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析

合集下载

工学领域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工学领域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工学领域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工学领域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一种适用于工学领域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该模式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工程学科作为应用科学,理论基础是培养优秀工程师的基石。

在工学领域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中,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论基础教育。

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学生将系统地学习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为他们日后的工程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实践环节卓越工程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实践经验。

因此,工学领域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应该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学校应当提供充足的实验室设备和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此外,学生还应有机会参与工程项目的实施,与真实的工程问题接触,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创新思维卓越工程师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工学领域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中,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开设创新课程、邀请行业专家进行创新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开展跨学科课程工学领域的卓越工程师应具备宽广的知识视野和跨学科的能力。

因此,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模式应该包括开展跨学科的课程。

通过设计涉及不同学科的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到工程问题的多个方面,并学会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来解决工程问题。

这样的培养模式有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工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团队合作卓越工程师往往需要在团队中协同工作,因此团队合作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工学领域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团队项目、组织团队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他们在团队中协同工作的能力。

综上所述,工学领域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应该注重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通过科学完善的课程设置、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创新意识和开展跨学科课程,学校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工程师。

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模式探析

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模式探析

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模式探析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我国工程技术类人才的实际需求尤为突出和迫切。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工程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继而介绍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产生的背景、特点和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包括的内容,最后提出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244-02收稿日期:2016-09-26作者简介:董明明(1982-),男,河南城建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工程项目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产业经济结构持续不断地转型、调整和升级,我国对于高水平、高质量人才的实际需求日益呈上升的趋势,其中以工程技术类人才的实际需求尤为突出和迫切。

因而,高等学校如何培养工程技术类人才是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国内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到2008年止,在全国的普通本科学校中,工科专业的在校生大约770多万人,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为35.9%。

然而,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在:(1)当今的工程教育模式过分注重学科和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但是在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工程教育及工程实际训练方面仍然存在明显欠缺。

(2)高等学校的工程教育缺乏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因而与工程企业严重脱离。

(3)自身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多数授课教师缺乏工程具体实践经验,使工程教育的教学无法满足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

(4)工程教学的授课内容、授课方法、教育教学评价模式和方法相对落后,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相对简单和单一。

等等诸多问题突出。

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产生背景和特点2010年6月,我国国家教育部在“211”、“985”高校———天津大学召开了主题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有关“卓越工程师”计划正式启动会。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程领域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如何培养出具有卓越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工程师成为了各个高校和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培养出具有卓越能力的工程师。

一、培养目标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是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具有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掌握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他们应该能够在面对复杂的工程问题时灵活应对,不断追求创新,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和适应能力。

二、培养内容1. 专业知识培养:卓越工程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

因此,在培养模式中,应该注重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另外,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和实践项目,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新思维培养:卓越工程师应该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同时,可以设置创新实验室和项目课程,为学生提供创新和实践的机会。

3.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卓越工程师需要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因此,在培养模式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

可以通过小组项目和课程设计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与他人一起工作和交流。

4. 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卓越工程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在培养模式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培养。

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和实践经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环境保护。

三、培养方法1. 创新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可以采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

例如,引入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合作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学科交叉融合: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在培养模式中加强学科交叉融合。

例如,引入工程、管理和人文社科等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训练机会: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训练机会。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摘要:在实践教学环节,高校要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目标,面向行业,针对产业,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学资源。

同时,对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进行优化,引入导向性实践教学环节,更加突出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践教学环节的能力。

这样可以使学生自由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卓越工程师和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我国未来十年人才培养的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培养具有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

为贯彻落实这一政策,教育部在2010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这项计划的主旨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一直坚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不谋而合。

为加强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我们项目组近年一直致力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

我们在开展学校重点教改项目“无机功能材料方向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学校高教研究课题“以技术合作为纽带,发挥企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上海市、学校重点建设课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和学校重点建设课程《材料化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探索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更新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课程实习、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几个方面,是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理论课程教学而开设的教学环节。

开展实践教学不仅是补充和巩固理论知识的需要,而且是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生产工艺的重要环节。

以往的实践教学多数情况下都遵循“教师布置——学生按照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的教学规则。

虽然实验本身具有很好的设计性和创新性,但是实验思想是教师提出的,学生仅是教师思想的实践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学习到一定的实验技能,但是缺乏创造性。

西安邮电大学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西安邮电大学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所 “ 8 工程 ” 95 高校 的 实证 研 究 u. 价 与管 理 ,0 0 ( ) J 评 2 1 ,2 .
通过3 年来 的教学实践 ,辅修专业的建设取得 了显 著 的成绩。 使辅修专业学生 的培养跟用人单位需求 也能 实现 “ 无缝对接 ”成为应用型辅修专业 。用人单位普遍 , 反 映辅修专 业的毕业生满足 了单位对 于全面人才 的要 求, 而且辅修专业 的毕业生知识水平也得到 了很大的提 高。 学校在辅 修专业 的教育体系逐渐建立起来 。 研究与


一+
一 +
一+
一+ 一+
重新学 习或者取消辅修学位授予 的资格 ,并将辅修专
业学位计入档案 。
高校人 才培养质量—— 以江苏科技 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 为例 [_江 苏科 技 大 学 学报 ( 『 ] 社会 科 学 版 )2 1 ,1 1 : ,0 1 1 ( )
02-1 . O7
五、 辅修 专业学生就业调查 通 过近几年学校学生招 生就业处 的调查 :应 届毕 业 生有4 . 81 %从事 与本专 业相关 的工作 ,有3 . 2 %进入 5 与辅修相关 的工作单位 ,其余 的是专业 和辅修 专业 以 外 的单位。 在工作 中用到所学 的知识有3 %的用到专业 1 知识 ,0 2 %用到辅 修知识 ,3 3 %的用 到专业 和辅修结 合 知识 ,6 1%用到专业和辅修外 知识 ,用人单位对于辅修 专业 的毕业生 给出非 常高的评价 。由此 可见 目前辅修
【 单桂锋 . 当前本科教育基本特征 变化的基本认 识【. 2 ] 对 I吉林 1
教 育科 学・ 高教研 究, 0 ( ) 2 ,1.
[ 陈 学飞 . 国 高等教 育研 究 5年 [】 育 科 学 出版 社 ,99 3 】 中 0 c. 教 19 .

西北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西北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12
信息融合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Key Laboratory of Information Fusion 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
传感器原理与数据采集课程群:包括声、光、电等各类传感器 的原理、数据采集与处理等方面的内容,设计各类综合性实验, 如雷达信号处理、视频图像采集与处理、电机控制信号处理、 导航信号采集处理、飞行控制信息采集处理等;
第四年
工程实践 双导师制
学校管理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信息融合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校企联合管理
9
Key Laboratory of Information Fusion 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设置应以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 及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优化课程内容, 建立教学体系,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 的综合培养目标
在学制上,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四年制,采取 “2+1+1”模式,校企联合培养
前2年在学校完成基础课程、基本理论学习
第3年在学校进入科研团队进行综合实验学习,即专业课 程学习阶段,采用本科生导师制
第4年在企业进行工程技术能力和业务素质的培养
第一年
第二年
基础理论与专业基础知识
第三年
专业基础知识综 合实验教学
专业课有自控、过控、检测、 专业包括控制、电子技术、电
计算机等
器、传感器等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6
信息融合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Key Laboratory of Information Fusion 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模式探索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模式探索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模式探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种旨在培养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的教育计划,采用的是全日制本科层次的工程师培养模式,旨在提高工程师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实施该计划的关键是构建合理的培养体系、建立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和设立多样化的评价机制。

首先,构建合理的培养体系是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基础。

该培养体系可以分为四个层次:课程体系、实践体系、科研体系和创新创业体系。

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其中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体系包括实验实训、工程实践和工程实习,其中实验实训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工程实践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实习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科研体系包括科研项目和科技竞赛,其中科研项目主要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科技竞赛主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创新创业体系包括创新创业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践,其中创新创业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创新创业实践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业实践能力。

其次,建立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关键。

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包括:问题驱动教学、团队合作教学、项目式教学和实践导向教学。

在问题驱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出真实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团队合作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际项目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践导向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

最后,设立多样化的评价机制是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保障。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可以通过学校和企业合作开展,设计出一系列的课程和实践计划,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出具备卓越品质的工程师。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质量教育:学校需要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在课程设置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

2. 实践项目: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师资队伍:学校需要拥有一支高水平、有经验的教师队伍,及时了解工程领域的发展动态,满足学生对技术和知识的需求。

4. 外出见习:学校和企业合作,使学生有机会外出参观、实习、见习,深入了解企业的管理、运营和技术实践,增加工程实践经验和培养个人素质。

5. 创新竞赛:开展各种创新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意和创新意识,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培养出具备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综合素质和领导才能的卓越工程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一、概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我国为应对全球科技与经济格局的快速变化,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而设立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自计划启动以来,其在推动工程教育改革、优化工程教育结构、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化和技术创新的日新月异,卓越计划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通过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的再研究,深入分析当前工程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提升工程师的培养质量和工程教育的整体实力,以适应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1. 背景介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为了应对全球科技竞争和产业升级,提升国家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而推出的一项重要的人才培养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优化工程教育体系,强化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造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卓越工程能力的优秀工程师。

本文旨在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再研究,深入探讨其背景、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工程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生活、增强国家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工程教育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工程实践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与产业发展脱节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工程师,我国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该计划自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加强工程实践、推动产学研合作、优化课程设置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工程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快速发展,该计划仍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

本文将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再研究,以期为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引言•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实践教学体系•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对策•案例分析与应用•结论与展望目录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师人才对于国家的经济和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高校作为工程师人才的主要培养机构,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意义研究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问题和对策,有助于提高工程师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求,增强国际竞争力。

研究目的与方法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模式、策略及机制,以期为高校优化工程师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多种方法,对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卓越工程师,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贡献。

总体目标培养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师人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定位培养目标与定位制定全面、系统、科学的培养方案,包括通识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等。

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强调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

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培养方案采用产学研结合、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注重工程实践和项目经验积累,推行导师制和小班化教学,加强国际化合作与交流。

培养模式强调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推行导师制和小班化教学,加强国际化合作与交流,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卓越工程师人才。

特色培养模式与特色践教学体系明确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工程师人才的目标。

制定实践教学目标根据行业需求和学生兴趣,设计综合性、创新性的实践项目,涵盖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

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高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高校卓越工程师是指在工程技术领域能够发挥领导力、创新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具备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的工程师人才。

为了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工程师,各高校都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不同的培养模式。

一种普遍采用的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是“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即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相结合。

这种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通常需要参与到一些工程项目或实验中,亲身体验工程实践,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参与到大型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中,亲自操作和实践,从而更好地理解工程原理和工程实践中的问题与挑战。

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科技竞赛或创新创业项目,通过实践锻炼出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除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模式,另一种常见的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是“产学研结合”,即将工业界、学术界和科研界的资源相结合,共同培养高质量的工程师人才。

这种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实习或实训,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

同时,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研机会和科研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此外,学校还鼓励教师在工业界从事一定时间的工作,与实际工程项目密切接触,将实践经验带入课堂,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另外一种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是“全人培养模式”,即将工程师的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相结合,培养具备宽阔的学科视野和综合素质的工程师人才。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合作能力。

学校开设人文社科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技术知识应用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此外,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竞选学生会、参与学术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析——以重庆交通大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为例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析——以重庆交通大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为例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培养了上千万的工程科技人才,形成了比较合理的高等工程教育结构和体系。

党的十七大以来,国家作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重大战略部署,迫切需要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因此,我国于2010年开始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1]。

重庆交通大学是交通运输部与重庆市部市共建、水陆交通行业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于2011年入选第二批“卓越计划”高校。

该文以重庆交通大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为试点专业,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进行初步探索。

1 重庆交通大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概况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是重庆交通大学传统优势专业,创建于1960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5个同类专业之一。

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5年被评为重庆市重点学科,2006年获得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博士点,2010获得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专业坚持“港航并重、海河兼顾”的方针,注重内河水运建设和沿线资源开发,不断发展和创新,服务区域经济,适应交通和水利行业的需要,在港口、海岸及近海结构工程、航道整治理论与技术、港口工程灾害及防护和水运工程规划与环境效应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2008年专业核心课程《港口水工建筑物》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同时获批为“国家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及“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011年获国家科技部批准组建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实施港航专业“卓越计划”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2 该校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卓越计划”培养模式从发达国家培养工程师的模式来看,主要有美国为代表的《华盛顿协议》成员国模式以及德法为代表的欧洲大陆模式,其特点体现在培养目标、招生要求、学制、课程与教学实践等方面[2]。

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工程师作为一个重要的人才群体,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工程师的需求,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研究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其特点和对培养工程师的影响。

一、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与传统的理论教学相比,该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科研、实习实训、项目开发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技能,使其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 强调跨学科综合素质培养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重视跨学科综合素质的培养。

传统的工科专业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这种模式则更加强调其他学科知识的获取和综合运用。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置和项目合作,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其创新和创业能力。

3. 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合作机制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倡导产学研结合的合作机制。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产学研项目,使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得到锻炼和实践,充分了解工程实践环境和需求。

同时,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加强学生的科研训练和创新能力。

二、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对工程师培养的影响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对工程师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1.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使学生在课堂以外的实践环境中学习,接触真实的工程问题,并通过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培养模式使培养出来的工程师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迅速适应并解决问题,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 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使学生接触到前沿科技和创新项目,并参与到科研活动中。

校企合作“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比较

校企合作“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比较

校企合作“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比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校企合作成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校企合作中,"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是一种比较突出的模式。

本文将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与其他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首先,"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将在企业实习并参与实际的工程项目。

他们可以亲身体验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相比传统的理论教育模式,"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更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注重产学研结合。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与企业有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使科研成果能够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

同时,企业也能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和实际案例,促进学校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项目的有机结合。

这种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有助于缩小学校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培养更符合企业需要的优秀工程师。

再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注重全球视野的培养。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有机会到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交流和实习,了解国际先进的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种全球视野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工作环境,提高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这也与当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符,因为企业往往需要具备全球视野和跨国合作能力的工程师。

然而,"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这种模式需要与企业紧密合作,所以对学校和企业的资源要求较高。

学校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组织和推动校企合作,而企业需要提供实习岗位和优秀的导师指导学生。

这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来克服,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此外,"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对于学生的要求也较高。

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模式的探索

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模式的探索

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模式的探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高素质工程师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为了培养出一批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卓越工程师,各高校与企业纷纷开展了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模式是一种将高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通过这种模式,学生可以在求学过程中接触到真实的行业和企业环境,并与优秀的企业人士和专业人员进行深度合作,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模式可以提供学生更广阔的实践平台。

传统的高校教育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很少提供真实的实践机会。

而校企合作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可以通过实际项目和企业合作来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模式可以提供学生更多的创新机会。

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可以促进创新,学生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参与到真实的科研与项目中,通过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再次,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学生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将面对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团队,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工程师。

最后,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与企业合作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前融入企业文化,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学到实用的技能,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在实施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模式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期机制。

高校与企业应该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和教学方案,确保合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高校应该增加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拓宽教师的视野和背景,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再次,要建立有效的评估和激励机制。

对于参与校企合作的学生和教师,在评价和激励方面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析

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析

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析诸葛致;王丽萍【期刊名称】《大众科技》【年(卷),期】2012(14)11【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培养高素质科技工程人才的重大举措。

文章阐述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基本内涵,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其问题,提出了切实有效推行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改革措施和策略。

% “Plans for educating and training outstanding engineers” are significant measure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echnology engineering talents. The meaning of “Plans for educating and training outstanding engineers” was expound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alents training mode in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China were analyzed, and effective measures and strategies to carry out the plans for educating and training outstanding engineers in universities were put forward as well.【总页数】2页(P168-169)【作者】诸葛致;王丽萍【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相关文献】1.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析 [J], 陈广玲;2.轻化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探析——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J], 王运利;姚金波;权衡;姜会钰;3.轻化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探析--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 [J], 王运利;姚金波;权衡;姜会钰4.航海类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J], 张荣璇5.卓越工程师企业实践的培养模式探析 [J], 李庆林; 拓政锐; 冯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讨引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现代工程领域中的重要专业之一。

随着工业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培养具备卓越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工程师,探讨和实施一种有效的培养模式变得至关重要。

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传统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模式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进行课堂学习,对于实际工程应用的了解较少。

这种教育模式的不足在于学生在毕业后往往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实际工作环境,并学习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培养卓越工程师应当注重学生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上,使其能够快速适应实际工作环境,并具备创新能力。

卓越工程师应当具备技术全面、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特点。

因此,培养模式的探讨和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特点为了培养卓越工程师,我们可以探索以下培养模式:综合教育:通过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

学生应当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如电路分析、控制系统等,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实践训练:学生应当进行系统的实践训练,例如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参加竞赛等。

通过实践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应当接受创新和创业教育,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资源,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创新和创业梦想。

导师制度:学生应当有导师指导和跟踪,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职业发展规划。

导师可以提供学术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建议为了有效地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可以考虑以下建议:教学改革:学校应当进行教学改革,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开设实践课程、实践项目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环节:学校应当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 广 玲
( 四 川 大学 高分子 科 学与 工程 学 院)
摘 要 : 卓越 工程 师人 才的培 养 需要 与 时俱 进 , 符合 社会 发展 需 求 。本 文从 卓越 工程 师 的 培 养 目标要 求 出发 , 探 索和研 究 卓越计 划 培养模 式 在优 化教 育理 念 , 加 强教 学改革课 程和 创新 培 养模 式 等 方面 的改 革创 新 。
关 键词 : 卓越 工程 师 ; 高等 学校 ; 培 养模 式 中 图分 类号 : G6 4 0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章编 号 : 0 2 — 0 2 4 ( 2 0 1 5 ) 0 3 — 0 0 1 9 — 0 3
“ 卓越 工 程 师 教 育 培 养 计 划 ” ( 简称“ 卓 越 计
组合 , 也就 是核 心 竞 争 力 。“ 卓越计划” 更加 强 调 培 养 大学生 个人 和个 性 的全 面发展 , 强 调培养 “ 高
卓 越 计 划 要 求 高 校结 合 本 校 的办 学定 位 、 人 才 培养 目标 、 服 务 面 向和办 学优 势 与特 色等 , 选 择 本校 参 加卓 越计 划 的 专业 领域 和 人 才 培养 层 次 ,
2 0 1 5年 9月 第 3 2 卷 第 3期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研 究
Re s e a r c h i n Hi ghe r Edu c a t i on De ve l op me nt
Se p. 2 01 5
Vo 1 . 3 2 No . 3
高 校 卓 越 工 程 师培 养 模 式 探 析
创 新 能力强 、 适 应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需 要 的高 质 量 各
类 型工 程技 术 人 才 , 为 走 中 国特 色 新 型 工 业 化 道
路、 建设 创 新 型 国家 、 人 力 资源 强 国等 战略 部署 服
务, 对 加快 转变 经 济发 展方 式 、 增强 综合 国力也 具
是 全 面发展 的人 才 。全 面发展 不是 指 以统一 的模 式 去 塑造全 体 学生或 培养 无所 不知 无所 不能 的全 才, 而 是指 个人 的综合 素质 和 特 长 能 力 全 面协 调
阶段我 国高 等 工 程 教 育 培 养 模 式 进 行 反 思 的 结
果 。高 校现 行 工 程 教 育存 在 盲 目追求 通 识 教 育 、 专 业设 置 跟风 、 对 学 生 可 持 续 发 展 能 力 重 视 不 够
的培养 。面 向卓 越工 程 师 培 养 计 划 的 教 学 , 不 仅
要 培养 学生 熟 练 掌握 专 业 基 础 理 论 知 识 的 能 力 ,
还 要 注重培 养 学 生 的实 践 应 用 能 力 、 思 维 开 创 性
和 创新 性等 能力 。
质 量” 工程 人 才 , 也 就 是 核 心 竞 争 力 的无 可 替 代
性 。
( 二) 创 新实 践 “ 卓 越 工程 师 ” 的核 心 是 创新 能 力 , 为 配 合 学
校 的卓越 工 程师 培 养 计 划 , 及 随着 知识 经 济 的到
并按 照 通用 标准 和行 业 专 业 标 准 , 建 立 本 校 的 培 养标 准体 系 。培 养标 准要 有 利 于促 进学 生 的全 面 发展 , 促 进创 新 精神 和 实践 能力 的培 养 , 促进 工 程
大学 生个性 发展 , 大 学生要 有 所专 长 , 并 具 备 跨 领
域 技 能和跨 学科 知 识 组 合 , 以及 独 特 的具 有 影 响
力 的个 人 性 格 , 形 成 较强 的 、 独 特 的 个 性 知 识 经 验
育 面临 的重 要挑 战 。


卓 越 工 程师 培 养 要 求
等 问题 , 学 生 实 践 能 力 和 创 新 社 会需 求 。“ 卓 越计 划 ” 旨在培 养造 就 一大 批
发 展 。对“ 卓越 计划 ” 培 养 的大 学生 而言 , 综 合 素
质 就 是需要 具 有正确 的世 界观 、 人 生观 和价值 观 , 具 有较 宽广 的知识 面和 文 化 素 养 , 具 有 扎 实 的专
型 人才 人文 素 质 的养成 。结 合卓 越 计 划 纲 要 , 笔
者 认 为高校 卓越 工程 师应 该满 足 以下 四个基 本要
求: ( 一) 全 面 发 展
在 知识 经济 时代 , 科学 技 术突 飞猛进 , 国力竞 争 日益 激烈 , 其 中最 核心 的竞 争就是 人 才 的竞 争 。 知 识经 济 时代所 需要 的人 才 , 是一种 新 型 的人 才 ,
有 十 分 重 大 的 意 义 。 因 此 探 索 和 实 践 卓 越 工 程 师 的高校 培养 要 求 和 培 养模 式 , 是 我 国 高 校 工 程 教
业 基础 知识 和 能力 , 具有 宽广 的 国际视 野 , 以及 健
康 的人 格 和 良好 身 心 素 质 。 同时 , 特 长 能 力就 是
划” ) 是 教 育部 贯 彻 落 实《 国家 中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规 划 纲 要 ( 2 0 1 0 ~2 0 2 0年 ) 》 和《 国家 中 长 期 人 才发 展规 划 纲要 ( 2 0 1 0 ~2 0 2 0年 ) 》 实 施 的高 等 教 育重 大计 划 , 也 是 促 进 我 国 由工 程 教 育 大 国 迈 向工程 教 育强 国 的重 大举 措 。“ 卓越 计 划 ” 是对 现
来 和信 息技 术 的迅速 发展社 会 上对人 才 的需求 产
1 9
高 校 卓 越 工 程 师 培养 模 式 探 析
生 了很 大 变 化 , 更 加 强 调 实 践 能 力 和 创 新 型 人 才
技术 或做 出 的产 品 要 能 够参 与 到 国际 竞 争 行 列 ,
与全球 同行 业 共 同 进 步 , 甚 至领 跑 全球 , 如此, 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