图分类号:P331.1;Tvl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852(2012)06—0028—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