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义而富且贵(详细文言知识点)
不义而富且贵_于我如浮云(2014年公开课精改)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我的钱, 一块钱掉在地上我都会去捡。不是我的,一 千万块钱送到我家门口我都不会要。我赚的 钱每一毛钱都可以公开,就是说,不是不明 白赚来的钱。 --------李嘉诚
《圣经》:“用诡 诈之舌求财的,就 是自己取死;所得 之财,乃是吹来吹 去的浮云。”
疏通文意,解读文本
• 【评析】 • 孔子在这里提到富贵与道的 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 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 贵就不能去追求。那么,他就去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处可 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 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 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 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孔子是把追随道义放在求福取财之上的
• 【评析】
君子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什么情 况下,都要坚持仁德践履仁德 .
义中取利
•
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义利观。 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 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 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 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 离失所的生活,任何人都希望得到 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 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 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 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这一章值得 研究者们仔细推敲。
警钟长鸣!!!
二、义与君子
孔子关于君子的论述很多, 他学生也经常问什么样的人才是 君子,孔子做了很多回答,但是 始终包含一个“义”字。
高中语文选修第一单元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Word版含解析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孔子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
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细细品味孔子的这句话,你会感到其中有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人格的尊严,还有一种处世的达观。
“复古”,见其“守旧孔子却属激进一派。
他对现实采取批判态度,【课内挖掘】孔子的义利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后人因此慨叹孔子之“重义轻利”,把“义”摆在首要位置,而置“利”于不顾;孔子又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由此又有人认为孔子是肯定利,追求利与富贵的。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孔子并没有把义与利尖锐地对立起来,而是主张“君子义以为上”“见利思义”。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可见“义”能够成为兼济天下、成就功业的一项重要前提,孔子把讲义、重义、行义看成是修身养性、平家治国匡天下之重要根本。
这足以看出孔子对义的高度重视。
孔子在《里仁》篇中也曾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最能代表孔子的义利观的本质,孔子以为对于君子,对于通晓大理的人,重义先义,而后谈利,甚至可以为义而舍利。
这种观点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运用角度【课外应用】《史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追利求物,是人之本性。
《论语》是一部讲伦理道德的经典著作,但是孔子并非不谈“货殖富贵”,并不回避“财富钱物”,并不反对人们追求名利富贵,而只是否定“不义而富且贵”而已。
孔子在要求人们重义行义同时,并非要人人去做苦行僧,而应当是名正言顺大胆去追求利益。
《里仁》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贵即是利,是财物,是人们所共同追求的,追逐功利,追求财富是人们本性的组成部分,孔子把追求财富充分肯定为人的共性,可见孔子也充分注意到“利”“物”的重要性,孔子再三告诫,对于被管理者在利益方面的态度,他说“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不义而富且贵_于我如浮云
• 10【原文】 子曰:“非 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 不为,无勇也。”
【注释】
(1)鬼:有两种解释:一是指鬼神, 二是指死去的祖先。这里泛指鬼神。 (2)谄:音chǎn ,谄媚、阿谀。 (3)义:人应该做的事就是义。
【译文】 孔子说:“不是自己祖先的鬼、不是自己应 该祭祀的鬼神却去祭祀他,这是谄媚。见到 正义不去做,这是没有勇气。”
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是对 君子的“赞赏”还是“要求”? •【评析】 本章通过孔子所谈的“君子 有九思”,把人的言行举止的各 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他要求自己 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 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 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 俭、让、忠、孝、仁、义、礼、 智等等,所有这些,是孔子关于 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
【评析】 孔子在这里通过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 释“义然后取”的思想,只要合乎于义、礼, 公叔文子并非不说、不笑、不取钱财。这就是 有高尚人格者之所为。
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富有智 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谈到 这里,孔子还认为,有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做 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的时候,能够思义、 授命、不忘平生之言,尤其是本章提出“见利 思义”的主张,即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情,要考 虑是否符合义,不义则不为。这句话对后世产 生了极大影响。
孔子说:“富和贵,这是人想得到的东西;可 是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富贵,君子不会接受;贫和 贱,这是人厌恶的东西;可如果不能用正当的方法 摆脱贫贱,君子就不摆脱它。君子如果离开仁,哪 里能够成就君子之名呢?君子不会在吃一顿饭的工 夫内背离仁,急迫仓促中一定这样(按照仁的要求) 做,受磨难挫折时一定这样(按照仁的要求)做。”
•【评析】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 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 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 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 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 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 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 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 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 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 富。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三则的《论语》的学习告诉我们什么? 1、孔子在《论语》中告诉我们:在富贵、财利 面前执著于道义,这是孔子张扬的一个主要观念。 2、孔子不是说富贵对自己没有意义,而是说违 背了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 3、在贫贱富贵和道义之间,孔子首先选择的是 道义 。按照孔子的观点,贫寒并不是一个问题,
• 【评析】 • 孔子在这里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
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 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 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情。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 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 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 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孔子是把追随道义放在求福取财之上的
持鞭子的下等差役,我也去做。如果求富而违 背了道义,我就顺从我喜欢的(道义)。”
孔子不反对人们追求富贵,但是他非常关注一点,就是富贵 是否“可求”。选文第1则:“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 为之。”意思是说,富如果可求,即使是手拿鞭子的下等差役, 我也去做。“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是说富如果不可求,就依 从我喜欢的。这段话有两点值得琢磨:第一,什么是“可求”和 “不可求”?联系孔子的其他言论,这“可”与“不可”的关键, 在于行为是否合乎道义。人们常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孔子是把追随道义放在求福取财之上的。第二,什么是“吾所好” 呢?孔子宣扬“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论语·学而》), 宣扬“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喻于 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并且感慨“吾未见好德如 好色者也”(《论语·子罕》)“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论语·里仁》),等等。很明显,他的所好,简单的说就是道
不义而富且贵 (详细文言知识点)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知识点
一、通假字
1、富而可求也“而”通“如”,如果
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要”通“约”,贫困
3、若臧武仲之知“知”通“智”
4、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要”通“约”,贫困
二、古今异义
1、子路问成人“成人”古义:完美无缺的人
2、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小人”古义:平民
3、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君子”古义:在位者
三、特殊句式
2、以告者过之省略句
3、文之以礼乐状语后置
4、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宾语前置句
5、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判断句
四、重点实词
1、饭疏食饮水疏食:粗糙的饭
2、造次必于是造次:慌忙,仓促
3、恶乎成名?恶:疑问代词,哪里,何
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虽:即使
5、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信:真实的
6、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文:修饰。
7、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比:并列,紧靠
8、闻义不能徙徙:迁移,改变。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课后作业
1.熟记重点文言字词。 2.完成《世纪金榜》相关内容。
二、义与君子 孔子关于君子的论述很多, 他的学生也经常问什么样的人才 是君子,孔子做了很多回答,但
是始终包含一个“义”字。
2【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1)于公明贾(2)曰: “信乎,夫子(3)不言,不笑,不取 乎?”公明贾对曰:“以(4)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 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 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 乎?” 【注释】
知识回顾
1.( 克己复礼 )为仁。 2.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 3.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 。 4.举直错诸枉, ( 能使枉者直 )。
5.(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6.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 7.无求生以害仁, ( 有杀身以成仁 )。 8.仁者安仁, ( 知者利仁)。
5【原文】 子路问成人(1)。子曰:“若 臧武仲(2)之知,公绰之不欲,卞 庄子(3)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 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 见危授命,久要(4)不忘平生之言, 亦可以为成人矣。”
【注释】 (1)成人:人格完备的完人。 (2)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 (3)卞庄子:鲁国卞邑大夫。 (4)久要:长久处于穷困中。
【语文知识点】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的意思
【语文知识点】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意思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意思是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荣华富贵,对我来说只是
天际的一片浮云,毫无意义。
孔子认为富贵如不以道义得之,则没有价值。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出自《论语》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意思是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
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是天上的浮云。
”
《论语》在战国初期成书之后,经历了秦始皇时代的“焚书坑儒”,随着西汉王朝的
勃兴,《论语》的传承进入了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论语》以口头传授的方式分为两支,根据师承流传的源流,名为《齐论语》和《鲁论语》,也就是来自齐地儒师解说的齐版
《论语》和鲁地儒师解说的鲁版《论语》。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一方面阐述了
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
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语文知识点人教版语文选修《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word学案-总结
语文《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学案新人教版
一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中的实词“信”及虚词“之”用法。
2.理解本文孔子张扬的“义”这种价值取向,思考这种价值取向的现代价值
二学习重点:1.生字词和句子翻译,特殊用法及特殊句式,疏通文义。
2.孔子在各章节论述的中心思想。
三自主学习:
1.给下列字词注音:曲肱恶乎成名颠沛
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
卞庄子之勇忿思难无適也
不能徙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富而可求也
若臧武仲之知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3 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信:①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②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③愿陛下亲之信之
④言必信,行必果
4 解释下列虚词用法
之:①虽执鞭之士
②曲肱而枕之
③德之不修
④君子之至于斯也
⑤君子之于天下也
5.请同学们试着翻译课文,对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方便课堂师生探讨。
四.合作探究:孔子强调将“义”置于“富贵”之上,今天还有现实价值吗?为什么?。
《不义而富且贵_于我如浮云》解析
【评析】 【译文】 孔子在这里通过评价公叔文子, 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 说:“先生他不说、不笑、不取 进一步阐释“义然后取”的思想, 钱财,是真的吗?”公明贾回答 只要合乎于不笑、不取钱财。这就是有 高尚人格者之所为。 错了。先生他到该说时才说,因 此别人不厌恶他说话;快乐时才 笑,因此别人不厌恶他笑;合于 礼要求的财利他才取,因此别人 不厌恶他取。”孔子说:“原来 这样,难道真是这样吗?”
后世称子贡为“儒商第一人”。儒商亦儒亦商, 孔子的一个学生,叫做子贡。一次,吴越大军隆 即信守儒家思想的商人。孔子开创了儒学,其门下“七 冬远征北方,吴王夫差强征丝棉,造成丝棉紧缺,价格 十子徒,赐最为饶益”(《史记 · 仲尼弟子列传》)。 走高。子贡抓住商机,从各国低价收购,然后到吴国高 价贩卖,被抢购一空。还有记载,他是依靠智商生财。 可见在中国历史上,既是学者同时又是富翁的,应当首 子贡预测市场凭的是智商,使其经商获得了空前成功。 推子贡。 为追忆先师,他用木头雕刻孔子像,诸侯将相前来祭拜 能够追求和谐、诚信为本、崇仁立德、义利兼顾, 时,都想用重金请一尊雕像。子贡从中看准商机,就招 就是仁义。在《论语》中多处记载着子贡与孔子探讨 募专业工匠批量生产,回报颇丰。此外,他还跨国经营。 “信”的问题。他深知“信”乃立足之本,没有了 《史记》记载,子贡很善于贱买贵卖(“贡好废举,与时 “信”,一切都不可能存在,极力奉行“言必信、行必 转货资”),在曹国和鲁国之间做生意“鬻财于曹、鲁 果”。“一言九鼎”,使他在经商中赢得了很好的信誉, 之间”。他发现各国王侯贵族以佩戴珠宝为时尚,他就 专门生产贵重配饰跨国营销,赢得收益。子贡到各国做 立于不败之地。他还敢为人先,把握商道规律,义中取 买卖需要进见诸侯时,各国的君主都以平等的礼节来会 利的正确义利观和适应市场的能力,达到了“义利双赢” 见他,这足以说明他的生意做得很大,已是春秋时代的 的经商最高境界。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商界巨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集体备课)汇总
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教案课题第一单元第五课《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悉《论语》相关语句中出现的文言现象2、了解孔子眼中“义”的内涵【过程与方法】1、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下,掌握十则的含义,并领会孔子“义”的思想。
2、讲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把握孔子张扬的“义”这种价值取向,思考这种价值取向的现代价值。
教学重点1、文言字词句式积累 2、有关孔子“义利观”的理解及拓展深入教学难点有关孔子“义利观”的理解及拓展深入教学时数2课时电教手段第1课时集体备课札记一、创设情境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康德不管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怎样,人总是可以凭着自己的高贵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的正确道路。
现在,许多人都为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
但是,也有不少人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爱因斯坦义,它是一种道德,它是最高道德的一种形式,一个重要的环节。
由仁这个最高的道德,通过具体的器物来实现,中间有很多环节,义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但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看到人们把“义”与其他一些概念进行挂钩,比如“利”,比如“君子”,比如“勇”。
这些和义都有着怎样的关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听孔子的理解。
二、自主学习再阅读全文,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1、本课是集中阐述“义”的相关问题。
为了很好的说明问题,孔子都涉及了哪些与“义”有关的问题?试加以概述。
2、对10章节进行分类。
明确:1、义与富贵(利),义与君子,义与勇敢等问题。
2、10章节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义与富贵---1 3 4则;二是义与君子(人格)---2 5 6 7 9则;三是义与勇敢---8 10则三、合作探究——学习第一部分义与富贵1、【原文1】子曰:“富(1)而可求(2)也;虽执鞭之士(3),吾亦为之。
不义而富且贵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学案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文中重点通假字、古今异义、文言句式、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遵循自主探究学习的原则,鼓励学生自己解决一些浅近的文言现象。
3.探究孔子“将义置于富贵之上”的思想。
一、导入、整体感知10章节可分为三大类:义与富贵(利)---1.3.4则,义与君子(人格)--2.5.6.7.9则,义与勇气---8.10则二、文意疏通:(一)【仁义和富贵】在《论语》中,“仁义”是中心思想,而“富贵”常被简称为“利”。
实际生活中,如何处理“仁义”和“富贵”的关系问题也是他的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而也是孔子多次论述的问题。
先看看孔子这方面的论述。
1【基础积累】通假字:(1)而,通“如”,如果。
省略句:(2) 如(富贵且合于道)不可求,从吾所好。
【评析】孔子在这里又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
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
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3【基础知识】词类活用:(1)饭,名词作动词,吃。
(2)曲,形容词作动词,使弯曲。
文言虚词:(3)而,连词,表修饰关系。
(4)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乐亦在其中”,乐的是什么?在贫寒、简单的生活中坚持践履道义4【基础知识】人们想要的有时不接受,厌恶的有时不摆脱,为什么?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
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
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2【基础知识】文言句式:(1) 状语后置(2)主谓倒装(3)省略句词类活用:(4)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过错(5)时:名词作状语,在适当的时候古今异义: (6)然后:这样/以后文言虚词: (7)其:语气副词,表反问【评析】孔子在这里通过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释“义然后取”的思想,只要合乎于义、礼,公叔文子并非不说、不笑、不取钱财。
第五课《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孔子说:“是这样啊?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评析】
孔子在这里通过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释 “义然后取”的思想,只要合乎于义、礼,公叔 文子并非不说、不笑、不取钱财。这就是有高尚
儒商榜样
儒商亦儒亦商,即信守儒家思想的商人。孔子首创了儒学, 其门下“七十子徒,赐最为饶益”(《史记·仲尼弟子列 传》)。可见在中国历史上,既是学者同时又是富翁的,应当 首推子贡。
1.追求和谐。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他的格言是“我不 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论语·公治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做到互相尊 重,平等相处。
这四则主要讲“义与君子(人格)”的问题, 重点阐述人格完善。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 应当富有智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 君子要九思,要加强道德修养。 他指出君子要明 白“义然后取”“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义之 与比”,这样才是真正的君子。“义” 不仅仅是 君子的行为规范,他也为君子带来好的社会影响。 就像公叔文子,该取时才取,人不厌其取。这就是 “义”对于君子的好处。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极大 影响。
【评析】
这一段,反应了孔子的义利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 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好像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 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 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 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 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 值。这一章值得研究者们仔细斟酌。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PPT课件PPT(共42页)
11
【评析】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
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 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 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 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 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知识分子,也为一般 老百姓所接受。
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义利观。任何人都不 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任何人都希 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 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 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这一章值得研究者 们仔细推敲。
15
这三则的《论语》的学习告诉我们什么?
1、在富贵、财利面前执著于道义; 2、违背了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 3、在贫贱富贵和道义之间,孔子首先选择的是道义。
33
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所以,君子应 当见义而为。又说:“仁者必有勇,勇者未必有仁。” 也就是说,具有仁义德性的人,必定有勇。勇于什么呢? 勇于仁,勇于义。但有勇的人却不一定具有仁义的德性, 因为有些所谓勇者,只是勇于做坏事,为非作歹,或者 只是不问青红皂白的勇。所以孔子强调说:“君子以义 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君子应始终把义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如果只是有勇而 无义,就会犯上作乱。只有把义与勇相融相合,统为一 体才能真正做到见义而为。
【(2译)通文假】字:而,通“如”,如果。 持(⑷人3鞭执。)求孔鞭意子:之思子的指士指说合下:地:于古位等道“代低差,如为下可役果天的以子职,求去、事富我求诸。。而也侯不和去官违做员背。出道入如时义果手,求执即皮富鞭使而开手违路的 背了道义,我就顺从我喜欢的(道义)。”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经典详细)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 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 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 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 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 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康德
★★不管时代潮流和社会 风尚怎样,人总是可以 凭着自己的高贵品质, 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 己的正确道路。现在, 许多人都为冰箱、汽车、 房子而奔波、追逐、竞 争。但是,也有不少人 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 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 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 宁。
• 【评析】
• 孔子在这里提到富贵与道的 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 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 贵就不能去追求。那么,他就去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处可 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 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 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 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孔子是把追随道义放在求福取财之上的
• 孔子认为财富“可求”与“不可求”的关义键是什 2006年4月21日晚10时许年轻保安员许霆到位于广 州市黄埔大道西平云路上的一家商业银行的ATM取款机 上取款,在取款过程中他发现取款机系统出现错误,本 想取款100元,结果ATM出钞1000元,而银行卡存款账 户里却只被扣除1元。于是,许霆连续用自己的借记卡取 款54000元。当晚许霆的同伴郭安山得知后,两人结伙频 繁提款,等郭回住所拿了借记卡后,许霆再次用银行卡 取款16000元,随后两人离开现场。4月22日凌晨零时许, 两人第三次返回上述地点,本次许霆取款10万余元,连 同前两次总计取款17.5万余元。
持鞭子的下等差役,我也去做。如果求富而违 背了道义,我就顺从我喜欢的(道义)。”
孔子不反对人们追求富贵,但是他非常关注一点, 就是富贵是否“可求”。选文第1则:“富而可求也, 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意思是说,富如果可求,即 使是手拿鞭子的下等差役,我也去做。“如不可求,从 吾所好。”是说富如果不可求,就依从我喜欢的。这段 话有两点值得琢磨:第一,什么是“可求”和“不可 求”?联系孔子的其他言论,这“可”与“不可”的关 键,在于行为是否合乎道义。人们常说:“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孔子是把追随道义放在求福取财之上的。 第二,什么是“吾所好”呢?孔子宣扬“贫而乐(道), 富而好礼”(《论语·学而》),宣扬“朝闻道,夕死 可矣”“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 于利”(《论语·里仁》),并且感慨“吾未见好德如 好色者也”(《论语·子罕》)“我未见好仁者、恶不 仁者”(《论语·里仁》),等等。很明显,他的所好,
不义而富且贵(2课时)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教学目标、掌握文中出现地文言现象、了解孔子眼中“义”地内涵.教学重难点:1、了解孔子关于“义”地言论是本课教学地重点;2、对比理解“仁”和“义”地关系是本课地难点.教学方法:讲读法.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课:一说“义”,从古到今,一般人理解地就是讲哥们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三国时期地关云长,也因为千里走单骑,舍弃曹操给予地荣华富贵,护送嫂夫人过五关斩六将,投奔当时落魄地结拜兄弟刘备.从而被后世当作义地化身.那么义地含义,就仅仅是讲义气吗?作为儒学地创始人,孔子在《论语》里面多次提到了义,他怎样看这个义呢?b5E2R。
义地含义是什么?荆轲刺秦王,他为报答燕国太子丹地知遇之恩,不顾个人安危,前去刺杀秦国地国王赢政,这是义!水浒好汉鲁智深,为救弱女子,三拳打死无赖镇关西,这也是义!但从《论语》里面提到地有关义地词语来看,它地含义并不仅仅就局限在这一方面,它还有着更深地内涵在里面,那么在孔子地眼中,义究竟还有什么含义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p1Ean。
一、整体感知、学生自主预习课文.()读课文,找出文中地重点字词,句式.()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完成导学案预习部分内容.二、疏通课文学生翻译老师强调地重点句子,老师检查指导.三、作业、整理文中地重点字词和句子.、背、、条.第二课时导课;检查、、条地背诵情况.一、疏通课文、梳理文章结构文章围绕“义”写了哪些方面地内容?学生通读课文后回答.() 义和富贵(、、)() 义与君子(、、、、)()义和勇(、)、翻译讲析重点句子二、分析课文() 义和富贵第三则:【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DXDiT。
【译文】孔子说:“富和贵,人人向往,不以正当地方法得到地,不要享受;贫和贱,人人厌恶,不以正当方法摆脱地,不要逃避.君子扔掉了仁爱之心,怎么算君子?君子时刻不会违反仁道,紧急时如此,颠沛时如此.”RTCrp。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意思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意思
文言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1)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
疏食即粗粮。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
曲肱,即弯着胳膊。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赏析】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知识点
一、通假字
1、富而可求也“而”通“如”,如果
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要”通“约”,贫困
3、若臧武仲之知“知”通“智”
4、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要”通“约”,贫困
二、古今异义
1、子路问成人“成人”古义:完美无缺的人
2、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小人”古义:平民
3、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君子”古义:在位者
三、特殊句式
2、以告者过之省略句
3、文之以礼乐状语后置
4、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宾语前置句
5、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判断句
四、重点实词
1、饭疏食饮水疏食:粗糙的饭
2、造次必于是造次:慌忙,仓促
3、恶乎成名恶:疑问代词,哪里,何
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虽:即使
5、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信:真实的
6、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文:修饰。
7、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比:并列,紧靠
8、闻义不能徙徙:迁移,改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