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2

合集下载

【高考调研】2019届新课标高历史三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2及答案

【高考调研】2019届新课标高历史三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2及答案

课时作业(二)一、单项选择题1.(2018·开化中学模拟题)日本学者内藤乾吉说:“唐代的政治并非是君主独裁政治,而是综合天子和贵族意志实行的贵族政治。

门下省则堪称为代表贵族意志的机关。

”与此说相符的观点是()A.中国古代专制皇权总是不断加强B.唐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C.唐代门下省的权力超过了皇权D.唐代皇权受到了宰相权力的制约答案 D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唐代的政治并非是君主独裁政治”“门下省则堪称为代表贵族意志的机关”和门下省的职责可知,D项符合题意。

2.(2018·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模拟题)三省职掌的划分,十分有趣,却也十分无聊,它只不过是皇权一权的琐碎分配、实质上中书省只是皇帝私人的秘书室,门下省只是皇帝私人的收发室。

看它们的官属,无论官称和职务,几乎完全相同,只好勉强用“左”“右”予以区分。

该材料意在表明()A.中书省只是毫无实权的秘书机构B.三省的设置削弱了皇帝的权威C.职能分工明确且国家政务各有侧重D.三省间并无实质性的制衡关系答案 D解析从“三省职掌的划分,十分有趣,却也十分无聊,它只不过是皇权一权的琐碎分配”等信息可知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唐朝三省职权的划分。

材料没有反映出中书省无实权,A项错误且与所学不符;从“实质上中书省只是皇帝私人的秘书室,门下省只是皇帝私人的收发室”可知B项错误;从“看它们的官属,无论官称和职务,几乎完全相同,只好勉强用“左”“右”予以区分”可知C项错误;D项符合题意。

3.(2018·慈溪中学模拟题)唐代曾开办“算学馆”,一度把数学纳入科举范围,但算考出身的官员官阶很低,所以应试的人很少,到了晚唐,算考试停止了。

算的最终命运反映了唐朝()A.科技发展的停滞B.科举制度的衰落C.官僚政治的腐败D.社会价值取向功利化答案 D解析从“算考出身的官员官阶很低,所以应试的人很少”可知当时知识分子功利化的现实比较严重,故选D项。

4.(2018·济宁市模拟题)宋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A.活跃了人们的思想B.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C.扰乱了社会的秩序D.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答案 D解析从材料“广开科举之门”“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中可知,科举制的实行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

2019高三历史复习集训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2019高三历史复习集训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2019高三历史复习集训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后限时集训(二)(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对应学生用书第299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汉武帝即位后,改变了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

汉武帝此举( )【导学号:62160013】A.加强了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B.强化了相权对中央集权的控制c.削弱了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D.化解了相权与君主集权的冲突A [汉武帝改变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意在削弱贵族政治,丞相由皇帝亲自擢选也能加强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故A项正确。

]2.西汉武帝以侍中、尚书等组成内朝执掌国家决策大权,后又任命外戚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不但掌管全国军事,还进入内朝,参与政治决策,位在三公之上。

武帝驾崩后,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的身份正式作为内朝的领袖执掌朝政。

从此,外戚担任大司马大将军,掌控内朝成为西汉惯例。

下列对这种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霍光以后三公被剥夺了相权B.大司马大将军掌握决策权,西汉政府从文人政府转变为军人政府c.大将军卫青进入内朝后,皇权受到严重威胁D.西汉后期内朝逐渐成为外戚专政的工具D [霍光掌权位于三公之上并不代表三公被剥夺相权,故A项错误;外戚担任大将军不意味着军人执政,故B项错误;卫青入内朝加强了皇权,故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西汉后期外戚专权掌控内朝成为惯例,故D项正确。

]3.“太子年幼继位,年轻的太后临朝,不得不重用她娘家父兄来协助处理政事,外戚骄横擅权,无视幼主。

及至皇帝成年,结纳在自己身边的心腹宦官,发动政变,除掉外戚。

皇帝亲政后,自然重用夺权有功的宦官,于是又演成宦官专权的局面。

这种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成为东汉后期封建政权的一个特点。

”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外戚、宦官权力过大B.君主的权力受到制约c.君权至上的结果D.中央集权所致c [外戚、宦官权力过大是材料的现象,不是根源,故A 项错误;虽有外戚、宦官专权,但他们的权力并不是来自于制度和职位,而是来自皇帝的支持和信任,是皇权的延伸,君主的权力并没有受到制约,故B项错误;外戚和宦官是皇帝的亲信,之所以能交替专权,关键在于他们代表的是皇帝的权威,是君权至上的结果,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D项错误。

【配套K12】2019版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模块一 第2单元 第3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

【配套K12】2019版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模块一 第2单元 第3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

课后限时集训(三)(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对应学生用书第301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大同高三模拟)克利斯提尼改革规定“所有居住在同一村庄的人彼此都是村民,他们不再用祖上的名字相称,而正式以村庄的名字相呼。

”此做法() A.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B.瓦解了贵族政治的基础C.表明雅典人实现了平等D.旨在排斥雅典的外邦人B[梭伦改革奠定民主政治的基础,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所有居住在同一村庄的人彼此都是村民,他们不再用祖上的名字相称”,说明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打击了贵族,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事实上并未实现真正的平等,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雅典人与外邦人等信息,故D项错误。

]2.雄辩术在希腊教育中享有比较高的地位。

在雅典民主城邦,熟练的公共演讲是从政的必要条件,即使在公共演讲丧失了政治功能后,雄辩术仍然受人崇敬,端庄优雅的演讲本身最终变成了一种崇敬的目标,无论演讲者说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与否,这种情景客观上()A.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养B.推动了自由观念的形成C.促进了教育体制的完善D.增强了公民的参政意识A[雄辩术不论是否具有政治功能都受到推崇,“端庄优雅的演讲本身最终变成了一种崇敬的目标,无论演讲者说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与否”,这就必然有利于公民群体文化素养的提升,故A项正确;雄辩术备受推崇与自由观念没有直接的关系,故B项错误;对雄辩术的推崇并不一定会导致教育体制的完善,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故C项错误;丧失政治功能后的雄辩术并不能增强公民的参政意识,故D项错误。

]3.(2017·赣州高三适应性考试)公元前431年伯利克里在纪念为抵抗斯巴达人(希波战争)而殉国的战士的葬礼上发表演讲时说:“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

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相反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总之,我们的城市向全世界开放,雅典是希腊的学校。

江苏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二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江苏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二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江苏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二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公田不治”己很普遍,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

这一变化说明A. 铁犁牛耕导致土地私有制的产生B. 商鞅变法标志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 各国变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 土地制度的变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2. 汉代太学的教师均称为“博士”,东汉光武帝“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

他们分别教授《施氏易》、《孟氏易》、《梁丘易》、《京氏易》、《欧阳(尚)书》、《大夏侯(尚)书》、《小夏侯(尚)书》、《齐诗》、《鲁诗》、《韩诗》、《大戴礼》、《小戴礼》、《严氏春秋》与《颜氏春秋》,史称“五经十四博士”。

材料反映了A. 儒学思想的正统最终确立B. 当时学术氛围比较宽松C. 儒道思想相互借鉴与融合D. 百家争鸣局面再次形成3. 有学者指出:明朝完整的科举考试共有三场,不仅包括《四书》《五经》的记诵,还包括沼、诰、表、判和策问等内容,八股文只占第一场中的一小部分。

假如只知道有第一场,那么这个所谓科举,只不过是其全部内容的1/4甚至1/5而已。

材料旨在说明A. 科举考试存在复杂程序________B. 应该全面评判科举制度C. 八股文不利于人才选拔________D. 应辩随评价八股文考试4. 《长生殿》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其几乎导致唐王朝覆灭;《桃花扇》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

这说明A. 古代小说情节源于市民生活________B. 文艺作品具有历史承载功能C. 明清小说大多讽刺腐败现象________D. 唐朝后民间论政现象较普遍5. 下表为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输出货物总值的统计情况表, p6. 时间(年) 1842 1844 1846 1848 1850 1852 1854 输华货物总值(万英镑) 96.9 230.5 179.1 144.6 157.4 250.4 100.1造成表中反映的现象的原因是A. 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较少________B. 中国人不喜欢英国的货物C. 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表现________D. 中国自然经济的排斥7. 在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下表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 AB. BC. CD. D8. 孙中山表示,“今日共和告成……故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

课后限时集训(二)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某某质检)汉初,X邦以春秋战国以来的各国为基础分封诸王,九个同姓王和某某王吴芮的封地,约相当于关东六国故地,中央管辖的十五个郡主要在关中地区,大致相当于秦国X围。

这反映了汉初郡国并行制( )A.迅速形成地方割据B.阻碍社会经济发展C.实现中央垂直管理D.尊重各地原有传统D[根据材料“X邦以春秋战国以来的各国为基础分封诸王”可知,郡国并行制尊重各地原有传统,故选D项;材料的主旨强调尊重各地原有传统,而不是形成地方割据,且尊重原有传统与地方割据关系不大,排除A项;汉初郡国并行制促进了各郡国经济的发展,排除B 项;被分封的诸侯王在封国内独揽大权,郡县制才是中央垂直管理,排除C项。

] 2.(2019·某某适应性考试)唐宋以来,宰相出任藩镇节度使或藩帅带宰相官衔者,称为使相。

A.藩镇割据导致使相出现B.地方的独立性逐渐加强C.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D.使相致使唐代战争不断B[从出身、所在和结果的逐步变化可以看出地方独立性增强,故选B项;唐玄宗时期已出现使相,但其只是代天子巡边,并未形成藩镇割据,排除A项;代天子巡边只是使相的一项职责,并不能说明其分割了宰相的权力,排除C项;藩镇割据致使唐代战争不断,排除D 项。

]3.(2019·德阳一模)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根据上表中的信息,可以确认的历史结论是,宋初( )A.科举改革成效显著B.地方治理得到强化C.经济重心南移加快D.地方机构日渐臃肿B[题干中979年与960年相比,中央所辖州、县数量增多,表明地方被分化,中央权力增大,故选B项;题干州县数量变化与科举制关系不大,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州县的分化,未涉及经济问题,也反映不出地方机构情况,排除C、D两项。

]4.汉武帝时,在置十三州部刺史的同时,在郡一级设置督邮,“掌监属县”。

2019年高考二轮历史模块综合集训2

2019年高考二轮历史模块综合集训2

模块综合集训(二)(对应学生用书第155页)(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853年,由于反清组织小刀会占领上海部分地区,1853年至1854年间外国领事暂代清政府收取上海的关税。

1854年6月,清政府与美、英、法三国领事会谈并达成协议,成立一个由三名领事代表组成的税务司署——上海海关税务司。

该机构的设立()A.使得中国的海关收入大量流失B.是清政府面临政治危机的产物C.缓解了清政府与列强间的矛盾D.标志着中国海关走向了近代化B[由材料信息“1853年,由于反清组织小刀会占领上海部分地区,1853年至1854年间外国领事暂代清政府收取上海的关税”可得出清朝统治的危机,故B项正确。

]2.外国使节采用何种礼节觐见中国皇帝,始终是中外关系的一个死结,围绕着“跪与不跪”,引发了多次外交冲突(见下表)。

其反映的实质是()B.近代外交确立的艰难历程C.清政府天朝上国的意识D.维护国家主权利益的斗争B[材料中从“乾隆时代(1793年)”到“同治时代(1873年)”漫长的过程中才有了近代外交的形式,故B项正确。

]3.(2018·莆田二模)“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

”这种现象反映()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C.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B[由“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可看出百姓种茶与市场关系紧密,故B项正确。

] 4.1901年1月慈禧太后在西安发布“预约变法”上谕,4月设立“督办政务处”,任命奕邼、李鸿章等6人为政务大臣全权负责新政各项事宜,之后清政府在1901—1905年陆续颁布新政措施30余项。

材料表明清末新政() A.客观上推动了近代化B.抵制了维新思想的传播C.导致了革命形势高涨D.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A[清末新政中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新政措施涉及政治上的民主与法制的试行、政府部门的更变,经济上制定一系列专门法和经济法,设立农工商部,此外还有建立现代法律体系和司法制度、现代教育制度等,这些都在客观上推动了近代化,故选A项。

【2019高考历史押题冲刺】2019年高三5月内部特供卷 历史(二)

【2019高考历史押题冲刺】2019年高三5月内部特供卷 历史(二)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材料二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
1916年8月底,最高统帅部以发布战事命令的形式公布了鲁登道夫起草的“兴登堡纲领”。其中心思想是,实行“军部独裁”。纲领規定:推行“强制措施”,加快军火生产,增加劳动强度,抽调エ人上前线。为保证“兴登堡纲领”的实施,1916年11月1日建立了由格伦纳中将领导的军事管理局,控制德国本土、被占领区和一部分帝国盟友的经济。这是最高统帅部企图通过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干预、对全国人民的专制统治来保证最高军事领的贯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货币化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何积极作用。(7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A.说明新政刺激消费已初见成效
B.反映人们寻求慰藉的心理需求
C.体现美国人民淡定应对危机的心态
D.这是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第13题、第14题为必考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题~第17题为选考题,每题均为15分,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题进行作答。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推荐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后限时集训

推荐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后限时集训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历以名。

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蓄积殷富。

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摘自《淮南子·要略》材料二政作民之所恶,民弱;政作民之所乐,民强。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

国为善,奸必多。

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国贫而富治,曰重贫,重贫者弱。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

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商君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之法”的动力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基本理念,联系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在变法中是如何贯彻这一理念的。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历以名”得出秦国民风民俗的现实需要;根据材料一“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蓄积殷富”得出秦国地理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优越;根据材料一“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得出秦孝公的强烈愿望。

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得出弱民,即将国家与人民对立。

第二小问,结合商鞅变法中有关“弱民”措施加以说明即可。

【答案】(1)动力:秦国民风民俗的现实需要;秦国地理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优越;秦孝公的强烈愿望。

(2)理念:弱民,即将国家与人民对立。

贯彻:实行文化专制,焚毁诗书,禁止民众阅读、传播;实行连坐法,加重对民众违法的处罚力度;重农抑商,对商业征收重税,并将山林和湖泊收归国有等。

2.(2017·广东七校高三联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材料二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

2019版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模块三第14单元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Word

2019版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模块三第14单元第32讲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Word

课后限时集训(三十二)(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对应学生用书第363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某种文学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重视情感的抒发,“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

”由此判断,其文学风格是()A •浪漫主义B •现实主义C.自由主义 D •现代主义A [根据材料中“绝对自由,重视情感的抒发”是浪漫主义的体现,故A项正确;现实主义的特征是关注社会问题,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故B项错误;自由主义并未成为独立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故C项错误;现代主义主要体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有悖于传统,故D项错误。

]2•《唐璜》从出版之日起,便在整个欧洲大陆造成了风暴一般的影响。

鲁迅说,“其力如巨涛,直薄旧社会之柱石。

余波流衍”。

一时以拜伦为自己模仿的最大对象,写出自己心中“唐璜”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典型的如()A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B.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C. 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D•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A [《唐璜》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而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故A项正确;《老人与海》是现代主义作品,故B项错误;《自由引导人民》是美术作品,与材料中“文学作品”不符,故C项错误;《约翰•克里斯朵夫》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D项错误。

]3. (2017银川模拟)部分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在法国大革命后认为,人只有回归基督教,才能找到精神的故乡。

这反映出当时()A •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尚不成熟B. 法国大革命造成了思想混乱C. 浪漫主义者过分的强调理性D.部分民众对社会现实的失望D [浪漫主义文学创作走向成熟的时间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后浪漫主义文学创作走向成熟,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关于法国大革命影响的信息,故B项错误;浪漫主义者反对过分的强调理性,他们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人只有回归基督教,才能找到精神的故乡”可以得出部分民众对社会现实的失望,故D项正确。

2019高三历史ⅱ专项二阶段性测试题

2019高三历史ⅱ专项二阶段性测试题

2019 高三历史ⅱ专项二阶段性测试题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联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虑,多理解!无论是单项选择、多项选择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拥有委婉性,特别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添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供给的有限资料,明确观察重点,最大限度的发掘资猜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频频细读。

只有经过认真斟酌,推断命题老师的企图,踊跃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可以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本试卷分第一卷 ( 选择题 ) 和第二卷 ( 非选择题 ) 两部分。

总分值 100 分。

时间 90 分钟。

第一卷 ( 选择题共 50分 )【一】选择题 ( 每题 2 分,共 50 分)1、(2018 ·长春一模 ) 阅读以下相关近代中国境内工业统计资料( 外国人办的企业略 ) ,从中我们获取的相关中国经济的正确信息是 ()第一期间 1872~第二期间 1895~1894 年1913 年设厂数53463商办资本( 千元)469790801资本所占比重9.6%41%官办和设厂数1986官商合资本( 千元)1619629469办资本所占比重33.1%13%A.拥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色B、官僚资本经济今后逐渐走向消亡C、民族资本在社会经济中占支配地位D、甲午战后民族资本获取迅速发展【答案】 D【分析】观察学生提取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资料表格可见,1895 年后的商办投资和厂数都有较快增添,而官办和官商合办的那么增添较为缓慢,所以可见民族资本主义在1895 年后获取一次较快的发展。

A 项答案是没法得出的,因表格未表达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B 项也没法得出,因表格中官办企业未至消亡的境地,C项不符合史实。

2、(2017 ·杭州学军中学 ) 某学校历史研究小组在图书室找寻资猜中找到了以下一组图片,该小构成员为它们确定的主题中,最合适的是 ()图片说明,从左往右:① 1863 年的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②张謇民国初年有名实业家③ 1932 年日军炸毁的商务印书馆④ 1956 年上海工商界申请推行全行业公私合营A、民族工业的曲折历程和新的春季B、“实业救国”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C、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困难重重D、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答案】 A【分析】①②反响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③反响了民族工业的曲折;④公私合营反响了民族工业的春季。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通史限时集训2-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通史限时集训2-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通史限时集训(二)(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洛阳一模)汉初,韩信要求做齐王时说:“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

”刘邦改立韩信为楚王时说:“信习楚风俗”,便于“存恤楚众”。

这一现象表明西汉初年( )A.中央集权逐步强化B.王国的存在具有合理性C.社会风俗有待提高D.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B[由材料“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存恤楚众”可知通过分封诸侯王稳定局势,王国的存在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故选B项;封国不利于中央集权,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封国问题而非社会风俗,故排除C项;材料强调封国的必要性而非其弊端,故排除D 项。

]2.(2019·郴州一模)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西汉前期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体制,皇帝任命官员管理与委托刘姓子弟统治一方并举;汉武帝实行刺史制度,通过授权品级较低的刺史代表皇帝巡查监督各地郡县官员和王侯;东汉后期刺史所辖州成为郡县之上的地方一级行政区,州郡县三级管理体制取代郡县二级制。

这些举措的变化主要表明汉代( ) A.地方行政机构并非一成不变B.统治者着眼于加强中央集权C.统治者的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相背离D.都起到了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效果B[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适应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选B项;材料反映出地方行政区划,而非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出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的客观效果,因此不能体现出与主观愿望相背离,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出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都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排除D项。

]3.(2019·绵阳一诊)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文解释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

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

据此可知,白虎观会议( )A.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B.消除了各家之间的分歧C.提高了儒家的社会地位D.规范了儒家的学术研究A[材料“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义》”可使儒家思想统一,进一步强化了大一统思想,故A项正确;“消除”一词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材料“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文解释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并没有影响儒家的地位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没有涉及学术研究问题,更强调教化,故D项错误。

江西省上饶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上饶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5。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1862—1917年部分贸易数据情况。据此可知
A。 中国近代工业艰难发展
B。 中国国际贸易良性增长
C。 中国改变贸易逆差态势
D。 中国经济畸形有所改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图表信息可知,1862—1917年中国的进口总额远高于出口工业品总额,中国的进出口比重呈畸形。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60年代,由于洋务运动的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但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压榨与干扰,中国近代的工业发展艰难,故选择A选项;图中中国的进口总额远高于出口工业品总额,并没有呈现良性增长也没有改变贸易逆差,故排除B、C选项;从1861—1917年,进口总额与出口工业品总额的差距越来越大,中国经济畸形并没有发生改变,故排除D选项。
【点睛】本题考查西周时期“礼崩乐坏"的现象及分封制的发展历程。做题时应理清分封制的发展历程与实际意义。
2.汉帝国建立之后,统治者逐渐把目光转向国内以稳固统治,激励军功的二十等爵制逐渐转变为帝国管理贵族、官吏、庶民的封君食邑赐爵制。这从侧面说明了
A。 中央集权统治遭到了削弱
B. 国家由战争轨道转入休养生息
【点睛】本题考查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已经欧洲一体化的建立过程。
12。美国“高科技"革命爆发后,学者一般把由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向以知识产业为主的经济转变的过程,称之为“非工业化”,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非工业化”
A。 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 表明政府干预经济缺乏力度
C. 意味着实体经济相对削弱
D。 使世界经济处在深刻调整中
11。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提出建立以法德为核心、以法国为领导的“欧洲人的欧洲”,通过“缓和、谅解、合作”逐步实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最终走出“雅尔塔”.这一对外方针的提出

江西省南康中学于都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南康中学于都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南康中学、于都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题计1.5分,合计48分。

)1. 秦代北方的郡只相当于今天的一两个地区,河东郡就略似今天山西省的临汾、运城两地区;而南方的郡有如今天的一个省或更大,九江郡起初就相当于今天安徽省及江西省的大部。

后来南方政区的幅员越变越小,其政区幅员的变化效率比北方要快.这种变化主要表明()A.统治疆域的扩大B.北方经济的衰落C.中央集权的加强D.政区细化的趋势2.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

魏晋时“门下”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见,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长,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

这一历程反映了()A.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B.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的机构C.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削弱D.宰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3. 1464年,明宪宗不经正常途径,授予工人姚旺为文思院副使,此为“传奉官”之始,后传奉官泛滥,引起众多官员不满。

1485年,群臣上疏请求宪宗废除传奉官制度,宪宗有所感悟,罢免五百余名传奉官,一时朝野称快,传奉官制度受到遏制。

传奉官制度的遏制有利于()A.加强君主专制的统治B.维护官僚政治的平衡C.减少中枢决策的失误D.提升内阁成员的地位4.马克思指出:“数百万(小农)家庭……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就这一点而言,他们是一个阶级。

而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地域的联系,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共同关系,形成全国性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就这一点而言,他们又不是一个阶级。

”马克思在这里想要说明的是()A.小农国家意识比较淡薄B.小农经济的分散性特点C.小农不能划分到阶级中D.小农应当建立政治组织5.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块三高考研析·把握考向
真题典例
1.[2018·江苏高考]《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答案 A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贵族朝会时,天子、三公、诸侯、诸伯、诸子、九夷、八蛮等都有严格的列位礼节,这种礼仪规定体现了分封制下的等级特征,故选A项。

B、C、D三项均与材料中的“贵族朝会”特征不符。

2.[2018·浙江高考]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答案 D
解析“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体现了分封制,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内核纽带的,故A项体现了宗法制的影响;B项“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反映的是宗法制影响下的家谱意识;C项“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反映了统治权在家族内继承,折射出宗法制观念。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反映了一种不以血缘关系为标准的用人观念,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故D项符合题意。

3.[2018·江苏高考]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
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答案 C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秦琅邪石刻称颂秦始皇功绩,“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中说在秦始皇很久之前大禹就已经“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

这种差异说明,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故选C项。

A项表述与材料信息主旨无关;B项表述明显错误;材料中石刻内容与文献记载并不是相互印证的,故D项错误。

4.[2018·上海高考]在中央集权体制初创的秦朝,选用啬夫的是()
A.太尉B.皇帝
C.郡守、县令D.丞相
答案 C
解析啬夫是乡吏之一,由郡守、县令选任,故C项符合题意。

5.[2018·海南高考]《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A.郡县制B.分封制
C.井田制D.宗法制
答案 A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秦始皇否定了分封诸侯的主张,设置郡守等官职,与周代以来“分封建邦”的分封制有很大不同,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相悖;C、D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师说高考
①商周政治制度5年13考
②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5年9考
1.[2018·河北枣强期中]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

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

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

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
A.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
B.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
C.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
D.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
答案 A
解析这种族群关系,使不同族群的人加强了文化交流和融合,这样会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

故选A项。

2.[2018·保定摸底]鲁武公九年,鲁武公带着大儿子姬括、小儿子姬戏到镐京去朝拜周宣王。

周宣王很喜欢小儿子姬戏,就要鲁武公立姬戏为嗣君,做鲁武公的接班人。

结果鲁武公按周宣王命令立姬戏为嗣君,即鲁懿公。

材料反映出()
A.当时宗法制已很难得到实行
B.姬括会成为当时鲁国的小宗
C.周宣王在诸侯王中的威信将会更高
D.统治者个人好恶是西周时期立嗣君的主要标准
答案 B
解析孤证不立,故材料中一个事不能说明当时宗法制很难得到实行,排除A;这一事件不能使周宣王威信提高,排除C;统治者的个人好恶决定嗣君不是主要标准,是特例,排除D;只有B是正确的,姬括不能立为嗣君,将会成为当时鲁国的小宗。

3.[2018·深圳模拟]西周分封制度首次在中国范围基本废除,主要是因为()
A.春秋时期井田制崩溃
B.儒、道、法三家思想推动
C.秦国商鞅变法
D.秦朝统一全国,推行郡县制
答案 D
解析春秋时期,分封制虽走向瓦解,但未废除,故A错误;儒家主张恢复西周的制度,与题目中的信息“西周分封制……废除”不符,故B错误;商鞅变法局限于秦国,与题目中的信息“中国范围”不符,故C错误;秦朝统一后,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故D正确。

4.[2018·北京海淀区模拟]“至秦,人主自亲事以操制臣下”,在中央专门设立御史大夫()
A.总领百官,监督军旅B.典正法度,以正纲纪
C.检查户口,征收租赋D.审查诏令,签署章奏
答案 B
解析总领百官,监督军旅属于丞相的职责,故A项错误;秦朝御史大夫主要负责监察百官,故B项正确;检查户口,征收租赋是基层官员的职责,故C项错误;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是唐代门下省职责,故D项错误。

5.[2018·保定联考]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刻石颂秦德。

颂词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

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

秦始皇封禅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A.刻石颂德,流芳百世
B.齐鲁未稳,借机加强对其控制
C.给皇权披上神圣外衣,以示皇权至上
D.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
答案 C
解析封禅是政权易姓合法化的仪式,因此秦始皇封禅是从维护一家一姓的专制统治需要出发的,C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