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文言文知识归纳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语文必修五的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语言知识、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
掌握这些文言文的知识点,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和应对考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的相关知识点。
一、《归去来兮辞》1、重要实词(1)生生所资:“资”,凭借。
(2)求之靡途:“靡”,没有。
(3)会有四方之事:“会”,恰逢。
(4)家叔以余贫苦:“以”,因为。
(5)心惮远役:“惮”,害怕。
2、重要虚词(1)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2)舟遥遥以轻飏:“以”,表修饰。
(3)问征夫以前路:“以”,拿,用。
3、词类活用(1)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愉快。
(2)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世之情。
(3)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用作动词,拄着。
4、特殊句式(1)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为”表被动。
(2)问征夫以前路:状语后置,“以前路问征夫”。
5、主旨本文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归田时所作,叙述了他辞官归隐的原因和归途中的心情,以及到家后的生活和感受,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二、《滕王阁序》1、重要实词(1)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序属三秋:“属”,是。
(3)俨骖騑于上路:“俨”,整齐的样子。
(4)披绣闼,俯雕甍:“披”,打开;“闼”,小门;“甍”,屋脊。
2、重要虚词(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且”,反而。
(2)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而”,表转折。
3、词类活用(1)腾蛟起凤:“腾”“起”,使动用法,使……腾飞,使……起舞。
(2)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3)窜梁鸿于海曲:“窜”,使动用法,使……逃窜。
4、特殊句式(1)童子何知:宾语前置,“知何”。
(2)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遏”,被阻止。
5、主旨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接着抒发身世之感并表白自己的志向和决心,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
(完整版)高中文言文主旨归纳.docx
高中文言文主旨归纳第一册:1、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由种树的道理论及治民的道理--- 顺应民情 , 不应该令繁扰民。
2、龚自珍《病梅馆记》:以梅喻人才,要疗救社会病态,拯救人才。
3、蒲松龄《促织》“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揭露官贪吏虐的社会黑暗,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
第二册:4、杜牧《阿房宫赋》“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总结秦灭亡的原因。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规劝唐統治者切勿重蹈秦統治者的覆辙。
5、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寄情山水之间,旷达乐观。
6、归有光《项脊轩志》“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多可喜——对项脊轩的眷恋之情。
多可悲——家族衰败,亲人离逝。
7、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第三册:8、《诸子喻山水》古代先哲由山水悟出的生命体验和人生哲理。
9、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世界是无穷的,认识是无限的,故人不应该满足于已有的知识,要冲破局限,超越自我。
10、苏轼《前赤壁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借主客问答,抒发对历史人物、英雄业绩转瞬即逝的感慨,生发对人生短暂而渺小的感叹,表现出被贬谪后惆怅迷惘的心情。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治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就眼前的江水、明月,阐述了自然界变与不变的道理,表现出作者豁达超脱、随遇而安的情怀。
11、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论述志、力、物之间的关系,强调“志”是成事的关键。
“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指出治学应深思而慎取。
第四册:12、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初中语文——第1-6册文言文知识点的总结与归纳
初中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强烈推荐)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知识归纳《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3)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二、古今异义1.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2.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3.有事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4.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5.来者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6.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7.扶老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8.风波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9.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10.去留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11.寻古义:不久;今义:寻找12.交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日、每天②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有时2.名词作动词①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②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③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④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入迷途(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①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小屋2.动词作状语感吾生之行休动作状,将要(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②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儿童2.形容词作状语心惮远役形作状语,到远处。
(四)使动用法①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②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五)意动用法①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②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③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四、一词多义1.行Xíng①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六则》(动词,行走。
)③为吾子之将行也《殽之战》(动词,离开,前往。
高中第五册文言总结
第五册文言文知识梳理一、解释加点的实词自缢.于庭树徒.留无所施可怜..体无比作计乃.尔立于今无会因.耳著.明月珰却.与小姑别府吏见丁宁..进退无颜仪.自可断.来信寻.遣丞请还否.泰如天地处分适.兄意渠.会永无缘可以卒.千年故.作不良计便复.在旦夕便言..多令.才多谢.后世人阿母谢.媒人留待作遗施..始适.还家门处分适.兄意适.得府君书莫令事不举.举.言谓阿妹莫令事不举.举.手拍马鞍举.身赴清池举.世而誉之徒留无所施..却.告了相思落日山横.翠揾.泪恓恓惶惶....谂.知仲尼之徒无道.齐桓之事者就.死地彼恶.知之何择.焉则王许.之乎挟泰山以超.北海抑.王兴甲兵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殆.有甚焉明君制.民之产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王若隐.其无罪长太息以掩涕..兮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芷..亦余心之所善.兮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忳.郁邑余侘.傺.兮宁溘.死以流亡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进不入以离尤..兮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唯昭质其犹未亏.余独好修.以为常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水击三千里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之二虫又何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恨不倩.未有知其修.者翼若垂.天之云绝.云气,负青天彼且奚适.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泠然..善也二、虚词为:为仲卿母所谴十七为君妇为诗云尔非为织作迟阿母为汝求始而未为久慎勿为妇死其:其若是,孰能御之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虽九死其犹未悔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恶:彼且恶.乎待哉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固.:固..时俗之工巧兮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若.;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若.无罪而就死地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则;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余情其信.芳惟.昭质其犹未亏.三、一词多义令.:县令谴媒来便言多令才莫令事不举见:相见常日稀君既若见录渐见愁煎迫谢:谢家来贵门阿母谢媒人多谢后世人相:相见常日稀儿已薄禄相誓不相隔卿及时相谴归好自相扶将还必相迎取蹑履相逢迎登即相许和不得便相许谴:为仲卿母所谴县令谴媒来十七谴汝嫁取:终老不复取还必相迎取取之尽锱铢青,取之于蓝财物无所取留取丹心照汗青迎:解褐南徐州迎从事还必相迎取明日来迎汝故:大人故嫌迟知是故人来故谴来贵门意:何意致不厚吾意久怀忿处分适兄意始:始而未为久小姑始扶床尤:忍尤而攘诟进不入以离尤兮四、通假字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放辟邪侈,无不为已是罔民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不识有诸偭规矩而改错进不入以离尤兮芳菲菲其弥彰忳郁邑余侘傺兮延伫乎吾将反此小大之辩也故夫知效一官而徵一国者旬又五日而后反小知不及大知王说,曰;"诗云"无以,则王乎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刑于寡妻,至于兄弟盖亦反其本矣五、古今异义可怜体无比汝岂得自由本自无教训妾不堪驱使感君区区怀处分适兄意蹑履相逢迎勿复重纷纭叶叶相交通千万不复全功不至于百姓者吾惛,不能进于是时俗之工巧兮怨灵修之浩荡兮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然后从而刑之吾惛,不能进于是矣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六、词类活用(一)名词做状语孔雀东南飞卿当日胜贵謇朝谇而夕替(二)名词做动词德何如,则可以王矣刑于寡妻而后乃今图南(三)形容词作名词弱固不可以敌强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口与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四)形容词作动词千万不复全是以君子远庖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固前圣之所厚(五)使动用法逆以煎我怀足以荣汝身危士臣朝秦楚不推恩无以保妻子以一服八驰椒丘且焉止息屈心而抑志兮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人听此凋朱颜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回朕车以复路兮步余马于兰皋兮(六)意动用法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七)为动用法伏清白以死直兮哀民生之多艰时人伤之七、特殊句式是乃仁术也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何由知吾可也牛何之将以衅鼓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何以异于邹敌楚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
第五册文言文知识归纳.doc
第五册文言文知识归纳第五册文言文知识归纳:《齐桓晋文之事》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放、辟:放辟邪侈,无不为已(放荡;邪辟,不老实)2、诸:不识有诸?(兼词,“之乎”的合音)3、异: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4、方: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方圆)5、孝、悌:申之以孝悌之义(恭敬父母是孝,尊敬兄长是悌)二、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止)2.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刑通“型”,作榜样)4.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5.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罔:通“网”)6.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矣”,确定语气)7.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8.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愬通“诉”)三、一词多义1、爱:①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吝惜)②吴广素爱人(爱护)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喜爱,喜欢)2、明:①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名词,视力)②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形,清楚、明白)③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上足以事父母(形,贤明的)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形,明亮)3、道:①促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述说,谈论)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③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道义、道理)④任重道远(路,道路)四、词类活用1、无以,则王矣。
(王:名作动,统一天下,王道)2.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王:名作动,称王)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前“老、幼”:形作动,尊敬、爱护;后“老、幼”:形作名,老人,小孩)4.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保:使动用法,使……安定)5.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危:使动用法,使……受到危害)6.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朝:使动用法,使……来朝)7.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服:使动用法,使……服从)8.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罔:通“网”名作动,张开罗网捕捉,陷害)五、古今异义的词1、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整理(三)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整理(三)高中语文第四、五册文言文知识一、通假字1.北冥有鱼冥通“溟”,大海2.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3.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4.而征一国者而通“耐”,能5.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6.倾阖城户阖通“合”,全7.昂其直直通“值”.价钱8.手裁举裁通“才”9.翼日进宰翼通“翌”,第二天L0.飨德怀恩飨通“享”,受11.景从云合景通“影”,影子二、虚词1.之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协调音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主谓问取消独立性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去之二虫又何知代词,此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其:是……还是,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揣测语气3.风斯在下矣斯:则,就4.时则不至则:或5.奚以之几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6.恶乎待哉恶:何7.属而和者属:连续、跟着8.信有时哉信:确实9.靡计不施靡:没有10.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耶,表推测语气,大概……吧11.虽连城拱璧不啻也虽:即使啻:止12.未几、斯须既而:都表示时间短暂,“一会儿、片刻”13.少年固强之固:坚持、一定14.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但15.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或:也许16.宁可致意耶宁可:焉能、哪能17.脱获回耗脱:倘18.贵客将自何所至也将:方,刚才三、实词(一)重点实词1.《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2.置杯焉则胶胶:粘,着地3.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枪:碰、撞4.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图谋5.而控于地控:投,落下6.小知不及大知及:赶得上。
7.穷发之北穷:荒远的、偏僻发:毛,指草木8.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待:凭借9.下迨蔀屋迨:至蔀:遮蔽光明之物10.置酒交衢间衢:大路11.栉比如鳞栉:木梳; 比:并、排列12.妍媸自别妍媸:美丑13.恐进之亦兴阑矣阑:衰落、消失14.迟月生公石上迟:等候15.不知尚识余言否耶识:记着16.居为奇货居:积,储存17.操童子业,久不售操……业:从事……行业; 售:考取18.宰严限追比比:追征19.成妻具资诣问诣:到……去20.唇吻翕辟翕:合; 辟:开21.有古陵蔚起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22.如被冰雪被:遭受23.气息然然:气息微弱的样子24.审谛之审谛:仔细25.径造庐访成造:到26.则虫集冠集:止,落在27.俾人邑庠邑:县; 庠:学校28.抚军亦厚赉成赉:赏赐29.独是成氏子以蠧贫蠧:蛀虫30.民日贴妇卖儿贴:抵押31.疾逸道左逸:奔跑32.舅姑爱其子,不能御舅姑:公婆; 御:管束,控制33.唯恐道途显晦显:指看得见的“尘.间”; 晦:指看不见的水府34.吾君方幸玄珠阁幸:驾临35.坐贻聋瞽瞽:瞎子36.远罹构害罹:遭受37.项掣金锁掣:拴38.不遑辞候遑:闲暇39.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宥:宽恕40.君怃然曰怃然:失望的样子(二)词类活用1.最可觞客觞,名词作动词,劝人饮酒2.吏吴两载吏,名词作动词,任县令3.岁征民间岁:名词作状语,每年4.笼归笼:名词作动词,用笼装5.取儿稿葬稿:名词作状语,用草席裹着6.民日贴妇卖儿日:名词作状语,每天7.成然之/劣之/益奇之然、劣、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8.高其直高:形容词作动词,抬高9.细疏其能疏:名作动,陈述10.有客于径阳者客:名作动,作客,客居四、特殊句式(一)介宾结构后置1.岁征民间。
第五册文言文阅读及知识点的整理
第五册第五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21课、《始得西山宴游记》1、〈〈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字,人,代文学家。
本文是作者被贬到时所作的“”的第一篇。
始得的意思是:2、词语解释,并解释下划线的字。
路人:是州:恒惴栗:其隙:施施:漫漫:穷回溪;披草:更相枕:意有所及:未始:怪特:始指异之:斫榛莽:焚茅法:箕踞而遨:衽席:呀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洋洋剖楼:灏气:莫锝其涯:悠悠:穷:引觞满酌:然就醉: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以志:d、特殊句式: 1)倒装句:皆我有也。
2)词类活跃用醉则更相枕以卧:3)对偶句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攀缘而登,箕踞而遨。
e、一词多义:日日与其徒上高山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为自余为路人不知日之人始指异之故为之文以志。
2、词语解释及句子翻译: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翻译: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翻译:入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翻译: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翻译: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翻译: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翻译:3、阅读理解:本文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气象,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了作者的。
本文写景运用和的手法。
c、本文第一段写平日的游览之盛的作用是,平日的游览是漫无目的的,由“”这句可以看出,表现了作者的心情,所以他“倾壶而醉”也只是。
至第二段西山的卓尔不群,振奋了作者的精神,他凝神赏,“引觞满酌,颓然就醉”,是作者于景色中,表现他的心情。
作者说“游于是乎始”就是因为:。
d\、作者认为以怎样的态度才能得山水之美?e\、作者在欣赏西山景致的背后蕴藏着什么思想感情?(二)翻译: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人教版语文必修5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⑥尚且:臣死且不避(《鸿门宴》)
胜:
中秋尤胜——盛大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山水
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数不胜数——尽,能承受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通“措”,处置状:雷锟电霍,无得而状——描述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形态予观夫巴陵胜状——景色、景观状河伯留客之久——估计寻:而病寻作,余既岂归——不久未果,寻病终——不久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找八尺为寻——量词,一寻
《滕王阁序》知识点梳理
一、一词多义梳理
故:
①公问其故()Leabharlann ②豫章故郡()③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④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 ()
⑤故久立与其客语(《信陵君窃符救赵》) ()
⑥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 ()
⑦故幸来告良(《鸿门宴》()
尽:
①担中肉尽(《狼》) ()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游褒禅山记》) ()
③宾主尽东南之美《滕王阁序》()
④尽人皆知()
⑤尽善尽美()
属:
(以下读shǔ)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
以下读zhǔ③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信陵君窃符救赵》) ()
④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 ()
⑤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即:
①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借)……身份”。
猥以微贱。()
臣具以表闻。()
汾阳王以副元帅()
2)表示原因,介词。
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但以刘日薄西山/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整理第1篇: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整理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第六单元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请大家认真学习。
原文齐桓晋文之事(1)齐宣王问曰(2):“齐桓、晋文之事(3),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4),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5)?”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6)。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7):‘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8)?”对曰:“将以衅钟(9)。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10),若无罪而就死地(11)。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12)?”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13)。
”’不识有诸(14)?”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15)。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16),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17)。
齐国虽褊小(18),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19)。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20)?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21),则牛羊何择焉(22)?”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23)。
”曰:“无伤也(24),是乃仁术也(25)!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26)也。
”王说曰(27):“《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28)。
’夫子之谓也(29)。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30)。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31):‘吾力足以举百钧(32),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33),而不见舆薪(34)。
文言文知识总结第五册
文言文知识总结第五册[整理]一、通假字1.《将进酒》径须沾取对君酌沽,通“酞”,买或卖,这里指买。
2.《兵车行》耶娘妻子走相送耶,同“爷”,父亲。
禾生陇亩无东西陇,同“垄”,田垄。
3.《杜甫律诗五首·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景,同“影”,日光。
4.《齐桓晋文之事》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枝,通“胶”。
无以,则王乎以.同“已”,止。
刑于寡妻刑,通“型”,榜样。
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益”,何不。
吾悟,不能进于是矣悟,通“昏”。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阁民也阁,通“网”,陷害。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天下之欲疾其君考皆欲赴怨于王路,同“诉”,控诉。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矣”,表确定语气。
行旅皆放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
5.《庄暴见孟子》可很闻与? 与,通“钦”。
今王田猎于此。
田,通“欧”,打猎。
6.《孟子见梁裹王》车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卒,通“粹”,淬然。
民归之,由水之归下也。
由,通“犹”,好像。
则苗律然兴之。
淬,通“勃”、奋发,振作。
7.《齐人有一囊一安》则必愿酒肉而后反。
反,通“返”,回来。
蚤起,施从良入之所之。
蚤、通“早”;施,通“迪”。
8。
《弈秋》为是其智弗若与? 为,通“渭”,认为,与,通“欤”。
二、特殊句式1.判断句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2.倒装句(1)宾语前置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正常语序为:莫能御之也)何由知吾可也?(由何知吾可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未有之也)臣末之闻也。
(末闻之也)牛何之?(牛之何?)何以能鼓乐也?(以何能鼓乐也?)(2)介词结构后置构怨于诸侯。
(于诸侯构怨)王语暴以好乐。
(王以好乐语暴)申之以孝梯之义。
(以孝佛之义申之)今王鼓乐于此。
(今王于此鼓乐) 3.被动句百姓之不见保。
(“见”表被动)暴见于王。
(“于”表被动)4.省略句他日,(孟子)见于王。
国中无与(之)立谈者。
骄(于)其妻妄。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精选3篇)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精选3篇)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篇1《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宇1.所赖君子见机 (通“几”,预兆)2.俨骖騑于上路 (通“严”,整治)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通“消”)二、词类活用1.一言均赋(名词用作动词,铺陈)2.目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雾;像星)4.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5.襟三江而带五湖(名词意动,以……为衣襟;以……为束带); 三、古今异义1.穷且益坚古:困厄,处境艰难。
今:穷困;2.一介书生古:量词,个今:介绍,介于3.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古:以二十岁为弱年今:无此意4.盛筵难再古:第二次。
今:又5.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古:语气词,用在句尾今:无意义。
6.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常用来指学位7.识盈虚之有数古:定数今:数量 8.彩彻区明古:日光今:彩色9.序属三秋古:秋季的第三个月今:三个秋季 10.路出明区古:过今:向外走四、一词多义1.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潦人尽而寒潭清形容词,完了、没有2.胜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躬逢胜饯形容词,盛大的胜地不常形容词,美的、美丽的3.穷响穷彭蠢之滨副词,尽穷睇眄于中天副词,尽穷且益坚名词,因厄、处境艰难岂效穷途之哭形容词,走到头的4.临临别赠言副词,将要临帝子之长洲动词,面对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篇2《逍遥游》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4.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5.而征一国者(通“耐”,能力)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7.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二、词性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齐谐》者,志怪者也(怪异的事物)2.名词作动词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南行) 不过数仞而下 (降落) 3.使动用法彼于致福者(使……到来)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使……满意;使……信任)三、古今异义的词1.虽然,犹有未树也古:虽然这样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第五册文言文知识归纳.doc
第五册文言文知识归纳第五册文言文知识归纳:《齐桓晋文之事》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放、辟:放辟邪侈,无不为已(放荡;邪辟,不老实)2、诸:不识有诸?(兼词,“之乎”的合音)3、异: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4、方: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方圆)5、孝、悌:申之以孝悌之义(恭敬父母是孝,尊敬兄长是悌)二、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 ,止)2.为长者折枝(枝通“肢” ,肢体)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刑通“型” ,作榜样)4.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 ,何不)5.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罔:通“网” )6.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矣” ,确定语气)7.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 )8.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愬通“诉” )三、一词多义1、爱:①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吝惜)②吴广素爱人(爱护)③予独爱莲之岀淤泥而不染(喜爱,喜欢)2、明:①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名词,视力)②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形,清楚、明白)③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上足以事父母(形,贤明的)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形,明亮)3、道:①促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述说,谈论)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③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道义、道理)④任重道远(路,道路)四、词类活用1、无以,则王矣。
(王:名作动,统一天下,王道)2.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王:名作动,称王)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前“老、幼” :形作动,尊敬、爱护;后“老、幼”:形作名,老人,小孩)4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保:使动用法,使……安定)5•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危:使动用法,使……受到危害)6•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朝:使动用法,使……来朝)7•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服:使动用法,使……服从)8•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罔:通“网”名作动,张开罗网捕捉,陷害)五、古今异义的词1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必修5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必修5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好必修 5 中的文言文对于提升语文素养、了解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必修 5 中的文言文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归去来兮辞》1、通假字“景翳翳以将入”中“景”通“影”,日光。
2、古今异义(1)悦亲戚之情话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2)既窈窕以寻壑古义:深远曲折的样子。
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3、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中“日”,每天。
“时矫首而遐观”中“时”,有时。
(2)名词作动词“乐琴书以消忧”中“琴书”,弹琴、读书。
(3)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中“怡”,使……愉快。
(4)意动用法“悦亲戚之情话”中“悦”,以……为悦。
“乐琴书以消忧”中“乐”,以……为乐。
4、文言句式(1)判断句“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复驾言兮焉求”,正常语序为“复驾言兮求焉”;“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正常语序为“胡为乎遑遑之何”。
状语后置句“农人告余以春及”,正常语序为“农人以春及告余”。
5、重要虚词“以”:①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把。
②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④引壶觞以自酌连词,表目的,来。
“而”:①觉今是而昨非连词,表并列。
②风飘飘而吹衣连词,表修饰。
③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转折。
二、《滕王阁序》1、通假字“俨骖騑于上路”中“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2、古今异义(1)穷且益坚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贫穷。
(2)所赖君子见机古义:看到细微的预兆。
今义:看机会,看形势。
3、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上出重霄”中“上”,向上。
“下临无地”中“下”,向下。
(2)名词作动词“目吴会于云间”中“目”,用眼睛看。
(3)使动用法“腾蛟起凤”中“腾”“起”,使……腾飞,使……起舞。
“徐孺下陈蕃之榻”中“下”,使……放下。
(4)意动用法“襟三江而带五湖”中“襟”“带”,以……为襟,以……为带。
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考前必背
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考前必背【第一册】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第二册】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第三册】15.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册文言文知识归纳
第六单元
《齐桓晋文之事》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放、辟:放辟邪侈,无不为已(放荡;邪辟,不老实)
2.诸:不识有诸?(兼词,“之乎”的合音)
3.异: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4.方: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方圆)
5.孝、悌:申之以孝悌之义(恭敬父母是孝,尊敬兄长是悌)
二、通假字
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止)
2.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
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刑通“型”,作榜样)
4.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
5.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罔:通“网”)
6.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矣”,确定语气)
7.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
8.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愬通“诉”)
三、一词多义
1.爱:①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吝惜)
②吴广素爱人(爱护)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喜爱,喜欢)
2.明:①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名词,视力)
②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形,清楚、明白)
③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上足以事父母(形,贤明的)
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形,明亮)
3.道:①促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述说,谈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
③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道义、道理)
④任重道远(路,道路)
四、词类活用
1.无以,则王矣。
(王:名作动,统一天下,王道)
2.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王:名作动,称王)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前“老、幼”:形作动,尊敬、爱护;后“老、幼”:形作名,老人,小孩)
4.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保:使动用法,使……安定)
5.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危:使动用法,使……受到危害)
6.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朝:使动用法,使……来朝)
7.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服:使动用法,使……服从)
8.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罔:通“网”名作动,张开罗网捕捉,陷害)
五、古今异义的词
1.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爱:古义:吝惜。
今义:喜欢。
六、句式
1.臣未之闻也。
(宾语前置)
2.何由知吾可也?(宾语前置)
3.王见之,曰:“牛何之?”(宾语前置)
4.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主谓倒装)
5.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被动句)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
7.不为者与不能者何以异(宾语前置)
8.夫子之谓也。
(文言固定句式,……之谓也,……说的就是……)
七、难句翻译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译:使百姓生活安定来实行王道,没有谁能够抵挡得了。
2.夫子之谓也。
译:说的就是夫子这样的人啊。
3.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译:我并不是吝惜我的财物才用羊来替代牛啊,百姓说我吝惜是合适的。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吾,以及人之幼。
译:尊敬我家的老人,推广到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家的小孩,推广到爱护别家的小孩。
5.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译:用这样的做为,来求取那所想要的东西,好象是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啊。
6.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用秤称,这样后就知道轻重了;用尺子量,这样后就知道长与短了。
《庄暴见孟子》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语:王语(yù)暴以好乐(动词,告诉)
2.庶几(shùjī):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差不多)
3.他日:他日,见于王(另一天,过了几天以后)
4.直……耳:直好世俗之乐耳(只是……罢了)
5.蹙頞(cùè):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收紧额头,指愁眉不展)
6.无他: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没有别的原因)
二、通假字
1.可得闻与(与通“欤”)
2.今王田猎于此(田通“畋”)
三、词类活用
1.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乐:名作动,欣赏音乐)
2.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少、众:形作名,少数人,多数人)
3.今王豉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钟、鼓、管、籥:名作动,敲钟、打鼓、吹管籥)
四、句式
1.暴见于王。
(被动句)
2.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介词短语后置)
3.他日,见于王。
(省略句,被动句)
五、难句翻译
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译:大王你那样喜欢音乐,那齐国实行王道该差不多了吧。
2.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译:独自一个欣赏音乐是快乐的,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是快乐的,哪一种更快乐呢?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译:大王曾经把喜欢音乐的事告诉了庄子,有这件事吗?
《孟子见梁襄王》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语:出,语人曰(告诉,动词)
2.就:就之而不见所畏焉(接近,动词)
3.与:孰能与之(归附,跟随,动词)
4.莫:天下莫不与也(没有哪一个,谁,不定代词)
5.人牧:今夫天下之人牧(国君)
6.诚:诚如是也(如果,假如,副词,表假设)
7.其:其如是,孰能御之?(如果,助词,表假设语气)
二、通假字
1.卒:卒然问曰(通“猝”,突然)
2.由:由水之就下(通“犹”,好象)
3.说:王说(通“悦”,快乐)
4.盖:盖亦反其本矣(通“盍”何不)
5.浡:浡然兴之(通“勃”奋发,振作)
三、一词多义
1.就:①就之而不见所畏焉(接近,动词)
②由水之就下(趋向,动词)
2.望:①望之不似人君(远处看,动词)
②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盼望,动词)
四、词类活用
1.一:定于一(数作动,统一)
2.旱:七八月之间旱(名作动,发生旱情)
五、难句翻译
1.其如是,孰能御之?
译: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他呢?
2.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译:(梁襄王)突然问(我)说:“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
《短文两篇》
(《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处室: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居家过日子,共同生活)
2.餍:则必餍酒肉而后反(满足,饱食)
3.瞷:吾将瞷良人之所之(暗中察看)
4.墦:卒之东廓墦间(坟墓)
5.善:通国之善弈者也(擅长,动词)
6.诲:使弈秋诲二人弈(教,动词)
二、通假字
1.反: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通“返”,回来)
2.蚤:蚤起(通“早”,早上)
3.施:施从良人之所之(通“迤”,逶迤斜行,这里指暗中跟踪)4.为:为是其智弗若与?(通“谓”认为)
三、一词多义
1.之:①吾将瞷良人之所之(前者是助词,后者是动词,去,往)
②之祭者,乞其余(向,介词)
③而良人未之知也(它。
代事情的真相)
④又顾而之他(到,往,动词)
⑤通国之弈者也(的,助词)
2.施:①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迤,暗中跟踪)
②施施从外来(喜悦自得的样子)
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施行,实行,动词)
④妾不驱使,徒留无所施(用处,动词)
3.卒:①卒之东郭蕃间(终于,最后,副词)
②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士兵,名词)
③初,鲁肃闻刘表卒(死亡,动词)
④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通“猝”,突然)
四、词类活用
1.富贵:则尽富贵也(形作名,富贵的人)
2.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动作状,站着)
3.骄:骄其妻妾(形作使动,使……骄傲)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国:遍国中无与立谈者①古义:国都。
②今义:国家。
六、句式
1.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判断句)
2.而相泣于中庭(介宾短语后置)
3.而良人未之知也(宾语前置)
4.惟弈秋之为听(相当于“惟弈秋是听”,宾语前置)
5.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判断句)
七、难句翻译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认为是这人的智力比不上(他)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惟弈秋之为听。
译:只是(专心致志地)听弈秋(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