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习题
语文-高二-贵州铜仁伟才学校2018至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贵州铜仁伟才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绝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缥缈无踪的。
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
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
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为不必。
《论语》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
如果说详细一点, 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
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吗?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吗?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
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绎就值得玩味多了!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
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
《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
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中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的道理。
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
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
贵州省铜仁一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城市道路交通的规划,既需要领导干部的深谋远虑,也要听取基层代表的建议;既要有专家的权威观点,也应有百姓的一得之见。
②目前各大媒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鲜活的事例、感人至深的典型、鞭辟入里的评论吸引了大批受众。
③为将事故的危害减到最小,相关领导应对迅速,下车伊始便认真查看具体情况,指挥调度,赢得了群众和媒体的普遍好评。
④清明节,长途跋涉回到家乡,站在祖父的坟头,面对祖父的墓碑,他感到百身可赎。
⑤最令我敬佩的是巴金老人的人品,他胸无城府,朴实无华,心灵如蓝天一样透明。
在今天这样一个功利浮躁的社会里,这种说真话、做真人的做人品质实在是难能可贵。
⑥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一些领域出现道德一泻千里、诚信缺失等问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盛行,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
A. ①②⑤B. ①④⑥C. ②④⑤D. ③④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本署名为《记住乡愁》的书,是庄乾坤的一本长篇散文集,封面设计精美,画面淡雅宜人,用不着展卷阅读书里内容,仅看书名,就能够被它吸引住B.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以诗词为主题的大型全民互动益智节目,其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富有新意,力求打造一席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C. 在吴承恩的笔下,神猴孙悟空成了正义的化身、美好的别名。
如今,神猴孙悟空的形象不但在国际上也颇具影响,而且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D. 我省正加快推进规划发展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和饮用水安全、生活垃圾收集处置体系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王明肯定李昊的写作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B. 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C. 她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高三后,她学习更加勤奋,她的家母也给了她很多鼓励,高考时她顺利地考入了北京大学D. 今天是吴大爷96岁生日,孙子吴东东为他精心准备了一张贺卡,上面写着:“祝爷爷身体健康,能活一百岁!”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4.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语文-高二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至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
铜仁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增加古诗文背诵不是负担是捷径唐晓敏①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增加了古诗文的背诵篇目,由过去的14篇增加到了72篇。
有声音说,这为学生增加了很大负担。
其实如果概览之前的语文教育经验,背诵并不能以负担论之,反而有审美享受的作用,甚至可以算一种学习的“捷径”。
②从现代语文教育本身看,背诵篇目增加的幅度很大,但若与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及民国时期的私塾教育相比,则要求背诵的篇目仍然是很少的。
传统语文教育中,学子需要也能够背诵数十万字。
唐宋以来,为参加科举考试,考生必须将《论语》《孟子》《书经》《仪礼》《左传》等40多万字的典籍全部精读熟背。
有些人甚至背诵的更多,如顾炎武、戴震都能够将十三经全文背诵,甚至连“注”都能背诵下来。
民国时期的一些学者,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他们也都有出色的背诵功夫。
国学大师姜亮夫曾谈到,他在清华国学院时,同乐会上梁启超、王国维即兴表演节目是背诵古代文学作品,梁启超背诵一大段《桃花扇》,而王国维则当即背诵了《西京赋》。
③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至少包括如下几点:④多感官参加背诵活动过程。
传统语文教学中,朗读本身即是多感官参加的活动,需要同时动用眼、口、耳、脑,甚至还加上头、身体的动作。
这有助于提高背诵的效率。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早就指出:“参与接受某种印象或是一组印象的感觉器官越多,那么,这些印象就会越牢固地在我们的机械的和神经的记忆中扎根,同时也就会越真实地保存在记忆之中,以后回忆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因此,如果一个教师想使学生牢牢记住什么东西,那么他就应该注意尽可能让儿童更多的感觉器官,如眼、耳、口、肌肉运动的感觉来参加识记。
⑤最大限度发挥儿童时期听觉记忆的作用。
背诵诗文,需要“从娃娃抓起”。
少年的一个特点是对声音非常敏感,这使他们能够通过“听”而轻松地记住那些语言优美的古诗文。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考生作答时,需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作为高速发展的新兴国家,中国一脚踏着过去,一脚踏进未来,新老问题同时存在于过去和未来的两个时空中,于是,中国不得不同时操作两种游戏:现代游戏和全球游戏。
就是说,中国的现代性到今天仍然在建构过程中,可同时又已经深深加入了全球游戏,参与建构世界的未来。
双重游戏制造了今天复杂疑难的中国的问题。
②为什么对于今天的问题,思维容易受挫?思维失效的典型表现在经济学、政治学、哲学以及历史学等领域的话语变得非常可疑。
比如说,十年前经济学是很受信任的,但是最近几年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声誉大挫,人们发现经济学家并不那么可信。
这不是经济学家的错误,而是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那些现代思维框架、概念和方法论可能不再适用新游戏,至少不足以反思新游戏。
有个反潮流的经济学家纳西姆·塔勒布指出:现代知识论的追求本身就非常可疑,现代试图预知未来,确定一切情况,然后建立坚不可摧的秩序或系统,以便应对一切挑战。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一旦遇到未知的挑战,这秩序就变得非常脆弱而崩溃。
塔勒布说,真正能够保证有效生存的思维必须是反脆弱的,能够在不断受挫中受益,能够不确定地应对不确定性。
塔勒布的反脆弱思维几乎就是老子那种行道如水的方法论的当代回声。
在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这种思维应该是更有效的。
③为什么人们总是忘记应该像一个灵活多变的生命那样去思考?关键在于一个时代都有其既定利益的受益者,于是时代的主流观念总是拒绝思想,总是希望人们不要去思想,而去遵循既定观念。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考生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卷上指定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I卷阅读题(76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谣言为什么不缺受众谣言从来不是新鲜事。
马克•吐温曾说:“当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就已经跑遍半个地球了。
”在100多年后的今天,技术的进步让谣言跑得更快、传得更远了。
相关研究显示,微信平台的活跃用户数量已超过6亿,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微信中的联系人多是同事、朋友等平日里打过交道、联系较为紧密的人,当现实关系延伸到网络的虚拟空间中,每一条转发显得更具说服力,也更容易被再次转发扩散。
《小龙虾是一种处理过尸体的虫子,外国人从不吃》《肯德基的鸡都长着六个翅膀》《人社部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时间表》……这些看着眼熟的文章是不是曾经在你的微信朋友圈出现过?在微信公众平台辟谣中心,类似已辟谣的文章达280148篇,而2015年微信朋友圈谣言的举报处理总量达到21695437次。
微信官方推出的公众号“谣言过滤器”将谣言分为七类,分别为失实报道、儿童走失、财产安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科学常识、迷信。
数据显示,2015年失实报道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29%,而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别为食品安全(20%)与人身安全(12%)。
《倒着输银行卡密码能自动报警》《长期喝豆浆会致乳腺癌》等入选年度十大谣言,举报次数最多的《微信朋友圈降权》达到了233210次。
很多人疑惑,许多诸如“六个翅膀的鸡”等谣言明明漏洞百出,为何还是有很多人愿意相信甚至反复传播?在不少专家看来,网络推手和商业营销是部分谣言产生和传播的一股重要力量。
但从受众心理角度分析,猎奇心理是谣言传播的最普遍的原因之一。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铜仁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半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电视剧《大军师马懿之军师联盟》因各种原因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有人调侃,《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片名像网游,时间线混乱,司马懿成了“妻管严”,和真实历史相去甚远。
大家争论的焦点,其实大多围绕在历史真实和艺术想象的边界问题上:是遵照历史多一点,还是创作者的想象多一点?当艺术想象与历史记载相悖时,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不必追根溯源,以国内影视剧常拍常新的热门题材“三国”为例,该题材的影视剧中虽不乏优秀作品,但却往往背负着“不尊重历史”的罪名。
其实,作为小说的《三国演义》,是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记载、民间传说、话本小说积淀而成,本就是对历史的演义,其中诸多描述早已和《三国志》等正史记载相去甚远,是否遵照历史可以说是个伪命题。
关于历史题材文艺作品创作边界的问题,并不是今天才有的问题。
对此,郭沫若、吴晗等前辈也曾有过经典论述。
郭沫若曾指出,历史剧的创作不能完全违背历史事实,历史作家应该是历史研究的权威,但历史剧创作又不等同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讲求实事求是,而历史剧创作是实事求似,毕竟,历史剧不是历史教科书。
吴晗则指出,历史剧既要有历史根据,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也要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再从《三国演义》到一些优秀的“三国”题材影视剧,或许正好证实了这个创作逻辑。
再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为例,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有一段描述:吕不韦看到质子子楚,称他奇货可居,认为子楚很有利用价值。
如果从常识和逻辑来判断,我们很难确切地知道吕不韦是不是真说了这句话,但司马迁将此写入《史记》,非但不会影响历史记载的真实性,更是以寥寥几笔,勾勒出了吕不韦商人出身的特质。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8至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题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包容性发展最先由亚洲开发银行提出:发展必须具备包容性、可持续性,更为民众所认同。
包容性发展在国际、国内受到高度关注,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尽管学者们对包容性发展的理解各异,但综合来看,学者们都认同机会平等和成果共享是包容性发展的核心内涵。
包容性发展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它是一种把经济增长过程和结果有机统一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
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包容性发展在发展理念上强调公平正义,在发展目的上注重以人为本,在发展方式上追求可持续发展。
公平正义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追求公平正义的过程。
包容性发展强调人人有平等机会参与增长过程,并分享增长成果。
过大的或者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使得增长成果难以惠及所有民众,长此以往会削弱社会凝聚力,降低政策的有效性,最终会损害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世界银行区分了“机会的不平等(包括受教育等)”和“结果的不平等(包括收入等)”这两个相关而又不相同的概念。
从公平角度看,机会平等要比结果平等更为重要。
因此,促进和实现包容性发展,除了要重视努力实现高速、有效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机会,努力消除民众尤其是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所面临的权利贫困和社会排斥外,还要倡导和保证机会平等,通过机会平等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缩小结果的不平等,增强增长的广泛共享性和共享的公平性,不断提高民众的福利水平。
从这个意义上说,机会平等和社会公平正义正是包容性发展的核心要义所在。
经济增长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工具和手段,但是经济增长并不是发展的全部内容。
包容性发展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改善民生联系起来,明确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是以人为本,而衡量转变发展方式成功与否、成效大小的一个根本标准就是看民生保障和改善状况。
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高中高二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命题人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小题。
今天,如何穿出中国范儿《史记》载:赵武灵王“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却遇到巨大阻力,王公大臣纷纷进言,认为“衣服习俗,古之礼法”,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乃是一种罪过。
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魏孝文帝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即“革衣服之制”,禁胡服,改汉服,以达到去除鲜卑的民族身份、融入汉族的目的。
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
中华是礼仪之邦,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
历经几千年流变,发展出的服饰文化可谓博大精深。
从汉服、唐装到旗袍、中山装,经典的中华服饰也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
然而,在当代中国,这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却似日趋式微。
最简单的例子便是: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的时候,脑子里首先甚至唯一想到的就是西服,而不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式礼服。
这对于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民族服饰,于个人,是身份的标签和文化认同感的载体;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
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
放眼世界,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阿拉伯国家更为重视。
相比之下,我们的重视程度似乎还不够。
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规定外交人员的正装为中山装。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山装似乎显得不太符合当下的审美观,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外交官们也开始穿起了西服。
但是,西服在很多国家眼中并不算正装,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穿西服会被视为过于随便、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所幸的是,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并试图弥补这一缺憾,“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正在国内悄然兴起。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就是热潮中的一股涓流。
2018-2019学年度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度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含答案2018-201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试题说明:本试卷总分12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共8页,分Ⅰ(阅读题)和Ⅱ(表达题)两部分,共四大题17小题。
选择题将答案涂在答题纸的答题卡上,主观试题答案答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第Ⅰ卷(阅读题共61分)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凤凰图像是中国艺术中最流行的图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石器时代,湖南洪江高庙遗址出土的白色陶罐颈部和肩部各戳印的凤凰图案,距今已有7400年的历史。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双鸟朝阳”象牙雕刻则晚了400年。
这两组相差400年的凤凰图像都与太阳相伴。
凤凰别称火鸟、朱雀,属火,是火神的化身。
凤凰崇拜与太阳崇拜相关,因此,远古凤凰的图像总与太阳相伴。
凤凰与龙是华夏人图腾崇拜的形象不同,凤凰是___人图腾崇拜的形象。
___是第一个立凤凰为图腾的帝王。
相传___次子___被贬南方,成为东夷诸部落联盟首领,以凤凰为图腾,建立___。
商族人认为他们的先祖商契是由其母简狄吞食凤凰落下来的蛋而生,即“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玄鸟是商族人对凤凰的别称。
商契是一位天文学家,被封为商丘的火正,主持研究天象以利民生的官职,相当于今天的天文台长。
商契筑台观天象,发现了大火星运行的节气规律,据之制定历法(殷历)。
商契“以火纪时”,商族人奉之为“火神”。
大火星春去秋来,正如燕子。
凤凰就是被神化的知时而行、给世间带来春天消息的燕子。
在关于商契身世的传说中,凤凰不仅是天人交通的“火神”,它还代表着引导人类理性觉醒的光明之神。
B.___将凤凰人性化,赋予它持节高尚、性灵超绝的崇高品质和动人风仪,因此___为潇湘馆题字“有凤来仪”,借凤凰赞美潇湘馆的女主人___。
2.请根据原文内容,对以下句子进行改写(每小题2分)1)___召来了凤凰,这神鸟自天而降,“五彩备举,鸣动八风,气应时雨”。
铜仁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铜仁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 (2019高一上·郑州月考)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 . 以其无礼于晋常痛于骨髓B . 若不阙秦若使烛之武见秦军C . 吾其还也臣左手把其袖D . 夜缒而出今人有大功而击之2. (2分) (2018高一上·湖州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南京大屠杀是一场噩梦,惨绝人寰,无数罹难者的名字被一撇一捺地写在纪念馆中,每一个名字记录的不仅仅是生命,更是历史,是沉甸甸的湎怀和敬畏。
B . 17岁青年李某年少气盛乱讲意气,为朋友之事,在某溜冰场伙同其他人员致王某重伤,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
C . 在20世纪90年代,汪国真清新凝练的诗歌风靡全国,使当时年轻人的心灵感到熨贴和温暖。
D . 她递过来的那一瓢水如同甘霖,滋润了我的心田,此后我面对任何磨砺都没皱过一下眉头,我决心像她那样去帮助别人。
3. (2分)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 “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赛》节目在全社会掀起了一场“汉字风暴”,人们重新检视自己对汉字的掌握程度,欣赏汉字之美,体味汉字之韵。
B . 入,则亲力亲为,置身其中;出,则运筹帷幄,全面掌控。
能入能出,方显大智慧,你,才能在百卉含英的时代,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C . 2013年令人期待的中秋国庆长假渐近,网上最流行的是一份“请假11天休24天”的方案,“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朋友:切不可久假不归!让休假变辞职。
D . 著名学者吴组缃教授生前说过,《红楼梦》的思想艺术成就被人们认识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藏在水下的更多。
4. (2分) (2017高二上·抚顺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一旦流星在灿烂的天空开始炫耀自己的光亮,也就即将结束自己的一切;人也如此,即便取得再大的成就,也要保持低调做人的态度。
铜仁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铜仁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2分)1. (2分)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 粗犷(kuáng)镌刻(juān)量体裁衣(liàng)卷帙浩繁(zhì)B . 埋怨(mán)载体(zài)暴殄天物(tiǎn)戛然而止(jiá)C . 宝藏(zàng)应届(yìng)恪守不渝(kè)擢发难数(zhuó)D . 熨帖(yùn)熟稔(rěn)相形见绌(chù)徇私枉法(xùn)2. (4分) (2020高二下·潍坊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故乡在贛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
它是贫穷的,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没有喧嚣的人群;( ① ),它有叮咚的流水,有黛色的群山,有章江水日夜奔流、润泽万物,有梅岭花漫山遍野、傲立寒冬。
一到春天,茶山上青翠欲滴,生机盎然,父辈们踏着露水,迎着朝霞,采摘茶树新出的嫩芽。
每逄周末,我们一群孩子,也学着大人的样子采摘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四十斤。
在当时,四块钱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
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了不少乐趣;而农人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
离开故乡已经有几十年的光景,但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
小时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
在那年华里,那样的日子其实苦不堪言;然而,辛勤和辛劳从那时起就已经融化到我的血液里了。
现在,我要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 ② )。
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仁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半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电视剧《大军师马懿之军师联盟》因各种原因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有人调侃,《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片名像网游,时间线混乱,司马懿成了“妻管严”,和真实历史相去甚远。
大家争论的焦点,其实大多围绕在历史真实和艺术想象的边界问题上:是遵照历史多一点,还是创作者的想象多一点?当艺术想象与历史记载相悖时,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不必追根溯源,以国内影视剧常拍常新的热门题材“三国”为例,该题材的影视剧中虽不乏优秀作品,但却往往背负着“不尊重历史”的罪名。
其实,作为小说的《三国演义》,是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记载、民间传说、话本小说积淀而成,本就是对历史的演义,其中诸多描述早已和《三国志》等正史记载相去甚远,是否遵照历史可以说是个伪命题。
关于历史题材文艺作品创作边界的问题,并不是今天才有的问题。
对此,郭沫若、吴晗等前辈也曾有过经典论述。
郭沫若曾指出,历史剧的创作不能完全违背历史事实,历史作家应该是历史研究的权威,但历史剧创作又不等同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讲求实事求是,而历史剧创作是实事求似,毕竟,历史剧不是历史教科书。
吴晗则指出,历史剧既要有历史根据,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也要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再从《三国演义》到一些优秀的“三国”题材影视剧,或许正好证实了这个创作逻辑。
再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为例,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有一段描述:吕不韦看到质子子楚,称他奇货可居,认为子楚很有利用价值。
如果从常识和逻辑来判断,我们很难确切地知道吕不韦是不是真说了这句话,但司马迁将此写入《史记》,非但不会影响历史记载的真实性,更是以寥寥几笔,勾勒出了吕不韦商人出身的特质。
以历史为题材,首先要尊重历史,拒绝瞎编乱造。
汉朝人吃红薯、唐朝人啃玉米这样的笑话,自然要尽力避免,但最要紧的是价值观不能乱,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所共同遵循的理想信念要在对历史的叙述中得以展现。
历史细节上的小问题可以修改、弥补,但创作者秉持的观念,既要敬畏历史的真实,也不能缺少拥抱当今时代的胸怀。
以历史为素材的影视作品,对于历史的撷取应是创造性的,拒绝瞎编乱造的同时,也不能束缚住创作的手脚。
参照正史刻板地创作,只能沦为缺乏艺术趣味的枯燥“记录”。
与其在一些细枝末节上斤斤计较,不如探讨人物的性格是否饱满;与其纠结于正史和野史的差别,不如关注剧情的推进是否符合逻辑。
由此,方能抵达“诗比历史更真实”。
(选自肖家鑫《历史剧把握好“不虚”与“不拘”》,略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片名像网游,时间线混乱,司马懿是“妻管严”,都可能是引发讨论的原因。
B.从《三国演义》到一些优秀的“三国”题材影视剧,证实了一个普遍的创作逻辑,即艺术想象无可非议。
C.作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如何塑造吕不韦这一人物,并不影响历史记载的真实性。
D.历史剧的创作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在历史故事的叙述中应展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共同遵循的理想信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由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引出论题,强调历史剧只要剧情符合逻辑、人物性格饱满即为佳作。
B.文章第二、三段主要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论述观点,第四段则运用了类比法进行论证讲述历史剧创作的原则。
C.最后两段是文章的结论,作者指出,以历史为题材的作品,既要尊重历史,又不能拘泥历史,情节要自己创造。
D.郭沫若和吴晗等前辈对历史题材文艺作品创作边界早有论述,认为历史剧创作应实事求似,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剧作家被正史束缚创作的手脚,那么以历史为素材的影视作品就会成为没有艺术趣味的枯燥“记录”。
B.只有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做到“实事求似”,创造性地运用史实,历史剧才能抵达“诗比历史更真实”。
C.历史剧的创作如果违背了历史事实,与真实的历史记载相去甚远,那它就要背负起“不尊重历史”的罪名。
D.历史剧作者应秉持既敬畏历史真实又不纠结细节问题的创作观念,妥善处理好历史真实和艺术想象的关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人生哲学的一课艾芜在店里住到第五天的晚上,我被幺厮引到另一间更糟糕的屋子里,介绍给另一个陌生人同睡的时候,我就忍不住问及和我往天(几天前)晚上一块儿睡觉的那个同伴了。
因为我虽是讨厌他一身癞虾蟆似的疳疮,但我却忘不了他那待人和善而有礼貌的样子。
“没店钱,赶出店外去了!”幺厮这样粗声粗气地回答,语势里藏着威胁和狞笑。
我打了个寒噤,说不出什么话来,只是这样地想:可怜他还是可怜我呢?我知道,我不久也会给人赶到街头去的。
掉转身,望着小窗外的黑夜——一个广漠的冷酷的昆明的黑夜。
这位新同伴呢,睡在床上,脸朝着壁头,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下面,看不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来,而我的心里早就制造出这样的公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睡何必曾相识”,也就无须乎详细的观察和询问。
我只是默默地倚窗站着,望着无边黑暗闪着小星点的秋空,追想那给店主人赶在街头的旧同伴,这一夜不知蹲在哪儿,含着眼泪,痛苦地搔着他身上发痒的疮疤呢!他的身世,我可不知道,只在夜里听见他一面搔痒一面这样愤激地说过:“家乡活不下了,才来到省城的,哪知道省城还是活不下去呢!”就只是知道这一点子,然而这一点也尽够一个沦落人的注解了,所以我也就不曾追问,而且我也没有追问别人身世的好心绪的。
但这时我整个的心却为被赶的他悲哀了。
仿佛我已看见他荒凉不堪的家乡,在斜阳中躺着无数烧毁的破屋,没有一缕黄昏的炊烟,只有一队乱鸦,在空中飞鸣一会,散到远处去了……“老兄,吹灯睡吧!”床上睡的那人,看着我尽是那样默默地站着,便忍不住这样说了。
这一声,骤然打散了我心中的幻象,同时还觉得他的语气很是柔和、亲切,就无心地向他道:“你老兄可也是来省城找事做的么?”“不,我明天是要到外县去!”等我吹了灯上床睡的时候,他才深深地叹了一声:“这年头儿有什么事可做呢?”安慰的话,对他是没用处的,而我也说不出安慰的话来。
于是两人静静地躺着,不作一声。
秋夜的黑暗,把我们深深地掩埋着了。
第二天早上醒来,约莫九点钟的光景,发现昨夜同睡的伴侣和我的一双旧鞋子,通不见了。
没有鞋子穿,我十分地懊恼,但,对于偷去鞋子的人,我并没有起着怎样的痛恨和诅咒。
因为连一双快要破烂的鞋子也要偷去,则那人的可怜处境,是不能不勾起我的加倍的同情的。
然而,我看着一双赤裸裸的脚板,终于生气了,冒火了。
我气冲冲地走到账房去,用着顽强的态度和咆哮的声音,同老板吵闹起来,把四五天来他给我的气闷,通通还给他了。
我不管他辩护的话,只觉得在他的屋里掉了东西,做主人的他,是应该首先负这责任的。
于是吵闹,吵闹,不息地吵闹。
老板到底屈服了,就赔我一双半新的鞋子,鞋面是黑色哔叽做的,自然比我的旧布鞋子漂亮得多。
我便马上感觉到偷我鞋子的朋友,倒替我做了一件不无利益的生意。
但在老板交鞋子给我的时候,却严厉而忿怒地告诫,也许可以说是等于责骂吧,因为他的眼睛睁得很大,仿佛快要爆出火花的光景。
他说:“限你今夜清算店账,不……”气得说不出了。
“好的,”虽然我是回答得很不软弱,但心里却有点失悔我的吵闹,太过于凶悍了。
然而想到早迟都要给他赶到店外的,捉到一个可以难他的机会的时候,客气的和平那是用不着的了。
赔偿的漂亮鞋子,诚然是出乎意外的收获,但等我朝脚上一比的时候,才知道这鞋子比我的脚短了一寸。
没有别的方法可想,只有把这双短小的鞋子,无可如何地套在脚上。
于是,在这山国的都市上又凭空添上了一个拖着倒跟鞋子的流浪青年,而我在街头走路的样子,也就更加狼狈更加滑稽了。
但这些,我全顾不到。
我只是一面拐出店外,一面就盘算:在这一夜应该在哪儿寻得一块遮蔽秋风秋雨的地方。
同时我想:就是这个社会不容我立脚的时候,我也要钢铁一般顽强地生存!1931年冬上海(节选自《南行记》,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暗示出了“我”所处境地的“难”,字里行间里还透露出“我”的未来更加糟糕。
B.小说通过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来呈现主题,使文章更加有深度、更值得品味。
C.从住店换房到获赔离店,从信任放松到欺骗被偷,从平静安宁到愤怒吵闹,主人公领悟到了关于生存的人生哲理。
D.第5段中画线句子“老兄,吹灯睡吧!”富含深意,表达了“我”的新伙伴对于我默默站着、胡思乱想的样子的好奇、关心和同情。
5.第9段,主人公感慨“秋夜的黑暗,把我们深深地掩埋着了”,为什么?(6分)6.结合文本分析,“我”在这“人生哲学的一课”上学到了什么?(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成了网络热点话题。
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也并无不可,无非是劝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有胆量,不必唯学历是举。
但舆论纷纷中,难免也有人把这番话进行歪解,有的甚至从而推演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读书无用。
的确,这些年来,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让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如果把“有用”等同于物质上的成功,老实说,想通过读书上大学来实现“挣大钱”的确没那么简单了。
同时,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普通人创造了很多人生出彩的机会,即使没有大学学历,只要敢闯敢干,一路坚持下来也能有不小的斩获。
但这是否说明,我们就不需要读书了?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而且还有其更高的价值: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自我学习的能力。
与其说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
读书的“有用”,就在于其丰富个人素质的“无用”之用。
大学所带来的宏阔视野、丰盈见识以及价值观的塑造,其“回报”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钱体现。
当然,“读书无用论”的回潮也值得社会反思: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上升通道的道路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但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月18日)材料二:在1月3日晚上的直播中,两个90后网红姑娘原本只是盘点近日收到的生日礼物,最后演变成为撕书直播,她们对礼物中的书本不屑一顾,并表示读书没用,自己从来不读书,照样做老板开跑车,给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