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质检9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人民版
江苏省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第九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单元综合提升含解析
单元综合提升一、由自由放任的苦果到政府干预经济时代的开启1.1931年美国有四分之三的学校管理委员会拒绝聘请已婚妇女当教师,美国劳工联合会敦促雇主不要雇用其丈夫仍在工作的妇女,一些媒体舆论也赞同这一做法。
当时美国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对已婚妇女的严重歧视B.社会对家庭观念的重视C.萧条时期就业竞争激烈D.政府的福利政策的推行答案 C解析1931年美国正处于经济危机时期,经济萧条,失业人数激增,加剧了就业困难,材料中的做法主要是为了给更多家庭提供就业机会,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故C项正确;A、B两项无法反映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福利政策,故D项排除。
2.据统计,1929-1939年,美国联邦政府年支出从33亿美元增至45亿美元。
到1932年预算赤字约为25亿美元,国债从165亿美元增加到213亿美元。
这说明从胡佛政府到罗斯福政府( )A.赤字经济是新政实施的基础B.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发生改变C.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有连续性D.金融改革是应对危机的核心答案 C解析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为“1929-1939年”,在此期间胡佛和罗斯福先后担任美国总统,而根据材料可知,在此期间美国联邦政府的年支出不断增加,这说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具有连续性,故C项正确。
赤字经济是新政的一项措施,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美国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变,故B项排除;D项从材料中反映不出来,排除。
核心突破1.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主要经济思想的演变(1)重商主义(16-18世纪):国家干预经济,核心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
它对资本的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
(2)自由主义(19世纪-20世纪3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思想,核心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它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3)凯恩斯主义(20世纪30-70年代初):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思想,核心是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方面干预经济。
2021高考历史大一轮专题回忆十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步步高】2021高考历史大一轮(知识系统+三维线索+命题解题)专题回忆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人民版国家通史线索历史特征西方国家(1)1929~1933年经济危机重创了资本主义经济,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效仿(2)20世纪70年代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运行机制的调节,资本主义经济领域出现一些新变化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调整,促使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苏联十月革命后,苏俄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模式”,再到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苏联(俄)一直在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过程充满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但最终以失败告终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演变进程及阻碍因素(1)演变进程: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模式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时期。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采纳机械生产的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厂。
随着生产力进展,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进展起来。
②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和资今日趋集中,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
③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开辟了国家干与经济的先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显现。
二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取得长足的进展。
20世纪70年代初为克服经济危机,西方国家普遍减少了对经济的干与。
(2)阻碍因素①科技革命与生产力进展的增进是全然因素。
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大体矛盾的进展是内在需要。
③经济危机、战争或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
④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
⑤时期的进展、社会的转变与人们社会生活的新要求。
横向链接斯大林体制与罗斯福新政的比较(1)相同的地方:利用国家政权干与经济。
(2)不同的地方斯大林体制罗斯福新政目的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部分调整生产关系,克服经济危机效果存在很多弊端,给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国家干预经济为二战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带来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但也带来经济的“滞胀”实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例1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改造模式的多样性十月革命后,列宁说:“咱们在夺取政权时便明白,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式。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知识整合(含解析)岳麓版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知识整合(含解析)岳麓版一、美国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比较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体制的发展1.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1)特点: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为主体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生产为基础的手工工场。
资本家占有所有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
(2)影响: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
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产生:(1)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向股份公司转变,激烈的竞争,促使了企业的合并。
(2)影响: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而且私人垄断组织开始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干预国家政治生活。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1)特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使美国政府推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这是资本主义运行体制面对经济危机进行自我调整的一个成功案例。
(2)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济。
国营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等使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体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三、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1917-1927年:(1)主题: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向社会主义过渡。
(2)措施: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特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使用行政和军事手段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是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实行间接过渡。
2.1928-1953年:(1)主题:建立社会主义,实现工业化。
(2)措施:斯大林模式。
(3)特点: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4)结果:国家按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但是后来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
(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2专题9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专题知能总结课件人民版
2.面对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 (1)一个勇敢的调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
把农民的余粮全部收集到国家手中
方面
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
工业 方面
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除重要的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企业 可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商业 取消一切自由贸易,一切生活必需 废除平均主义配给制,商品通过市场用货币
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企业组织 形式逐渐向公司制、股份制转变,激烈的竞争,促使了企业的兼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而且私人垄断组织开始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干预国家 政治生活。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1)1929~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 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获得长足发展。国营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政与金融政策 的宏观调控等使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体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解析:选 D 苏联工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并未改变,故 A 项错误;苏联在 20 世纪六 七十年代的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农业改革的成效不大,故 B 项错误;勃 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在工业领域,故 C 项错误;由于斯大林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 导致农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因此苏联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重视发 展农业,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故 D 项正确。
[信息提取]
设问
分析角度
从性质上看
发展
从保障上看 从种类上看
从受惠主体上看
2021高考历史一轮温习专题10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专题过关训练人民版
专题10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专题过关训练人民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
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械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
1929—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
这种转变表明那时()A•苏联新经济政策产生了必然效果B•美英肯定了国家干涉经济的效用C•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D•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D[经济大危机期间,为了摆脱眼前的窘境,西方国家不吝以邻为壑,展开激烈的经济战,竞相对外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为了博得定单,美英等国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差别,故D项正确。
]2.1926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经济增加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
乔治•泰勒旨在强调()A.经济状况与社会风尚密切相关B.凯恩斯主义成为经济指导思想C.经济增加提高人们消费能力D.社会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动力C[乔治•泰勒强调的是当经济增加时,女人会穿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这反映了经济状况与消费能力的关系,故A项错误;二战后,凯恩斯主义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经济指导思想,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裙边理论”说明经济的增长会提高人们消费能力,经济不景气会降低人们消费能力,故C项正确;社会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3.下面是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份机械产量数据转变表,这一数据变化与下列罗斯福新政内容相关的是()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B.致力于国家工业振兴C.调整农业政策D.推行“以工代赈”B[按照表格内容可以看出,1930-1940年机械的数量发生了急剧增加,与财政金融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推行了《全国工业振兴法》用国家干涉的方式对产业规模、产业数量、产品价钱等进行了计划,根据表格内容,拖沓机、收割机、摘收机均属于此类,故B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政策方面实行减耕减产、政府补助的方法,与表格内容中数量的增加相悖,故C项错误;“以工代赈”即通过兴办大量的公共工程为失业者提供职位,与表格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模块2 专题9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专题测试卷(九) 人民版
专题测试卷(九)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一、选择题(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湖南永州一模,20)1919年3月,列宁在《俄共(布)党纲草案》中提到:“俄共将力求尽量迅速地实行最激进的措施,来准备消灭货币”,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
这一认识()A.适应了当时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B.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C.直接导致苏俄政权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D.为新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依据解析:选A 由材料中时间“1919年"可知苏俄处于三年内战时期,由材料中内容“准备消灭货币”“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代替贸易”可知此政策为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此政策是为了适应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故选A项;实践证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理解,不是理论创新,排除B项;1920年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苏俄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排除C项;材料中认识是后来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依据,新经济政策与此认识不符,排除D项.2.(2019届湖北八市高三3月联考,35)1921年,列宁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直接过渡”在俄国行不通,为此他提出新经济政策,但列宁并未正面、系统地扬弃“直接过渡"的理论,而是将新经济政策的基调定为“退却"“让步",更使其对经典社会主义框架之突破显得模糊不清。
列宁的这一认识( )A.暗示新经济政策具有过渡性B.表明列宁准备放弃新经济政策C.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D.意味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重启解析:选A 材料“将新经济政策的基调定为‘退却’‘让步’,更使其对经典社会主义框架之突破显得模糊不清”说明列宁是在表明新经济政策是暂时的,具有过渡性,故选A项;材料“列宁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直接过渡’在俄国行不通,为此他提出新经济政策”表明列宁是想用新经济政策解决问题而不是放弃,排除B项;材料“其对经典社会主义框架之突破显得模糊不清"说明没有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排除C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直接过渡"的错误途径,即材料“列宁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直接过渡'在俄国行不通”,排除D项.3.(2019届甘肃一模,34)从1929年起,美国等资本主义强国先后发生了经济大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一片困顿和恐慌之中,而此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主要是因为苏联( )A.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B.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同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结果D.实现了农业集体化解析:选C 由材料“从1929年起"“而此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可知这一时期逐渐形成的斯大林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促进苏联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模式的具体内容,排除A项;材料强调苏联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而非政治体制,排除B项;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模式的具体内容,排除D项。
最新-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九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9.22 精品
4.影响: (1)直接影响: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 来。
(2)间接影响:缓和了_________,保留了美国资产阶级
民主制度。
社会矛盾
(3)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_________的时代。
干预经济
三、凯恩斯主义
【探究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 特点。 提示:涉及范围广、领域宽;社会救济与提供就业相结合; 政府干预。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初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 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 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政府干预经济” 及按照这一思路“实行经济改革”等举措在主要西欧 国家风靡一时。
(3)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美国有很大的依赖性。 (4)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普遍存在。资本主义的基 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存在, 所以经济危机的范围必定会超出一国范围,波及整个世 界。
【理解应用】 考向突破1 胡佛政府的政策
【史料突破】 材料 胡佛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 推行“自愿联合政策”。为此,他批准了“邻居互助计 划”,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法,前者要求就业者或半 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后者强迫公务员每年 实行为时1个月的无薪休假,以扩大就业面。
_________。 股市崩溃
2.特点: (1)范围广:从美国开始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和经济 部门。 (2)时间长:持续时间长达四年。 (3)破坏大: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_____剧增。
失业
3.影响: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九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9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人民版
钢(万 吨)
420
430
930
1 040
592
汽车
(万台)
0.07
10
20
2.93
拖拉机
(万台)
0.13
5.5பைடு நூலகம்
17
4.89
铁路
(万千 5.85 7.69 8.8
9
8.18
米)
棉织品
(亿米) 25.82 26.78 57
62
26.94
考点一
-24-
主题一 主题二
A.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B.急于实现工业化的主观愿望
考点一
-15-
主题一 主题二
“退却年代”——列宁时代的新经济政策 【教你读史】 材料 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 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 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 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 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政策的做法是一脉相承的,故选D项。题干中提到其中一个矿井是苏联自
主建设,说明苏联具备基本的技术基础,故A项错误;此时的苏联正在迈向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一个钾矿矿井由苏联自
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可知在工业化建设中,苏联对外资的利用 关闭 有D 限,故C项错误。
解析 答案
C.各行业发展比较均衡
关闭
193D6.年社苏会联生新产宪与法消的费颁的布平标衡志着发苏展联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故A项错误;根
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苏联对工业产品尤其是重工业产品的目标一再提高,
且最终基本完成,体现了苏联急于实现工业化的主观愿望,故B项正确;表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检测试题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检测试题编者选题表1.(xx自贡二诊)1935年6月,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应高尔基邀请,和妻子玛丽亚一起访问苏联。
在日记中罗曼·罗兰写道:“我从这次旅行中得出的主要印象和感觉是:‘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他们正在为全人类更美好的、最好的、灿烂的未来而工作’……”西方人对苏联抱有好感的主要原因有( )①西方经济大危机的打击,法西斯主义兴起②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③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日渐凸显④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D 依据题干关键信息“1935年6月”“西方人对苏联抱有好感”,结合所学可知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弊端日渐凸显,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而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使得工业发展迅速,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故①②③正确;西方人不会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故④错误,D项符合题意。
2.(xx济南调研)有学者指出,罗斯福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他扮演了一个改良主义者的角色,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他否定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B.他改变了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C.他调和了美国社会的劳资矛盾D.他以国家干预的方式完善了资本主义解析:D 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
依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是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维护、完善资本主义制度,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错误;罗斯福新政不是改变了自由企业制度,而是加强了国家的干预指导,故B项错误;C项只是新政的作用的其中一点,并非新政的本质,故错误。
3.(xx芜湖检测)右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某一重大改革中的宣传画(图中文字为:Work Pays America)。
它反映了政府( )A.大规模直接救济B.确保企业的公平竞争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D.兴办基础公共工程解析:D “Work Pays America”意思是工作给美国人带来收入,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 兴办基础公共工程,给失业工人创造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渡过危机,故D项正确;A 项图片中无涉及,排除;图中有工人,也有农民,故B、C两项均不全面,排除。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习题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1929-1932年美国约发生2 700次罢工,喊出“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口号,甚至发生武装反抗斗争。
许多著名知识分子公开拥护共产主义,主张学习俄国。
这说明()A.美国在美苏争霸中遭遇挫折B.苏联社会主义优越性受到正视C.资本主义生命力日益枯竭D.仅工人和知识分子遭危机之害2.(2020·丹东质检)1929年末,胡佛多次召开由劳资双方代表参加的白宫会议,希望资本家能够维持现有的投资规模和工资水平,工人代表能够放弃增加工资的要求;同时胡佛还提出轮流工作制度,即公务员每年无薪休假一个月,以此减缓就业压力。
这些措施的出台说明胡佛()A.仍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C.已意识到“大萧条”的根源所在D.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有益借鉴3.(2020·焦作一模)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使工人、农民等劳动群体能有效挑战企业权威,对西部、南部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增加了联邦政府的管理功能,协助稳定了以前问题众多的股票市场、银行系统等领域,还为福利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这表明罗斯福新政()A.是对传统经济政策的根本否定B.对经济的发展结构与方式产生影响C.以凯恩斯主义理论为行动指南D.有效杜绝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困扰4.(2020·许昌质检)1933年3月到4月,罗斯福总统通过签署相关法令,先后宣布停止黄金出口、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等措施,美国采取以上做法旨在()A.维护美元霸权地位B.防止通货膨胀C.缓和劳资矛盾D.提升外贸竞争力5.1979年,被誉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向选民承诺减税、削减政府机构、限制社会福利、消除通货膨胀,甚至削弱工会权力从而当选为英国首相。
撒切尔夫人的当选表明()A.国家加强干预经济符合时代需要B.女性议员更受选民的爱戴C.英国企图恢复自由放任经济政策D.英国深受“滞胀”问题困扰6.20世纪80年代,在欧洲多个国家中,保守性质的政党取代了长期执政的社会民主党,他们普遍提出了大规模减税和削减社会福利的经济政策。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第一讲考题演练(含解析)岳麓版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第一讲考题演练(含解析)岳麓版【高考题组】高频点1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1.(xx·安徽文综·T20)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
”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解析】选B。
2.(xx·海南单科·T18)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
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
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 )A.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B.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C.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解析】选C。
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十月革命后颁布土地法令,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开始实行粮食税制,这部法律是1922年颁布的,反映了实行粮食税制之后对农业的进一步改革。
故选C。
3.(xx·广东文综·T22)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
”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实行余粮征集制【解析】选A。
“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说明此领导人是赞成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行为,故选A。
高频点2斯大林模式及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1.(xx·新课标全国文综Ⅰ卷·T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2021高考历史大一轮单元专项十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单元·专项排查练(十)1.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暴发的直接缘故是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 √)2.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全然变革。
( ×)点拨罗斯福新政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它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利用政权利量对经济活动进行干与,它只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无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国家操纵私人资本实行国家垄断的政策。
( ×)点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垄断资今日趋排斥中小企业,也不是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实行经济干与手腕,增强对经济的操纵。
实质是垄断资本直接操纵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干与和调剂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国家宏观调控。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要紧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制定国民经济打算,但不是实行打算经济体制。
要紧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的经济打算只是进展经济的手腕。
( √)5.新经济政策使掉队的俄国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 √)6.斯大林模式的成立是错误的,它在历史上没有发挥过良好的作用。
( ×)点拨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是在外部资本主义包围和内部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形下成立的,它使苏联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
可是到了后期,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那么,没有及时地调整生产关系,使该体制愈来愈阻碍生产力的进展。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三次经济改革都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完全否定。
( ×)点拨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并无完全否定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完全否定,即舍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
易错排查矫正练常考易错点对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阻碍明白得不到位、混淆资本主义不同进展时期的经济政策、不能全面熟悉斯大林模式、对二战后苏联三次改革的区分不清等1.以下图是一篇研究美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经济现象与经济政策的论文中的插图,与图片相关的论述主题不可能包括( )A.“自由放任”政策的危害B.国家干与经济的必要性C.成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探讨D.学习苏联打算经济模式的可行性答案D解析西方各国的国家干与是在维持私有制、市场经济的前提下,政府增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并非等于实行以公有制为前提的打算经济,应选D。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九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专题质检人民版
专题质检九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广西柳州摸底,34)下表呈现的状况反映了( )与1929年相比相关国家工业总产值百分比(1929年=100)A.大萧条与经济制度密切相关B.世界各国已走出大危机泥潭C.经济领域形成两极对峙局面D.苏联工业日益脱离世界市场1929年相比相关国家工业总产值百分比”,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美国、法国受的损失最大,英国受到损失较少,恢复很快,德国损失很大,但恢复较快,苏联没有损失,增速加快。
可见不同的经济制度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故A项正确;根据表格可知,英法在1938年没有恢复损失,故B项错误;“与1929年相比相关国家工业总产值百分比(1929年=100)”只是各自国家与自己过去的比较,无法体现国家间经济总量的对比,故C项错误;表格中苏联的发展速度快,但无法得知其发展的过程中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故D项错误。
2.(2018广西桂林、贺州高三期末联考,34)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的《大萧条时代》中提道:“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总统(罗斯福)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但话说回来,爱情毕竟是超越逻辑的。
”这反映出“新政”()A.违背了自由主义的经济理念B.整顿金融获得银行家的支持C.站在了垄断资本家的对立面D.维护了广大劳工的一些权利,新政是在保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前提下的国家对经济的大规模干预,故A项错误;罗斯福整顿金融得到银行家的支持不属于广大人民的范畴,故B项错误;新政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建立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最终维护的是垄断资本家的利益,故C项错误;新政维护了广大劳工的一些权利,因此得到了民众的支持,故D项正确。
3.(2018河北衡水金卷模拟三,3)罗斯福新政是失败的,因为它保护(美国)信用(制度)胜过保护其人民。
桑托斯上表为不同学者关于罗斯福新政这一事件的历史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质检九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世纪20年代,美国立国之初所形成的吃苦耐劳、集腋成裘的古训被人们遗忘,取而代之的是追求快速致富。
“成功”的说教,制造了盲目的信心:衰退是反常的事情,繁荣无须解释。
此现象( )A.表明盲目追求致富会引发经济危机B.揭示出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源C.反映出经济大危机爆发前人们的心理D.论证了衰退和繁荣间的必然联系2.(2019湖南株洲模拟)经济大危机发生后,美国总统胡佛迫于舆论压力,在农业、财政金融等方面采取了一些反危机措施,如部分收购农产品,发放信任贷款,成立复兴金融公司等,其核心是坚持推行自愿联合和赞助的政策。
负债的农民、失业工人和破产企业界人士,要求联邦政府采取比总统更为勇敢的行为。
这表明胡佛政府( )A.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C.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效果明显D.全面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3.有学者认为此法主旨在于:国家对处于“自我毁灭性竞争”状态的企业界、极度贫困的劳工以及矛盾异常尖锐的劳资关系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
该法是( )A.《紧急银行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C.《全国劳工关系法》D.《社会保险法》4.罗斯福新政一开始就引起中国政论界的关注,有人指出:“此项试验如能成功,则非特美国之经济组织将有极重要之转变,即世界各国之经济政策亦必受其影响。
”这一评论( ) A.认为新政不能取得成功 B.预见到新政的世界意义C.未看到新政的久远效果D.担心经济危机蔓延中国5.1920年苏俄工业总产值降为战前(1913年)的13.18%,铁产量为战前的8%,钢产量为战前的5%;农业总产值比战前减少33%,谷物总产量下降19.1%。
这引起的后果之一是( )A.俄国被迫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苏俄国内出现严重的农民暴动C.工农业的发展比例已严重失调D.政府采取余粮收集制应对危机6.史学家认为,通过战争和阶级斗争的尖锐化来“培植”社会主义的思想对他来说已经格格不入……后来的列宁只是政治领域的独裁者,在经济领域则是多元论者。
此处列宁的转变指的是当时苏俄要( )A.继续加快脚步进入社会主义B.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C.继续实行国家垄断贸易D.优先发展重工业7.1951年,第比利斯地铁获准开建,国内上百家国有企业参与其中:莫斯科提供列车、车站电子钟、通风系统、盾构机,列宁格勒生产扶梯,变压器来自基辅,哈尔科夫制造配电器、通信基站。
这说明当时苏联( )A.经济体系日趋完备B.工程技术实现自给C.易于凝聚全国力量D.商品市场基本畅通8.据统计,截至1946年12月,法国政府持股达到50%以上的企业从战前的11家增加到103家。
这说明当时( )A.科技革命推动作用显著B.社会经济已得到全面恢复C.美国经济援助已见成效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度增强9.下面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就业状况增长表。
这一状况表明( )A.经济发展产生质的变化B.传统工业技术严重落后C.国民经济比例出现失衡D.高新技术产业已占主导10.据下表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西欧( )备注:表中“目标”为马歇尔计划提出的目标,1951年该计划宣告结束。
A.工农业生产迅猛发展B.物价基本保持稳定C.经济复兴隐含着危机D.生活水平稳步提高11.1980年,英国撒切尔政府开始通过公房出售的方式改革原有的公房使用制度,并缩减社会住房开支,随后在1988年开始了把社会住房转让给住房协会的改革,其主要目的是( )A.减轻政府负担B.改善公民住房C.缩减社会福利D.加强政府干预12.(2019河北张家口模拟)1973年,世界石油价格大涨,这使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笔“大而易得”的外汇收入,苏联领导层认为无论政治还是经济都可以高枕无忧,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并且进口依赖越来越大。
这导致了苏联( )A.新的经济体制得以建立B.对美国军备竞赛优势明显C.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矛盾D.综合国力与美国相差无几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货币政策应适当调整,以创造良好的环境,支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3年,罗斯福政府)答应把巨额款项分配给数以百万计的生产主要农产品的农户;承担为千百万失业者谋福利的责任;同意进行影响深远的地区性计划实验;保证拨款数十亿美元以使住宅和农场不被取消赎取权;承担巨大的公共工程开支;为全国的小额银行存款进行保险;并且第一次规定了联邦对华尔街的管制。
——摘编自[美]威廉·爱·洛克滕堡《罗斯福与“新政”1932—1940》材料二里根在其就职演说中宣称,严重的通货膨胀使得美国政府的经济决策难以顺利进行,使千百万美国人民的生活无法维持。
严重的通货膨胀是美国战后长期采用凯恩斯主义政策的结果。
并指责过去为追求“充分就业”,滥用财政、货币手段去人为地扩张总需求,既削弱了储蓄与资本形成,导致生产率的增长率下降,又过度刺激需求,加剧了通货膨胀。
因此要实现制止通货膨胀的目标,传统的需求管理政策必须废除。
里根政府把货币政策作为征服通货膨胀的政策手段而提高了它的地位,并且把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放到了首位。
——摘编自张士新《论里根政府的货币政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政府经济举措的主要目的和实质。
(6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政府的货币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美国政府的这一货币政策,颠覆了战后资本主义哪一重要经济思想?(4分)(3)综合上述材料,以“美国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为主题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晰;260字左右)(15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生命即是竞争、生命即是选择、生命必须繁衍。
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人类最终必然相向而行。
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之斗争,是财富集中与分散之历史乐章的一部曲。
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放宽自由,而社会主义的恐惧也迫使资本主义增加平等,东方是西方,而西方也是东方?不久,两者就要碰头?——摘编自[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运用中外现代经济史史实,探讨学者杜兰特的理论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专题质检九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C 材料强调经济大危机爆发前人们盲目追求致富,但没有论述这一心理与经济大危机爆发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揭示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故B项错误;材料中“取而代之的是追求快速致富”“繁荣无须解释”,反映出经济大危机爆发前人们盲目追求致富、盲目相信繁荣的心理,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经济大危机爆发前人们的心理,没有论证衰退和繁荣间的必然联系,故D项错误。
2.B 根据材料中胡佛采取的措施的核心是“坚持推行自愿联合和赞助的政策”,这说明胡佛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有限,依然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故选B项。
3.B 根据材料“国家对处于‘自我毁灭性竞争’状态的企业界、极度贫困的劳工以及矛盾异常尖锐的劳资关系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可知该法调节劳资关系,以此来恢复“自我毁灭性竞争”状态的企业界的生产,故B项正确;《紧急银行法》涉及金融秩序的调整,故A项错误;《全国劳工关系法》主要是为了保护劳工的利益,故C项错误;《社会保险法》主要是对社会财富分配进行干预,故D项错误。
4.B 题干中的评论并没有否认新政能够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此项试验如能成功,则非特美国之经济组织将有极重要之转变,即世界各国之经济政策亦必受其影响”,可知中国的有识之士在罗斯福新政伊始就已经预见到了其可能产生的世界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提到了新政可能产生的世界性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美国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故D项错误。
5.B 俄国于1918年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农业总产值比战前减少33%,谷物总产量下降19.1%”,可知农民生活急剧恶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严重影响农民的生活,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数据无法反映经济结构的情况,故C项错误;余粮收集制主要是十月革命后,面对国内外对新生政权威胁的情况下采取的政策,材料中的现象是这个政策的结果之一,故D项错误。
6.B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列宁的转变指的是当时苏俄要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指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故A项错误,B项正确;国家垄断贸易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故C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的主要思想,故D项错误。
7.C 在苏联模式下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不平衡,故A项错误;题干并不能说明苏联工程技术实现自给,故B项错误;1951年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上百家国有企业参与其中,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易于凝聚全国力量,故C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下禁止自由贸易,故D项错误。
8.D 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化程度提高,这不是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故A项错误;1946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年,各国刚刚开始恢复发展经济,故B项错误;法国国家控股企业增加不是美国援助带来的成效,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家控股企业增加,这是国家干预经济加强的表现,故D项正确。
9.A 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了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知识经济,从图中可以看出,1994—1998年信息产业的就业增长率是所有产业的两倍多,这说明知识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主体,经济发展产生质的变化,故A项正确;知识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主体,并不代表传统工业技术严重落后,故B项错误;国民经济比例主要是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比例,而不是指新兴经济和传统经济的比例,故C项错误;就业增长率的比重,说明不了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比例关系,故D项错误。
10.C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949—1951年西欧各国工农业指数增幅并不是很大,不能说明迅猛发展,故A项错误;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知1949—1951年,西欧各国批发价指数从108增加到143,由此推断物价增幅较大,故B项错误;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工农业生产并没有完成预期的指标,而物价却大幅上涨,由此推断西欧各国经济发展存在风险,故C项正确;表格中的数据不能体现生活水平的提高,故D项错误。
11.A 20世纪70年代英国发生经济“滞胀”现象,为缓解经济危机,英国政府开始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错误;改革的目的并不是改善住房,而是通过改革缩减社会住房开支,减轻政府负担,故A项正确,B项错误;缩减社会福利是此次改革的表现,不是目的,故C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