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下教师资格考试考前20天《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自我检测模拟卷 (1)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音体美专业)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B。
解析:这句话体现了人天性相近,但是由于后天的环境、教育导致人发展的差异,所以属于环境对人的影响。
2.【答案】C。
解析: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是通过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班风、校风等都属于隐性课程的范围,隐性课程往往依托在具体实践中,不是独立存在于课程建设中的课程。
3.【答案】C。
解析: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等著作。
他的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4.【答案】B。
解析:教学的特殊形式是复试教学。
5.【答案】D。
6.【答案】B。
解析:场独立型的学生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
故选B。
7.【答案】A。
解析: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8.【答案】D。
9.【答案】B。
解析:历史发是研究者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10.【答案】D。
11.【答案】A。
解析: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题干描述体现了德育过程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的。
12.【答案】B。
解析:教师通过撤销额外作业这一厌恶刺激从而增加学生认真听课的反应,属于负强化。
13.【答案】B。
解析:自然实验法是指在日常生活工作条件下,结合自己的工作任务适当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的心理研究方法。
14.【答案】B。
15.【答案】C。
解析: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教育工作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模拟真题题集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练习卷一、单选题1.由学校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兴趣小组和同伴帮扶等课外教育活动,不属于()。
A.教学计划之内的活动B.教学计划之外的活动C.综合实践活动D.社会实践活动答案:A解析:由学校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兴趣小组和同伴帮扶等课外教育活动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也属于教学计划之外的活动,不属于教学计划之内的活动。
2.体育课上,学生掌握体操动作主要是通过(),因为这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途径。
A.示范B.讲解C.练习D.反馈答案:C解析: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途径。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是指教育()。
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B.不受生产发展制约C.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D.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答案:D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
4.一次考试测验,高水平的学生能得高分,低水平的学生只能得低分,说明该测验的( )质量指标高。
A.难度B.信度C.效度D.区分度答案:D解析: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5.下列外国作家、作品、国别对应错误的是()。
A.但丁—《神曲》—意大利莫里哀—《伪君子》—法国B.司汤达—《红与黑》—法国狄更斯—《双城记》—英国C.屠格涅夫—《复活》—俄国海明威—《老人与海》—美国D.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苏联伏尼契—《牛》—爱尔兰答案:C解析:《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之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6.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B.文化具有多向性与多面性: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既是固态的,也是动态的;既有过去时,也有现在时、将来时;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C.要彻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D.准确预报天气是一个难题,因为天气不仅受各种气团的影响,还受地形、水域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天气变化答案:B解析:B.暗换主语。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全真模拟测试 试卷与答案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测试试卷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l5 小题。
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1.西方首先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的是( )。
A.赫尔巴特 B.康德 C.卢梭 D.杜威2. (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3.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研究课题的来源 ? ( )A.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B .对已有教育理论的质疑C.教学课题的提出 D .教育科学研究规划4.课外活动不包括( )。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选修课5.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 )。
A.技术小组 B.学科小组 C.艺术小组 D.体育小组6.研究发现儿童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关键期”,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7.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 )。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8.实施义务教育( )。
①是国家对人民的义务②是学生对家庭的义务③是家长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④是公民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下列属于美国学者弗勒(F.Fuller)根据教师关注的内容,把教师职业生涯分成四个阶段的是( )。
A.职前教育阶段B.实习导入阶段C.能力建立阶段D.关注学生阶段.10.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 )。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兴趣D.知觉1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保证学生身体的正常发展B.促进现代大工业生产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2.在下列主张中。
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1. 【单项选择题】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江南博哥)是A. 经济发展水平B. 科技发展水平C. 人口结构状况D. 基础教育水平正确答案:D收起知识点解析参考解析:基础教育是奠定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
基础教育的状况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2. 【单项选择题】下列主张属于儒家教育思想的是A. 有教无类B. 道法自然C. 绝圣弃智D. 以吏为师正确答案:A收起知识点解析参考解析:有教无类出自孔子的《论语·卫灵公》;道法自然,是出自老子《道德经》的哲学思想;绝圣弃智出自《老子》;“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是指“百姓”和“一般官吏”都向“法官、法吏”学习法律,加强普法教育,源自于法家的教育主张。
3. 【单项选择题】我国教育史上首次纳入师范教育并实施的学制是()A. 癸卯学制B. 五四三学制C. 壬寅学制D. “六三三学制”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新学制,因制定颁布于旧历癸卯年,故又称“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在全国范围推行的纳入师范教育体制的学制。
故选A。
4. 【单项选择题】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二个月喊爸”这一说法所体现的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A. 稳定性B. 顺序性C. 不平衡性D. 个体差异性正确答案:B收起知识点解析参考解析:顺序性是指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模式,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发展顺序不可逆,每一发展阶段不可逾越。
题干描述“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二个月喊爸爸”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体现了顺序性。
故选B。
5. 【单项选择题】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学者是()A. 马斯洛B. 皮亚杰C. 柯尔伯格D. 罗森塔尔正确答案:C收起知识点解析参考解析:柯尔伯格把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改为道德两难故事法,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6个阶段,他将这些阶段划分成3种道德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非音体美】密押卷一答案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非音体美专业)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B。
解析:这句话体现了人天性相近,但是由于后天的环境、教育导致人发展的差异,所以属于环境对人的影响。
2.【答案】C。
解析: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是通过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班风、校风等都属于隐性课程的范围,隐性课程往往依托在具体实践中,不是独立存在于课程建设中的课程。
3.【答案】C。
解析: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等著作。
他的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4.【答案】B。
解析:教学的特殊形式是复试教学。
5.【答案】D。
6.【答案】B。
解析:场独立型的学生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
故选B。
7.【答案】A。
解析: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8.【答案】D。
9.【答案】B。
解析:历史发是研究者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10.【答案】D。
11.【答案】A。
解析: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题干描述体现了德育过程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的。
12.【答案】B。
解析:教师通过撤销额外作业这一厌恶刺激从而增加学生认真听课的反应,属于负强化。
13.【答案】B。
解析:自然实验法是指在日常生活工作条件下,结合自己的工作任务适当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的心理研究方法。
14.【答案】B。
15.【答案】C。
解析: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教育工作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模拟试题题目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练习卷一、单选题1.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 )。
A.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B.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C.文字的产生和使用D.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答案:C解析: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文字的产生和使用;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是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2.人们欣赏名画《蒙娜丽莎》时,陶醉在“永恒”的微笑中,感到非常愉悦。
这种情感属于()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自豪感答案:C解析:美感是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它包括对自然美和社会美的欣赏和体验。
题干中的人们欣赏名画后感到非常愉悦,这种情感符合美感的概念。
故选C。
3.下面不属于《美国大百科全书》对教学媒体的分类的是()。
A.印刷材料B.图示媒介C.声音媒介D.电子媒介答案:C解析:《美国大百科全书》对教学媒体的分类是:①印刷材料;②图示媒介;③照片媒介;④电子媒介。
因此,答案为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观察别人的行为或活动,以相同的方式作出反映的能力叫创造能力B.流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一般人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C.由后天学习和经验决定,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的是流体能力D.在不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能力是特殊能力答案:B解析:流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一般人20岁以后,流体智力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所以B项正确。
观察别人的行为或活动,以相同的方式作出反应的能力叫模仿能力。
在不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能力是一般能力。
由后天学习和经验决定,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的是晶体能力。
故ACD不正确。
5.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冒然纯厚朴实行若狗彘B.起乞震古烁今繁文褥节C.枯躁如雷灌耳霍然开朗D.呕气头昏脑胀以警效尤答案:A解析:A.“冒然”应为“贸然”,“纯厚朴实”应为“淳厚朴实”。
2018年下半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卷一参考答案及
2018年下半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
2.【答案】C。
解析:美国著名课程专家古德莱德认为正式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3.【答案】B。
解析: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体现着直观的原则。
4.【答案】C。
解析:唐老师引导学生建立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5.【答案】C。
解析:题干中描述的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现了教育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6.【答案】C。
解析:题干运用的是精细加工策略中的记忆术。
7.【答案】A。
解析: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8.【答案】B。
9.【答案】B。
解析:上课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体现,也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所以选B。
10.【答案】A。
解析: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也是开展其他教育活动的基层组织。
11.【答案】A。
解析: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思考,有时问题还未弄清楚就开始解答。
沉思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在确认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会给出答案。
12.【答案】B。
解析: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13.【答案】D。
解析:复习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复习原有知识内容中与新知识相联系的有关内容,提出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小测验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作为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导入新课。
14.【答案】A。
解析:课程计划是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预测考前冲刺模拟题库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练习卷一、单选题1.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课堂教学不可或缺B.可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C.对课堂教学起辅助作用D.必然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
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起辅导作用。
故本题选 C。
2.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的体系必须包括()。
A.一般性发展目标B.学科学习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D.情感目标解析:《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基于这一考虑,小学课程与教学的评价内容包括对学生学习的一般性发展表现和学科学习的表现。
3.下列表述符合资源管理策略的是()。
A.零碎时间没有用B.避免有挑战性的任务C.安排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D.遇到困难只能靠自己答案:C解析: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学业求助策略。
A项不符合时间管理策略的要求,B项不符合努力管理策略的要求,D项不符合学业求助策略的要求,C项符合环境管理策略的要求。
故选C。
4.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
A.教学熟手B.老教师C.优秀班主任D.专家型教师解析: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5.某学生认为考试成功是自己的一贯努力,其归因是( )。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的B.外部、稳定、不可控制的C.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的D.内部、稳定、可控制的答案:A解析:努力程度属于内部、不稳定的、可控制因素。
故选A。
6.修车的工人把修车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技术,应用到新的修车过程中。
这属于()。
A.顺应性迁移B.高路迁移C.低路迁移D.重组性迁移答案:B解析:高路迁移是有意识地将某种情境中学到的抽象知识应用于另一种情境中的迁移。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预测试卷模拟试题与解析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练习卷一、单选题1.张老师对《匆匆》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将“体会时间的宝贵,并珍惜时间”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该目标属于()。
A.知识性目标B.过程性目标C.技能性目标D.情感性目标答案:D解析: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时间的宝贵,并珍惜时间”属于价值观维度。
故本题选D。
2.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的是()。
A.华生B.加涅C.罗杰斯D.奥苏伯尔答案:B解析:信息加工分析是加涅提出的。
加涅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
3.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进行的设计,也就是对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
这是()。
A.教学原则B.教学设计C.教学计划D.教学大纲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教学设计的定义。
4.假如你是一名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D.培养优良的班风解析: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伴随在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之中。
没有对学生的了解,就谈不上对学生的教育。
因此,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5.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验的()。
A.信度B.难度C.区分度D.效度答案:D解析: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
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
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6.教师在教学生掌握科学概念时,一般多采用“变式”,其主要是()。
A.丰富想象B.激发兴趣C.引起注意D.区分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解析: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往往是交融在一起的,这给学生学习科学概念增加了难度。
2018下教师资格考试考前20天《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自我检测模拟卷 (2)
考前20天《小学综合素质》自我检测模拟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8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数学课上,老师在讲解例题的解法。
小明突然举手说,他想为大家演示例题的另一种解法。
老师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
A.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B.稍作停顿,批评学生影响课堂秩序C.请小明上讲台为大家演示D.跟小明说下课谈论2.教师素质的核心是( )。
A.教师的人格素养B.教师的知识水平C.教师的专业能力D.教师的科学素养),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3.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 交流的情境。
A.生活环境B.社会环境C.实际问题D.现实问题4.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 )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A.可以B.不得5.我国原《义务教育法》和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的时间分别是( )。
A.1986 年9 月1 日和2006 年9 月1 日B.1986 年7 月1 日和2006 年7 月1 日C.1986 年7 月1 日和2006 年9 月1 日D.1986 年9 月1 日和2006 年7 月1 日6.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实行( )。
A.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B.校长负责制C.教职工代表大会负责制D.校务委员会负责制7.师德的灵魂是( )。
A.关爱学生B.提高修养C.加强反思D.提高业务水平8.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 )。
A.四条B.六条C.八条D.十条9.“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行为规范,这是由教师职业道德的( )决定的。
C.继承性D.特殊性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 )。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提高人的道德素质C.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D.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11.“月有阴晴圆缺”,用科学的观点看待这件事,原因是( )。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预测考前冲刺模拟真题题集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练习卷一、单选题1.小丽认为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因为试题太难。
依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这属于()A.稳定、外在、不可控制归因B.稳定、外在、可控归因C.不稳定、外在、不可控制归因D.不稳定、外在、可控归因答案:A解析: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
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1)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2)稳定性归因与非稳定性归因;(3)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归因。
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
其中任务的难易程度属于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
题干中小丽把考试不理想归因于试题太难,属于归因于任务的难易程度,因此,A 项正确。
2.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为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岁的儿童。
A.5~11C.6~12D.7~13答案:C解析:小学教育的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的儿童。
3.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它体现了()管理制度的特征和功能,因而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
A.二级课程B.一级课程C.三级课程D.国家课程答案:C解析:由题干“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可知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特征和功能。
4.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答案:B解析:权威阶段(5-8岁)也称作“他律期”。
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对错。
有人称该时期为道德现实主义或他律的道德。
故本题选B。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卷(带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就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动因而言,这一说法更认可______。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双因素相互作用论2、在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______。
A.德育B.美育C.体育D.智育3、小红认为,如果所有的人都同意的话,规则也是可以被改变的。
小红处于______。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4、班干部轮换制度、定期评议制度等属于班级管理中的______。
A.目标管理B.常规管理C.民主管理D.平行管理5、在“三结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______。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自我教育D.社会教育6、陈老师通过与其他教师的集体讨论,对某学生的问题行为做出鉴定,并制订出矫正和改进措施。
这种个案研究方法是______。
A.追踪法B.追因法C.产品分析法D.教育会诊法7、如果儿童发生烫伤、烧伤的情况,采取的急救措施正确的有______。
①大量冷水冲淋②正红花油涂抹患处③患处涂抹牙膏④立即脱去单薄贴身衣物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8、小明发现班上的同学都各有所长,比如小刚的身体素质非常好,是校篮球队的主力中锋;小军的数学分析能力非常好,在省级数学竞赛中获得过第一名等。
小明发现的这种现象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____。
A.不平衡性B.顺序性C.个别差异性D.阶段性9、数学课上,老师在黑板上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
其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______。
A.原型定向B.原型模型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10、语文老师在给小学生讲解“办”字时,说“办事需出力,出力要流汗,所以‘办’字由‘力’字和两点组成”。
该教师运用的是______。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计划策略11、学过电子琴的人,再学弹钢琴就会比较容易,这种迁移类型是______。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模拟试题与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练习卷一、单选题1.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等进行描述与分析,从而揭示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发现教育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叙事研究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答案:B解析:叙事研究法是指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2.以下不属于小学教育特点的是()。
A.基础性B.义务性D.专业性答案:D解析:我国小学教育特点包括: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小学教育的义务性;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专业性是职业教育的特点。
3.教师运用实物与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A.练习法B.演示法C.实验法D.发现法答案:B解析: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利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故选B。
4.认为儿童教育内容包括“歌诗”“习礼”和“读书”,提出“随人分限所及”的儿童教育思想是()。
A.张焕纶B.张百熙C.王守仁答案:C解析:王守仁认为对儿童的教育要“随人分限所及”,量力施教。
“随人分限所及”是指在传授知识时要考虑到不同的儿童接受能力的不同,知识的难易深浅也应不一样,应传授给儿童所能接受的知识内容。
5.发现周期律的基础是原子序数而不是原子量,对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进行补充的科学家是()。
A.鲍林B.莫塞莱C.波尔D.伦琴答案:B解析:莫塞莱是英国物理学家,原子序数的发现者。
6.我国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是( )A.《大学》B.《春秋》C.《学记》D.《论语》答案:C解析:《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
7.教完古诗《草》后,于老师扮演耳背的奶奶,把“一岁一枯荣”昕成“一岁一窟窿”,让学生纠正并解释。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预测试卷模拟题库与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练习卷一、单选题1.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年。
A.1856B.1860C.1862D.1866答案:C解析: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设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2.在教案中,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是()。
A.教学内容B.教学目标C.教学重难点D.板书设计答案:C解析: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
重点突出,难点明确,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总体思路,便于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3.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答案:B解析:权威阶段(5-8岁)也称作“他律期”。
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对错。
有人称该时期为道德现实主义或他律的道德。
故本题选B。
4.()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A.赞科夫B.苏霍姆林斯基C.布卢姆D.皮亚杰答案:A解析:赞科夫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5.观察法是学校教育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以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对象的活动为标准,可以将观察法分为()。
A.定量观察与定性观察B.开放式观察与封闭式观察C.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D.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答案:D解析: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分为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
6.百米竞赛的预备信号与起跑信号间隔2秒比较合适,相隔太长时间才发起跑信号会影响运动员的成绩,其原因是()。
A.注意的选择性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起伏D.注意的指向性答案:C解析: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动摇),它是由于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间歇性地加强和减弱造成的。
2018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预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2018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预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决定受教育权的因素是()A. 文化B. 生产力C. 科学技术D. 政治经济制度2.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中。
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3“.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这句话夸大了()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 遗传B. 环境C. 个体主观能动性D. 学校教育4. 私人通信、日记、个人声明等属于()A. 正式文献B. 非正式文献C. 事实性文献D. 工具性文献5. 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这体现了教学的()A. 直观性原则B. 启发性原则C. 巩固性原则D. 因材施教原则6. 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A. 班主任工作B. 学科教学C. 品德教育D. 教学管理7. 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王老师在讲授该知识前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数轴上一个点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一个数可以表示一个点。
那么在一个平面上,一个点如何用数来表示呢?”在最后总结这节课时王老师给出了答案。
这属于课堂总结的哪种方法()A. 复述法B. 呼应法C. 悬念法D. 比较法8. 从对学生学习要求的角度来划分,我们一般把课程分为()A.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B.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C.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D.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9.《孟子》中“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
”其中“校、序、庠”都是指()A. 教师B. 学校C. 私塾D. 六艺10. 下列属于小学阶段课程特点的是()①普及性②义务性③免费性④基础性⑤全民性⑥发展性A. ①②③④B. ①②⑤C. ①③④⑥D. ①④⑥11. 对一个玩具,儿童既可按颜色归类,也可按形状归类,还可按大小归类,这说明儿童的认知水平已达到()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12.()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试题考前预测试卷模拟试题与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练习卷一、单选题1.我国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时间为()。
A.1982年B.1986年C.2000年D.2006年答案:B解析: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1986年,第二次修订版是在2006年。
2.根据福勒和布朗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总是集中在对学生成绩的关注上。
据此,这位教师的成长可能处在()阶段。
A.关注生存B.关注情境C.关注学生D.关注自我感受答案:B解析: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往往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对学生成绩的关注上。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B.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C.角的对称轴有2条。
D.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答案:C解析:正方形对称轴是边的中垂线与经过相对顶点的直线,共有4条,故A项正确;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各边的中垂线,有3条,故B项正确;角的对称轴是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只有一条,故C项错误;圆的对称轴是经过圆心的直线,有无数条,故D项正确。
故选C。
4.教师必须做到“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这是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
A.创造性B.示范性C.连续性D.主体性解析: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是由学生的可塑性、向师性心理特征决定的。
同时,教师劳动的主体性也要求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任何一个教师,不管他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不管他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在对学生进行示范。
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5.“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B.教育万能论C.二因素论D.环境决定论答案: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霍尔的观点,他过分夸大了遗传的影响,认为人的发展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后天的教育只能影响其发展的速度(如加速或延缓),属于“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2018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_小学》预测试卷含参考答案.docx
2018 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预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结合起来的教学组织形式属于()A. 特朗普制B. 分组教学C. 班级授课制D. 道尔顿制2.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这体现了课外活动的()A. 灵活性B. 自主性C. 自愿性D. 实践性3.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不仅要传授文化而且要发展学生智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A. 示范性 B. 创造性 C. 主体性 D. 复杂性4.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5.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差异较大,为了使教学不脱离实际,必须补充必要的乡土材料,这体现了()6.在一些国际会议上,同声翻译人员现场翻译时使用的记忆主要是()A. 瞬时记忆B. 短时记忆C. 长时记忆D. 无意记忆7.以下哪种评价常作为选拔和甄别的依据()A. 绝对性评价B. 相对性评价C. 形成性评价D. 总结性评价8“.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期间。
A. 唐宋B. 明清C. 元明D. 战国9.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是()A. 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B. 上海泸南三等学堂C. 南洋公学外院D. 俞复等设立的三等学堂10.教育者运用模范人物的优良思想、感情和行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德育方法是()A. 说服教育法B. 榜样示范法C. 陶冶教育法D. 实际锻炼法11.在教育部印发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要求教师“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等。
这些知识属于()A. 学科知识B. 教育教学知识C. 通识性知识D. 小学生发展知识12.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前20天《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自我检测模拟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为(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答案】C【专家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是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他的主要观点有: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增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和儿童中心论。
【专家点拨】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
他的教育理论是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内容,一般以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他的主要教育思想有: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主张“从做中学”的教育方法。
2.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 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B.双轨制C.分支型D.五四制【答案】D【专家解析】由小学教育学制的历史发展可知,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 1981 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是五四制学制实验。
3.我国现在实施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年。
A.十B.六C.九D.十二【答案】C【专家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
4.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这反映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答案】B【专家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疏导原则就是循循善诱原则,而颜回的话正是该原则的例证。
5.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
A.有影响B.没有影响C.几乎没有影响D.有实质性影响【答案】A【专家解析】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有影响。
研究表明,坐在教室前面几排及中间几排的学生似乎是最积极的学习者,教师大多时间都站在这些座位的前面,师生之间的言语交流大多集中在教室的这一区域;其他位置尤其是后面座位的学生则难于参与,并且更容易走神。
因此,教师要经常变换学生在课堂中的座位。
6.看书时,用红色笔画出重点便于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答案】A【专家解析】书中都是内容,但用红笔画出重点,可见知觉具有选择性,能把重要内容从整体中选择出来。
【专家点拨】知觉的基本特征这一知识点在历年考试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知觉的基本特征包括:(1) 知觉的选择性。
人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
(2)知觉的整体性。
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为一个整体。
(3)知觉的理解性。
人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客观事物。
(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相对保持不变,包括大小恒常性、颜色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
考生应该学会根;据概念区分知觉的不同特征,并能够将知觉特征与教育教学相结合。
7.在学生掌握了“蔬菜”后,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 )。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符号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答案】B【专家解析】下位学习又称为“类属学习”,是指将一种新的观念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类属学习包括派生类属和相关类属。
8.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 )。
A.教师角色认知B.教师角色体验C.教师角色期待D.教师与家长的合作【答案】A【专家解析】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认识和对与社会的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
角色认知是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
9.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
A.维持动机作用B.促进和维持功能C.思想教育作用D.培养纪律功能【答案】B【专家解析】课堂管理能够促进教学和评价的进行,同时,通过维持纪律来保证学生学习的效果。
10.研究表明,小学( )年级是道德情感发展的转折时期。
A.一B.二C.三D.四【答案】C【专家解析】小学三年级是道德情感发展的转折时期。
三年级之后,小学生一般能抑制自己眼前的一些愿望去完成教师与集体的任务,能放弃自己的一些即时利益或切身利益去实现长远的利益或维护集体的利益。
11.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是( )。
A.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度过当前危机B.学会自己独立处理类似问题C.建立对咨询人员的信任D.学生对咨询过程的积极参与【答案】B【专家解析】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是帮助学生认清现状,了解自我,并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12.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地影响个人,又通过直接管理个人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答案】B【专家解析】所谓平行管理是指管理者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地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以收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13.学“角”这一概念,对“钝角”“锐角”“直角”概念的学习产生的影响属于( )。
A.负迁移B.纵向迁移C.横向迁移D.非特殊成分的迁移【答案】B【专家解析】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层次(概括和抽象程度不同)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也可以说是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与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专家点拨】学习迁移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其分类可以从几方面:(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2)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概括水平不同,可以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4)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5)根据学习迁移的方向不同,可以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对于每一种迁移的概念,考生都要理解和掌握,且能做出区分。
尤其是正迁移和负迁移,在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
14.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 )。
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 9 位数字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答案】A【专家解析】意义识记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在反复领会、理解、弄清事物本身意义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识记。
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这是属于“通过弄清成语本身意义、来源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是“意义识记”的一种表现形式。
15.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教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
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
教师激发学生讨论,课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
”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
A.单向性B.双向性C.多向性D.成员性【答案】C【专家解析】教学互动方式的多向性有利于发扬民主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16.在上体育课时脚不慎扭伤,下列做法最好的是( )。
A.马上用热水袋热敷B.马上揉搓患处C.马上用冷水浸泡D.什么也不做【答案】C【专家解析】脚扭伤后,切忌立即搓揉按摩,也不要用热毛巾敷,要用冰块或冰袋敷于受伤的地方,这样有助于缓解出血现象,使得扭伤的地方尽量不肿胀。
17.对不听话的学生不可采取的矫正方法是( )。
A.倾听心事B.端正态度C.情绪疏导D.侮辱打骂【答案】D【专家解析】教师要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成长中的人,对于倔强、不听话的学生的错误行为要正确引导,不可体罚、打骂。
18.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
A.中国B.日本C.新加坡D.德国【答案】D【专家解析】本题属于识记题。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
19.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适;二是( )。
A.行为矫正B.学会适应C.寻求发展D.克服障碍【答案】C【专家解析】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
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
【专家点拨】心理辅导的目标和主要方法都是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内容,前者一般以单项选择题和辨析题的形式出现,后者出现的题型则比较丰富。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中,需要重点掌握的是:强化法、代币疗法、自我控制法、全身松弛法、系统脱敏法和理性一情绪疗法。
20.“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答案】B【专家解析】根据题干,意指听说不如自己亲眼所见,凡事自己所亲历的才是可信的。
在教学中反映了直观性的原则。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
共 30 分)21.简述在教学中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
【答案】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在教学中,练习法被各科教学广泛采用。
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包括:(1)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
这样能防止练习中可能产生的盲目性,从而提高练习的自觉性。
(2)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3)严格要求。
无论是口头练习、书面练习还是操作练习,都要严肃认真。
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刻苦训练、精益求精,达到最高的水平,具有创造性。
22.简述小学德育目标确立的依据。
【答案】小学德育目标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通过德育在儿童品德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和要求。
确立的依据主要有:(1)我国社会发展对政治、思想与道德提出的要求。
一方面要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形势来制定德育目标;另一方面要善于随着形势的变化,随着国家中心任务的变化来调整我们的认识。
(2)教育目的对学校德育所要求达成的结果做出的总的规定。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德育目标的确立必须与教育目的保持一致。
(3)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同,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也有不同的要求,小学德育目标的确立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
23.教师课外辅导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答案】(1)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确定辅导的内容、重点,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2)目的明确,着重启发。
每次辅导要有计划,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己寻找解决疑难的途径。
(3)组织学生互相帮助,对差生的辅导可适当组织优秀学生对他们进行帮助,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但不宜占用优秀学生过多的课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