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法则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有理数加法的实际意义,进而引导学生探索并总结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法则。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本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有理数加法涉及到正负数的运算,学生可能对此概念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法则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掌握和运用。
2.难点:理解正负数加法的本质,能够熟练运用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运用实例教学,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感受有理数加法的实际意义。
3.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激励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教材内容、实例、问题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加法的话题,例如:“小明买了一支铅笔,花费了2元,后又买了一支橡皮,花费了1元,请问小明一共花费了多少元?”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有理数加法法则,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初步理解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法则。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有理数的加法是数学中基本的运算之一,它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学习有理数的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的是一群刚刚接触初中数学的七年级学生,他们对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各有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有理数的加法。
2.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研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的运算规律。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互相解答疑问。
4.讲解演示: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讲解,并通过多媒体演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过程。
5.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检验他们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掌握情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有理数的加法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咸阳道北中学刘晓东课题:2.4 有理数的加法(1)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初中数学2年级:七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四节5学时数:40分钟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动物行走”的实例,使学生得出有理数加法的法则;(2)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学生主动参与小组讨论与探索获得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以及和的符号的确定。
四、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加法法则及其运用。
五、教学突破:通过课件动画演示、编顺口溜、记忆口诀等熟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复习导入知识准备问题1:同学们,你能给有理数分个类吗?按照定义来分:按照正负(性质)来分:问题2:请问,有理数加法有那几种类型?正+正;正+负;负+负;正+0;负+0;0+0让学生回忆有理数的分类,引导出有理数加法的几种类型,从而为下一步的观察探究以及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生成埋下伏笔。
观察探究知识生成一只动物在东西走向的路上活动,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问题1: (1)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运动总的结果是什么?用算式表示为:(+5)+(+3)=+8(2)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运动总的结果是什么?用算式表示为:(-5)+(-3)=-8结论: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问题2: (1)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运动总的结果是什么?用算式表示为:(+5)+(-3)=+2(2)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运动总的结果是什么?用算式表示为:(-5)+(+3)=-2结论: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的比较大小和运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符号表示法。
2.掌握有理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和技巧。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三、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以下两个方面:1.学生对有理数的概念理解存在偏差,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认知。
2.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案例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指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比值的数,其中分母不为零,分数的表示形式为a/b,a,b为整数。
其符号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0也是有理数的一种。
2. 有理数的比较大小有理数的比较大小需要根据数轴的概念进行理解,即把有理数表示在数轴上,根据它们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位置来进行比较大小。
若两个有理数在数轴上位置有重叠的部分,可以通过交叉点的位置和符号来判断大小。
3.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需要掌握四则运算的规则才能进行推演,实际掌握方法需要基于案例进行详解。
加减法中,需要先按照符号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分数加减的规则进行计算;乘除法中,需要按照数的分子、分母进行分别乘除,然后再进行化简。
五、教学方法本讲授内容依据学生的年龄、认知能力和课程的要求,采用导引式讲解、情境导入、案例演练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加强学习目标的达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顾或掌握小学数学中的数的知识,包括正数、负数、绝对值等,引导学生进入有理数的学习。
2. 概念讲解先对有理数的概念进行讲解,通过举例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理数概念,引导学生明确有理数的符号表示法,开始探究有理数的大小关系。
3. 比较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数轴的概念将有理数表示出来,并在数轴上比较大小,以此说明有理数的大小关系。
七年级数学上册 2.4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教案
上半场打平,下半场也打平,全场仍是平局,也就是0+0=0.(7)
问题: 观察比较这7个算式,看能不能从这些算式中得到启发,想办法归纳出进行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
明晰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电脑、投影仪
教
学Hale Waihona Puke 过程一、学生练习:
计算下列各题:
(1)(-8)+(-9);(2)(-9)+(-8);(3)4+(-7); (4)(-7)+4
(5)[2+(-3)]+(-8);(6)2+[(-3)+(-8)];
(7)[10+(-10)]+(-5);(8)10+[(-10)+(-5)];
二、师生共同研究
二、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加法法则
实际问题: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相反意义的量.若我们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比如,赢3球记为+3,输2球记为-2.学校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胜负可能有以下各种不同的情形:
(1)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那么全场共赢了5球.也就是(+3)+(+2)=+5.①
8.8筐白菜,以每筐25千克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称重的记录如下:1.5,-3,2,-0.5,1,-2,-2,-2.5请问8筐白菜的重量是多少?
四、反思
你是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的?你有什么体会?
布置作业
习题2.5知识技能1-4题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通常统一成加法运算,运算时 常用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常用的简便方法有:
1、同号相加法(正、负数分别先相加); 2、相反数相加法(有互为相反数的可以互相抵消, 先相加); 3、凑整相加法(凡相加是整数的,可以先相加); 4、同形相加法(分母相同的分数先相加,或易于 通分的分数先相加)等等。 总之要认真观察,灵活运用运算律。 (五)、作业布置 课本第 25 页习题第 5 题
通过复习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并让学生按之前 教的方法化简符号和进行没有括号的有理数的加、减法 运算,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由易到 难分层训练并讲练结合,特别强调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步,去括号,即去掉有理数的括号;第二步,分类, 即把正负数进行分类,同时把正数放在前面,负数放在 后面;或相反数相加法(有互为相反数的可以互相抵消, 先相加);凑整相加法(凡相加是整数的,可以先相加); 同形相加法(分母相同的分数先相加,或易于通分的分 数先相加)等等;第三步,做加法,即分别做正数和负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转化
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叙述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
2、化简或计算: (1)-(-8)(2)+(-8)(3)-(+7) (4)-8+6(5)-8-6(6)5-14 (二)、新课讲授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加法、减法的运算,今天我 们来研究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例 5 计算:(-20)+(+3)-(-5)-(+7) 分析:这个式子中有加法,也有减法,可以按照运 算顺序,从左到右逐一加以计算,也可以用有理数的减 法法则,把它改为(-20)+(+3)+(+5)+(-7)使 问题转化为几个有理数的加法。 解:(-20)+(+3)-(-5)+(-7) =(-20)+(+3)+(+5)+(-7)(减法变为加 法) =[(-20)+(-7)]+[(+3)+(+5)](加法交 换律) =(-27)+(+8)(同号相加) =-19(异号相减) 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加法后,常用加法交 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归纳: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式子(- 20)+(+3)+(+5)-(+7)是-20,+3,+5,-7 这四个
初中数学_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4有理数的加法2【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运用加法运算律化简运算;2、理解加法运算律在运算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验证的方式得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增强学生合情推理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有理数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及科学的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
【学习过程】一、回顾复习——自我检测(快速抢答,看谁算的又快又对)通过练习巩固加法法则,用第6题暴露计算优化问题,引入新课。
二、新课导入——体验探究、发现规律(与人分享、共同进步)活动1:计算,比较两组题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组内交流,总结规律,并用字母表示你总结的规律。
()()()()30208947+-=-+-=+-=()()()()20309874-+=-+-=-+=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 活动2:计算,比较两组题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组内交流,总结规律,并用字母表示你总结的规律。
()()854+-+-=⎡⎤⎣⎦ ()()854+-+-=⎡⎤⎣⎦()()()10105238+-+=⎡⎤⎣⎦+-+-=⎡⎤⎣⎦ ()()()10105238+-+=⎡⎤⎣⎦+-+-=⎡⎤⎣⎦ 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利用加法运算律进行计算(1)(5)(10)-+-=、(2)20(12)+-=、(3)(15)8-+=、(4)7(7)+-=、(5)(9)0-+=、1211(6)()()()2323+-+-+-、a b b a+=+()()a b c a b c ++=++()()()()()(1)25243516(25)24(35) =16+24+2535 4060 20-++-+-++--+-⎡⎤⎣⎦=+-=-、16+解活动3:观察上述解题过程,一般把什么样的数相结合呢?组内总结。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9《有理数的加法2》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3.1 有理数的加法(2)
1.成功之处
本课我采用了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在开始时就先复习小学时学的加法运算律,然后提出一个富有启发性且具有探索意义的问题:“我们如何知道加法的交换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是否适用?”然后让学生通过一些实际例子来验证.尤其是鼓励学生多举一些数来验证,其意义首先是为了避免学生产生片面认识,以为从几个例子就可以得出普遍结论;其次也让学生了解结论的重要性.(在小学、中学阶段,对运算律都不介绍证明方法,只结合具体例子做些验证).
2.不足之处
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多注重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同时也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参与程度是衡量这节课成功的标准.3.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有理数的运算,既要注意减少一些繁、难的练习题,又要注意掌握有理数的运算需要一定量的练习,更要强调的是算理,要求学生能说出每一步计算的依据.
(2)重视数感的培养.学生数感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达成的,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生能力的生长点,数感也是如此,例2中在计算之前让学生估算之意就在于此.
(3)例1解题后的反思,例2多样化解法的比较,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1页共1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加法说课稿北师大版
黑龙江省肇州县兴城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加法说课稿北师大版尊敬的各位老师,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第一节。
我们知道有理数是整个代数的基础,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又是初中数学的基本运算,因此可以说有理数这一章,是整个初等数学的奠基石,它所隐含的丰富的内容反映了中学阶段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下面我将从4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想:一、教材分析;二、教法分析;三、学法指导;四、教学过程教材分析:在教材分析中我将谈一下几点:(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初中华师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六节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在小学掌握了算术运算,而前边的学习又初步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立在小学运算的基础之上的,又与小学加法运算有很大的区别,如小学的加法运算不需要确定符号运算单一,而有理数的加法不但要计算绝对值的大小而且还要确定结果的符号,由算术到代数式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一个新的转折点。
而有理数的加法又是有理数运算的主要内容是初等数学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学习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
因此,这部分内容在学习数学及其他方面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及作用。
(二)、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加法的教学共分2课时,这是第一课时。
本节课主要讲授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归纳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能区别有理数的和与小学运算的和的不同,并要求学生在掌握法则的基础上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三)、教学目标:[新课标]倡导有理数的加法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参与“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运用”的全过程。
以培养创新意识与培养能力为宗旨。
从教材的特点和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教学思维为出发点。
我设计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并要求学生在掌握法则的基础上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能力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借助数轴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利用绝对值把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化归为小学算术的加减运算,体现化归的思想,以及适度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着重培养学生“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运用”等综合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并能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运算中感受运算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法运算,但对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算律。
此外,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激发,以提高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并能灵活运用。
2.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运算律。
2.运用实例讲解,让学生在实际运算中感受运算律的作用。
3.采用分组讨论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激励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例题和练习题,以便进行课堂练习。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便进行实例讲解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计算。
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发现有些问题可以通过改变加法顺序,使得计算更加简便。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2.呈现(10分钟)讲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让学生明确加法运算律的意义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加法运算律的练习。
每组选一道题目,尝试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然后,各组汇报结果,互相交流心得。
4.巩固(10分钟)给学生发放一份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教材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红绿灯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引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表达式,并能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加法运算、减法运算等基础知识。
但部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运算律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并能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难点:理解加法运算律的内在逻辑,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红绿灯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加法运算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练习法:通过大量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红绿灯实例:用于引入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教学PPT:展示教材内容,方便学生复习。
3.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红绿灯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红绿灯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个规律?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引导学生理解运算律的内涵。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课堂,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解题心得。
教师总结解题方法,强调运算律的应用。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运算律进行解决。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第4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方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有理数减法、乘法、除法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对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负数的加法运算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负数加法的运算规律,并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有理数加法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负数加法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案例让学生理解运算规律,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讨论和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有关有理数加法的PPT,包括教材内容、例题、练习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有关有理数加法的案例和练习题。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如温度变化,引出有理数加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通过PPT展示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规律。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有理数加法的练习,包括正数加正数、负数加负数、正数加负数等,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有理数加法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有理数加法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加法的拓展问题,如负数加法的运算规律,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初中 数学 七年级 上册《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理解加法运算的规律,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加法的基本运算,但可能对有理数加法的法则理解不够深入,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有待提高。
同时,学生可能对数学实际应用题的解决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理解加法运算的规律。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加法运算的规律。
2.教学难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案和课件。
2.准备例题和练习题。
3.准备教学素材和教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复习有理数的概念和加法的基本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题。
2.呈现(15分钟)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规律,并总结出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巩固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变式题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加法。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加法法则是否适用于其他数学运算?让学生尝试探索其他运算的法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六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理解其运算规则。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对有理数的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运算规则的理解不够深入,运算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
2.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
2.难点:灵活运用运算规则,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则;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相关练习题和测试题。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例如,小华买了一支铅笔花了3元,又买了一支橡皮花了2元,请问小华一共花了多少钱?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
例如,展示例题:计算(1)2 + 3 - 1;(2)5 - 2 + (-1);等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例如,完成练习题:计算(1)4 + 5 - 2;(2)-3 + 2 - 1;等等。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加深对运算规则的理解。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有理数的加法》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1.在例(1)中,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再 相加,计算比较简便.
2.在例(2)中,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结合在一 起,计算比较简便.
3.总结得出常用的三个规律: 课例研究综
①一般地,总是先把正数或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相 述
加。 ②有互为相反数的可先把相反数相加,能凑整的可
先凑整。 ③有分母相同的,可先把分母相同的数结合相加。 通过具体有理数的计算,把加法运算律从非负数范
运算等知识奠定基础。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在于掌握有理
数加法法则以及能够用法则计算有理数的加法。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教学目标
2化运算。
对于初一的学生,已经在小学学习过了两个正数相
加,对于加法法则已经有所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加
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将先复习旧知引入课题,这样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探究有理数加法的过程中,先让学生独立观察,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并讨论,从而发现有理数加法的性质,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支亲身体验的产生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最后通过例题来巩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让学生及时地掌握所学的新知,对于学生起到有效地巩固作用。
有理数加法是小学学过的加法去处的拓展,学生已经具有了正数、负数、数轴和绝对值等知识。
加法法则实际上给出了确定两个有理数的和的“符号”与“绝对值”的规则,它是通过分析两个有理数哩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情况,再归纳出同号相加、民号相加、一个有理数与0相加三种情况而得到的。
由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知识准备的限制,在分情况讨论、应分成哪几种情况、如何归纳不同情况等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引导,甚至是直接讲解。
同号两数的加法法则比较易于理解,而异号两数相加时情况比较复杂,学习难度较大,需要教师加强引导。
另外,根据法则做加法,需要注意“按部就班”地计算,这是一个培养良好运算习惯的过程。
第 1 页共1 页。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加法》教案剖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有理数的加法》精品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能熟练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和归纳猜想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到数学推理的奥妙,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1.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2.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计算●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教学流程:一、课前回顾我们在前面的几节课中认识了有理数,主要讲了有理数的定义和分类。
回忆一下什么是有理数?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有理数可以按照定义和符号性质分类。
按照定义可以分为整数和分数;按照符号性质可以分为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
那么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走近有理数,来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是怎么计算的。
二、活动探究同学们先来猜想一下,两个有理数相加,会有几种情形出现。
学生活动:猜想讨论我们可以把两个有理数可能的情况列出来,然后组合一下,任意一个有理数可能的情况有正数,0,负数。
我们列表格来直观感受一下。
0 (0)+(+)(0)+(0)(0)+(-)- (-)+(+)(-)+(0)(-)+(-)现在大家来归一下类。
1.(0)+(+)、(+)+(0)、(0)+(0)、(-)+(0)我们可以将他们总结为一个数与0相加2.(+)+(+)、(-)+(-)可以总结为同号两数相加。
3.(+)+(-)、(-)+(+)可以总结为异号两数相加。
三、讲授新知分类之后我们就来分别看看每一类是怎么计算的。
1.一个数与0相加0表示没有,那么一个数与0相加,不增不减,所以结果是这个数。
所以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练习:-5+0=-5 0+0=0 8.7+0=8.7四、探究理解同号两数相加该怎么计算呢?2.同号两数相加①(+)+(+)小学的时候大家学过简单的正数的相加,所以(+)+(+)这种情况大家应该很熟悉了。
比如5+8=? 15+86=?学生活动:计算②(-)+(-)那么两个负数怎么相加呢?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反思
1、加法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考虑到本节容量大,又需要让学生注意当堂训练,所以引入是这样设计的。
直接利用课本的表格进行。
(1)(+5)+(+3)=+8 (-2)+(-4)=-6
引出同号相加的法则,强调步骤: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5)+(-2)=+3 (+3)+(-4)=-1
引导学生思考,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经过观察发现结果有正有负。
继续思考,那结果的符号与什么有关?
探究得出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然后再利用课件动画演示异号两数相加的数轴运功变化过程。
2、让学生明确数的范围扩大了。
所以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也包括了下面这几种情况。
两正数相加,两负数相加,一正一负相加,一个数同零相加。
上述问题中难点是异号两数相加。
至于两正数相加可以采用小学学过的方法。
正因为数的范围扩大了。
所以有些小学学过的法则并不能全部照搬到中学。
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区别。
3、作业反馈。
两个班有20个人次作业不理想,第二天进行面批。
错解:(-8)+(+5)=-(8+5)=-13异号两数相加,符号判断正确,却忘了应该把绝对值相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