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教学反思知识讲解
用好教材——《减数分裂》教学反思
用好教材——《减数分裂》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用好教材——《减数分裂》一、背景介绍《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章节之一,它介绍了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重要性。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一直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结合自身经验,反思并分享一些关于《减数分裂》教学的心得体会。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特点;3. 认识减数分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5. 培养学生的思辨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确保教材准确、完整,并与课程内容相对应;2. 多媒体设备: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3. 实验器材:准备显微镜、载玻片、染色液等实验仪器材料;4. 教学环境:组织课前布置教室,使之整洁美观。
四、教学过程1.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提问、引入实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减数分裂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理论知识讲解:详细介绍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概念、原理、过程和特点。
3.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的视频,展示减数分裂的实际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减数分裂过程的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
5. 建立思维导图:与学生一起建立关于减数分裂的思维导图,帮助他们整理和梳理相关知识点。
6. 案例分析:引入相关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认识减数分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7.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分享。
8. 总结归纳:与学生一起总结减数分裂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
9.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他们对减数分裂的理解,并进行评价和互动交流。
五、教学体会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以下几点:1.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解、展示、实验、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2. 视频辅助教学:通过精选合适的教学视频,直观地展示减数分裂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3. 实践与思维导图相结合:实验操作和思维导图的建立相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并整理梳理相关知识点;4. 案例分析的引入:引入案例分析,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减数分裂的实际应用和作用;5. 小组讨论的设计:小组讨论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思辨和综合分析能力。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教学反思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教学反思在教学中,通过建立模型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过程。
本次教学中,我选择了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旨在引起学生对染色体分裂的兴趣,并增强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通过对这个教学活动的反思,我希望能找到改进的方法,使教学更加有效。
首先,在准备教学材料时,我为学生准备了足够数量的玩具模型,以代表染色体、融合的细胞核和分离的细胞核。
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展示了这些模型,并详细讲解了染色体变化的过程,包括复制、交叉互换和分离。
我引导学生操作模型进行亲身体验,使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染色体变化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染色体变化的概念并不理解,很多学生只是机械地操作模型,而缺乏对过程的深入理解。
因此,我决定在下次教学中修改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思考和互动。
例如,在讲解染色体复制的过程时,我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复制过程中是否会出现错误,如何修复错误,以及错误的后果是什么。
通过这样的思考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染色体复制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此外,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也会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
有些学生更偏向于视觉学习,因此在模型上加入颜色标记或使用不同颜色的模型来代表不同的染色体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
而其他的学生可能更善于听觉学习,他们可以通过听教师的解释和描述来加深对染色体变化的理解。
关于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我认为在保持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同时,不能让教学过程过于紧凑。
学生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操作模型,并且我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来及时纠正错误或解答问题。
因此,下次教学中,我会在每个阶段设置更充足的时间,以确保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并表现出对染色体变化的浓厚兴趣。
他们通过模型操作和互动交流,不仅加深了对染色体分裂的理解,还增强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这次教学的反思,我意识到通过建立模型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减数分裂上课反思
减数分裂上课反思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学的教学重、难点,是细胞学、遗传学一个重要的基础。
是学生和老师们都很头痛的章节。
在实施三段教学法过程中,我是这样处理教材的:一、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学生始终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学习。
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只是起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参与性较强,学生始终处于动脑,动眼,动手,动口的状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比较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较难理解,特别是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变化、DNA和染色单体数量变化。
为此,我在上课时以图画的形式在黑板上演示精子形成的全过程,课堂上让学生构建了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动态变化的模型。
学生积极动手参与,讨论热烈,效果很好。
三、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量变化是很重要的内容,是考试中最常见的题型。
通过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画出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数学坐标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变化过程。
对于染色体来讲,还是要知道它与着丝点的关系,主要理解间期DNA复制时,染色体数目不变。
对DNA来说,它就是一种物质变化,复制了就加倍,细胞分裂了就会减半。
染色单体是看染色体的形态,当染色体是x状时才有染色单体,数目和DNA的个数相同。
四、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分裂的异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又一个难点。
我设计了一个比较减Ⅰ和减Ⅱ的表格,通过让学生完成表格,进行比较,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减Ⅰ和减Ⅱ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几个概念,我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横向比较,帮助学生理解。
如,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概念。
这是一个基础的内容,要对这些概念理解透彻,并知道它们的形态特征。
讲清染色体的个数和着丝点的个数相同,这就决定了它有两种形态。
同源染色体是大小、形态相似的,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最直观的方法就是大小形态相似,但颜色不同的两条染色体,在我们的题目中一般是一黑一白。
“五大站位”论《减数分裂》有质量教学反思
“五大站位”论《减数分裂》有质量的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如何弥补这个遗憾,唯有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
现将本人在《减数分裂》这节课教学中的几点反思与大家探讨。
一、换位思考,站在学生角度确定教学难点生物必修教材中,模块二中《减数分裂》这节课内容对学生来说相对较难,由于减数分裂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概念抽象费解,虽有书上的绘图形象地表达,但图是静止的,不能表示出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
刚开始授课时,按书上的讲解并结合挂图,学生还是一脸茫然,感到困惑难懂。
课后我及时反思并查找有关资料,将这一活动进行直观化的处理,即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减数分裂的整个动态过程,再将这一过程的染色体变化做成磁性活动教具,在黑板上直观、形象地演示出减数两次分裂中染色体、染色单体的变化,并指导学生将红黄两种橡皮泥在白纸上做成两对同源染色体,模拟染色体、染色单体分开的情景,化抽象为直观,增强了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有效地解决了教材中的难点,同时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为此,本人把本节课的反思及时写到教案中,到下次教学时继续采用此方法,大大节约了备课时间,既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又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技艺。
二、深入研究,站在知识衔接的角度确定教学课时备课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过程,因为还没上过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出现一些失误或缺漏,如学生对相隔时间较长的知识的掌握和记忆情况等,教师如果了解不太全面,肯定会影响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比如我已经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弄清楚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但是要叫他们区分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形,大部分学生还是模棱两可,不是很有把握。
因为大多数学生已经把必修一学过的有丝分裂有关知识遗忘了。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我不得不临时给他们复习这些知识,这样就使得教学时间十分紧张。
课后我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就注意了对相关知识的复习,并相应调整了教学课时安排。
三、深耕细酌,站在认知肓点的角度确定教学细节教材中有些知识内容并不是重点和难点,但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很有帮助。
高一生物《减数分裂》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减数分裂》知识点总结一、减数分裂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2.时期: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3.特点: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4.过程: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5.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1.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
2.精子的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
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
(2)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初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散的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进行联会,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有时发生交叉互换现象。
(3)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上,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附着在纺锤丝上。
(4)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细胞的每个极只得到各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
(5)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在两组染色体到达细胞两级的时候,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了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6)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之间通常没有间期,或者间期时间很短,染色体不再复制。
(7)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排布。
(8)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
(9)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向细胞的两级移动。
(10)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随着细胞的分裂,染色体进入子细胞中。
这样,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精细胞。
(11)精细胞要经过复杂的变形才成为精子。
精子呈蝌蚪状,头部含细胞核,尾长,能够摆动。
3. 相关概念(1)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第1章 第1节 一 减数分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减数分裂》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减数割裂的过程,理解精子和卵子的形成过程,掌握精子和卵子数目减少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减数割裂在生物繁殖中的重要性,理解生命的奇异,培养对生物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描述减数割裂的过程,理解精子和卵子形成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
2.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精子和卵子数目减少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和视频,以便在教室上进行展示。
2.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以便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3. 课前要求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本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减数割裂的过程和意义,以及染色体行为与遗传规律的干系。
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将按照以下五个步骤进行教学设计:1. 导入新课:起首,我会通过一些简单的图片和视频来引入减数割裂的观点,让学生对减数割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同时,我也会介绍一些减数割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减数割裂的过程:在这一环节,我将通过模型、挂图等教具,结合生动的语言和板书,详细讲解减数割裂的过程。
我会重点强调减数割裂期间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让学生理解减数割裂是生物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减半的重要原因。
3. 探究实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减数割裂的过程,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例如,通过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割裂的切片,让学生比较有丝割裂和减数割裂的区别。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减数割裂的特点。
4. 小组讨论:在学生了解了减数割裂的过程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讨论的问题包括:减数割裂对于生物进化的意义是什么?染色体行为与遗传规律的干系是什么?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减数割裂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_减数分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学情分析我所在的学校为县级重点中学,学生基础较扎实,接受理解能力较强,若按教材原有编排的内容进行教学的话,对重点中学的学生来说要求偏低。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依据课程标准。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提高教学要求,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能力,发展思维。
基于以上考虑我把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3)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
(4)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2、能力目标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效果分析《减数分裂》(第一课时)的录像课录制效果很好。
录制现场安静、整洁,图像稳定、完整,无杂波,声音清晰、饱满、圆润,声音和画面同步。
授课过程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
片头和片尾符合要求。
本节课教学效果很好。
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通过学生表情的变化、思维的速度,回答问题、练习、测试、动手操作的准确性等信息反馈,可以获知教学信息传输是畅通的,亦可看出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情况是良好的。
不只是少数尖子学生,大多数中下学生也很好地接受和领悟了本节知识,从他们身上能很好的看出教学任务完成效果好,课堂教学高效。
总之,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智力好的学生吃得饱,中等水平的学生吸收得好,差的学生消化得了,学生人人学有所得。
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思想,师生信息交流畅通,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谐,配合默契,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的一个重点,因为它与细胞的生命历程、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等核心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学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在历年的各地高考试题中频繁出现,如在全国高考中,04年曾以异常的减数分裂为切入点进行过直接考查。
《第1章第1节一减数分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
《减数分裂》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过程。
2. 掌握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细胞分裂和染色体行为。
3. 理解性别决定机制和生物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详细过程,包括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分裂等概念。
2. 难点:学生对于复杂细胞分裂和染色体行为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视频,包括减数分裂和精子卵细胞形成的动态过程。
2. 准备相关模型和教具,如染色体模型、涂片和显微镜等。
3. 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对减数分裂有初步了解。
4. 设计课堂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有性生殖的过程,让学生思考如果只有有性生殖,生物后代基因组合会如何变化?2. 引出同源染色体概念,强调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和数量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1. 展示减数分裂过程图解,让学生找出关键特征并进行解释。
2. 讲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的原因。
3. 讲解减数分裂过程中交叉互换和自由组合现象。
4. 观看减数分裂动画,让学生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细胞质分配的特点。
5. 小组讨论:为什么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如何保证受精作用后子代染色体数目恢复?6. 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三)案例分析以人类色盲病为例,讲解伴性遗传的特点,并让学生思考减数分裂过程中为何会出现异常配子。
(四)实践活动1. 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父母、兄弟姐妹的遗传病症状,思考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2. 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分组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遗传病案例,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五)小结1. 总结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量的变化规律。
2. 强调减数分裂对于生物繁殖和遗传的重要性。
(六)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思考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和细胞分裂次数的关系对生物后代基因组合的影响。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过程。
减数分裂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doc
减数分裂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篇一:减数分裂教学反思在会考复习过程中我发现虽然才一学期时间,但是“减数分裂”这一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仍然是一个难点,在原本基础知识就没有掌握情况下,当碰到综合性题目时,特别是与有丝分裂相比较时,他们就不知所以然,不知该从哪里下手,但是会考对这一内容考查是一个重点。
对于直接接高二班级我来说,无非是一个很大挑战。
刚开始复习时,我没有摸清学生基础,就根据我自己理解,把减数分裂整个过程跟学生复习一遍,再跟有丝分裂进行比较,结果我发现效果很差,后面就我就找了一些课件和FLASH动画进行演示,学生看似理解了,可当真正进行检测时候才发现原来效果也是不好。
经过反复思考,最后利用挂图形式,终于收到较好效果。
以这些日子复习,我有以下几点反思:1.在对减数分裂实质进行解释时,很多学生认为是因为染色体复制一次,分裂两次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在这里通过复制前后染色体和DNA对比让学生理解在复制时是DNA复制而不是染色体复制。
2.“概念分析”:讲解过程一定要先把几个重要性概念弄清楚,染色体、染色单体、四分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
(1)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讲解,我们可用人人都有一双手做形象比喻:左右手两个大拇指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依此类推;而每只手五个手指互为非同源染色体,这样比喻很直观且很方便,非常有助于学生对这一概念理解。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过程,就可以用将贴近五指伸开双手往两侧分开进行演示,左右手大拇指分开就是同源染色体分开,而一支手五个手指就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过程。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理解整个过程,而且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进行演示。
(2)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讲解,一个着丝点就是一条染色体,当着丝点分开时姐妹染色单体就分开,这个“姐妹情愫”就不存在,而各自独立成为一条染色体。
(3)“四分体”讲解,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来理解什么是四分体,为什么要称之为四分体,这样就可以明白只有联会同源染色体才是四分体,而同源染色体没有进行联会就不是四分体。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反思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反思哎呀,今天我们来聊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个话题。
你们知道吗,细胞可是我们的小宝贝,它们每天都在不停地分裂繁殖,然后变成新的细胞,再继续分裂繁殖。
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就是细胞繁殖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
我们来说说减数分裂。
你们知道吗,减数分裂就像是细胞的“相亲大会”。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会把自己一分为二,产生四个新的细胞。
这四个新细胞中,有一半是雄性生殖细胞,另一半是雌性生殖细胞。
这个过程可是非常神奇的哦!而且,这个过程还会产生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等。
所以,学习减数分裂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听讲,不要错过这些有趣的知识点。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受精作用。
受精作用就像是细胞的“结婚仪式”。
在这个过程中,雌性生殖细胞会和雄性生殖细胞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细胞。
这个新的细胞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生命种子,它会在未来发育成一个完整的胚胎,最终成为一个新的生命。
所以,学习受精作用的时候,我们要认真理解这个过程,不要搞混了雌雄生殖细胞的作用。
总的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细胞繁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
通过学习这两个环节,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命的奥秘,也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这两个知识点哦!好了,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两个重要的知识点,并且在生活中多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毕竟,我们的身体是我们的小宝贝嘛!所以,我们要好好爱护它,让它茁壮成长。
我给大家讲个笑话吧。
有一天,一只蚂蚁和一只大象在聊天。
蚂蚁说:“大象哥哥,你知道吗?我最近学会了一种新技能——减数分裂!”大象惊讶地说:“哇塞!那你以后是不是就可以生出很多小蚂蚁了?”蚂蚁回答:“哈哈,大象哥哥你也太可爱了吧!我学会的是受精作用哦!”大象挠了挠头,傻乎乎地笑了。
这个笑话虽然有点冷幽默,但是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关系。
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笑话哦!。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教学反思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教学反思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教学反思在本次课堂中,我主要教授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内容。
通过这堂课,学生们能够理解细胞的有性生殖过程以及其中的关键步骤。
然而,经过反思,我认识到还有一些改进的空间。
首先,我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来介绍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通过图像、动画和文字,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
然而,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演示中的细节部分理解有些困难。
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实例来加深对关键概念的理解。
因此,下次教学时,我计划引入更多实例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其次,我设计了一个小组讨论的环节,以便学生们共同探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的关键问题。
这样的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而,我忽视了一些学生可能会担心表达自己观点的压力。
下次课堂,我计划更加关注每个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并鼓励他们主动表达意见。
此外,我在课堂中使用了一些互动式的活动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让学生们模拟减数分裂过程,并通过观察和分析帮助他们深入理解。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些活动缺乏足够的实质性参与。
下次课堂,我打算增加活动的难度以激发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动手实践。
此外,我在评价学生的理解水平时使用了一个简单的测验。
这能够帮助我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并通过反馈来帮助他们加强薄弱环节。
然而,我意识到这样的测试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进而影响他们对知识的掌握。
因此,我下次课堂将尝试在评价中引入更多开放性问题,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创新。
总结起来,本次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的教学反思,我认识到在教学中还有一些改进的空间。
下次课堂,我将注重实例的引入,关注学生参与度,增加活动的难度以及改进评价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我相信通过这些调整,学生们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知识。
《减数分裂》教学反思(精选5篇)
《减数分裂》教学反思(精选5篇)《减数分裂》教学反思(精选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减数分裂》教学反思(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减数分裂》教学反思1本节《减数分裂》内容较为繁琐,其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多样,不同时期的细胞名称不同,而且涉及较多的专业名词,譬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等。
学生虽然在前面已经学过了《有丝分裂》的过程,但对《减数分裂》仍缺乏感性直观的认识,所以本节内容对学生的挑战十分大,同时学生也容易在如此复杂的一个过程中,理不清前因后果,失去学习的耐心,所以上《减数分裂》这内容对教师来说也是极大的挑战。
针对以上提出的情况,我把减数分裂过程内容的学习划分为3个层面,化复杂为简单:1、以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变化。
以问题串的方式逐步帮助学生解决该问题。
例如:1个精原细胞分裂成4个精细胞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染色体在何时,怎样才能数目减半?染色体要发生怎样的变化才会排列在赤道板两侧?这样的探究方式不断引起学生猜想,吸引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原因。
2、学生大致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后,自行阅读课本内容,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认识,尝试划分减数分裂的间期,第一次分裂时期,第二次分裂时期。
3、学生尝试说出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的名称。
通过这样的分三步走,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了减数分裂的过程。
在本节内容的导入以及小结方面,充分利用课本的资源,回归课本。
导入方面,让学生对问题探讨中的图片进行观察,比较体细胞以及配子染色体的区别,顺利引出减数分裂的概念。
小结方面,则回归课本减数分裂的概念,并让学生对该概念划分出:范围,时期,特点,结果;同时利用课后练习题掌握学生的反馈情况。
《减数分裂》教学反思2今天上了两个班,采用了相同的教学处理。
数学《减数分裂》教学反思
数学《减数分裂》教学反思
数学《减数分裂》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减数分裂》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细胞的减数分裂及配子的形成过程”在高考说明上是c级要求。
这节内容历年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老师非常头疼的一节课。
上这节公开课主要是为了跟同组老师共同探讨这节课最好的教学模式。
以前上课,我总是“一言堂”先介绍减数分裂的概念,再介绍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概念,然后才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第二次分裂能讲完,但感觉学生接受不好。
这次我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分段阅读、设置问题、设置习题检查训练。
虽然使得减数分裂的过程的讲解不完整,但调动了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学分析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概念,然后直接讲解精子的'形成过程。
采用了多媒体动画比较生动。
在讲解精子的形成过程中,巩固这几个概念。
如果再能画些版图来巩固概念、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各期的染色体行为变化,效果会更好。
这节课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也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领导和同组的老师也向我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
现在我把今后要改进的地方总结一下:
1、导入应更紧凑,讲课多一些激情。
2、课前复习一下有丝分裂这样一节课效果会更好。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后反思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第一课时)课后反思
1、减数分裂对模块二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它是后面学习的重要基础。
而减数分裂重在精子的形成(卵细胞和它相似),而其学习的核心是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它极为复杂,学生要想迅速掌握有一定难度。
为此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利用形象直观的视频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其过程,同时还应创造条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染色体模型,并结合教学过程,体会染色体变化的规律。
另还应设计一些启发式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似,故不需过分强调。
所以重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3、教学中“动”“静”结合,“学”“做”相承。
教学中多媒体动画和静态课件图片配使用,既克服了静止孤立的图片难以连贯,也克服了动态不易看清细节和讲解困难等,从而完美结合,效果显著。
理论知识的“学”和“模型建构”的做,做到“做”中“学”,“做”中“议”,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4、此方法并非适合于所有的班级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较薄弱的班级,在教学中有关强化总结部分就显得很勉强,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针对不同学生采用相应的方法,才能在教学中取得理想成果。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反思
反思一: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反思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环境,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理念。
具体做法是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讨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
并通过识别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图示,培养学生识图和判断能力;通过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和行为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和判断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特点,懂得原理,记住过程,不但学得有趣,掌握也牢固。
对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内容,要认真剖析、深入对比。
如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的区别,运用图形、曲线进行dna、染色体变化分析,加深记忆和理解,效果会更好。
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运用讲授法和对比法的教学方法。
如果把握运的不好,也很容易造成教师一言堂局面。
这样就会使学生失去主动学习知识的过程,成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新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学习过程不应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结论过程,而应该亲自参与丰富生动思维活动并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过程。
这是每位教师都应该把握的教学宗旨。
反思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之处:(1)创设的问题情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了学生积极的讨论,让他们从一个轻松有趣的情境中开始学习;(2)应用多媒体,把减数分裂各时期连续的动画和详细的模式图展现出来,更直观和形象;(3)通过学生自行描绘减ⅱ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描述、识图和判断能力;(4)通过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的数量和行为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和判断能力;(5)学生画出两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化模式图,加深记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数分裂教学反思
反思人:张运
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学的教学重难点,是学生和老师们都很头痛的章节。
本节内容主要是以染色体的动态行为变化为轴线,抽象地阐明了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
曾经听过很多关于减数分裂的公开课,很多老师讲得很精彩很详细,分析也很有水准,很到位,惟恐哪一点学生听不懂。
也很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很浓厚。
为了攻克难点突出重点,课堂上口若悬河,满头大汗;但对于很多学生尤其是中等以下的学生在课堂上却听得如坠云雾,晕头转向。
我们往往本末倒置,费劲地讲解知识,讲得那么多还力争步步到位。
心里顾虑太多,怕讲不到学生就不会。
其实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经过认真的课后反思,我感觉如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分析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并形成减数分裂的概念,达到真正意义的理解,这是个关键性问题。
首先要把老师的知识讲解大幅度地减下去,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其次,不要一开始就大讲特讲一些概念和名词。
再次,要精心设计,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内容。
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
提前准备好学案,主要设计一张表格,让学生用铅笔绘图,绘出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几个主要时期的细胞图像。
简要地说明绘图要求,就开始让学生绘图,在多媒体屏幕上播放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动画。
学生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到课本上查找,或观看播放的减数分裂的动画。
在学生绘图的过程中,老师巡回查看,指出学生绘错的地方,以引导思维的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思考,寻找正确的知识。
绘完之后,师生一起共同分析,应该怎么去绘这个分裂过程图。
师生一起分析探讨,看哪些学生画得的好,哪个地方需要改正,在错误中学习,共同进步。
就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只是起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掌握的效果
远比一味地听老师的讲解要好得多。
而且,减数分裂最重要的是要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变化过程,只要学生形成了这个印象,所有的知识名词的理解和记忆都不再是什么难事了。
这样的课学生参与性可能会很强,始终处于动脑,动眼,动手,动口的状态,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圆满完成认知过程。
学生绘图便于建立的知识框架和认知过程,变抽象为直观。
让学生观察、分析、设疑、对比,引导自己探索减数分裂过程的有关知识,形成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思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