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义而富且贵

合集下载

《述而篇》第十六章原文、译文及评析

《述而篇》第十六章原文、译文及评析

《述而篇》第十六章原文、译文及评析
原文:
子曰:“饭疏食①饮水,曲肱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
①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

疏食即粗粮。

②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

曲肱,即弯着胳膊。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评析: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解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解析
后世称子贡为“儒商第一人”。儒商亦儒亦商,即信守儒 家思想的商人。孔子开创了儒学,其门下“七十子徒,赐最为 饶益”(《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可见在中国历史上,既 是学者同时又是富翁的,应当首推子贡。
儒商楷模
1.追求和谐。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其格言是“我 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做到互相尊重,平等相处。
孔子的一个学生,叫做子贡。一次,吴越大军隆冬远征北 方,吴王夫差强征丝棉,造成丝棉紧缺,价格走高。子贡抓住 商机,从各国低价收购,然后到吴国高价贩卖,被抢购一空。 还有记载,他是依靠智商生财。子贡预测市场凭的是智商,使 其经商获得了空前成功。为追忆先师,他用木头雕刻孔子像, 诸侯将相前来祭拜时,都想用重金请一尊雕像。子贡从中看准 商机,就招募专业工匠批量生产,回报颇丰。此外,他还跨国 经营。《史记》记载,子贡很善于贱买贵卖(“贡好废举,与 时转货资”),在曹国和鲁国之间做生意“鬻财于曹、鲁之 间”。他发现各国王侯贵族以佩戴珠宝为时尚,他就专门生产 贵重配饰跨国营销,赢得收益。子贡到各国做买卖需要进见诸 侯时,各国的君主都以平等的礼节来会见他,这足以说明他的 生意做得很大,已是春秋时代的商界巨子。
4.义利兼顾。敢为人先,把握商道规律,义中取利的正确 义利观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子贡达到了“义利双赢”的经商最 高境界。
思考:这三则的《论语》的学习告诉我们什么?
1.孔子在《论语》中告诉我们:在富贵、财利面前执著于 道义,是孔子张扬的一个主要观念。
2.孔子不是说富贵对自己没有意义,而是说违背了道义的 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
【译文】 孔子说:“吃粗糙的饭食,喝凉水,弯着胳膊 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 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不义而富且贵(经典)

不义而富且贵(经典)
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财富和地位是不可靠的,不仅可能面临法律 制裁,还会对个人道德品质造成负面影响。
坚守道德底线
在追求财富和成功的过程中,应始终坚守道德底线,遵循社会公德 和法律法规,保持正直和诚信。
重视精神财富
物质财富虽然重要,但精神财富同样不可忽视。个人应该追求内心的 平静和满足,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法律制度的完善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
01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不义之财的法律责任,对违法
者进行严厉的惩罚。
执法必严
02
确保法律法规得到严格执行,对违法者进行公正的审判和惩罚,
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完善监督机制
03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确保
法律的公正实施。
社会监督与舆论压力
裁和刑事责任。
03 历史上的不义而富且过暴力和权谋,统一六国,建立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 国家,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但他 的统治手段和政策也备受争议。
汉武帝
在位期间,通过推行儒学、强化法制 和打击豪门贵族等手段,实现了国家 繁荣和强盛,但他的政策也引发了一 些社会矛盾和动荡。
感谢您的观看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道德规范,也违 反了法律法规,是社会所不能容忍的。
社会影响与后果
不义而富且贵的行为会对社会造 成负面影响,破坏社会公平和正
义,降低社会信任度。
这种行为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和不合理的分配,加剧社会贫富
分化。
不义而富且贵的行为也会对个人 造成负面影响,如名誉受损、心 理压力等,甚至可能导致法律制
阻碍社会发展
不义之财往往用于非法目 的或非生产性消费,不利 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生产 力的提高。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提出对君子要 求的基本点之一:“义之与比。” 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为人公正、友 善,处世严肃灵活,不会厚此薄 彼。本章谈论的仍是个人的道德 修养问题。
9【原文】
子曰:“德之不修,学 之不讲,闻义不能徙(1),不 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 孔子说:“(许多人)对 【注释】 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 (1)徙:音xǐ,迁移。此 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 处指靠近义、做到义。 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 虑的事情。”
【评析】 孔子在这里又提到富贵与道 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 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 富贵就不能去追求。那么,他就 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处 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 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 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 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3【原文】
子曰:“饭疏食 (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不管时代潮流和社会风 尚怎样,人总是可以凭 着自己的高贵品质,超 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 的正确道路。现在,许 多人都为冰箱、汽车、 房子而奔波、追逐、竞 争。但是,也有不少人 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 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 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 宁。
1【原文】 子曰:“富(1)而可求(2)也; 虽执鞭之士(3),吾亦为之。如 不可求,从吾所好。”
二、义与君子 孔子关于君子的论述很多, 他的学生也经常问什么样的人才 是君子,孔子做了很多回答,但
是始终包含一个“义”字。
2【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1)于公明贾(2)曰: “信乎,夫子(3)不言,不笑,不取 乎?”公明贾对曰:“以(4)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 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 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 乎?” 【注释】

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的事例

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的事例

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的事例
“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这句话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意思是说“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毫无意义”。

以下是一些“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的事例:
1.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陶渊明曾担任过县令等职位,但因不满官
场上的腐败现象而辞官归隐。

他拒绝接受不义之财,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仰。

2.特蕾莎修女:她一生致力于为穷苦人民服务,没有积蓄任何财产,也没有住
在豪华的房子里。

她的生活方式非常简朴,甚至可以说是清贫,但她却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3.雷锋:雷锋是中国著名的志愿者和社会活动家,他的一生都在为他人服务,
没有任何个人积蓄。

他在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这些人物都以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的价值观。

论语 不义富且贵的句子

论语 不义富且贵的句子

论语不义富且贵的句子
《论语》中有一句话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句话出自《里仁》篇。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财富和地位,那对我来说就如同空中的浮云一般,毫无价值,转瞬即逝。

孔子十分重视做人的道德操守,他认为财富和地位如果是通过不义的方式得来,那就失去了它们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因为不义的手段必然会伤害别人的利益,违背了仁爱之道。

只有通过正当合理的途径获得财富和地位,才能真正享有名誉和尊重。

否则,虽然暂时富贵一时,但终将被唾弃和遗忘。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待金钱地位的态度,即重视内在的道德修养,而不是外在的富贵体面。

正所谓"德之不修,富贵亦可怀",只有先修身正己,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富足和尊严。

这种朴素的人生智慧,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深刻内涵。

不义而富且贵是什么意思

不义而富且贵是什么意思

不义而富且贵是什么意思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不义而富且贵的意思是:没有道德的人却又很富有,这样就会使人产生羡慕和嫉妒心理,那么无形之中也会给他带来危害,对社会风气有害,所以说,即便富贵,但如果缺少仁爱之心,即便物质再丰富,也只能算作是浮云罢了。

还记得,老师曾经问起过孔子的一句名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现在让我们回顾历史看看这句话背后蕴含着哪些智慧吧!从《论语·里仁》篇中可知: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意思为:孔子说:富裕、尊荣是每个人都想要得到的东西,但它并非靠正当手段获取,就不会去占有它;贫穷、低微是每个人都厌恶的事情,但它并非用合法途径去摆脱掉,就不会去摆脱它。

君子除了做到仁之外,还应该时刻谨慎地守护住内心的原则,保持内心的仁慈,这才叫做成名。

因此,君子除了追求仁义之外,更加注重的是守住仁义的原则。

在古代文人中,最推崇的是范仲淹,但最欣赏他的一点就是乐观积极向上,胸怀坦荡,天真淳朴,不拘小节,一直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但世人往往认为是忠臣良将的楷模。

苏轼也是,虽然饱受排挤和打击,仍然怡然自得。

但无论你处于何种境遇,请始终坚信,要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去守护自己的品行,任凭风吹雨打,始终初衷未改,永远保持赤子之心。

坚守本性是至高的美德,要培养自己强大的内心力量。

否则的话,即便是身处绝境,也同样会被这个复杂的世界所伤害。

人活着,尤其是有作为的人,总是充满矛盾和困惑的,即希望拥有多彩的生活,却常常感觉身陷囹圄,又盼望能够实现超凡的梦想,以至为自由而拼搏奋斗。

这些是难以避免的矛盾体,既令人百般纠结,又促人激流勇进。

这句话出自于《论语》,《论语》共二十篇,主要阐述的是儒家的哲学观点,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电子课文及注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电子课文及注译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电子课文及注译1【原文】子曰:“富(1)而可求(2)也;虽执鞭之士(3),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述而》【注释】 (1)富:指升官发财。

(2)求:指合于道,可以去求。

(3)执鞭之士:古代为天子、诸侯和官员出入时手执皮鞭开路的人。

意思指地位低下的职事。

【译文】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

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2【原文】子问公叔文子(1)于公明贾(2)曰:“信乎,夫子(3)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4)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宪问》【注释】 (1)公叔之子:卫国大夫公孙拔,卫献公之子。

谥号“文”。

(2)公明贾:姓公明字贾。

卫国人。

(3)夫子:文中指公叔文子。

(4)以:此处是“这个”【译文】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先生他不说、不笑、不取钱财,是真的吗?”公明贾回答道:“这是告诉你话的那个人的过错。

先生他到该说时才说,因此别人不厌恶他说话;快乐时才笑,因此别人不厌恶他笑;合于礼要求的财利他才取,因此别人不厌恶他取。

”孔子说:“原来这样,难道真是这样吗?”3【原文】7·16 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注释】 (1)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

疏食即粗粮。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

曲肱,即弯着胳膊。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第5课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第5课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简要回答孔子是怎样谈人格完善的问题的。
[自我核对]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富有智慧 、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有完善人格的人, 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的时候,能够思义、授命 、不忘平生之言,这样做就符合于义。尤其是本章提出的 “见利思义”的主张,表明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情,要考虑 符合义,不义则不为。
3.“九思”要求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视一听都 要自我省察一番,想想这样对不对。如果事事这样,那么不 是活得太累了吗?
【与你交流】这九种思虑都是很有必要的,但当你面对 现实,尤其是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现代生活时,就会 感到真正履行起来是相当困难的。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实行起来很困难,就置诸脑 后,能做多少是多少。九种不能都实行,就是实行其中 一两种也是有好处的。比如说“忿思难”,当你发怒时 想想后果:打架斗殴而酿成严重后果,往往不就是起因 于一件非常小的事吗?孔子在《颜渊》篇里指出:“一 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这岂不是很糊涂?
再说“见得思义”的问题。那众多断送前 程或晚节不保的贪污受贿者,不就正因为在有利可 得时没有想一想是不是不义之财,是不是不应该拿 吗? 总而言之,凡事还是多想一想,思虑思虑为 好。
4.文中论述了孔子怎样的义利观?
【与你交流】孔子多角度、多方面地论述义利观。孔 子从三方面进行论述,而且注意多角度阐发道理。第一 ,从人之常情(第4则)和自己愿意追求(第1则)两个角度 说明,应该追求利。第二,从正反两方面论述要重义轻 利。“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是从反面证明;“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是从正 面论述。第三,对“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进一步说 明,因为“不处也”必然贫困,那么,应该如何对待呢? 孔子描绘自己“乐”的情态,既生动感人,又说明道理 。

不义而富且贵

不义而富且贵

选文4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 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 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 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 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
的,但不以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就不要去享受它;贫穷 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 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 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 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 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译文】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 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 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 虑的事情。”
•【评析】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 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 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 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 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 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 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 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 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 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 富。
选文5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 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 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 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 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译文】 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
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 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 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孔子又说: “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见到财利想到义 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 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义,它是一种道德, 它是最高道德的一种形式, 一个重要的环节。

不义而富且贵的义是什么意思

不义而富且贵的义是什么意思

不义而富且贵的义是什么意思
不义而富且贵出自《述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一-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不义而富且贵”这里面有省略的,(采取)不符合道义的(行为),“义”在古汉语字典上有解释为名词的,合乎正义的行为,也有解释作形容词,合乎道义的、合理适宜的,这里都解释得通的,也就是符合行为的尺度(法度、行为规则)。

如果解释为名词,那么不义可以解释为不合乎正义的行为。

(其实,这里就有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例如,国将不国的第二个国。

)如果解释为形容词,那么可以直接解释为一一(行为)不合乎道义。

不义而富且贵中的而的用法和意思

不义而富且贵中的而的用法和意思

不义而富且贵的而是什么意思
1、不义而富且贵的而释义:并且。

2、出处:《论语·述而》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不义而富且贵的而是什么用法?
顺承连词,不译。

句中的而,是表示顺承关系的连词,它连接的俩词语之间有先后顺序,不可改变。

句子的意思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

出处:《论语·述而》原。

《论语·述而》于我如浮云上一句古诗

《论语·述而》于我如浮云上一句古诗

《论语·述而》于我如浮云上一句古诗《论语》原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译文孔子说:“如果富贵可以追求的话,即使给人做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

如果富贵不能追求,那还是做我喜欢的事情罢。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开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论语》感悟这两章是孔子对其财富观、地位观和幸福观的具体阐述。

孔子认为,财富和地位不可凭借自己的主观愿望去追求,如果想求就可以求到的话,那么即使让他从事给人执鞭这类的下等差事,也是值得的。

儒家一向认为:“人生由命,富贵在天”,一个人能不能富贵,不在于从事什么职业,也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命运说了算。

有些人采取不正当手段,暂时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如果命中注定没有,在孔子看来那也是过眼烟云,来得快,去得也快,这是孔子一惯坚持的观点。

但不得不说,财富和地位确实能给人带来快乐,不过既然财富和地位自己说了不算,那么人生要想求得幸福快乐,在孔子来看唯一的办法就是做自己喜欢事情,从中寻求精神的满足。

因为人无法支配包括财富、地位在内的物质世界,但可以支配自己的精神世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孔子认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即使穷困潦倒,整天啃地瓜面干粮、喝白开水充饥,弯起胳膊当枕头睡觉,也是幸福的。

幸福是一种可以凭自己的主观愿望支配的感觉,与环境无关,与财富地位无关,这是孔子的幸福观。

事实上,从孔子所说的这两句话中,我们还可以读出另外一层涵义,孔子并不反对人们去追求财富和地位。

一方面,孔子认为追求富贵是人的正当权利,他也想富贵,因此只要能富起来,什么工作他都愿意做,所谓“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就是这种心理的写照。

他很欣赏别人致富的本领,称赞子贡“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先进第十一),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诵读课文,注意字词
义与富贵
1 子曰:“富(1)而可求(2)也;虽执鞭之士(3), 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注释】 (1)富:指升官发财。 (2)求:指合于道,可以去求。 (3)执鞭之士:古代为天子、诸侯和官员出入时手执皮鞭 开路的人。意思指地位低下的职事。
三、“义”和“勇”
8【原文】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
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 为盗。”
【译文】 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
孔子答道:“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 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 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
【评析】
这二章里孔子提出对君子要求的基本 点之一:“义之与比”“义以为上 ”有 高尚人格的君子处世严肃灵活,不会厚此 薄彼。谈论的仍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
【评析】
本章谈人格完善的问题。孔子认 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富有智 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修 饰。谈到这里,孔子还认为,有完善 人格的人,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 居贫困的时候,能够思义、授命、不 忘平生之言,这样做就符合于义。
6【原文】 【译文】
孔子曰: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思
“君子有九思: 考的事:看的时候,要思考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义与勇的关系其实 像马车与马车夫,马车可以跑得飞快,但没有车 夫掌握方向就会迷路,义是勇的方向。
总结:
本章谈论的是关于“义”的思考,
“义之与比”“义以为上 ”,有高 尚人格的君子处世严肃灵活,不会厚 此薄彼。符合于仁、礼要求的,就是 义。“勇”,就是果敢,勇敢。孔子 把“勇”作为实行“仁”的条件之一, “勇”,必须符合“仁、义、礼、 智”,才算是勇,否则就是“乱”。

不义而富且贵

不义而富且贵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原文及译文“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

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先生他不说、不笑、不取钱财,是真的吗?”公明贾回答道:“这是告诉你话的那个人的过错。

先生他到该说时才说,因此别人不厌恶他说话;快乐时才笑,因此别人不厌恶他笑;合于礼要求的财利他才取,因此别人不厌恶他取。

”孔子说:“原来这样,难道真是这样吗?”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

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

”孔子又说:“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询问;忿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利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准则。

”“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答道:“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

”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不义而富且贵

不义而富且贵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原文和译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原文及译文1【原文】子曰:“富(1)而可求(2)也;虽执鞭之士(3),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述而》【注释】 (1)富:指升官发财。

(2)求:指合于道,可以去求。

(3)执鞭之士:古代为天子、诸侯和官员出入时手执皮鞭开路的人。

意思指地位低下的职事。

【译文】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

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2【原文】子问公叔文子(1)于公明贾(2)曰:“信乎,夫子(3)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4)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宪问》【注释】 (1)公叔之子:卫国大夫公孙拔,卫献公之子。

谥号“文”。

(2)公明贾:姓公明字贾。

卫国人。

(3)夫子:文中指公叔文子。

(4)以:此处是“这个”【译文】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先生他不说、不笑、不取钱财,是真的吗?”公明贾回答道:“这是告诉你话的那个人的过错。

先生他到该说时才说,因此别人不厌恶他说话;快乐时才笑,因此别人不厌恶他笑;合于礼要求的财利他才取,因此别人不厌恶他取。

”孔子说:“原来这样,难道真是这样吗?”3【原文】 7·16 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注释】 (1)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

疏食即粗粮。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

曲肱,即弯着胳膊。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不义面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义面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保8%”不仅事关经济大局,更关系到社会是否可以成功
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
返回
文章摘编如下:
中美两国的对弈,目前似已告一段落,其结果是美国同意
暂不在人民币汇率升值方面施压。 且不论是否需要美国的默认,人民币汇率本身就是一个不 是问题的问题。众所周知中国企业在“出口加工创汇”产业链 中基本处于盈利的末端,大钱主要都给包括美国资本家在内的
为此,中国首先选择了西方的苏联社会主义,而非资本 主义,好处是在变革初期其与儒家传统相对适应,促成了中 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第一步;而此后,小农经济与封
建传统留出的生存空间还太多,由此有碍全面发展进步。
中国在30年前把目光开始认真转向西方资本主义,尤其 是其经济发展模式与体系,并对之学习、吸收、采纳,及发 展至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初步成效。
返回
自19世纪末起,以中国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圈,在与西方
资本家文化圈竞争时一直处于劣势,此种状况格局至今有量
的起色,但还缺乏质的改观,关键在于儒家文化相对于资本 家文化乃落伍了整整一个时代。 儒家文化的经济基础是小农自然经营,而资本家文化是 工业化专业大生产;儒家文化的哲学基础依旧是直观和顿悟,
而资本家文化哲学更多诉诸逻辑,分析与科学;儒家文化讲
究对心灵的控制和遵从引导,而资本家文化则追求心灵的创 意和扩张。 返回
这里不是想简单比较儒家文化与资本家文化的优劣,因为 那样做没有意义。譬如在人类的封建时代,儒家文化反倒是属 于比较先进的国家的文化体系,并成功帮助中国社会及文化发
展延续了数千年,如果不是在19世纪末遭遇外来西方资本家文
化的全面冲击震荡,恐怕优势依旧。 人类进入资本和社会化大生产时代后,传统的封建儒家文 化难以再跟上时代的步伐,并导致中国社会形态几近崩溃并被 动至今,这才是问题的根本症结所在! 于是,20世纪以来的几 代中国人必须面对如何将传统儒家文化与现代化接轨,从而再 生出具备自身特色、适应新时代的新文化体系的严峻挑战。 返回

古诗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翻译赏析

古诗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翻译赏析

古诗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翻译赏析文言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

疏食即粗粮曲肱:肱,音ōn,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

曲肱,即弯着胳膊水:古代冷水为水,热水为汤于:对,对于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回顾“仁”。

前面几节课我们讲了孔子的“仁”。

“仁”是什么意思?我们简单地说,就是发自内心的、真心的爱人。

“仁”离我们很远吗?其实也不远,你只要想“仁”,就有“仁”,你不想“仁”,就没有“仁”。

“仁”是你内心一种真诚的信念,你只要信就有,你不信就没有。

这就像佛教禅宗,讲到佛,你心中有佛就有佛,你心中没佛就没佛,有没有佛全看你内心。

“仁”是孔子看来是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生活的最高准则,就像道家以“道”作为最高原则一样。

“道”的内涵非常博大。

义,它是一种道德,它是最高道德的一种形式,一个重要的环节。

由仁这个最高的道德,通过具体的器物来实现,中间有很多环节,义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经常看到人们把“义”与其他一些概念进行挂钩,比如“利”,比如“君子”,比如“勇”。

课本上义战。

二、“义”与“仁”。

一说“义”,从古到今,一般人理解的就是讲哥们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

三国时期的关云长,也因为千里走单骑,舍弃曹操给予的荣华富贵,护送嫂夫人过五关斩六将,投奔当时落魄的结拜兄弟刘备。

从而被后世当作义的化身。

那么义的含义,就仅仅是讲义气吗?义的含义是什么?荆轲刺秦王,他为报答燕国太子丹的知遇之恩,不顾个人安危,前去刺杀秦国的国王赢政,这是义!水浒好汉鲁智深,为救弱女子,三拳打死无赖镇关西,这也是义!但从《论语》里面提到的有关义的词语来看,它的含义并不仅仅就局限在这一方面,它还有着更深的内涵在里面。

1、仁与义。

义和仁是什么关系呢?义相当于形式,仁相当于内容,它们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仁在孔子里头是最高的道德理念。

仁,爱人,仁是一种爱的情感,最高的道德。

但是这种最高的道德,要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来,所以义,它是一种实现仁的形式,实现美好道德理念的形式。

仁在具体实行的时候,有不同的标准。

孔子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程度来实现仁,而仁要通过义来实现。

义就要看具体的情况,也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义表现为这个,也可能在那种情况下,义表现为那个。

情况不同,标准不同,它的表现也是不同,第一,根据人的身份不同,义的表现不同;第二,根据遇到的事情不同,义的表现也不同。

第一我们先讲根据人的身份不同,人是有不同身份的,那么有的人是这个身份,有的人是那个身份,当然也有不同的职业,我们现在有不同的职业,那么我是教师,你是工人,他是军人,他是医生,那么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你来体现仁这种道德,体现仁爱的精神,那你的表现是不同的,比如说我是个医生,那么我是个医生,我仁爱精神的体现,对病人温暖如春,要治病救人,就应该和你医生的身份,医生的职业相称。

那你是医生,结果我不做好我医生的工作,不去治病救人,我非得说我到大街上去维持交通秩序,我去指挥交通,那你也是不义。

因为你的身份(职业)决定了你的仁爱精神在你的身份上就得治病救人,这就是义。

你去做别的,做你不该做的,那你就是不义了。

《左传》里头,那么说这么一个故事:“郑伯克段于鄢”。

“多行不义,必自毙”,那么这个义,就是我们前头说的要跟你的身份相称,你不能够履行你身份范围之内的职责,那是不行的。

超越你的身份,那么你做的事情,你就是不义。

那么这就是我们说的,仁这个最高的美德,这个最抽象的美德,在具体实行的时候,要根据你的身份,根据你的地位,你来具体地去做,这些例子说明,作为臣子,作为被领导者,义的表现就是服从和尽职,这就符合孔子所讲的义,下属做到这一点,就是尽了自己的义,像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一生鞠躬尽瘁,辅佐自己的主公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对于刘备,诸葛亮尽到了义,那么反过来,像刘备这样的领导者,义在他们身上,应该怎样表现呢?那么义在君主那里头应该是如何表现呢?比如君主的身份,统治者的身份,义应该如何表现呢?比如说当时也发生了一件事情,什么事情呢?陈国有一个贵族叫夏征舒,他杀了自己的君主,那么杀了自己的君主,周天子命令诸侯发兵讨伐夏征舒,那么史书把周天子下令讨伐叛逆这种做法就叫做义,就是如果底下发生了叛乱,那么作为天子,你应该下令讨伐叛乱,你不下令讨伐叛乱,你就没有尽自己的职责,没有做自己该做的事情,那你就是什么,就是不义,所以周天子下令讨伐叛乱,这是义。

所以君主的身份干你君主该干的事情,那么臣子的身份,干你臣子该干的事情,你们双方君和臣,不管你什么身份的人,你都体现了仁的精神,那么你就是义。

所以董仲舒有这种说法:立义以定尊卑之序,君臣之职明矣。

义立起来了,尊卑之序列就明确了,君臣之职就明确了。

就是你该干什么,他该干什么,大家都非常明确了。

所以我们说呢,义的含义,它是一种仁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第一就要根据你的身份,做跟你身份相称的事情,那么这就是义。

孔子认为,义是体现仁爱精神的,不仁不义的事情,我们不应该干,在一般情况下,说假话就是不义,但在特珠情况下,如果说假话为了救人,是义还是不义呢?也就是说,如果面临不同的事情,义的表现,还是一成不变的吗?所以孔子说:“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表现出一种因时制宜的态度。

第二,那么义还要根据事情,根据你当时那种特殊的情况,特殊的事情,你来行仁道,那么就是义。

比如要推行仁爱精神,那么这种仁爱精神在具体的实现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要根据不同的事情,那么有时候在紧急的情况下,可能我这么处理,这就是仁爱,比如说,我说了不能说谎,不说谎这是一种仁爱,诚实,那么平常,不是在紧急的情况下,那么一般来说不能说谎,要诚实,诚实这是仁爱的一种体现,我做到了诚实这就是义。

但有时候在紧急的情况下,情况特殊,有时候需要说谎,说谎就符合仁爱精神,说谎就是义,所以仁爱精神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就要你说谎,你说谎你就是义,你不说谎你就是不义。

那么比如有些病人,他得了绝症,得绝症,精神上自我把握的能力可能又比较弱,这时候,你如果突然还不到跟他说实话的时候,你一下跟他说了实话,那么这个时候怎么样,应该说不符合义。

那么这时候,为了他的心灵的这种安宁,为了他更好地治病,为了他有比较好的精神状态,有时候不需要跟他说实话。

所以说呢,义要根据情况,不光像我们前头说的,根据身份,同时也要根据情况,根据具体的情况。

所以我们说,义是一种形式,它是根据人的不同身份,根据不同的事情来实现仁,所以义是一种形式。

孔子所讲到的仁和义的这种关系听起来比较抽象,但实际上并不复杂,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通俗地说,仁就是要爱别人,怎么爱呢,就是要通过义来表现,就是根据人的不同身份,不同的情况,来推行仁爱。

三、义和礼。

义和礼应该是这么一种关系,叫做:义是内容,礼是形式。

礼是来推行义的,是来实现义的。

那么有这么一个例子,有一次齐国攻打鲁国,齐国是大国,是强国,它有时候欺负一些弱国,欺负小国。

其中鲁国比较弱,它欺负鲁国,攻打鲁国。

鲁国向卫国求援,卫国就派军队去打齐国,卫国也比较弱,但是它还愿意支援鲁国,它这里有唇亡齿寒的意思,支援鲁国。

那么卫国派军队,统率是谁呢?孙桓子,去打齐国,可是卫国也不强大,所以卫国的军队一下子被齐国给打败了,打败以后,卫国的军队就撤,齐国的军队就追击,追击,追击,卫国的军队孙桓子这个统率恐怕觉得自己难以逃脱了,因为齐国进军速度很快,卫国撤退的速度比较慢,它的军队不行,孙桓子眼看就要逃脱不了了,这个时候,卫国地方有一个贵族叫仲叔虞奚,这个仲叔虞奚率领自己的人袭击了齐国的追兵,一下把齐国给打败了,打败了呢,等于挽救了卫国的统帅,挽救了卫国的军队。

那么这件事以后,卫国的国君就问这个仲叔虞奚,你立了这么大的功,你看你想要什么样的赏赐?我可以给你土地,给你封邑,那么当时这个仲叔虞奚的意思是说,我不要你的土地,我不要封邑,我不要这些东西,那么你想要什么啊?他说我想要这个东西,要什么啊,我想要诸侯专门用的那个悬挂的乐器,有三个乐器,这三个乐器是诸侯这个级别的人专门用的,悬挂着的乐器,我想要这个,仲叔虞奚他也是个贵族,但是他的贵族身份比较低,他也就是卿大夫,那么卫国的国君,他是诸侯,等于这个仲叔虞奚他想要什么?他想要卫国国君这个级别的贵族才能够使用的这个乐器,他还想要什么?他还想要诸侯朝见天子的时候,他所骑的马的装饰,这些东西都属于“器”,这些东西都体现了“礼”,体现了等级。

你那个乐器,按等级来说诸侯才能使,你这个马的这些装饰,按等级来说也是诸侯才能使,那么这个仲叔虞奚他想要这个东西,所以实际上,仲叔虞奚的这种做法,就是说他想怎么样,越礼,想超载礼,土地我可以不要,封邑这些东西我都可以不要,我现在想超越礼节,我现在想从礼节上有所超越,我想享受诸侯王才能享受的待遇,比如乐器,比如马的这种装饰,那么当时卫国的国君竟然答应他了,因为他立功立得比较大,竟然答应他了。

那么对这件事情,孔子进行了非议,孔子进行了批评。

那么孔子认为:“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左传》)。

名分和器物,这些都是体现礼的,都是体现等级的,这些东西不能随便给人家,不能随便答应人家。

孔子的意思是说,土地可以多给他,别的东西赏赐可以多给,比如多给土地,但是等级、制度、规范这些东西不能违反,违反这个东西不符合义。

所以违反了礼,你就破坏了礼背后的内容--义,义就被你破坏了。

孔子认为:守礼才能体现义,才能体现仁爱思想,可是如果讲义的时候涉及到利益冲突,一方面有金钱可以赚却违背良知,一方面讲了仁爱却失去了实惠,在这种情况下,利益和道义发生了冲突,这该怎么办呢?我们来看看孔子是怎么认为的。

):“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这个孔子是非常明确的,我们不能为了一些利而放弃义,放弃道德,这是不可以的。

四、总结。

那么由以上这三点:义与仁,义与礼。

我们可以看到,义呢,它是一种道德,它是最高道德的一种形式,一个重要的环节。

由仁这个最高的道德,通过具体的器物来实现,中间有很多环节,义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仁”是《论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

一次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孔子说“仁者爱人”。

把这两个定义联系起来,可以把孔子的意思理解成为:加强自身修养,恢复(保持或服从)礼的要求,在礼的原则内,真心地关心别人。

“仁”是内心思想,“义”是符合“仁”的行为。

在《论语》中,“仁”和“义”有时可以互通。

在《论语》中,“富贵”常被简称为“利”。

“仁义”和“富贵”的关系问题也是他的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而也是孔子多次论述的问题。

阅读全文,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1·本课是集中阐述“义”的相关问题。

为了很好的说明问题,孔子都涉及了哪些与“义”有关的问题?试加以概述。

2·对10章节进行分类。

明确:1·义与富贵(利),义与君子,义与勇敢等问题。

2·10章节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义与富贵---1 3 4则;二是义与君子(人格)---2 5 6 7 9则;三是义与勇敢---8 10则孔子在这里又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