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经济体制改革-(4)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经济体制改革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经济体制改革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经济体制改革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废除人民公社制度3、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1)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
(2)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3)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4)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5)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2.南京政府在20世纪初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电话。
3.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到2000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位。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还用传真机和互联网发送文件。
报刊影视互联网2.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被认为是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3.此后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越来越多,如戊戌变法时期的《事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时期的《新青年》等。
多媒体时代:2.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4.1958年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的诞生。
5.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
20世纪90年代以后媒介诞生了。
它被称为“第四媒介”。
6..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7.互联网的四大优势:(1)集三大媒介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高一历史必修2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
案例分析
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不影响生产,采取
降温措施。当时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
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无主动权。要经过 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 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沈阳有两个厂,一是铜厂,一是电缆厂,这两个厂 仅一墙之隔,但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 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要从
“我们每户分到田,每户户主签字盖 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 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 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也
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 孩养活到十八岁。” 安徽小岗村包干到户红手印原件,成为 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 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
上海郊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农民在年终分配时露出了笑脸。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社队占全国社队总 数的92%,其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占78.66%。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撤销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乡、镇政府 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创办 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乡村新曲
国有经济 集体经转折
二、经济体制改革 三、社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四、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1.经济特区的创办
1.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南沿海,交通便利; 2.毗邻港澳,有众多海外华侨,便于吸引外资; 3.原有经济基础较好,资源丰富
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一、伟大历史转折
二、经济体制改革 三、社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十四大 改革目标 2.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 基本框架
高一历史必修经济体制改革
高一历史必修经济体制改革教学目标:1、掌握: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及作用;改革国有企业的措施及作用。
2、理解:积极体制改革的含义和必要性,一些重要概念,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
3、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如何在农村带来活力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
4、探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设计【知识结构】前提:“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原因农村措施经济体制改革内容作用原因城市措施作用意义【教学方法】本节教学内容有着极强的时代感和理论性,教学难度大。
在教学过程应注意了以下两点:一要要兼了政治学科和日常生活对本节教学内容的渗透,突出用历史思维来看今天政治的学科特点,二要要突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性。
历史就发生在今天的学生周围,教师应以新课改的精神,采取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活动方式,自己分析、归纳知识,使学生经历了一次实事求是“论从史出”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的和学会学习的过程。
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和谈话法。
在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方面,以讲为主,而对于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知识点方面则以谈话法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走进农村你会发现,许多地方的房子变高了,马路变宽了,过去人们向往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不再是一首儿歌,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
为什么二三十年前的儿歌在如今能成为现实呢?【新课内容】【过渡】:这主要得意于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就拿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乡安徽凤阳来说吧,三十年前一段凤阳花鼓词中这样说的:“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然而,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凤阳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三年跨了三大步。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历史是延伸的。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那么你知道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有哪些吗?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时间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2、原因(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3、表现(1)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2)民族资本的总额增加。
(3)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现出由沿海向内地的扩展。
4、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发起救亡图存的民族民主运动。
二、短暂的春天1、时间民国初期(1912——1919),一战期间2、原因(1)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如抵制日货、提倡国货),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3、表现(1)厂矿企业增多,扩建企业(规模扩大)。
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
(2)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和实业团体,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
4、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三、曲折的发展1、时间1927——1949(国民党统治时期)2、阶段(1)较快发展(1927——1936)原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表现: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经济体制改革》知识导航
第3课经济体制改革知识梳理一、背景1.十年“文革”,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同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
3.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原因(1)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2)长期以来农村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安徽和四川等省的改革试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4)生产责任制的经营方式得到中央的肯定,随后,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2.措施(1)经营体制: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2)管理体制:废除人民公社制度,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3)购销体制:改革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允许农产品自由买卖。
(4)产业结构:鼓励农村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兴办乡镇企业。
3.作用(1)克服了原来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促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3)为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1.原因(1)长期以来实行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发展要求。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试点取得了成功经验。
(3)1984年,中央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措施(1)中心环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2)管理体制: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是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3)所有制形式: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5)产权制度: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转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3.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高一历史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ppt课件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特点:农民为温饱自发改革
自发的改革得到中央肯定,改革扩展到全国
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果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 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吴象:1980年发生了包产到户的全国大辩论,吵得很厉害。5月31日,邓小平发表了一个讲话,肯定 了肥西、凤阳这两个地方包产到户的做法,认为现在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思想不解放。这当然是一个最大的支 持。
3、深入: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 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 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 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 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和时间上的大量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 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都要听北京的施
作用
政现化企策大分调代整生开企产、高 管 单业度 理 一要管制集 体 的求理中制公度的科:产学发简自是展权的政主以适放权清企公权应晰业有,市制、制扩经场权度大济经企责,为业济明要主和确求增 业 建 会社、通立强 活 主会政过社企 力 义,
1981年12月间,在胡耀邦的提议下,万里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村工作会议。1982年1月,1号文件 发布,它给包产到户上了社会主义的“户口”。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社 员签1、订含全义国第一一份、农包业干家庭合联同产承包责任制
周曰礼 :据专门去调查的同志讲,这个事情是有,是在一 个纸烟盒上反面写的,小岗穷得连这样一张纸也拿不出来, 这表明农民的穷苦到了什么程度!这时候万里还不知道,也没 有人给他汇报有这么一个小岗。
材料二 上海柴油机厂原来加工质量差,废品率达5%,当年头4 个月报废损失折3.8万元,可供小组人员发一年半工资;而在进行 内部整顿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后,废品率逐月下降,加上产量提高, 同样4个月至少挣回了3.8万元,企业却无权给职工发一分钱奖励。 职工抱怨:“浪费可以,节约无奖。”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材内容全解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知识拓展】1.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的原因(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
(2)过去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且已关系农民的温饱问题,所以要先从农村进行改革。
人民公社旧体制的存在,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一些打破人民公社体制较早的地区,当地农民和地方领导已经大胆地开始进行了改革试验,农村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趋势,所以农村改革率先开始。
2.运用比较法把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不同(1)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
在农业合作化前,土地等生产资料归个体农民私有,实行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土地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农民只有经营权和使用权。
(2)经营管理方式不同。
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只是单纯的以农民个体力量进行生产的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由集体统一管理,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基础建设。
(3)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
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不存在按劳分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发展后果不同。
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经营方式落后,个体力量薄弱且无法采用农业机械和新技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有利于改革农业经营结构,有利于我国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
(5)生产力水平不同。
合作化前,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一般以畜力、人力进行生产,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生产力水平有了极大提高,新的农业技术、农业机械被广泛使用。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着眼点主要是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高中历史必修2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4)(共27张PPT)
在实行包产到户后,改变了过去长久以来“凤阳地多 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 凤 阳 ” 的 状 况 , 1979 年 凤 阳 全 县 粮 食 产 量 比 1978 年 增 长 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市场来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体 制。它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不以 社会基本制度的变化为转移。是与计划经 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体制。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把公有制的优越 性与市场经济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结 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 平。
非公有制经济主要 包括个体经济、私 营经济、外资经济 等形式。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④、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时间:21世纪初
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5)、意义:
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 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 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1978年-1998年中国主要农产品占世界的比重变化 示意图
50 40 百 30 分 比 20 10 0 谷物(%) 棉花(%) 油料(%) 肉类(%) 禽蛋(%) 水产品(%)
1978年 1980年 1995年 1998年
1978年-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 示意图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经济的调节作用,采用行政手段来调节。
⑶积极作用:
高一历史说课稿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高一历史说课稿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高中各科目的学习对同学们提高综合成绩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精品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历史说课稿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希望同学们学业有成!一、说教材本课内容在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上承18课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经济经历了曲折发展,下接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在经历了各种曲折之后,1978年召开了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经济发展出现历史性转折。
本课讲的就是对内改革,而对内改革的成功又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开展提供了根本保障,所以本课为下一节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提供了前提。
本课讲述了1978年至今的经济发展过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标要求和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内容。
识记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理解国企改革的原因,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探究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只有不断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奋发图强,建设社会主义强大祖国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
理由:这两者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解决方法: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内容结合课本上的导言和资料回放指引学生从材料中归纳和理解;后者课本讲解得很清晰,由学生阅读后,概括具体措施。
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
理由:本课讲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学生对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了解不多、不深入。
尤其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认识不清楚。
解决方法:通过情景再现,教师以讲述为主,深入浅出,让学生理解。
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经了解到本课的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而对本课知识感兴趣。
但对一些理论性知识不感兴趣,因此教师要适当的运用一些史实、图片和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标 人教版高一历史经济体制改革
不只 磙 凤 见见 子 阳 新凤 一 地 娘阳 住 多 进女 就 不 凤出 逃 打 阳嫁 荒 粮 ,,,
一、背景
1、十年“文革”使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 发展 3、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工作中心的转移,提 出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
二、概况
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定的生产关系的 具体形式及其运行方式。它包括社会经济组织 和管理经济的制度、形式、方法以及经济运行 机制。
根本目的:解放生产力 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一)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要求
人民公社的弊端(历史因素)
1、原因
安徽、四川自然灾害严重
地方政府政策开明,党中央的肯定
安徽等省农民的首创精神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P47
(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
(3)在分配改革方面,把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改 为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 度。
(4)在产权制度的改革方面,实行以股份制为主 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4)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放权让利阶段(1978-1984)
第二阶段:两权(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阶段(1985-1992) 第三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1992 -1997) 第四阶段:实施债转股政策阶段(1997-)
(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
1、原因: (1)可能性:
a国企改革试点的经验
b党中央的决策
(2)必要性:有企业改革的推进 2、中心环节: 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
3、措施
新岳麓版必修高一历史-经济体制改革 PPT
新岳麓版必修高一历史-经济体制改革 PPT
新岳麓版必修高一历史-经济体制改革 PPT
在实行包产到户后,改变了过去长久以来“凤阳地多 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 凤 阳 ” 的 状 况 , 1979 年 凤 阳 全 县 粮 食 产 量 比 1978 年 增 长 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新岳麓版必修高一历史-经济体制改革 PPT
新岳麓版必修高一历史-经济体制改革 PPT
乡镇企业
• 背景:1984年全国粮食产量突破4亿吨,基 本解决了8亿农民的温饱问题 农村改革进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
展乡镇企业时期 影响: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
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 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新岳麓版必修高一历史-经济体制改革 PPT
新岳麓版必修高一历史-经济体制改革 PPT
新岳麓版必修高一历史-经济体制改革 PPT
小岗村建成大包干纪念馆
新岳麓版必修高一历史-经济体制改革 PPT
为了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0年,四川首先在广汉县进 行了人民公社政社分开、恢复乡政府的改革试点。图为取消人民公社 后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川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
⑴上述两则材料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有何不同? ⑵请结合世界现代史上的有关史实说明“资本主义也有 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一观点。 ⑶你如何认识这场姓“资”姓“社”的争论与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70年代豆腐票和粉票
80年代的布票
为什么当时要用这些票证??
各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价格都是 由中央统一制定,排斥了市场,影响 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 的发展,导致了商品供应的严重不足, 人民消费水平低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必修经济体制改革教学目标:1、掌握: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及作用;改革国有企业的措施及作用。
2、理解:积极体制改革的含义和必要性,一些重要概念,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
3、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如何在农村带来活力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
4、探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设计【知识结构】前提:“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原因农村措施经济体制改革内容作用原因城市措施作用意义【教学方法】本节教学内容有着极强的时代感和理论性,教学难度大。
在教学过程应注意了以下两点:一要要兼了政治学科和日常生活对本节教学内容的渗透,突出用历史思维来看今天政治的学科特点,二要要突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性。
历史就发生在今天的学生周围,教师应以新课改的精神,采取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活动方式,自己分析、归纳知识,使学生经历了一次实事求是“论从史出”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的和学会学习的过程。
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和谈话法。
在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方面,以讲为主,而对于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知识点方面则以谈话法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走进农村你会发现,许多地方的房子变高了,马路变宽了,过去人们向往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不再是一首儿歌,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
为什么二三十年前的儿歌在如今能成为现实呢?【新课内容】【过渡】:这主要得意于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就拿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乡安徽凤阳来说吧,三十年前一段凤阳花鼓词中这样说的:“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然而,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凤阳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三年跨了三大步。
为什么经济体制改革有这样神奇的力量呢?在即将学习的《经济体制改革》这一课中,我们将系统的学习和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经济体制改革)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师: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的,为什么党中央要选择农村作为突破口呢?生: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师: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面临哪些不利因素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生: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由于生产管理过于集中,搞大锅饭,搞平均主义,农民没有生产的积极性。
师:怎样才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呢?生:让农民经营有自主权。
让学生阅读教材和以下补充资料先熟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来,进一步体会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概念及意义。
材料补充1979年1月,安徽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衬18个农民搞起了大包干,率先敲响了农村改革的鼓点。
从此以后,农业的生产责任制在全国普遍实行。
当时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大体分成两类:一类是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一是包工包产,联产计酬。
后来全国主要采用包干到户经营,不定额,不计酬,不统一分配,有人形象地称为“自负盈亏”。
师: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什么?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先在安徽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实行,之后在全国推广开来。
师:如何从本质上理解这一历史现象?是否意味着否定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生:本质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不能说是否定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因为改革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的,没有改变所有制性质,仅改变了经营方式。
师:1978年在安徽和四川率先实行“放款政策”“休养生息”的政策,允许农村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度。
标志着这一制度的开始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产生了什么影响?生: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子,调整了农村的生产关系,克服了曾经长期存在的生产上的低效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从而摆脱了束缚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的旧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真正变革。
2.乡镇及村民委员会的建立师: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农村的行政结构也发生了什么变化?生:人民公社制度被废除,建立起乡镇;村民委员会代替了生产大队。
乡镇和村民委员会的建立,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后,我国农村的经济管理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得以改革,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
师:农村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生:使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的需要。
师:农业产业结构有什么变化?生:农民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乡镇企业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
师: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生: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
乡镇企业的创办为实现我国工业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也开始了试点。
到1984年中央关于《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后,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并不断深入。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师:农村中由于管理过于集中,束缚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在城市中,又是哪些因素影响了企业效益?生:长期以来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由于所有制成分单一,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使企业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企业和职工吃“大锅饭”的局面,从而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及内容师:因此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让学生依据教材概括出,老师依次作一讲解)生:首先,管理体制。
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师:对企业实行什么具体政策?目的是什么?生: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扩大企业的自主权、自负盈亏、承包经营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等等。
目的是使责、权、利相结合,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统一,以充分电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师:主要内容还有哪些?生:其次,所有制结构:单一的公有制被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和外资独营等多种所有制结构代替。
第三,分配方式:由平均主义转变为按劳分配方式。
师:对!通过这些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效益显著提高,经济得到显著提高。
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3.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师: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开始于什么时候?生: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
师:改革的主要内容上有什么变化?生:由放权让利、两权分离等政策性调整阶段转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在大企业实行公司制、股份制,在小企业采取联合、改组等多种形式。
师: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生:加快放开搞活企业的步伐,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作用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使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实现了翻番的目标,农业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和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并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的水平。
本课小结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把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为我国改革的重点。
从1978年底开始,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试点;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后,把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992年“十四大”以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等等。
社会主义的改革从一开始紧紧抓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一重心和主旋律,并逐步触及和解决经济主体的责权利、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等体制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并向纵深发展。
课后研讨1978年农村开始搞家庭承包时,许多人不同意,对家庭承包是否还算社会主义有疑虑,有人甚至认为这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早上回到解放前”。
“现在还有人提出家庭承包制应该在经营上上规模。
认为搞了那么多年还要搞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右了。
其实,从当前我们的实际出发,农村目前多数地区还只能够搞家庭联产承包制,有些地方有条件的适当搞规模经营也是可以的,但中国目前的实际,农村还远不到都上规模经营的时候”。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出你同意及不同意的理由并与同学交流一下。
思路:应该充分肯定学生评论中的合理成分。
必要时引用邓小平同志这句话作一下引导启发:“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
实行包产到户的地方,经济的主体也还是生产队。
这些地方将来会怎么样呢?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地方也会巩固起来。
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15页)课后练习选择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A 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B 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C 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D 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2、农村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大改革的变化表现在(D )①土地所有制②经营管理方法③生产经营的权利④产品的分配原则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解有误的是( A )A是对农村土地所有制的重大变革B土地所有制不变,却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C 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D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含义是(C )A 把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B 改变所有制形式C 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D 改变经济管理方式5、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体制D 改革计划经济管理体制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D)①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②分配上克服“大锅饭”和平均主义③有利于解放生产力④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7、“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文中“革命”的含义是(C)A、社会制度的变革B、生产力的飞跃C、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D、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根本变革8、下列各项中,不能准确表述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因素的是( D )A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权 B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活动有一定程度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