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1教案教学设计《再别康桥》(人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别康桥》
1920年,25岁的徐志摩“摆脱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衔的引诱”,从美国动身,横渡大西洋,来到英国留学。
第二年,进入剑桥大学王家学院。
1922年学成回国。
这一段的留学生活,特别是剑桥美丽的自然景色,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淹入了你的性灵。
”(《我所知道的康桥》)为此,他在1922年8月10日启程回国前夕,写下了《康桥再会罢》一诗,表达对康桥的眷恋。
1928年,徐志摩重游英国。
7月的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了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
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没有人认识他,满腔的热情和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
前来寻梦的诗人,怅然若失。
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共7节。
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正见出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的情景,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母校,不愿打破她的宁静与和谐,只想悄悄地与康桥作依依惜别。
这里,诗人的感情温柔细腻,诗歌节奏轻缓、徐舒。
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第2~5节着意描写康桥迷人的风光。
第2节写康河岸边的柳树在夕阳中倒映河中的景象,将柳树比喻成“新娘”,独具匠心,表现了诗人极度迷恋的感情。
康河的美景,留住了诗人的心,他乐而忘返了。
第3节写康河里的水草随微波起伏,仿佛在向诗人点头致意,“招摇”二字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态度。
在这样的诗情画意里,诗人醉了,他“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甘心”二字写出了他对康桥永久、热烈的爱恋。
第4节写潭水及由此引发的联想。
这里的“榆阴下的一潭”指拜伦潭,那里榆阴蔽日,非常清凉,诗人留学期间常去那里读书、乘凉、遐思。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虹与梦,奇异的意象,写出了潭水的静美,表达了诗人对拜伦的仰慕与追怀。
这里融情入景,营造出难以言传的优美意境。
第5节紧承上节诗意,对“梦”加以引申,向诗意纵深处开掘。
这里的“梦”,是对过去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
暗含了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
紧接着,诗人的思路急转,把读者从梦境拉回到现实,别情缕缕,离绪重重,现在哪有心思歌唱呢?诗情达到高潮。
但这个高潮却以情绪的低落和基调的抑郁作为标志。
惟其如此,才表达了诗人对母校的离情。
最后一节照应开头,写诗人悄悄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康桥却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
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淡淡的离情别绪,谈不上什么现实内容或时代精神,但各个时期的读者对它都有强烈的共鸣,认为它给人带来了巨大的审美享受。
原因在于它以美妙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人类共有的一种感情,即对逝去的美好往事,人们总是充满怀念。
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分析意象以及意象的组合,体味诗歌的意象美;
2、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诗中“悄悄”的离别意境。
【教学重点】
分析意象以及意象的组合,体味诗歌的意象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悄悄”的离别意境。
1、
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徐志摩。
2、熟读《再别康桥》。
一、导入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学过了不止一篇送别诗作。
古人云: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
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元二使安西》
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敌人”的豪迈,也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苦涩,更有“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伤感,这些都是古人对于离别的理解,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看待离别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
二、初步把握
1、朗读全词: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用自己的话概括《再别康桥》表达的主要情感。
预设:诗人只身来到康桥,走过他熟悉的康桥,描绘了康桥迷人的风光,写出了对康桥的热爱和恋恋不舍之情。
三、品味意象
1.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预设:借助对意象的描摹
找出诗歌中的意象:云彩、金柳、艳影、青荇、星辉、笙箫、夏虫等
(1)云彩:题目是再别康桥,这里为何说作别西天的云彩?
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康桥,但写时又写“作别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而且云彩是色彩绚丽的,给人一种视觉上美的享受。
和云彩告别,就是和自己记忆告别。
为什么是轻轻的呢?因为诗人和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回忆在对话。
大声喧哗是不适宜的,只有把脚步放轻声音放低才能进入回忆的氛围,融入自我陶醉的境界。
(2)金柳:为什么是金柳?
夕阳西下,余辉洒满大地,河畔的柳树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柳枝一丝丝的随风摇曳,像婀娜多姿的新娘。
诗人选取意象是有他的深意的,表现他对康桥的极度迷恋。
(3)艳影:为什么是“荡漾”的?
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荡漾是指一圈圈化开,像水波似的,心中满是。
景物中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4)青荇:为什么是“招摇”的?
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点头欢迎,拟人的手法运用写出一种活泼动态的美,有一种画面的立体感(动词的作用,记住可以分析别的诗)。
软泥上的青荇,软字写出了泥的细腻柔和,表现诗人对康桥热烈永久的爱,连泥都是美好的,甚至甘心做一条水草,这样就可以与他热爱的康河不分开了。
(5)星辉:色彩斑斓。
(6)笙箫:为什么用笙箫,而不是别的乐器,如笛子?
笙箫的声音比较忧伤,而笛子比较悠扬,我们常说牧童横笛,牧童吹着笛子,声音是欢悦悠扬的,而笙箫是低沉哀怨的,有一种如泣如诉的感觉。
而且与下面的康桥压韵。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将悄悄比作别离的笙箫。
悄悄本来是不可感的,用一个比喻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
这里是以动衬静,有一种鸟鸣山更悠的韵味。
将别情缕缕、离绪重重通过可感的笙箫表现出来了。
(7)夏虫:为什么不说夏虫也沉默,而说夏虫也为我沉默?
夏虫也是善解人意的,充满灵性的,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比喻句,正常句式是今晚的康桥是沉默的,但诗人反过来写就让语句有了诗的韵味,此时无声胜有声,通过写康桥的沉默反衬诗人对康桥的不舍和留恋。
校园的一切都是为了成全他悄悄地回忆自己的秘密。
2、作者一方面说,“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另一方面又说“但我不能放歌”。
是不是矛盾?
预设:不矛盾。
“星辉斑斓”是往昔的梦。
和云彩告别,就是和自己记忆告别。
为什么是轻轻的呢?因为作者是在和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回忆对话。
大声喧哗是不适宜的,只有把脚步放轻声音放低才能进入回忆的氛围,融入自我陶醉的境界。
诗人默默地回味,自我陶醉,自我欣赏。
连夏虫都为他这种秘密的美好的记忆而沉默了。
轻轻、悄悄,不仅是诗人不愿惊动校园,也是校园的一切成全了他,让他悄悄地回忆自己的秘密。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这种悄悄的、独享也是美好的,充满诗意的,无声是一种美妙的、幸福的音乐。
为了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师可以提供以下资料:
(1)“单独是一个耐寻味的现象。
我有时想它是任何发现的第一个条件。
你要发现你的朋友的“真”,你得有与他单独的机会。
你要发现你自己的真,你得给你自己一个单独的机会。
你要发现一个地方(地方一样有灵性),你也得有一个单独玩的机会。
我们这一辈子,认真说,能认识几个人?能认识几个地方?我们都是太匆忙,太没有单独的机会。
说实话,我连我的本乡都没有什么了解。
康桥我要算有相当交情的,再次许只有新认识的翡冷翠了。
呵,那些清晨,那些黄昏,我一个人发痴似的的在康桥!绝对的单独。
”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2)这里可能有一个徐志摩不能明言的真正的秘密。
这首诗写于1928年11月,刊于同年12月《新月》。
1920年徐志摩在伦敦10月上旬结识林长民、林徽因父女。
徐志摩和林徽因二人“曾结伴在剑桥漫步”(据张清平《林徽因》) 。
1921年林徽因随父归国。
1928年3月,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加拿大结婚,游历欧亚到8月归。
1928年6月赴美国、英国、印度游历(据韩石山《徐志摩传》)。
徐志摩此诗,作于当年11月,当为获悉林梁成婚之后。
据此,可推断,徐志摩此诗当与林漫步剑桥有关。
为什么厅轻轻、悄悄?就是因为,过去的浪漫的回味已经不便公开了。
——孙绍振《<再别康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四、感受“三美”
1、诗人对于意象的选取都是精心的。
本诗中的意象也是如此,你们觉得这些意象美不美,美在哪里?
预设:绘画美(色彩美,动态美)。
新月派的诗歌讲究诗的词藻,体现了绘画美。
诗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讲究色彩的运用和搭配,如意象中的云彩、金柳、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辉等词语充满色彩感,每一节都可以看做一个可以画的出的画面,把这些意象连缀
起来就是一幅色彩鲜明、丰富多彩的画卷。
动作性很强的词,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的使用使得每一幅画都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除“绘画美”之外,这首诗还兼具音乐美和建筑美。
展示音乐美和建筑美:
(1)音乐美
韵脚严整:除四五节压韵不严整,其他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节奏鲜明,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的和谐。
叠词、叠韵使用:“轻轻”“悄悄”“油油”等叠词的反复运用,“招摇”“荡漾”等叠韵的词,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
章节统一:每行基本由两至三个音步组成,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读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
首尾回环: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抑扬顿挫,琅琅上口。
(2)建筑美
四行一节,每一节诗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行的字数为六七个字,间或八个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
首尾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五、课堂总结
自古以来,离别总是免不了一种沉重愁绪,忧伤哀愁,但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以意象云彩、金柳、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营造了一种清新飘逸之感,营造除了一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美妙意境,传达出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淡淡的离情别绪,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深深地眷恋之情以及对留学生活的留恋,一切都表达得这般恰如其分。
六、布置作业
模仿《再别康桥》,将王维的《山居秋暝》改写成一首现代诗。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六、板书设计
云——柳——影——荇——潭——星
彩——金——艳——青——虹——斑斓:色彩美告别——新娘——荡漾——招摇——揉碎——漫溯:动态美
笙箫——夏虫——今晚的康桥——“我”
悄悄——为我沉默——沉默——轻轻地星辉斑斓里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往昔动人的回忆——————————————今夕静静地依恋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