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课堂设计与反思,,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高中生物课堂设计与反思,,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新课程理念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科学素养,不僅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取,而且更加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问题的推动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四、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减数分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课时的内容,和必修一学过的“有丝分裂”有联系,学生已经有了染色体的概念,但减数分裂特殊的‘染色体’行为变化又是学习的难点,突破此难点将有利于学生对第一章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的理解巩固。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减数分裂的概念、过程,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变化,染色体与DNA数目变化的特点。
(2)技能目标:通过制作染色体和各时期细胞分裂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原理、科学态度的教育,使之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对待自然界。
3.确定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染色体的动态行为变化,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分教学难点: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变化特点[解决措施]利用学生已有关于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的知识,采取手工制图的方法,对有丝分裂、减数Ⅰ分裂和减数Ⅱ分裂的重要时期作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进一步理解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特殊变化——联会现象,减数Ⅰ分裂中期的特殊分离方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这些变化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时没有,学生通过动手、展示、交流和讨论进一步加深对整个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五、教学设计思路“问题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前预习环节中引导学生‘设疑’,在课堂解决问题环节中引导学生‘质疑’,在课后思考练习中引导学生‘释疑’。
高中生物_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在设计本节课时以学案为载体,以“自主探究”为设计理念,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学习。
首先,联系生活并结合有丝分裂导入新课;其次,让学生独立构建减数分裂模型,充分利用运用多媒体动画,与板书相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最后,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究和反思整理、消化根据主体性教学目标,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归宿,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本过程比较抽象,所以再讲本节课时注意配以多媒体、贴图辅助教学,对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模拟减数分裂过程,然后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出其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阐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等核心概念。
2、以精子形成为例说明减数分裂的过程。
3、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4、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目变化规律。
5 通过学习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观察绘图能力,比较分析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习重点1、以精子形成为例说明减数分裂的过程。
(难点)2、通过学习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观察绘图能力,比较分析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附: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预习案)【预习目标】1.回顾有丝分裂知识,理解减数分裂过程。
2.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确定自己的疑点难点并做好标记。
3.感悟生命本质,实现自我价值。
【知识链接】回顾必修一有丝分裂内容,完成下列表格:时期动物细胞示意图主要特点染色体数DNA数分裂间期分裂期前期膜仁消失中期形定数析后期均两极末期重开始【感悟新知】1、减数分裂的概念范围进行的生物时期从原始生殖细胞特点染色体只复制,而细胞分裂结果染色体数目场所动物:♀♂(1)同源染色体:(2)联会:(3)四分体:3.阅读课本P17-P19第一自然段,以精子的形成为例写出减数分裂间期、减数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预习自测】1.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关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初级性母细胞中能联会的两个染色体B.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大小形状相同的两个染色体C.其中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大小形状相同的两个染色体D.存在于一个四分体中的两个染色体2. 请把减数分裂期间染色体的行为与相应发生时间用线连接起来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联会、交叉互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分裂间期着丝点分裂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课内探究案)【探究目标】1.深刻理解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核心概念2.熟练掌握减数分裂各过程的特点【温故知新】:请同学们辨析下列核心概念。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福安八中郭昌义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中必修2第二章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高一生物的重点内容,它解释了有性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延续,又是更好掌握第一章中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等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由于减数分裂过程较烦琐,内容抽象,图形多,向来是学生头疼的章节。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有丝分裂等相关知识,这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基础,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表现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学会”但“会学”的同学不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逻辑推理和整体把握两个方面存在障碍,对问题探讨停留于表象认识,难于抓住事物的本质。
三、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观察减数分裂动画过程,通过创设一系列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通过学生模拟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变化,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和概念,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并赞美生命的奇妙。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的概念、精子的形成过程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和数目变化。
2.教学难点: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排布染色体的活动过程,掌握“做”、“议”结合,攻克难点。
能对减数分裂过程有个感性认识。
3教材处理: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大的特点,这部分内容安排2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精子形成过程和减数分裂概念;第二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意义。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比较。
这里主要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的概念对象: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时期: 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特点: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 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一)精子形成的过程1.场所: 睾丸2.过程:(二)卵细胞形成的过程1.场所: 卵巢2.过程:对于细胞分裂图像的鉴别,还可以概括如下:一看染色体的数目(奇偶性);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三看有无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分离。
高中生物_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卵细胞形成过程及图解2、归纳、总结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异同点3、掌握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区别。
能力目标:1、通过比较法叙述卵细胞形成过程和精子形成过程不同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2、通过对卵细胞的存在位置、卵细胞形成过程以及减数分裂图解等图的观察和学习,培养学生识图和分析图的能力情感目标: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1、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异同2、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的比较【教学难点】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的比较【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观察法、比较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精子形成过程二、自主学习一、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场所:卵巢2.过程:1个卵原细胞(染色体数:2n)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1个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数:2n)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形成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第一极体1个次级卵母细胞(大)+1个第一极体(小)(染色体数:n)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1个卵细胞(大)+3个第二极体(染色体数:n)三、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区别展示各时期图像,并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图像进行比较 最后教师总结概括如下: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的判断 首先判断时期:若染色体无规律分布为前期, 染色体排列在中央为中期, 染色体移向两极为后期; 其次判断分裂方式:一数染色体数目(奇偶性)、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三判断有无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分离)四、检测反馈, 详见课件检测反馈试题 【课堂小结】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形成部位:卵巢。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个卵原细胞11个极体2个极体1个极体个卵细胞消失染色体复制第二次}3、精子形成与卵细胞形成的比较。
4、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完了《分子与细胞》模块,具备了比较强的生物学习的能力,学习过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于细胞分裂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减数分裂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doc
减数分裂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篇一:减数分裂教学反思在会考复习过程中我发现虽然才一学期时间,但是“减数分裂”这一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仍然是一个难点,在原本基础知识就没有掌握情况下,当碰到综合性题目时,特别是与有丝分裂相比较时,他们就不知所以然,不知该从哪里下手,但是会考对这一内容考查是一个重点。
对于直接接高二班级我来说,无非是一个很大挑战。
刚开始复习时,我没有摸清学生基础,就根据我自己理解,把减数分裂整个过程跟学生复习一遍,再跟有丝分裂进行比较,结果我发现效果很差,后面就我就找了一些课件和FLASH动画进行演示,学生看似理解了,可当真正进行检测时候才发现原来效果也是不好。
经过反复思考,最后利用挂图形式,终于收到较好效果。
以这些日子复习,我有以下几点反思:1.在对减数分裂实质进行解释时,很多学生认为是因为染色体复制一次,分裂两次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在这里通过复制前后染色体和DNA对比让学生理解在复制时是DNA复制而不是染色体复制。
2.“概念分析”:讲解过程一定要先把几个重要性概念弄清楚,染色体、染色单体、四分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
(1)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讲解,我们可用人人都有一双手做形象比喻:左右手两个大拇指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依此类推;而每只手五个手指互为非同源染色体,这样比喻很直观且很方便,非常有助于学生对这一概念理解。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过程,就可以用将贴近五指伸开双手往两侧分开进行演示,左右手大拇指分开就是同源染色体分开,而一支手五个手指就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过程。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理解整个过程,而且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进行演示。
(2)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讲解,一个着丝点就是一条染色体,当着丝点分开时姐妹染色单体就分开,这个“姐妹情愫”就不存在,而各自独立成为一条染色体。
(3)“四分体”讲解,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来理解什么是四分体,为什么要称之为四分体,这样就可以明白只有联会同源染色体才是四分体,而同源染色体没有进行联会就不是四分体。
高中生物_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在这节课中,教师将教学目标分解成不同层次的任务,将教学内容设置成环环相扣的问题,并且提供相关的知识背景,创设出良好的探究氛围,层层深入地展开教学:通过精子的减数分裂复习的导入到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习路线的设计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主动获得知识的快乐和骄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这节课让学生通过图片动画结合回顾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突破卵细胞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不仅增加了感性认识,更获得了知识,加深了对减数分裂的理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明卵细胞形成过程及图解2、归纳、总结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异同点3、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的规律性变化(二)能力目标:1、通过比较法叙述卵细胞形成过程和精子形成过程不同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2、通过对卵细胞的存在位置、卵细胞形成过程以及减数分裂图解等图的观察和学习,培养学生识图和分析图的能力3、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以及染色单体的数目和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与有丝分裂图像的区别。
(三)情感目标: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四、学法指导设疑导学,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减数分裂过程中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协作,自主学习的习惯;点拨导议,启发学生观察减数分裂的变化过程,使学生学会从知识的发生过程入手,从已掌握的知识出发去分析、推理、概括、总结的基本学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学情分析》1.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根据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启发与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即:目标→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据教学目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归纳和总结来解决问题并形成知识体系。
然后加以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23年减数分裂的教学反思篇
2023年减数分裂的教学反思篇减数分裂的教学反思1这节课的胜利之处:(1)创设的问题情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并引发了学生主动的探讨,让他们从一个轻松好玩的情境中起先学习;(2)应用多媒体,把减数分裂各时期连续的动画和具体的模式图呈现出来,更直观和形象;(3)通过学生自行描绘减Ⅱ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改变,培育学生描述、识图和推断实力;(4)通过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和行为改变规律,培育学生分析和推断实力;(5)学生画出两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改变模式图,加深记忆和理解。
不足之处:(1)时间支配不够好:没有完成课堂小结环节;学生画出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改变模式图”没来得及点评就下课了。
(2)没有课前布置学生用橡皮泥或其它材料构建染色体改变模型。
减数分裂的教学反思2曾经听过很多老师上这一节内容的公开课,有的老师讲得很精彩,分析也很有水准,很到位,调动学生主动参加方面也做得很好,课堂气氛也较浓烈,使我受益匪浅。
但有的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往往不尽如人意,或顾此失彼,或讲解学问有失偏颇。
我自己也曾经开过这一节的市级公开课,课后的评价是“效果好,很胜利”。
先不说教学效果是“好”还是“不好”,从老师这一方面来说,共同的一个特点是:课堂上滔滔不绝,讲得满头大汗;从学生这一方面来说,共同的一个特征是:中等以下的学生在课堂上听得如坠云雾,晕头转向。
真的须要老师这么费劲地讲解这一部分的学问吗?真的须要讲得那么多、那么到位吗?假如老师少讲一些,学生就不能学会这一部分的学问吗?实行什么样的做法,既可以让学生学的效果好,驾驭得扎实,又可以培育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呢?——我始终在思索这些问题。
我的感觉是,首先要把老师的学问讲解大幅度地减下去,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其次,不要一起先就大讲特讲一些概念和名词。
再次,要细心设计好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内容。
基于以上这些想法,这学期,我在上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做了如下的变更。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反思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反思哎呀,今天我们来聊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个话题。
你们知道吗,细胞可是我们的小宝贝,它们每天都在不停地分裂繁殖,然后变成新的细胞,再继续分裂繁殖。
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就是细胞繁殖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
我们来说说减数分裂。
你们知道吗,减数分裂就像是细胞的“相亲大会”。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会把自己一分为二,产生四个新的细胞。
这四个新细胞中,有一半是雄性生殖细胞,另一半是雌性生殖细胞。
这个过程可是非常神奇的哦!而且,这个过程还会产生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等。
所以,学习减数分裂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听讲,不要错过这些有趣的知识点。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受精作用。
受精作用就像是细胞的“结婚仪式”。
在这个过程中,雌性生殖细胞会和雄性生殖细胞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细胞。
这个新的细胞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生命种子,它会在未来发育成一个完整的胚胎,最终成为一个新的生命。
所以,学习受精作用的时候,我们要认真理解这个过程,不要搞混了雌雄生殖细胞的作用。
总的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细胞繁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
通过学习这两个环节,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命的奥秘,也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所以,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这两个知识点哦!好了,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两个重要的知识点,并且在生活中多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毕竟,我们的身体是我们的小宝贝嘛!所以,我们要好好爱护它,让它茁壮成长。
我给大家讲个笑话吧。
有一天,一只蚂蚁和一只大象在聊天。
蚂蚁说:“大象哥哥,你知道吗?我最近学会了一种新技能——减数分裂!”大象惊讶地说:“哇塞!那你以后是不是就可以生出很多小蚂蚁了?”蚂蚁回答:“哈哈,大象哥哥你也太可爱了吧!我学会的是受精作用哦!”大象挠了挠头,傻乎乎地笑了。
这个笑话虽然有点冷幽默,但是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关系。
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笑话哦!。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与反思2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与反思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与反思1.教学设计思路:解题→提问并观察减数分裂模型图→说减数分裂特点,引入“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等概念→归纳减I减II本质→画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化模式图。
2.教材分析:高中课程标实验教科书《生物②》第1章第1节,可用2课时授完。
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重点是精子形成过程,难点是比较卵细胞形成与精子形成的不同和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不同。
第二课时学习受精作用和进行减数分裂的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构建。
本课时要解决: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同于有丝分裂的特点,即前期出现联会和四分体;中期同源染色体对称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末期染色体数减半,且这两个时期的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本质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染色体数减半。
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同于有丝分裂的特点,若二倍体进行减数分裂,则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各个时期细胞都不含同源染色体。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本质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细胞。
卵细胞形成不同于精子形成的特点是,1个→2个(即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且三个极体会退化);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在末期都进行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3.学情分析:学生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生物①》中已经学过有丝分裂,对有丝分裂前中后末各时期的染色体变化,只要通过复习,是能够回忆起来的。
这是的学习减数分裂的基础,也是认识减数第一次分裂各时期特点的参照点。
4.教学目标:课时:①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②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第二课时:①举例说明受精作用过程;②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变异的重要性;③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
5.教学方法:为了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可采用启发式,直观教学法,发现法,提示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反思
反思一: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反思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环境,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理念。
具体做法是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讨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
并通过识别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图示,培养学生识图和判断能力;通过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和行为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和判断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特点,懂得原理,记住过程,不但学得有趣,掌握也牢固。
对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内容,要认真剖析、深入对比。
如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的区别,运用图形、曲线进行dna、染色体变化分析,加深记忆和理解,效果会更好。
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运用讲授法和对比法的教学方法。
如果把握运的不好,也很容易造成教师一言堂局面。
这样就会使学生失去主动学习知识的过程,成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新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学习过程不应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结论过程,而应该亲自参与丰富生动思维活动并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过程。
这是每位教师都应该把握的教学宗旨。
反思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之处:(1)创设的问题情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了学生积极的讨论,让他们从一个轻松有趣的情境中开始学习;(2)应用多媒体,把减数分裂各时期连续的动画和详细的模式图展现出来,更直观和形象;(3)通过学生自行描绘减ⅱ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描述、识图和判断能力;(4)通过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的数量和行为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和判断能力;(5)学生画出两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化模式图,加深记忆和理解。
高中生物_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生经过有丝分裂的学习和模型建构,熟悉了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和行为。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处于经验性思维向理论性思维转换的关键时期,通过模拟建模,重现科学史,可激发学习生物的热情,帮助他们借助亲身体验进行一定的逻辑思维,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不断扩大认识领域,形成知识体系。
新课标中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效果分析学生对细胞分裂的认识在整体上存在差异,但是在错误的认识上存在共性。
学生普遍性错误认识总结如下:(1)在细胞核结构认识上:认为DNA可以穿过核孔进行信息传递;中心体可以穿过核孔,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牵引染色体移动。
(2)在染色体和DNA数目关系认识上:认为体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有两个或多个DNA分子。
(3)对有丝分裂过程的认识:染色体加倍的时期包括间期和后期;有丝分裂的细胞中也会出现四分体。
(4)对减数分裂过程的认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次;非等位基因都可发生自由组合;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各不相同。
(5)对概念的错误认识:染色单体是由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产生的,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形状和大小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就是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只存在于减数分裂的细胞中,有丝分裂的细胞没有;着丝点分裂产生的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赤道板是一个可以观察到的结构。
教材分析《减数分裂》是高中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高一生物乃至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内容。
它解释了有性生殖细胞(如精子、卵细胞)形成的过程和受精作用的大致过程。
在本节中通过构建模型,可帮助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
如果让模型建构与科学发现史联系起来,学生相当于对减数分裂过程经历了一次再发现。
减数分裂的发现历史是:科学家先显微观察到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即先发现了减数分裂的结果,然后经过多年后才从初生小兔的卵巢中观察到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一些特殊分裂相的。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教学反思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教学反思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教学反思在本次课堂中,我主要教授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内容。
通过这堂课,学生们能够理解细胞的有性生殖过程以及其中的关键步骤。
然而,经过反思,我认识到还有一些改进的空间。
首先,我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来介绍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通过图像、动画和文字,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
然而,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演示中的细节部分理解有些困难。
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实例来加深对关键概念的理解。
因此,下次教学时,我计划引入更多实例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其次,我设计了一个小组讨论的环节,以便学生们共同探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的关键问题。
这样的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而,我忽视了一些学生可能会担心表达自己观点的压力。
下次课堂,我计划更加关注每个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并鼓励他们主动表达意见。
此外,我在课堂中使用了一些互动式的活动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让学生们模拟减数分裂过程,并通过观察和分析帮助他们深入理解。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些活动缺乏足够的实质性参与。
下次课堂,我打算增加活动的难度以激发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动手实践。
此外,我在评价学生的理解水平时使用了一个简单的测验。
这能够帮助我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并通过反馈来帮助他们加强薄弱环节。
然而,我意识到这样的测试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进而影响他们对知识的掌握。
因此,我下次课堂将尝试在评价中引入更多开放性问题,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创新。
总结起来,本次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的教学反思,我认识到在教学中还有一些改进的空间。
下次课堂,我将注重实例的引入,关注学生参与度,增加活动的难度以及改进评价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我相信通过这些调整,学生们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知识。
高中生物_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独霸课堂45分钟,学生只能充当“留声机”,新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学习过程不应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结论的过程,而应该亲自参与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并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过程。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环境,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理念,具体做法是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讨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
并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探究,动手,合作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根据自身反馈信息来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大家来找“差”提出问题“减数分裂”——头脑风暴活动引导学生提出假说——减数分裂动态视频验证假说——图片排序环节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小组合作、师生共析减数分裂帮助学生形成理性认识——构建模型加深认识,这种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知、情、意、行”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的学习。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学情分析1.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根据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启发与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即:目标→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据教学目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归纳和总结来解决问题并形成知识体系。
然后加以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尽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高中生物_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生命起源于一场激烈的角逐,优秀的精子自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诞生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多媒体播放受精作用视频】一、概念辨析1、基本概念教师布置自主活动的要求(阅读课本P16-18,说出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说出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区别与联系。
)【多媒体播放标准卷,教师点拨,学生订正】为后面的复习扫清障碍。
2、比较交叉互换与易位【探究活动一】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所示的变异类型为,发生时期,是发生在(同源/非同源)染色体的之间。
2、交叉互换属于哪种变异类型?3、图乙所示的变异类型为,发生在(同源/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引领学生以问题串的形式理解二者的区别巩固练习【真题领悟】 (2018北京平谷区期中考试,14)如图所示动物精原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这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
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甲乙A. ②与③B. ①与③C. ①与②D. ②与④二、过程构建1、构建基本过程模型阅读课本P16-19,构建减数分裂流程图,说明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过程,比较分析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时间:10min回顾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和DNA的行为与数量变化,熟悉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的辨析2、交叉互换与自由【探究活动二】1、如图甲所示的一个精原细胞,在不发生交层层递进,引领学生明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真题感悟】(2017全国卷Ⅱ,1)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
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学生回顾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规律,画出DNA、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
【多媒体播放标准卷,教师点拨,学生订正】忆。
巩固练习【真题感悟】(2018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胶南月考,7)下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a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②L→M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③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④MN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检测学生对本小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观摩课课件教学的设计思路及反思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观摩课课件教学的设计思路及反思高中生物学科系统地介绍生物的细胞结构、新陈代谢和调节、生殖和发育、生命起源、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基础知识,特别从分子水平和细胞亚显微水平阐述生命物质基础和生命活动规律,要使学生准确、清晰地了解、掌握这些问题,仅靠教师的言语传授和一些教学挂图是很难较好地实现的。
现代科技的发展给教学手段的更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展示逼真的画面、动态的模拟、身临其境的音效,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虚与实之间的转换,特别是教学中人机交流的互动性及其带来的学生主体性的凸现等效果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无可比拟的。
现以高中生物多媒体课件《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制作和使用就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生物学教学谈一些粗浅的理解:1.多媒体课件的构思和设计1.1.课件的选题思想传与进化》教材中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节内容为基础编制的专为2008年毕业的现高二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多媒体课件。
本小节内容既是理解有性生殖方式的特点和进化地位的知识基础,又是后继课“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
常规教学采用的挂图、模型、黑板画等方法,展示给学生的相关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不够生动、形象和清晰,缺乏直观性和真实性,特别是无法演示出减数分裂动态连续的过程,使学生不易掌握,给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而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采用大量的动画、文字、图片、视频、声频信息等,将不同类型的信息实行数字化的处理和集成后,将精子的形成过程用计算机逼真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则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配合教师的讲解,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使学生亲自感受到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清晰、生动和丰富多彩,从而积极愉快地接受知识。
1.2.课件的设计思路1.2.1.媒体的设计从知识特点和水平培养的要求出发,选择以下媒体以解决教学中相关的各种问题。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反思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反思1. 课程回顾:一场生物之旅大家好,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教学反思。
你们知道,讲解这些复杂的生物过程,就像在解一个超级复杂的谜题。
不过,教学生这些内容的时候,我觉得有些地方真的是像走迷宫一样,时而迷茫时而豁然开朗。
2. 减数分裂的教学体验2.1 讲解减数分裂的挑战首先,减数分裂这个话题,真是让人头疼。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讲到细胞的分裂阶段,学生们的眼神总是茫茫的。
尤其是减数分裂的那些细节,像“前期中期后期”,简直让人觉得自己在讲古代故事——“前期的变换如影随形,中期的桥段总让人瞠目结舌,后期的收尾简直让人魂牵梦萦”。
在课堂上,我尝试了各种方法,比如用动画演示减数分裂的过程,希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
但事实上,虽然动画形象直观,但很多学生看了之后,还是觉得晕乎乎的,似乎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
2.2 激发兴趣的妙招后来,我换了一种方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比如说,我把减数分裂比作一个“细胞的舞会”,每个阶段就像是舞会的不同环节。
这样一来,学生们更容易跟上节奏,感觉整个过程像是在看一场精彩的舞蹈表演。
不过,这种方式也有它的局限性,有时候学生们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入。
3. 受精作用的教学体验3.1 受精作用的讲解策略说到受精作用,哎,真是另一个难题。
我曾经尝试过用各种比喻,比如把精子比作“小小的探险家”,把卵子比作“等待救援的公主”,这样一来,学生们的兴趣是上来了,但是,实际的生物学内容和这些比喻之间的距离,还是让人觉得有些远。
3.2 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受精作用,我决定加入一些实际的操作环节。
例如,我带领学生们做一些简单的实验,像是观察植物的受精过程,这样的亲身体验让学生们对受精作用有了更实际的感受。
虽然实验不能完全模拟动物的受精过程,但却能让学生们感受到受精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4. 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改进4.1 教学方法的调整通过这些教学实践,我意识到,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与学生的心灵沟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教学反思
漳州五中林小艳
1.通过识别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图示,培养识图和判断能力;通过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和行为变化规律,培养分析和判断能力;通过动手用橡皮泥模拟减数分裂的全过程,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特点,懂得道理,记住过程,不但学得有趣,掌握也牢固。
对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内容,要认真剖析、深入对比。
如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象的区别,运用图形、曲线进行DNA、染色体变化分析,加深记忆和理解,效果会更好。
2.为了掌握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可以用以下的记忆口诀:有丝同源不配对,减二无源难成对。
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一
3.受精作用作为减数分裂与新生命形成的桥梁,对学生了解整个生命过程无疑是不可或缺的。
本节课以受精作用为重点,以问题导引,师生互动,教师主讲等多方式,在染色体层面分析了生命现象的多样性及其意义,启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生物受精过程是复杂的,通过学生知识的扩展,可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使他们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运用多方式教学,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避免了单纯由教师讲授所带来了知识繁重,学生疲劳等弊端。
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