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特区发展模式:以深圳为例

合集下载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冷战的表现,杜鲁门主义,北约和华约,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1、两极格局的形成原因:①二战后美国、苏联成为超级大国。

②双方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由战时同盟转为对抗。

2、冷战含义:指美国要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称不论什么地方,只要资本主义的利益受到威胁,就与美国的安全息息相关。

这种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它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正式破裂,标志冷战正式开始。

3、冷战的具体表现:①军事上“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②修筑“柏林墙”、③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④美苏军备竞赛。

3、北约和华约:“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针对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国家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称为“华沙条约”,建立起抗衡北约的军事政治集团,简称“华约”。

从此,两大阵营的军事对抗进入新阶段。

4、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

★依法治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3)为什么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现阶段,我国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6)公民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监督权(批评、议权;申诉、控告、检举权)等权利(7)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浅析深圳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

浅析深圳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

浅析深圳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摘要:从经济特区到特大城市,深圳的发展正在经历深刻的转变。

本文从深圳城市发展的历史, 纵观其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联系、深港经济的合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研究深圳城市经济的发展,为经济特区的重新定位做出思考。

关键字:特区,经济发展,协作,转型Abstract:From the Special Economic Zone to the mega-cities, Shenzhen’s development is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 This article is from the history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Shenzhen, and throughout its links with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Shenzhen-Hong Kong economic cooperation, to study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henzhen city in time and space to make thinking of the repositioning of the special economic zones.Key words: Zones, economic development, collaboration, transformation 1979年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作为在广东和福建两省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中最大的一个,深圳从一开始在设计上就具有作为一个城市加以开发建设的框架。

长期以来,它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一个经济特区,有着一个经济特区特殊政策、特殊地位以及特有的规定和限制。

从90年代起,深圳的发展就表现出强烈的城市发展取向。

作为一个特大城市和中国一个重要发展区域中的中心城市,深圳显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深圳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深圳改革开放前后变化(与“深圳”有关文档共10张)

深圳改革开放前后变化(与“深圳”有关文档共10张)
景象,无处不透露着勃勃生机。 即便是见证了特区的发展与成 长的拓荒者们,看到这一奇迹 也感慨不已。
第6页,共10页。
去深圳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 室九空人离去,村里只剩老和小。”这首民谣, 是对改革开放前的深圳的真实写照。当时,深 圳没有大学,没有自己的报纸、广播和电视, 仅有的文化设施是一个新华书店和一家五十年 代盖的剧院。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还只是一个鲜
城区居民住宅,都是成片的新式的五六层以上的楼宇,内设若干单元套房(二房一厅)、三房二厅、四房一厅),旧式瓦房已不存在。
内设若干单元套房(二房 驻足现在,回顾过去,是为了深圳更加不凡的将来。
岁月如流,深圳经济特区25岁了,深圳改革开放已三十余载了。
一厅)、三房二厅、四房 深圳在年届而立的成长岁月里,一直伴随着“深圳的个唱”。
第2页,共10页。
与今日的经济特区深圳相比,改革开放前的深圳只是 一个人烟稀少的边陲小镇。那时的房屋结构形式基本上只 深圳在年届有而立两的成种长岁月,里,即一直纵伴随向着“深式圳的屋个唱”和。 大齐头屋。本地人(讲粤语的人) 的住房,多为纵向式,入大门为厨房,接着是天井,越过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还只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渔村;上世纪70年代初期温州人 还不得不在它乡偷偷摸摸做小工匠。
——以深圳为例
第五组组员:蔡换琪、曾清妮、罗徽花、唐嘉惠、徐小玲、叶海航、 霍锐河、周祖坤
第1页,共10页。
岁月如流,深圳经济特区25岁了,深圳改革 开放已三十余载了。从一个渔火薄田的边陲小镇发 展成为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 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创造了罕见的工业化、城市化 和现代化发展速度。 然而,一个令中国骄傲的深 圳,是否可以不断更新其崭新的面貌呢?思维总需 要先行一步,走在发展之前。驻足现在,回顾过去, 是为了深圳更加不凡的将来。

《2024年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范文

《2024年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范文

《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篇一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以深圳市为例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现象成为了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市的快速发展与自组织演化成为该领域的典型范例。

本文旨在探讨深圳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特性、影响要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自组织理论概述自组织理论是指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系统内部通过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一种自我组织和自我进化的机制。

在城市空间发展领域,自组织现象表现为城市空间结构的自我调整和优化。

城市空间的自组织发展具有动态性、复杂性、多尺度性和多样性等特点,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文化演进紧密相连。

三、深圳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特性(一)深圳的快速城市化过程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吸引了大量人口和企业聚集。

城市空间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自组织特性,如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城市功能的混合性以及空间结构的动态变化等。

(二)自组织要素分析深圳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要素包括经济要素、社会文化要素、生态环境要素等。

经济要素如产业升级、资本流动等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重要影响;社会文化要素如人口迁移、社会网络等影响城市空间的布局与功能;生态环境要素如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则对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深圳城市空间自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一)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政策引导对深圳城市空间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制定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等,政府引导城市空间的布局与优化。

同时,市场机制也在城市空间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资本的流动和市场的竞争,推动城市空间的自我调整和优化。

(二)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圳作为科技创新的先行地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对城市空间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新技术的引入和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功能的更新和空间的再造,推动了城市空间的自组织演化。

(三)文化交流与社会互动文化交流和社会互动对深圳城市空间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以深圳为例探讨城中村现象

以深圳为例探讨城中村现象

以深圳为例探讨城中村现象摘要: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指被城市包围、位于高楼大厦之中的传统村落,最早起源于深圳。

经过多年的发展,城中村已经演化为城市的一项重要单元。

本文将讨论城中村出现的原因,梳理城中村在城市中扮演的角色、功能,并探讨如何从政策层面加强对城中村的管理和改造。

关键词:城中村;城市化进程;管理改造1.城中村出现的原因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的现象,作为中国城市化中的独特景观,城中村的出现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为了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的规模需要不断扩张,以容纳更多的工业区与经济区。

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为了节约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选择不进行改造,而是直接绕过城市周边的乡村居民点,征用乡村周围相对易于改造的农用地进行进一步的城市建设,并且,由于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迅速,造成了城市包围农村、城乡混杂的二元城市景观和空间结构。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农民想要进城务工,外地人口想要进入大城市寻找机会,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

对于他们来说,住房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那些被城市包围的村子,虽然条件简陋,但却可以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在城市中暂时拥有一处住所,以大量出租屋为特征的城中村便这样诞生了。

2城中村在城市中的角色城中村具有多重特性,首先,是物质角色。

在满足市民的居住需求方面,城中村可以起到保障大量经济型住房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外来人口安置在新的大都市的成本。

在住房问题上,城中村可以为人们提供大量廉价、且相对体面的居住场所。

以深圳为例,城中村以全市三成的建设用地,承载了超过四成的建筑面积,和超过六成的实有人口,在深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城中村对于城市物质方面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其次,是精神角色。

作为由古老村庄演变而来的城中村,可以被视作一种特殊的文化空间,属于城市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历史记忆以及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拥有其独特的、传统的、极少受外界影响而成长的文化,其所承载的民俗文化往往是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不竭的源泉。

《2024年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范文

《2024年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范文

《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篇一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以深圳市为例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空间发展成为了众多城市规划与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过程中,自组织作为一种重要的空间发展机制,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功能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以深圳市为例,探讨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机制及其影响,以期为其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二、深圳城市空间发展背景深圳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示范区,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城市空间的迅速扩张和复杂化。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迅速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

在这个过程中,自组织机制在推动城市空间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自组织理论在城市空间发展中的应用自组织理论认为,城市空间发展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即各种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中形成城市空间的自组织结构。

在深圳的发展过程中,自组织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自组织:深圳的经济发展由早期的制造业逐渐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转型,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的产业集群。

这种经济结构的自组织演化,推动了城市空间功能的更新和优化。

2. 社会自组织: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迁徙,深圳市民的社会网络逐渐形成并不断优化。

这种社会网络的自组织发展,促进了城市空间的多元化和活力。

3. 文化自组织:深圳作为移民城市,文化多样性是其显著特征。

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氛围,推动了城市空间的创新和发展。

四、深圳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特征深圳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空间结构的复杂性:深圳的城市空间结构呈现出复杂的网络状形态,各种功能区相互交织、相互依存。

2. 空间演化的动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深圳的城市空间不断进行着动态的调整和优化。

3. 空间活力的多元性:深圳的城市空间充满了活力和多元性,各种文化、各种产业在这里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魅力。

城中村改造模式与策略研究以深圳为例

城中村改造模式与策略研究以深圳为例

大冲村作为深圳的典型城中村,其改造推进策略具有以下优势:首先,大冲 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改造后将有效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其次,大冲村人 口流动大,改造将有助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最后,大冲村的基础设施落后,改 造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然而,改造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资金筹措、拆迁安置、居民生活质量保障等。
城中村策略研究
1、城中村改造策略选择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策略。本次演示提出以下策略选 择:首先,制定整体规划和统筹,确保改造工作的有序推进。其次,重视基础设 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最后,注重文化和历史遗产 的保护,实现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城市发展的有机结合。
城中村改造模式
1、城中村改造背景及现状
城中村改造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为提高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而开展的 一项重要工作。但在实际改造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首先,改造 模式单一,缺乏多元化。其次,政府在改造过程中缺乏整体规划和统筹,导致改 造成本较高。最后,缺乏对文化遗产和历史风貌的保护意识,许多传统建筑和文 化遗址遭到破坏。
城中村改造模式与策略研究以 深圳为例
0式
03 城中村策略研究
04 深圳为例
05 参考内容
引言
城中村是指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城乡结合部地区,这些地区往往 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完善、居住环境差等问题。城中村改造是城市更新和发展的重 要环节,也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 城中村问题尤为突出。本次演示将探讨城中村改造模式和策略在深圳的应用,以 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3、深圳城中村改造面临的挑战 和对策
尽管深圳市在城中村改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针对 这些挑战,本次演示提出以下对策:首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城中村改造提 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其次,加强政府统筹和规划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造方案。

介绍深圳城市特色

介绍深圳城市特色

介绍深圳城市特色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之一,她的发展史堪称神话。

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今中国的超级都市,深圳的变革之路令人瞩目,这也给她带来了独特的城市特色。

深圳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注入了更多的现代文化、科技和自然元素,形成了深圳独有的城市特色。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深圳的城市特色。

一、经济发展区深圳的发展以经济为主线,为了推动经济的发展,深圳在城市规划上也做出一系列的规划和调整。

深圳主要将区域分为五大板块,分别是福田、罗湖、南山、龙岗、宝安。

五个板块,地理位置、文化及地域因素有所不同,各自有独特的经济特色。

如福田是深圳市中心区,聚集了大批国际化商业和金融机构,深圳的CBD也由福田区打造。

而罗湖则是深圳的老城区,有着很浓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也是深圳的商业中心。

二、创新科技区深圳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也是高科技产业的发源地之一。

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及新材料等方面,深圳的技术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为了推广科技创新,深圳更是创建了一个科技创新创业孵化中心,这里不仅有很多顶级科技公司,也是未来创新之地。

在现代化的城市中,科技和创新是深圳城市特色的体现。

三、国际文化区深圳是一个国际化、现代化的城市,也是一个国际文化交流的中心。

深圳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前沿之地,大量的艺术、展览以及文化节逐渐形成深圳独特的文化特色。

如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深圳国际庭院建筑文化节、深圳书城等都是深圳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活动。

四、现代生态区深圳的城市保护是中国互联网开拓的核心之一。

深圳对于生态保护十分重视,不断地加强生态保护意识,并通过大量的绿化和植树活动,打造出现代生态区。

深圳的园林设计非常考究,它们融合了传统园林和现代设计的特点,捕捉了现代城市的特色和历史魅力。

深圳湾、大梅沙和东海岸等景点不仅美丽,也是深圳的城市特色之一。

总之,深圳的城市特色是多方面的,这些特色不仅展示了深圳的城市形象,也传递了深圳的价值观和发展方向。

城中村改造模式与策略研究以深圳为例

城中村改造模式与策略研究以深圳为例

城中村改造模式与策略研究以深圳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中村现象日益成为众多大中城市面临的重要问题。

作为中国经济特区的代表,深圳在城中村改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旨在以深圳为例,深入探讨城中村改造的模式与策略,以期为其他城市的城中村改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文章首先将对城中村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接着,通过对深圳城中村改造历程的回顾,总结其改造的主要模式和特点。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分析深圳城中村改造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为了进一步推动城中村改造的深入发展,文章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

这些策略和建议将围绕政策制定、资金筹措、规划设计、社区参与等多个方面展开,旨在促进城中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

文章将总结深圳城中村改造的启示和意义,强调在城市化进程中应重视城中村改造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社区建设,实现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深圳城中村现状分析深圳,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

在这个过程中,城中村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现象,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社会经济功能。

目前,深圳的城中村主要分布在关内地区,如福田、罗湖、南山等区域,这些地区由于早期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形成了大量的城中村。

深圳的城中村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建筑密度高,空间布局紧凑,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二是人口构成复杂,既有原住民,也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人口流动性强;三是社会功能多样,城中村内不仅有居民的居住功能,还涵盖了商业、餐饮、娱乐等多种功能;四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尽管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城中村的改造力度,但仍然存在一些基础设施短板,如道路狭窄、排水不畅、消防设施不足等。

在城中村的社会经济功能上,它们为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相对低廉的住房和生活成本,成为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以深圳科技园为例浅析高科技产业园区商业模式

以深圳科技园为例浅析高科技产业园区商业模式

110第18期深商动态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

商业模式是描述企业如何通过运作来实现其生存与发展的“故事”,或者说是企业在何时、何地、为何、如何和多大程度的为谁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及服务。

哈佛商学院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为实现客户价值最以深圳科技园为例浅析高科技产业园区商业模式建立新兴高科技产业示范区并进行异地差异化复制,再通过科技+资本创新服务模式,吸引高科技企业入驻,形成产业聚集,并作为高科技投资主体在园区内以适当时机、方式选择优秀的高科技企业进行灵活的股权投资和资本运作,培育上市公司,获得倍增的投资回报,是科技园目前所制定得“十三五”战略规划。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通常而言,商业模式由四个密切相关的要素构成,即:客户的价值主张、盈利模式、关键能力、关键流程。

这四个要素相互作用时能够创造价值并传递价值,目前来说最重要的是客户的价值主张,即企业必须要为客户创造价值。

本文拟以深圳科技园为例对高科技产业园区商业模式进行剖析。

经营环境剖析作为高科技产业园区运营商,国家及地方出台的各项产业、土地政策对公司将来的各项主要业务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深圳科技工业园商业模式必然要建立在政策环境可行的基础之上,同时随着政策环境的变化,商业模式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加以适应。

限于篇幅,这里仅简要罗列目前对园区业务可能有较大影响的各项国家及地方政策,不作深入探讨。

一是宏观环境。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

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我国沿海开放前沿,以泛珠三角区域为广阔发展腹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交通条件便利,拥有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和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的广州、深圳等重要港口,以及香港、广州、深圳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枢纽。

浅析社区文化建设——以深圳特区为例

浅析社区文化建设——以深圳特区为例
=. 深 圳特 区 文化建 设的 发展 深圳 经济特 区建立3 0 多年 以来 , 改 革开放成就 斐然 。 深圳对 全国 的贡献 , 不 仅仅 是在 经济上 的 , 也是在 文化 上的 。 考虑 到深 圳特 区成 长的特殊 时代 背景和 发展 历程 , 对 其进行 深入 系统 的研究 , 客观 地评 价深 圳特 区文化建 设的成 就和 存在 问题 , 将 对 我国社 区 文化建设 起 到指导 意义 。 ( 一) 深 圳 特 区 文 化建 设 的产 生 与 发 展
是转变管理模式。 我国现行体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对各方面干预过
多, 政府包 办使体 制僵化 , 所 以政 府应 当充分放权 给基层 , 顺应 市场 发展的规 律
合理资源分配, 逐步在发展 中找到与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二是 打破事 业单位 机制 。 大 量吸 引优秀人 才 , 施 行聘 用制 度 , 优胜 劣汰 、 提 高 整体 艺术 素质 , 激 活艺术 生 产力 。
社 区文化建 设是 指加 强思想文 化阵地 建设 , 不 断完善群 众 文化设 施 , 组织
力, 使文化产业尽快成为城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其具体做法有 : 以市场为主导 、 政 府扶 助 、 科教提 升 、 人才 兴文等 战略 。 深 圳特 区虽然 是一个 年轻 的城市 , 但 这
也是 其发展 文化 产业的 一项 优势 , 深圳 特区历 史遗 留 问题 相对 较少 , 可 以合理 调配 文化产 业结 构 , 经 营形 式多样 化 , 发展 目标 清晰 , 树 立 明确 的精 品意识 。 三. 深 圳特 区文化 建设 对我 国社 区文 化建设 的 指导意 叟

社 区文化 建设概 述
从广义上讲, 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一定地域内通过长期的实践而创造 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从狭义上讲, 社区文化是指特定区域内的社 会共同体所反映出来的有关人的行为模式、 社会习俗、 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 四 维定向等文化现象和作何 , 以及提高社区成员素质 , 满足社区成员精神要求, 活 跃 社 区成员 文化 生活 的社 会性 、 公益 性文 化活 动 。

我国新型城市化的探索与实践——以深圳模式为例

我国新型城市化的探索与实践——以深圳模式为例

期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区域经济】我国新型城市化的探索与实践———以“深圳模式”为例仲德涛(中共漯河市委党校,河南漯河462000)[摘要]深圳作为我国改革的试验区,推进城市化的实践也走在全国前列,并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改革,促进城市化的良性发展,形成了城市化的“深圳模式”。

认真研究模式,对于推进我国其他地方的城市化进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市化;“深圳模式”[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9-0084-03作者简介:仲德涛(1981-),男,山东即墨人,中共漯河市委党校讲师。

一、深圳城乡二元分治的演进改革开放之前,广东省宝安县以农业生产和乡村建制为主,而深圳还只是一个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的边陲小镇。

1979年3月,国家将宝安县改设为深圳市,以宝安县的行政区域为深圳市行政区域。

1979年11月,深圳市升格为地级省辖市,开始其城市化发展进程。

1980年8月,经国家批准,深圳市将靠近香港的327.5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出,正式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的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

到1990年1月,深圳在经济特区中分别设立福田、罗湖和南山3个行政区,特区内的城市管理组织架构基本成型。

而特区外的宝安县则延续着农村管理体制。

1982年12月深圳市恢复宝安县建制,其辖原深圳市属非特区的农村并由深圳市领导。

同时就在特区内逐步城市化过程中,特区内的基层管理却还保留着诸多农村管理体制要素(如镇政府、村委会等)。

总体上表现为城乡并存,呈现出“区县—街道镇—居村”混合型的组织架构。

二、深圳农村城市化进程(一)深圳农村城市化步骤及措施深圳的农村城市化主要分两步走:第一步,1992年,特区内的农村开始实施城市化。

当年,深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农村城市化的暂行规定》,以推进特区内农村管理体制向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转型。

此次城市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转型为城市、村民转型为城市居民,重点在“管理体制、集体经济组织、土地和房屋、人口管理、社会保障和福利等方面,逐渐实现“一体化”的城市管理体制。

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其他经济特区、自由贸易园区的比较

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其他经济特区、自由贸易园区的比较

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其他经济特区、自由贸易园区的比较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推出的新型特殊经济区域,旨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与其他经济特区和自由贸易园区相比,自由贸易试验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和优势。

一、政策创新自由贸易试验区允许适度放宽外商投资准入限制和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改革政策。

如2019年新设立的山东自贸区,开展了30项重点试点工作,其中包括“一超九模式”新的贸易便利化改革措施,以及金融、服务业、科技创新等多项试点。

这些新政策在较长时间内仅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内试验,成功后才可能扩大推行到全国,减少了政策风险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风险。

相比之下,经济特区和自由贸易园区前期较多的是对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吸引国外资本进驻,可以迅速建立起起步基地,但政策创新能力和种类较少。

二、基础设施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基础设施方面拥有一定优势。

比如,2014年设立的上海自贸区位于上海的新国际航运中心临港地区,中央政府承诺投入400亿元人民币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即新建或重建600公里原有基础设施,包括高速公路、地铁、水路等,保障园区内交通、通讯、支撑设施先进、齐全、畅达。

而自由贸易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简单,以港口、仓储为主。

如果没有更好的基础,新入驻企业或服务商难以开展业务,有较大的局限性。

而经济特区相较而言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以深圳为例,时而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窗口”,不断地引进、吸收了国外、国内先进技术、管理和经验。

三、经济模式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积极探索更多经济发展的模式,推动家电保修三包制度改革、允许自由贸易试验区内企业直接外贸、实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允许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境内外资企业合并等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这样的创新模式对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而自贸园区比经济特区模式更为靠近自由市场,自贸园区是利用区内较大的开放程度和便利化流程,吸引贸易、服务和制造企业入驻,属于“以贸易促投资”的思维方式。

集约型城市经济_高位增长_分析_以深圳市为例_代明

集约型城市经济_高位增长_分析_以深圳市为例_代明

表12008年国内城市地均指标比较地均从业人员(人/km2)地均GDP(万元/km2)地均投资(万元/km2)深圳3433.057515.2339975.31上海1661.137616.8322190.47北京597.732345.146391.01广州961.132832.1511147.34世界上一些地域面积不大但高度发达的城市,如纽约、东京、新加坡以及中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等,都面临高起点上的经济如何继续实现较快增长的问题。

同样,在国内城市化快速推进和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批经济增长日趋“饱和”的城市,如上海、广州、深圳等,其中以市域面积最小的深圳最为典型。

于是,“集约型城市如何实现经济高位增长”的命题被提上议事日程。

本文以深圳为例,尝试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因素对集约型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及其演变过程,并由此提出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资金、改善设备及原材料利用率等方式实现其经济高位增长的路径。

一、模型构建、数据处理1.模型的构建。

影响集约型城市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本存量、劳动、土地和全要素(主要包括制度创新、技术进步等)。

为定量研究这些因素与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关系,我们考察了关于物质资本存量、劳动和土地的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

Y=AKαLβTγ(1)其中,Y为总产出,即各年的GDP,A为全要素生产率(TFP),K为物质资本存量,L为劳动人员投入,T为建设用地投入,α、β、γ分别为物质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和建设用地投入的产出弹性,且α>0,β>0,γ>0。

由(1)式并对两边同时取对数可得等式:lnY=lnA+αlnK+βlnL+γlnT(2)通过对上式两边对时间t求微分并整理后,可得GDP增长率与各要素增长率间的关系式:GY=GA+αGK+βGL+γGT(3)其中GY为GDP的增长率,GA为TFP的增长率,GK为物质资本存量的增长率,GL为劳动力的增长率,GT为建设用地的增长率。

经济特区:中国渐进改革开放的起点

经济特区:中国渐进改革开放的起点

经济特区:中国渐进改革开放的起点作者:朱健来源:《商情》2016年第40期【摘要】我国的经济特区在发展的几十年来,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对其他地区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以我国的经济特区之一深圳为例,深圳背靠香港,全国各地财政支持其起步,高新科技产业结构全国领先,中国所有大城市中唯一空气优秀的地方。

在建立经济特区之前,中国从没有构建过现代化的行政管理体系,也没有市场经济下的社会资源分配管理体系,还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社会资源配置体制。

【关键词】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渐进发展深圳珠海一、经济特区发展概况设立经济特区是国家的区域战略层面的决策,区域战略的制定是综合因素叠加的结果。

从当今的结果来看,设立经济特区的意义是卓越非凡的。

我国的经济特区在发展的几十年来,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对其他地区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首先,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背景中去,是在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序幕,所谓改革则是对内的体制革新,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起点。

在当时那个计划经济思想根深蒂固的年代,高层领导或许只看到了开放的必要性,但如何实施,都是在谨慎小心地“摸着石头过河”。

由于缺乏经验,所以在当时的计划经济条件之下,各种经济改革都要小心斟酌。

其次,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国家领导人小心翼翼地斟酌每一个考察因素。

既然讲“开放”,自古沿海比内陆与外界的交流就更多,开放的程度与潜力理应就更大,加之建立在海洋文明基础上的全球化影响。

所以,大的区域基本就确定了,特区势必是从我国沿海地区产生。

由此,海南、深圳、珠海等都是符合这个条件的。

第三,试验是有风险的,所以要选择一个经济基础薄弱、人口数量少等等。

这样失败的影响会降到最低。

对于现有的这几个经济特区来说,其关键是北方沿海城市没有南方这种可依靠的发达城市作为支撑以及数量丰富的侨胞资源。

这些有利条件都有利于经济特区的迅速发展,依靠这些条件,获得了丰富的技术、人才与资源。

第四,从我国现有的几个经济特区看,在这四个特区中,有深圳、珠海、厦门三个城市具有一个共同的明显的特征——地理位置与更为发达的香港、澳门、台湾三个城市距离非常近,其中深圳和珠海与香港和澳门直接接壤。

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以深圳为例(蕾奥讲座)

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以深圳为例(蕾奥讲座)

户籍人口
暂住人口
4
深圳城市发展三十年
深圳市GDP 2011年超过了1.1万亿元;2012年超过了2000 亿美元
1979-2007年深圳市全市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产值情况(亿元)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强化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铁路:向区域性铁路枢纽转变
铁路枢纽
强化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广深港客运专线:全线开通后使得“广州、深圳和香港”融入半小时经济圈,在 深圳境内设站深圳北站、福田站、光明站
厦深铁路深圳段:途径福建省厦门市、漳州和广东省潮州、汕头、揭阳、汕尾、
惠州、深圳等两省八市,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杭福深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
八个重点领域:
• 2010 • 低碳生态示范市 • • • • 规划统筹 ——空间集约紧凑化 生态环境 ——生态功能最优化 交通体系 ——交通绿色人性化 绿色建筑 ——建筑低碳减碳化 自然资源 ——资源利用可持续化
2000
• 生态城市 1990 • 花园城市 • 园林城市

• •
产业发展 ——产业结构高端化
目标定位是我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国际化城市 强化了“三轴两带”的城市空间骨架 完善了三级城市中心体系
松岗
光明中心 观澜 平湖 龙岗中心 坪山中心
沙井
航空城
龙华中心 前海中心
布吉
横岗
葵涌 盐田中心
福田-罗湖中心
3、《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西部发展轴
中部发展轴
东部发展轴 北部发展带

可持续城市发展模式探究——以深圳为例

可持续城市发展模式探究——以深圳为例

可持续城市发展模式探究——以深圳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

因此,可持续城市发展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全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城市,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深圳作为可持续城市发展的典范。

1. 城市规划方面城市规划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深圳市政府就制定了《深圳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并通过逐年修订规划,每年都有具体的计划和目标。

该规划中,注重了城市的生态与环境、人文与社区、经济与产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此外,深圳还采取了一系列建设性措施,如城市绿心、公共空间、历史建筑保护等,为城市规划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 城市交通方面城市交通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改善自身的交通状况,深圳市政府采取了大量的措施。

其中,地铁交通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深圳市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以及轻轨1号线都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

市政府还计划开展地铁6号线的建设,这些建设均是参照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标准和管理,满足了市民的出行需求。

3. 城市环保方面城市环保,无疑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深圳市环保局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法规和措施,如建立燃气供应现代化保障体系,防止环境污染等等,为环保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在环境保护方面,深圳市政府制定了大量的规定,在严格执行的同时,还增强了市民对于环保的认识。

4. 城市文化方面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形象和价值观的体现,它还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深圳市政府实行文化与城市规划的无限相融,在规划中纳入了历史建筑等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属性,增强了市民的创新意思,满足了市民的知识需求。

总之,深圳市政府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归功于深圳市政府领导的正确规划,正确的方向,恰到好处的力度。

在人们对未来城市发展持续性的期盼中,深圳市政府应继续深化城市发展,使其成为更为美好的城市,更为可持续的城市,更为令人信服的城市。

创新驱动发展——以深圳市为例

创新驱动发展——以深圳市为例

创新驱动发展——以深圳市为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各个城市都在追求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之一,更是以显著的成果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围绕这个主题,探讨深圳市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革新传统产业,引导产业升级深圳市最初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制造业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些传统产业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是,由于技术、设计和市场的变化,很多传统制造业需要进行技术和创新升级。

在这方面,深圳市一直在努力挖掘新的企业模式,推动技术创新以及引导传统产业转向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和先进材料制造,使得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方面,深圳市也积极投资和创造有利于新兴产业的环境。

例如,深圳市成立了多个创新科技园区,特别针对优势新兴产业,如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产业等,以此聚集一批优秀的创新企业和创业公司,提供良好的创新孵化与发展环境。

同时,深圳市也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为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支持作用,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三、增强创新能力,促进技术创新深圳市一直致力于增强创新能力,促进技术创新,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实际产业应用转化。

例如,深圳市引入高水平的人才,鼓励创新,提高科技成果应用的水平,最终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

同时,在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下,深圳市也加快了技术成果向市场转化和推广。

政府鼓励企业进行科技研究,通过企业自身的创新和技术能力,将科研成果变为实际产业应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四、建立完善的创新发展体系为了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深圳市建立了完善的创新发展体系。

从政府、企业到高等教育机构,深圳市鼓励多方面的合作和协调来推动创新和科技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例如,设立了联合研究基地、技术创新中心等机构,与国内外的大学、科研机构、院校以及行业协会进行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应用和产业升级。

五、进一步推动开放、高效的创新环境深圳市的成功之处在于其高效的创新环境。

城市剩余空间更新规划设计探究——以深圳为例

城市剩余空间更新规划设计探究——以深圳为例

城市剩余空间更新规划设计探究——以深圳为例摘要: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进入存量优化阶段,空间更新成为重要议题。

目前,大城市增量扩张式的发展已收效甚。

“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给当下的大规模城市造成了多种城市病,居住区与工作区分离,大量的潮汐交通和住房问题让人们的城市生活有苦难言。

在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城市建设也开始由增量扩张进入存量优化的新阶段。

城市中被废弃的、利用率不高的空间成为更新改造的首要目标。

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利用所有可用空间,尤其是尚未进行开发或利用的剩余城市空间。

本文以深圳为例,探讨剩余城市空间更新规划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城市剩余空间、更新规划、设计、深圳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人口和经济活力不断增长,城市空间利用压力也不断增大,特别是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空间利用压力更为明显。

城市的剩余空间资源,包括未得到充分利用、一度被开发的土地、人工卫星空间及水域空间等,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补充和扩展空间。

本文将以深圳市为例,探讨剩余城市空间资源利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深圳的剩余空间类型与利用状况1、未利用土地:深圳市的集体土地管理制度和城市土地资源缺乏等原因导致了许多土地被处于闲置状态,未被有效利用起来。

2、地下空间:深圳的地下空间包括各种管道、地下室等,大多数建筑物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地下空间闲置,可以进行更多的利用和规划。

3、水域空间:深圳地处海滨,水域面积较大。

没有充分利用起来的水域空间,可以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绿色屏障”。

总体来说,深圳在剩余空间利用方面存在大量的资源,需要针对其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规划和设计。

二、深圳剩余空间更新规划设计的现状与问题虽然深圳市的城市规划特别注重以人为本,但其剩余空间资源的利用却存在着不少问题,如:1、政策法规目前,深圳在剩余空间的利用和更新方面缺乏一套完整的政策法规体系,很难实现全面而有效的规划与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