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是社会结构的宗法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 形成伦理型范式。其正面价值是使中华民 族凝聚力增强,注重道德修养,成为礼仪 之邦;其负面影响是使三纲五常的伦理说 教,“存理灭欲”修身养性和排外心理等 成为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障碍。
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影响
• 二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专制型特征导致中国 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其正面价值是造就 了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念、国家利益至上的 观念和民族心理上的文化认同;其负面价 值是使国人存有严重的服从心态,对权威 和权力迷信,缺乏个人自信心。
第三章 中国文化依赖社会政治结构
• 1.中国古代的社会政治结构有两个特点影响 中国文化: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 制度完备而系统;二是专制主义严密。
• 2.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结构,是理解中 国文化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wenku.baidu.com章 中国文化依赖社会政治结构
• 家谱、族谱的意义和作用?
• 家谱的编纂过程和程序怎样?
第一节 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
1、由于自然环境和各地居民生活方式的不 同,血缘关系在居民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表 现形态也有很大的差异。地中海沿岸国家较 早从事海上的工商业贸易活动,形成了以地 域和财产关系为基础的城邦社会。中国人则 过着与世隔绝、聚族而居的生活,较多地保 留了血缘家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
封邦建国制
•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 二宗。 • 天子:巡守权、命官权、迁爵权 • 诸侯:朝聘、进贡、出兵役劳役
宗庙祭祀制
• • • • • • • 孝子孝孙 出五服 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丧礼 维护以家族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左宗右社 祖————且
八王之乱
•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 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这 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 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 七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 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 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西晋皇族中参与这 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 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 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 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五胡乱 华)时期。
• 二是封国制度不断
• 七国之乱、八王之乱
七国之乱
•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参与叛乱的 是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 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故又 称七王之乱。 • 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御史大夫晁错上疏《削藩策》,提议 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建议,于 次年冬天下诏削夺吴、楚等诸侯王的封地。以吴王刘濞为首的 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由于不满朝廷削减他们的权力,以“清君侧” 为名联兵反叛,后因战略失当,被汉朝和梁国联手平定,七大 功臣为:汉朝方面周亚夫、窦婴、栾布、郦寄,梁国方面刘武、 张羽、韩安国。 • 七国之乱的根源是强大的诸侯王势力与专制皇权的矛盾,七国 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 集权进一步得到加强。[1]
第三节 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
• 中国与欧洲政体的差异: • 1、欧州政治与文化源于地中海沿岸国家, 主要有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古希腊。 • 2、欧州封建皇权的专制一直受到宗教力量 的抗衡,宗教势力一直制约着皇权。 • 3、中国从迈向文明开始,统治者就凭借武 力使神职人员成了它的奴仆,形成了以个 人为核心的权力专制体制。
• 鲁国:
• 齐国:
第二节 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 会结构的特征
• 1、一是家天下的延续,一部中国史,就是一 部家族统治史 • 后梁朱温大哥骂朱温 • 太祖将受禅,有司备礼前殿,全昱视之,顾太 祖曰:“朱三,尔作得否?”太祖宴居宫中, 与王饮博,全昱酒酣,取骰子击盆而迸之,呼 太祖曰:“朱三,尔砀山一百姓,遭逢天子用 汝为四镇节度使,于汝何负?而灭他唐家三百 年社稷,吾将见汝赤其族矣,安用博为!”太 祖不悦,罢会。(《新五代史· 卷十三· 梁家人 传第一》)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 二是经济基础稳固,土地国有和自给自足 的小农经济维护了专制者的统治;
• 1.打击工商业 • 2.限制对土地的占有抑制兼并 • 3.释放奴婢为庶民
《盐铁论》
• 根据“盐铁之议”记录写成的重要史籍, 西汉桓宽撰。汉昭帝 始元六年(公元前81 年),下诏将各郡国推举的人才(称为贤 良文 学)召集到京师,询问民间疾苦所在。贤良 文学提出盐铁 官营和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是 民间疾苦的原因,要求废除盐铁、 酒榷、均 输官。这一主张受到御史大夫桑弘羊的反对, 双方对 施政得失展开了一场全面的辩论,此 为著名的“盐铁之议”。 贤良文学服膺儒家, 桑弘羊信奉法家,双方对民间疾苦的根源、 同匈奴的和战政策、治国的方针和理论等重 大问题申述了不同 的见解。桓宽根据记录进 行“推衍”和“增广”,写成《盐铁 论》一 书,成为研究西汉中期历史和桑弘羊其人的重要历史材 料。书分60篇,各标题目,内容 前后连贯。桓宽与贤良文学思 想相一致,因 此书中流露出对贤良文学的赞同和对桑弘羊 的不 满。书中对各方问答的记述,虽笔墨不 多,却比较生动地刻画 出各自不同的情态, 再现了盐铁之议的辩论。
• 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 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 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 为三公。秦不设三公。 • 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通典· 职 官一》),也有的说三公为司马、司空、 司徒(《韩诗外传》曰:“三公之得者何? 曰司马、司空、司徒也。司马主天,司空 主土,司徒主人。)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 一是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 时间漫长;
• 皇帝与宗教的关系
• 佛教是出世的宗教,印度的佛教的基本教义主 张无君无父,一不敬王者,二不拜父母,见在 家的任何人都不跪拜,只合掌致敬,包括对王 者。 可佛教到了中国就有了改变,元魏时代 的沙门统法果向皇帝说:“……我非拜天子, 乃是礼佛耳。”就是说沙门跪拜皇帝,是拜佛, 不是拜皇帝,因为皇帝是佛的化身。法果是中 国佛教史上首倡给皇帝磕头的僧人...之后也就 该磕头就磕头了...
• 中国历史上曾流传着先王禅让的传说,认为尧、 舜、禹三代统治权的交接,是通过遴选、推荐、 考察和任用等一系列程序和平实现的。 有关尧、舜、禹的禅让故事,古书多有描 述,如《史记· 五帝本纪》讲:“尧知子丹朱 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授权舜。授舜, 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 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 人’,而卒授舜于天下。”
• 直至禹执政时,他凭借自己治水时积累的卓越威望,并有力地 安置了心腹官员,才侥幸扶持了自己的儿子夏启继位,开创了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之所以说侥幸,是因为这 过程实在职凶险异常,一开始时禹不得不先禅位于他的助手— —东夷部落的首领伯益,当华夏部落的力量充分集中后,夏启 才发动了军事政变。 这场涉及两大部落的战争惨烈异常,战争使东夷地区延续 了几千年的规模巨大的尧王城、两城、凌阳河和段家河古城都 毁于一旦,荡然无存。另一结果就是导致该地区人口锐减,一 直很活跃的早期凤文华遭到毁灭性打击,造成了华夏部落和东 夷部落两大集团的长期对抗。后来的后羿代夏、商汤伐夏,都 是东夷部落通过军事手段成功夺取政权的范例。
钱氏家族
• 众多政治家和学者出自这个家族,诸如钱 其琛、钱正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 钱复、钱穆等。钱缪的后裔不仅人才辈出, 而且遍布世界五大洲。据统计,当代国内 外仅科学院院士以上的钱氏名人就有一百 多位,分布于世界五十多个国家。
• 四是家国同构:
• 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 性。 • 求忠臣于孝子之门 • 忠孝矛盾处理:且夫孝始于侍亲,中于事 君,终于立身。——《史记太史公自序》
• 三是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 家谱族谱 • 家族的优缺点: • 王与马共天下 • 钱氏家族
• 晋元帝认为他能够得到这个皇位,全靠王 导、王敦兄弟的力量,对他们特别尊重。 他封王导担任尚书,掌管朝内的大权;又 让王敦总管军事。王家的子弟中,很多人 都封了重要官职。 • “王与马,共天下”。王氏同皇族司 马氏共同掌握了东晋的大权。
• 宗人府
• 人府是中国明清时期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 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撰写帝王族谱, 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号、世袭爵位、 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之事。职掌收发文 件、管理宗室内部诸事、登记黄册、红册、圈 禁罪犯及教育宗室子弟。凡是宗室陈述请求, 替他们向皇帝报告,引进贤才能人,记录罪责 过失之机构。
• 以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 司马、司寇、司空为九卿。 秦变周法, 置左右丞相,无三公官(荀悦曰:“秦本 次国,命卿二人,是以置左右丞相,无三 公官。”)。秦朝以丞相取代三公。
• 职官名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 四是对人身控制严密。
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影响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 三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以皇帝 与以丞相为首的百官共同决策的机制逐步 被皇帝独断所取代;
尚书省
• 1.秦始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 • 2.魏晋:尚书台:八座尚书、尚书郎 • 尚书令:左右仆射 五曹尚书 :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 唐代:吏部、户部、礼部、兵部、邢部、工部
• 少府,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沿,为九卿之一。 掌山海地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为皇帝的私府。 • 西汉时诸侯王也设有少府,郡守亦设有少府。东汉 仍为 九卿之一,掌宫中御衣、宝货、珍膳等。魏晋 以后沿置,北朝有 太府而无少府。隋置 少府监、领 尚方、织染等署。元始废,明初虽一度复设,旋仍 归并 工部,事实上前代少府之职皆由 宦官主管之机 构所掌握。清代划归 内务府,故一般以少府为内务 府大臣之别称。又唐代因县令称 明府,县尉为县令 之佐,也称为少府。后世亦沿设。
中书省
• 中书: • 起于西汉,宦官为之。 • 曹丕称帝时中书府, • 魏晋之际改中书省:中书监:取代尚书令 和尚书仆射成真宰相。 • 尚书省:外朝官僚机构,就虚化。
门下省
• 东汉:少付属下有侍中寺, • 晋: • 门下省:侍中:秩二千石,三品,四员 • 职责:“献纳之任” • 切问近对,拾遗补阙 • •
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
• 2、宗法制度是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演化而成的,产生于商代后期。 主要内容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 和宗庙祭祀制。 •
嫡长子继承制
• 殷道亲亲,周道尊尊
• 商朝:兄终弟及 • 周:嫡长子继承制:一夫多妻 •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庶以贵不以长。 • 《春秋公羊传ּּ隐公元 年》 • 大宗,小宗
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影响
• 三是宗法与专制相结合,在政治上表现为 儒法合流,在文化上反映为伦理政治化和 政治伦理化,突出地表现为内圣外王的心 态,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和 追求。
• 这两大集团的对抗的情况一直持续到西周和春秋和战国 时期,甚至影响到整个中国历史。代表东夷集团的殷商 夺取政权以后,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了600年,末 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西 周就是华夏集团重新夺取政权后建立的新的王朝,但建 朝之初东夷集团依然强大,西周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征 伐东夷的战争,代表东集团的诸嬴的势力范围进一步被 压缩并被分化牙解,迫使属于东夷集团的嬴秦、嬴赵西 迁,秦国远祖就是在这一时期由日照地区万里迁移来到 西北地区的。秦人远在西北,不忘故土,墓葬的头向都 朝着东方,这也是秦始皇登基后数次东巡琅琊的原因之 一。同样,留在中国的嬴江进一步被分割成嬴江、嬴黄 等三等诸侯小国,江国的国都也被迫从山东曲阜迁到河 南正阳。
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影响
• 二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专制型特征导致中国 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其正面价值是造就 了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念、国家利益至上的 观念和民族心理上的文化认同;其负面价 值是使国人存有严重的服从心态,对权威 和权力迷信,缺乏个人自信心。
第三章 中国文化依赖社会政治结构
• 1.中国古代的社会政治结构有两个特点影响 中国文化: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 制度完备而系统;二是专制主义严密。
• 2.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结构,是理解中 国文化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wenku.baidu.com章 中国文化依赖社会政治结构
• 家谱、族谱的意义和作用?
• 家谱的编纂过程和程序怎样?
第一节 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
1、由于自然环境和各地居民生活方式的不 同,血缘关系在居民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表 现形态也有很大的差异。地中海沿岸国家较 早从事海上的工商业贸易活动,形成了以地 域和财产关系为基础的城邦社会。中国人则 过着与世隔绝、聚族而居的生活,较多地保 留了血缘家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
封邦建国制
•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 二宗。 • 天子:巡守权、命官权、迁爵权 • 诸侯:朝聘、进贡、出兵役劳役
宗庙祭祀制
• • • • • • • 孝子孝孙 出五服 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丧礼 维护以家族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左宗右社 祖————且
八王之乱
•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 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这 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 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 七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 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 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西晋皇族中参与这 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 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 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 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五胡乱 华)时期。
• 二是封国制度不断
• 七国之乱、八王之乱
七国之乱
•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参与叛乱的 是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 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故又 称七王之乱。 • 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御史大夫晁错上疏《削藩策》,提议 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建议,于 次年冬天下诏削夺吴、楚等诸侯王的封地。以吴王刘濞为首的 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由于不满朝廷削减他们的权力,以“清君侧” 为名联兵反叛,后因战略失当,被汉朝和梁国联手平定,七大 功臣为:汉朝方面周亚夫、窦婴、栾布、郦寄,梁国方面刘武、 张羽、韩安国。 • 七国之乱的根源是强大的诸侯王势力与专制皇权的矛盾,七国 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 集权进一步得到加强。[1]
第三节 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
• 中国与欧洲政体的差异: • 1、欧州政治与文化源于地中海沿岸国家, 主要有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古希腊。 • 2、欧州封建皇权的专制一直受到宗教力量 的抗衡,宗教势力一直制约着皇权。 • 3、中国从迈向文明开始,统治者就凭借武 力使神职人员成了它的奴仆,形成了以个 人为核心的权力专制体制。
• 鲁国:
• 齐国:
第二节 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 会结构的特征
• 1、一是家天下的延续,一部中国史,就是一 部家族统治史 • 后梁朱温大哥骂朱温 • 太祖将受禅,有司备礼前殿,全昱视之,顾太 祖曰:“朱三,尔作得否?”太祖宴居宫中, 与王饮博,全昱酒酣,取骰子击盆而迸之,呼 太祖曰:“朱三,尔砀山一百姓,遭逢天子用 汝为四镇节度使,于汝何负?而灭他唐家三百 年社稷,吾将见汝赤其族矣,安用博为!”太 祖不悦,罢会。(《新五代史· 卷十三· 梁家人 传第一》)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 二是经济基础稳固,土地国有和自给自足 的小农经济维护了专制者的统治;
• 1.打击工商业 • 2.限制对土地的占有抑制兼并 • 3.释放奴婢为庶民
《盐铁论》
• 根据“盐铁之议”记录写成的重要史籍, 西汉桓宽撰。汉昭帝 始元六年(公元前81 年),下诏将各郡国推举的人才(称为贤 良文 学)召集到京师,询问民间疾苦所在。贤良 文学提出盐铁 官营和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是 民间疾苦的原因,要求废除盐铁、 酒榷、均 输官。这一主张受到御史大夫桑弘羊的反对, 双方对 施政得失展开了一场全面的辩论,此 为著名的“盐铁之议”。 贤良文学服膺儒家, 桑弘羊信奉法家,双方对民间疾苦的根源、 同匈奴的和战政策、治国的方针和理论等重 大问题申述了不同 的见解。桓宽根据记录进 行“推衍”和“增广”,写成《盐铁 论》一 书,成为研究西汉中期历史和桑弘羊其人的重要历史材 料。书分60篇,各标题目,内容 前后连贯。桓宽与贤良文学思 想相一致,因 此书中流露出对贤良文学的赞同和对桑弘羊 的不 满。书中对各方问答的记述,虽笔墨不 多,却比较生动地刻画 出各自不同的情态, 再现了盐铁之议的辩论。
• 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 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 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 为三公。秦不设三公。 • 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通典· 职 官一》),也有的说三公为司马、司空、 司徒(《韩诗外传》曰:“三公之得者何? 曰司马、司空、司徒也。司马主天,司空 主土,司徒主人。)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 一是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 时间漫长;
• 皇帝与宗教的关系
• 佛教是出世的宗教,印度的佛教的基本教义主 张无君无父,一不敬王者,二不拜父母,见在 家的任何人都不跪拜,只合掌致敬,包括对王 者。 可佛教到了中国就有了改变,元魏时代 的沙门统法果向皇帝说:“……我非拜天子, 乃是礼佛耳。”就是说沙门跪拜皇帝,是拜佛, 不是拜皇帝,因为皇帝是佛的化身。法果是中 国佛教史上首倡给皇帝磕头的僧人...之后也就 该磕头就磕头了...
• 中国历史上曾流传着先王禅让的传说,认为尧、 舜、禹三代统治权的交接,是通过遴选、推荐、 考察和任用等一系列程序和平实现的。 有关尧、舜、禹的禅让故事,古书多有描 述,如《史记· 五帝本纪》讲:“尧知子丹朱 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授权舜。授舜, 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 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 人’,而卒授舜于天下。”
• 直至禹执政时,他凭借自己治水时积累的卓越威望,并有力地 安置了心腹官员,才侥幸扶持了自己的儿子夏启继位,开创了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之所以说侥幸,是因为这 过程实在职凶险异常,一开始时禹不得不先禅位于他的助手— —东夷部落的首领伯益,当华夏部落的力量充分集中后,夏启 才发动了军事政变。 这场涉及两大部落的战争惨烈异常,战争使东夷地区延续 了几千年的规模巨大的尧王城、两城、凌阳河和段家河古城都 毁于一旦,荡然无存。另一结果就是导致该地区人口锐减,一 直很活跃的早期凤文华遭到毁灭性打击,造成了华夏部落和东 夷部落两大集团的长期对抗。后来的后羿代夏、商汤伐夏,都 是东夷部落通过军事手段成功夺取政权的范例。
钱氏家族
• 众多政治家和学者出自这个家族,诸如钱 其琛、钱正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 钱复、钱穆等。钱缪的后裔不仅人才辈出, 而且遍布世界五大洲。据统计,当代国内 外仅科学院院士以上的钱氏名人就有一百 多位,分布于世界五十多个国家。
• 四是家国同构:
• 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 性。 • 求忠臣于孝子之门 • 忠孝矛盾处理:且夫孝始于侍亲,中于事 君,终于立身。——《史记太史公自序》
• 三是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 家谱族谱 • 家族的优缺点: • 王与马共天下 • 钱氏家族
• 晋元帝认为他能够得到这个皇位,全靠王 导、王敦兄弟的力量,对他们特别尊重。 他封王导担任尚书,掌管朝内的大权;又 让王敦总管军事。王家的子弟中,很多人 都封了重要官职。 • “王与马,共天下”。王氏同皇族司 马氏共同掌握了东晋的大权。
• 宗人府
• 人府是中国明清时期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 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撰写帝王族谱, 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号、世袭爵位、 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之事。职掌收发文 件、管理宗室内部诸事、登记黄册、红册、圈 禁罪犯及教育宗室子弟。凡是宗室陈述请求, 替他们向皇帝报告,引进贤才能人,记录罪责 过失之机构。
• 以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 司马、司寇、司空为九卿。 秦变周法, 置左右丞相,无三公官(荀悦曰:“秦本 次国,命卿二人,是以置左右丞相,无三 公官。”)。秦朝以丞相取代三公。
• 职官名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 四是对人身控制严密。
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影响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 三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以皇帝 与以丞相为首的百官共同决策的机制逐步 被皇帝独断所取代;
尚书省
• 1.秦始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 • 2.魏晋:尚书台:八座尚书、尚书郎 • 尚书令:左右仆射 五曹尚书 :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 唐代:吏部、户部、礼部、兵部、邢部、工部
• 少府,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沿,为九卿之一。 掌山海地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为皇帝的私府。 • 西汉时诸侯王也设有少府,郡守亦设有少府。东汉 仍为 九卿之一,掌宫中御衣、宝货、珍膳等。魏晋 以后沿置,北朝有 太府而无少府。隋置 少府监、领 尚方、织染等署。元始废,明初虽一度复设,旋仍 归并 工部,事实上前代少府之职皆由 宦官主管之机 构所掌握。清代划归 内务府,故一般以少府为内务 府大臣之别称。又唐代因县令称 明府,县尉为县令 之佐,也称为少府。后世亦沿设。
中书省
• 中书: • 起于西汉,宦官为之。 • 曹丕称帝时中书府, • 魏晋之际改中书省:中书监:取代尚书令 和尚书仆射成真宰相。 • 尚书省:外朝官僚机构,就虚化。
门下省
• 东汉:少付属下有侍中寺, • 晋: • 门下省:侍中:秩二千石,三品,四员 • 职责:“献纳之任” • 切问近对,拾遗补阙 • •
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
• 2、宗法制度是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演化而成的,产生于商代后期。 主要内容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 和宗庙祭祀制。 •
嫡长子继承制
• 殷道亲亲,周道尊尊
• 商朝:兄终弟及 • 周:嫡长子继承制:一夫多妻 •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庶以贵不以长。 • 《春秋公羊传ּּ隐公元 年》 • 大宗,小宗
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影响
• 三是宗法与专制相结合,在政治上表现为 儒法合流,在文化上反映为伦理政治化和 政治伦理化,突出地表现为内圣外王的心 态,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和 追求。
• 这两大集团的对抗的情况一直持续到西周和春秋和战国 时期,甚至影响到整个中国历史。代表东夷集团的殷商 夺取政权以后,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了600年,末 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西 周就是华夏集团重新夺取政权后建立的新的王朝,但建 朝之初东夷集团依然强大,西周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征 伐东夷的战争,代表东集团的诸嬴的势力范围进一步被 压缩并被分化牙解,迫使属于东夷集团的嬴秦、嬴赵西 迁,秦国远祖就是在这一时期由日照地区万里迁移来到 西北地区的。秦人远在西北,不忘故土,墓葬的头向都 朝着东方,这也是秦始皇登基后数次东巡琅琊的原因之 一。同样,留在中国的嬴江进一步被分割成嬴江、嬴黄 等三等诸侯小国,江国的国都也被迫从山东曲阜迁到河 南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