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林院校研究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

合集下载

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

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

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农业教指委秘[2017] 19号关于修订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农业知识综合》科目命题指导意见的通知各培养单位:根据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农业硕士专业学位领域设置调整的通知》(农业教指委[2016] 3号),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领域由15个调整为8个培养领域并上报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有关部门。

2018年农业硕士将按照8个领域开始招生。

现将领域调整后修订的农业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农业知识综合》命题指导意见发送各培养单位,请遵照执行。

附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农业知识综合》科目命题指导意见(暂行)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2017年9月4日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农业知识综合》科目命题指导意见(暂行)《农业知识综合》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置的基础课选拔性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正、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为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提供择优录取的依据。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相关学科较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农业知识综合》按照领域特点设为《农业知识综合一》、《农业知识综合二》、《农业知识综合三》、《农业知识综合四》共四个考试科目,分别对应植物生产类、动物生产类、农业工程、农村发展与经济管理四个领域群。

各招生单位可按照本意见,分别向考生提供考试大纲并命制试题。

《农业知识综合一》一、考查目标《农业知识综合一》侧重于植物生产类综合知识的考查。

考试内容应主要涵盖植物学、遗传学、植物育种学、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土壤学等课程。

要求考生认识生命活动、生长环境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报考农艺与种业和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的考生。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福建农林大学2020年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项目表

福建农林大学2020年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项目表

27 国A 研究生院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全国研究生移动终端应用设计创新大赛
28 国A 研究生院
机电工程学院
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
29 国A 研究生院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
30 国A 研究生院
中国研究生石油装备创新设计大赛
31 国A 研究生院
公共管理学院
中国MPAcc学生案例大赛
32
国A 研究生院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工程学院
50 省A 教务处 51 省A 团委
管理学院 旅游学院
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福建赛 区
“创青春”福建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共青团福建省委、中共福建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共福 建省委台港澳工作办公室、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
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教育厅
41 省A 教务处
机电工程学院
福建省大学生机械创新竞赛
福建省教育厅
42 省A 教务处
机电工程学院
福建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福建省教育厅
43 省A 教务处
机电工程学院
福建省大学生单片机应用设计竞赛
福建省教育厅
44 省A 教务处 艺术学院 园林学院(合署) 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福建赛区
58 国B 教务处 艺术学院 园林学院(合署) 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59 国B 教务处 动物科学学院(蜂学学院) 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
教育部高等学校植物生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农艺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 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 员会、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实施办法(2016年修订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诸方面协调发展,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和校学发〔2008〕20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以下简称综合测评)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等各方面表现,预先制定出具体目标、规范和要求,并在考核和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评定并定量地表述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对学生做出全面评价。

第三条综合测评是手段,目的是通过综合素质测评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养成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工作以及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的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四条综合测评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公开、民主和公平的原则。

第五条综合测评结果将作为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定专业奖学金等的重要依据。

第六条综合测评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

综合测评工作的最终评定在每年九月份进行,其考核的时间范围从上一年九月一日起到下一年八月三十一日止。

按学年制评定。

第七条本条例适用于信息工程学院正式注册并取得学籍的学生。

第二章组织领导及纪律第八条学院设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领导小组,组长为学院副书记,组员为全体辅导员及团工委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全面负责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

第九条团工委学生会设立综合测评工作组,负责检查、督促,资料的统计、整理和存档工作。

第十条学生各班成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小组,由班主任担任组长,班长、团支部书记、学习委员以及3名学生代表具体参与,全面负责本班测评工作。

第十一条班级综合测评小组纪律(一)班级综合测评小组必须严格执行本院测评实施办法。

(二)班级综合测评小组必须在学院综合测评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工作,要坚持以“公正、公平、客观”原则,认真听取同学的不同意见,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自觉接受同学的监督,并及时向学院综合测评领导小组汇报。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研生通知〔2021〕12号关于2021年夏季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工作安排的通知各学院和各位申请2021年夏季授予学位研究生:为做好研究生学位授予及毕业服务工作,结合疫情防控要求,现将相关工作安排如下:一、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查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查、预答辩、论文重复率检测等环节可以线上进行,对于已返校的研究生,可以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线下进行。

(一)时间:在学位论文送审前完成(二)事项1.答辩申请:研究生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提出学位答辩申请。

2.资格审查:由学院组织以院系或学科为单位进行。

3.预答辩:同等学力博士、毕业后返回申请学位博士必须进行预答辩。

4.论文重复率检测:学院组织以院、系为单位收齐论文后统一交给图书馆进行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

学院按照本学院(学科)制定的论文重复率检测结果处理办法进行审核判定,符合送审要求的论文安排送审。

二、学位论文校级抽查(一)时间:2021年4月2日(周五)(二)抽查对象1.博士学位论文:全部进行校级抽查。

2.硕士学位论文:抽查比例不低于5%。

以下几种类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100%校级抽查:(1)申请提前毕业的研究生;(2)已毕业研究生回校申请学位人员;(3)往年曾被抽查到,但办理了延期的研究生;(4)上一年度在北京市学位论文抽检中有“不合格”评议意见论文的导师所指导的学位论文以及校级硕士学位论文抽查中评阅不通过的导师所指导的学位论文;(5)与其他院校联合培养且在我校申请学位的研究生;(6)新获批学位授权点的第一届研究生;(7)新获批导师所培养的第一届研究生;(8)已提交延期申请的2016级单证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9)其他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抽查学位论文的研究生。

校级抽查详细规定请见《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校级抽查管理办法》(研生〔2021〕1号)。

三、学位论文送审(一)校级抽查送审1.同等学力博士生携带入学资格认定书原件、交费凭据复印件、2份正式成绩单(凭交费凭据到培养处西区主楼209室打印),自行前往研究生院学位办领取入学报名原始材料:3月22日-26日(周一-周五);2.学院提交校级抽查资格审查通过名单(附件1)及相关材料时间:4月20日(周二),相关材料如下:返回答辩生相关材料:《中国农业大学已毕业研究生回校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审查表》(附件2)、《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审查意见》(附件3);(注:具有返回答辩资格的研究生:2018年6月及以后结业或毕业的博士研究生、2020年6月及以后结业或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力博士生相关材料:《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审查意见》(附件3)3.学生提交校级抽查学位论文时间:4月21日-22日(周三-周四);校级抽查学位论文送审周期约为5周。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模板】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模板】
第九条竞赛设立全国评审委员会,由主办单位礼聘的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非高校专家组成。全国评审委员会设主任1名,常务副主任2名,副主任若干名,秘书长1名。
全国评审委员会经主办单位批准成立,有权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所规定的原则下,独立开展评审工作。
第十条全国评审委员会职责如下:
1.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基础上制定评审实施细则。
第三十一条在符合竞赛宗旨、具有良好导向作用前提下,可联合社会有关方面设立、评选专项奖。专项奖不计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竞赛结束后,对获奖作品保留一个月的质疑投诉期。若收到投诉,竞赛领导小组将委托主办单位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经调查,如确认该作品资格不符者,取销该作品获得的奖励,重新计算作者所在学校团体总分及名次,取销该校、该省所获的优秀组织奖,通报全国组织委员会成
第七条全国组织委员会的职责如下:
1.审议、修改竞赛的章程。
2.筹集竞赛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的经费。
3.投票表决竞赛承办高校。
4.议决其它应由组委会议决的事项。
第八条全国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按照全国组委会通过的章程组织竞赛活动并向全国组委会报告工作。秘书处设秘书长、副秘书长若干名,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有关领导担任。
2.审看参赛作品及其演示,对作者进行问辩。
3.确定参赛作品获奖等次。
第十一条竞赛设立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在全国组委会第二次全体味议召开时成立,由全国评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名、评审委员3名(根据被评判作品学科分布选定)、主办单位各1名代表、全国组织委员会高校委员中抽签产生的10名代表组成。资格评判委员会主任由全国评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担任。资格评判委员会会议由资格评判委员会主任负责召集。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

竞赛组织委员会工作条例

竞赛组织委员会工作条例

附件3:全国农林院校研究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织委员会工作条例一、总则根据《全国农林院校研究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制定本条例。

二、组织委员会的组成每届竞赛设立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由研究生管理工作研究会会员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各会员单位推荐一名主管领导作为组委会成员。

每届竞赛组委会设主任一至两名,由承办单位相关负责人担任,副主任若干名。

竞赛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挂靠中国农业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负责按照竞赛章程组织竞赛活动并向竞赛组委会报告工作。

秘书处设秘书长一至两名,副秘书长若干名。

三、组织委员会的职责1.审议、修改竞赛章程、评审规则与评奖办法等相关文件;2.筹集竞赛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的经费;3.投票表决竞赛承办高校;4.议决其它应该由组委会议决的事项。

四、组织委员会工作的步骤与进程1、竞赛启动阶段1)召开组织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并下发全国农林院校研究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相关文件,下达关于组织开展当届竞赛的通知。

2)督促各会员单位院校高度重视、积极协调,负责好本单位参赛作品的资格审查和作品初审等选拔工作。

2、申报与评审阶段1)组织开展竞赛作品申报工作。

2)组织开展有效性审查工作,确认参加有效参赛作品。

3)协助评委会开展评审工作,筛选优秀作品进入现场评审和特等奖、一等奖答辩环节。

3、竞赛评奖1)竞赛设特等和一、二、三等奖,奖项比例分别为入围决赛作品的5%、10%、35%、50%。

参加决赛的作品,确认资格有效的,由竞赛组委会向作者颁发证书,并颁发相应的奖金。

2)竞赛设立团体奖项,分为团体总分奖和优秀组织奖。

优秀组织奖由竞赛组委会评定。

五、其他本条例解释权归全国农林院校研究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织委员会所有。

第九届-创青春-大学生比赛评审标准精选全文完整版

第九届-创青春-大学生比赛评审标准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九届“创青春”福建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暨福建省第四届返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初赛评审标准(一)赛事设置本届大赛结合疫情防控情况,以线上或线下方式举办,大赛集中进行项目审查、复赛、决赛,各专项、各组别单独进行评比。

每个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类别参赛。

1.第九届“创青春”福建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采用整体赛制,具体设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社会企业、台湾青年创业四个专项。

(1)科技创新专项。

重点关注“十四五”规划明确鼓励发展的重点方向,特别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重点关注茶产业、大黄鱼、食用菌等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领域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项目。

(2)数字经济专项。

重点关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运用数字经济手段改造发展传统行业的项目。

(3)社会企业专项。

重点关注以协助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治理、服务特定群体或社区利益为宗旨和首要目标,以创新商业模式、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手段,所得部分盈利按照其社会目标再投入自身业务、所在社区或公益事业,且社会目标持续稳定的项目。

(4)台湾青年创业专项。

重点关注台湾来闽青年创业项目,着重对推动两岸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予以倾斜。

2.福建省第四届返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采用整体赛制,具体设乡村振兴专项。

乡村振兴专项。

重点关注先进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及销售、农业社会化服务、乡村休闲旅游、民宿经济等领域相关产业,尤其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项目,包含在乡村(包括乡镇和村庄)进行的涉农及非涉农创业和在“县城”(原则上不包括市辖区)进行的涉农创业。

3.项目分组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社会企业专项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及企业创办年限(以企业登记注册时间为准)不同,分设创新组、初创组、成长组;乡村振兴专项分设初创组、成长组、电商组。

台湾青年创业专项单设一组。

(1)创新组指未进行企业登记注册,尚处于商业计划书阶段的创业项目。

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支持建设第二批科技小院及科技小院集群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支持建设第二批科技小院及科技小院集群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支持建设第二批科技小院及科技小院集群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日期】2024.04.12•【文号】教研厅函〔2024〕4号•【施行日期】2024.04.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支持建设第二批科技小院及科技小院集群的通知教研厅函〔202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农垦、渔业厅(局、委)、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农业农村局、科协,有关研究生培养单位: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教研〔2023〕2号)等文件精神,高质量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以下简称三部门)决定在支持建设第一批科技小院的基础上,启动第二批科技小院及科技小院集群建设,持续推广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引领带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重点(一)强化战略导向。

聚焦农业强国、乡村全面振兴以及区域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在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重点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以及黑土地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地区等区域开展科技小院建设,主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农民增收。

(二)强化集群布局。

鼓励以产业体系或县域为单元,立足当地特色产业基础和高质量发展急需,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面向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关键链条,系统性布局科技小院网络,探索集群发展,全面提升服务能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区域产业链“线”的优化升级,带动县域经济“面”的全面进步。

“挑战杯”作品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

“挑战杯”作品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

关于“挑战杯”作品立项申报材料提交的要求一、电子文档填写1、表格填写使用楷体字。

2、全部页面均为A4纸型,默认页边距。

二、书面材料填写1、采用打印方式的申报书除意见和签章外,其它均要求按电子文档要求打印(格式同电子文档)。

2、采用钢笔填写的一律用黑色钢笔填写,字迹要端正、清楚。

三、申报书具体内容填写1、项目类别要明确,并在申报书封面上的作品类别上注意用“√”标明。

2、个人项目填写申报者情况栏;集体项目则在申报书封面填写课题组名称,并且填写申报者情况栏和合作者情况栏。

注: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

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

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3、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毕业论文不能和作品名称相同),请已有毕业论文题目的申报者填写毕业论文题目,反之则不用填写。

4、相关的签章及公章请填写完整。

5、其它栏目请按要求填写。

6、指导老师一栏原则上不要跨得太远7、研究内容的填写一定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填写,要突出创新点、实用性及特色“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本实施细则依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制定。

全国组织委员会秘书处和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时须参照本细则执行。

资格评判委员会依据本细则判定被质疑和投诉作品的资格是否有效。

一、关于资格审查1.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含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院校)的在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2.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

竞赛专家评审委员会组成及评审方案

竞赛专家评审委员会组成及评审方案

附件4:全国农林院校研究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专家评审委员会组成及评审方案一、评审基本原则按照《全国农林院校研究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研究生管理工作研究会将面向全国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邀请各学科领域内具有高级职称、较高知名度、研究领域综合性较强的专家学者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

受邀专家将参与初审和特等奖答辩两个阶段的评审工作。

评委不得参与对本校、本人亲属作品的评审工作。

在评审结束之前,任何评委不得以任何方式对外宣布、泄露评审情况和结果。

二、专家评审委员会组成方案1.初审评委组成方案每届竞赛初审评委组的评委组成人数,按照每件作品均需经过3名评委独立评审为原则确定,作品按评委数量随机平均分配给每位评委。

评委查看初审作品,并给出评分和评审意见。

自然科学类和科技发明类拟邀请机械类、电气及信息技术类、数理类、生命科学类、能源化工类5小类专家,每小类3-5名专家;哲学社会科学类拟邀请经济类、法律类、社会学类、管理类4小类专家,每小类3-5名专家。

2.特等奖、一等奖答辩评委组成方案拟邀请10至30名评委参与特等奖、一等奖答辩。

为保证评审工作的公正性和高水平,确保选拔优秀作品,每类作品的答辩环节至少安排1名未参与过初审的专家作为评委。

自然科学类和科技发明类作品的特等奖、一等奖答辩,每小类安排3名评委,其中1名高校专家、1名非高校专家、1名未参加初审的专家。

每小类设组长1名。

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的特等奖、一等奖答辩,每小类安排2名评委,其中1名未参加初审。

哲学社会科学类按大类设组长1名。

三、评审方式1.初审参赛团队申报作品,按照作品性质申报到所属类别,通过组委会审核后,主办单位随机将1篇作品分配给3名不同评委,评委按照评审细则对每个作品打分填写评语;根据每个专家评委的平均给分值,对所有评委评分进行标准化处理,根据标准化处理后的评分,综合统计每篇作品在3位评委处所获得平均分,此平均分即为作品得分;将所有作品得分排序,分类别确定获奖作品。

3.“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文本格式和评审规则

3.“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文本格式和评审规则

3.“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文本格式说明:申报者在填写申报作品情况时只需根据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填写A1或A2表,其中3人(包括3人)的项目视为个人项目并须填写A1表,超过3人的项目视为集体项目并填写A2表。

根据作品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分别填写B1、B2或B3表。

所有申报者必须填报D表,可根据情况填写C 表。

科技发明制作项目分为Ⅰ类(科技含量较高)和Ⅱ类(投入较少的小发明)。

A表申报者情况A1 个人项目包括申报者情况、合作者情况、资格认定A2 集体项目包括申报者代表情况、合作者情况、资格认定B表申报作品情况B1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硕士研究生作品不在此列)包括:作品分类;作品撰写的目的和基本思路;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学术论文文摘;申报材料清单;文献的检索目录等。

B2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包括:作品所属领域;作品撰写的目的和基本思路;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作品摘要;资料来源的检索目录;调查方式;主要调查单位及调查数量等。

B3 科技发明制作(本表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实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包括:作品分类;作品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技术性分析说明和参考文献资料;作品所处阶段;技术转让方式;作品可展示的形式;使用说明及该作品的技术特点和优势;作品的适应范围及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市场分析和经济效益预测;专利申报情况等。

C.当前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1.申报者可根据作品类别和情况填写;2.填写此栏有助于评审。

D表推荐者情况及作品的说明1.由推荐者本人填写;2.推荐者必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是与申报作品相同或相关的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专业技术人员(教研组集体推荐亦可)。

农业部人事劳动司、人事部职位职称司关于印发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任职资格评审实施办法的通知

农业部人事劳动司、人事部职位职称司关于印发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任职资格评审实施办法的通知

农业部人事劳动司、人事部职位职称司关于印发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任职资格评审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人事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4.04.08•【文号】[1994]农[人技]字第4号•【施行日期】1994.04.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农业部人事劳动司、人事部职位职称司关于印发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任职资格评审实施办法的通知((1994)农(人技)字第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畜牧、水产、农垦、农业机械化管理厅(局),人事厅(局),职改办,国务院有关部委及解放军总后勤部、总政治部人事职改部门,部属有关单位: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农业部、人事部《关于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教学科技人员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有关问题的通知》〔(1993)农(人)字第52号〕,现将《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向农业部人事劳动司(农业部职改办)和人事部职位职称司反映。

附件: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实施办法农业部人事劳动司人事部职位职称司1994年4月8日附件: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实施办法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农业部、人事部《关于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教学科技人员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农业部关于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教学科技人员评聘研究员教授职务的试行意见》〔(1993)农(人)字第52号文件〕,现就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提出以下实施办法:一、关于评审委员会的组建1.组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任职资格审定委员会”。

审定委员会下设农学、园艺、土肥、植保、畜牧、兽医、中兽医、水产、农业机械化九个专业评委会。

2.审定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知名农业科学家组成。

专业评委会成员由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荐的同行专家组成。

竞赛评审规则

竞赛评审规则

附件5:全国农林院校研究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一、总则本规则依据《全国农林院校研究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制定。

专家评审委员会依据本规则制定评审实施细则。

二、专家评审委员会的组成1.专家评审委员会由研究生管理工作研究会聘请的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2.专家评审委员会下设竞赛办公室秘书处,负责对参赛作品分类、统计、送阅和评审的组织服务工作;3.专家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在评审完毕之前实施保密,在评审结束后可以公布;4.专家评审委员会在向竞赛组织委员会报告评审结果后解散。

三、评审工作的基本原则1.参赛作品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2.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

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经济、社会、法律、管理4个学科内,且内容与“三农”问题相关,科技发明制作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3.竞赛设特等和一、二、三等奖,奖项比例分别为入围决赛作品的5%、10%、35%、50%。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类分别按上述比例设奖,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两个学历层次作者的各等级作品获奖数与入围评审作品比例基本一致。

各奖励等级之间的标准是相对的;4.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工作分初审、特等奖、一等奖答辩两阶段进行。

初审为第一阶段,专家评审委员会查看作品完整内容,进行评审打分、填写推荐意见,评选出本届竞赛二、三等奖并公布入围特等奖、一等奖答辩的项目名单。

特等奖、一等奖答辩由书面评审和答辩组成。

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书面评审,并组织答辩,对作者提出问题,发明制作类还将审看作品实物。

最后,根据书面评审和答辩成绩确定特等奖、一等奖作品;5.评审中注意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学识水平和科研能力上的差异,两个学历层次作者的作品各等奖的获奖比例与入围评审作品的比例基本一致;6.评审实行回避制度和保密制度。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农业知识综合一》入学考试大纲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农业知识综合一》入学考试大纲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考试大纲一、大纲综述《农业综合知识一》是农艺与种业专业(草学)硕士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教育部授权的各农艺与种业专业(草学)硕士招生院校自主命题的选拔性考试。

本大纲的制订力求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农艺与种业专业(草学)考生的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素质、实践分析及综合运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包括草地植物栽培学、运动场草坪和牧草及草坪草育种学三部分,每部分各占50分。

为了帮助考生了解草地植物栽培学、运动场草坪、牧草及草坪草育种学主要知识点和复习范围及报考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农艺与种业(草业领域)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考试内容如下:第一部分草地植物栽培学第一章草地植物的生物学基础1、草地植物概念及分类2、草地植物资源类型与功能3、草地植物的生长发育第二章草地植物农艺学1、土壤耕作及耕作制度2、人工草地建植与管理技术3、草地植物混播理论与技术4、人工草地的类型第三章豆科草地植物及其栽培技术1、苜蓿属牧草特征特性、品种选择与栽培管理技术2、三叶草属牧草特征特性、品种选择与栽培管理技术3、其他豆科草地植物(红豆草属、黄芪属、小冠花属以及百脉根等)特征特性、品种选择和栽培技术。

第四章禾本科草地植物及其栽培技术1、雀麦属草地植物基本特征特性、经济价值和栽培技术。

2、冰草属草地植物基本特征特性、经济价值和栽培技术。

3、老芒麦与披碱草属草地植物基本特征特性、经济价值和栽培技术。

4、燕麦属等一年生饲料作物基本特征特性、经济价值和栽培技术。

第五章灌木类草地植物及其栽培技术1、锦鸡儿属草地植物的基本特征特性、经济价值和栽培技术2、岩黄芪属草地植物的基本特征特性、经济价值和栽培技术。

第二部分运动场草坪第一章运动场草坪概念及功能1、运动场草坪概念及分类2、运动场草坪的功能3、运动场草坪建设与管理的内容第二章运动场草坪草1、中国草坪草生态区划及分布2、运动场草坪草的特性3、运动场草坪主要草种及其特性第三章坪床结构设计与建造1、坪床土壤的特点、组成及改良2、坪床结构的概念、类型、特点、设计3、坪床结构对运动场草坪质量的影响第四章运动场草坪建植与养护1、运动场草坪场地勘查及坪床准备的主要内容2、草种选择、混播、交播3、运动场草坪建植与管护的主要技术4、运动场草坪养护制度的制定及其影响因子第五章运动场草坪质量标准与评价1、运动场草坪质量评价的发展及重要性2、运动场草坪质量评价指标及方法3、运动场草坪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第六章人造草坪1、人造草坪的概念及其发展2、人造草坪与天然草坪的主要区别3、人造草坪的类型、结构及特点4、人造草坪的建造与管护技术要点5、人造草坪质量检测与评价第七章足球场草坪与赛马场草坪1、足球场草坪与赛马场草坪规划设计2、足球场草坪与赛马场草坪建植技术3、足球场草坪与赛马场草坪养护要点4、足球场草坪与赛马场草坪质量评价第三部分牧草及草坪草育种学第一章品种的概念和特点第二章牧草和草坪草的育种目标第三章种质资源1、种质资源的重要性2、作物起源中心的理论3、牧草和草坪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和评价4、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第四章繁殖方式与育种1、牧草与草坪草的繁殖方式2、不同繁殖方式牧草和草坪草的育种特点第五章引种1、引种的理论基础2、引种的原则和方法第六章选择育种1、选择育种的作用和原理2、选择育种的方法和程序(单株选择法和混合选择法)第七章杂交育种及杂种优势的利用1、杂交育种的概念2、杂交育种的流程3、加快育种流程的方法4、杂种优势的概念和利用第八章生物技术育种1、生物技术育种的概念和技术流程2、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三、考试要求农业知识综合是考察学生对农业科学基本知识的综合理解和掌握程度,其中把握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是核心内容。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细则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细则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实施细则一、“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一、本规则依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制定。

全国评审委员会依据本规则制定评审实施细则。

二、全国评审委员会的组成1.全国评审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聘请非高校的具有高级职称的40名左右自然科学领域的专家和20名左右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组成;2.全国评审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常务副主任2名,副主任若干名,秘书长一名。

下设若干专业组,各组设组长一至二名;3.全国评审委员会下设由秘书长领导的秘书处,负责对参赛作品分类、统计、送阅和评审的组织服务工作;4.全国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正、副主任、秘书长除外)在终审完毕之前实行保密,在终审结束后可以公布;5.全国评审委员会在向全国组织委员会报告终审结果后解散。

三、评审工作的基本原则1.参赛作品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的作者限本、专科生。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2.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

3.全国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工作分预审、终审两阶段进行。

预审要评选出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和发起高校报送作品的80%左右的作品进入终审。

终审要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分别按照3%、8%、24%、65%的比例评出特、一、二、三等奖。

科技发明制作类A类和B类作品分别按上述比例设奖。

各奖励等级之间的标准是相对的。

4.评审注意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学识水平和科研能力上的差异,三个学历层次作者的作品各等奖的获奖比例与其进入终审的比例基本一致。

5.涉及需由有关部门出具证明材料的参赛作品,须按章程第三章第十八条的规定严格把关。

6.评审实行回避制度和保密制度。

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规则

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规则

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规则(2019年修订)一、学科分类(一)小学生项目1.物质科学: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

2. 生命科学: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3. 地球环境与宇宙科学:研究地球与宇宙中有关现象、事物和规律,人类与地球环境、地球与宇宙的关系等。

4. 技术:技术创新;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综合设计或开发制作以解决实际问题。

5. 行为与社会科学: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的方法研究人或动物的行为与反应,人类社会中的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二)中学生项目1. 数学:包括代数、分析、组合数学、博弈论、几何与拓扑、概率与统计等。

2. 物理与天文学:包括力学、磁学、电磁学、光学、热学、计算力学、原子物理、天体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核与粒子物理、天文和宇宙学、生物物理、计算物理、材料物理、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物理演示仪器等。

3. 化学: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材料化学、计算化学、环境化学、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等。

4. 动物学:包括动物行为学、生态学、细胞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营养和生长、分类和进化等。

5. 植物学:包括植物生长和发育、生态学、遗传学(育种)、生理学、病理学、分类和进化、农林科学等。

6. 微生物学:包括应用微生物学、细菌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微生物遗传学、病毒学和抗生素等。

7.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包括分析生物化学、医药生物化学、结构生物化学、细胞和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

8. 生物医学: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生理学、疾病遗传学、营养学、病理生理学、转化医学等。

9. 环境科学与工程:包括大气科学、气候科学、环境对生态系统影响、地球科学、水科学、生物降解、土地开垦、水土保护和改良、水资源管理、污染控制、废物回收和管理等。

10. 计算机科学:包括互联网技术及通信、计算机制图技术、仿真/虚拟现实技术、计算科学、网络安全、数据库、操作系统、编程、物联网等。

2023 植物病虫害防治赛项规程

2023 植物病虫害防治赛项规程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规程赛项名称:植物病虫害防治英文名称: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Contro 赛项组别:中等职业教育赛项编号:ZZ030一、赛项信息二、竞赛目标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强化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综合培养,引领农业中职学校适应农业产业发展,培育工匠精神,大力培养适应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动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为乡村振兴和建设技能型社会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

通过本赛项,考核与展示学生对常见植物病虫害基础知识掌握运用、常见病虫害识别、标本制作展示、农药选择与配制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术推广普及和生产管理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推进作物生产技术及相关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能够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趋势,促进农业类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推进学校与农业企业深度合作,更好地满足产教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农业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竞赛内容本项赛事以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农业类专业教学标准、《农作物植保员》(中级)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结合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和农业生产岗位需要,通过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形式,考核选手对植物病虫害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对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能力,以及根据植物病虫害的为害特点正确选择防治农药并按要求配制农药的能力。

比赛总时长为110分钟,总分为100分,其中模块一基础理论考核占比20%,模块二植物病虫害识别与标本制作、模块三农药的配制各占40%。

模块一植物病虫害基础理论考核,考核时长30分钟,分值100分,试题由单选题(20题)、多选题(10题)、是非题(10题)组成。

农林院校“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自动化专业为例

农林院校“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自动化专业为例

1第33卷第24期 2020年12月Vol.33 No.24December 2020艺术科技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2019年南京林业大学校级高等教育研究课题“林业院校‘新工科’自动化专业‘人工智能’示范课程建设研究”成果;2019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MPTS-VIDEO+科研教学平台的人工智能示范课程体系建设”项目编号:201901274013;2019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FS_AIARM 科研教学平台的人工智能示范实验室建设”成果,项目编号:201902026029农林院校“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自动化专业为例朱婷婷,倪超(南京林业大学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启了各行业的信息化与智能化之门。

然而,相比发达国家的高校教育,我国的人工智能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实际工程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工科发展和投入相对较小的农林院校。

因此,本课题开展农林院校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研究,重点分析国内农林院校在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南京林业大学自动化专业给出了一种解决问题的实践途径,为农林院校建立健全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提供新的思路,进而提高高校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农林院校;人工智能;课程体系;特色教学;自动化专业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4-0001-021 问题的提出在信息爆炸、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并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区块链等新技术,加速了各行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

相比工业的快速发展,农林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进程还比较慢,但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推进农林业信息化的发展,目前已取得了不错的进展[1]。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运用,得力于各大高校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研究。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如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先后成立了专门的人工智能学院。

竞赛申报单位资格与形式审查承诺书

竞赛申报单位资格与形式审查承诺书

附件12:
全国农林院校研究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申报单位
资格与形式审查承诺书
各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门是对推荐申报参赛作品实施资格及形式审查的负责
单位;各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门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签订本承诺书。

承诺内容如下:
我承诺:
我单位已按照《全国农林院校研究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对我校申报作品进行了资格与形式审查,该作品符合相关规定。

同时,经过严格的检测查重和学术检验,该作品不存在抄袭、剽窃、侵吞、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等学术不端行为。

接受组委会抽查,若经组委会秘书处审核确定或质疑投诉经核实,我校作品资格不符或存在舞弊、抄袭、作假等行为,取消作品获得的奖励;在该参赛单位总分中扣除相当于一等奖分值的双倍分数,同时取消该单位参评集体奖项的资格。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日期:
联系人:;电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农林院校研究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竞赛资格及形式审
查实施细则
本实施细则依据《全国农林院校研究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制定。

各会员单位院校对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时须参照本细则执行。

竞赛领导小组依据本细则判定被质疑和投诉作品的资格是否有效。

一、关于资格审查
1.凡在2016年10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研究生管理工作研究会会员院校全日制在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竞赛;
2.参赛作品为个人作品。

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9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4人。

凡有合作者的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硕士研究生作品或博士研究生作品;
3.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科技发明制作、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三类。

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包括调查报告、学术论文)限定在经济、社会、法律、管理4个学科内,且内容与“三农”问题相关;
4.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所在单位科研院所开具证明。

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

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