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齐白石绘画的“写意与写实之间”
浅谈齐白石绘画的艺术特质与成就
浅谈齐白石绘画的艺术特质与成就摘要:齐白石是现代的艺术大师,在近五十年的时间里,他在绘画领域不断探索创新,最终在老年获得变法的成功,为中国现代绘画开启了新风格。
本文介绍了齐白石先生的绘画艺术之路,对在绘画艺术上的特质与成就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齐白石;绘画;风格;成就引言:齐白石是当代中国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这位大师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优秀品质,在绘画、书法以及雕刻印章等方面上都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作品简洁明了而富有内涵,清新自然而富有意境,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同时有着鲜明的传统民族特色。
其作品不管是山水、花卉还是虫草,都给我们表现了清新、简括与生气勃勃的艺术特色,他的创作已经达到了情景交融和形神兼备的至高境界。
他的扑朔迷离而又健康、诙谐生活经历,超凡脱俗的的艺术风格让我为之倾倒。
1齐白石的绘画艺术之路1.1少年自学苦读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一个贫苦夫人农民家庭里,他自幼好学聪明,对于周围的事物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与感悟力,可是因为家境贫寒的原因,齐白石仅仅读了半年的私塾就辍学了,开始学习木工。
在作为民间雕花艺匠这个阶段里。
他多以临摹古人的画作为主。
一次他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里做活时,在主人家的书房里看到了一本精致的《芥子园画谱》,他如获珍宝,经过半年的夜夜奋战,把这部图谱临摹出来了,并装订成画集。
这是他第一次的重大绘画实践,是他学习山水画的开始,不自觉地使它逐渐正式走向文人画家的发端。
在这个阶段里,齐白石接受了民间艺术与民间审美观念的深刻熏陶。
这些的艺术积累成为齐白石今后形成自成一家的大师奠定重要的基础。
1.2拜师学艺由于齐白石绘画名声在民间不断的传播,齐白石把自己的谋生手段逐渐转向了绘画创作。
在偶然的一次机会下,齐白石偶遇了雅士寿三爷,这位擅画花鸟草虫的专家,寿三爷很欣赏齐白石的绘画才华,在他的引荐下,齐白石认识了对他的艺术风格建立起重要作用的学识渊博的陈老先生。
从此,齐白石在陈先生与寿三爷这两位在绘画艺术领域里很有建树的专家的门下对中国的古典诗文以及传统花鸟画进行了系统地学习。
“似与不似”——从齐白石“衰年变法”看写意花鸟画“形”与“意”的表达
宁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J ou r n alofNi ngxi a U ni versi t y ( H u m ani t i es & S o ci alS ci ences Edi t i o n)
V ol .33
No.3
M ay 201 1
在中国画发展的悠久历史中 , 文人大写意花鸟 画历来被认为是最具文化品位 , 也是最能代表中国 绘画精髓的绘画种类 .其基本的审美特质即是对于 "形象 " "意境 " 与 两者辩证关系的整体把握 , 对它的 把握程度便意味着艺术家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 把握程度 , 从而决定了其艺术所能达到的高度 . "形象 " "意境 " 与 的智慧把握也是中国画的最 高境界, 只有对物象有深刻的认识和具体的感受, 才 "以形写神 " 能产生出 的艺术效果, 这后来被中国近 代花 鸟画 大 师 齐 白 石 概 括为"妙 在 似 与 不 似 之
收稿日期: 201 1 -0 3 -1 5
�1 95 7 ) , 齐白石 ( 1 864 名 璜, 字 濒生. 白 石原 , , 为其号 另有别号借山吟馆主者 寄萍老人等. 1 864 年 1 月 1 日出生于湖南湘潭乡村的一个贫农家里, 1 95 7 年 9 月 1 6 日病逝于北京. 齐白石生前曾任国 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名誉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名誉 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 1 95 3 年 1 月文化部授 予其荣誉奖状及" 人民艺术家 " 称号 ; 1 95 6 年 4 月 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其年度国际和平奖金 ; 1 963 年 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齐白石不是一位纯 粹的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画 家, 农民出身的他 , 从早年的民间雕花艺匠成为中国 画大师 , 其创作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方法, 又吸 收民间绘画艺术之营养, 将富有生活气息的民间艺 术情趣融进文人画中, 他熔文人画与民间艺术, 诗, 书, 画, 印的修养于一炉 , 他的绘画充满了泥土芳香, 生活气息浓厚, 其作品既师造化又师古人, 作品以写 意为主, 题材从人物, 山水到花鸟 , 鱼虫, 走兽几乎无 所不画 , 尤工花鸟画 , 笔下的花, 鸟, 虾蟹, 鱼水墨淋 漓, 洋溢着生气勃勃的自然气息 , 笔墨雄健浑厚, 富 有变化 .画昆虫则一丝不苟, 极为精细, 善于把阔笔 写意花卉与工笔细密的写生虫鱼巧妙结合, 造型简 练质朴, 色彩鲜明强烈 , 画面生机蓬勃 , 独树一帜.
画面石的写实与写意
由不同颜色、不同物质形成的点、线、面组合且构成图案或画面的观赏石称为画面石。
好的画面石就像画家的画品一样,技法纯熟、描摹自然、趣味生动、富有美感。
用绘画理论来指引画面石的鉴赏评价也在赏石人中已成共识。
本文将以绘画中的写实与写意为切入点,对画面石的鉴赏提出几个现实问题,与石界前辈、学者、专家交流和商榷。
一、当代爱石人要不要“补课”绘画理论?中国赏石文化源远流长,是石头敲开了人类历史之门、中华文明之门。
新石器时代赏石文化已萌芽,夏商周三代初步形成,秦汉时期进一步发展,唐宋时期达到鼎盛。
然而,我们的先民玩石赏石多以造型石为主,包括殷商的“囿”、秦汉的园林、魏晋浓缩自然的“拳石”、唐宋的文人石等等,赏玩的石种也没有今天这么多。
而画面石鉴赏有详细记载并形成理论是到了明清时期,古人留给我们画面石鉴赏的方法和理论不多。
这是其一。
其二,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赏石文化艺术事业迅猛发展。
中国观赏石协会精心规划、缜密部署、正确引领,各地观赏石协会积极作为。
2014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赏石艺术”正式成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并列为“传统美术”类,与绘画、书法、雕刻成为“姊妹”艺术。
2015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观赏石鉴评>》正式实施。
《观赏石鉴评》中对观赏石的分类、鉴评方法和等级划分进行了说明,尤其是提出了观赏石鉴评的“自然要素”“人文/王沛 by Wang Pei文要素”,这为观赏石的鉴赏评价提供了基本要素、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有其积极的引导示范作用。
但是,画面石鉴赏还需要审美理念和美学标准。
其三,自秦汉以来,历代赏石主体是皇家贵胄、朝廷重臣和文人士大夫,他们是领跑者和头雁,指引着赏石文化的方向。
唐宋时期,“文人赏石”更是成为赏石文化的主流。
而当今,我国赏石文化艺术实现了大繁荣、大发展,赏石文化形态由传统文人文化向大众文化延伸。
论文:齐白石的绘画艺术
论文:齐白石的绘画艺术齐白石(1863-1957)中国近、现代画家、篆刻家。
原名纯芝,后名璜,字渭清,又字兰亭,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寄园、寄萍、寄萍堂主人、老萍、萍翁、寄欢乐、幻仙奴、阿芝、木居士、老木一、三百石印富翁、杏子坞老民、借山吟馆主者、借山翁、星塘老屋后人、湘上老农等。
齐白石的艺术,总的可分5个阶段:27岁前,为民间雕花艺匠,接受民间美术和民间审美观念熏陶阶段;27~40岁,在从事民间画像、民间工艺的同时,全面学习文人绘画,提高诗、书、画、印诸方面修养阶段;40~50岁左右,以文人艺术家身份出游各地广泛观察、观摩与结交各界人士阶段,画风由工笔逐渐转向大写意。
55~65岁,定居北京,接受陈师曾指劝,苦心“衰年变法”阶段;65~94岁是绘画创作的高峰期,艺术臻于化境。
齐白石艺术的渊源,一是明清以来富于革新精神的画家徐渭、朱、石涛、金农、黄慎、吴昌硕的传统,他博采众家而融为一体。
二是从浙派到赵之谦再上追秦汉碑版的刻印传统,融会篆、隶、八分和魏碑,而自成洗练奇崛、排夏纵横的作风。
三是民间工艺和民间绘画刚健清新风格的滋育。
他将文人传统与民间传统、文人修养与农民气质自然而然的结合起来,雅俗兼得,从而成为现代艺术史上的奇迹。
齐白石的绘画,以花鸟草虫为大宗,且兼工、写两种作风,俱造诣高深。
他的写意人物画与山水画虽不及花鸟草虫多,但在艺术上的成就却毫不逊色甚至更为突出,与山水画一样,齐白石在人物画领域的成就也常常为其花鸟画的盛名所遮蔽。
然而在白石老人一生的艺术创作中,人物画却是其不懈致力的方向,它与山水画、花鸟画一起,组成了齐白石绘画艺术多姿多彩的风格面貌,营造出一个关于齐白石的艺术神话。
而其最早的声名鹊起也得益于人物画的创作。
齐白石早期的人物画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民间广泛流行的题材入画的。
另一类则专作画像。
26岁时,齐白石拜萧乡、文少可为师,转习民间画像之法。
虽则以“写真”为活计有着种种不堪,却是齐白石早年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的根基所在。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我最欣赏的是中国画,尤其是白石老人的画,白石老人主张艺术应“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不似之似似之”是石涛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理论概括。
齐白石继承了这一观点,并把这个道理说得更清楚,他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他主张,画与客观对象的关系,既不能画得太像,也不能画得太不像,要在像与不像之间。
所谓“似”,是指神气、情感。
所谓“不似”,是指形。
因为有了形的“不似”,所以才有神韵的“似”。
“不似”是手段,“似”是目的。
齐白石的艺术作品,既似,又不似,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艺术理论。
《墨虾》即为一例,齐白石精于画虾,艺术生涯中画虾不断。
从他62岁至71岁的10年间,经过5次深入的观察和改造,他不断改变画虾的技法,将虾的后腿由10对减少为6对;虾身由6节改为5节;虾头与虾身似断若连,虾身有了透明感。
虾更精神了。
齐白石画虾的整个过程,其实就经历了一个由“不似”到“似”的过程。
虽然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画中的虾越来越不似真实的虾,但是,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个过程,恰恰是越来越似的过程。
经过5次改造,齐白石画的虾,最终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似与不似的问题上,还有一画作可以为例,即《蛙声十里出山泉》。
齐白石91岁时,作家老舍来访,他引用清代诗人查初白的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齐白石作画。
诗是明白晓畅的,但是,要用绘画表现出来,并要与诗意相似就是非常困难的。
十里的巨大空间,蛙声的听觉感受,绘画几乎是无法取其相似。
但经过几天思考后,齐白石一挥而就。
画面十分简单,一个四尺的立轴,画面上一条小溪,溪水从长满青苔的乱石中泄出,几只逗人喜爱的小蝌蚪在流水中嬉戏,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
高处有几笔淡淡的远山。
这幅作品与蛙声十里出山泉,似吗?是的,似。
在想象中,我们看到了蛙和山泉,听到了蛙声。
这幅作品与蛙声十里出山泉,不似吗?是的,不似。
因为画面上没有蛙,也不会有蛙声。
这幅作品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它表现了“似”与“不似”之间,既不媚俗,也不欺世。
阐述齐白石的艺术理论与成就(优秀7篇)
阐述齐白石的艺术理论与成就(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阐述齐白石的艺术理论与成就(优秀7篇)齐白石出身贫寒,作过农活,当过木匠,后以民间画工为生。
解读齐自石“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
前言
我国著名画家齐 白石提出 : “ 作 画妙在似 与不 似之 间 , 太似为媚俗 ,不似 为欺世 。”这段话被许 多人所推崇 ,在众 多作 画者之 间广 为流传 ,大 意是说 ,作画时所描绘 的对象不 能太像 ,也不能不像 。太像则太俗气 、太直 白,这样的画没 有 品位 , 不能 给观看者 以回味和遐想的空间 ;不像则观看者 看不懂 ,理解 不了画的意思 ,就等于欺骗世人 。因此 ,作 画 的精髓应该在二者之间 。 二、 “ 似 与不似 ” 的美学 原则
一
第二 , “ 太似 为媚俗 , 不似 为欺世 ”。 “ 不似”与 “ 太 似”是相对立的。 “ 太似”指完全受制于对象的原初形貌及其 特点 ,把忠于原物作为艺术的最终追求 目标 ,这就将 “ 现实的 真实”代替 了 “ 艺术的真实” ,扼杀了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与 创造性。例如陈家祠里的木雕 《 蟹笼 》,作品太过追求真实 , 因此整个作 品缺少 了艺术 的美感 。 “ 不似 ”是指完全脱离对象 的形 态及其特征 ,丝毫不求 “ 形似 ” ,在完全不顾及客观对 象真实性的前提下,盲 目地进行主观化的变形与改造 。脱离了 “ 形似”的主观臆造 , 会导致 “ 欺世”的弊端。 第三, “ 妙 在似 与不 似之 间” 。这指 艺术创 造 贵在把 握 “ 尺度 ”与 “ 分寸 ” , “ 似与不似之间”揭示 了艺术 创造 中 “ 主观与客观 ”既对立 又统一 的艺术辩证规律 。正确 掌握 “ 似 ”与 “ 不似 ”之 间的艺 术规律与准则 ,才能在 “ 形 似” 与 “ 神似 ”之 间纵横捭 阖 、游刃有余 。齐 白石 的 “ 似与不似 之间 ”具有奇特 的想象 和平淡 的夸张 。这种想象 和夸 张是使 得齐 白石笔下 的人 物、山水 、花鸟都具有化平凡 为神奇的特 征 ,充满 了智慧与 幽默 。
论油画的写实性与写意性的关系
论油画的写实性与写意性的关系
写实性是指艺术家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客观事物的真实程度。
在油画中,写实性被认为
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美学要求。
艺术家需要通过精湛的绘画技巧来刻画出被表现事物的各种
细节和特征,让观众在看到作品时有强烈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这也是为什么在油画的发展
历史中,写实性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主题。
然而,写实性并不是油画中唯一重要的美学要求。
写意性是指艺术家在作品中所表现
的个人情感和思想。
写意性强的作品往往更加抽象或模糊,不一定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事物
的真实面貌,但却能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出艺术家独特的精神内涵和情感。
与写实性相比,写意性更加需要艺术家具有超脱现实的思维和想象力,并能够通过丰富的手法和技巧表达
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然而,虽然写实性和写意性相辅相成,但在油画创作中,它们之间的平衡却是非常关
键的。
如果太过追求写实性,油画作品可能会变得过于奢华而缺乏感情和意境;如果过分
注重写意性,油画作品可能会变得过于模糊而缺乏具体的形象。
因此,在油画创作中,艺术家需要根据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适度地调整写实性和
写意性的比例,让两者相得益彰,为观众呈现出具有深刻思想和精湛技巧的优秀作品。
美术课程标准试题
011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测试题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60分)1.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2.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本课程。
3.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教科书和教师参考用书。
4.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
5.美术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6.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7.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展示,并发表创作意图。
这是第二阶段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目标。
8.美术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网络资源。
9.美术课程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
10.“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它分为三个层次融美术各学习领域为一体、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1、面向全体学生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关注文化与生活4、注重创新精神2.美术课程设计思路是什么?1、根据学生学习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3、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教学更大的空间3.简要说明“造型一表现”学习领域?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强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有关齐白石的作文范文8篇_作文范文_
有关齐白石的作文范文8篇篇一:起观齐白石画展十月八日,张老师带领我们小记者来到浙江美术馆,参观了齐白石画展。
齐白石爷爷是我国著名艺术家,他在诗、书、印、画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但他曾经是一位木匠,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一代宗师。
在展厅里,我竟然看到一只只很小的昆虫,小到需要通过放大镜才能看清楚,有蜜蜂、螳螂、苍蝇,还有蝴蝶和蝉,一个个栩栩如生,就像博物馆里陈列的标本,令人称奇的是,透过放大镜,昆虫腿上的细毛居然清晰可见,真是令人叫绝!画展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幅“夕阳归牛”。
画中只有三种事物,牛、柳枝和夕阳染红的地面。
牛只是一个背影,略略回了一下头,柳就是几段垂下的线条,地面就是用橘色的颜料涂抹了几笔。
但是,寥寥数笔却形神毕现,看似简单的一幅画却准确表达了夕阳归牛的意境,又带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那略略一回头是否在等待身后的牧童……,整幅画面,似乎再加一笔就多了,再减一笔就少了,这可能就是大师的独到之处吧。
通过这次画展,我对齐白石爷爷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他的画更加惊叹不已!篇二:水墨画大师——齐白石他,是一位奇人。
他年逾古稀了,风采却依然不减当年。
他头发早已花白,双眼却依然炯炯有神。
他沉默无言,下巴的胡子却依然显示出他的健谈。
他热爱生活,一位普通农妇竟放下农活在他的作品下端详。
他的老师是位奇人,他也不例外。
据说每位艺术家一过了壮年便“江郎才尽”——这原本是必然的。
但眼前的他分明打破了这种宿命。
古稀之年,越活越有味。
他一身白衣,体现出一位极其伟大的艺术家形象。
他正在笔走龙蛇,短短几笔就有了大概的轮廓。
单纯的水墨画,却被他演绎到极致。
那在水中嬉戏的小龙虾活灵活现,几欲脱却宣纸化作真实。
好画!好画!他运笔挥洒自如,神态专注认真,却又轻松自在。
那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仿佛都化进了他的精神。
如此充满灵气的作品竟在片刻之间完成,真让人惊叹!他从容地展示了他以前的作品。
这幅画摆在崇拜人面前,画面竟显得凌乱。
齐白石作品赏析
枫叶寒蝉
齐白石的花鸟;不同的题材,其笔墨 的运用也有其不同的特点&画紫藤 一类的题材,早期笔力劲健而爽朗, 布置穿插较为繁复些;而晚期则变 得较为简练放达,布置穿插显得较 为粗简些。又如画菊花,70岁后 画的欧化就比早年画的菊花要更为 简练些。有时在花瓣中间掖上一点 浓色就定了。叶子的穿插,用几笔 枯笔点也就作了背景。
宜尹和伯,笔法较
为精细,后学金冬
红
心,笔法显得放达
梅
些,最后学吴昌硕
而加以变化,笔法
粗放,穿插多变,
尤喜用洋红点花瓣,
显得古艳多姿,生
动自然&
兼写风格的代表作之一&画面取 枫叶一支;以大写意手法画出, 简括、传神;一只寒蝉伏于叶 上,正感知着浓浓的秋意,蝉 笔法工致,呼之欲出,境界新 奇而充满诗意。写意的树叶与 工笔的寒蝉相互对比,其格调 超脱高妙,力显神韵,洋溢着 健康、有趣、自足和蓬勃的生 命力。画面构图简洁,流露着 画家对日常生活情景的热爱和 朴实深厚的人生体验,通过水 墨和色彩把自己真挚的情感, 质朴无华地溶铸于笔端。
齐白石的花鸟画
齐白石的花鸟画;题材较广,用笔比较粗放, 从整体上审视,突出的一点即是有气势& 这气势主要是由他那纵横挥洒的笔墨所呈 现的。他的用笔,苍劲潇洒,轻重并举, 刚柔相济,从不作过多的描述,总是一笔 下去,挥写自如,笔力雄健,气概非凡。
紫
藤
牵
蜜
牛
蜂
花
梅花也是齐白石画
得较的一类题材;他
画梅最上学湖南事
菊
贝
花
叶
小
草
鸟
虫
贝叶草虫
齐白石学画并不是从花鸟开始;而是从人 物入手&他的早期人物,具有扎实的写 实能力,作品较少自己的风格;中期人 物,师法钱慧安、黄慎、费丹旭等人, 作品逐渐由工整向写意转换,显得较为 疏朗清润;晚期的人物,多取法八大、 金农等,画风逐渐向豪放古拙转变,展 现出自家写意人物的神韵。齐白石创作 中国画,要求“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 间”,其实质是强调“神韵”作用,达 “形神兼备”,“形神俱佳”的境地。
“写实”与“写意”分判之下的自我理由——论刘国松绘画理论中的错误与偏执
内容提要:刘国松对传统中国画中的工笔错误地判定为“写实”,同时将写意等同于西画中的变形,并且认为抽象是写意的进一步发展。
在如此混乱和错误的判定之下得出中国绘画表现上写实、写意与抽象的三个时期的划分,强调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在此基础上提出反叛的创造观,其自身的创新仅仅以所谓新皴法为最大收获。
刘国松的理论导致的实践绝非中国绘画的合理发展,反而是文化基因的轻率剥离。
关键词:写实;写意;变形;抽象;创造郎绍君先生在《类型与流派》一文中将20世纪的中国画分为三大类型和九个流派[1]。
三大类型分别是“传统型”“泛传统型”和“非传统型”。
其对于20世纪中国画的考察主要基于大陆范围而不涉及我国台湾的画坛,以其三大类型的划分来看,刘国松的画作则应该归于非传统型。
其自身的定位是“中国的现代绘画”[2],更为确切地说其创作实践主要是“现代水墨画”(《刘国松谈艺录》第61页)。
本文无意于对其绘画实践作出分析与评判,而在于对其指导实践的绘画理论进行适当的论辩,以对支持其实践的理论合法性作出适当的论定。
一、写实、反写实1.对传统中国画“写实”的错误判定“写实”作为绘画理论用语并非中国本有,而是随着西方艺术理论的引入才被使用的。
“写实”一词来自于日语,在旧日语中r e a l i s m被译成“写实主义”,同样为中文旧译所沿用,而在现代日语中则是以片假名形式的音读外来语,现代汉语则译为“现实主义”。
“写实”一词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出现了三次,均是将其与“理想”对举[3],则“写实”即“现实”。
在西方绘画中现实主义的表现是与再现理论相一致的,这是西方古典绘画的重要特征。
西方古典绘画对现实的模仿是与认知的功能结合在一起的,在西方主客二分的思维中,对象是被客观认知的,而绘画就是手段之一,如达·芬奇所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发源于感觉。
”“对作品进行简化的人,对知识和爱好都有害处,因为对一件东西的的爱好是由知识产生的,知识愈准确,爱好也就愈强烈。
美术鉴赏论文:齐白石的书画特色
美术鉴赏论文:齐白石的书画特色齐白石的画继承了我国传统书画的技法,又通过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加以融会提炼,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
齐白石草虫画是齐白石绘画的一个表现。
齐白石从年轻到老年,始终伴随着精细工笔与粗笔写意的两种画法,其中精细工笔类的变化不大,但粗笔写意类的富于变化;该现象适应了齐白石个人风格的产生与发展。
齐白石草虫画的表现形态,有工笔的、小写意的、大写意的、工写结合的等,其在齐白石绘画中的主体位置,往往是艺术表现的灵魂。
齐白石众多绘画作品中,龙以虾、蟹、鸡雏最为精炒,被公认为“三绝”。
据说他一直在案头的水盂里蓄养长臂青虾,每日数次进行细心观察或写生,认真研究虾的体态结构和活动规律,对虾的前进后退、急游缓泳、戏斗跳跃等等了然于心;数十年为一日,不断在表现技法上进行实践探索,终于总结出一套能充分发挥生宣纸的特点,恰如其分地掌握用笔、用墨、用水,既表现出虾体透明质感,又表现了须、臂弹性力度的成熟技法。
这是画家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的热爱高度融合的结晶,也体现了中国民族绘画最优秀的历史传统。
齐白石的代表作——虾齐白石的虾,画上有重要的三段变法:第一阶段是如实画来,写实,宗法自然,更像写生;第二阶段最重要,不算“零碎”,虾身主体简化为九笔。
所谓“零碎”一共是八样:双眼、短须、长须、大钳、前足、腹足、尾,还有一笔深墨勾出的内腔,这种结构便是齐白石的虾所独有的重要风格;第三阶段是画上的墨色不均一,笔先蘸墨,然后用另一支笔在笔肚上注水,把虾的“透明”画了出来,齐白石的虾一下子就活了。
齐白石的虾由生活中的六段成了画纸上的五段,这包含了一个极重要的艺术原理:一定是五段的虾,在比例上在画面上摆出合理,最好看,最美。
终于,五段由六段中飞腾了起来。
这个飞腾,太重要了,非常伟大,因为五段是艺术的真实,是一种超越,是一种非常,是比真实还美丽的璀璨,这就是齐白石变法的深刻。
齐先生一定试验过,六段不成,四段也不成,非五段不成;于是,五段便成了艺术的必然,也衍生了一个有普遍艺术规律的美学原理。
探析齐白石水墨画的诗情画意_吴军
文艺研究探析齐白石水墨画的诗情画意◎吴军(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003)引言齐白石,原名纯芝,字渭青,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
湖南湘潭人。
近现代中国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57岁后定居北京。
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衰年变法,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所作鱼虾虫蟹,妙趣横生。
其书工篆隶,取法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亦能诗文。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齐白石水墨画的诗情画意的探析齐白石是近现代中国画大师,他的绘画兼工人物、山水和花鸟。
他的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而且在东方乃至世界,也具有不朽的魅力和新的意义。
齐白石的诗画意境经过变法运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最大的变化就是把在画中渗透了家民生活气息,这种画法不仅开拓了文人画的意境,也深化了文人画的主题,也成为花鸟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他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
下面我们将通过他各方面的画作来领略一下齐白石的画中意境。
(一)简约质朴别具妙趣———山水齐白石的山水画,从初学画的临古到成熟期的创作,体现了从工整到放写、从模仿到创造的发展途径。
如《借山图卷》(之八)与《桃花源》(1938年)。
这两幅画在描绘对象上具有相似性,都是以山水中的大片桃花为主要形象。
前者画中的桃花呈一字型横跨画面,大面积褐色的远山,沟壑交错,平缓起伏,描绘的应是黄土高原一带的地形面貌,画面给人较强的写生的真实感受。
齐白石第一次远游在从西安到北京的路上看到了桃花美景,在自述中说道:“一路桃花,长达数十里,风景之美,真是生平所仅见”。
这幅画可能就是描绘这个景色的。
后者画中的桃花在布局上显然变化多端,呈“之”字形层层推进到山水空间的深处,中远景的山川更似拔地而起,突兀眼前,重峦叠嶂,避让呼应。
绘画自由的体现
绘画自由的体现作者:吴珂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5年第09期摘要:当今时代是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激励和洋溢个性的时代。
传统写实油画艺术已日益面临着来自影视、图像等新兴媒体艺术的挑战。
如何让写实油画获得新的发展与延续,已成为我国油画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意图通过剖析和对比中国传统的写意精神相较于西方写实观念而言,更具有思想开放,易于抒发情感的优势,论述将中国传统的写意精神有机融入传统写实绘画,对提高我国写实油画的语言表现力,形成具有东方特色、民族化的写实油画,将提供一条新的可供借鉴的方向。
关键词:写意精神;写意性写实油画;绘画自由一、概述写实油画作为油画艺术的一种语言形式,是欧洲油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基石。
它注重理性的审美意识与表达,并以焦点透视法、明暗光影法为辅,客观再现对象形体结构为主要的作画形式。
时至今日,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类高精度成像的影视与图像艺术正日益凸显出与写实油画相似的表达效果。
因此如何让写实艺术获得创新与延续,成为世界范围内写实艺术家的研究命题。
我国油画界也同样面临着写实艺术再创造的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以中国油画民族化为主要倡导理念,融合中国传统文人化写意特性的中国写意性写实油画则越来越活跃于当代中国画坛。
它打破了传统写实油画的作画形式,带来了绘画语言和人性思想的解放,这既是对传统写实油画的创新与发展,也是对油画这一外来画种的民族化、本土化的再创造。
二、中国写意精神的审美概述写意思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代表了中国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审美理念。
从广义上理解,“写意”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应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对自然客观事物的“意”的传达;第二,是绘画语言具有挥洒自如、平淡率真的特质。
这两层含义应该是人类绘画创作领域共同追求的理想境界和目标。
从这点来讲“写意思想”本身并非是中国绘画所独有的美学特征,比如当代西方表现主义绘画便具备了相似的艺术理念与追求。
写意精神的本质是指画出作者内心对现实世界的主观感受。
“似与不似之间”与“似”“不似”——中国写意画与西画“两种写实画”比较
“似与不似之间”与“似”“不似”——中国写意画与西画“两种写实画”比较作者:暂无来源:《美术界》 2010年第12期朱敏一、中国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之由来齐白石论画,有著名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之说。
显然,齐白石的这一说法中,区分了三种绘画,即“似与不似之间”的“妙画”“太似”或“似”的“媚俗之画”“不似”的“欺世之画”。
在齐白石看来,“似与不似之间”是中国画或中国文人写意画的艺术标准,也是所有的绘画艺术应有的标准或最高境界。
所谓“似与不似之间”,简言之,即“不似之似”。
“不似之似”往往被列为中国画术语。
如中国辞书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中国美术辞典》中即载有:不似之似:中国画术语,“不似之似”之说,初见于明代沈颢《画题》:“似而不似,不似而似”。
清代石涛题画诗说:“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
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
”近代画家黄宾虹说:“绝似物象者与绝不似物象者,皆欺世盗名之画,惟绝似又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
齐白石论画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以上各家,虽用词不一,但都和齐白石的“似与不似之间”意思相同,或者说,齐白石对“不似之似”的“解释”更为明确或鲜明。
二、“三种观看方式”中的“似”、“不似”、“似与不似之间”对任何绘画艺术属于何种类型的问题无疑与“观看方式”具有“相关性”。
以发明“默识”理论而闻名于世的博兰尼( MichaelPolanyi),曾提出对绘画作品的“三种观看方式”,其可以概括为:“自然的观看”、“人工的观看”、“艺术的观看”。
笔者认为用这种“观看方式”的区分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分析和理解以上所说的“三种绘画”。
所谓“三种观看方式”的具体内容和解释是:(1)“自然的观看”方式:注重看绘画作品所画的景物,这是由心灵发出的“集中意识”的观看方式,由此得到的“名言知识”(名称或概念性的知识)。
(2)“人工的观看”方式:注重看绘画作品的笔迹、色块或笔墨,这是由“身体感知”发出的“辅助意识”的观看方式,由此得到的是“非名言知识”(存在论的意义)。
浅析齐白石的“似与不似”
2016/09浅析齐白石的“似与不似”文/田恩霞【摘要】齐白石的一生都致力于艺术创作,既能够汲取古人的营养丰富自己,又能在此基础上升华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他的艺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似与不似”,是将传统文人画的美感情趣转向移位,开拓了一个平民化、世俗化的绘画天地,注入了生机活泼的世俗人情,以雅俗共赏的形式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并从一个方面反映出20世纪艺术风格的新追求。
【关键词】似与不似;形神兼备;传神齐白石于1863年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县吉子坞星斗塘一个贫穷的农民家里。
在艺术创作上齐白石一生最多的作品是花卉、翎毛、蔬果、草虫题材。
早期绘画主要汲取民族民俗艺术,他接受了明遗民画家及扬州诸画家的某些特长。
他在58岁时写道:“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
恨不生前三百年,或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
”五出五归后,在陈师曾的建议下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变法,最终形成独有的艺术创作风格。
纵观他的艺术作品,从他的随笔诗文题款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艺术创作上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似与不似”。
他曾在作品上题款:“作画妙在似与不似,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所谓“似”,就是指艺术应该来源于客观现实,以客观对象为根据,创作对象应该是现实的真实的反映。
他曾经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只有龙未曾见过,不能大胆敢为也。
”因此纵观齐白石的作品,其题材都是为人们所熟知的。
所谓“不似”,就是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艺术家将自己的想象、理想和创造融入到艺术创作中而得出的物象。
这两者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强调“似”而忽略“不似”其结果是作品不能反映事物的精神本质,从而也就削弱了作品的创造性和教育的作用。
而强调“不似”忽略“似”,其结果是失去了真实性,同样否定了作品的思想性。
在艺术创作上齐白石善于运用巧妙、精炼而又有力的笔墨来表现事物的特征;善于强调对象的要点又不忽略应有的细节,而使它们的形象形神俱备;由于他的画中的物象能表达出对象的生命和神采,我们可以看出他所说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现实主义精神,这是他的创作方法和艺术观点,是艺术史上的进步,是符合人民需求的艺术。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对写意的独特见解。
齐白石是中国近代的艺术大师。
这是我们所公认的。
齐白石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就一句话解决了这么多少年来艺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的创作的问题。
在齐白石的理论中,太似则媚俗,我们去写生不是在做标本的样图。
我们不是自然的奴隶,艺术的创作部是照抄自然。
也不是不加思索的照搬。
我们要对自然进行艺术的概括提炼。
太似了。
就会画得很匠气。
匠气是什么样子呢?就是画匠画的作品。
因为他们的画是卖给那些只喜欢看很像的那些俗人看的。
画匠的画俗人喜欢。
齐白石就说,太似就媚俗了,就是迎合了俗人的口味了。
不似则欺世,中国画的写意也是对客观具象的一种反馈,要是表现的对象脱离了客观太多。
那样就是对客观自然的一种歪曲了,它同样失去了作者所要表达的的主题和根本,所以也就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的。
齐白石对后世的影响
齐白石对后世的影响齐白石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诗人,他的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齐白石的艺术风格独特,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自然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齐白石的艺术风格、文化价值、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这位伟大的艺术家。
一、齐白石的艺术风格齐白石的艺术风格以写意为主,他善于以简洁的笔触表现出事物的神韵和特征。
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自然美,将自然景象生动地展现在画面上,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他的画作以石、花、鸟、虫等为主要题材,其中石画是他最为擅长的领域。
他的石画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齐白石的书法也是他的艺术特长之一。
他的书法以行草为主,笔势流畅、潇洒,充满了生命力和个性魅力。
他的书法作品多以诗词为题材,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融入到书法作品中,达到了艺术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二、齐白石的文化价值齐白石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更体现在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
他深刻理解和把握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他的作品充满了中国文化的元素,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和文化底蕴。
齐白石的艺术作品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文化遗产。
他的作品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艺术风格,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艺术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一种文化资源,为后世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三、齐白石对后世的影响齐白石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他的艺术作品和文化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的艺术风格和作品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画、书法等艺术门类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齐白石的艺术作品不仅影响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他的作品在国际艺术市场上备受推崇,成为中国艺术的重要代表。
他的艺术作品和文化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和传播,推动了中国艺术的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
【作文素材】齐白石五易画风
齐白石五易画风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不满足他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
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不同于60岁以前。
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
80岁以后,他的画风再度变化。
齐白石一生,曾五易画风。
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能仍然马不停蹄地改变、创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他告诫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他认为画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
就是说,在学习别人长处时,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创造性地运用,不断发展,这样才会赋予艺术以鲜活的生命力。
【适用主题】改变,追求卓越,创新
✓改变——总能看到自己不足之处,不断求新求变,方成大家。
✓追求卓越——人不能安于现状,要不断突破,让自己变得更好。
✓创新——学习别人的长处不能永远停留在模仿的阶段,创造性的运用才能取得成就。
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之窗·
177
论齐白石绘画的“写意与写实之间”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张 衡
【摘要】齐白石出生在十九世纪中叶,此时欧洲正是象征主义、自然主义盛行的时期,印象派艺术才开始萌芽。
齐白石画中的植物、瓜果、器具与自然风光,都可以让观赏者感受到他用一笔含万象的墨色变化来诠释世间万物中光影的变幻莫测,无论是伤感的残荷、坚强的墨梅、鲜艳的牡丹还是绚烂的海棠。
笔墨浓淡的微妙变化与色彩朦胧高级灰色,齐白石与身处同一时代的印象派大师们就是依靠如此异曲同工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抒发着心中对大自然的热爱。
而他们彼此并不知晓。
而齐白石笔下的草虫动物之精细,需借助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草虫的,却又符合几个世纪以来西方绘画大师所追求的极致写实主义。
白石老人笔下活灵活现,逼真且充满生活情趣的草虫,凡艺术爱好者,莫分中西,均可在瞬间感受到它的美与精彩。
纵观国内外艺术大师,是没有国界的。
【关键字】写意 师法自然 艺术 传统
如果我们宏观的梳理西方美术史,细数乔托、米开朗琪罗、达芬奇、鲁本斯、委拉斯贵支、拉斐尔前派、梵高、毕加索……这些大师的名字,我们不难发展西方绘画的发展是一个“简化”的艺术过程,从具象发展到抽象,从写实发展到写意。
从古至今,在我国传统绘画中,同样存在着这样的艺术发展规律,工笔写实与写意的绘画方式已经有千余年的发展历史。
宣扬自然主义的拉斐尔前派提倡写生,而在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体系中,虽然强调“师法自然”,但更讲究成竹在胸。
齐白石先生曾用这一句话概括了东西方绘画艺术最高境界的核心思想。
“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者只重其形。
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写生,自能神行俱见,非偶然可得也。
”
齐白石出生在十九世纪中叶,此时欧洲正是象征主义、自然主义盛行的时期,印象派艺术才开始萌芽。
齐白石画中的植物、瓜果、器具与自然风光,都可以让观赏者感受到他用一笔含万象的墨色变化来诠释世间万物中光影的变幻莫测,无论是伤感的残荷、坚强的墨梅、鲜艳的牡丹还是绚烂的海棠。
笔墨浓淡的微妙变化与色彩朦胧高级灰色,齐白石与身处同一时代的印象派大师们就是依靠如此异曲同工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抒发着心中对大自然的热爱。
而他们彼此并不知晓。
而齐白石笔下的草虫动物之精细,需借助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草虫的,却又符合几个世纪以来西方绘画大师所追求的极致写实主义。
白石老人笔下活灵活现,逼真且充满生活情趣的草虫,凡艺术爱好者,莫分中西,均可在瞬间感受到它的美与精彩。
纵观国内外艺术大师,是没有国界的。
众所周知,齐白石是一盒湖南农村出来的木匠,在他日后在中央美院任教期间,还有人因此而诋毁他,齐白石因出身贫寒仅读过一年私塾,在农村也从来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但在做木工学徒的时候齐白石从事的雕花木匠职业让他对物象的刻画产生了兴趣和爱好。
一直到27岁,齐白石遇到了画家胡沁园,所以胡沁园是齐白石人生中真正意义上的启蒙老师,胡沁园带齐白石踏上了系统的传统绘画训练之路。
之后数年间在中国境内游历名山大川的“五出五归”,不仅增长了他的眼界,也丰富了他的绘画艺术视角与艺术创作题材。
至于他在伯乐挚友陈师曾的建议下所完成的“衰年变法”,则证明了他艺术创作中的胆识与智慧。
虽然齐白石以卖画为生,但是“衰年变法”绝非为了迎合书画买卖而哗众取宠,而是基于齐白石本人对中国传统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领悟之后,认识到自己艺术创作中的欠缺和不足而所作出的主动调整。
这种艺术上的变革在世界范围内是很多的,荷兰著名绘画大师伦勃朗亦如此。
尽管齐白石本人从未接受过高等教育,也未曾有机会周游世界了解西方文化,但他却拥有与他生活时代所不相符的开放思想。
其艺术作品所探讨的主题和内涵,也是世界性、可读性的,可知性的。
齐白石在谈艺术创作时曾说:“说话要说人家听得懂的话,画画要画人家看见过的东西。
”齐白石的绘画作品贴近生活、源于生活,意识中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手法,让他能够被其它国家广泛的接受。
齐白石对农村生活和大自然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正因如此,他在继承中国传统文人画精髓的同时,却将文人画由相对曲高和寡的题材转变为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
他作品的表现主题大都是在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他笔下乡间的蔬果、植物、花鸟、鱼虾;还是一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带有美好寓意的人物形象,我们都能从画面中生动、随性、充满着细腻的生活情趣的主题中感受到齐白石本人对生活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齐白石在其绘画作品中的题诗和题款,除了饱含他对亲情、友情的真挚流露之外,还常常有他对生活风趣幽默的点评与人生感悟。
所以我们品读齐白石的艺术作品,不仅是了解他艺术创作的过程,还是真实的去感受一位乡间老者那种淳朴、朴实、敏感、纯净的内心世界。
1922年,齐白石曾随恩师陈师曾东渡日本参加艺术大展。
众所周知,日本是中华文化辐射的国家,齐白石的作品在此次展览中不仅广受好评,还全部以高价售罄,从而一举打响了齐白石在中国以外的知名度。
在欧洲,捷克的首都布拉格的捷克国立美术馆中,现藏有近100件白石老人的真迹,是中国以外的国家藏有齐白石绘画艺术作品最为丰富的博物馆。
这其中既包括曾是齐白石友人的捷克收藏家齐蒂尔及其夫人捐赠的精品;也有19世纪50年代期间捷克派往中国的文化代表团所带回的作品。
而这批珍贵的收藏,则是齐白石艺术早在半个世纪前便已被西方主流博物馆认可的例证。
这些都说明齐白石的绘画艺术作品早在近一个世纪以前就已经能被国际艺术视野所认同。
过人的勤奋与执着、外加超凡的艺术领悟力和勇于改变创新的這決精神,些成就中西方任何一位艺术大师的先条件,齐白石都具备。
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20紀世最伟大的画家,绝非偶然。
白石老人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代表着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但他的艺术却是属于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