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笔记(中国地图版)

合集下载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知识点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知识点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知识点部编九年级历史教材是九年级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教材,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部编九年级历史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秦朝和汉朝1. 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即嬴政,统一六国后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帝的君主。

他实行了许多改革措施,如统一货币、度量衡等,以加强中央集权。

同时,他还修建了万里长城和兵马俑等伟大的工程。

2. 汉朝的兴起汉高祖刘邦在秦朝灭亡后建立了汉朝,并成为汉高祖。

汉朝时期,实行了很多有益的政策,如推行“恢复故业”政策,重用贤能之人,以及开创了科举制度等等。

3. 汉朝的辉煌汉朝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如司马迁、杨修等等。

同时,还建立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方的交流与贸易。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1.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主要是指三国魏、蜀、吴之间的鏖战。

其中,魏国以曹操为首,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孙权建立了吴国政权。

2. 魏晋南北朝的兴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这段时期遭受了许多外族的侵扰。

其中,北方被匈奴、鲜卑、鲜族等游牧民族不断侵扰,南方则受到了交趾、琉球等岛民的威胁。

三、隋唐时期的繁荣1. 隋文帝的统一隋文帝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他统一了北方和南方,恢复了两汉以来的鼎盛局面。

隋文帝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修筑大运河、实行均田制等等。

2. 唐太宗的治理唐太宗,即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实行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如废除均田制,恢复土地私有制,改革官制,加强对外援助等等。

这些政策使得唐朝的国力进一步增强。

3. 唐代的繁荣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经济发展迅猛,文化艺术达到了高峰。

丝绸、茶叶等商品贸易非常发达,唐朝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四、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与文化1. 宋朝的政治体制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但政治上却表现出许多弱点。

九年级历史笔记整理

九年级历史笔记整理

九年级历史笔记整理第一章: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一、古白族文化的特点与贡献古白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明之一。

在古白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特点是仰仗稻作农业。

通过高度发展的农业,古白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

此外,古白族还以丰富的艺术创作和建筑工程而闻名于世。

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古代文明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通道之一。

通过贸易与文化交流,东西方文明互相借鉴、交流思想、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

三、中西方文明的对比中西方文明有许多共同点,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西方文明在宗教信仰、价值观、政治制度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中西方文明的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珍视自己的文化,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第二章:中国古代社会的演变一、封建社会的形成与特点中国古代社会以封建制度为基础,形成了独特的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地主农奴关系、君主专制、宗族礼法等。

封建社会的演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社会阶级与社会变迁中国古代社会存在着不同的社会阶级,如地主、农民、手工业者等。

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推动了社会的变迁和进步。

同时,社会变迁也反过来影响着不同社会阶级的地位和利益。

第三章:近代中国的新变局一、近代中国的社会与政治变革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与政治变革。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殖民势力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不断进行反抗与斗争。

辛亥革命后,近代中国迎来了新的变局,开始进行尝试性的政治改革。

二、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与困境近代中国国力的衰落引发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中国人民希望通过近代化来摆脱不断的国家危机。

但是,在列强的压力和内外斗争的影响下,中国现代化进程遇到了诸多困境。

第四章:当代中国的变革与发展一、改革开放与中国的崛起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中国迈向了崛起的道路。

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中国的崛起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异域风情与文艺复兴1.异域风情• 1.1 文艺复兴与地理大发现• 1.2 地理大发现的背景和意义• 1.3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的影响• 1.4 地理大发现对中国的影响2.文艺复兴• 2.1 文艺复兴的背景和特点• 2.2 文艺复兴的意义和影响• 2.3 文艺复兴对科学技术的贡献• 2.4 文艺复兴对欧洲艺术的影响• 2.5 文艺复兴与欧洲宗教改革第二章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1.封建社会的瓦解与新的社会阶级• 1.1 封建制度的瓦解• 1.2 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1.3 乡村社会的变革• 1.4 城市社会的变革2.工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2.1 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 2.2 工业革命的经济基础• 2.3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2.4 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第三章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旧中国与世界• 1.1 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 1.2 西方列强的侵略• 1.3 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2.中国社会的变革• 2.1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2.2 清朝政治改革的尝试与失败• 2.3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第四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一战后的中国1.第一次世界大战•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参战国家•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略和战术•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2.一战后的中国• 2.1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2.2 五四运动的影响• 2.3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第五章中国近代史的中期1.北洋政府的建立与军阀混战• 1.1 三民主义和北洋政府的建立• 1.2 军阀混战的原因和特点• 1.3 军阀混战对中国的影响2.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抗日战争的爆发• 2.1 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 2.2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全民族抗战• 2.3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六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1.第二次世界大战•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参战国家•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和战术•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败2.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 2.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局势• 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科技的推动• 2.3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各国经济的影响第七章新中国的诞生与社会主义建设1.新中国的诞生•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2 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 1.3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2.社会主义建设• 2.1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2.2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济政策• 2.3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精神文化建设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的总结,涵盖了异域风情与文艺复兴、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一战后的中国、中国近代史的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以及新中国的诞生与社会主义建设等主要内容。

九年级历史下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下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夏、商、周:这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三个主要时期,夏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是中国古代的第二个朝代,周是商朝被周文王推翻后建立的朝代。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各国割据,矛盾激化,最终演变为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最频繁的时期,也是孟子、墨子等思想家活动最为频繁的时期。

3.秦汉三国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三国时期是汉朝灭亡后,三国魏、蜀、吴分裂的时期,著名的三国人物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

4.隋唐五代: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王朝,五代时期是唐朝灭亡后,五个割据的朝代相继出现的时期。

5.宋元明清: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北方的辽金国家继承而来的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一个王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中唯一一个由人民农民起义建立的朝代,清朝是满洲人建立的一个王朝。

二、世界古代史知识点1.远古时代:旧石器时代是人类从猿到人的演化时期,新石器时代是人类进入农耕经济的时期。

2.古代文明:古代文明主要分布在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华及黄河流域、希腊及罗马地区。

3.古典时代:古希腊是世界上第一个民主国家的发源地,古罗马是古希腊文化的继承者,并建立起罗马帝国。

4.中世纪:中世纪是指西方欧洲文化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主要包括罗马帝国灭亡后的黑暗时期、封建社会时期以及十字军东征历史。

5.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5世纪至16世纪欧洲一系列思想和文化上的运动,它重新发现了古典文化,并推动了欧洲文化的繁荣。

6.大航海时代:大航海时代是欧洲国家进行航海探险的时期,尤其是以葡萄牙、西班牙为主的国家在这一时期探险开辟新殖民地。

三、现代史知识点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指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等国家发生的一系列工业化和机械化的革命,这使得人类社会从传统农耕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变。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单元一:近代中国的变革与挑战第一章近代中国的背景•19世纪,中国面临了严峻的内外挑战,而惨痛的历史教训让我们认识到:文化的滞后与科技的沉寂,才是导致国家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弱势的根源。

•1840年,鸦片战争的发生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近代以来,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开始了其漫长的现代化进程。

第二章外来列强入侵和中国反抗•种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外资的大量注入,导致了中国社会政经的极度动荡,形成了中国内地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下苟且生存的局面。

•在外族的侵略面前,中国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的反抗,其中最为著名的东方虎创立的洪门组织促进了中国反抗外族的形成。

第三章清廷内部改革和民间变革的探索•清廷内部改革总体上被视为无效,而民间变革的探索却逐渐展现出其实效。

民间会馆的兴起奠定了中国民间社会组织的基础;而思想的启蒙、女性的解放、新农村运动等民间倡导,逐渐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

第四章新帝国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20世纪,新帝国主义列强从东大西洋向太平洋进行扩张,中国成为他们扩张的必经之路。

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加剧社会的分裂。

•西方列强与日本在中国开始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和压迫。

同时,反对帝国主义的声音也日益响亮。

单元二:民族危机与中国近代史上的改革第一章计时百年的民族危机•19世纪末期,清政府任由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侵略下分蛋糕、肆意掠夺,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民族危机愈加突显。

•辛亥革命的爆发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道奇迹,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第二章民主革命与建立共和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这次起义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由中华民国成立而结束的清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第三章革命与建国•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是中国百年变革的两个里程碑,为中国解决了由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难题。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共产党的诞生,共摇篮了 20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一、中国古代社会的演进1. 夏商周的兴衰•介绍夏、商、周三代的建立、兴盛和衰落。

•分析三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文化特点。

2. 诸子百家与战国时期•讲解战国时期各个诸子百家的思想流派,如儒、道、墨、法等。

•分析战国时期的政治动荡、社会变迁以及思想的发展。

3. 秦汉帝国的建立与繁荣•描述秦朝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

•介绍汉朝的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对外交往。

二、中国古代的文化与思想1. 诗经与楚辞•分析《诗经》和《楚辞》的特点、意义及影响。

•解读其中的典故和隐喻,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

2. 孟子与荀子•研究孟子以人性本善为核心思想的主张。

•讨论荀子以人性本恶为核心思想的主张。

3. 道教与佛教的兴起与传播•介绍道教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教义。

•研究佛教传入中国后的接受与融合。

三、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机构1.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讲解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土地制度以及世袭制度。

•探讨封建社会的政治权力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2. 科举制度与儒学的传播•描述科举制度的起源、演变和作用。

•介绍儒学的流行、内容和对社会的影响。

3. 社会结构与女性地位的变迁•分析古代社会的三纲五常思想和男尊女卑观念。

•研究女性地位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过程。

四、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1. 农耕与农业发展•讲解农耕文化的兴起及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分析农业技术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2. 工商业的兴起与发展•介绍手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探讨商业经济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3. 玉器制作与丝织技术•描述玉器制作技术的发展和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解析丝织技术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价值。

五、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与文化交流1. 中原与南方的对接•介绍中原与南方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

•探讨南方对中原政权的影响。

2.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繁荣•描述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和作用。

•探究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和商品交换。

3. 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宋朝时期的海上贸易和对外文化交流。

中国历史地理笔记

中国历史地理笔记

2、举例说明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两次气候温暖期, 即两汉温明, 中唐以后中原王朝失去西域的控制权, 也是与气候变化分不开的。

事实上, 隋唐温暖期于中唐后结束。

我们后来的研究证明‘〕, 中唐后期的较寒冷阶段是短暂的, 大约维持了一年。

然而, 就是这样一个短期的寒冷事件, 对中原势力退出西域起了决定性作用。

两次气候温暖期, 即两汉温暖和隋唐温暖期, 对应于强大的中原王朝, 这种王朝, 至少在其前期将它的势力范围有效地伸展到了中国的西域及中亚。

中原王朝势力的伸展与气候关系的一种合理解释是在较稳定的温暖气候条件下, 今干旱气候的西域变得温暖, 因而东域与西域的道路较为通畅, 东域、西域的文化交流增多, 中原王朝伸展到西域在政治上是必要的。

其次, 气候湿润使得东部军队可能开辟西域。

东汉年间, 中原国队经居延海北侧西进, 其行军路线, 今天已经变得极为严酷, 如果依今天的环境条件如此行军, 已无可能。

至唐代, 西域驻军, 屯田是维持驻军的主要方式, 如无相应的气候条件, 屯田是不可能的。

再次, 气候温湿期, 中国人口、政治重心位于西安附近, 人口、政治中心的西偏使得中原王朝后勤上可能及时支援西域的中原军队, 政治上也易于控制。

有证据表明, 中唐以后中原王朝失去西域的控制权, 也是与气候变化分不开的。

事实上, 隋唐温暖期于中唐后结束。

我们后来的研究证明‘〕, 中唐后期的较寒冷阶段是短暂的, 大约维持了一年。

然而, 就是这样一个短期的寒冷事件, 对中原势力退出西域起了决定性作用。

3、古代行政划分的原则边界的概念也是随着行政区划的产生而出现了的。

西周的分封,所建立的是据点式的城邦国家。

星罗棋布的邦国呈点状分布,各国之间存在大块无主的土地和田野,并无明确的边界。

这种情况即使在中原地带也不例外,例如宋郑之间直到春秋末期,还有隙地六邑,两国都未曾占有,这时距两国初封已有整整600年之久了。

又如,公元前672年,秦国出兵攻打郑国,中途经过晋、周(周天子直属区)二国,如入无人之境。

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与初三历史复习提纲

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与初三历史复习提纲

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与初三历史复习提纲一、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初三历史下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民族解放斗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2.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红军的战略转移–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的取得成就3.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内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经济建设的改革与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法治建设–文化建设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外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对外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二、初三历史复习提纲为了复习初三历史下册的知识点,下面给出一个初三历史复习提纲,供同学们参考:第一章:民族解放斗争(400字)1.红军长征(100字)–长征的背景和意义(50字)–长征的经过和结果(50字)2.抗日战争(100字)–抗日战争的爆发和胜利(50字)–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50字)3.解放战争(100字)–解放战争的爆发和胜利(50字)–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50字)第二章: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400字)1.红军的战略转移(100字)–为什么红军要进行战略转移(50字)–我们从红军的战略转移中学到了什么(50字)2.抗日战争的胜利(100字)–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50字)–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50字)3.解放战争的胜利(100字)–解放战争的经过和胜利(50字)–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50字)4.社会主义建设的取得成就(100字)–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成就(50字)–社会主义建设中经验和教训(50字)第三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400字)1.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内容(100字)–改革开放的原因和必要性(50字)–改革开放的基本内容和目标(50字)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100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段和重要事件(50字)–现代化建设中的成就和挑战(50字)3.经济建设的改革与发展(100字)–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50字)–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50字)4.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法治建设(100字)–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进展(50字)–民主法治建设的意义和进步(50字)第四章: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外交(400字)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00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和优势(50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和启示(50字)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100字)–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50字)–市场经济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50字)3.对外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100字)–对外开放的政策和重要举措(50字)–国际经济合作对中国的影响(50字)4.和平与发展的主题(100字)–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和相互促进(50字)–中国的和平外交和对外关系(50字)以上是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与初三历史复习提纲的内容,希望同学们可以根据此复习提纲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以便在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九年级历史下册重点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下册重点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下册重点知识点在九年级历史下册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

这些知识点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下面,我将为你总结九年级历史下册的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古代东方文明1.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及其地理环境- 波旁王朝及后来的北美酋长王朝- 金字塔的建造与神秘的法老文明2. 古印度河谷文明:- 印度次大陆的地理环境- “吠陀”文献和阿育王所创立的莎塔文明- 佛教的诞生与传播3. 古中国文明:- 黄河流域及其地理环境- 夏、商、周三代的更迭-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和思想文化的繁荣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文明1. 古希腊文明:- 希腊半岛的地理环境- 希腊城邦的兴起与争霸- 希腊神话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2. 古罗马文明:- 罗马城的建立与扩张- 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演变- 古罗马法律与道路建设的影响第三章:中世纪的世界1. 西欧封建社会:- 封建主义与封建制度的形成- 封建领主与农奴的生活- 骑士精神与十字军东征2. 伊斯兰帝国:- 摩尔人的扩张与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伊斯兰教的教义与正统派之争- 伊斯兰科学与文化的发展第四章: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与航海时代1. 古代科技文化:-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 科举制度与四大发明的影响- 古代书院与文化教育的推动2. 世界航海时代:- 圣殿骑士团与奥斯曼帝国的冲突- 哥伦布的航海与新大陆的发现- 西方列强的海上探险与殖民扩张第五章:现代化国家的形成与变革1. 近代欧洲国家的兴起:- 英国的资本主义革命与民主制度的发展 -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的统一战争- 工业革命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2.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兴起以上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重点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进程和历史的演变。

希望你能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建立了集权制度,由皇帝统治全国。

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分割成几十个郡,再分成县。

设立三公九卿,管理政府事务。

汉朝时期延续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加强了丞相和御史台的权力。

2.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隋朝建立了多级官制,实行郡县制,设立州、县。

唐朝时期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设立了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以及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3. 三辅制度三辅制度是隋唐时期的一种土地制度,即河南府、开封府、洛阳府。

实行了“均田制”,对土地进行了重新分配,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第二章中国古代社会制度1. 封建社会的形成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逐渐形成了封建社会。

各诸侯国在自己的领土内实行封建制度,大夫、士、庶民之间建立了清晰的阶级关系。

2. 礼乐制度礼乐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社会制度,主要是指宴会礼仪和音乐舞蹈。

宴会礼仪是封建社会中的一种礼制,它的内容包括了但不限于宴席,器皿,宴会规则等。

音乐舞蹈是封建社会中的一种艺术表演,它的内容包括了但不限于音乐,歌咏,舞蹈等。

3. 五经五经是古代中国的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经分别是《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和《春秋》。

五经被认为包含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文化基础。

第三章中国古代文化传承1. 中国古代科技中国古代科技是古代中华民族在生产力和技术上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中国古代科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包括了农业、水利、工艺、医药、军事等方面。

2.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最为重要的一种思想流派,它以“仁”为核心,主张礼乐、忠恕、孝友为道德标准。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3.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诗、词、曲、赋、文等多种文学体裁。

九年级下历史人教版知识点

九年级下历史人教版知识点

九年级下历史人教版知识点九年级下历史人教版涵盖了很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九年级下历史人教版的知识点,包括中国古代史的重要事件、著名人物、文化遗产、思想理论以及历史地理知识。

一、中国古代史的重要事件1. 秦朝统一中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国家。

2. 西汉帝国: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度的国家。

3. 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割据,董卓之乱、赤壁之战等一系列事件发生。

4. 北魏建立: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了北魏王朝,标志着南北朝时期的开始。

5. 唐朝盛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和繁荣的王朝之一,开创了盛唐文化的黄金时代。

二、中国古代史上的著名人物1.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第一位皇帝,他推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制度改革。

2. 孔子:春秋时期的伟大学者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3. 汉武帝:西汉时期的杰出君主,在位期间实行改革开放,对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4. 曹操: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魏国的奠基人,深受后世赞誉和研究。

5. 李世民:唐太宗,是唐朝最伟大的皇帝之一,实行了一系列有益于国家发展的政策。

三、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1. 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防御工程,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2. 敦煌壁画: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壁画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3. 园林艺术:苏州园林和颐和园等代表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高度成就。

4.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艺术。

5. 书法:中国的书法艺术以楷书、行书、草书和隶书等为代表,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瑰宝。

四、中国古代的思想理论1. 儒家思想:重视道德伦理和家庭观念,提倡仁爱和孝道。

2. 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虚无缥缈,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3. 墨家思想:提倡兼爱主义、非攻和反对礼教。

4. 法家思想:主张严格的法律制度和强制性的奖励与惩罚制度。

5. 纵横家思想:以计谋辩论、权谋智慧等为特点,注重实用主义和权术。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笔记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一、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背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给拉丁美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启蒙思想的传播,激发了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意识。

-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概况:-时间:19 世纪初。

-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

-结果: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葡萄牙统治下的巴西也宣布独立。

-意义:-彻底推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长达三个世纪的殖民统治。

-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奠定了今天拉丁美洲的政治格局。

2.印度民族大起义-背景:-英国对印度的残酷殖民统治,激起了印度人民的强烈不满。

-工业革命后,英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概况:-时间:1857—1859 年。

-领导人:章西女王。

-结果:起义最终失败。

-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表现了印度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唤起了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识,成为印度民族运动的先声。

二、俄国的改革1.彼得一世改革-背景:-俄国封闭落后,社会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内容:-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设立参政院。

-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引进西方技术和人才。

-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

-文化教育上: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推行西方的文化教育。

-社会生活上:提倡西方的生活方式。

-影响:-积极: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消极:改革没有触动农奴制,农奴制进一步强化,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2.1861 年农奴制改革-背景:-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激化了国内矛盾。

-目的:-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下册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下册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下册思维导图一、明清时期的政治1. 清朝建立- 意义及背景- 清朝的政权维持2. 皇帝的统治- 皇帝的地位与权力- 皇帝的选举与继位方式3. 官员与科举制度- 官员的选拔与任用- 科举制度二、明清时期的经济1. 农业经济- 平原农业与山地农业-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2. 商业与手工业- 商业的发展与影响- 手工业的演变与特点 3. 税收与财政- 税收制度- 财政状况与影响三、明清时期的社会1. 社会等级- 封建等级制度- 社会的变动与流动2. 妇女与家庭- 妇女的地位与角色- 家庭的组成与关系3. 文化与教育- 文化的特点与发展- 教育的普及与影响四、明清时期的思想与文化1. 孔孟之道的复兴- 孔孟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儒学在明清时期的影响2. 民间信仰与文学艺术- 民间信仰的多样性- 文学艺术的繁荣与特点3. 科技与文化交流- 科技的发展与应用- 文化交流的活跃与影响五、明清时期的外交与对外关系1. 朝贡与海外贸易- 朝贡制度与海外贸易的关系 - 对外贸易的影响与限制2. 清朝的边疆与民族关系- 清朝的边境防御策略- 清朝的民族政策与影响六、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与影响1. 明朝的衰落与清朝的兴起 - 明朝的政治经济危机- 清朝的建立与变革2. 清朝的统治与政策- 清朝的政治制度改革- 清朝的政策与影响3. 明清时期的社会变迁- 农民起义与社会冲突- 士人与民间的社会活动结语。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全汇总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全汇总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全汇总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全汇总: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明朝开国和疆界变动;第二部分是清朝的建立和疆界扩张;第三部分是晚清社会经济文化变革;第四部分是辛亥革命和共和国的诞生。

明朝开国和疆界变动:明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明太祖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设立六部,建立了户籍制度,明代实行科举制度,推行三独法。

在外交上,明朝进行了一系列的疆界变动,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使中国与世界贸易相连。

清朝的建立和疆界扩张: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清军入关后推翻了明朝,清王朝建立。

清朝推行“满蒙汉藏满蒙”政策,进行疆界扩张,对内属“内圈”,对外称“万国”。

清朝建立了一套严密的官僚体系,实行科举制度,进行汉学和满学政策。

清朝进行了一系列的疆界扩张,扩大了领土面积。

晚清社会经济文化变革:晚清时期是清朝最后一个时期,外强中干,国家逐渐没落。

晚清时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文化变革,主要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战争、列强侵略等。

洋务运动是一次以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运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戊戌变法是一次意在挽救国家危亡的变法运动,改革内容包括变法大纲、废科举,整顿田亩制度等。

在晚清时期,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中国陷入危机之中。

辛亥革命和共和国的诞生: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

辛亥革命的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伟大的革命。

以上就是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全汇总,对明朝、清朝、晚清以及辛亥革命和共和国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

希望对学生们的历史学习有所帮助。

九下历史第十四课笔记

九下历史第十四课笔记

九下历史第十四课笔记标题:九下历史第十四课笔记引言概述:九下历史第十四课是关于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的一堂课。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其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展开,分别是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商业经济、货币经济、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以及经济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正文内容:1. 农业经济1.1 农业技术的进步1.2 农业生产的发展1.3 农业税收的重要性1.4 农业经济对社会的影响1.5 农业经济对文化的影响2. 手工业经济2.1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2.2 手工业产品的发展2.3 手工业对社会的影响2.4 手工业对文化的影响3. 商业经济3.1 商业的兴起3.2 商业网络的建立3.3 商业对社会的影响3.4 商业对文化的影响4. 货币经济4.1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4.2 货币的种类和功能4.3 货币对社会的影响4.4 货币对文化的影响5. 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5.1 交通运输的发展5.2 城市的兴起和发展5.3 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对社会的影响5.4 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对文化的影响6. 经济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6.1 社会结构的变化6.2 文化的繁荣和交流6.3 教育和科技的进步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其对社会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商业经济、货币经济、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交流,也推动了教育和科技的进步。

这些经济发展的成果为中国古代的繁荣和进步奠定了基础,对今天的社会和文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古代经济的发展历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并从中汲取启示,为我们的现代社会作出更好的贡献。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笔记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笔记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笔记历史是一门让人回顾过去、反思现在、展望未来的学科。

九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世界现代史以及历史思维方法等多个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总结九年级下册的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1. 黄帝时期: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他率领百姓战胜了猛兽,发明了许多重要的工具和制度。

2. 周朝时期:周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制度的确立,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西周由武王率领的周人推翻商朝建立,东周时期发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割据局面。

3. 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同时也修建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兵马俑。

4. 汉朝时期: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分为西汉和东汉。

西汉时期,刘邦建立了强大的汉朝政权;东汉时期,光武帝恢复了汉朝,开创了东汉的辉煌时期。

5. 隋唐时期:隋朝由杨坚建立,统一了南北朝的局面。

唐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以皇帝唐太宗为代表,中国达到了繁荣的巅峰。

6. 宋、元、明、清时期:这四个时期标志着封建社会末期的到来。

宋朝的唐宋八大家、元朝的蒙古人入侵、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清朝的对外侵略都是这些时期的重要事件。

二、世界现代史1. 英法美三大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现代史的重要里程碑。

这些革命不仅改变了各自国家的历史进程,也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世界两次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欧洲的封建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则造成了数百万人的牺牲,同时也导致了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塑。

3. 冷战时期:冷战是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之间长时间的政治、经济、军事对抗。

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也逐渐走向尾声。

三、历史思维方法1. 史料的评价:历史研究中,我们需要评价不同史料的可靠性、客观性和时代性等方面。

这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2. 多元解读:历史是一个多元的学科,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和立场解读同一个历史事件。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导图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导图

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导图导图是一种展示知识关系的工具,通过图形和符号的形式,将不同的知识点以层次清晰、逻辑明晰的方式进行组织和展示。

下面是历史九年级下册的知识点导图。

【导图一:中国古代社会】中国古代社会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夏、商、周以及春秋战国等时期。

该导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中国古代朝代的演变: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清等。

可以以时间为主线,将各个朝代按顺序排列。

2. 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封建制度、农业经济、奴隶制度、官僚制度、科举制度等。

可以将各个社会制度以及其特点归纳总结。

3. 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发明创造;诗词、戏剧、绘画等文化成就。

可以用箭头连接各个发明创造与文化成就,展示其相互关系。

【导图二:世界古代文明】世界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河流域、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

该导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埃及文明:尼罗河、金字塔、法老等。

可以通过图形展示尼罗河流域的地理特点,以及埃及文明的代表性建筑和重要人物。

2. 巴比伦与古代近东文明:两河流域、查尔德尼亚、夏尔迪王朝等。

可以用两条河流连接两河流域与查尔德尼亚,并标注重要的文明成就。

3. 印度河流域文明:吉萨金字塔、印度教、佛教等。

可以通过图形展示河流与文明之间的关系,以及印度教、佛教等宗教对文明的影响。

4. 古希腊文明:雅典、伊庇鲁斯、希腊城邦等。

可以用箭头表示城邦之间的政治关系,标注重要的城市和哲学家。

5. 古罗马文明: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斯巴达克斯等。

可以用罗马道路连接重要城市,以及标注斯巴达克斯等历史人物。

【导图三:近代中国和世界】近代中国和世界是指近代以来中国和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和发展。

该导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架构图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架构图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架构图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并为未来做出更好的规划。

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知识点丰富而多样,主要包括近代中国史、世界史以及文化与生活。

本文将围绕这三个大的主题展开,通过构建一个知识点架构图,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这一学期的历史内容。

一、近代中国史1. 戊戌变法:光绪帝启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进行改革,但未能成功,被慈禧太后废黜。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成为临时大总统。

3.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前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兴起,呼吁实行民主、科学、进步的思想。

4. 北京政变: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对共产党的清洗,标志着国共合作的破裂。

5. 抗日战争:以淞沪会战为开端,全面抗战爆发,中国军民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6. 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最终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世界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成为全球性的冲突,对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2. 斯大林时期: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和政治改革,并在二战中扮演重要角色。

3. 冷战:冷战是指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对抗,影响了全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

4. 中国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标志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5.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指欧洲15至17世纪的一场文化运动,对西方艺术、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指1789年法国爆发的革命运动,为后来的民主和平等思想奠定了基础。

三、文化与生活1. 音乐与舞蹈:音乐和舞蹈是文化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反映某个时代、地域的特征。

2. 服饰与风格:服饰和风格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代表了人们的审美观和生活方式。

3. 饮食文化: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有着独特的风味和传统,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和生活习惯。

初中小四门笔记

初中小四门笔记

初中小四门笔记一、历史笔记。

(一)中国古代史。

1. 原始社会。

-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 北京人:距今约70 - 20万年,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

2. 夏商周时期。

-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者是禹。

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 商朝: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青铜铸造业发达,如司母戊鼎。

- 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3. 春秋战国时期。

-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

-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最为著名。

内容包括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使秦国国力大增。

-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 儒家:孔子主张“仁”“礼”;孟子主张“仁政”。

- 道家: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 法家: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4. 秦汉时期。

- 秦朝:-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 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统一文字(小篆)、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度量衡。

- 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 汉朝:- 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 汉武帝时期,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 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到达欧洲,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二)中国近代史。

1. 鸦片战争。

- 1840 - 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 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 太平天国运动。

-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3. 洋务运动。

- 19世纪60 - 90年代,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第2课世界经济大危机一、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②直接原因:资本家为追求利益,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引起经济危机。

2、时间:1929年—1933年。

3、范围:由美国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由金融业到各个行业。

4、特点:①持续时间长;②波及范围广;③破坏性巨大。

5、影响:①经济危机使人民群众深受其害;②严重的经济危机进一步引发了政治危机;③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不安;④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激化。

二、罗斯福新政(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1、背景:经济危机的严重打击,引发了政治危机。

2、方式: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采取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的方式进行调整。

3、目的:缓解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4、“新政”内容:①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②压缩农业生产实行政府补偿;③整顿工业,通过并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④加强公共工程建设,增加就业。

5、“新政”的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6、影响: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尖锐的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它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3课法西斯轴心的形成一、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局动荡,社会陷入危机之中。

2、1922年10月,墨索里尼组阁,世界第一个法西斯政权建立。

3、政策:①对内:独裁。

②对外:扩军备战,侵略扩张。

4、方式:由国王授权组阁。

二、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1、背景: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德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引发政治危机。

2、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后任元首。

3、经过:①1933年,希特勒任总理;②制造“国会纵火案”(为打击德国共产党)③1934年,希特勒集总统、总理和军队最高统帅于一身。

4、政策:①对内:镇压人民;②对外:扩军备战。

5、方式:以逐步夺权。

6、影响:193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在德国形成。

三、日本法西斯军部势力膨胀1、背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日本,引发政治危机。

2、标志:“二二六”兵变。

3、经过: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件,霸占中国东北;②“二二六”兵变后,日本法西斯政治建立;③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

4、政策:①对内:独裁专政;②对外:扩军备战侵略扩张。

5、方式:以军部控制内阁。

6、影响:193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在日本形成。

四、轴心国集团(柏林——罗马——东京)的性质:带有侵略性的政治军事集团。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大战的爆发一、绥靖政策1、绥靖政策:面对法西斯国家的凶猛扩张,以英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企图以牺牲中欧小国的独立与完整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贪欲,力争将侵略的祸水引向苏联,以达到缓和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保证西欧无战事的目的。

2、特征:妥协、退让、姑息、纵容侵略和嫁祸于人。

3、表现:①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②1937年7月,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③德国吞并奥地利以后,紧接着把侵略矛头又指向捷克斯伐克。

4、顶峰:慕尼黑会议的召开1①时间:1938年9月;②地点:德国慕尼黑;③人物:张伯伦(英国)、达拉第(法国)、希特勒(德国)、墨索里尼(意大利)。

④内容:《慕尼黑协定》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⑤性质: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取得与得意侵略者的可协。

⑥危害:标志着英法等西方大国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一方面,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另一方面,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的力量。

5、英、法、美等西方大国都是绥靖政策的实施者。

慕尼黑会议是为解决德国法西斯对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等地的领土要求而召开的。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时间:1939年9月3日。

2、标志:德国袭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3、经过:欧洲战争:①奇怪的战争(静坐战);②1940年6月,法国投降(闪电战)③敦刻尔克大撤退(为英法后来反攻保存实力)。

4、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第2课大战的扩大与转折一、二战的扩大——苏德战争1、莫斯科保卫战①时间:1941年10月②结果:以德国的失败而告终。

③意义: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败”的神话。

2、太平洋战争: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①时间:1942年1月②标志:华盛顿《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③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④意义:它促使各国人民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为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二、二战的转折1、斯大林格勒战役①时间:1942年7月—1943年2月②影响:是苏德战役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中途岛海战①时间:1942年6月②影响:是亚洲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3、阿拉曼战役①时间:1942年11月②影响: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三、法西斯集团瓦解1、时间:1943年9月2、标志:意大利投降第3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第二战场的开辟1、德黑兰会议:①时间:1943年②国家:美国、英国、苏联2、第二战场的开辟:①时间:1944年6月②标志:诺曼底登陆③意义: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使德军陷入苏联红军和美英盟军东西夹击的铁钳之中。

3、1944年8月,法国临时政府成立。

二、雅尔塔会议和法西斯德国投降1、雅尔塔会议①目的:为加快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②国家: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③内容:A会议确定了盟军相互配合完全击败德国的军事计划;B决定在击败德国之后由苏、美、英、法四国对德国分区占领;C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D战后建立联合国;E苏联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等。

2、大战结束:①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②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2日在投降书签字。

3、大战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但是,在这场关系人类命运和前途的搏斗中,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使人类文明得以拯救。

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4、启示:①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绝不能重演。

②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能够合作,共同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挑战。

③人类在面对共同挑战的时候,应团结一致。

第四单元二战后的东西方世界第1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一、美国经济的发展(二战后)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迎来“黄金时代”。

22、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负增长和“滞涨”现象。

3、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缓慢复苏并逐渐好转。

4、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二、走向一体化的欧洲1、原因:为了发展经济,维护自身的安全,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西欧诸国逐步走上联合的道路。

2、过程:①欧洲从经济联合入手迈出走向联合的第一步。

1951年,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

②1957年,组建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

③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④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总部:布鲁塞尔)三、日本崛起1、从“二战”结束到1973年,经济危机爆发,日本发展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46年—1955年):恢复和调整时期。

第二阶段(1956年—1973年):高速发展时期。

2、80年代,成为反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3、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①美国扶持;②积极引进国外高新技术成果;③重视教育和科技(科技立国)。

第3课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一、中东战争与和平进程1、五次中东战争:①1948年5月,巴勒斯坦战争。

②1956年10月,苏伊士运河战争。

③1967年6月5日,“六五战争”。

④1973年10月,“十月战争”。

⑤1982年6月,黎巴嫩战争。

2、中东和平进程:七十年代后期,中东地区开始了漫长而曲折的和平进程。

①1977年,埃及总统萨达特出访以色列,迈出了阿以和平交往的第一步。

②1991年,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了历史上首次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共同参加的中东和平会议。

③1993年,巴以双方初步达到和解,签署了首先在巴勒斯坦部分地区实现自治的原则宣言。

3、代表人物:阿拉法特、拉宾和佩雷斯。

(诺贝尔和平奖)4、巴以的冲突是中东问题的关键。

第五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2课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一、经济全球化1、概念:只在全球范围内生产要素跨越国界,自由流动,各国和各地区相互融合,相互依存,逐渐形成整体。

2、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3、表现:①跨国公司的影响;②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

4、特征:世界经济迅速发展,联系密切,逐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5、影响:使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便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还可使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进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方面不及发达国家,因此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世界各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发出了挑战。

6、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①机遇: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挑战:我国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市场不成熟,加上不合理的国际秩序的作用,加大了我国在竞争中的难度。

二、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1、“一超多强”:“一超”指美国这个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多强”指日本、欧盟、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2、多极化格局: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3、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是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

4、当今世界主题:和平与发展。

第六单元世界现代科技与文化第1课第三次科技革命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2、标志: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33、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4、范围:首先起源于美国,随后向西方发达国家扩展,进而波及到发展中国家,最后扩展到整个世界范围。

5、直接推动力:第二次世界大战6、计算机:①1945年,美国制成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②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进入网络时代。

7、生物工程:核心:基因工程。

8、核武器9、空间技术原子能核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能源10、特点:①它以群体形式出现,形成一个多层次、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的高新技术。

②科技与社会的联系极其紧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