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亨廷顿政治思想的三个疑问

合集下载

探析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

探析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

探析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摘要】亨廷顿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他的政治秩序理论对政治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通过对亨廷顿的生平及影响、政治秩序概念、要素分析、批评以及在现实政治中的应用进行探析。

亨廷顿将政治秩序定义为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和管理,提出政治秩序的三个要素包括权威、效率和稳定。

尽管亨廷顿的理论受到一些批评,但其思想在现实政治中的应用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未来研究方向来说,也有深入挖掘亨廷顿政治秩序思想的启示和发展空间。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同时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亨廷顿、政治秩序、思想、理论、要素、批评、现实政治、应用、启示、未来研究、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亨廷顿是20世纪著名的政治学家,他对政治秩序的研究成果备受学术界关注。

在当今多元复杂的国际政治格局下,亨廷顿关于政治秩序的理论思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政治秩序不仅仅是国家内部政治结构的组织和运行,更是国际关系中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协调。

通过对亨廷顿的政治秩序理论展开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政治体制的运作机制,并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政治难题提供理论支撑。

深入探讨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对于拓展政治学研究的视野,提高政治决策的科学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的这一部分将从介绍亨廷顿的生平及学术影响入手,逐步引入到他关于政治秩序的研究,为后续的分析和讨论做出铺垫。

1.2 研究意义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亨廷顿关于政治秩序的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理解政治系统的运作和政治变革的机制。

通过对政治秩序中各要素相互关系的深入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政治体制下的治理方式和政治冲突的本质,为我们研究现实政治现象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政治发展和政治改革的框架。

通过深入研究亨廷顿的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政治变革的必然性和可能的路径,为政治制度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于亨廷顿政治秩序论的几点思考

关于亨廷顿政治秩序论的几点思考
学术探讨
关于亨廷顿政治秩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论的几点思 考
文/ 潘妍利 宋楠楠
摘 要 :亨 延 顿 在 其 著 作 《 变革 中 的社 会 秩 序 》 中介 绍 了 第三 世 界 国家 在 现 代 化 过 程 中 的政 治参 与和 政 治稳 定 思 想 ,提 出 了政 治秩 序 论 。 他 指 出 : 发展 中 国 家要 加 强 执 政 党 的权 威 ,建 立 良 好 的政 治秩 序 实现 政 治 稳 定 。 这 对 我 国 当 前进 行 的 社会 主 义现 代 化建 设 以及政 治 的 稳 定 具 有 重 要 的 启示 。 关 键 词 :政 治 稳 定 ;执 政 党权 威 ;政 治 制 度 化 ;政 治参 与 中 图分 类 号 :D -0 0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 0 — 1 6 ( 0 0 0 5C一04 —0 0 9 9 6 2 1 ) 3 () 1 3 2 二 十 世 纪 五 六 十 年 代 , 第 三 世 界 国 家 在 实 现 现 经 历 了 经 济 增 长 的 地 方 。 维 护 政 治 稳 定 也 是 我 国 面 代 化 的 过 程 中 普 遍 发 生 了 政 治 动 荡 ,社 会 陷 入 矛 盾 临 的 挑 战 。 从 1 7 年 到 今 天 , 中 国 实 现 了 前 所 未 有 98 和 纷 争 , 严 重 影 响 了 社 会 发 展 进 程 。 面 对 出 现 的 政 的 经 济 增 长 , 并 且 已 进 入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和 政 府 转 型 治 动 荡 , 如 何 能 保 持 政 治 稳 定 成 为 这 些 国 家 首 先 要 的 关 键 时 期 , 社 会 转 型 的 诸 多 风 险 ,考 验 着 中 国领 解 决 的 问 题 。 亨 廷 顿 通 过 研 究 发 现 : 出 现 动 荡 的 原 导 层 的 智 慧 。 邓 小 平 同 志 对 政 治 稳 定 有 着 深 刻 的 认 因 不 是 因 为 这 些 国 家 贫 穷 落 后 而 是 因 为 他 们 急 于 现 识 , 他 多 次 强 调 并 指 出 : “ 国 的 问 题 压 倒 一 切 的 中 代 化 ,并 且 都 普 遍 照 搬 了 西 方 的 模 式 接 受 了 西 方 的 是 需 要 稳 定 , 没 有 稳 定 的 环 境 ,什 么 都 搞 不 成 , 已 民 主 价 值 。 民 众 政 治 参 与 扩 张 过 快 而 原 有 的 政 治 体 经 取 得 的 成 果 也 会 失 掉 。 ” 在 我 国现 代 化 建 设 的 关 系 经 不 住 这 样 强 大 的 冲 击 , 而 且 政 治 体 系 的 制 度 化 键 时 刻 , 保 持 对 政 治 稳 定 的 高 度 警 惕 ,提 高 政 治 稳 水 平 相 对 较 低 , 根 本 不 具 备 组 织 和 疏 导 日益 扩 大 的 定 的 重 要 性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 政 治 参与 力 量 的机 制 和能 力 ,因此 这 些 国家 的 政治 二 、 政 治 稳 定 是 我 国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的 根 本 动 乱 不 可 避 免 。 亨 廷 顿 指 出 :政 治 动 乱 在 很 大 程 度 保 证 上 是 “ 会 飞 速 变 革 , 新 的 社 会 集 团 被 迅 速 动 员 社 对于 亨 廷顿 的政 治秩 序论 ,其政 治稳 定思 想具 有 起 来 涌入 政治 领 域 而 同时 政 治制 度 却发 展 缓 慢 的结 很 强的 理 论价 值 和 实践 价 值 。放 眼全 球 ,全 世界 的 果 。”” 许 多 问题 ,例 如 瓦济 里 斯 坦 的恐 怖分 子 、在 非 洲 流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笔记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笔记

塞缪尔·菲利普斯·亨廷顿(Huntington·Samuel·P 1927-2008年),美国当代极富盛名却又颇有争议的保守派政治学家。

以文明冲突论闻名于世,认为21世纪国际政治角力的核心单位不再是国家,而是文明,不同文明间的冲突。

亨廷顿运用比较历史的研究方法,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现代化与政治发展的过程,从而奠定了他的政治发展理论的基础。

他认为:①国与国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差异,不在于政府统治形式的不同,而在于政府统治程度的高低;②政治发展是“现代化的政治性后果”,这种后果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它既可能有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现代化,也可能导致政治的衰败;③政治现代化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政治的制度化;④强有力的政党制度的形成是提高制度化水平的核心,只有大力提高政治制度化的程度,才可能缓解现代化中国家在社会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大众政治参与压力,从而确保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最终实现社会的现代化;⑤一个政治体系的组织与程序的适应性、复杂性、自立性和凝聚性,是界定其制度化程度的四个主要变量;⑥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强调在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与政治秩序。

他认为,“人类可以无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无秩序而有自由”,“权威的确立先于对权威的限制”。

这实际上赋予政治稳定同政治民主同等的价值地位。

主要著作:《士兵与国家》、《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我们是谁:对美国国家认同的挑战》、《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亨廷顿译者序1、该书是亨廷顿在哈佛大学执教时从宏观上论述不同类型的新兴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所遇种种问题的专著。

2、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新局面:正统现代化论、现代化修正论。

正统现代化论:①现代化国家---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具有现代化;②传统国家---新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不具现代性(经过发展和阵痛,逐步引进和采纳现代性的全部价值标准,摒弃并排除传统社会的历史积累,过渡到现代社会)现代化修正论:传统性和现代性并非此消彼长的对立物,两者关系复杂多面。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任凌芝[摘要]政治发展意味着基本政治价值的不断实现和政治形态的前进上升,政治稳定意味着政治社会生活局面的安定和政府政策的连续性、相对稳定性。

它们是政治生活的两个价值目标,同时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政治发展有利于政治稳定,政治稳定为政治发展提供条件。

在步入现代化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进程中,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也会出现矛盾冲突,因此为了使二者并行不悖,需要对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进行协调。

可以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推进渐进式政治改革、认真统筹利益关系、不断完善社会流动机制和规公民政治参与等方式协调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

[关键词]政治发展;政治稳定;协调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是现代政治学的两个重要术语,是政治学研究的两个重要畴。

政治发展意味着基本政治价值的不断实现和政治形态的前进上升,政治稳定意味着政治社会生活局面的安定和政府政策的连续性、相对稳定性,二者都是人们不断致力的政治价值目标。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不是毫不相干的,二者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有时候甚至互相冲突。

在现代化的进程当中,如何做到政治不断发展,同时又保持政治的稳定,使这两个政治价值目标并行不悖,这需要对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给与协调。

一、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概念政治发展这一概念是西方政治学者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他们使用这个概念来描述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上所发生的变化。

二战后,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两极格局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为了占领世界的统治权,积极向第三世界的新兴民族国家推销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模式和政治制度等。

他们认为,这些新兴民族国家只有以西方的政治设计为模板,才能实现政治的不断进步,实现政治的发展。

政治发展概念由此产生并不断流行起来,现已成为现代政治学的一个重要畴和研究对象。

政治发展是“二战后摆脱殖民统治的亚非拉新独立的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建构过程的一个概念,它客观上指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变迁的过程”。

亨廷顿的政治稳定思想

亨廷顿的政治稳定思想

浅析亨廷顿的政治稳定思想摘要:二战后,许多亚非拉国家争得独立,为摆脱经济上的困境,纷纷大力发展经济。

但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却出现了政治动荡。

一些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亨廷顿就是其中之一,他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不稳定主要与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化有关的理论,这一理论有一定积极意义,学习借鉴其积极意义,以推动我国社会良性发展。

关键词:政治制度化;现代化;政治稳定;思考中图分类号:d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065-02二战后,亚非拉地区大批国家纷纷获得政治上的独立。

如何摆脱贫困状况,实现民族经济的腾飞是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而西方国家出于“冷战”需要,对这些国家实行政治渗透和经济援助,企图以西方模式塑造这些国家。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不但没有摆脱贫困与落后,反而陷入了政治动乱和暴力冲突。

西方一些学者开始思考和研究这一问题,并提出了各种理论,其中亨廷顿的理论最有影响力,通过对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政治现代化和政治稳定的研究,亨廷顿得出了“现代性带来稳定,现代化长生不稳定的”结论。

这一政治稳定理论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也有其局限性。

一、亨廷顿政治稳定理论的基本内容在对发展中国家政治动荡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亨廷顿认为发展中国家政治动荡在于社会发展速度太快,高频率的社会动员、政治参与导致人们期望值过高,形成了政治体系的超负荷压力。

由于没有健全的制度化的体制加以疏导,人们的期望就转变成强烈的受挫感,成为不稳定的因素。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政治发展的过程就是建立有效的社会控制、谋求稳定和政治秩序的过程,其中最重要就是政治组织和秩序的制度化。

(一)政治制度化与政治稳定一个社会的政治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活动分子从属和认同于各种政治制度的程度。

社会越复杂,异质性越强,政治共同体的建立和维护就越依赖于政治制度的功用。

一个政治共同体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建立一种包含和体现道德一致性和共同利益的政治制度,以此来协调和整合各种社会势力。

亨廷顿对中国的论述

亨廷顿对中国的论述

亨廷顿对中国的论述亨廷顿是20世纪著名的政治学者。

他在其名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对世界文明特别是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做了比较和预测。

主要观点有:1. 中国文明具有持续性和同质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存续文明”。

这主要归因于儒家思想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2. 中国在近代以来落后于西方,但随着经济的崛起,中国文明可能会对西方文明形成挑战。

21世纪可能是中国世纪。

3. 中国的发展模式不同于西方,具有本土特色。

中国会提出一个不同于西方的政治和经济模式。

4. 中国的崛起对世界将产生深远影响。

中西文明之间可能会产生冲突,应通过文明互鉴、求同存异来化解分歧。

5. 中国能否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其文化认同,且与其他文明和平共存,将决定21世纪国际秩序的走向。

总体来说,亨廷顿既看到中国发展的潜力,也关注中西文明冲突的可能,其观点具有启发意义但也存在一定局限。

亨廷顿关于中华文明持续性和同质性的判断有一定道理,儒家思想和民族认同在维系中华文明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我们也应看到,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华文明其实经历了多次变迁和融合,并非是完全固定不变的。

亨廷顿预测中国崛起将对西方形成挑战有一定合理性,但中西方作为文明实体概括时也存在问题。

现实中中西交流合作的情况更为复杂。

我们不能简单假定中西方就是文明的对立面。

中国发展道路的确具有本土特色,但中国也在学习吸收其他文明的思想。

中国模式与西方模式存在差异,但不应被对立化。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两种制度的优劣势。

中国崛起对世界影响深远,但文明冲突并非必然。

我们应通过加强交流互鉴,防止文明异常,使中国的发展惠及人类共同体。

是否保持文化认同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但文化认同与现代化并不矛盾,重要的是找到平衡点。

中国需要在发展中注重民族文化软实力。

总之,亨廷顿的观点启发性与局限性并存。

我们应辩证看待其判断,在借鉴其合理观点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文明冲突论的偏颇。

中西文明交流互鉴仍是大势所趋。

亨廷顿的三个公式

亨廷顿的三个公式

亨廷顿的三个公式
亨廷顿的三个公式是指亨廷顿于1968年提出的关于文明冲突的理论,这三个公式是:
1. 文明间的冲突是最主要的冲突形式:亨廷顿认为,随着国家的意识形态的减弱,文明将成为国家和民族之间冲突的主要因素。

他认为,不同文明之间的价值观和信仰差异会导致冲突的加剧。

2. 文明冲突将发生在文明的接触边界:亨廷顿认为,冲突主要发生在不同文明的接触边界,这些边界是文明之间相互影响和冲突的地带。

3. 文明冲突的主要动力是文明的认同和归属感:亨廷顿认为,文明冲突的主要动力是人们对自己文明的认同和归属感。

他认为,文明冲突的根源在于人们对自己文明的自豪感和对其他文明的排斥感。

探析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

探析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

探析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
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他对政治秩序的探讨与分析一直是其学术论述的重点之一。

他在其经典著作《政治秩序的变迁》中,对政治秩序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亨廷顿认为,政治秩序是社会保持稳定与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它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组织、权力与法制等方面的体系。

在不同的时代和国家中,政治秩序表现出多样性和变迁性。

亨廷顿主要通过对政治发展的历史和跨国比较的分析,提出了三个主要的政治秩序类型:草根型政治秩序、巩固型政治秩序和垮台型政治秩序。

草根型政治秩序是政治秩序发展的初级阶段。

亨廷顿认为,草根型政治秩序的特点是政府权威薄弱,社会组织松散,政治参与普遍性较差。

在这种政治秩序下,政权常常不稳固,社会经常发生冲突和动荡。

亨廷顿以非洲国家为例,说明了草根型政治秩序的特点。

非洲国家在殖民地时期独立后,由于种种原因,虽然建立了独立的政权,但是弱小的政府和相对缺乏组织的社会力量使得政治秩序常常动荡不安,政府难以有效治理。

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通过对政治发展过程的历史分析和跨国比较,揭示了不同政治秩序类型的特点和演变规律。

他认为,政治秩序的变迁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它与国家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条件密切相关。

亨廷顿也指出,政治秩序的变迁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不同类型的政治秩序对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有着不同的效应。

政治秩序的建立和维护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国家领导层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亨廷顿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读后感

亨廷顿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读后感

1.“在一个完全不存在社会冲突的社会里,政治机构便失去了存在的必要”那么中国实现共产主义之后,还需要政府吗?不需要了!马克思说,历史进程的终点,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共同体,到时候政治就会变成多余。

这是一种返祖。

2.政府的作用:维系一个共同体。

有三个要素:道德和谐、互利互惠、政治机构(政府),政治机构起到了了人与集团(社会势力)之间桥梁的作用。

3.国家和社会是一组相对的名词。

国家指的是政治机构(政府)、公共权威和政党;社会指的是社会势力。

20世纪落后国家就是因为国家的发展落后于社会的演变。

4.政治机构的力量取决于两点:获得支持的广度和制度化。

适应性越强,制度化越高,但是刻板性也越高。

虽然如此,适应性(让政体从一开始存活下来是最重要的)仍然是越重要的,适应性可以用组织的寿命来衡量(简单寿命、领导层更新换代的稳定性、开发新功能的能力)。

5.适应性要战胜刻板性:适应新功能的能力决定了组织能否在新环境中生存下去。

6.稳定来自于复杂性,最好融民主和寡头于一体。

7.政治机构要有自主性,而不是从属于某个特定的利益团体。

同时,要有自我保护的机制,“最高领导层是政治体系的核心,而次要的官职、边际组织和半政治性组织则形成一个漏斗,意欲进入核心的人必须首先通过它的筛选,这样政治体系便可在不损害一根毫毛的情况下,同化新的从政人士。

在没有这层保护措施的政治体系中,新人员、新观点、新社会势力在体系核心内相互替换的速度之快,令人眼花缭乱。

”但是这道漏斗也形成了一道屏障,导致社会流动没有那么便捷了。

8.要有内聚力,组织越大,越损耗内聚力。

9.政府的道德:“道德需要有信赖,信赖包含着预测性,而预测性又要求存在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行为方式”。

10.政府行为的合法性来自于它对人民意志的体现。

公共意志、公共利益,或是体现在一种最高精神中,或是体现在君主中,或是体现在自由竞争的关系之中,总是需要有所体现。

而政府的利益就是公共利益,具体来讲,白宫的利益、国会的利益和最高法院的利益的近似值就是美国人民的利益。

探析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

探析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

探析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亨廷顿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政治学著作对国际政治和发展政治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的作品《政治秩序在变迁中》被认为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本文将探析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从理论观点和实践意义等方面展开讨论。

我们来谈谈亨廷顿对“政治秩序”的理论观点。

亨廷顿在其著作中提出了政治秩序的概念,他认为政治秩序是指一定社会政治关系的总和,包括政府的组织形式、权力的分配方式、政治参与的程度、政治决策的过程等。

亨廷顿强调了政治秩序的三个要素:权力稳定性、政府合法性和政治参与。

权力稳定性指的是政治体系维持稳定的能力,政府合法性则是指政府行使权力的合法性,政治参与则是指政治决策涉及到的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程度。

亨廷顿关注政治秩序的变迁过程,探讨了政治秩序的崩溃、复原和变革等问题,提出了政治秩序变迁的一般规律和影响因素。

他的理论观点深刻而且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为我们理解不同社会政治体系的运行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我们来探讨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在实践中的意义。

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为我们理解当代国际政治和国家政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面临政治秩序的建设和变革问题,亨廷顿的理论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

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实现政治现代化和民主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而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挑战。

在国际关系领域,亨廷顿的政治秩序理论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和政治冲突。

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在当代社会政治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不仅在学术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在社会政治实践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亨廷顿政治秩序思想的探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政治体系的运行和变迁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当代社会政治挑战。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学者深入研究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启发和指导。

亨廷顿对腐败的看法

亨廷顿对腐败的看法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对腐败的看法亨廷顿在20世纪60年代撰写的一部有关于政治发展理论方面的著作。

其写作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广大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面临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

亨廷顿在这部著作中所阐释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秩序”和“稳定”。

政治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实现政治稳定?这才是亨廷顿最想探讨和关注的问题。

在这部著作中亨廷顿使用的是严谨的历史比较法,结合自己丰富而又翔实的历史知识,同当时国际大背景下的时事进行深入的分析比对,从而得出了许多深刻、独到的见解。

亨廷顿在该书中对现代化与腐化关系的论述,从一个不同的视角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所出现腐化蔓延的现象和趋势做了一些论述,使人读后对腐化的认识更为深刻及全面,尤其对目前正处在现代化过程中,同时也深受腐化困扰的中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关于对亨廷顿的腐化理论的思考与认识(一)腐化的定义亨廷顿认为腐化是指国家官员为了牟取私利而违反公认准则的行为。

腐化是缺乏有效政治制度化的一种表征。

腐化也就是现代化带来的对公共福利和私人利益加以区别的产物。

他首先指出了腐化的主体是国家公务人员,而非其他人群,而腐化的目的则是为了牟取私利。

这里的私利,我们不应仅仅片面地理解为个人利益,它应当包括家族、团体、党派的利益。

(二)现代化与腐化的关系通过对许多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腐化行为的比较,在亨廷顿看来腐化与社会政治、经济的迅速现代化有关。

特别是他以资本主义的典型代表英、美为例指出:17世纪和19世纪的英国政治生活看上去就比18世纪的英国政治廉洁,而18世纪和20世纪的美国政治生活中的腐化现象就没有19世纪美国政治生活中的腐化现象那么严重。

而上述时期正是英美工业革命时期。

由此看来,腐化现象是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而广泛的蔓延开来,腐化的程度几乎与现代化的进度成正比例。

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是如此。

那么现代化为什么会滋生腐化?而且导致腐化的蔓延呢?亨廷顿认为有三点原因。

首先,现代化涉及到社会基本价值观的转变。

亨廷顿的政治稳定论刍议

亨廷顿的政治稳定论刍议

亨廷顿的政治稳定论刍议作者:丁婧来源:《大观》2014年第11期摘要:本文通过研究亨廷顿教授的“政治稳定”的理论,认为导致发展中国家政治不稳定的原因在于现代化、城乡差距及政治参与的扩大,指出欲根除政治不稳定,需建立强大的政府和政党,并要加强政治改革。

关键词:政治稳定;政府;政党;改革亨廷顿运用比较历史的研究方法,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现代化与政治发展的过程,从而奠定了他的政治发展理论的基础。

其政治发展理论是以政治秩序(政治稳定,前期)和政治民主(后期)为目标的,认为政治发展的手段和标准是政治制度化,政治发展的动力在于革命和改革。

一、影响发展中国家政治稳定的原因分析(一)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政治动荡的因素和政治关系最密切的现代化的层面可以广义地概括为两类:第一,社会动员,它意味着人们在态度,价值观和期望等方面与传统社会的人们相分离,与现代社会的人们相靠近;第二,经济发展,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和产品的增长。

社会动员和政治动荡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

城市化,识字率、教育和接触传播媒介的水平的提高,都提高了人们的愿望和期待,而如果这些愿望和期待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刺激个人和集团投身政治,在缺少灵活的强有力的政治制度的情况下,这种参与的增多意味着动乱和暴力。

[2]社会动员使人们的希望和需求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应该不断提高社会满足人们这种希望和需求的能力,从而缓解社会不满和由此产生的政治不稳定。

(二)政治参与与政治制度化之间的差距所谓政治参与是指人民群众在政治运行过程中通过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和利益诉求以影响国家政治决策和国家行为的活动。

[1]社会动员为政治参与提供了动机,经济发展为政治参与提供了手段,而政治制度化则是政治动员和政治参与的最终价值追求,是政治发展的实质性内容和根本动力。

[3]发展中国家政治不稳定的原因在于政治参与的不断扩大,超过了政治制度所能承受的限度;同时,在缺乏强有力的政治制度情况下,如果社会现有的政治体制无法给人们的政治参与提供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行为方式的话,这种政治参与的增加就会影响政治体系的稳定,导致动乱和暴力的出现。

亨廷顿的政治制度化思想及其对我国政治发展的启示

亨廷顿的政治制度化思想及其对我国政治发展的启示

亨廷顿的政治制度化思想及其对我国发展稳定的启示在《政治发展与政治衰败》一书中,亨廷顿提出了“政治制度化”的概念。

他把“政治制度化”作为“政治发展”的定义加以诠释,即“政治发展=政治制度化”。

而到了《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他进一步论述了政治制度化的内涵、衡量标准及其和政治参与的关系。

一、亨廷顿政治制度化思想的提出亨廷顿在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进行研究后发现,这些新兴国家的经济虽有长足进步,但政治环境却充满乱象。

且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越快,这种情况就越明显;而在那些经济起步较落后的国家,却能安享太平。

亨廷顿认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在谋求政治发展的时候,由于经济变革和大众媒介的推广等因素扩大了公众的政治意识,增加了人们的政治要求,拓宽了政治参与面,但这些变革在破坏政治权威的传统根基的同时却没有及时建立新的权威,即经济的快速发展缺乏政治基础的支持,而导致滋长不稳定因素,造成社会动荡,使政治陷入困境。

他认为,“政治上的首要问题就是政治制度化的发展落后于社会和经济变革”1。

在复杂社会中,人们需要有道德基石的政府与完善的政治制度来调适政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这是政治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

在此基础上,亨廷顿提出了他的政治制度化思想:要根除国内政治的动荡与衰败,必须建立起强大的政府,并依靠强大政党的缔造与巩固来维持。

而政府的强大与否,主要看其完善政治制度化的速度与扩大公众参与水平二者之间是否能实现很好的均衡。

二、亨廷顿政治制度化思想的内涵(一)政治制度化定义亨廷顿认为:“制度化是组织和程序获取价值观和稳定性的一种进程。

”2他认为,政治制度化是指政治体系在组织上和程度上获得价值和稳定性的过程,它代表着“社会组织和政治秩序的力量”。

1[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刘为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第4页。

2[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第10页。

探析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

探析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

探析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是他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对世界政治体系的分析和理论,他认为政治秩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存在着不同的政治秩序模式。

亨廷顿指出政治秩序的本质是政治权力的组织和运行方式,政治权力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分配和运行方式决定了制度的性质和政府的行为。

他将政治秩序分为三个层次:制度层次、政府行为层次和公民行为层次。

制度层次是指政府的权力结构和组织形式,政府行为层次则是指政府在权力结构内的行为方式和政策,而公民行为层次则是指公民在政治体系中的参与和行为方式。

亨廷顿提出了政治秩序的几种模式,即西方式民主秩序、东方式专制秩序和伊斯兰方式政治秩序。

他认为这三种模式是当今世界政治秩序的主要类型,并且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问题。

西方式民主秩序以自由、平等和竞争为核心价值观,但也存在着民粹主义、利益集团等问题;东方式专制秩序以权力集中、军事力量为特点,但也易产生封建主义、黑暗治理等问题;伊斯兰方式政治秩序则以伊斯兰信仰和法律体系为基础,但也可能出现伊斯兰极端主义和抵制现代化的问题。

在分析这些政治秩序模式时,亨廷顿强调了文化和价值观对政治秩序的影响。

他认为不同文化和价值观所代表的利益和诉求会决定政治秩序的类型和发展方向。

西方式民主秩序的价值观强调个人自由和人权,适合于民主政治的发展;而东方式专制秩序的价值观强调集体和国家利益,适合于专制政治的发展;伊斯兰方式政治秩序的价值观强调伊斯兰教义和道德规范,适合于伊斯兰国家的发展。

亨廷顿还提出了政治秩序的转型和稳定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他认为政治秩序的转型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过程,可能伴随着冲突和不稳定,而政治秩序的稳定则需要政治体制的配套和有效的治理机制。

他指出,政治秩序的转型和稳定不仅取决于内部因素,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国际关系、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等。

亨廷顿的“政治秩序”思想对我们理解和分析世界政治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亨廷顿对制度的定义

亨廷顿对制度的定义

亨廷顿对制度的定义1.引言1.1 概述亨廷顿是20世纪著名的政治学家,他在其论著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理论和概念,其中包括对制度的定义。

亨廷顿认为,制度是指一套明确规定权力分配和运行方式的组织结构和规范。

这些规定和规范在一个社会中起着重要的约束作用,影响着权力的行使以及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

亨廷顿对制度的定义强调了其对社会稳定和政治秩序的重要性。

他认为,制度的存在和运行能够确保权力的合法性、公正性和可预测性,从而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制度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和组织结构,不仅提供了权力行使的框架,还规定了权力的范围、限制和相互制约关系,以及权力行使的程序和规则。

亨廷顿的制度定义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不仅可以用于政治制度的研究,也可以应用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分析。

他认为制度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不仅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也受到集体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因此,研究制度不仅需要关注其内部结构和规范,还需要考虑其与其他制度和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在亨廷顿看来,制度对社会和政治发展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他认为,良好的制度能够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政治的稳定,而制度的缺陷或失效则可能导致社会分裂、政治动荡和制度崩溃。

因此,了解和研究制度的定义和运行规律对于理解社会变革和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而言,亨廷顿对制度的定义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我们理解权力和社会组织的本质,以及制度对社会稳定和政治秩序的重要作用。

在后续的章节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亨廷顿对制度定义的要点,并对其意义和影响展开深入讨论。

1.2 文章结构:文章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亨廷顿对制度的定义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是引言,即1. 引言。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对亨廷顿对制度的定义进行一个概述,并说明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第二部分是正文,即2. 正文。

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亨廷顿的背景信息,包括他的学术背景和贡献。

随后,我们将分析亨廷顿对制度的定义的要点,并解释其定义中的关键概念和观点。

亨廷顿 政治发展

亨廷顿 政治发展

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评析政治发展理论是比较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其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达到研究的顶峰,是政治发展理论的活跃期,7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衰落。

对世界政治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发展理论自身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个主要的理论派别,即戴维·伊斯顿和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为代表的体系功能学派,以卡尔·多伊奇和马丁·尼德勒等为代表的社会进程学派和以李普塞特和塞缪尔·P ·亨廷顿等为代表的比较历史学派。

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集中体现在其著作《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本文试图通过该书,阐明亨廷顿关于政治发展的界定,梳理出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并分析其对我国政治发展的积极借鉴意义及其政治发展理论的缺陷,以求更深刻地认识政治发展理论和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一、亨廷顿关于政治发展的界定二战后,亚、非、拉地区一大批国家纷纷获得独立,开始现代化的进程,但是经济的发展并未是这些国家出现相应的政治稳定,而是动乱频繁,基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这一实际,亨廷顿通过大量的研究,力图找出产生政治不稳定的根本原因为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设计一套可行的思路和模式,从而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政治发展理论。

政治发展的一般理论认为,政治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政治民主化程度的高低,通常把政治发展等同于政治民主和政治现代化。

亨廷顿则不同,他将政治发展的关键是政治制度化,政治稳定和政治秩序是政治发展的终极目标,政治发展是积极意义上的现代化的政治内容和政治结果。

可见,政治发展不等同于政治民主,也不等同于政治现代化。

亨廷顿将政治现代化的内涵确定为权威的合理化、结构的离异化和参政的大众化,这些标准都必须有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政治制度作保障,因此,政治发展只是政治现代化所产生的积极地政治后果。

具体来说,亨廷顿从四个角度来概括了政治发展的内涵:从地理的角度看,政治发展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贫困及工业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从发生学的角度看,政治发展是现代化过程的政治方面和政治结果;从目的论的角度看,政治发展是向某种政治体系的目标和状态的进展;从功能的角度看,政治发展是向工业社会所拥有的政治特征的发展过程。

浅析亨廷顿的政治参与理论

浅析亨廷顿的政治参与理论

浅析亨廷顿的政治参与理论亨廷顿是较早的论述发展中国家政治參与理论的政治学者,他的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的理论独树一格,不同于以往的西方传统政治学者的论述。

他从界定政治参与的内涵出发,论述了影响政治参与模式影响的因素、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的模式等内容。

他的政治参与理论阐释了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实际,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标签:亨廷顿政治参与发展中国家塞缪尔﹒亨廷顿是世界著名的现实主义的政治学家,他以研究第三世界的政治发展理论而闻名于世。

在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中,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理论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亨廷顿从政治发展的一般理论逐步深入到政治参与理论的研究中。

1968年,亨廷顿的著作《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出版。

在书中他指出“政治现代化涉及权威的合理化、结构的分离和政治参与的扩大等三个方面”,而权威的合理化和结构的分离都需要政治参与的扩大来实现,“区分现代化国家和传统国家,最重要的标志乃是人民通过大规模的政治组合参与政治并受到政治的影响。

”1976年《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这一关于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理论的著作出版,标志着亨廷顿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理论的基本形成。

一、亨廷顿政治参与的概念对于政治参与这一概念,政治学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说,即使是亨廷顿本人,在不同的时期和著作中对政治参与的概念也由不同的界定。

但是,亨廷顿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有其区别于发达国家的不同特征。

为此,他将政治参与定义为“政治参与是指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①并从五个方面对政治参与作了较详细的分析:首先,政治参与是平民的参与。

亨廷顿将共同体中的人按照所扮演的角色将其分为三类:政治决策者、政治参与者和政治冷漠者。

政治决策是作为政治职业者的政治精英的活动如政府官员;政治参与是普通平民的行为,其政治参与是间断性的、业余性的;政治冷漠者主要是指那些是无心、无力参与政治事物的人。

其次,政治参与是影响政治决策的政治活动。

亨廷顿之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德读书笔记 (自动保存的)

亨廷顿之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德读书笔记 (自动保存的)

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北京,1988.译者前言译者归纳亨廷顿此书中的观点(1) 社会动员/经济发展=社会挫折感 (2) 社会挫折感/社会流动机会=政治秩序(3) 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政治不稳定(P5即“政治参与与政治制度化比例是产生政治不稳定的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同时亨廷顿在此书中分析问题的框架。

发展中国家所出现普遍的政治动乱,恰恰是因为这些国家中民众政治参与的扩张过快,政治体系的制度化水平却未相应提高。

结果,政治体系不具有组织和疏导日益扩大的政治参与的机制和能力。

这种‘比例失调’是造成政治动乱的根本原因。

”)第一章 政治秩序与政治衰退 第一节 政治差距P1.“各国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区别,并不在于政府统治形式的不同,而在于政府统治程度的高低。

” 列出差距有效能的政治体系 以美、英、苏联为例:1、2、 3、4、 5、 6、统治方式。

” 总结语:P2-P3.不堪。

” P3.P5.P5-P7.1、2、“美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本身并无建立一种政治秩序的必要。

”P6.些形式的政治稳定则可能阻碍经济发展。

”P7.“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第51篇中告诫说‘在构筑一个由统治人的人操作政府时,最大的难题是:你必须首先使政府能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还需迫使政府能自我控制。

’” P8.核心观点:能对它加以控制。

” P8.第二节 政治制度:共同体与政治秩序 一、社会势力与政治制度则越需要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的诞生存在可兼容的利益,对法律的共同认识,建立一种包含和体现道德一致性和共同利益的政治制度)二、政治制度化的准则P12.“一个复杂社会的政治共同体,取决于该社会政治组织和程序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又取决于该组织和程序得到支持的范围大小和制度化的程度。

” P13-P24.四大准则:1、 适应性(衡量标准:时龄、代龄、组织的功能)2、 复杂性(一个组织越复杂,其制度化程度越高)3、 自立性(是否受社会内部非政治势力的干扰)4、 凝聚力(一个组织凝聚力越高,制度化程度越高) 三、政治制度与公共利益政治制度的作用与公共利益的实现: 防止个人权利的扩张社会文化的认同(如信任、道德) 第三节 政治参与:现代化与政治腐败 一、现代化与政治意识 现代化的体现: P33.1、2、“就知识层次而言,字率的提高、教育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迅速地将这种知识传播到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亨廷顿的三个公式

亨廷顿的三个公式

亨廷顿的三个公式
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是一位美国政治学家,他提出了三个公式来描述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这些公式是:
1. 文明冲突的公式(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Formula):亨廷顿认为,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将由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转变为文明之间的冲突。

他认为,文明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文化身份,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将成为未来主要的国际冲突。

2. 权力平衡的公式(The Balance of Power Formula):亨廷顿认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着一个权力平衡的机制,即国家之间的力量分布趋于平衡。

他认为,国家会通过联盟、军备竞赛等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

3. 政治现代化的公式(The Formula of Political Modernization):亨廷顿认为,政治现代化是一个国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

他认为,政治现代化包括政治组织的合理化、政治参与的扩大、政治权力的分散等方面的变化。

这些公式被亨廷顿用来解释和预测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对于理解国际关系和全球政治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然而,这些公式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质疑,因为它们可能过于简化和概括了复杂的世界政治现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11月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 ov .2010第42卷 第6期Journal o f Inne rM ongo li a U niversity(P hil osophy and Soc ial Sciences)V o.l 42 N o .6收稿日期:2010 03 08作者简介:于春洋,男,蒙古族,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人,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呼伦贝尔学院,副教授。

有关亨廷顿政治思想的三个疑问于春洋(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081)摘 要:塞缪尔 亨廷顿在国际政治领域著述颇丰,在其代表性著作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及 我们是谁? 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 中,存在着一些尚未被完全解答的疑问。

可将这些疑问概括为 政治秩序的内在矛盾 、 多元文化主义的悖论 和 世界文明与美国文化的断裂 。

廓清和厘定这些疑问的过程,也是对亨廷顿政治思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过程。

关键词:塞缪尔 亨廷顿;政治秩序论;文明冲突论;文化冲突论分类号:D 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5218(2010)06 0021 07 塞缪尔 亨廷顿(Sa m ue l P .H unti n g ton)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国际政治理论家,一般被认为是持保守观点的现实主义政治理论家。

亨廷顿在国际政治领域著述颇丰,其中,1996年出版的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一书被翻译成39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强烈反响和广泛争论,以至于 文明冲突论 几乎成为亨廷顿的代名词。

此外,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 第三波 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 、 我们是谁? 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 等著作,也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

本文以其代表性著作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及 我们是谁? 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 作为讨论的基础,以其中存在的一些尚未被完全解答的疑问作为视角,来对亨廷顿的政治思想进行粗浅的梳理和检视。

一、疑问之一:政治秩序的内在矛盾初版于1968年的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是研究现代化理论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当代西方研究发展中国家政治现代化的代表著作,也是亨廷顿的政治理论奠基之作。

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 政治秩序论 (又称 强大政府论 ),认为传统的和现代的社会都趋于稳定,而从传统到现代过渡的现代化过程,却容易产生不稳定。

建立一个强大的政府,是根除现代化过程中出现政治动荡和政治衰朽、保持政治秩序的惟一办法。

亨廷顿认为,所谓强大政府,也就是有能力制衡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的政府。

这一理论曾经风靡一时,在当时的学术界和决策层都产生过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亨廷顿本人也因此声名鹊起,成为当代西方国际政治领域最为著名的学者之一。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一书从宏观上阐述了不同类型的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从而指出在 变化社会中 保持 政治秩序 的重要性。

换句话说,亨廷顿是把政治秩序作为一个目标,讨论发展中国家怎样在现代化过程中避免出现暴力、政变、起义等破坏政治秩序的现象的发生。

对此,亨廷顿明确指出,他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出于对政治稳定的关注。

本书标题中所用的 政治秩序 一词,指的乃是一种目标,而非某种现实。

[1](前言)在此基础上,他开始探索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的原因,认为 缺乏政治上的共同体和有效能的、有21权威的、合法的政府 才是问题的关键。

而 那些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里,恰恰缺少了权威,那里的政府不得不听任离心离德的知识分子、刚愎自用的军官和闹事的学生的摆布 [1](2 6)。

可以看出,亨廷顿将建立一个强大的政府,让政府拥有有效的权威作为保持政治秩序的有效途径。

亨廷顿的这种 政治秩序论 的观点,其学术价值早已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

有学者指出,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一书的 最大的贡献在于指出了现代化中国家政治秩序的脆弱性,他把政治秩序看成与经济发展一样的社会基本目标,唤起了人们对政治稳定的关注 [2]。

然而,必须说明的是,也正是由于亨廷顿对政治秩序的过度关注,对政府拥有有效的权威的过分热衷,他的 政治秩序论 也因此具有难以消解的内在矛盾。

(一) 秩序 与 自由 的矛盾亨廷顿强调政治秩序,并将保持政治秩序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所要追求的重要目标,这的确是一个关键问题,且至关重要。

然而,在亨廷顿那里,出于对政治秩序的过分强调, 自由 似乎走到了 秩序 的对立面,似乎在发展中国家,要保持政治秩序,就必须要以牺牲 自由 作为代价。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让人遗憾的事情。

基于对美国与发展中国家有关政治秩序的历史经验的比较,他指出,对于许多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而言,首要的问题不是自由,而是建立一个合法的公共秩序。

如果说他的这种观点只是在探讨一个被政治动荡和政治衰朽困扰的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的话,那么这是可以理解的:对于该国的政府或政党而言,维持公共秩序和政治稳定,是头等大事 毕竟,这已经危及政府和政党的存在本身了。

然而,亨廷顿显然并不满足于此,他很快就进一步指出: 人当然可以有秩序而无自由,但不能有自由而无秩序。

必须先存在权威,而后才谈得上限制权威。

[1](6)如果说其中的第二句话尚可接受,也较为符合一个被政治动荡困扰的国家的现实的话,那么,第一句话则显然将 秩序 和 自由 对立起来,并将 秩序 置于 自由 之上。

换句话说,在亨廷顿那里,有 秩序 而无 自由 被看做是 当然可以 的事情,抑或是,在对两者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时,秩序的价值压倒了自由的价值, 不能有自由而无秩序 。

姑且不去讨论 秩序 与 自由 的同一性远比矛盾性更接近于事情的本质,即使单看 秩序 的价值超越于 自由 的价值这一结论本身,也是难以被我们接受的。

说到底, 自由 、 民主 、 正义 等,都是政治哲学最为终极的价值关怀,而 秩序 和 稳定 ,则一般是为保证上述价值的实现而需凭借的手段或依赖的条件。

显然,为维持 秩序 而贬低 自由 ,甚至为了实现 秩序 而排斥 自由 的说法本身,是缺乏依据的。

而且,保持 秩序 应该是政府和政党的责任, 自由 则是全体民众的权利。

这种主体的不对等性,这种将政府和政党的利益置于全体民众之上的企图,导致亨廷顿的观点 具有明显的保守主义和独裁主义倾向 [3](341)。

为了证明自己上述论断的合理性,他以 共产党政府 为例进行了说明。

他说, 有一件事共产党政府确实能做得到,那就是,它们能统治得住,它们的确提供了有效的权威 。

他们(指共产党人,笔者注) 也许不能给予自由,但他们的确能够提供权威,建立能实行统治的政府 。

对于那些深受冲突和动乱之祸的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共产党人能够提供某些保持政治秩序的定心丸。

[1](7)这里的问题在于,其一,苏东剧变的历史事实证明,亨廷顿关于 共产党政府 可以提供有效的权威,保持政治秩序的论断显然过于乐观;其二,在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出版的1968年之后,大范围的、长时间的政治稳定几乎成为很多发展中国家政治生活的常态, 总体上的稳定程度出人意料 ,以至于连弗朗西斯 福山都不得不承认, 在某种程度上,亨廷顿指出的问题是过渡性的 [1](序言)。

(二) 现代性 与 现代化 的矛盾如前所述,亨廷顿是把政治秩序作为一个目标,讨论发展中国家怎样在现代化过程中避免出现暴力、政变、起义等破坏政治秩序的现象。

他用是否拥有政治秩序去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而认为发达国家已实现政治的高度发展,已拥有良好的政治秩序,以至于对于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而言,政治秩序几乎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它在自己的历史经验中,从来就不必去创造什么政治秩序 [1](6)。

这样的国家,显然是获得22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现代性的国家。

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现代化过程之中。

通过对于现代化与政治意识、现代化与暴力、现代化与腐化之间关系的比较和分析,亨廷顿提出了他非常著名的观点 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 [1](31)。

这样一来,他的 政治秩序论 的第二个内在矛盾就浮出水面了,这就是 现代性 与 现代化 的矛盾。

应该说,亨廷顿的这一观点洞见到了现代性与现代化的区别,并以此为基础建构了一个宏大的政治发展理论范式,从而为致力于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借鉴和启发。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亨廷顿的观点也使得现代性与现代化之间的复杂关系被过分简单化和绝对化了,以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仅仅只是 现代性带来稳定,现代化引起动乱 而已。

进而,他的观点使得在发达国家与稳定、发展中国家与动乱之间也形成了一种简单而直接的联系。

显然,这种简单的两分法既缺乏事实根据,也经不起逻辑推敲。

比如,在比较和考查了1955年至1960年间的70个国家里人均国民总产值与爆发革命的频率之间的相关度、1958年至1965年这8年间 人均国民收入与暴力冲突 的数据之后,亨廷顿得出结论: 社会动员和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在政治上更稳定、更太平。

现代性与稳定性是形影不离的 , 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 [1](31)。

这里的问题在于,无论是从1955年至1960年,还是从1958年至1965年,在这样的时间跨度之内来研究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 这样一个宏大命题,都太显狭窄。

虽然亨廷顿以其惊人的洞察力,敏锐地发现了隐藏在这些数据和资料背后的不为人知的真相,指出 政治秩序混乱的原因,不在于缺乏现代性,而在于为实现现代性所进行的努力。

如果贫困的国家出现动乱,那并非因为它们贫穷,而是因为它们想致富 [1](32)这样令人震惊的事实,然而,支撑这个结论的数据和资料的时间跨度,也同样小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

而且,这样的问题在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一书中是随处可见的。

还需说明的是,时至今日,亨廷顿的 政治秩序论 依然被国内许多学者广泛运用于对中国政治现实问题的研究和分析中,并且取得许多学术成果,达成许多共识。

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该理论所拥有的影响力和学术价值。

然而,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 政治秩序论 也存在着自身难以消解的内在矛盾,这些矛盾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该理论的普适性和科学性。

因此,在选择 政治秩序论 作为研究范式时,应对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重构。

二、疑问之二:多元文化主义的悖论1993年夏,美国 外交 季刊发表了塞缪尔 亨廷顿的论文 文明的冲突? 。

这篇论文发表后,立刻在美国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议。

为 对该篇文章提出的问题提供一个充分的、深刻的和更为详尽论证的解答 [4](前言),亨廷顿在1996年出版了他的专著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他的 文明冲突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