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考纲考点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学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歌都不陌生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诗歌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常用诗句来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古诗词鉴赏的复习更要激发学生兴趣。

话说三遍不好听,要吸引学生,惟有增加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于是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我会经常在课堂上引用一些诗词名句,如学习李清照的《醉阴花》时,我便引用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来诠释;有时课前活动时有些女生胆小羞涩,在同学们的一再鼓励下才会走上讲台,我就说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啊,一旦讲到人的奉献精神时,我又常常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讲到父母之爱时就“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哟。

积累了这些诗句的同学便与老师有了默契的交流,其他同学就会问老师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呀。

于是我就趁机在课余让他们抄录这些诗。

我发现当教师把自己的这份热情传递给学生后,他们也会对古诗词产生极大的兴趣。

二、紧扣考纲内容来精当选材选题必须紧扣高考考点,有针对性。

高考一般考察的都是学生的理解想象和初步鉴赏能力,从选题上看一般是相思、爱国、咏怀、立志、友情、状物抒情等方面的主题。

优秀的古代诗词中所张扬的是:执着而深沉的家国情怀,热烈而真挚的亲情主题,深味人生的理性思索,是我们的文学遗产中最为可贵的精神财富。

它表现了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对于民族的自豪,对于社会的责任感。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解读了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执着;体味到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国忧民;捕捉到孟浩然“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急切入仕心情;感受了屈原的坚韧,苏轼的豁达,李清照的纯真……古诗词中积极、蓬勃、昂扬的感情基调,激励着学生永远追求真、善、美,培养完整的、高尚的人格。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第一讲 诠释考纲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第一讲 诠释考纲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的: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把握一些诗歌的解题技巧,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意象及构成的意境,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和作者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诗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

3.诗歌鉴赏题回答的表述技巧。

第一讲诠释考纲教学目标:1、掌握考纲考点2、掌握解答诗歌鉴赏题的基本步骤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二、真题引路【例】(2007·湖南)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5分)示长安君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

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祜五年(1060年)出使辽国前所作。

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答案】颔联:(I)“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

(2)“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

(3)“草草”“昏昏”属叠词妙用。

“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

颈联:(I)“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

(2)“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

(3)“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要求就王安石《示长安君》中间两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怆情”这种情感的。

所谓“怆情”就是悲怆之情。

通观全诗,此处主要指兄妹相见之难、离别之苦。

解答这道题,先找切入点,再作具体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师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师版)

古代诗歌鉴赏绪论——如何读懂一首诗(一)了解诗歌语言的变形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对语言的特殊变形这一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要详加分辨。

例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前两句: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本篇描写与友人惜别的情景。

“夜雨”二句渲染与友人话别时的环境气氛,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前一句写室外:夜已深沉,一片寂静,唯有雨点滴落在台阶上,发出单调的音响。

诗中虽然没有写人的活动和感受,但是通过“夜雨滴阶”的情景可以体察出离人心中的凄凉,冰冷的雨点仿佛滴在他们的心上。

后一句写室内:天已破晓,油灯将要燃尽,充满离愁的屋子显得一片昏暗。

破晓之际屋子感觉上比较暗,夜间与白天则不然,观察何其细致!从“夜雨”到“晓灯”,暗示一个不眠之夜过去了,“空阶”和“离室”,则渲染出人们心境的凄惶。

例1、王维《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例2、王维《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例3、常健《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例4、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例5: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例6、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例7、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风老.莺雏,雨肥.梅子”风已老,莺正年轻。

诗歌鉴赏复习专题教师用

诗歌鉴赏复习专题教师用

诗歌鉴赏复习专题:送别诗鉴赏教学目标:1、把握送别诗题目的形式特点,了解古人送别的习俗及送别诗的常见意象。

2、掌握送别诗常见的思想情感。

3、利用总结的送别诗的相关知识,对其他送别诗进行鉴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总结的送别诗的相关知识,对其他送别诗进行鉴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归纳法、研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题材对诗歌情感的重要作用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送别"自然成为多情的诗人歌咏的重要内容。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一篇篇千古绝唱震撼了历代人的心!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诗人的心,感受送别情——鉴赏“送别诗”。

二:知识回顾总结归纳1、《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赠汪伦>李白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别董大》唐代高適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6、《雨霖铃》柳永讨论:①送别诗有哪些形式标志?常用哪些意象?②送别诗抒发的感情大致有哪几种?③送别诗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归纳总结送别诗常用的意象、情感及抒情手法: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常见意象:地点:长亭、短亭、南浦、古道、渡口时间:傍晚、月夜物象:芳草、晚风、柳树、笛声、远山、浊酒、舟常见情感:①表达了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深情和别后的思念与牵挂之情,情调大都依恋而伤感;②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③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寄托对友人诚挚的安慰、劝勉和祝愿;④借送别友人诗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完整word版)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docx

(完整word版)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docx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诗歌鉴赏之形象【教学目】1、了解古代文在高考中的常考点、型。

2、掌握古代文的方法及技巧。

3、文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古的方法,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授法法朗法【教学数】2【教学程】第一教学要点:古中的人物形象及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一、入:在浩瀚的海中,大的人我塑造了很多不朽的形象:如夕阳下断的游子,南中卧听滴漏的女,悠然采菊下的者,不破楼不的将士,哀民生之多的国民者⋯⋯今天我一起来歌中的人物形象。

(板)二、朗宋,探究方法。

(全国卷Ⅰ)次石湖扇韵①姜夔②西一曲水通村,岸浮萍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开。

【注】①石湖:南宋人范成大( 1126— 1193)晚年去石湖(在今江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 1155— 1221?):字章,号白石道人,州波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 1187)夏,曾去拜范成大,首作于此。

:同学完首古,我注意些什么?三、歌一般解方法。

1、要注意目。

2、要注意作者。

3、要注意注。

4、要注意材。

5、要注意意象。

四、歌中的形象1、人物形象 : 中的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人自己。

有于小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 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往往是借助客物象(山川草木等)表出来的主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人一般借意象来表自我,人作主体,往往与意象个客体合而一。

有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的“事物”和送别诗中的细节。

五、人物形象鉴赏:1、明确什么是诗歌人物形象。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2、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但比较常见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下面几种类型:(1)英雄的形象:既可以描写客观的人物形象,又可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诗歌鉴赏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于不同类型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读诗歌的能力,为高考作文和文学阅读提供支持。

教学内容:1. 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 不同类型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3. 诗歌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

4. 诗歌的主题和意义解读。

5. 诗歌鉴赏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技巧。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入诗歌鉴赏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目标和意义。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不同类型诗歌的特点和风格,如古诗、现代诗、民族诗等。

2. 解释诗歌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包括韵律、节奏、修辞手法等。

3.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义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选择一首经典的高考诗歌,通过导读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同时,让学生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第四步:练习与训练(20分钟)提供一些高考诗歌鉴赏的常见题型,让学生进行练习和解答。

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答题思路。

第五步:总结与拓展(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延伸阅读和学习资源,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对诗歌鉴赏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评估: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估。

2.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教师进行评阅和反馈。

教学资源:1. 高考诗歌鉴赏教材和参考书籍。

2. 经典高考诗歌选读材料。

3. 课堂练习题和作业。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分析和鉴赏,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学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于不同诗歌的理解和解读。

3. 学生可以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提高自己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教案撰写者:AI教育专家。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教师版)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教师版)

诗歌鉴赏复习教案(一)鉴赏复习解题指导-形象意境类【解题技巧】总体要求一、首先要看清诗歌标题,有些标题就显示或暗示了诗歌的内容或诗人主要思想感情;还要看看作者是谁,熟悉的可以通过他的其它诗来帮助读解。

有的注释也不容忽视。

二、研读诗作,整体感知,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抒之情。

不管题干有没有问这方面的问题,这一思考步骤是少不了的。

因为它是解答其他鉴赏问题的前提和入门。

如果是比较熟悉的诗人的作品,还须知人论世:通过诗人的生平和诗风,类推诗人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三、审读题干,弄清要求,认真细分鉴赏要点,要求答什么就答什么。

抓准答题的角度和切人点。

直奔鉴赏中心话题。

作答时一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才会既简洁、又充实。

【解题技巧】分类解析:(一)形象意境类名词解释:形象――形象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要点。

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事象、物象、意象(事象物象以特定的情意构成了固定的关系)等,既是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诗歌中的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意境――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考查方向:1. 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2. 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3、对诗歌意境的体味(色彩、构成、情味等)题目类型:1.“╳╳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

2.“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什么意思”,“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景物有什么特点”等。

3、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变体: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解题格式:1、人物形象:身份+性格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3、体会意境:客观形象图景+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一、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二、章节名称:第一章诗歌基本概念与术语复习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诗、词、赋、散文等。

2. 让学生了解各种诗歌形式的特点和区别。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的定义与区分。

2. 各种诗歌形式(如古体诗、近体诗、词、赋、散文等)的特点和区别。

3. 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鉴赏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复习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2. 分析各种诗歌形式的特点和区别,让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3. 教授诗歌的鉴赏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诗歌鉴赏练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基本概念和术语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各种诗歌形式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七、作业布置:1. 整理并复习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分析一首诗歌的形式特点,写成小论文。

3. 选取一首诗歌进行鉴赏,记录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八、教学资源:1. 诗歌基本概念和术语的资料。

2. 各种诗歌形式的案例分析。

3. 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九、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十、教学延伸:1. 深入研究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探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历史文化背景。

3. 组织诗歌朗诵和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诗歌素养。

六、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七、章节名称:第二章诗歌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 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诗歌表达效果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创作的能力。

九、教学内容:1. 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例子。

2. 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和表达效果的分析。

3. 诗歌创作中修辞手法的运用练习。

十、教学步骤:1. 介绍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2. 分析一首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教案名称: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教学对象:初中学生教学目标:1.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并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诗歌韵律、意境及情感表达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己国家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使用一首简单的小诗导入课堂,用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2.1 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包括诗歌的定义、特点和分类等。

2.2 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素,包括诗歌韵律、意境和情感表达等。

2.3 讲解学生在鉴赏诗歌时应该注意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如诗歌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等。

3. 实例分析(20分钟)3.1 选择一首经典的中国诗歌,向学生展示并解读,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3.2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其他两首诗歌,提问学生诗歌的韵律特点和情感表达手法等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4. 诗歌欣赏(15分钟)4.1 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中国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兴趣。

4.2 听唱一首由学生喜欢的诗歌改编的歌曲,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音乐和韵律。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5.1 简要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强调诗歌鉴赏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的必要性。

5.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学鉴赏社团或参加相关比赛,拓展他们对诗歌的理解与欣赏。

教学资源:1. 三首经典诗歌的复印件。

2. 录音设备和喇叭。

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讨论的质量,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2. 书面作业评估:布置一份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鉴赏和解读,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理解,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给予评分和反馈。

3. 课后测验:根据本次教学的内容,出一份选择题或简答题的小测验,检查学生对诗歌鉴赏的掌握程度。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高考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对诗歌的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诗歌的类型和特点。

3. 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

4. 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旨。

5. 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旨的分析。

2. 难点: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运用,对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优美的诗歌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介绍诗歌鉴赏的相关概念和术语,如意象、情感、主旨等。

3. 诗歌的类型和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的诗歌,如山水诗、边塞诗、豪放诗等,并总结它们的特点。

4. 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讲解诗歌鉴赏的四个步骤,即读题、析题、答题和点评,并介绍常用的鉴赏方法,如直译法、意译法、比较法等。

5. 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旨:通过具体诗歌案例,分析意象的营造、情感的表达和主旨的揭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3. 综合运用能力:评估学生在诗歌鉴赏过程中,对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深层含义的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鉴赏的步骤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了高考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诗歌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对意象、情感和主旨的理解更加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鉴赏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诗歌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学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学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学案(1)复习内容:分析诗歌形象复习要点:1、复习诗歌形象的相关知识点,了解考点(P190)2、意象与意境疑难突破:•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物形象:包括景象和物象;•【考查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人物形象分析1、熟悉常见的人物形象:(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2、常用术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昔盛今衰。

新课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新课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新课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新课标要求的诗歌鉴赏方法。

2. 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和主题,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诗歌的定义、分类、形式和风格。

2. 诗歌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语言、分析诗歌的形象、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3. 诗歌鉴赏实践:鉴赏经典诗歌,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诗歌鉴赏方法。

2. 难点:诗歌的语言品味、形象分析、情感理解和主题把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小组讨论、个人自学。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诗歌文本、鉴赏指导资料。

五、教学课时与进度1. 课时:本专题复习共需5课时。

2. 进度:每课时完成1-2个教学内容,每个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讲练和讨论。

【讲练一】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 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以抒情为主的文学体裁,通过韵律、节奏和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诗歌的分类: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等。

3. 诗歌的形式: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

4. 诗歌的风格:豪放、婉约、清新、沉郁等。

【讲练二】诗歌鉴赏方法1. 品味诗歌的语言:关注诗歌的语言美,理解词语的内涵和修辞手法。

2. 分析诗歌的形象:描绘诗歌中的意象,理解形象的象征意义。

3. 理解诗歌的情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分析情感的表达方式和背景。

【鉴赏实践】1. 鉴赏经典诗歌《登高》:分析其语言美、形象、情感和主题。

2. 学生自主选择一首诗歌进行鉴赏,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推荐相关的诗歌鉴赏资料和作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深入研究。

六、教学过程与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经典诗歌的名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2. 讲解:详细讲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魅力。

3. 鉴赏:分析一首经典诗歌,示范如何品味语言、分析形象、理解情感和主题。

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教案

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教案

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考诗歌鉴赏的考试重点;2、学习如何解读诗歌的内容主旨;3、培养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4、培养规范答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过程一、导入歌曲《但愿人长久》导入导语:听——这首歌熟悉吗?唱的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

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史上巍巍的丰碑,在这里,有怒发冲冠的报国之志,也有窗前明月的故乡情;有草长莺飞的江南春景,也有独上西楼的凄凉秋色。

千百年来它们一直为人们所传唱;生活中,更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比如经过认真而艰苦的训练,你们想表达对六月中考必胜的信心时,脱口而出的会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所以喜爱古诗词是必然的,积累古诗词是必要的,鉴赏古诗词当然也是必考的。

今天,我们一起进入诗歌鉴赏的专题复习。

你知道中考会考哪些诗歌的鉴赏吗?请看一、预测考向考查对象:初中生必背古诗中18首律诗绝句会怎样考查对这18首诗的鉴赏呢?一起直击考点二、直击考点——读一读(大声的自由朗读,看谁读得最认真)1、理解内容,感受诗歌形象2、揣摩意境,把握思想感情3、分析手法,品味诗歌语言有人能重复考点吗?中考中这些考点将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呢?来让我们链接中考,直观感知三、链接中考(一)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陆游(齐背)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1)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08年广州市)(理解内容,感受诗歌形象)(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08年广州市)(分析手法,品味诗歌语言)(3)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的所见所闻。

(08年河南的中考题)(理解内容,感受诗歌形象)(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08年连云港中考题)(揣摩意境,把握思想感情)1、明考点:请看题,他们分别考查的是什么?比较1、3题的不同:第1题侧重考查的是对诗中形象及特征的把握,第2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概括。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学案(教师)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学案(教师)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学案学案设计:岳绍龙审核:布吉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组[考点解析]考纲要求:“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察重点:1、从选材看,多为篇幅短小的古代诗歌,名家与非名家并重,非名篇将占主体地位。

2、从时代看,重心突出,唐诗、宋词、元曲是首选,但不囿于此三者;3、从数量看,以单一鉴赏为主,比较鉴赏次之,但比较赏析渐趋看好。

4、从内容上看,紧扣大纲全面考查,“情”“景”为重。

[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诗歌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一)抒情手法:分为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抒胸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托物言志,如《墨梅》“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一般是咏物诗。

3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4、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刺当朝。

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思今的无限感慨。

(二)描写手法:(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赤壁怀古》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2012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系列专题复习学案(第一讲):诠释考纲.pdf

2012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系列专题复习学案(第一讲):诠释考纲.pdf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学案) ?第一讲 考纲考点 学习目标:1、掌握考纲考点2、掌握解答诗歌鉴赏题的基本步骤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真题引路 【例】(2007·湖南)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5分)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

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祜五年(1060年)出使辽国前所作。

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答案】颔联:(I)“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

(2)“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

(3)“草草”“昏昏”属叠词妙用。

“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

颈联:(I)“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

(2)“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

(3)“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要求就王安石《示长安君》中间两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怆情”这种情感的。

所谓“怆情”就是悲怆之情。

通观全诗,此处主要指兄妹相见之难、离别之苦。

解答这道题,先找切入点,再作具体分析。

切入点有两处,一是哪些地方能表达“怆情”,是“如何”表达的——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颔联写兄妹久别重逢相聚,谈笑风生,“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自有一番悲痛在心头。

颈联感叹长年与亲人相阻隔,更为即将远赴异国与亲人相别而伤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学案)
第一讲考纲考点
学习目标:
1、掌握考纲考点
2、掌握解答诗歌鉴赏题的基本步骤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真题引路
【例】(2007·湖南)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5分)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

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祜五年(1060年)出使辽国前所作。

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答案】颔联:(1)“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

(2)“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

(3)“草草”“昏昏”属叠词妙用。

“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

颈联:(1)“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

(2)“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

(3)“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要求就王安石《示长安君》中间两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怆情”这种情感的。

所谓“怆情”就是悲怆之情。

通观全诗,此处主要指兄妹相见之难、离别之苦。

解答这道题,先找切入点,再作具体分析。

切入点有两处,一是哪些地方能表达“怆情”,是“如何”表达的——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颔联写兄妹久别重逢相聚,谈笑风生,“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自有一番悲痛在心头。

颈联感叹长年与亲人相阻隔,更为即将远赴异国与亲人相别而伤情。

过去是三年湖海久隔,而今是万里尘沙远离,诗人以时空交叉的方法极言兄妹相见之难,分离之苦。

整体把握了诗句的情感,再
结合具体词语不难作出分析。

先说颔联:“草草杯盘”“昏昏灯火”用叠词来渲染离别的凄惨情景;“供笑语”“话平生”写相见之乐,千言万语道不完,可惜分别在即,悲从心来,此处以乐事写悲情。

再说颈联:“自怜”与“又作”强调内心的不舍和长久分离的无奈;“湖海”写阻隔,“尘沙”写路途艰险;“三年”说时间之长,“万里”说距离之远。

字字蕴含“怆情”。

作答时宜分联逐句赏析。

应特别注意湖南卷诗歌题摒弃诗歌仿写、续写赏析的题型,开放性比较大,2008年仿写、续写赏析的题型出现的可能性不大。

三、考点诠释: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典例探究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②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

③表达了游子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译文:春日,诗人在偎依着青山的十里楼台边,听见了从盛开的百花深处传来的杜鹃啼叫声。

那声声杜鹃鸣就跟和行道中人说话似的,自与那随意飞飞停停的流莺不同。

在晴明的春日,杜鹃不断卖弄它那“不如归去”的“殷勤”的叫声,“行人”似从梦中惊醒。

这“行人”岂是不想回家啊,只是回家的日子还不能期望定下啊。

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
1、看标题,寻找信息
2、看作者,获取背景
3、看注释,推测考点
4、看意象,体会感情
5、看末句,明确主旨
6、看题干,答对所问
五、巧题精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1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片云”“孤月”意境凄清,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

“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或者:第二联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

“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

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

两联情况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 2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亦可另抒己见。

①同意第一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妈”等,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

②同意第二种说法。

诗中写道“思归课”“腐儒”“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