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心肺复苏指南指导下团队心肺复苏演练效果评价
心肺复苏评价指南(新版)
心肺复苏评价指南(新版)
1.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最新的心肺复苏评价指南,以便在紧急情况下
正确衡量患者的心脏和呼吸功能。
心肺复苏是一项关键的急救措施,对于挽救生命至关重要。
2. 心肺复苏评价步骤
进行心肺复苏评价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确认患者的意识和反应。
2. 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检查是否有正常呼吸,包括观察胸廓
的运动和听觉。
3. 检查患者的脉搏:通过触摸颈动脉或股动脉来确定患者是否
有有效脉搏。
4. 如发现患者没有正常呼吸或有效脉搏,则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3. 心肺复苏技术
进行心肺复苏时,应遵循以下技术指南:
1. 利用胸外心脏按压:按压胸骨下方的位置,以使心脏得到压迫,促进血液循环。
2. 提供人工呼吸:通过口对口或使用呼吸面罩等装置,给予患者进行人工呼吸。
4. 注意事项
在进行心肺复苏评价和技术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尽量减少时间间隔:心肺复苏的及时性对生存率至关重要,应尽快开始复苏措施。
2. 保持适当的节奏和力度: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应保持适当的节奏和足够的力度,以确保心脏得到恰当的压迫。
3. 寻求专业医疗援助:心肺复苏只是紧急处理措施,患者仍需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疗援助。
本文档旨在为急救人员提供心肺复苏评价的指导,但具体操作仍需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专业知识进行判断和决策。
请遵循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并持续学习和更新相关知识。
团体心肺复苏评分标准
团体心肺复苏评分标准
心肺复苏评分标准包括以下方面:
一、动作熟练度及反应敏捷度(2分):
●开始抢救及时,动作规范、迅速、准确。
●按压部位准确,力度合适,频率正确。
二、病人体位的安放(2分):
●将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
●两手放于躯干两侧。
三、病人意识的评估及复苏体位的安放(8分):
●轻拍并大声呼唤患者,观察有无反应。
●触摸颈动脉搏动,观察有无搏动。
四、胸外心脏按压(40分):
●按压部位准确,力度合适,频率100~120次/分钟。
●每次按压后胸部完全回弹,尽量避免按压中断。
●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
五、开放气道及人工呼吸(22分):
●清除口腔异物,采用压额抬颏法或托颌法开放气道。
●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捏住患者鼻子,吹气量足,观察到胸廓起
伏。
●按压与吹气比30:2。
六、心肺复苏后的整理及病人体位的摆放(3分):
●整理病人衣物,恢复舒适体位。
●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七、复苏成功后的评估(5分):
●观察自主呼吸恢复情况。
●观察颈动脉搏动恢复情况。
●观察病人肤色及瞳孔大小变化。
●测量血压及脉搏。
八、操作后、整理床单、洗手(2分)。
请注意,心肺复苏评分标准可能因不同情况有所变化,请以实际情况为准,并且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操作。
另外,还需要关注按压深度等其他因素。
总的来说,高质量的心肺复苏行为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最新版心肺复苏评分标准
最新版心肺复苏评分标准
心肺复苏评分标准是指针对执行心肺复苏时的技能操作、药品应用以及基础生命支持
的效果等评估指标。
这份最新版的心肺复苏评分标准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一、胸外按压
1、持续压力:评价按压过程中的力度、频率和深度等因素。
对于成人患者,要求每
分钟至少进行100次持续压力,而对于儿童患者,则需要至少进行120次。
2、深度:指胸骨下沉的深度。
对于成人患者,要求每次按压的深度应该在5厘米左右;而对于儿童患者,则要求每次按压的深度不低于4厘米。
3、反弹:指按压后胸部的反弹程度。
反弹幅度越大,则代表按压力度越好。
二、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
1、频率:指每分钟进行的人工呼吸次数。
对于成人患者,要求每分钟进行10-12次口对口呼吸或6-8次口对鼻呼吸。
对于儿童患者,则需要分别进行20次和12次的口对口呼
吸和口对鼻呼吸。
三、药品应用
1、心肌梗死治疗药品:包括阿司匹林、硝酸甘油、肝素等,主要用于保护心肌和预
防血栓形成。
评估标准包括剂量、途径和效果等。
四、基础生命支持
1、现场处理:包括现场安全检查、呼叫急救车、寻找心肺复苏器材等,评估标准主
要包括响应时间和操作流程等。
2、循环支持:包括快速定位患者的心跳和脉搏、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同时引入药物等,评估标准主要包括定位效果和操作流程等。
3、呼吸支持:包括口对口或口对鼻呼吸、人工气道建立和呼吸机使用等,评估标准
主要包括呼吸效果和操作流程等。
心肺复苏指南及评估准则(2023新版)
心肺复苏指南及评估准则(2023新版)心肺复苏指南及评估准则(2023新版)概要: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最新版的心肺复苏指南及评估准则,以帮助医务人员在遇到心脏骤停患者时能够有效地进行急救。
1. 心肺复苏的定义和目的:- 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救治措施,用于在心脏骤停时维持血液流动,保护重要器官免受氧和营养供应中断的损害。
- 心肺复苏的目的是恢复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2. 心肺复苏的步骤:- 早期心肺复苏(Early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的重要性:ECPR是在心脏骤停发生后的最早几分钟内进行的心肺复苏,可以显著提高生存率。
- 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包括确认心脏骤停,拨打急救电话,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步骤。
-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对于可电击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脏骤停,应及早使用AED进行电除颤。
3. 心肺复苏的评估准则:- 判断心脏骤停的标志:包括意识丧失、呼吸暂停和脉搏消失等征象。
- 评估患者的心肺复苏可行性:包括观察复苏血流体循环、叩诊胸腔等方法。
- 评估复苏效果:根据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脉搏恢复和意识恢复等指标来评估复苏效果。
4. 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 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和流程,以确保心肺复苏的有效性。
- 定期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和演练,以提高医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 注重心脏骤停风险的预防和管理,以减少心肺复苏的发生。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2023年最新版的心肺复苏指南及评估准则,为医务人员提供了在心脏骤停患者急救过程中的指导和参考。
在实际操作中,务必按照规范操作,并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
---参考文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心肺复苏与自动体外除颤器应用指南:2023年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3.。
心肺复苏操作指南及评分标准(2023新版)
心肺复苏操作指南及评分标准(2023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指南及评分标准(2023新版)操作指南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救治方法,用于恢复心脏和呼吸功能。
以下是2023年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指南:1. 确认意识状态: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轻轻摇动患者并喊叫他们的名字,观察是否有反应。
2. 呼叫急救:如果患者没有反应,立即向急救中心报告,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3. 开始胸外按压: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表面上,掌心叠放,以正常速度和深度进行胸外按压。
4. 人工呼吸:在每30次按压后,进行人工呼吸。
将患者嘴巴张开,捏鼻子,用自己的口吹气,直到看到患者胸部起伏。
5. 持续操作:连续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达现场。
评分标准当进行心肺复苏时,需要根据患者的表现进行评分,以判断复苏效果。
以下是2023年新版心肺复苏操作的评分标准:1. 心脏复苏:观察患者的胸部起伏,评估心肺复苏是否有效。
- 良好:胸部明显起伏,复苏效果良好。
- 不佳:胸部起伏不明显,复苏效果不佳。
2. 呼吸复苏:观察患者是否有自主呼吸或人工呼吸的反应。
- 有呼吸:患者有自主呼吸或对人工呼吸有反应。
- 无呼吸:患者没有自主呼吸或对人工呼吸无反应。
3. 意识状态:观察患者的意识反应。
- 有意识:患者有意识,可以回应声音或触摸。
- 无意识:患者没有意识,对声音或触摸没有反应。
请注意,这仅是2023年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指南及评分标准的概述。
在实际操作中,请始终遵循专业人员的指导,并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参考文献:- American Red Cross. (2023). CPR and First Aid Guidelines. Retrieved from [link]-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23). CPR Guidelines. Retrieved from [link]。
急诊护士心肺复苏操作培训效果的评价
急诊护士心肺复苏操作培训效果的评价摘要】目的探讨在我院急诊护士中普及心肺复苏(CPR)操作培训后得到的实际应用效果,并通过该培训提高急诊护士的急救能力。
方法使用心肺复苏培训设备,按照制定好的培训方案对我院34名急诊护士实施培训,培训前后采用同样的评分标准对急诊护士的理论知识、应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心理素质及技能操作等方面进行考核,具体的操作技能主要考察护士做心肺复苏时的按压频率、按压幅度及胸廓起伏程度的合格程度。
结果培训前后,急诊护士的理论知识、应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心理素质及技能操作方面均具有不同程度提高,尤其是技能操作在培训前后差异显著(P<0.05)。
结论经过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培训后的急诊护士明显提高了应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技能操作能力,并增强了临床心理素质,使院内整个急救水平明显提高。
【关键词】急诊护士心肺复苏培训【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4-0131-02在生活节奏极快的现代社会中,心脏骤停一直都是急诊科经常遇到的情况最为紧急的突发事件,通常这时需要医务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准确、熟练的综合应用各项急救技能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1]。
急救工作质量一直都是衡量医院整体水平、服务质量、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2],而心肺复苏(CPR)技术作为急诊科急救中极为重要的急救技术之一,其成功率直接影响到整个急救的水平与质量。
尤其近年来,随医院规模的逐渐扩大化,我院的急救护士群体普遍呈现年轻化,刚刚毕业步入岗位的年轻护士因经验缺乏无法满足临床需求,为缩短其岗位适应期,尽快合格上岗,我院对新入院的34名急诊护士进行系统的心肺复苏操作培训,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培训对象为2010年开始入院进行工作的急诊科护士34人,其中女30人,男4人;年龄范围22~27岁,平均年龄23.3岁,工作年限最短不足1年,最长2年。
其中本科毕业6人,大专毕业18人,中专毕业10人。
心肺复苏应急预案演练评价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意外伤害事故频发,其中心跳呼吸骤停是紧急医疗救援中常见的紧急状况。
为了提高医疗机构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应急救治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我院于近日组织开展了心肺复苏应急预案演练。
本次演练旨在检验我院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医护人员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救治水平。
以下是对本次演练的评价。
二、演练背景本次演练模拟了我院门诊大厅发生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紧急情况。
在模拟场景中,患者突然倒地,意识丧失,医护人员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三、演练组织与实施1. 组织准备(1)成立演练领导小组,明确各参演部门职责。
(2)制定详细的演练方案,明确演练流程、时间、地点、参演人员及演练内容。
(3)组织参演人员培训,确保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
2. 演练实施(1)启动应急预案:模拟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医护人员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进行现场急救。
(2)现场救治: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开通气道、电除颤等急救措施。
(3)配合抢救:各参演部门紧密协作,确保急救工作顺利进行。
(4)演练总结: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四、演练评价1. 演练效果(1)提高医护人员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急救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检验了我院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实际救援工作提供参考。
(3)加强了各参演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提高了团队整体应急水平。
2. 演练亮点(1)模拟真实场景:本次演练模拟了门诊大厅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紧急情况,使参演人员更加贴近实际工作。
(2)突出实战性:演练过程中,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急救流程进行操作,提高了实战能力。
(3)注重团队协作:演练过程中,各参演部门紧密协作,确保急救工作顺利进行。
3. 演练不足(1)部分医护人员对急救技能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培训。
(2)部分参演人员对应急预案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提高。
心肺复苏急救演练培训在急诊救治中的效果评价
心肺复苏急救演练培训在急诊救治中的效果评价目的研究心肺复苏急救演练在急诊救治中的作用。
方法成立教学培训小组,根据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的病种,对17例急诊科护士定期进行心肺复苏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应急能力进行培训及急救演练考核,并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通过演练培训急诊护士对突发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理论知识、操作水平、应急综合能力及心肺复苏抢救技能均较以前提高(P﹤0.05)。
结论心肺复苏急救演练是提高急诊科护士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的培训方法。
标签:本心肺复苏;急救演练;效果评价医院急诊是急诊医学中最关键的环节,它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立即进行复苏抢救;快速准确的判断病情,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措施;进行必要的救命性手术和其它治疗手段,稳定病情[1]。
急诊患者往往病情复杂多变,需要急诊护士有较强的应急能力,为了提高全科护理人员的应急急救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保证护理安全,我科与2012年7月~2013年6月,每月不定期进行心肺复苏应急演练2次,通过培训和演练,全科护士的急救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是一所三级综合医院,我院急诊护理人员17例,16例女性,1例男性,年龄均在21~43岁,其中5例主管护师,4例护师,8例护士;本科生8例,大专生9例。
1.2方法1.2.1理论知识培训每天利用晨会15min护士长对急诊科突发疾病及急诊护理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式学习,每月一次急诊护理相关知识的专题学习,对2010年美国心肺复苏指南的要点进行讲解,其中还包括心肺复苏急救中遇到的问题、医护配合、熟悉掌握各科疾病的护理知识及各种急救药品的作用、副作用及常规使用方法,并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
1.2.2操作技能培训每月进行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洗胃机、除颤仪、心电图机、心肺复苏仪、呼吸機等操作培训,要求每人过关。
1.2.3应急演练考核由护士长选择急诊科常见的急症,并描述疾病的症状及病情变化过程,营造逼真的急救场景,急诊科护士要及时准确的进行分析、判断,立即对模拟人采取正确的心肺复苏及急救抢救措施。
心肺复苏考核总结和评价
心肺复苏考核总结和评价第一篇:心肺复苏考核总结和评价洛阳市×××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考核总结和评价一、考核时间:二、考核地点:三、考核项目:单人徒手心肺复苏四、参加检查人员:全院参加考试人员成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合格率为:100%。
五、存在的问题:1、观察周围环境是否安全欠妥;2、患者体位摆放不对;3、颈动脉搏动检查方式有待进一步加强;4、按压方法不到位;5、急救后期工作欠佳。
六、整改措施:1、加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的学习,争取做到精益求精;2、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医务人员技术操作合格率100%。
2013年7月20日第二篇:心肺复苏考核总结心肺复苏培训考核总结为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管理,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及抢救成功率,根据我院医师技能培训计划,我院于2014年8-9月开展了心肺复苏技能学习及考核,现将学习考核结果总结如下:我院全体医务人员对于学习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及训练,最终参加考核,体现我院医生的综合急救处理能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同志对于2010年心肺复苏最新指南—美国心脏协会修订未能完全掌握,如以下几点:1、在检查患者反应时应做到快速、准确,快递检查患者有无呼吸及或是否能正常呼吸,检查脉搏时间不能超过10秒。
2、在心脏按压环节,应做到成人胸骨压下深度5cm,每分钟频率100次/分,抢救者双肘关节伸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肩手保持垂直用力向下按压。
3、打开气道环节,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仰头举颏法、仰头抬颈法、仰头拉颌法。
根据上次考核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操作演练及业务学习,再次组织考核,我院医务人员已做到人人过关。
第三篇:心肺复苏考核总结急诊科业务学习心肺复苏考核总结为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管理,提高我科医务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及抢救成功率,根据我科医师技能培训计划,我科于2012年1月开展了心肺复苏技能学习及考核,现将学习考核结果总结如下:我科全体医务人员对于学习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及训练,最终参加考核,体现我科医生的综合急救处理能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同志对于2010年心肺复苏最新指南—美国心脏协会修订未能完全掌握,如以下几点:1、在检查患者反应时应做到快速、准确,快递检查患者有无呼吸及或是否能正常呼吸,检查脉搏时间不能超过10秒。
心肺复苏实验报告评估(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心肺复苏(CPR)是一种急救技能,旨在在心脏骤停时恢复患者的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从而维持生命。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心脏骤停的紧急情况,训练参与者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技能,并评估其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二、实验目的1. 熟悉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2. 提高参与者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急救技能。
3. 评估参与者的心肺复苏操作技能,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改进。
三、实验对象与方法1. 实验对象:本实验共选取30名参与者,其中男性15名,女性15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
2. 实验方法:(1)培训:邀请专业医生和护士对参与者进行心肺复苏的培训,包括理论知识讲解、实际操作演示和模拟练习。
(2)模拟:设置模拟心脏骤停场景,要求参与者按照所学知识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3)评估:由专业医生和护士对参与者的心肺复苏操作进行评估,包括按压频率、深度、通气频率、气道开放等指标。
四、实验内容1. 理论知识讲解:包括心肺复苏的定义、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流程等。
2. 实际操作演示: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联合救护等。
3. 模拟练习:设置模拟心脏骤停场景,要求参与者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4. 评估指标:按压频率、深度、通气频率、气道开放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按压频率:本实验中,参与者按压频率平均为(100.5±2.3)次/分钟,符合心肺复苏操作要求(100-120次/分钟)。
2. 按压深度:参与者按压深度平均为(5.2±0.5)厘米,符合心肺复苏操作要求(5-6厘米)。
3. 通气频率:参与者通气频率平均为(11.8±1.5)次/分钟,符合心肺复苏操作要求(10-12次/分钟)。
4. 气道开放:参与者气道开放操作正确率为90%,说明大部分参与者掌握了正确的气道开放方法。
5. 评估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大部分参与者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但仍有一部分参与者在按压频率、深度和通气频率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训练和改进。
心肺复苏评价指标(新版)
心肺复苏评价指标(新版)
心肺复苏评价指标(新版)
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救治措施,用于恢复心脏和呼吸功能,以挽救病人生命。
评价CPR的效果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介绍了心肺复苏评价的新版指标。
指标一:胸外按压深度
胸外按压深度是评价CPR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新版指南建议,成人患者的胸外按压深度应达到至少5厘米,儿童和婴儿患者应达到至少1/3胸廓前后径的深度。
通过使用心脏监测仪等工具,可以准确测量胸外按压深度,提高CPR的有效性。
指标二:按压和松开次数比例
正确的按压和松开次数比例对于有效的CPR至关重要。
新版指南建议,按压次数应与松开次数保持1:1的比例,即每次按压后
立即松开胸部。
这样可以确保心脏在按压期间得到充分血液供应,提高CPR的成功率。
指标三:胸外按压速率
胸外按压速率是另一个关键指标,它衡量每分钟进行的按压次数。
新版指南建议,胸外按压速率应保持在100-120次/分钟。
过快或过慢的按压速率都可能影响心肺复苏的效果,因此操作人员应根据指南建议进行调整。
指标四:胸外按压质量
胸外按压质量是评价CPR质量的综合指标,包括按压深度、按压速率和按压和松开次数比例等因素。
新版指南强调,操作人员应持续监测和调整胸外按压质量,以确保其符合指导原则,提高CPR的有效性。
结论
心肺复苏评价指标的新版综合了胸外按压深度、按压和松开次数比例、胸外按压速率和胸外按压质量等因素,以提供更准确和有效的CPR评价。
在实施CPR时,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循新版指标,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字数:273)。
心肺复苏评分指南(新版)
心肺复苏评分指南(新版)1. 介绍本指南旨在为医护人员提供在心肺复苏(CPR)过程中进行评分的指导。
评分系统旨在评估CPR的质量并帮助医护人员提供有效的急救措施。
2. CPR评分指标评分基于以下几个关键指标:2.1 心脏按压- 深度:每次按压至少达到5厘米。
- 频率:每分钟大约100-120次。
- 压力:应用足够的压力以使胸骨下陷至少1/3胸宽。
2.2 通气- 方法:使用袋式面罩和人工呼吸器进行通气。
- 频率:每分钟大约10-12次。
- 容积:每次通气应提供足够的气量以使胸廓抬高。
2.3 寻找和处理心脏停跳原因- 快速评估患者的循环系统是否受到严重损害。
- 尽快处理可矫正的心脏停跳原因,如心律失常或氧气不足。
2.4 CPR全程无中断- 在执行CPR过程中尽量避免中断。
- 如果需要进行其他急救操作,尽量在最短时间内完成。
3. 评分系统评分系统基于以上指标,通过给予每项指标不同的分数来评估CPR的质量。
- 每项指标满分为5分,总分为25分。
- 分数越高表示CPR质量越好。
- 评分范围和解读:- 21-25分:优秀- 16-20分:良好- 11-15分:一般- 10分以下:差4. 使用指南医护人员在进行CPR时,应参考以上评分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分。
通过评分结果,可以及时调整CPR的方式和措施,以提供更有效的急救服务。
5. 注意事项- 在执行CPR时,应遵循相关救护措施和操作规范。
- 在评分过程中,应准确记录每项指标的执行情况。
- 评分结果仅供参考,不代表最终诊断和救治决策。
以上为《心肺复苏评分指南(新版)》的简要概述,供医护人员在CPR过程中参考使用。
详细的评分标准和使用方法请参考完整指南。
心肺复苏评价准则(新版)
心肺复苏评价准则(新版)心肺复苏评价准则(新版)背景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救护措施,用于恢复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跳和呼吸功能。
评价CPR的质量对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心肺复苏评价的准则,以便医务人员在实施CPR时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
准则1. 快速反应:在发现心脏骤停后,立即呼叫急救团队,并开始CPR措施。
2. 确认意识:检查患者是否清醒有意识。
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将其置于稳定状态,并提供必要的急救。
3. 检查呼吸:确保患者的呼吸功能正常。
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4. 胸外按压:进行高质量的胸外按压,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手位:双手掌叠放在患者胸骨下方,手指交叉。
- 深度:每次按压至少压搏5厘米。
- 节奏:按照100到120次/分钟的频率进行按压。
5. 人工呼吸:在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进行人工呼吸,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气道开放:确保患者的气道畅通无阻。
- 送气量:每次呼吸应使患者的胸廓抬高。
- 频率:每分钟进行10到12次人工呼吸。
6. 呼吸与按压比例: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7. 辅助除颤:对于有除颤器的场所,应尽快使用除颤器进行电击。
8. 持续复苏:持续进行CPR,直到急救团队到达或患者恢复心跳和呼吸功能。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心肺复苏评价的准则,以帮助医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实施高质量的CPR。
遵循这些准则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机会。
重要的是,医务人员应获得合适的急救培训,并经常进行更新以了解最新的指南和技术。
心肺复苏实验报告评价
心肺复苏实验报告评价实验名称:心肺复苏实验报告评价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评价心肺复苏实验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确定其在急救情况下的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实验评价,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技能的操作水平,为真实急救场景中的心肺复苏提供参考和借鉴。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实验所需的人工模型(包括人体模型、心脏模型等),确保实验设备和工具按要求摆放,设置实验条件。
2. 实验组建立:将参与实验的成员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随机分配。
3. 实验操作:实验组按照学习心肺复苏技能的指导要求进行操作,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
4. 记录数据: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记录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数据,包括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氧饱和度等指标。
5. 数据分析: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
6. 结果评价: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对心肺复苏实验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实验评价:根据本次实验的数据分析结果,实验组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和氧饱和度等指标。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患者在复苏过程中表现出更好的生理指标,说明心肺复苏技能的学习和实践对真实急救场景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实验人工模型可能无法完全模拟真实病人的情况,因此实验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其次,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实验组成员的操作水平和经验参差不齐,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缺乏长期的跟踪观察,无法评估心肺复苏技能的持久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实验的评价水平,建议增加真实急救场景的模拟训练,以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
此外,加强对实验操作过程的统一培训,确保实验组成员具备较高的操作水平。
对于心肺复苏技能的效果评估,可以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以评估复苏效果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总结:本次心肺复苏实验评价结果表明,实验组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理指标,在急救场景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幼儿园心肺复苏救护方案实施与效果评估
幼儿园心肺复苏救护方案实施与效果评估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突发的心脏骤停等意外事件可能会对孩子们的生命造成威胁。
幼儿园心肺复苏(CPR)救护方案的实施与效果评估就显得至关重要。
二、幼儿园心肺复苏救护方案的实施1. 实施人员培训:幼儿园工作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心肺复苏培训,以确保他们在意外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2. 心肺复苏设施和器材:幼儿园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心肺复苏设施和器材,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3. 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心肺复苏应急预案,包括孩子突发心脏骤停时的处置流程、通知家长的方式等。
三、幼儿园心肺复苏救护方案的效果评估1. 救护方案的执行情况:通过观察和记录,评估幼儿园工作人员在实际情况中执行心肺复苏救护方案的情况,包括反应时间、措施是否得当等。
2. 救护效果的评估:对曾经发生心脏骤停事件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评估心肺复苏救护方案的效果,包括生存率、生存后的后遗症情况等。
3. 用户满意度调查:对家长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幼儿园心肺复苏救护方案的满意度,以及他们对幼儿园对突发事件处置的信心情况。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幼儿园心肺复苏救护方案的实施与效果评估是确保孩子们在幼儿园期间安全的重要措施。
仅有培训和设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有效的监督、跟踪和评估机制,以确保救护方案的实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保障幼儿园学生的生命安全。
五、总结与回顾通过对幼儿园心肺复苏救护方案的实施与效果评估,可以深入了解救护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并对可能的改进和优化方向有更清晰的认识。
也能够提高幼儿园工作人员的救护能力和应对意外事件的能力,确保孩子们在校期间的安全。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幼儿园心肺复苏救护方案的实施与效果评估,并共享了个人观点和理解。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您有所启发,也期待您对这一重要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以上就是对幼儿园心肺复苏救护方案实施与效果评估的文章撰写,若有需要进一步编辑或添加其他内容,请随时告知。
新护士心肺复苏术培训的临床效果评价
新护士心肺复苏术培训的临床效果评价【摘要】目的对新护士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培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
方法 38位新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岗前培训,每组19人。
对照组进行岗前规范化培训,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CPR的培训。
结果在岗前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上进行CPR培训和考试的新护士在抢救患者的速度和效果上明显优于单进行岗前规范化培训的新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培训方法对照组采用岗前规范化培训,即在招聘考试后对新护士进行为期1个月的岗前培训, [2]。
观察组在岗前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上增加了2013年的新内容,包括心肺复苏培训和考核,采用多媒体与指导员教授相结合的训练方式进行培训,步骤是先播放多媒体课件,然后让新护士在模拟人上练习,对新护士不规范手法进行纠正,待关键性操作手法准确无误后,给培训人员发放单人CPR 讲义和操作评价表,在模拟人上进行充分练习,新护士在练习期间可与指导员进行互动。
在两组培训结束后,对两组新护士临床抢救患者的速度和效果进行对比。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
在启动紧急反应系统、按正确速度进行胸外按压、开放气道等方面的考核中,观察组通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目前,我国大部分临床护士对CPR技术的学习都是在学校进行的,毕业后很少参加CPR技术的培训和练习,很多新护士对这项操作不够自信,甚至出现紧张、焦虑情绪,在临床工作中大多是配合医生实施心肺复苏,无法单独进行该项技术的实施,因此,对临床护士进行系统的CPR培训势在必行。
本研究中,经过不同的培训,两组新护士在在检查呼吸、颈动脉搏动和胸骨完全复位方面的处理差异不大。
幼儿园心肺复苏急救教育方案的实施效果评估
幼儿园心肺复苏急救教育方案的实施效果评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肺复苏急救教育。
特别是在幼儿园,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一直是家长和教师们非常重视的问题。
幼儿园心肺复苏急救教育方案的实施效果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幼儿园心肺复苏急救教育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并尝试给出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心肺复苏急救教育方案的实施效果评估1.1 教育方案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心肺复苏急救教育是一项重要的课程,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尤为重要。
教育方案的内容应该包括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急救技能和应急处理方法。
而教学方法则应该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通过游戏、模拟演练等方式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技能掌握程度。
1.2 教育方案的实施情况在评估教育方案的实施效果时,需要考察教师的培训情况、教学设备的完备程度以及教学环境的保障情况。
只有教师具备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教学设备齐全,并且教学环境良好,孩子们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教育和培训。
1.3 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最终的实施效果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来体现。
孩子们是否能够正确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否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正确有效地进行急救操作?这些都是评估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
1.4 教育方案的长期效果除了短期内的学习情况和效果外,我们还需要关注教育方案的长期效果。
教育方案是否能够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有效应用?是否能够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形成长久的习惯和技能?这些都是评估实施效果的重要方面。
二、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我个人的观点和理解来看,幼儿园心肺复苏急救教育方案的实施效果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全面评估,才能够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而我对于这一主题的理解是,教育方案的实施效果不仅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更是指教育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长期影响。
三、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文的评估,我们对幼儿园心肺复苏急救教育方案的实施效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心肺复苏指南指导下团队心肺复苏演练效果评价陈 宁,曾 艳,吴月丽摘要:[目的]以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为指导,实施团队心肺复苏演练,以确保复苏有序,提高复苏成效㊂[方法]2013年7月 2014年8月,选择我院急诊科42名医务人员在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指导下,分别进行三人组和四人组团队心肺复苏演练㊂[结果]两组演练后总复苏时间㊁胸外按压中断时间㊁人工气道建立时间㊁监护落实时间㊁除颤落实时间㊁静脉通道建立时间㊁肾上腺素使用时间均明显下降,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四人组上述指标均低于三人组(P <0.05);演练后两组医护人员的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评分明显提高,与演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演练后四人组急救知识㊁急救技能评分高于三人组(P <0.05);演练后四人组医护人员期望演练㊁认为抢救有用㊁愿意施救㊁配合抢救的比例明显高于三人组(P <0.05)㊂[结论]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能提高复苏时效性,增强医护人员的急救意愿比例及其急救知识与技能评分㊂关键词:心搏呼吸骤停;心肺复苏;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团队演练;培训E v a l u a t i o no n e f f e c t o f t e a mc a r d i o p u l m o n a r y re s u s c i t a t i o n (C P R )d r i l l s u n d e r g u i d a n c e of n e wv e r s i o n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a r d i o p u l m o n a r y 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 (C P R )g u i d e l i n e s Ch e nNi n g ,Z e n g Ya n ,W uY u e l i (H a i n a nG e n e r a lH o s p i t a l ,H a i n a n570311C h i n a )Ab s t r a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 c a r r y o u t t e a mc a rd i o p u l m o n a r y re s u s c i t a t i o nd r i l l (C P R )w h i c hw a s g u i d e db y 2010A -m e r i c a nH e a r tA s s o c i a t i o nC P Ra n d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e m e r g e n c ygu i d e l i n e s ,s oa s t oe n s u r e t h a t t h e 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 o r d e r l y a n d i m p r o v e t h e 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 p e r f o r m a n c e .M e t h o d s :F o r mJ u l y 2013t oA u g u s t 2014,a t o t a l o f 42m e d i -c a l p e r s o n n e l i ne m e r g e n c y d e p a r t m e n t i no u rh o s p i t a lw e r es e l e c t e df o rt e a m c a r d i o p u l m o n a r y 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 (C P R )d r i l l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f o r t h r e e p e r s o n s a g r o u p a n d f o u r p e r s o n s a g r o u p u n d e r t h e g u i d a n c e o f 2010c a r d i o p -u l m o n a r y 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 (C P R )g u i d e l i n e s .R e s u l t s :T h et o t a l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t i m e ,c h e s tc o m p r e s s i o n si n t e r r u pt t i m e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o f a r t i f i c i a l a i r w a y t i m e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o fm o n i t o r i n g t i m e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o f d e f i b r i l l a t i o n t i m e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o f i n t r a v e n o u s a c c e s s t i m e a n dE p i n e p h r i n e u s e t i m e a f t e r d r i l l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l o w e r ,a n d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b o t h g r o u p sw a s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P <0.05),t h ea b o v e i n d e x e s i nf o u r p e r s o n g r o u p w a s l o w e r t h a n t h a t i n t h r e e p e r s o n g r o u p (P <0.05).T h e f i r s t a i dk n o w l e d ge s c o r ea n df i r s t a i ds k i l l s c o r e o fm e d i c a l p e r s o n n e l a f t e r d r i l l i n c r e a s e d s ig n i f i c a n t l y ,a n d th edi f f e r e n c ew a s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P <0.05),t h e s c o r e s o f f i r s t a i dk n o w l e d g e a n d f i r s t a i d s k i l l i n f o u r p e r s o n g r o u p w e r e h i gh e r t h a n t h a t i n t h r e e p e r s o n g r o u p (P <0.05).T h e p r o p o r t i o n s o f e x p e c t i n g d r i l l s ,t h i n k i n g r e s c u e u s e f u l ,w i l l i n g t oh e l p ,c o o p e r a t i n g w i t h t h e r e s c u e i n f o u r p e r s o n g r o u p 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i n c o n t r o l g r o u pa f t e r C P Rd r i l l (P <0.05).C o n c l u s i o n :C P R i m p l e m e n t e d a s a t e a mc a n i m p r o v e t h e t i m e l i n e s so f 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 ,e n h a n c e t h e p r o p o r t i o no f m e d i c a l p e r s o n n e l s a i dw i s h e s a n d f i r s t a i dk n o w l e d g e a n d s k i l l s c o r e s o fm e d i c a l pe r s o n n e l .K e y w o r d s c a r d i a c r e s p i r a t o r y a r r e s t ;c a r d i o p u l m o n a r y 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 (C P R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a r d i o p u l m o n a r y 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 (C P R )g u i d e l i n e s ;t e a md r i l l ;t r a i n i n g中图分类号:R 472.2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96493.2015.23.007 文章编号:10096493(2015)08B 283304 心搏呼吸骤停是指心脏和(或)呼吸的机械活动停止,心室收缩不足或停止收缩,并可通过脉搏消失㊁意基金项目 海南省卫生厅科学研究课题,编号:琼卫201115号㊂作者简介 陈宁,主管护师,本科,单位:570311,海南省人民医院;曾艳㊁吴月丽单位:570311,海南省人民医院㊂识丧失与呼吸停止来进行反应[1]㊂心搏呼吸骤停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病因,我国心搏呼吸骤停病人的存活率为3.0%左右[2]㊂第一时间实施心肺复苏术对抢救病人的生命尤为重要㊂心肺复苏术是在呼吸终止及心搏停顿时,使用人工呼吸及心脏按压在体外所实施的基本急救操作和措施,其目的是维持一定的血液循环以保护心㊁脑等重要器官[3]㊂当前心搏呼吸骤停已㊃3382㊃护理研究2015年8月第29卷第8期中旬版(总第511期)经建立了基本的抢救程序,即A(a i r w a y,畅通气道);B (b r e a t h i n g,正压人工通气);C(c i r c u l a t i o n,人工维持循环);D(d e f i b r i l l a t i o n,除颤)㊂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简称新指南)不仅继续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的需要,同时还进一步强调以团队形式给予心肺复苏㊂团队形式心肺复苏可在最短的时间实施各项急救措施,为复苏赢得宝贵的时间,从而有效地提高复苏成功率[4,5]㊂自新指南颁布后,我科根据新指南的要求制定了团队心肺复苏抢救流程(三人法㊁四人法),在全科医务人员中展开仿真模拟演练,团队协作实施心肺复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㊂现报告如下㊂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3年7月 2014年8月,选择我院急诊科42名医护人员进行演练㊂其中医生12人,护士30人;职称:住院医师3人,主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任医师3人,护士9人,护师6人,主管护师11人,副主任护师3人,主任护师1人;年龄23岁~48岁(34.23岁ʃ4.13岁);学历:中专3人,专科10人,本科25人,硕士研究生4人;工龄1年~28年(11.33年ʃ3.13年)㊂纳入标准:①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年龄20岁~60岁㊂排除标准:①实习学生;②返聘专家;③外聘辅助人员㊂1.2演练方法1.2.1常规准备在急诊科培训室进行理论培训及仿真演练,物资准备包括心肺复苏模拟人㊁急救车㊁监护仪㊁除颤仪㊁呼吸机㊁简易呼吸器㊁气管插管用物㊁急救药物等㊂以新指南为标准,采取多媒体方式理论授课,并展开小组讨论学习,深入理解指南的新内容及更新的意义㊂1.2.2分组方法演练医生㊁护士以医生护士组合形式分为三人组与四人组进行情景演练㊂①三人组:由一名医生与两名护士组成,两名护士中一名为中高级职称㊁一名为初级或士级护理人员,医生为1号组员,担任组长,负责指挥,两名护士为2号㊁3号组员,分别承担呼吸管理㊁循环管理㊁给药管理,并交换职责进行演练㊂②四人组:由二名医生与二名护士组成,二名护士中一名为高级职称或高年资主管护师㊁一名为低年资主管护师或护理师或护士,二线医生为1号组员,担任组长,负责指挥,一线医生为2号组员,主要进行胸外按压及人工气道建立,两名护士为3号㊁4号组员,分别承担循环管理㊁呼吸管理㊁给药管理并记录,并交换职责进行演练㊂1.2.3演练过程制订新指南指导下的三人心肺复苏㊁四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采取定位团队协助模式进行心肺复苏情景演练,所有抢救仪器㊁物资㊁药品定位放置,各抢救组组员定职责㊁定位置,相互配合完成所有复苏程序㊂1.2.3.1三人组 ①基础生命支持:1号组员迅速评估病人意识,无反应时立即呼叫组织抢救,取平卧位后听诊呼吸㊁心搏,然后行30ʒ2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通气;2号组员赶到后立即准备人工气道用物,如简易呼吸器㊁气管插管用物等;3号组员赶到立即推来除颤仪并连接电极监护㊂②高级生命支持:2号组员接替1号组员正压通气2次时,1号组员评估心律,如有心室颤动准备除颤,3号组员接手按压,1号组员准备导电糊,单相波360J除颤1次(双相波200J);2号组员协助进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管理气道,如吸痰等;1号组员插管完毕,评估心律,接替3号组员胸部按压或除颤㊂③进一步生命支持:根据医嘱3号组员负责建立静脉通道后遵医嘱应用抢救药㊁管理循环及记录㊂1.2.3.2四人组 ①基础生命支持:1号组员迅速评估病人意识,无反应时立即呼叫组织抢救,取平卧位后听诊呼吸㊁心搏,指挥2号组员行30ʒ2胸外心脏按压;3号组员赶到后立即准备人工气道用物,如简易呼吸器㊁气管插管用物等;4号组员赶到立即推来除颤仪并连接电极监护㊂②高级生命支持:1号组员开放气道正压通气2次,2号组员继续按压,在1号组员的指挥下评估心律,如有心室颤动准备除颤,2号组员准备导电糊,单相波360J除颤1次(双相波200J);3号组员协助进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管理气道,如吸痰等; 1号组员插管完毕,评估心律,接替3号组员胸部按压或除颤㊂③进一步生命支持:根据医嘱4号组员负责建立静脉通道后用抢救药㊁管理循环及记录㊂1.3观察指标根据录像评价各组在演练前后各项复苏措施落实时间及总复苏时间的比较,如胸外按压中断时间㊁人工气道建立时间㊁监护落实时间㊁除颤落实时间㊁静脉通道建立时间㊁肾上腺素使用时间等,三人组与四人组分别针对以上指标进行演练前后的对比,评价各项复苏措施落实的时效性,以评价演练目标的达成效果㊂同时各组在演练前后进行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考试,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水平越好㊂同时判断各组演练后的急救相关意愿,包括期望培训㊁认为抢救有用㊁愿意施救㊁配合抢救等4个方面,进行 是 与 否 的回答,采用百分比进行判断㊂1.4质量控制本次演练中不做单项急救技能的考核,但单项技能演练与考核每年两次,独立进行,以此为基础保证医务人员进行团体心肺复苏流程中操作的㊃4382㊃C H I N E S E N U R S I N G R E S E A R C H A u g u s t,2015V o l.29N o.8B熟练㊂以新指南为指导制定了团队心肺复苏抢救流程(三人法㊁四人法)并拍摄演练录像,全体人员进行相关理论学习㊁观摩录像,最后分组进行实地仿真演练,演练过程全程摄像,每月末以录像反馈组织总结分析㊁纠错,直到达到配合默契㊁动作迅速㊁顺序流畅㊁无重复动作的目的㊂1.5统计学方法应用S P S 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演练前后复苏时效性比较(见表1)表1演练前后不同组别各项复苏措施时效性比较(xʃs)s 时间组别人数总复苏时间胸外按压中断时间人工气道建立时间监护落实时间除颤落实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肾上腺素使用时间演练前三人组30413.12ʃ31.5435.67ʃ7.12157.78ʃ23.57235.87ʃ32.21276.43ʃ33.76301.32ʃ23.98330.31ʃ26.71四人组30410.11ʃ29.7334.57ʃ6.55151.17ʃ21.65231.56ʃ29.98273.17ʃ31.65305.43ʃ27.71331.98ʃ25.76演练后三人组30231.50ʃ11.201)17.21ʃ1.761)97.98ʃ10.071)67.33ʃ6.871)89.32ʃ7.651)120.43ʃ7.321)149.50ʃ6.111)四人组30199.15ʃ10.121)2)10.17ʃ1.041)2)76.43ʃ9.111)2)55.32ʃ6.311)2)61.18ʃ7.221)2)99.35ʃ8.131)2)126.87ʃ5.781)2)1)与演练前比较,P<0.05;2)演练后组间比较,P<0.05㊂2.2演练前后不同组别护士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评分比较(见表2)表2演练前后不同组别护士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评分比较(xʃs)分时间组别护士人数急救知识急救技能演练前三人组3078.87ʃ9.9374.72ʃ7.34四人组3078.34ʃ11.9174.66ʃ6.98演练后三人组3089.34ʃ10.341)88.36ʃ7.441)四人组3098.78ʃ8.331)2)96.26ʃ7.331)2)1)与演练前比较,P<0.05;2)演练后组间比较,P<0.05㊂2.3两组护士演练后急救意愿比较(见表3)表3两组护士演练后急救意愿比较人(%)组别护士人数期望演练认为抢救有用愿意施救配合抢救三人组3023(76.7)22(73.3)22(73.3)22(73.3)四人组3029(96.7)30(100.0)30(100.0)29(96.7) P<0.05<0.050.05<0.053讨论3.1心搏呼吸骤停与心肺复苏心搏呼吸骤停可以发生在任何人㊁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全身组织器官尤其是脑的不可逆损伤而导致死亡[6]㊂旁观者若能及时有效地对病人实施心肺复苏急救,对挽救其生命具有重要意义[7]㊂心搏呼吸骤停早期各脏器功能的损害源于突然缺氧性的打击,因此及早的复苏呼吸,帮助病人恢复自主循环将有助于病人脏器功能的恢复是一种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法[8]㊂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的结合标志着心肺复苏体系的建立,成为现代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的里程碑[9]㊂当心搏呼吸骤停发生时,由于心室颤动使体内血液不能正常循环,进行有效的胸部挤压可以为机体重要器官提供少量的血液,为除颤或其他治疗做好恢复血液循环的基础[10]㊂有研究表明,在心搏呼吸骤停4m i n内,如果目击者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则抢救成功的机会可能有50%㊂如果超过6m i n,死亡率则会明显增加[11]㊂3.2团队协作心肺复苏对于复苏时效的影响在院内急救过程中,心肺复苏多是在无反馈的情况下进行的,急救人员主要通过感觉和经验进行施救㊂近年来,心肺复苏器材的迅速发展,自动体外除颤器(A E D)的出现使复苏存活链中占有重要位置的院前早期除颤成为可能[12]㊂而 演练㊁实施和团队 是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的新增部分,讨论有关指导演练和学习复苏技术的最佳实践㊁实施生存链以及治疗团队和系统的相关最佳实践方面越来越多的正面证据[13]㊂新指南中特别指出,成人高级生命支持和儿童高级生命支持课程仍然应包括团队协作和领导技能的演练,理由是多项复苏技能通常需要同时执行,且医务人员能够相互协作,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1]㊂急诊科实施心肺复苏时往往需要多人配合与协助,只有团队协作才能保证各项复苏措施在短时间内得以实施,并减少了胸外心脏按压不必要的中断,保证了按压质量㊂加强团队心肺复苏演练遵循了新指南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复苏的时效性,是急诊急救的出发点和归宿,脱离时效性的任何措施和技术都偏离了急救的方向[2]㊂本研究两组医护人员演练前的总复苏时间㊁胸外按压中断时间㊁人工气道建立时间㊁监护落实时间㊁除颤落实时间㊁静脉通道建立时间㊁肾上腺素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演练后明显下降(P< 0.05),四人组{J P3的上述观察指标数值均低于三人组(P<0.05)㊂表明团队协作心肺复苏能提高复苏措施的时效,对维持心搏呼吸骤停病人血液循环有重要作用㊂㊃5382㊃护理研究2015年8月第29卷第8期中旬版(总第511期)3.3团队协作心肺复苏对急救水平的影响复苏过程中时间就是生命,传统的抢救流程以简单易懂为准则,忽略了实施过程中的细节,显得忙乱无序而延长抢救时间[3],单人心肺复苏或杂乱无序的多人配合心肺复苏均不利于抢救㊂新指南强调使用 边看边练 视频演示与参加长期的传统讲师课程学习基本生命支持技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可以使用心肺复苏提示和反馈装置培训施救者,也可以用作整体策略的一部分,以便提高心肺复苏质量[14,15]㊂本研究结果表明,演练后两组的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评分明显提高,与演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演练后四人组的上述评分都明显高于三人组(P<0.05)㊂表明开展新指南演练及仿真演练1年来,急诊科医务人员的各项急救技能操作熟练㊁准确性提高,通过模拟亲历抢救呼吸心搏停止病人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演练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杜绝了复苏时措手不及㊁手忙脚乱的现象,并且与医生配合默契,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急救水平㊂3.4团队协作心肺复苏对急救意愿的影响早期开始实施心肺复苏可以提高心搏呼吸骤停病人的生存率,医护人员的急救意愿对病人预后有重要影响[16]㊂同时当前急救新概念已经将传统的医院内急救医疗模式拓展到在家庭㊁社区㊁社会公共场所的第一现场进行救护,急救社会化已成为急救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17,18]㊂演练后四人组期望演练㊁认为抢救有用㊁愿意施救㊁配合抢救的比例都明显高于对照组㊂团队协作心肺复苏保证了院前急救记录的真实性,使得各类抢救药品和器材㊁设备及时补充㊁维护,随时处于备用状态;能够有效节约时间,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避免了在紧急情况下遗漏重要的检查项目和急救措施㊂总之,根据新指南 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 的宗旨实施团队复苏能促进复苏时效性,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意愿及其急救知识与技能评分,提倡在急救复苏中推广㊂参考文献:[1] M a r y F H,编,陆一鸣,校对.简体中文版‘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摘要[M].纽约:美国心脏学会出版社, 2010:1113.[2]张连荣,宋瑰琦,谢少清,等.实施团队抢救培训以提高心肺复苏时效性[J].护理学报,2012,19(3B):2427.[3]胡灵娜.心内科病房三人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培训的方法和体会[J].当代护士,2012(5下旬):159160.[4] D a l b y M,W h i t b r e a d M,M e m b e ro f t h eC o l l e g eo fP a r a m e d i c s.T h e r o l e o f t h e e m e r g e n c y s e r v i c e s i n t h e o p t i m i s a t i o no f p r i m a r ya n g i o p l a s t y:E x p e r i e n c e f r o m L o n d o na n dt h eh e a r ta t t a c kt e a m[J].E u r o I n t e r v e n t i o n,2013,9(4):517523.[5]庞永诚,魏丹霞,龚瑞莹,等.临床实习生急救技能团队式培训的教学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3):473475. [6]于虎,沈开金,敖其,等.急诊心肺复苏4年间变化趋势的单中心研究[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4,10(6):734736. [7] D i a oM,H u a n g F,G u a n J,e t a l.P r e h o s p i t a l t h e r a p e u t i c h y p o t h e r-m i a a f t e r c a r d i a ca r r e s t:A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a n d m e t a a n a l y s i s o f 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 dt r i a l s[J].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2013,84(8): 10211028.[8]杨绎原,王瑞霞.门急诊心脏骤停50例抢救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14,9(7):11811183.[9] T h o m aB,R o l s t o nD,L i n M.G l o b a l e m e r g e n c y m e d i c i n e j o u r n a lc l u b:S o c i a lm ed i a re s p o n s e s t o t h em a r c h2014a n n a l s of e m e rg e n-c y m ed i c i ne j o u r n a lc l u b o nt a r g e t e dt e m p e r a t u r e m a n a g e m e n t[J].A n nE m e r g M e d,2014,64(2):207212.[10]李雨林,张茂.美国心脏学会关于改善院内外心肺复苏预后的专家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2):143144.[11]A l l a n C K,P i g u l aF,B a c h aE A,e t a l.A ne x t r a c o r p o r e a lm e m-b r a n e o x y g e n a t i o nc a n n u l a t i o n c u r r i c u l u mf e a t u r i n g a n o v e l i n t e-g r a t e ds k i l l s t r a i n e r l e a d s t o i m p r o v e d p e r f o r m a n c e a m o n gp e d i-a t r i cc a r d i a cs u r g e r y t r a i n e e s[J].S i m u lH e a l t h c,2013,8(4):221228.[12]王春梅,覃秀川.强化模拟训练在急诊心肺复苏教学中的效果[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5(3):296298. [13]v a nD i e p e nS,A b e l l aB S,B o b r o wB J,e t a l.M u l t i s t a t e i m p l e m e n-t a t i o no f g u i d e l i n e b a s e dc a r d i a c 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s y s t e m so f c a r e:D e s c r i p t i o n o f t h e h e a r t r e s c u e p r o j e c t[J].A m H e a r t J,2013,166(4):647653.[14]黎贵道,熊艳,邓明尧,等.T B L结合典型病例情境模拟教学法在心肺复苏演练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3,10(7):942943.[15]徐奕旻,李佳,吴瑛,等.心脏性猝死高危者家属心肺复苏培训效果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0):11281130. [16] M a n a s i aR J,H u s a i nS J,H o o d aK,e t a l.T h e r a p e u t i c h y p o t h e r m i ap o s t c a r d i a c a r r e s t:Ac l i n i c a l n u r s e s p e c i a l i s t i n i t i a t i v e i nP a k i-s t a n[J].C l i nN u r s eS p e c,2014,28(4):231239. [17]李佳,吴瑛,岳鹏,等.公众心肺复苏演练效果评价工具的修订及信效度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7):750752.[18]W a l k e r WM.E m e r g e n c y c a r es t a f fe x p e r i e n c e so f l a yp r e s e n c ed u r i n g a d u l t c a r d i o p u l m o n a r y re s u s c i t a t i o n:A p h e n o m e n o l o g i c a ls t u d y[J].E m e r g M e d J,2014,31(6):453458.(收稿日期:20141216;修回日期:20150511)(本文编辑张建华)㊃6382㊃C H I N E S E N U R S I N G R E S E A R C H A u g u s t,2015V o l.29N o.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