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区位线对组团式城市快速路布局影响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5.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人教版必修二

高中地理5.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人教版必修二

课时计划第周星期共1课时第1节2008年2月25日课题: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发现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难点:培养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知识的技能。

解决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与探究对比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缺勤登记:【板书设计】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一、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交通干线对聚落空间形态影响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二、交通运输布局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2.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3.交通线路的改变与集镇的繁荣或衰落。

教学过程:学生学、思过程设计【新课导入】复习5.1节重要内容导入新课。

分析图5.5和图5.6,引导学生得出交通对城市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一、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交通干线对聚落空间形态影响多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等)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如,“火车拉来的城市”——株洲市。

城市南北狭长的带状形态——如筑波市。

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⑴主要交通线的变化和发展,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如:浙江省嘉兴市的城市形态,是随着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而变化的。

⑵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例:扬州、济宁等运河城市发展的历史。

案例2、通过这个案例,应掌握以下问题了解嘉兴城在不同时期,其“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线扩展”的状况,真正理解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学以至用的能力和综合分析和探究的能力。

二、交通运输布局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从教材84页图5.8及图5.9可看出:山区商业网点密度要少于平原地区。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更多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及答案、高考地理真题、高考地理答案、高考地理复习资料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1、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使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主轴,例如:株洲、筑波;交通线的兴衰(运输方式的变化、公路改线、河运航道的延伸和改变)会引起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例如:嘉兴。

2、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线路稀少单一,商业网点密度小;平原地势起伏小,交通线路密集多样,商业网点密度大。

3、城市商业中心、商业小区的布局主要有两种情况:①以交通为最优原则,靠近交通线(城区干道及道路交叉口、市区环路边缘、高速公路沿线等);②以市场为最优原则,靠近城市几何中心、住宅区。

高考地理必记必背—交通线区位布局及其影响

高考地理必记必背—交通线区位布局及其影响

高考地理必记必背—交通线区位布局及其影响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区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2、自然因素(制约因素):(1)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制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2)地质: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需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

(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影响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影响水运、航空。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优良土地。

3、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1)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2)经济(促进区域发展)(3)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4)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5)污染(减少对城区和重要地区的破坏)(6)政治(7)科技(解决各种自然难题,比如在冻土上修铁路)。

4、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1)铁路运输:铁路运输是最有效的陆上交通方式。

铁轨能提供极光滑及坚硬的媒介让火车的车轮在上面以最小的摩擦力滚动。

(2)公路运输:公路运输一般指汽车运输。

在地势崎岖、人烟稀少、铁路和水运不发达的边远和经济落后地区,公路为主要运输方式,起着运输干线作用。

(3)水路运输:水路运输是以船舶为主要运输工具、以港口或港站为运输基地、以水域包括海洋、河流和湖泊为运输活动范围的一种运输方式。

(4)航空运输:是使用飞机直升机及其他航空器运送人员、货物、邮件的一种运输方式。

(5)管道运输:管道运输是用管道作为运输工具的一种长距离输送液体和气体物资的输方式,是一种专门由生产地向市场输送石油、煤和化学产品的运输方式,是统一运输网中干线运输的特殊组成部分。

5、主要运输方式的优缺点:6、交通线路建设的意义: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地区资源开发;增加就业机会;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发展;巩固国防,保卫边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维持地区的稳定和繁荣等。

高考地理 交通线的类型、区位因素及其对区域的影响

高考地理 交通线的类型、区位因素及其对区域的影响

交通运输线是运输系统五大要素(线路、动力、运具、终端设备、客货流)之一,是交通运输发生的最基本因素。

一、交通运输线的类型
1.根据运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铁路(包括地铁线)、公路、航空线、管道和水运线。

2.根据与城市的关系不同,可分为城市内交通线和城市间交通线。

3.根据线路技术状况和经济运量,可分为若干等级,如我国把公路分为五级(如表1)。

表1 我国公路分级
公路公路
二、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
交通运输线的布局有三个步骤:①在交通线吸引范围内进行经济调查,科学地预测区域对运输的需求;②在满足运输需求条件下,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运营网状况,选择最经济的运输方式和线路等级标准;③在确定已拟定线路质量标准前提下,根据自然条件上有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原则,确定线路的经由和走向问题(如表2)。

表2 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因素对交通的影响越来越小,而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交通线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三、交通运输线对区域的影响
交通运输线对区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如表3)。

表3 交通运输线对区域的影响。

城市交通规划影响

城市交通规划影响

城市交通规划影响城市交通规划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个合理的城市交通规划可以改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增加居民出行便利性等。

本文将从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和改善环境三个方面来探讨城市交通规划的影响。

1. 减少交通拥堵城市交通拥堵是很多大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交通规划可以有效减少拥堵现象。

首先,规划可以合理分配道路资源,提供更多的道路供车辆通行。

道路宽度、车道数量、交通信号灯的设置等都可以通过规划来改善。

其次,规划还可以优化交通网络布局,通过建设更多环路、引导交通流向、缓解拥堵瓶颈等方式来减少拥堵。

2. 提高交通效率一个好的城市交通规划可以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营效率。

规划可以合理划分交通组织,例如通过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车道分配、图标标识等方式来引导交通流动,减少拥堵和转弯冲突。

规划还可以利用先进的交通技术,例如智能交通系统、交通流量监控等,提升交通效率。

此外,规划还可以推进公共交通发展,例如修建地铁、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设施,提供更多的可选择交通方式,减少私家车使用,进一步提高交通效率。

3. 改善环境城市交通规划也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合理规划,可以减少汽车使用,减少污染排放。

例如,规划可以鼓励步行和骑行,提供完善的步行和骑行设施,同时建设更多的绿道和自行车道,增加市民选择这些低碳出行方式的便利性。

此外,规划还可以推进公共交通发展,提供更多的便捷公共交通出行选择,减少私家车使用,减少尾气排放。

通过这些规划措施,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减少空气污染,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城市交通规划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个合理的规划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改善环境质量。

因此,政府和城市规划师应该加强对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视,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交通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1.主要交通线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交通线的兴起 促进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线延伸发展
交通线的衰落
城市发展缓慢或衰落 城市空间形态基本保持不变
运河通,城市兴;运河塞,城市衰。
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2.中国主要铁路线
(1)“五
纵”
a.京哈线-京沪线
(1)“五 纵b”.京九线 {北京-河北-山东-河南(不过郑州)-安徽(亳州、阜阳)-湖 北-江西-广东-香港}
解析:第(1)题,该地具有乡村商业网点分布的一般特 点,即规模小、密度大。第(2)题,A、B两杂货部均位于 道路交会处,交通便利,符合交通最优原则。第(3)题,从 箭头所指的客货流量来看,杂货部A的流动量大于杂货部 B,所以杂货部A的商业规模大于杂货部B。
答案:(1)小 大 (2)交通最优 (3)A A地客货流量大,B地客货流量较小(只相当于 A地的一部分)
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1.主要交通线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交通线的兴起 促进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线延伸发展
团块状
带状
松散状
星状
嘉兴市的城市形态,是随着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 而变化的
沿铁路线扩展
沿江扩展
小结:聚落形态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 株洲城市略图
道等)扩展
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解析:古代我国北方城市多为团块状,南方城市多沿 河道呈带状分布,与地形、河流有关。而在交通方式上, 北方驿道交点处和南方沿河交通便利处,易形成城市。临 水分布有利于聚落取水、运输和军事防御。
答案:4.C 5.A
读“某城市内部和外部联系路线图”,回答6~7题。
6.最不可能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是( )
天津
兰州

面向城市快速扩张的组团式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研究

面向城市快速扩张的组团式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研究

面向城市快速扩张的组团式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研究作者:张伟来源:《科技资讯》2012年第33期摘要:合理有效的进行道路网规划是解决城市诸多交通问题的关键,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城市道路网规划的相关工作经验,以组团式城市道路网规划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组团式城市道路网的规划原则和规划方法,论文首先剖析了组团式城市的形成和布局模式类型,而后分析了组团式城市道路网的规划原则,最后给出了具体的规划方法,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组团式城市道路网规划布局模式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042-02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大城市特大城市持续改造与扩张,组团式布局作为一种适应大城市扩张和新市镇发展的合理布局模式,对城市的道路网层次性、时效性和可靠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合理有效的进行道路网规划是解决组团式城市诸多交通问题的关键,是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科学、合理和高效地布置道路网络和等级结构,减少道路的交通“瓶颈”,充分实现道路网的功能,是城市交通良性发展的基本保证。

本文引入区位理论研究组团式城市的道路网规划,并以重庆市为对象进行了组团式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实例研究。

1 形成机理研究组团式城市的发展进程与区位密不可分,从区位理论的角度来看城市组团的形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1.1 空间结构的形成经济主体总是寻求最有利的发展地点,生产要素和资源总是向优势地理区位流动,吸引力在于这些区位具有某种先天的地理优势和生产效率优势,即斯密所谓的“自然性优势”与“获得性优势”。

天然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发展的优势区位是交通区位的所在地,在其能量辐射范围内,中小城市以一定的密度聚集。

伴随大城市向心城市化、城郊化、逆城市化与再城市化这样一个生命周期,区域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一般都经历了一个从孤立的单中心城市,到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组成组团式城市,再到城市群、城市带的阶段。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件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件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调整方案制定过程和实施效果评估
调研分析
通过对区域交通状况进行深入调 研,了解交通拥堵、运输效率低 下等问题的根本原因,为制定调
整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方案制定
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 经济发展需求和交通运输实际情 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交通运输布
局调整方案。
实施效果评估
通过对调整方案实施前后的交通 状况进行对比分析,评估调整方 案的实际效果,为今后的交通运
输布局调整提供经验借鉴。
经验教训总结和未来展望
经验总结
在交通运输布局调整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需 求和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科学规划道路布局和交通信号灯 设置,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教训反思
在调整方案制定过程中,应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确保方案 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实施过程中,应加强监督管理,确 保调整方案得到有效落实。
优化运输结构
根据区域内运输需求和特 点,优化运输结构,提高 综合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
推进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各 种交通方式之间的信息共 享和互联互通,提高运输 智能化水平。
04 案例分析:某地 区交通运输布局 调整实践
调整前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交通拥堵严重
运输效率低下
由于道路规划不合理、交通信号灯设置不 科学等原因,导致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影 响了市民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
02 交通运输方式对 区域发展影响
铁路运输对区域发展影响
铁路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01
铁路建设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水平

铁路运输优化资源配置
02
铁路运输具有大运量、长距离、低成本等优势,有利于优化资
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高一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2

高一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2

便捷交通
市区环路边缘 高速公路沿线
BACK
3.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影响城市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 商业中心是指一个城市里经济、贸易活 动最繁华的地带。
北京的商业中心如何分布和变化经历哪几个阶段?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北 京 城内码头、航道的废弃; ②以前门为中 市 心,西四和东 商 四为次中心 王城扩大,导致交通阻隔。 业 前门:铁路车站旁 ③东四、西四、西 中 单、前门、王府井 王府井:高级住宅 心 区,有便利的交通 的 西单:长安街拓展、地铁 ④西单、前 位 门、王府井 前门:地铁 置 王府井:地铁、铁路车站 变 化 ⑤环城路沿线商业中心 BACK
1.对商业网点分布密度的影响
2. 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 3.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影响城市商业 中心的形成和布局 4.交通线路的改变常会引起集镇的 繁荣化 的 影 响
山区的商业网点示意
平原的商业网点示意
读图分析,图中两个商业网点分布的异同点?为什么 山区商业网点密度要少于平原地区?
但仍以河伸展为主
④ 工业发展:松散状
⑤ 公路运输:星状
Back
(2)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随着大运河的开凿、通航和我国南北方 贸易活动的日渐频繁,扬州、济宁等运河城 市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扬州还在很长的一段 历史时期内成为我国商业贸易最繁荣的城市。 后来,由于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 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等城市发展 缓慢,而京沪铁路沿线和沿海城市迅速发展。
日本的科技 城----筑波 狭长的公路 ----城市的 带状发展
Back
2.交通线的变化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1)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嘉兴市城 市形态如 何演变? 并详细说 明各个阶 段形成的 原因。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地理必修二高频考点总结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地理必修二高频考点总结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地理必修二高频考点总结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通常会形成较大的居民点。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地理必修二高频考点总结,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沿交通干线扩展、基本不变或萎缩2、株洲是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3、日本著名的科学筑波市,一条长达9千米的中轴路,决定了城市南北狭长的带状形态。

4、浙江嘉兴市沿运河和铁路扩展的特点,说明了嘉兴市的城市形态,随着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而变化。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地势起伏——运输线稀少——运输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很难伸展到那里——商业网点明显小于平原2、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区位要求:便捷的交通,大量的消费人口;区位原则:交通最有原则;区位选择:市区环路边缘,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补充:邮电通信是人类的社会交往形式,起着联络和协调社会的作用。

分为邮政通信(点多、线长、面广)和电信通信两部分。

商业是专门从事商品的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的行业。

广义的商业包括服务业。

西欧航运网以莱茵河为主干。

纽约、伦敦、苏黎世是世界知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巴黎、法兰克福、东京和香港也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三横五纵"主要铁路干线,承担着我国交通运输的重担。

东北铁路网稠密,西南地区的铁路网在不断的发展中。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通常会形成较大的居民点。

(2)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①运输方式对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南方以水路交通为主,聚落临水布局;北方以陆路交通为主,聚落多靠近大路等交通要道。

②不同环境对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北方地势平坦开阔,聚落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棋盘式。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区域发展的影响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区域发展的影响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区域发展的影响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交通运输布局成为城市和地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通运输布局的合理规划和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区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区域发展的影响。

首先,交通运输布局的合理规划与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一个地区的交通运输系统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

比如,优质的交通网络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入该地区;而低效的交通运输系统则会限制经济发展的潜力,并可能导致资源不均衡分配。

因此,制定科学的交通规划和布局,在交通建设中注重前期调研和预测,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力。

其次,交通运输布局也对区域的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不合理的交通运输布局可能导致交通瓶颈和堵塞,进而引发空气、噪音和土地资源等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推进绿色交通运输和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交通规划和布局的重要目标。

例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系统、鼓励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等措施,不仅可以减少交通排放,节能减排,还可以提高空气质量和城市宜居度,为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再次,交通运输布局也对区域社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合理的交通运输布局能够提高人们的居住、工作和学习便利性,提升社区和城市的人文环境。

例如,发展交通枢纽和快速道路,加强城乡公共交通服务,可以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和安全性;提供便捷的教育、医疗和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交通规划和布局中,需要注重公平性和包容性,重视社会公众的需求,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最后,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区域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将深刻改变交通运输的模式和方式;另一方面,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组团式城市道路网规划分析

组团式城市道路网规划分析

组团式城市道路网规划分析摘要:结合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布局以及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给出了组团式城市的定义,探讨了组团式城市的布局模式及各自的特点,给出了组团式城市道路网的规划的原则以及规划方法。

关键词:组团式城市道路网规划区位分析0 引言我国目前城市的主要布局主要为单中心集中式,这种布局的典型特点是以城市中心为放射点,向外围衍射,类似于“摊大饼”。

单中心集中式的城市布局有着其局限性,如果城市规模过大,以城市中心为圆心的放射状道路网势必会造成城市中心的过渡拥挤,所以此类城市布局不适用于我国的特大城市。

目前国际大都市,诸如巴黎、东京、莫斯科等均采用组团式城市布局。

1 组团式城市的概念组团式城市的概念是指由主体城区团块及其他若干基本团块共同组成城市建成区,城市团块的分割或是河流,或是高山等自然环境条件,这些天然的外界因素将城市分割成若干块具有一定规模大小的区块,这些区块有着各自的道路系统和区块中心,不同的团块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和距离,由快速的通道将各区块联系起来,从而将城市形成一个整体,如此一来,就避免了单中心城市存在的产业的过分集中、人口的过分密级以及城市的交通拥挤,组团式城市的各个区块的发展均不受限制,同时新扩展的部分不会对城市整体带来负面影响。

2 组团式城市布局的模式根据我国大型城市组团布局的模式统计分析,无外乎以下三种类型:(1)边缘组团式布局所谓边缘组团布局指的是以主城区为中心,在其周边建设新区,主城区在整个城市中处于中心地位,对周边的新区团块进行辐射,主城区与新城区在功能上互补,同时根据新城区的规模大小及城区功能制定其与主城区的交通区位线与道路等级。

目前我国大部分大中城市的扩展模式便采取了边缘组团式布局。

一般来说主城区与较发达的新城区块拥有较高的交通区位线级别,对于偏弱或偏小些的新城区块则拥有级别偏低的交通区位线级别。

(2)多中心组团式布局所谓多中心组团式布局是指组成城市的各个区块之间内部经济发展,人口数量,社会成熟度处于相当的水平,没有明显的强弱之分。

交通运输对地理布局的影响与调整解析

交通运输对地理布局的影响与调整解析

交通运输对地理布局的影响与调整解析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

它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还对地理布局产生着重要的调整作用。

本文将从交通运输的影响和调整两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交通运输对地理布局的影响1. 区域联系加强交通运输的建设和发展使得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工具的发展让地理距离不再成为阻碍经济合作的障碍,加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货物、人员流动,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2. 城市发展和扩张交通运输对城市的发展和扩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交通便利的城市更具竞争力,吸引了大量人口和投资资源进入。

同时,城市周边的交通枢纽和交通干线也成为了商贸和物流中心,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3. 资源开发和利用交通运输的便利性使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加便捷。

偏远地区的资源可以通过快速的交通网络迅速输送到各地,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旅游业的繁荣交通运输的改善和发展为旅游业的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

各地的旅游景点通过交通运输的便捷性可以更好地吸引游客,推动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

二、交通运输对地理布局的调整1. 城市规划和交通建设城市规划和交通建设是交通运输对地理布局进行调整的重点领域。

通过规划合理的交通网络,优化道路布局和交通枢纽的设置,可以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

2. 区域经济布局的优化交通运输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布局的优化提供了契机。

通过改善交通条件,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可以促进资源的流动和生产要素的配置,实现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3.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发展绿色交通、提倡公共交通等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方式,优化交通能源结构和交通路线,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实现交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 农村交通建设和农业发展农村交通建设是交通运输对地理布局调整的重要领域之一。

通过改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出行便利性,促进农村地区的资源利用和农业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位置对城市交通发展的影响

地理位置对城市交通发展的影响

地理位置对城市交通发展的影响首先,地理位置决定了交通方式的选择。

不同的地理位置会对交通方式的选择产生明显的影响。

比如,位于山区的城市由于地势复杂,交通运输受到限制,通常会选择发展公路交通。

而位于海岸线上的城市则更容易选择发展水路交通。

此外,城市距离内陆或边境的远近也会影响到发展铁路或航空交通的可能性。

其次,地理位置决定了交通网络的布局。

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由于区域环境的差异,其交通网络的布局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位于平原的城市通常具有较为均匀的道路网和布局整齐的交通枢纽点,方便交通运输的顺畅进行。

而位于山地的城市,则会因为地势复杂而形成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络来适应地形的变化。

此外,地理位置还会影响到交通节点的选择和布局,如港口、火车站等,这些交通节点在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再次,地理位置会影响交通系统的效率。

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其交通系统的效率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位于沿海地区的城市,由于靠近海港,可以通过水上运输来提高货物的运输效率;而位于内陆地区的城市,其运输主要依靠陆地交通,因此交通系统的效率会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

此外,地理位置还会影响到城市交通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如位于地震带或台风频发区域的城市,就需要采取更严密的交通规划和安全措施来应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最后,地理位置还会对城市交通发展的可持续性产生影响。

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其对能源和环境的依赖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位于石油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更容易选择发展汽车交通,但这将增加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而位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则更容易选择发展新能源交通,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和减少环境污染。

总之,地理位置对城市交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它将决定交通方式的选择、交通网络的布局、交通系统的效率以及城市交通的可持续性等方面。

因此,在城市交通规划和发展中,必须充分考虑地理位置因素,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以实现城市交通的高效便捷和可持续发展。

综合交通对城市地理布局的影响

综合交通对城市地理布局的影响

综合交通对城市地理布局的影响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命脉,它不仅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也对城市地理布局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综合交通的发展与城市地理布局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相互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综合交通对城市地理布局的影响,并分析其带来的对城市形态和居民生活的变化。

首先,综合交通的发展对城市地理布局带来了区域经济的重塑。

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各个城市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频繁,人们可以更便利地进行商务活动和产业合作。

这促进了城市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一些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得以形成。

例如,中国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就是凭借发达的综合交通,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人才,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中心。

其次,综合交通的发展也对城市的空间秩序产生了影响。

在过去,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城市往往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空间结构。

核心区域通常聚集着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边缘区域则相对较为贫困和欠发达。

随着综合交通的发展,城市中心的功能不再是唯一的,周边地区也开始得到更大的关注和重视。

综合交通的便利性使得城市的发展更加分散和均衡,边缘化的地区逐渐得到了改善和提升。

此外,综合交通的发展还对城市居民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交通的便利程度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出行时间和方式。

通过发展地铁、高速铁路和公共汽车等的综合交通体系,人们可以更快捷、舒适地到达目的地,极大地提高了出行效率。

这使得城市的活动范围扩大,人们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参与社交活动、娱乐消遣等。

同时,居民也更能享受到城市中不同区域的各种资源和服务,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综合交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交通拥堵、噪音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成为了城市居民面临的共同挑战。

尽管综合交通的发展在提高了城市的便利性和互联性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交通问题,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总之,综合交通对城市地理布局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塑造了城市的经济结构、空间秩序和居民生活方式。

规划方案的区域交通一体化与快速通道

规划方案的区域交通一体化与快速通道

规划方案的区域交通一体化与快速通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交通问题成为了现代城市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有效解决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各地纷纷推行规划方案的区域交通一体化与快速通道建设。

一、区域交通一体化的意义与挑战区域交通一体化是指通过整合城市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资源,实现交通系统的互联互通,提高交通网络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

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解决城市边缘地区交通资源匮乏、交通流量不平衡等问题,促进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

然而,要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并非易事。

首先,区域交通一体化需要各地政府间的密切合作与协调。

不同地区的交通规划、道路建设等存在差异,需要各地政府在政策、规划等方面进行统一,以便实现交通资源的整合。

其次,区域交通一体化还需要克服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

地形复杂、河流湖泊等自然障碍对交通网络的建设提出了挑战。

因此,在推行区域交通一体化时,需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合理规划交通线路。

二、快速通道的建设与作用快速通道是指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而建设的高速、宽带、快速的交通通道。

快速通道的建设旨在提高交通效率,缓解交通压力,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条件。

快速通道的建设对于城市交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快速通道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

通过建设快速通道,可以分流主干道的交通流量,减少交通拥堵的发生。

其次,快速通道能够提高交通效率。

快速通道的设计使得车辆能够以高速、快速的方式通行,缩短了出行时间,提高了交通效率。

最后,快速通道还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交通畅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快速通道的建设可以加快人员、物资等要素的流动,促进城市的经济繁荣。

然而,快速通道的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快速通道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快速通道的建设涉及土地征收、道路建设、设备购置等多个环节,需要巨额资金支持。

其次,快速通道的建设需要克服自然条件的限制。

地形复杂、河流湖泊等自然障碍对快速通道的建设提出了挑战。

因此,在建设快速通道时,需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合理规划道路线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区位线对组团式城市快速路布局影响—以滁州市为例东西部经济研究院[摘要]对于城市规模处于迅速扩展的组团式城市来说,快速路除了承担传统交通功能外,还将作为组团间快速联系通道及引导城市扩展带动城市开发。

在分析交通区位线的特点、功能的基础上,确定城市快速路交通区位线的影响因素,并将交通区位线应用于城市规模迅速扩展的组团式城市快速路布局中,具有适应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组团式城市;城市快速路;交通区位;道路线路布局规划引言中小城市一般采用单中心的布局模式,但当其向大城市乃至特大城市发展时,为了避免城市单中心发展带来的人口密度过高、用地紧张、交通拥挤和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城市病,多采用组团式城市布局发展模式[1]。

对于城市规模迅速扩展的组团式城市,应用交通区位论进行快速路系统规划,不仅有效而且时效性也很好[2],本文拟从交通区位线对城市快速路布局的影响、交通区位线的形成机理等方面研究交通区位线指导下的城市快速路的布设。

一、交通区位线的概念及特征交通区位线是一种将交通线在地理上的高发地带标示出来的一条原理线,即一条大概率发生交通的原理线。

交通区位线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①交通区位线只是一条大概率发生交通的原理线,在实地并不存在线的实体;②交通区位线是由一些联系相邻节点(城镇)的直线来表示的,只受宏观地形地貌影响;③交通区位线与采用的交通运输方式没有联系;④交通区位线与采用的交通运输方式等级没有联系。

但通常情况下,交通区位线的等级越高,采用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等级也就会相应提高。

按交通区位线的走向,可分为交通区位径线、交通区位射线和交通区位环线[4]。

交通区位径线是区域交通区位纵线与交通区位横线的总称,其功能主要为沟通区域内部生产要素聚焦的流通线;交通区位射线是指从某级区域中心出发,向其腹地延伸的交通高发带,其主要功能为强调政治、经济地理及人文地理方面的因素对交通线的影响,将两正交交通线吸引带未覆盖的地域聚集到地域中心;交通区位环线是指迫于城市扩张导致的中心集聚压力过大而产生的环形交通线,主要功能为联系交通射线,缓解地域中心的集聚压力。

二、交通区位线对组团式城市快速路布局的影响(一)应用交通区位线的适应性交通区位论本质上是一种长远期道路网规划理论,其是否能用于指导快速路规划,关键要看快速路规划是否满足应用交通区位论的时空尺度,具体来说有以下两个条件:①快速路规划是一种中长期的规划;②快速路规划能满足应用交通区位论的最小空间尺度。

条件①显然是满足的。

从交通区位的概念出发,交通区位强调的是地理因素的影响,而快速路的规划也非局限于一个城市的本身,快速路系统不仅是城市内部道路网的主骨架,而且是区域城镇群路网的一部分,快速路系统与区域干线公路网有机衔接,可扩大城市的辐射吸引能力,提高城市在区域城镇群中的可达性,提升城市区位优势,并加强区域城镇群的经济联系,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整合,因此对于条件②也是满足的。

故将交通区位论应用于快速路规划是可行的[5]。

区域性的交通区位线是交通线在地理上的高发地带中的一些节点(城、镇等)的几何联系线,常具有不易改变的特征。

对于由中小城市向大城市乃至特大城市转变的组团式城市来说,其快速路实际上是城市高发地带中的组团间的几何联系线,同时保持与区域性的交通区位线的快速衔接,因此城市内交通区位线对布设快速路具有指导意义。

(二)应用交通区位线的优越性现行的路网规划基本都是采用本客均衡论的方法进行编制,即以满足需求为目标,通过建立传统的交通产生、吸引、分布、预测四阶段模型来对规划路网进行检验,根据交通量分配结果做定性调整直至满足要求。

交通区位论本质上是一种本体论的规划方法,依据交通系统的内生属性,通过分析交通系统本身高度稳定的结构性因素来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应用其进行路网规划时可以满足长期相对稳定的交通需求,在适应交通需求的同时更注重对交通需求的引导。

对于组团式城市,经过分析交通区位线的布设,不仅可以了解各组团间的区位关系,而且可以确定城市交通的主要需求方向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使道路网规划满足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另外,当城市规模较小时,城市主要沿着几条国省道发展,当城市规模迅速扩大时,原本穿越城市中心的国省道需要改线至城市外围通过,若将这些交通区位线在城市内部的调整与快速路的布设相结合,可大大节约建设成本。

三、基于交通区位线的组团式城市快速路规划方法(一)组团式快速路交通区位线形成机理确定规模迅速扩展的组团式城市的快速路交通区位线,主要根据城市地理经济特征,把城市快速路线设臵在具有大概率快速交通需求的区位线空间位臵上,并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组团间OD分布。

组团式城市在交通小区划分时,可将各个组团作为交通大区,在此基础上进行交通小区划分,并进行交通发生、预测,通过交通预测软件进行交通分布,最终得到交通大区的OD分布情况,即可得出各个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强度;在联系强度大的组团间考虑布设交通区位径线或射线。

2、城市发展方向。

对于城市交通而言,城市快速路属于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引导城市发展的作用,因此布设快速路交通区位线时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中制定的城市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相一致。

3、旧城中心。

除了一些新兴大城市(如深圳)外,绝大多数城市均是由旧城中心不断扩张发展而成。

此种旧城中心内部建筑、人口密集,并且往往蕴含着城市文化,出于对旧城中心的保护,交通区位线不宜穿越其中。

当旧城中心较大时(如北京、西安),只能布设交通区位射线;当旧城中心较小时(如滁州),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布设交通区位径线或射线。

4、自然地理。

山体对交通区位径线及射线的影响较大,对布设交通区位线将造成阻隔。

出于对山体及对人与自然接触空间的保护,沿山侧尽量不布设交通区位线。

另外,当山体所占面积较大时,垂直于山体方向只能布设交通区位射线。

水文条件相比山体而言对快速路的交通区位线影响较小。

当有长江之类的大型水体穿越城市中心时,需综合考虑跨江通道的建设成本及两岸的交通联系强度来选择是否布设垂直江面的交通区位线;考虑到对城市居民的亲水空间的保护,沿江两侧尽量不布设交通区位线;而当水体位于城市边缘时,可根据实际需求沿江边布设快速路交通区位径线;另外,若有较大的河流等穿城而过时,由于跨河通道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城市跨河发展相对较易,河两岸的联系也较为密切,可布设跨越河流的交通区位径线;同时为保护城市居民的亲水空间,沿河两侧尽量不布设交通区位线;而当其位于城市边缘时,可根据河流靠近城市边缘一侧的用地性质、重要度及两侧的联系强度等布设交通区位射线。

(二)快速路布局规划快速路布局规划可从与城市外围高等级公路的快速连接、各组团之间快捷联系通道及城市未来机动车主通道三个方面考虑,在城市道路网中选择城市快速路备选线路,并以快速路交通区位线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快速路布局方案或快速路比选方案,并进行方案比选得到最优方案。

四、实例应用—滁州市快速路布局规划(一)滁州市快速路交通区位线的布设滁州市现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45km2,人口为45.5万,根据2008年城市总体规划,至2020年滁州市城市人口达95万,城市建设用地为95km2,并形成“三大片区六大组团”的扇形组团式格局,总体发展态势为“南进东拓”,城市规模扩大近一倍[6]。

滁州正处于城市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形态由单核心向组团式发展。

因为各个组团所承担的功能不同,人口就业分布不均,不同组团的区位和重要度也各不相同,所以城市内部交通区位线的布设对快速路的布局具有指导意义。

城市快速路交通区位线布设的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组团间OD分布。

将各个组团作为交通大区,根据组团间交通OD分布结果,可见城西组团与城南组团联系最为紧密,其次为城南与高铁组团、城西与城东组团、老城与城西组团,据此得到快速路交通区位线初步布设方案。

2、依据城市发展方向调整区位线设臵。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未来发展方向为“东进南拓”,行政中心也将由城西组团迁至城南组团,则据此对交通区位线初步方案进行优化(图5),增设城东至城北的区位射线,城东与城南的区位径线调整为城东至城西再折至城南的区位径线,增强向南向东的引导。

3、考虑旧城中心,优化布设方案。

滁州旧城中心位于老城组团,外围由环城水系包围。

旧城中心面积较小,其外围可布设交通区位射线。

在上一优化方案基础上,将所有穿越旧城中心及组团中心的区位线外移,得到第二次优化方案。

4、考虑自然地理条件,得到最终方案。

从山体方面考虑,滁州西边琅琊山风景区占地面积较大,阻隔了城市向西发展,且居民经常前往琅琊山游览、锻炼身体,因此沿山侧不宜布设快速路交通区位线。

从水文方面考虑,清流河从城市中间穿过,城东组团以工业为主,兼具商业居住,河西前往河东的通勤出行及河东前往河西的弹性出行强度均较高,可布设跨越河流的交通区位径线;同时,为保护居民的亲水空间沿河两侧不宜布设交通区位线。

综合这两方面因素,得到最终的滁州市快速路交通区位线布设方案。

(二)快速路备选线路城市快速路在实际选择线路时主要考虑城市外围高等级公路的接入、组团间联系及机动车走廊对其的影响。

1、外围高等级公路接入。

滁州市外围高速公路主要有东西向的蚌宁高速与淮宁高速,以及南北向的马滁扬高速,一级公路有S206和滁宁快速通道。

考虑到未来出入口的交通量大小、接入口位臵及道路衔接次序等,可用于布设与外围高等级公路衔接的快速路主要有连接蚌宁高速的蚌宁高速连接线、连接马滁扬高速的纬五路、连接滁宁快速通道的紫薇路及连接S206和淮宁高速的新滁全路。

2、组团联系道路。

在组团间联系道路中选择快速路,既要考虑组团间道路交通流量的支撑,也要注意其线位最好位于组团的边缘,以对组团形成保护作用,同时还需考虑沿线的土地利用情况。

由此,可作为快速路的组团联系道路有:联系城北与城东组团的蚌宁高速连接线—东外环路;联系城东与老城、城西组团的北外环路、东外环路—会峰路;联系老城与城西组团的滁定路—环滁西路;联系城西与城南、高铁组团的紫薇北路—紫薇南路;联系城南与高铁组团的新滁全路、珍珠路。

3、机动车主通道。

由机动车流量图(图8)可看出,整个城市的机动车主通道在南北向呈放射状,在东西向呈扇形,涉及的道路主要有紫薇路、环滁西路、会峰路、东外环路等。

(三)快速路系统布局将快速路备选线路与交通区位线所确定的城市快速路的大致走向进行匹配,确定滁州市快速路系统为“一扇四射”。

“一扇”为北外环路—东外环路—会峰路,其主要功能为形成城市扇形保护壳,分离城市过境交通,同时整合较松散的城市结构并高标准地引导交通需求。

其中,北部扇形路网为东西向货运通道,连接城东与城北组团的主要工业区;南部扇形路网为主要的东西向客运通道,连接城东与城西组团。

四条射线分别为:①蚌宁高速连接线,是城北组团南北向快速路,主要承担城北组团向外疏散的货运交通,同时联络蚌宁高速公路与城市快速路系统;②北三环路—东三环路—104国道,是城东组团东西向快速路,主要承担部分城东工业区向外疏散的货运交通,分离国道104的过境交通,同时联络马滁扬高速公路与城市快速路系统;③紫薇南路,是城南组团南北向快速路,主要承担城南组团工业区向外疏散的货运交通,并承担部分上下滁宁快速通道及滁来全快速通道的交通;④环滁西路—新滁全路,是城南及高铁组团南北向快速路及重要的南北向客运联系通道,连接城西、城南及高铁组团,同时联接淮宁高速公路与城市快速路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