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节肢动物的实验2

合集下载

节肢动物解剖观察及分类

节肢动物解剖观察及分类

实验9 节肢动物解剖观察及分类一、实验目的1.观察沼虾和棉蝗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了解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和昆虫纲动物的主要特征。

2.认识节肢动物各纲的代表种类。

二、实验材料1.沼虾、棉蝗的活个体。

2.节肢动物门各纲常见种类标本。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解剖剪、眼科剪、解剖针、便镊、尖头镊、蜡盘、解剖盘、大头针、吸水纸、擦镜纸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一)沼虾(Macrobrachium)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1.外形观察沼虾身体由20个体节组成,异律分节,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图9-1)。

体表披有几丁质的外骨骼,掩盖着头胸部背面的外骨骼为头胸甲,其两侧游离称鳃盖,盖住鳃部,头胸甲的前端有一长而尖的的额剑,两侧各有一长在能活动眼柄上的复眼。

腹部分为6节,末节为尾柄,尾柄连着尾肢,肛门位于尾肢腹面基部。

沼虾的每一体节都有附肢一对,共有19对附肢,随着不同的位置演化为不同功能的器官。

2.内部解剖用眼科剪除去沼虾的外骨骼和分离其表层的肌肉,依次解剖、观察下列各系统(图9-2)。

(1)呼吸器官把头胸部右侧的鳃盖去除,可见鳃腔中有鳃7对,成羽状。

(2)循环系统从头胸部后缘开始向前小心剪除整个头胸甲,可见心脏位于头胸部后背方,包被在围心腔膜内,呈三角形,黄白色,有心孔3对。

用镊子把心脏轻轻地提起,可见连接的呈粉黄色丝状的血管,向前一条为前大动脉,再分出眼动脉、触角动脉、肝动脉等;向后一条为后大动脉,再向背面和腹面分出动脉干。

(3)排泄器官 绿腺(触角腺)1对,位于大触角的基部,呈浅黄绿色,其上附着膀胱和排泄管,在触角基部开口。

(4)生殖系统 除去心脏可见到生殖腺,雌雄异体。

雌虾有卵巢1对,左右愈合为一个,位于心脏的前端或延至腹面,成对的输卵管由两侧向下、通到第三对步足基部内侧的雌图9-1 日本沼虾的外部形态(自江静波等)图9-2 日本沼虾的内部结构(自江静波等)性生殖孔。

雄虾有精巢1对,前部分开、后部合并呈“V”字形,位于心脏的前下方,向后发图9-3 日本沼虾的附肢雄虾:1.小触角背面;2.小触角腹面;3.大触角背面;4.大触角腹面;5.大颚外面;6.大颚内面;7.第一小颚外面;8.第一小颚内面;9.第2小颚;10.第1颚足;11.第2颚足;12. 第3颚足;13.第1步足;14.第2步足;15.第3步足;16.第4步足;17.第5步足;18.第1腹肢;19.第2腹肢;20.第3腹肢;21.第4腹肢;22.第5腹肢;23.雌虾尾肢;24.第1腹肢;25.第2腹肢;26.第3腹肢;.27.第4腹肢;28.第5腹肢。

实验六、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的观察与解剖

实验六、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的观察与解剖
A. 卵巢:一对,位于围心腔腹面,纵贯全身,成熟 时暗绿色。
B. 输卵管:一对,细小,开口于第三步足基部的雌 性生殖孔。
C. 纳精器:第四、五步足基部中间的腹甲上,有一 椭圆形小孔。
(2) 雄性: A. 精巢:一对,白色,位置与卵巢相当; B. 输精管:一对,于第五步足基部膨大成贮精囊, 开口于雄性生殖孔。
甲壳纲的种类繁多,全世界已发现2万6千多种
B. 三叶虫纲: 本纲动物只有1对触角,体背面
中央耸起,两侧斜落,形成三叶状。 无现存种类,只见于化石。
(2)有螯亚门 (Chelicerata) 大部分陆生,少数水生。陆生种类用书肺或气管
呼吸;水生种类用书鳃呼吸。无触角,第1对附肢是 螯肢,第2对是脚须。 A. 肢口纲:
B. 蛛形纲:
3 . 有气管亚门: A. 多足纲:
B. 昆虫纲:
昆虫纲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纲,已知的种类约有 100万种以上,占节肢动物门总数的94%以上,也占 整个动物界总数的80%以上。
昆虫的蜕皮现象
(二)、脊索动物:动物界最高等的动物门
1. 特征: (1)有脊索:支持性结构,位于消化道背面,神
节肢动物的循环方式为开放式循环。其循环系统 的复杂程度与呼吸系统是密切相关的,若呼吸器官只 局限在身体的某一部分(如虾的鳃),那它的循环系统 就比较复杂;若呼吸系统分散在身体各部分(如昆虫 的气管),那它的循环系统就比较简单。
小节肢动物靠全身体表进行呼吸,它的循环系统 也可能完全退化了。如剑水蚤。恙螨和蚜虫等是没有 循环系统的。
培养皿、镊子、解剖剪、解剖刀、解剖针、 搪瓷盘、滴管、纱布、标本盒
四、实验步骤: I .节肢动物的观察与解剖:
(一)外形观察: 身体分为头胸部、腹部两部分,外被几丁质外

节肢动物设计性实验报告

节肢动物设计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节肢动物的基本形态结构特点。

2. 观察和比较不同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差异。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门,包括昆虫、蜘蛛、甲壳类等。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分节,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通过观察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可以了解其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和分类地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蝗虫、蜘蛛、虾、蟹等。

2. 实验仪器:解剖镜、显微镜、放大镜、镊子、解剖剪、解剖盘、酒精、盐酸、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节肢动物的整体形态结构:观察蝗虫、蜘蛛、虾、蟹等节肢动物的整体形态,注意其身体分节、外骨骼、足和触角等特征。

2. 解剖观察蝗虫的内部结构:(1)解剖蝗虫头部,观察其眼、触角、口器等器官;(2)解剖蝗虫胸部,观察其翅、足等器官;(3)解剖蝗虫腹部,观察其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器官。

3. 解剖观察蜘蛛的内部结构:(1)解剖蜘蛛头部,观察其眼、触角、口器等器官;(2)解剖蜘蛛胸部,观察其足、螯等器官;(3)解剖蜘蛛腹部,观察其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器官。

4. 解剖观察虾的内部结构:(1)解剖虾头部,观察其眼、触角、口器等器官;(2)解剖虾胸部,观察其足、触角等器官;(3)解剖虾腹部,观察其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器官。

5. 解剖观察蟹的内部结构:(1)解剖蟹头部,观察其眼、触角、口器等器官;(2)解剖蟹胸部,观察其足、触角等器官;(3)解剖蟹腹部,观察其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器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蝗虫:头部:具有一对复眼、一对触角和口器;胸部:具有两对翅和三对足;腹部:具有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器官。

2. 蜘蛛:头部:具有一对复眼、一对触角和口器;胸部:具有四对足和一对螯;腹部:具有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器官。

3. 虾:头部:具有一对复眼、一对触角和口器;胸部:具有五对足;腹部:具有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器官。

4. 蟹:头部:具有一对复眼、一对触角和口器;胸部:具有五对足;腹部:具有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器官。

华龙区第八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册 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2课时教案1 新人教版

华龙区第八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册 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2课时教案1 新人教版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二课时)【教材分析】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主要是学习各类无脊椎动物的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节肢动物无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动物,大部分生活在陆地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日常生活所接触到的无脊椎动物基本都是节肢动物,如蜜蜂、蚂蚁、蜻蜓、蝴蝶、蚊子等,但学生不知道它们很多都是节肢动物,更难区分哪些是昆虫。

教材提供了节肢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将所观察到的动物形态结构列表进行比较,但这种仅靠图片观察的形式学生仍然觉得抽象,容易忘记。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通过观察真实的节肢动物和昆虫,分析他们的特征,再通过教学模型学习,自主构建“节肢动物”和“昆虫”两个概念。

【教学策略与手段】1、通过自己捕捉到小动物制作动物标本,激发学生兴趣。

2、通过小组活动,观察动物标本,总结归纳,初步建构“节肢动物”和“昆虫”两个概念。

3、通过展示昆虫的结构模型等,加深理解昆虫的特征,“昆虫”这个概念。

4、通过展示常平镇常见昆虫种类,让学生了解本土资源。

【教学目标】1、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通过观察各类节肢动物了解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训练观察归纳能力。

4、通过讨论交流,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和表现自己的能力。

5、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加强与同学合作与交流的感受。

感受生物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增强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重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学生自主构建“节肢动物”和“昆虫”两个概念。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节肢动物(蝗虫、七星瓢虫、虾、蜈蚣、蜘蛛等)的标本和蝗虫模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引导部分学生介绍捕捉到的动物及该动物的生活环境(捉动物时要戴手套,注意防疫病)。

介绍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

学生拿出自己带回来的动物,说出捕捉的地点及该动物的特征.感受生物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

鼠妇生活实验报告(3篇)

鼠妇生活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鼠妇,学名Blatta orientalis,是一种常见的陆生节肢动物,隶属于直翅目,蟑螂科。

它们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尤其在我国,鼠妇作为传统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此外,鼠妇还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动物,可用于研究生物行为、生理学、生态学等多个领域。

为了解鼠妇的生活习性及其对环境因素的需求,我们开展了本次实验。

二、实验目的1. 探究鼠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活习性。

2. 分析鼠妇对不同湿度环境的需求。

3. 了解鼠妇的繁殖习性。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鼠妇若干。

2. 实验器材:培养皿、湿度计、温度计、光源、湿度调节装置、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光照实验:将鼠妇分为两组,分别置于阴暗和明亮的环境中,观察其生活习性,记录活动频率、摄食情况等。

2. 湿度实验:将鼠妇分为两组,分别置于高湿度和低湿度环境中,观察其生活习性,记录活动频率、摄食情况等。

3. 繁殖实验:将鼠妇放入培养皿中,观察其繁殖情况,记录产卵次数、孵化时间等。

五、实验步骤1. 光照实验:- 将鼠妇分为两组,每组10只。

- 将一组鼠妇置于阴暗环境中,另一组置于明亮环境中。

- 每日观察并记录鼠妇的活动频率、摄食情况等。

- 连续观察7天,分析结果。

2. 湿度实验:- 将鼠妇分为两组,每组10只。

- 将一组鼠妇置于高湿度环境中(湿度80%以上),另一组置于低湿度环境中(湿度40%以下)。

- 每日观察并记录鼠妇的活动频率、摄食情况等。

- 连续观察7天,分析结果。

3. 繁殖实验:- 将鼠妇放入培养皿中,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 观察并记录鼠妇的产卵次数、孵化时间等。

- 连续观察30天,分析结果。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照实验:- 在阴暗环境中,鼠妇活动频率较高,摄食情况良好。

- 在明亮环境中,鼠妇活动频率较低,摄食情况较差。

- 结论:鼠妇适宜生活在阴暗环境中,光会影响其生活习性。

2. 湿度实验:- 在高湿度环境中,鼠妇活动频率较高,摄食情况良好。

节肢动物及棘皮动物门的观察及分类

节肢动物及棘皮动物门的观察及分类
动物生物学-Ⅰ
实验六
其他节肢动物及棘皮动物门的观察及分类
一、实验目的:见《实验指导》 二、用具及材料:见《实验指导》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虾的外形观察 1、头胸部:①头胸甲 ②额 剑 ③鳃盖 ④复 眼 2、腹部:由7节组成,外骨骼可背 片、腹片和肋片。 3、附肢:头胸部13对,腹部6对, 依次摘下按次序排列在蜡盘内。 ①触角 2对 ②口器:1对大颚、2对小颚、 3对颚足 ③步足:5对 ④游泳足:5对 ⑤尾肢:1对与尾节一起构成尾扇。
• 观察时,左手持虾,使其腹面向上。首先注意各附肢着生位置, 观察时,左手持虾,使其腹面向上。首先注意各附肢着生位置, 然后右手持镊子,由身体后部向前依次将虾左侧附肢摘下, 然后右手持镊子,由身体后部向前依次将虾左侧附肢摘下,并 按原来顺序排列在解剖盘或硬纸片上, 按原来顺序排列在解剖盘或硬纸片上,放大镜自前向后依次观 察。 • (1)头部附肢:共5对。 头部附肢: • 小触角:位额剑下方。原肢3 末端有2 ①小触角:位额剑下方。原肢3节,末端有2根短须状触鞭 (日本沼虾小触角基部外缘有一明显的刺柄,外鞭内侧尚有一 日本沼虾小触角基部外缘有一明显的刺柄, 短小的附鞭)。触角基部背面有一凹陷容纳眼柄, )。触角基部背面有一凹陷容纳眼柄 短小的附鞭)。触角基部背面有一凹陷容纳眼柄,凹陷内侧丛 毛中有平衡囊。 毛中有平衡囊。 • 大触角:位眼柄下方,原肢2 ②大触角:位眼柄下方,原肢2节,基节的基部腹面有排 泄孔。外肢呈片状,内肢成一细长的触鞭。 泄孔。外肢呈片状,内肢成一细长的触鞭。 • 大颚:原肢坚硬,形成咀嚼器, ③大颚:原肢坚硬,形成咀嚼器,分为扁而边缘有小齿的 门齿部和齿面有小突起的臼齿部;内肢形成很小的大颚须, 门齿部和齿面有小突起的臼齿部;内肢形成很小的大颚须,外 肢消失。 肢消失。 • 小颚: 原肢2节成薄片状,内缘具毛( ④小颚:2对。原肢2节成薄片状,内缘具毛(日本沼虾原 肢内缘具刺)。 )。第 小颚内肢呈小片状,外肢退化; 肢内缘具刺)。第1小颚内肢呈小片状,外肢退化;第2小颚内 肢细小,外肢宽大叶片状,称颚舟叶. 肢细小,外肢宽大叶片状,称颚舟叶.

海洋生物学实验——节肢动物与软体动物的观察

海洋生物学实验——节肢动物与软体动物的观察

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常见浮游生物综合分类实验指导老师:赵盛龙专业:生物技术班级:A10生技1学生姓名:张科嘉35实验日期:2012年3月15日实验目的:综合运用形态学知识,借用检索表分类工具,准确、快速鉴别生物种类,是生物学应用的最基本技能之一。

通过本实验要求学生在复习、巩固已有海洋生物形态及内部结构理论知识的同时,综合培养学生观察特征、分析特征、规范表达特征以及组织特征等能力,训练生物鉴定、分类技巧,提高海洋生物的认知及鉴别能力。

实验材料:常见软体动物、常见虾、蟹类节肢动物。

器械及工具:常用解剖工具、放大镜。

实验结论:节肢动物:方额亚派种检索表1.(3)两触角直立····································梭子蟹科2.(4)有游泳足······································细点圆趾蟹3.(1)第一触角横卧,第二触角直立····················方蟹科4.(2)无游泳足5.(6)第三鄂足间有明显的斜方形空隙················天津厚蟹6.(5)第三鄂足间无斜方形空隙······················中华绒螯蟹【中文名】细点圆趾蟹【学名】Ovalipes punctatus【分类地位】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派,方额亚派,梭子蟹科【形态特征】头胸甲呈卵圆形,表面隆起。

实验六医学节肢动物动物

实验六医学节肢动物动物
显微镜
用于观察医学节肢动物的细微结构, 如口器、触角、足等。
放大镜
辅助显微镜观察,提供更直观的视觉 效果。
实验手册、笔记本等记录工具
实验手册
提供实验步骤、观察内容及记录格式, 指导实验过程。
笔记本
用于记录观察结果、实验心得和问题 思考等。
03
实验步骤
观察医学节肢动物标本
观察标本形态特征
观察危害性
分析防治方法的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
分析实验结果,可以评估防治 方法的有效性。
如果防治方法有效,可以继续 采用;如果防治方法无效,需 要提出改进建议。
例如,可以采用更有效的杀虫 剂或改变防治策略,以提高防 治效果。
05
结论与展望
总结实验内容与成果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医学节肢动物动物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传播疾 病等方面的特性,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观察到这些动物在人体上的分布和活动情况,如蚊子主要在人体暴露部位活动,而 虱子则主要分布在头发和衣物中。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医学节肢动物的分类与鉴别方法
根据观察结果,可以对医学节肢 动物进行分类和鉴别。
可以根据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分布情况等方面进行
分类和鉴别。
例如,可以根据节肢动物的触角、 翅膀、足等特征进行分类和鉴别。
仔细观察医学节肢动物标本的外形、 颜色、大小等特征,了解其基本生物 学特征。
了解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类和动物的危 害,包括传播疾病、机械性损伤等, 有助于提高防治意识。
观察生活习性
了解医学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包括 栖息环境、食物来源、繁殖方式等, 有助于理解其生态行为和传播疾病的 方式。
学习医学节肢动物的分类与鉴别知识

“观察与思考”节肢动物的实验报告单-何武

“观察与思考”节肢动物的实验报告单-何武

“观察与思考”实验报告单
名称观察与思考“节肢动物”年级八上学科生物学
编号04 类型观察与思考编写何武提交时间
实验内容
材料用具
活蝗虫、蝗虫模型、解剖盘、镊子、解剖针、放大镜、实物投影仪、教学
课件(或挂图和投影片)。

观察与分析观看蝗虫(或蝉)、七星瓢虫(或蜻蜓)蜘蛛、蜈蚣、虾(或蟹)等动物,若无活体,也可观察标本或下面的图片
方法步骤
1.在玻璃瓶里的活蝗虫或蝗虫标本放在学生实验台上的解剖盘里,观察外部形态。


摸蝗虫身体,身体是柔软的还是坚硬的?
2.看一看蝗虫,想一想蝗虫的身体有什么结构特点?
3.看一看蝗虫的身体的头部有哪些结构?胸部有几对翅?几对足,各有什么特点?腹
部什么特点,有什么结构?
2.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节肢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观察到的动物形态结构特征,完成下面的表格。

动物名称七星瓢虫蝗虫蜘蛛蜈蚣虾
体表是否较硬是是是是是
身体是否分节,不同体节
是否有差别
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
有无触角,触角是否分节有/是有/是无有/是有/是
有无翅有有无无无
有几对足,足是否分节3对/是3对/是4对/是多对/是5对/是
3. 对照上表中动物的形态结构,看看那些比较相似?试着说说它们的共同特征。

4. 对照上表中动物的形态结构,你能归纳出表格中的所有动物的共同特征吗?
讨论1.比较你所观察的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完成上面的表格。

2.上表中哪些动物的形态结构比较相似?试着说说它们的共同特征。

3.你能归纳出表格中的所有动物的共同特征吗?。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

观察蚯蚓实验报告一、引言蚯蚓是一种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它们属于脊椎动物门中的节肢动物门,是一种环节动物。

蚯蚓都是机体有胚胎发育的,进一步的发育后就变为蚯蚓,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

蚯蚓通常生活在土壤中,对土壤的形成和改良有重要作用,并且能够分解土壤有机质。

蚯蚓还是生物环境污染指示生物之一,可以反映出环境污染的程度。

二、目的通过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行为表现,了解蚯蚓在土壤中的功能和作用,以及蚯蚓的饲养管理。

三、材料和方法1.材料:蚯蚓、土壤、水、透明容器、玻璃管。

2.方法:(1)实验准备:蚯蚓预先进行适应性饲养,准备好透明的容器,放入合适的土壤并加水湿润。

(2)实验操作:在透明容器中放入适量的土壤,并加水湿润,然后将蚯蚓放入容器中。

观察蚯蚓生活习性、行动特点、进食情况等,并记录。

(3)实验注意事项:在观察蚯蚓时,注意避免剧烈震动容器,以免损伤蚯蚓。

四、结果和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可以得出以下结果和分析:1.生活习性:蚯蚓喜欢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对于干燥的环境并不适应。

他们喜欢作地下穴居生活,会挖掘土壤并形成通道和巢穴。

蚯蚓的通道和巢穴对于土壤的透气、排水和改良有着重要的作用。

2.行动特点:蚯蚓的行动缓慢,喜欢在土壤中蠕动。

当蚯蚓触碰到光线时,会迅速躲到土中。

当外界环境条件不适宜时,蚯蚓会通过进食来调整自身的体内环境。

3.进食情况:蚯蚓主要以有机物为食,在土壤中寻找营养物质。

观察中发现,在给蚯蚓提供适量的腐烂植物和腐烂食物时,蚯蚓能够迅速将其食用并分解成细碎的颗粒。

进食过程中,蚯蚓的嘴部会不断伸出和收回,帮助其进食。

五、讨论和结论通过观察蚯蚓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讨论和结论:1.蚯蚓在土壤中挖掘通道和巢穴,对土壤的透气、排水和改良有重要作用,对地下植物的生长和土壤的结构有积极的影响。

2.蚯蚓的行动缓慢,喜欢湿润的环境,当触碰到光线时会迅速躲到土中,这是它们自身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

3.蚯蚓通过吞食有机物来获取营养,并将其分解成细小的颗粒,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土壤肥力的提高。

八年级生物上册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2课时教案1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2课时教案1新人教版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二课时)【教材分析】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主要是学习各类无脊椎动物的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节肢动物无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动物,大部分生活在陆地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日常生活所接触到的无脊椎动物基本都是节肢动物,如蜜蜂、蚂蚁、蜻蜓、蝴蝶、蚊子等,但学生不知道它们很多都是节肢动物,更难区分哪些是昆虫。

教材提供了节肢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将所观察到的动物形态结构列表进行比较,但这种仅靠图片观察的形式学生仍然觉得抽象,容易忘记。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通过观察真实的节肢动物和昆虫,分析他们的特征,再通过教学模型学习,自主构建“节肢动物”和“昆虫”两个概念。

【教学策略与手段】1、通过自己捕捉到小动物制作动物标本,激发学生兴趣。

2、通过小组活动,观察动物标本,总结归纳,初步建构“节肢动物”和“昆虫”两个概念。

3、通过展示昆虫的结构模型等,加深理解昆虫的特征,“昆虫”这个概念。

4、通过展示常平镇常见昆虫种类,让学生了解本土资源。

【教学目标】1、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通过观察各类节肢动物了解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训练观察归纳能力。

4、通过讨论交流,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和表现自己的能力。

5、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加强与同学合作与交流的感受。

感受生物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增强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重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学生自主构建“节肢动物”和“昆虫”两个概念。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节肢动物(蝗虫、七星瓢虫、虾、蜈蚣、蜘蛛等)的标本和蝗虫模型。

【教学过程】蝗虫金龟子蝗虫荔枝蝽教师呈现实验观察目的、展示观察材料,介绍放大镜、镊子的用途,引导学生如何荔枝蝽请班上制作过昆虫标本的同学介绍自己捕捉昆虫、制作昆虫的方法。

【板书设计】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二课时)一、观察节肢动物:完成表格二、昆虫的主要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膀。

节肢动物调查实验报告

节肢动物调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通过实地调查,掌握本地节肢动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3. 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三、实验地点某市郊公园四、实验材料1. 纪录本2. 拍照设备3. 麦克镜4. 节肢动物采集工具(如采集网、采集瓶等)5. 环境记录表五、实验方法1. 文献复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实地调查:在实验地点进行节肢动物的实地调查,记录种类、数量、分布等信息。

3. 标本采集:使用采集工具采集活体或死体节肢动物,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

4. 数据整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六、实验过程1. 准备阶段:分组讨论,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分组分工,确定调查区域。

2. 实地调查:按照分组,分别对实验地点的植物群落、水域、土壤等环境进行节肢动物的调查。

观察记录节肢动物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等特征。

3. 标本采集:根据观察到的节肢动物,使用采集工具进行采集。

对采集到的标本进行初步分类,记录种类、数量、分布等信息。

4. 数据整理:将采集到的标本带回实验室,使用麦克镜等工具进行详细观察和鉴定。

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七、实验结果1. 种类统计:在实验地点共采集到节肢动物30余种,包括昆虫、蜘蛛、甲壳类等。

2. 数量统计:不同种类的节肢动物数量分布不均,其中昆虫类数量最多,甲壳类数量最少。

3. 分布情况:节肢动物在实验地点的分布与植被类型、土壤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八、实验分析1. 种类多样性: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地点的节肢动物种类丰富,表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较为稳定。

2. 数量分布:昆虫类数量最多,可能与昆虫的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等因素有关。

3. 分布与生态环境:节肢动物的分布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如水域、土壤等环境因素对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显著影响。

九、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掌握了本地节肢动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实验四常见医学节肢动物观察PPT课件

实验四常见医学节肢动物观察PPT课件

疾病症状
被传播疾病的患者可能出 现发热、头痛、关节痛等 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死 亡。
预防措施
避免在有节肢动物的地区 停留,使用防蚊液、穿长 袖长裤等防护措施。
叮咬和刺蜇
叮咬和刺蜇过程
节肢动物如蚊子、蜱虫等 通过其口器叮咬或刺蜇人 体,注入唾液或毒液。
症状
叮咬或刺蜇部位可能出现 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 严重时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讨论与总结
小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节肢动物的 形态特征和分类方法,以及它们与人 类健康的关系。
02
常见医学节肢动物种类
昆虫纲
01
昆虫纲的医学重要性
许多昆虫是疾病的传播媒介,如蚊子传播登革热、疟疾等,蝇传播消化
道疾病,蚤传播鼠疫等。了解昆虫的习性和生态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疾病
传播。
02
昆虫纲的形态特征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具有六条腿和两对翅膀。不同种类
倍足纲的生态环境
倍足纲动物适应性强,分布广泛。它们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如蜈蚣在森林、草地和洞穴中生存,马 陆在草地和农田中生存等。了解倍足纲动物的生态环境有助于预测和控制其传播疾病的潜力。
03
节肢动物对人类的危害
传播疾病
01
02
0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传播途径
节肢动物通过叮咬或接触 传播疾病,如疟疾、登革 热等。
未来展望
拓展实验内容
未来可以增加更多种类的医学节肢动物供学生观察,并探讨它们 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加强实践环节
可以组织学生到野外实地考察,观察节肢动物的生态环境和分布情 况,增强实践经验。
引入先进技术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显微摄像和图像分析软件等,提高观察的准确 性和效率。

节肢动物解剖学实验PPT课件

节肢动物解剖学实验PPT课件

分离
使用镊子将器官和组织分离出 来,放在解剖盘上。
记录
详细记录观察结果,包括器官 和组织的颜色、质地、大小等 信息。
重要器官观察
循环系统
观察节肢动物的循环系统,包 括心脏、血管和血细胞。了解
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系统
观察节肢动物的呼吸系统,包 括气孔、气管和肺。了解呼吸 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消化系统
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源,保证实验动 物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水分,维持其正 常生长和发育。
实验前准备
实验器材准备
根据实验需求准备解剖刀、镊子、显微镜等必要的解剖学工 具。
实验步骤制定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制定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流程,确 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04
CHAPTER
节肢动物解剖操作
解剖设备与工具
实验材料与试剂
实验步骤
详细列出实验所需的所有材料和试剂,包 括名称、数量和用途。
提供详细的实验步骤,包括每一步的描述 和注意事项,以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 。
结果分析
思考题与讨论
提供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以及如何根据 结果得出结论。
列出与实验相关的思考题和讨论题,以引 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实验内容。
THANKS
数据整理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图片采集
拍摄实验中观察到的节肢动物解剖结构照片,以便后 续展示和讨论。
结果分析
结构与功能关系分

分析节肢动物解剖结构与其功能 之间的关系,理解节肢动物的生 物学特性。
比较分析
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和已知的 节肢动物解剖学知识进行比较, 验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节肢动物的呼吸器官多样,包括气孔、 书肺、气管等。

昆虫的形态实验报告(3篇)

昆虫的形态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昆虫的基本形态结构,掌握昆虫的识别方法,加深对昆虫分类学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昆虫是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类,具有分节的身体、外骨骼、触角、眼、口器、胸足和翅等特征。

昆虫的形态结构是昆虫分类学的基础,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可以初步识别昆虫的种类。

三、实验材料1. 实验昆虫:蝗虫、蜜蜂、蝉、蝼蛄、家蝇、蝶类、蛾类、螳螂、椿象、龙虱、草蛉、金龟甲、步行虫、蚜虫、蓟马等。

2. 实验工具:放大镜、显微镜、解剖刀、挑针、镊子、浆糊(或胶水)、昆虫外部形态挂图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昆虫整体形态(1)观察昆虫的体躯: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体躯,注意体外包被的外骨骼,体躯的分节、头、胸、腹三个体段的划分,触角、眼、口器、胸足和翅等部位。

(2)观察昆虫的头部: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头部,注意触角、眼、口器的形态和位置。

(3)观察昆虫的胸部: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胸部,注意胸足的形态和位置。

(4)观察昆虫的腹部: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腹部,注意翅的形态和位置。

2. 分析昆虫形态结构(1)触角:观察昆虫触角的形态、长度、节数和感觉器官的分布。

(2)眼:观察昆虫眼的形态、数量和分布。

(3)口器:观察昆虫口器的类型、构造和功能。

(4)胸足:观察昆虫胸足的形态、节数、爪和功能。

(5)翅:观察昆虫翅的形态、质地、脉序和功能。

3. 制作昆虫标本(1)挑选昆虫:选择形态完整、无损伤的昆虫。

(2)制作标本:用解剖刀将昆虫的体躯、头部、胸部和腹部分别切下,用挑针将各部位固定在标本板上,用浆糊(或胶水)粘合。

(3)标注:在标本板上标注昆虫的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等信息。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通过观察,发现昆虫具有以下特征:(1)体躯分节:昆虫的体躯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各体段之间有明显的分界。

(2)外骨骼:昆虫具有外骨骼,保护和支持内部器官,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3)触角:昆虫的触角具有感觉器官,用于嗅觉、触觉和味觉等。

《实验2昆虫的胸部》课件

《实验2昆虫的胸部》课件

02
昆虫胸部的解剖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昆虫胸部的主要骨骼
01
02
03
背板
昆虫胸部的背板是覆盖在 背部的主要骨骼,支撑和 保护内部器官。
侧板
侧板是覆盖在侧面的骨骼 ,与背板相连,形成昆虫 胸部的侧壁。
腹板
腹板是腹部下方的骨骼, 连接胸部与腹部,形成腹 部的基础。
ERA
昆虫胸部的进化历程
昆虫胸部的起源
昆虫的胸部最初起源于古代无脊 椎动物的外骨骼,随着生物进化 的演变,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运动
和呼吸功能的器官。
适应环境的过程
昆虫的胸部在进化过程中,逐渐适 应了各种环境,演化出了多种形态 和功能,以满足不同生存需求。
进化方向的多样性
昆虫胸部的进化方向呈现出多样性 ,包括适应陆地、水生、飞行等不 同环境,形成了各种形态和功能的 胸部结构。
昆虫胸部的肌肉系统
飞行肌
飞行肌是昆虫胸部的主要肌肉, 用于控制翅膀的振动,使昆虫能 够飞行。
步行肌
步行肌分布在昆虫的腿部,用于 控制腿部的运动,使昆虫能够在 陆地上行走或攀爬。
昆虫胸部的内部器官
心脏
昆虫的心脏位于胸部,负责将血液输 送到全身各个器官。
气管系统
气管系统是昆虫的呼吸系统,由一系 列的气管组成,将氧气输送到各个组 织。
功能
昆虫的运动系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昆虫能够快 速、准确地移动身体,完成觅食、逃避天敌、繁殖等生存活 动。此外,昆虫的运动系统还与其感觉系统紧密相关,共同 协作完成各种行为。
昆虫感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感觉系统
昆虫的感觉系统由触角、复眼、平衡感器和其它感觉器官组成。触角是昆虫的主要感觉器官,能够感知气味、温 度、湿度和风向等信息。复眼能够感知光线和运动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平衡感器则负责感知身体姿势和运动状态 。

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二课时教案

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二课时教案

一、课程标准解读课标要求:概述无脊椎动物类群(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建议:收集当地一种养殖动物(节肢动物)的相关资料。

核心素养:科学思维——观察与分析科学思维——比较与归纳生命观念——爱护动物二、教学目标 1.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总结昆虫的形态结构特点。

4.增强学生对有益动物保护和有害动物防控的意识。

三、评价任务 1.任务一:通过观察图片与自主学习,能总结出节肢动物的特征。

2.任务二:通过观看与分析实例,能举例说明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任务三: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能概述出昆虫的形态结构特征。

4.任务四:通过对节肢动物的学习,能辩证的认识节肢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明确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四、课堂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初步认识节肢动物,节肢动物是生物圈中最大的动物类群。

实物引入:教师课前将蝗虫模型放在实验台上。

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讲台上的动物了吗?它是什么动物?它是害学生:积极观察虫还是益虫?教师:多媒体展示不同节肢动物的图片。

(观察实物开始,会使学生将注意力很快集中到眼前的蝗虫,兴趣油然升起,这是一种既突出主题又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较好的引入方式。

)一、观察与思考观察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虾的图片或标本,比较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完成表格(见下)教师:比较观察到的动物形态结构特征。

(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特性到共性,再由共性来判断特性。

同时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教师做学法指导,教会学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会学”比“学会”更有价值。

)学生:观察学生:完成P15表格试找出以上动物的共同特征关于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部分的教学。

二、昆虫蝗虫、七星瓢虫等动物的形态结构相似,他们都属于昆虫。

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1、蝗虫(1)蝗虫的形态结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

①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触教师:上表中,蝗虫、七星瓢虫等动物的形态结构相似,它们都属于昆虫。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2课时+精品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2课时+精品教案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3.概述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认同应辩证地认识节肢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展示图片】展示蝉的蜕皮过程。
环节四
讲授新课:
通过实验认识蝗虫的呼吸
【展示图片】实验:蝗虫的呼吸。
观察推测,分析推理。
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出发,理解蝗虫的呼吸。培养学生科学实证的意识。
【提出问题】为什么蝗虫的腹部进入水中,则死亡。
【讲解】蝗虫的体表有气门,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进行气体交换。
【提出问题】蝗虫的呼吸方式又与它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结合前面已学过的动物类群进行综合比较,相互交流。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为今后学习生物的进化打基础。
环节八:
拓展延伸
【讲解】节肢动物与仿生学。
拓展延伸。
环节九
总结:
节肢动物
【课堂小结】请同学们来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学生回忆复述总结。
培养学生的知识输出能力。
【总结】总结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环节二
讲授新课:
认识节肢动物
【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观察教材第14页“观察与思考”中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归纳,填写表格,完成讨论题:上表中哪些动物的形态结构比较相似?试着说说它们的共同特征。
依据观察的事实,填写表中的内容。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述的能力。
【总结】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出节肢动物的部分主要特征: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节肢动物的部分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老师:何武
观察与思考:观察节肢动物的实验
环节
序号
画面及动作说明
解说稿
效果说明
引入
1
提出问题
1.蝗虫的身体结构有什么特点?
2.昆虫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文字显示问题1、2、3
器材介绍
2
实验材料用具介绍
活蝗虫、蝗虫模型、解剖盘、镊子、解剖
针、放大镜、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或
显示其它验后要放回自然环境中
2.注意区别昆虫特征和节肢动物的特征。
实验总结
10
总结实验
通过我们的这个实验我们总结出:蝗虫身体表面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三只单眼和一对复眼。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昆虫的特征是: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等。节肢动物的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显示蝗虫示意图
6
观察如何获取食物
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节肢动物的图片,
让学生观察比较观察到的动物形态结构
特征,完成下面的表格。
显示其它节肢动物的图片
7
观察呼吸
对照上表中动物的形态结构,看看那些比
较相似?试着说说它们的共同特征。
显示其它节肢动物的图片
8
观察运动
对照上表中动物的形态结构,你能归纳出表格中的所有动物的共同特征吗?
挂图和投影片)。
观察缢蛏的形态特征
方法步骤
3
观察外形
在玻璃瓶里的活蝗虫或蝗虫标本放在学生实验台上的解剖盘里,观察外部形态。触摸蝗虫身体,是柔软的还是坚硬的?
显示蝗虫图片
4
打开贝壳
看一看蝗虫,想一想蝗虫的身体有什么结构特点?
显示蝗虫图片
5
观察内部
看一看蝗虫的身体的头部有哪些结构?胸部有几对翅?几对足,各有什么特点?腹部什么特点,有什么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