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提分小技巧,翻译时如何紧扣语境
2020高考文言文翻译如何才能紧扣语境
高考文言文翻译如何才能紧扣语境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重头戏。
可是考生在这方面一直很困惑、很苦恼,训练了这么长时间,也做了很多文言文阅读,就是一直拿不了高分。
这其中固然有积累不够、不厚的因素,但更与考生在翻译时不好的习惯或者意识有关:总是把目光集中在题上,别的内容一概不看。
这样做很不好,因为任何一句话都不是孤立的,都需要与前后内容有一定的联系。
这就需要有语境意识,而且必须强化语境意识,只有把句子放在原文中,联系前后内容,方保翻译得心应手,取得高分。
一、翻译时如何分析语境语境就是言语环境,它包括句外语境,也包括句内语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包括内容因素,也包括结构因素。
(一)分析句内与句外语境先看句内语境。
具体要从内容与结构两个角度看。
翻译时一定要从内容上真正理解这句话,如是记叙性的,则要关注人物的身份、人际关系,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它是在描述物还是在描述人;如是说理性的,则要关注评述对象、内部逻辑关系。
总之,一定要从内容上真正理解这句话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懂得句子的整体意思后,再翻译就容易多了。
从结构上分析主要是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确定句子的主谓宾等语法成分,尤其要确定好动词,因为动词关涉很多内容,既涉及词类活用,也涉及主动被动;还有句式特点,如有无排偶句等。
再看句外语境。
句外语境包括文段内的上下文与外部语境(社会背景、情理事理、知识积累)。
分析句外上下文语境,主要是从内容上找到译句与上下文字上的意义关联点,次是看译句与上下文的语句结构上的内在联系,如存在句式的一致性。
联系语境的意识,不仅仅是停留在内容、语法阶段,还应推及逻辑事理层面、推及文章的写作目的层面。
译句大多与主人公的行为或作者的想法相关,翻译时,要想一想译出的句意是否符合生活逻辑,是否符合写作目的。
[边练边悟]1.请有意识地结合语境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高桢,辽阳渤海人。
桢少好学,尝业进士。
斡鲁讨高永昌,已下沈州,永昌惧,伪送款以缓师。
古代文言文翻译实用技巧和细节
古代文言文翻译实用技巧和细节1. 翻译前的准备工作在开始翻译古代文言文之前,有一些准备工作是必要的:- 熟悉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包括古汉语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 了解古代文言文的背景和时代背景,这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意境和语境。
- 阅读原文多次,确保对文章的整体语境和细节有充分的理解。
2. 技巧和细节以下是一些翻译古代文言文的实用技巧和细节,帮助你更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2.1 词语选择在翻译古代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词语的选择。
尽量选择与原文语境相符的现代汉语词汇,以保持原意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或与原文时代背景不符的词汇。
2.2 理解修饰关系古代文言文中的修饰关系较为复杂,要注意理清各个短语和句子之间的修饰关系。
需要仔细读懂修饰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以正确表达修饰的对象。
2.3 掌握特殊结构古代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和表达方式,例如典故引用、象征性说法和古代典籍的引文等。
理解和运用这些特殊结构,能够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2.4 重视语序和语气古代文言文的语序较为灵活,要注意把握好句子的顺序和结构,以保持原文的语气和韵味。
要注意谓语动词的正确位置,以及主谓宾等句子成分的搭配。
2.5 尊重句式和修辞手法古代文言文中常使用各种句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意思,如对仗、排比和修辞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尽量保留原文的句式和修辞手法,以使译文更加贴近原文的风格和表达效果。
3. 实践和反复演练翻译古代文言文需要不断的实践和反复演练。
阅读更多的古代文言文文章,尝试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与原文进行比较和对照,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通过实践和演练,你的翻译水平将得到不断提高。
> 以上是关于古代文言文翻译的实用技巧和细节,希望对你的翻译工作有所帮助。
祝你取得好成果!。
文言文翻译技巧的关键要点
文言文翻译技巧的关键要点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术、文化、历史研究等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语言特点和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文言文翻译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从语法、词汇和文化背景等方面介绍文言文翻译的关键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文言文。
一、语法要点1.充分理解句法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常采用主谓宾的结构,而且修饰成分的位置与汉语有所不同。
在翻译文言文时,要充分理解句子的结构,保持句子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2.运用适当的语序:文言文的语序灵活多变,常采用倒装、插入语等结构。
在翻译过程中,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选择合适的语序,保持句子的流畅和表达的准确性。
3.正确使用虚词:文言文中的虚词较多,如“之”、“乎”、“焉”等。
在翻译时,要准确把握虚词的含义和用法,避免翻译成现代汉语中不准确的虚词。
二、词汇要点1.理解词义的演变: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许多词义上的差异。
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和句子意义,理解词语的演变和特定含义,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
2.运用合适的词语:文言文中常用文学性、典雅的词语,如“吾”、“汝”、“尔”等。
翻译时,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词汇,既符合文言文的风格,又能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3.注意辞章的运用:文言文重视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原文中的修辞手法,并寻找与之相匹配的表达方式,以保持文言文特有的文学韵味。
三、文化背景要点1.了解历史文化知识:文言文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包含了许多涉及古代政治、宗教、礼仪等方面的内容。
翻译文言文时,要对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原文的意思。
2.尊重文化差异: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
在翻译过程中,要尊重文化差异,避免过度的现代意译,保留原文的风格和特点,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
3.注重出处和作者信息:文言文的翻译常常涉及到古代作品和著名的古代文人。
古文翻译实用技巧和细节
古文翻译实用技巧和细节古文翻译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艺术。
在翻译古文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实用技巧和细节,以确保翻译质量和准确性。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翻译古文。
1. 深入理解上下文古文中的语言和用词常常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此理解上下文是非常重要的。
仔细阅读整个句子和段落,寻找线索、逻辑关系和语境,以帮助您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
2. 善用词典和语料库在翻译古文时,词典和语料库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使用权威的古代汉语词典和在线语料库,以便检索古文中生僻词或专有名词的含义和用法。
同时,可以查找使用类似语言和词汇的现代文章,以得到更多参考。
3. 掌握古文的常用结构和修辞手法古文中常常采用一些特定的结构和修辞手法,例如对仗、排比、比喻等。
熟悉这些常用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翻译古文。
同时,也要避免过度翻译,保持古文的风格和特点。
4. 注意字义和词序古文中的字义和词序有时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仔细研究每个字的含义,并考虑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和顺序。
有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决定是否将某个字翻译为具体含义或抽象意义。
5. 保持简洁和清晰古文中通常以简洁和清晰的语言表达思想。
在翻译时,尽量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词汇。
保持原文的句子结构,并尽可能使用简洁的词语和短语准确表达原文的含义。
以上是一些古文翻译的实用技巧和细节。
通过深入理解上下文、善用词典和语料库、掌握古文的常用结构和修辞手法、注意字义和词序,以及保持简洁和清晰,您将能够更好地翻译古文,传达其原始的韵味和含义。
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精髓
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精髓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形式,是我国古代人民用来进行交流和创作的重要工具。
在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化、文学作品时,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的精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一、准确把握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通常是以主谓宾的形式呈现。
在翻译时,需要准确把握句子的结构,避免翻译出现句子成分缺失或者错误的情况。
要善于分析句子中的各个成分,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地翻译出原文的意思。
二、理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如比喻、夸张、借代等。
在翻译时,需要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含义和作用,将其准确地转化为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原文的意境和效果。
三、注意文言词汇的特点文言文中的词汇与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差异,很多词汇在语义和用法上都有所不同。
在翻译时,需要仔细研究文言词汇的含义和用法,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翻译。
同时,要注意文言词汇的词性特点,灵活运用语序和语态来表达原文的意思。
四、注重上下文的理解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典故、古代典籍等丰富的文化背景,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才能准确理解。
在翻译时,要注重理解上下文的内涵,避免将特定文化背景的含义误译。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了解相关背景知识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五、追求准确与通顺的平衡文言文的翻译既要求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又要求表达通顺自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在翻译时,需要权衡准确与通顺之间的关系,力求找到一个平衡点。
可以根据上下文的需要,适当进行调整和转换,使译文更加符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总之,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技巧需要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素养,同时也需要不断的实践和研究。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善于分析和把握句子结构,熟练运用修辞手法,注意文言词汇的使用,注重上下文的理解,追求准确与通顺的平衡,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将古代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
高考语文古文翻译技巧
高考语文古文翻译技巧古文作为高考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较难的考点。
在阅读和翻译古文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翻译古文的意思。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语文古文翻译技巧,帮助学生提升古文水平。
一、全文理解:全文理解是翻译古文的基础。
在翻译古文时,首先要明确全文的主旨,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化背景。
通过阅读全文,可以了解文章的基本脉络和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进行翻译。
二、词义理解:古文中经常使用一些生僻的词汇和词义,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在翻译古文时,我们要注重词义的理解。
可以通过查阅词典、阅读古文注释和参考资料等方式,加深对生词的理解和掌握。
三、语法分析:古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常常使用倒装、并列句、比喻等修辞手法。
因此,在翻译古文时,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语法分析,理解并准确运用古文的语法规则。
四、省略理解:在古文中,作者常常使用省略的表达方式。
为了准确地翻译古文,我们需要通过上下文推断和逻辑判断,补全省略的内容。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古文中一些代词或指示词的具体指向,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五、意象把握:古文中经常使用一些形象的描写和意象,这给学生理解和翻译带来了困难。
在翻译古文时,我们需要注重对意象的把握。
通过对句子和段落的整体理解,抓住作者的形象描写和意境表达,以便更好地翻译古文。
六、逐字逐句翻译:在翻译古文时,我们要注意逐字逐句地翻译,尽量保持原文的句式和修辞特点。
通过逐字逐句的翻译,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的意思,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翻译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七、实践演练:提高古文翻译水平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演练。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文材料进行阅读和翻译,并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
通过多次的实践演练,逐步提高古文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总结起来,高考语文古文翻译技巧包括全文理解、词义理解、语法分析、省略理解、意象把握、逐字逐句翻译和实践演练等。
通过掌握这些技巧,可以有效提高古文翻译的水平,更好地应对高考语文考试中的古文题目。
文言文翻译两大关键——着眼3处,考虑6点
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句子的意思,能从语句内容、语意阐释和语气效果等方面把这个句子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文言文翻译对理解文言文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文学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的是考生文言文的综合能力和做题的细心程度,是文言文的重点,也是最容易失分的点。
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可按以下两步骤进行。
一、从3处着眼——明确得分点在哪里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
命题人设置文段中的某一句作为翻译题,说明此句有特殊之处。
或考其中的某实词、某虚词,或考其中的某句式,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首先要思考所翻译句的命题点在哪里,抓住了命题点,也就抓住了基本的得分点。
这3个得分点在前面3个学案中已详细讲解,本处仅作简要说明。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提示:在翻译句子之前,请先找出“关键实词”“关键虚词”“文言句式”,然后再作解释)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
少入太学,甫冠,第进士。
屏处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义,徽宗召诣阙。
为帝言:“人主一日万几,所恃者是心耳。
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
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之原。
”遂请罢钱塘制造局。
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教授。
……(根)言:“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
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
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
以宠元勋盛德,犹虑不称,况出于闾阎干泽者哉。
虽赵普、韩琦佐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之。
其次如田园、邸店,虽不若赐第之多,亦愿日削而月损之。
如金帛好赐之类,亦不可不节也。
”书奏,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五》) 1.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
关键实词:“累”译为“拖累”;“贤”,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良的人;“不肖”,古今异义词,译为“坏人”;“振”译为“振作”。
文言文翻译题技巧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其言简而意赅,其文深而意远。
翻译文言文,实为考查考生文言功底与语言运用能力之要。
兹就文言文翻译题之技巧,略述如下:一、通读全文,把握大意翻译文言文之前,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
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只有明确了文章的主旨,才能在翻译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分析句子结构,划分句读文言文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往往由多个词组成。
在翻译过程中,要分析句子结构,划分句读,明确句子成分。
对于句子中的省略成分,要依据上下文进行补充。
同时,要注意句子中的倒装、被动等特殊句式。
三、准确翻译实词、虚词文言文中,实词、虚词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元素。
翻译时,要准确把握实词、虚词的含义。
以下是一些翻译实词、虚词的技巧:1. 实词翻译:结合上下文,理解实词的具体含义。
对于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实词,要结合语境进行判断。
此外,注意一些实词的活用现象,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等。
2. 虚词翻译:虚词在句子中起辅助作用,翻译时要注意其功能。
对于常见的虚词,如“之”、“乎”、“者”、“也”等,要掌握其基本用法。
同时,注意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如前置、后置、省略等。
四、注意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现象较为常见。
翻译时,要关注这些现象,准确把握词义。
1. 词类活用:文言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类可以活用为其他词类。
翻译时,要结合上下文,判断词类的活用情况。
2. 古今异义:文言文中,一些实词、虚词在古代和现代的含义有所不同。
翻译时,要关注这些古今异义现象,准确把握词义。
五、保持句子通顺,忠实原文翻译文言文时,要尽量保持句子通顺,忠实原文。
在翻译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 避免生硬直译,尽量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2. 对于一些难懂、晦涩的句子,可以适当增删词语,使译文更加流畅。
3. 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使译文具有连贯性。
4. 忠实原文,不随意增删内容,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2023年文言文翻译满分技巧盘点整理
2023年文言文翻译满分技巧盘点整理文言文翻译满分技巧盘点文言文翻译技巧(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依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看原文词义。
(2)翻译“六字法”:留、删、换、调、补、变。
第一步,结合上下文语境,了解所译文句大体意思,做到心中有数,并找出句中需要着重翻译的重点词,一则为理清句意,二则为后面给重点词选择恰当的意思做预备。
其次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①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①“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主要有:①句首:“夫”、“盖”等发语词。
①句中: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如“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等,表提顿作用的助词,如“者”“也”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中的“也”。
表并列和顺承关系的连词,如“予与四人拥火以入”中的“以”。
①句末:补足音节的助词,如“顷之,烟炎张天”中的“之”。
以上的文言虚词在实际的翻译中,都无须译出,若强译,则属错误。
①“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①把古代用现在已不用的词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①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所以在翻译时,要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第三步,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① “调”就是调整句式。
需要调整的句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特别句式,一是固定句式。
需调整的特别句式主要是指倒装句(特别句式有有推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翻译时,要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古汉语中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不亦……乎”、“无乃……乎”“……孰与……”等,翻译时,要把这些特别句式按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和口决
文言文阅读难?其实只要找对方法,晦涩难啃的文言文一样可以顺利被拿下。
老师们精心整理了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和口诀,还不快快拿去!首先要把每个实虚词的解释了解透彻,这是基本,就好比看一篇文章一样,如果这篇文章有很多字你不认识,那么你肯定一知半解或者看不懂。
剩下的时间看一下并用笔标记一下不会的那些实虚词并把它背诵下来(这里说的是注重平时练习所得,并非考场)。
接下来我们讲解文言文阅读考场做题的方法及做题技巧。
一、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
众所周知,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独立解题的特殊性,因此不少学生心理上比较紧张,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
其实这种作法是很不正确的,作为文言应试的阅读应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初读全文。
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
最近几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传记的,看这样的文章要知道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正反好坏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现一种特殊的品格和性格。
这要求考生解读人物关系,体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
作者写人物传记,或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出于个人目的,通过人物传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考生能分析传记的基本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内容上: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既符合于传统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教育意义。
第一遍能懂六七成即可。
往届有些考生在读文言语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语句上纠缠,非要字字句句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反而难以明其大意。
应该说,学生当中这种情况存在还是非常普遍的,其实你应该明白,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它所选的文言语段一定不会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
所以大可不必因此而紧张。
第二步:细读题目。
在这一步骤当中,须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
(简明)中学文言文翻译技巧
(简明)中学文言文翻译技巧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阶段研究文言文翻译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下面将介绍一些简明有效的中学文言文翻译技巧,帮助学生提高翻译水平。
1. 充分理解原文
在进行文言文翻译之前,首先要充分理解原文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理解原文是成功翻译的基础,因此要仔细阅读,分析原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结构,掌握其所表达的内容。
2. 注意文言文的特点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着词汇、句法、语境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翻译中要注意其特点。
文言文常使用古代的词汇,句子结构较复杂,需要灵活运用。
要学会辨析文言文的词义,理解文言文中的典故和修辞手法等,以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
3. 翻译时保持简明扼要
文言文注重简练的表达,因此在翻译时要力求简明扼要。
不必拘泥于每个字词的翻译,而是注重传达原文的意思。
可以适当删减或调整句子结构,使译文更通顺且容易理解。
4. 注重上下文的语境
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典故和修辞手法,需要注重上下文的语境。
在翻译时,要全面考虑上下文的意义,理解细微的隐含信息,以确定最合适的翻译方法。
5. 涉及文化背景的处理
文言文往往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需要对相关文化背景有所了解。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辨析典故、古代人名、地名等文化元素,以准确表达原作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通过以上几点中学文言文翻译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作品,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希望这些技巧能对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起到指导作用。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文言文翻译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者总是选择那些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关键性词语的句子来考查,并将其设定为阅卷的“采分点”。
文言文翻译题一般是从以下三个层面赋分的:字词层面,关键实词、虚词;句式层面,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语意层面,语意通顺,语气一致。
对于考生来说,必须有强烈的“采分点”意识,并且在具体翻译中落实到位。
一、悟词义——重点实词要落实所谓重点实词,就是那些在句子中承担关键意义的、意义有别于现代汉语的或有多重义项的词语。
翻译时既要借助于平时的积累与联想,又要结合语境仔细推敲,以防误译。
1.译准古今异义词为了考查考生对关键实词的精准理解,命题者通常会选用那些最容易以今律古的实词来翻译。
对此考生要有足够的警惕,千万不可先入为主,“今为古用”,应该紧紧结合语境确定其义。
如文段1第(1)句中的“廉”字,文段2第(1)句中的“物”字,都是容易以今律古的实词,应借助积累与语境,准确译为“调查”“人们”。
这两个字都是单音节的古今异义词,对于那些形同现代汉语双音节词而实为两个词的古今异义词更要格外注意,它们是两个词,应拆开翻译。
如文言文中的“妻子”应为“妻子”“儿女”两个词义。
2.译准多义词重要实词虽然有多个义项,但在具体句子中只能有一个义项切合。
因此,要学会利用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确定该实词的准确义项。
在语境中确定多义词的义项,特别要注意一词中几个相近而又易混的义项。
如“爱”字,义项“爱护”“爱怜”“爱惜”较难区分;“坐”字,义项“犯罪”与“判罪”易混;“治”字,何时作“治理”,何时作“治理得好、天下太平”等。
不管如何易混,只要真正到了语境中,就只有一个义项是最恰当的。
这时,也只有细辨语境,代入检验来确定了。
记住:只要把词放在句中理解,把句放在段(篇)中读,一切问题皆有可能解决。
3.译准专有名词“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这一考点已正式走进《考试说明》,考查中既单独设题,又在翻译中体现。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10大方法,古文翻译轻松拿满分
文言文答题技巧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2.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3.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
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4.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
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2文意理解题型(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
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
(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
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6)表述正确,文字简练。
文言文翻译的小妙招
古文者,先民之遗言,智慧之结晶,传承之瑰宝也。
然文言文与白话文相隔千年,文风迥异,词语用法亦大有不同。
翻译文言文,实为一大难题。
今人欲领略古人之智慧,必先学会翻译文言文。
兹为读者提供几则小妙招,以助一臂之力。
一、词汇对照,知其本义文言文中,许多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有所差异,翻译时需对照词典,了解其本义。
如“牛鼎烹鸡”,原意为用大鼎煮鸡,今多比喻大材小用。
又如“马首是瞻”,原意为以马头为方向,今多比喻跟随别人行动。
掌握词语本义,有助于准确翻译。
二、句子分析,结构清晰文言文句子结构较为复杂,翻译时需先分析句子结构。
常见的句子结构有: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主谓宾补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等。
分析句子结构,有助于理清句子成分,准确翻译。
三、语境理解,意译为主文言文翻译,既要忠实原文,又要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翻译时,需注意语境理解,以意译为主。
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原句为词牌《虞美人》的开头,翻译时可根据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意译为“你问我心中有多少忧愁?就像那东流的一江春水。
”四、修辞手法,灵活运用文言文中,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
翻译时,可根据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灵活运用修辞手法,使译文生动形象。
如“红颜薄命”,原句中“红颜”指美丽的女子,“薄命”指寿命短暂。
翻译时,可运用比喻手法,译为“红颜薄命,如花美眷,终究难逃命途多舛。
”五、参考现代文,借鉴表达文言文翻译,可适当参考现代文,借鉴其表达方式。
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原句为《桃花扇》中的一句话,翻译时,可借鉴现代文的表达方式,译为“天下兴亡,人人有责。
”六、反复校对,精益求精翻译文言文,需反复校对,确保译文准确无误。
在翻译过程中,可先完成初稿,然后逐句校对,修改润色。
此外,可请教他人,听取意见,使译文更加完美。
总之,翻译文言文并非易事,需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以上六则小妙招,希望能为读者在翻译文言文的过程中提供帮助。
文言文翻译的5大秘诀
文言文翻译的5大秘诀
(3)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切记,这种倒装句一旦出现,一定是得分 点。大体有三种情况:
✔1.谓语后置,前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定语后置,前移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文言文翻译的5大秘诀
(6)缩,就是缩减,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 将其意思凝缩。这种类型的翻译题,考试时不多见。出现了也不是得分点。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句:“(秦)有吞并天 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文言文翻译的5大秘诀
另外补充两个知识点: 1. 直译 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对于文言文的实词、大部分虚 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则,在考查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确的翻译。 记住,直译才能得分。
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文言文翻译的5大秘诀
2. 意译 就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 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 但,考试往往不出这种需要意译的翻译题。
✔3、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 例:“然则……”:换成“既然这样,那么……”;“何以………?”换成“根据什么……”。
在这里,因为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因此要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才 能使句子正确。
文言文翻译的5大秘诀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是一个多义词,它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 战争”等义项。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兵器”。
22版:扣准语境,落实“分点”,精准翻译句子
2.翻译中需要意译的多是使用固定词语或修辞手法(比喻、互文、用典、 借代、委婉)的地方。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意译的特点。 (1)纵一苇之所如。 译文:_任__凭__小__船__随__意__漂__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一苇”使用比喻,可以只译出本体,或改成明喻翻译。
大一轮复习讲义
Ⅲ 核心突破
落实比方法更重要
突破五 扣准语境,落实“分点”,精准翻译句子
【导语】 语句翻译是文言文学习的核心能力,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中 之重,更是一轮文言文复习的头等任务。如何完成这项艰巨任务呢?一 方面,要掌握翻译所需的知识、能力和技巧;另一方面,要加大训练力 度,在练习中掌握翻译。
(2)借代的翻译。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借代的使用上差别很大,在 古代汉语中,如果把借代直译过来,会让人不易理解和接受,所以借代 应意译,译为它所代指的人或物。如“缙绅”本义是指古代大臣上朝将 手板插在腰带里,如果出现在句中,应译成它的借代义“做官的人”。
(3)夸张的翻译。①状态、程度方面的夸张,在翻译时前面要加上 “像要”或“快要”。如“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廉 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怒发上冲冠”,可译为“因愤怒而使头发竖起, 像要顶起帽子”。②数量方面的夸张,可把数量词换成表示 “多”“高”“大”等的副词或形容词。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 名”(《木兰诗》),可译为“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
(3)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译文:_沛__公__承__受__不__住__酒__力__,__不__能__前__来__告__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杯杓”用的是借代手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提分小技巧,翻译时如何紧扣语境?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重头戏。
可是考生在这方面一直很困惑、很苦恼,训练了这么长时间,也做了很多文言文阅读,就是一直拿不了高分。
这其中固然有积累不够、不厚的因素,但更与考生在翻译时不好的习惯或者意识有关:总是把目光集中在题上,别的内容一概不看。
这样做很不好,因为任何一句话都不是孤立的,都需要与前后内容有一定的联系。
这就需要有语境意识,而且必须强化语境意识,只有把句子放在原文中,联系前后内容,方保翻译得心应手,取得高分。
01翻译时如何分析语境语境就是言语环境,它包括句外语境,也包括句内语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包括内容因素,也包括结构因素。
一.分析句内与句外语境先看句内语境。
具体要从内容与结构两个角度看。
翻译时一定要从内容上真正理解这句话,如是记叙性的,则要关注人物的身份、人际关系,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它是在描述物还是在描述人;如是说理性的,则要关注评述对象、内部逻辑关系。
总之,一定要从内容上真正理解这句话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懂得句子的整体意思后,再翻译就容易多了。
从结构上分析主要是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确定句子的主谓宾等语法成分,尤其要确定好动词,因为动词关涉很多内容,既涉及词类活用,也涉及主动被动;还有句式特点,如有无排偶句等。
再看句外语境。
句外语境包括文段内的上下文与外部语境(社会背景、情理事理、知识积累)。
分析句外上下文语境,主要是从内容上找到译句与上下文字上的意义关联点,次是看译句与上下文的语句结构上的内在联系,如存在句式的一致性。
联系语境的意识,不仅仅是停留在内容、语法阶段,还应推及逻辑事理层面、推及文章的写作目的层面。
译句大多与主人公的行为或作者的想法相关,翻译时,要想一想译出的句意是否符合生活逻辑,是否符合写作目的。
[边练边悟]1.请有意识地结合语境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高桢,辽阳渤海人。
桢少好学,尝业进士。
斡鲁讨高永昌,已下沈州,永昌惧,伪送款以缓师。
是时,桢母在沈州,遂来降,告以永昌降款非诚,斡鲁乃进攻。
文言文翻译抢分小技巧
文言文翻译抢分小技巧文言文翻译抢分小技巧考试越来越近了,文言文翻译一直是不少同学失分的重灾区,下面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文言文翻译题的小技巧,希望能帮你在今后的考试中多拿几分。
一、翻译的标准“信、达、雅”是得到公认的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翻译的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三、翻译的步骤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
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简言之,通读全句,标注要点;关注全文,准确理解;按照词序,对应翻译;调整全句,符合规范。
四、翻译的方法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有:留、删、补、换、调、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提分小技巧,翻译时如何紧扣语境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重头戏。
可是考生在这方面一直很困惑、很苦恼,训练了这么长时间,也做了很多文言文阅读,就是一直拿不了高分。
这其中固然有积累不够、不厚的因素,但更与考生在翻译时不好的习惯或者意识有关:总是把目光集中在题上,别的内容一概不看。
这样做很不好,因为任何一句话都不是孤立的,都需要与前后内容有一定的联系。
这就需要有语境意识,而且必须强化语境意识,只有把句子放在原文中,联系前后内容,方保翻译得心应手,取得高分。
翻译时如何分析语境语境就是言语环境,它包括句外语境,也包括句内语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包括内容因素,也包括结构因素。
一.分析句内与句外语境先看句内语境。
具体要从内容与结构两个角度看。
翻译时一定要从内容上真正理解这句话,如是记叙性的,则要关注人物的身份、人际关系,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它是在描述物还是在描述人;如是说理性的,则要关注评述对象、内部逻辑关系。
总之,一定要从内容上真正理解这句话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懂得句子的整体意思后,再翻译就容易多了。
从结构上分析主要是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确定句子的主谓宾等语法成分,尤其要确定好动词,因为动词关涉很多内容,既涉及词类活用,也涉及主动被动;还有句式特点,如有无排偶句等。
再看句外语境。
句外语境包括文段内的上下文与外部语境(社会背景、情理事理、知识积累)。
分析句外上下文语境,主要是从内容上找到译句与上下文字上的意义关联点,次是看译句与上下文的语句结构上的内在联系,如存在句式的一致性。
联系语境的意识,不仅仅是停留在内容、语法阶段,还应推及逻辑事理层面、推及文章的写作目的层面。
译句大多与主人公的行为或作者的想法相关,翻译时,要想一想译出的句意是否符合生活逻辑,是否符合写作目的。
边练边悟1.请有意识地结合语境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高桢,辽阳渤海人。
桢少好学,尝业进士。
斡鲁讨高永昌,已下沈州,永昌惧,伪送款以缓师。
是时,桢母在沈州,遂来降,告以永昌降款非诚,斡鲁乃进攻。
既破永昌,遂以桢同知东京留守事,授猛安。
(节选自《金史·高桢传》,有删改)翻译:答案:此时,高桢的母亲在沈州,他于是前来投降,把高永昌送投降文书不是出于诚心一事告诉斡鲁,斡鲁于是进攻高永昌。
(采分点:“遂”“降款”;“遂来降”后省略主语;“告以永昌降款非诚”,介宾短语后置句)参考译文:高桢,辽阳渤海人。
高桢年少时就喜欢学习,曾经从事进士举业。
金朝斡鲁攻打高永昌,攻下沈州后,高永昌畏惧,假装送投降文书作为缓兵之计。
此时,高桢的母亲在沈州,他于是前来投降,把高永昌送投降文书不是出于诚心一事告诉斡鲁,斡鲁于是进攻高永昌。
打败高永昌后,任命高桢为同知东京留守事,授予猛安。
二.特别关注从人物对话中截取片段要求翻译的语句的语境从人物对话中截取语句要求翻译,是命题者较通行的做法,考生对这样的语句的语境关注远远不够,以致出现译不准、改变原意的情况。
如何关注这类语句的语境呢?(1)了解说话人对话前后语境,如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说这番话的,是对谁说的,对话之后的结果如何,等等。
(2)关注该语句所在“说话”中的语境,如它的前面是什么内容,后面是什么内容,说话的目的是什么。
尤其是句中人称代词和省略内容,避免把说话者的人称搞错,如句中代词“之”本该译为“我”却译成了“他”等。
边练边悟2.请结合对话语境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曾樱,字仲含,峡江人。
天启二年,稍迁常州知府。
樱持身廉,为政恺悌公平,不畏强御。
屯田御史索属吏应劾者姓名,樱不应。
御史危言恐之,答曰:“僚属已尽,无可纠,止知府无状。
”因自署下考,杜门待罪。
抚按亟慰留,乃起视事。
(节选自《明史·曾樱传》,有删改)翻译:答案:御史用严厉的话恐吓他,曾樱回答说:“下属已经尽力,没有可纠举弹劾的,只有我表现不好。
”[采分点:“危言”“纠”“止”;大意对;“答曰”应补出省略的主语“曾樱”;“僚属”根据上下文应译为“下属”(曾樱的下属),不是自指;“知府”应译为“我”]参考译文:曾樱,字仲含,峡江人。
天启二年,逐渐升迁常州知府。
曾樱保持自身清廉,施政和乐平易公平,不畏强暴。
屯田御史向他索要属吏中应受弹劾的官员姓名,曾樱不回应。
御史用严厉的话恐吓他,曾樱回答说:“下属已经尽力,没有可纠举弹劾的,只有我表现不好。
”于是自己署名考核为下等,闭门等待罪罚。
抚按官急忙安慰挽留,他才出来处理政事。
翻译中需要紧扣语境的主要情形一.借助语境确定关键词、疑难词的含义对于译句中关键词、疑难词的推敲、翻译,可以通过字形推知字义,可以通过组词猜测词义,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联系句内外语境推敲进而确定其义。
例如《窦参传》中的一道翻译题:按狱江淮,次扬州,节度使陈少游骄蹇,不郊迎,令军吏传问,参正辞让之,少游悔惧,促诣参,参不俟济江。
考生翻译这个句子时,恐怕对“蹇”“问”“促”三个词拿不准。
可以分析语境先把握大意,句中的“窦参”与“陈少游”是上下级关系,叙述两件紧紧相连的事:窦参巡视到扬州,陈少游未去迎接;等到陈少游后悔害怕了,再去见窦参,窦参已渡过长江而去了。
从“参正辞让之”可以推知是因为陈少游“骄蹇”,“蹇”义既可以从邻字“骄”字推出,也可以从“让之”反推。
“问”在这里不是“询问”,而是说陈少游没有亲自去迎接,只是派军吏传达“问候”。
“促”在这里不是“催促”,从“悔惧”一词可以推出应是“急促”“急忙”。
边练边悟3.请结合语境推敲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词义,并翻译全句。
郭载,字咸熙,开封浚仪人。
端拱二年,擢引进副使、知天雄军,入同勾当三班,出知秦州兼沿边都巡检使。
先是,巡边者多领兵骑以威戎人,所至颇烦苦之。
载悉减去,戎人感悦。
迁西上阁门使,改知成都府。
载在天雄军,屡奏市籴朝臣段献可、冯侃等所市粗恶,军人皆曰“此物安可充食”。
太宗颇疑,使覆验之,及报,与载奏同。
献可等皆坐削官,仍令填偿。
载行至梓州,时李顺已构乱,有日者潜告载曰:“益州必陷,公往当受祸,少留数日可免。
”载怒曰:“吾受诏领方面,阽危之际,岂敢迁延邪?”即日入成都。
顺兵攻城益急,不能拒守,乃与樊知古率僚属斩关出,以余众由梓州趋剑门,随招安使王继恩统兵讨顺,平之,复入成都。
(节选自《宋史·郭载传》,有删改)(1)太宗颇疑,使覆验之,及报,与载奏同。
翻译:(2)“吾受诏领方面,阽危之际,岂敢迁延邪?”即日入成都。
翻译:答案:(1)太宗十分怀疑,派人去复查这件事,等到复查的人回复,(结果)与郭载上奏的相同。
(“覆”意为“再、重”,解释为“再次”“重新”“又”等,视为正确答案。
如解释为“反复”“多次”“前往”等,不得分)(2)“我接受诏命统率一个地方的军政事务,面临险境的时候,怎么敢停留不前呢?”(郭载)当天就进入了成都。
[“方面”译为“一个地方的军政事务”,古汉语词典解释为“较大的行政区划”,又解释为“独当一面的职务”。
所以“地方”(行政区划)和“地方长官”两类答案均可得分。
如果译为“军队”“方方面面”“成都”等则不得分。
“阽”译为“面临”]参考译文:郭载,字咸熙,开封浚仪人。
端拱二年,郭载被提拔为引进副使、天雄军知军事,入朝共同管理三班,(不久)出京担任秦州兼沿边都巡检使。
之前,巡察边境的官员常常率领兵马欺凌戎人,他们到一个地方,戎人都深受其苦。
郭载全部裁撤了巡察边境的兵马,戎人十分感激他。
郭载调任西上阁门使,又改任成都知府。
郭载在天雄军的时候,多次上奏说收购粮食的官员段献可、冯侃等人购买的军粮质量粗糙低劣,士兵们都说“这种东西怎么能做食物呢”。
太宗十分怀疑,派人去复查这件事,等到复查的人回复,(结果)与郭载上奏的相同。
段献可等人全部因此而被免去官职,并且被责令补偿军粮。
郭载出发到梓州,当时李顺已经作乱,有个占卜者悄悄地告诉郭载说:“益州一定会陷落,您去那里会遇到灾祸,少留几天可以免去灾祸。
”郭载愤怒地说:“我接受诏令统率一个地方的军政事务,面临险境的时候,怎么敢停留不前呢?”(郭载)当天就进入了成都。
李顺的军队攻城愈发紧急,郭载无法抵抗坚守,就与樊知古率领部下冲出城门突围,带着剩余的手下从梓州赶往剑门,跟随招安使王继恩率军讨伐李顺,平定了叛乱,再次进入成都。
二.借助语境补出省略成分(主要是主语)和代词的指代义(1)借助语境译出省略成分省略是文言文突出而普遍的语言现象。
考生如果对此认识不够,重视不够,在翻译时只满足于字字落实,对省略成分缺少足够的分析,就会导致翻译出的语句难言通顺,自然难以得到满意的分数。
为此,要强化增加省略成分的翻译意识。
当然,要补出省略成分,只有借助语境。
要联系前后语境揣摩句意,找出行为动作的发出者和受支配者。
文言文省略的成分很多,如“之”“于”介词的省略、宾语的省略,这些较容易掌握。
这里尤其要谈谈主语的省略。
主语省略尤其常见,而考生恰恰缺少补充主语的意识。
翻译的要求之一就是语意的连贯,主语的悄然转换,如果不能及时补正,就会造成句意逻辑失当。
因此,主语的补出直接关系到语意的连贯、通顺。
边练边悟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注意补出相应的句子主语。
曾樱,字仲含,峡江人。
十年冬,帝信东厂言,以樱行贿谋擢官,命械赴京。
士民以樱贫,为醵金办装,耆老数千人随至阙下,击登闻鼓讼冤。
帝命毋入狱,俟命京邸。
寻以衡、永多寇,改樱湖广按察使,分守湖南,给以敕。
(节选自《明史·曾樱传》,有删改)翻译:答案:不久因为衡阳、永州多贼寇,皇上改任曾樱为湖广按察使,让他分管湖南,授予敕命。
(采分点:“改”(改任),“给以”(授予)。
句意主要设在主语转换上,“改”“分守”“给以”三句的主语并不完全相同,分别是“皇上”改任,“曾樱”分管,“皇上”授予)参考译文:曾樱,字仲含,峡江人。
崇祯十年冬天,皇上相信东厂的话,认为曾樱行贿谋求升官,就命令把他套上刑具送到京师。
当地的士绅、百姓因为曾樱家里清贫,为他凑钱准备了行装,几千名年高德厚的人跟着他到京师,敲登闻鼓为他诉冤。
皇上传令不要把曾樱送进监房,让他在京师的官邸中听候命令。
不久因为衡阳、永州多贼寇,皇上改任曾樱为湖广按察使,让他分管湖南,授予敕命。
三.借助语境,检验译好的语句将译好的句子代入语境检验,看看是否合乎文理、事理、情理,是否与上下文语意贯通、顺畅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