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含考点提示)

合集下载

生物必修一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总结

生物必修一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总结

生物必修一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总结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生物必修一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中生物实验成为了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

那么必修一课本中,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有哪些知识点要掌握?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生物必修一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实验成为了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

那么必修一课本中,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有哪些知识点要掌握?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生物必修一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1、条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活细胞,大液泡2、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质量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3、步骤: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盖玻片一侧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液泡由大到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盖玻片一侧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复原)4、结论:细胞外溶液浓度 > 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细胞外溶液浓度 < 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知识概要:制片观察加液观察加水观察考点提示:(1)洋葱为何要选紫色的?若紫色过淡怎么办?紫色的洋葱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液泡的大小变化;缩小光圈,使视野变暗些。

(2)洋葱表皮应撕还是削?为何? 表皮应撕不能削,因为削的表皮往往太厚。

(3)植物细胞为何会出现质壁分离?动物细胞会吗? 当细胞失去水分时,其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动物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4)质壁分离时,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复原时呢?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变小,紫色加深;当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液泡变大,紫色变浅。

(5)若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什么?细胞已经死亡(可能是外界溶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过多或质壁分离时间过长)(6)高倍镜使用前,装片如何移动?若要把视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上移动。

高中生物必修一重要知识点(正式)答案.doc

高中生物必修一重要知识点(正式)答案.doc

高中生物必修一重要知识点答案1.颜色反应总结:(1)还原性糖的取材要求:颜色相近,带颜色的易混淆的不能选,如不能用番茄西瓜做还原糖的鉴定,不能选甘薯和甜菜做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因为它们含的糖为蔗糖,非还原糖(2)试剂加法:双缩腿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菲林试剂要把甲乙两液混合均匀后加入,甲基绿和后罗红要混合均匀以后一起2、观察质壁分离的实验时为什么要选洋葱的紫色外表皮?洋葱的紫色外表皮具有紫色清晰的中央大液泡质壁分离的质是指原生质层;如果用50%的蔗糖溶液做此实验会怎样?质壁分离无法复原,如果用KNO3溶液做此实验会怎样? 质壁分离会自动复原3、提取叶绿体中色素的原理叶中的色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原理:不同的色素分子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则在滤纸条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研磨时加入SiO2的0的是使研磨更加充分, 加入CaCO3的0的是防止色素被破坏。

该实验必须注意在将滤纸条插入层析液时,不能让不能让层析液淹没滤液线。

在右边方框中绘出分离色素的结果,并标色素带的颜色和名称。

做完此实验后为什么要洗手?该实验接触了一些有毒物质4、用淀粉和蔗糖探究淀粉酶的专一性实验时能否用碘来检测实验结果?不能为什么?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淀粉分解后不变蓝.探究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实验受温度的影响时能否用斐林试剂来检测实验结果?不能为什么?水浴加热后改变了温度.探究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实验时能否用H2O2作原料?不能为什么?过氧化氢受热分解.探究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实验时应怎样操作?需要先把反应物和酶溶液调到需要的温度,然后再把两者混合在一起,并保持相应的温度.探究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受PH的影响实验时应怎样操作?一般是先加酶,再将PH调到需要的值,再加底物。

5、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倍数X物镜倍数,高倍镜观察物象时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把要放大观察的移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一换上高倍镜观察,换上高倍镜后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焦距)。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超级详细)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超级详细)

基础课程教学资料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一、实验原理: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

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盐酸的作用①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②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4、0.9%的NaCl溶液作用: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的形态二、目的要求: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三、材料用具: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也可用其他动物或植物细胞代替,如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取A 液20mL,B液80mL配成染色剂,使用时现配。

A液:取吡罗红甲基绿粉1g,加入100mL蒸馏水中溶解,放入棕色瓶中备用。

B液:取乙酸钠16.4g,用蒸馏水溶解至1000mL。

取乙酸12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取稀释的乙酸钠溶液30mL和乙酸20mL,加蒸馏水50mL,配成pH为4.8的溶液),蒸馏水五、方法步骤: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②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上述载玻片上的液滴中涂抹几下。

点燃酒精灯,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

(固定细胞)2、水解①在小烧杯中加入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小烧杯中。

②在大烧杯中加入30℃温水。

③将盛有盐酸和载玻片的小烧杯放在大烧杯中保温5min。

新高考生物专题十七生物学实验考点1实验(必修1)

新高考生物专题十七生物学实验考点1实验(必修1)

3.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原理。 ①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 CO2 和水。 ②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 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 碳。 ③CO2 的检测:CO2 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④酒精的检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 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A.叶绿素 a C.叶黄素
B.叶绿素 b D.胡萝卜素
解析: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时,所得滤纸条 上应该有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 ( 橙黄 色)、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 a(蓝绿色)、 叶绿素 b(黄绿色), 所以Ⅳ是叶绿素 b。 答案:B
【例 3】 (2017· 潮州模拟)将同一植物的细胞分别放 在 0.3 mol/L 的蔗糖溶液、 0.5 mol/L 的甘油溶液和清水中, 测得细胞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 a、b、c 依次代表( )
(3)放大倍数与镜头长短的关系: ①目镜(无螺纹): 成反比, 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②物镜(有螺纹): 成正比, 即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4)低倍镜与高倍镜视野的区别:
项目 低倍镜 高倍镜
视野范围 视野亮度 细胞数目 细胞大小 大 小 亮 暗 多 少 小 大
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待测物质 还原糖 试剂 斐林试剂 苏丹Ⅲ染液 脂肪 苏丹Ⅳ染液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红色 紫色 现象 砖红色沉淀 橘黄色
考点
必修 1 实验
一、观察类实验 1.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显微镜使用的基本原则: ①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
②先用粗准焦螺旋,后用细准焦螺旋; ③镜筒先下降,后缓慢上升。 (2)显微镜放大倍数的理解: ①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 而不是面积或 体积。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

高中生物实验汇总引言这份文档旨在汇总高中生物实验的内容和结果。

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文档将总结几个典型的高中生物实验。

实验一: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目的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对环境和生物的重要性。

实验步骤1. 将一棵绿叶植物(如豆苗)放置在光照充足的地方,并给予适量的水。

2. 在植物的一片叶片上涂抹一层石蕊试剂(一种测定光合作用的指示剂)。

3. 将植物置于强光下数小时后,观察石蕊试剂的变化。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涂抹了石蕊试剂的叶片会变成紫黑色,说明光合作用已经进行。

这表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同时释放出氧气。

实验二:果蝇的遗传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果蝇的遗传特征,了解遗传规律和基因的传递方式。

实验步骤1. 选取一对纯合子(纯合子是指基因型中两个等位基因相同的个体)的果蝇。

2. 交配纯合子果蝇,观察子代果蝇的遗传特征。

3. 记录子代果蝇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并计算各表型比例和基因型比例。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基因型果蝇的表现型比例和基因型比例。

这说明某些特征的遗传是受到基因的支配和显性-隐性规律的影响。

实验三:细胞的酶活性实验实验目的探究细胞中酶的活性以及酶活性受到温度和pH值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若干含有不同pH值的缓冲液,分别为酶液和底物(如淀粉酶和淀粉)制备试管。

2. 将试管置于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一定时间后停止反应。

3. 使用显色剂观察试管的颜色变化,颜色越深表示酶活性越高。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适宜的温度和pH值下,酶的活性最高,颜色变化最显著。

这说明细胞中的酶活性对温度和pH值敏感,合适的环境条件有利于酶的正常活性。

总结以上是几个典型的高中生物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学的知识和原理。

【高考生物基础回扣】考点5:必修一必考教材实验

【高考生物基础回扣】考点5:必修一必考教材实验
答案 ×,使用的是盐酸。
(
)
3.观察线粒体的实验中先用甲基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绿色,再 用显微镜观察。 ( )
答案 ×,用健那绿染色。
4.观察藓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形态与分布、植物根尖细胞 的有丝分裂和花生子叶中脂肪的鉴定三个实验中,都需 要用染色剂对实验材料进行处理。 ( )
答案 ×,叶绿体的观察不用染色。
答案 ×,用碘液不能确定淀粉酶是否能分解蔗糖。
7.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 b 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 )
答案 √, 色素的扩散速度与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有 关,扩散速度越快溶解度越高。
8.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 A 液和 B 液混合以 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 ( )
(2)研磨叶片为什么要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 (3)画滤液细线时,为什么线条越细越好?为什么要重复 2~3 次? (4)为什么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
答案 (2)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 碳酸钙可防止研磨 中色素被破坏。 (3)防止色素带重叠。 使滤液细线有较多的色素, 否则色素 带较淡。 (4)滤液中的色素会溶解到层析液中, 导致滤纸条上不能形 成色素带。
(4)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为什么要在花生子叶的薄片上 滴加酒精? (5) 为什么要先向蛋白质稀释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的 A 液,后加入双缩脲试剂的 B 液?
答案 (4)洗去浮色。 (5)先加入试剂 A,造成碱性环境,只有在碱性环境中, 蛋白质才易与 Cu2+发生颜色反应。
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如何使用高倍显微镜? (2) 如何将低倍镜转换为高倍物镜?视野发生怎样变化? 如何调节? (3)实物与镜像在方位上有何关系? (4)我们在 10×10 看到的视野中有 64 个细胞,在 10×40 显微镜视野下会看到多少个细胞?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总结必修一高中生物实验总结一比较酶和Fe3+的催化效率考点提示:1为何要选新鲜的肝脏?因为在不新鲜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由于细菌的破坏而降低。

2该实验中所用试管应选较粗的还是较细的?为什么?应选用较粗的,因为在较细的试管中容易形成大量的气泡,而影响卫生香的复燃。

3为何要选动物的肝脏组织来做实验,其他动植物的组织的研磨液能替代吗?因为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含量较丰富;其它动植物组织也含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所以能够替代。

4相同质量的块状肝脏和肝脏研磨液,哪一个催化效果好?为什么?研磨液效果好;因为它增加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

5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下个吸管?为什么?不可共用,防止过氧化氢酶与氯化铁混合,而影响实验效果。

必修一高中生物实验总结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分离色素2、步骤:1提取色素研磨2制备滤纸条3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4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5观察和记录: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为: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

考点提示:1对叶片的要求?为何要去掉叶柄和粗的时脉?绿色、最好是深绿色。

因为叶柄和叶脉中所含色素很少。

2二氧化硅的作用?不加二氧化硅对实验有何影响?为了使研磨充分。

不加二氧化硅,会使滤液和色素带的颜色变浅。

3丙酮的作用?它可用什么来替代?用水能替代吗?溶解色素。

它可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来代替,但不能用水来代替,因为色素不溶于水。

4碳酸钙的作用?不加碳酸钙对实验有何影响?保护色素,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不加碳酸钙,滤液会变成黄绿色或褐色。

5研磨为何要迅速?要充分?过滤时为何用布不用滤纸? 研磨迅速,是为了防止丙酮大量挥发;只有充分研磨,才能使大量色素溶解到丙酮中来。

2024年高中生物必修一考点知识总结(二篇)

2024年高中生物必修一考点知识总结(二篇)

2024年高中生物必修一考点知识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一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细胞与遗传、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生物进化和生物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对高中生物必修一考点知识的总结。

一、细胞与遗传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

2. 细胞的代谢: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细胞分裂。

3. 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DNA的结构、DNA的复制与遗传信息的转化、RNA的结构与功能。

4. 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的概念、基因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基因转录与基因转化。

5. 遗传的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基因的性状与性状的表现方式。

二、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1. 基因的克隆与鉴定:限制性内切酶、DNA电泳、DNA序列分析。

2. 基因转化:细胞的融合、基因枪技术、转基因生物的应用。

3. 基因工程与农业:转基因作物的培育,转基因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

4. 基因工程与生物医学: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干细胞技术。

三、生物进化1. 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学证据、生物胚胎学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分子生物学证据。

2. 人类进化:人类的起源与发展、人类的早期文化。

四、生物资源利用1.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的循环过程、水质污染与治理。

2. 空气资源的合理利用:大气组成与作用、空气污染与防治。

3.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壤的组成与类型、土壤的肥力与保育。

4. 生物资源的利用: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微生物资源。

5.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学原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以上是对高中生物必修一考点知识的一个总结概述,对于高中生物考生来说,这些考点都是需要重点掌握和理解的内容。

通过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并结合实际例题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同时,也需要注重培养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和观察,加深对生物学的理解和应用。

2024年高中生物必修一考点知识总结(二)1、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考点精华总结归纳总结大全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考点精华总结归纳总结大全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考点精华总结归纳总结大全1、T2噬菌体:这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里的病毒。

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存在于头部内的DNA所构成。

它侵染细菌时可以产生一大批与亲代噬菌体一样的子代噬菌体。

2、细胞核遗传: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载体,且染色体在细胞核内,受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3、细胞质遗传: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且在细胞质内,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4、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关键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5、肺炎双球菌的类型:①、R型(英文Rough是粗糙之意),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

②、S型(英文Smooth是光滑之意):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

如果用加热的方法杀死S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格里菲斯实验:格里菲斯用加热的办法将S型菌杀死,并用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

小鼠死了。

(由于R型经不起死了的S型菌的DNA(转化因子)的诱惑,变成了S型)。

6、艾弗里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原因: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结果只有DNA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的含量越高,转化越有效。

7、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8、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

②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

用35P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

高中必修一生物实验

高中必修一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1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DNA绿色,RNA 红色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物质鉴定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脂肪+ 苏丹III 橘黄色脂肪+ 苏丹IV 红色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1、还原糖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模拟尿糖的检测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3、蛋白质的检测(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考点提示:(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全册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稳态与调节)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全册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稳态与调节)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生物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体液: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体液: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2.各种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名称所处的内环境细胞名称所处的内环境大多数组织细胞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或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和组织液3.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联系:2.内环境: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1)体液各组成之间的关系3.内环境的成分(1)血浆的化学成分:血浆中约90%为水、蛋白质(7%~9%)、无机盐(约1%)血液运输的其他营组织细胞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组织液中的物质返回血液循环系统组织液中的物质进入淋巴细胞血浆中的物质进入组织液养物质(葡萄糖)、激素、各种代谢废物等。

(2)淋巴与组织液的化学成分:组织液和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蛋白),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特别提醒: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归纳①细胞内和细胞膜上特有的物质,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胞内蛋白和载体蛋白等膜蛋白;②属于外界环境的液体成分,如消化液中的特有成分等;③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如纤维素、麦芽糖等。

4.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1)溶液渗透压①概念: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②决定因素: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溶质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溶液渗透压越低。

高中生物课本实验知识点

高中生物课本实验知识点

高中生物新课标实验专题复习——课本实验实验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学会使用显微镜(必修一P7)实验目的: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初步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一、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计算方法放大倍数=注:显微镜放大倍数是二、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和安放。

显微镜放置在桌前略偏左,距桌缘8—10cm处,装好物镜和目镜(目镜5×物镜10×)2.对光。

选低倍镜→选较大的光圈→选反光镜(左眼观察)3.观察。

侧面观察降镜筒→左眼观察找物像→细准焦螺旋调清晰4.高倍镜的转换。

顺序:→→→注:换高倍物镜时只能移动转换器,换镜后,只准调节细准焦和反光镜(或光圈)。

5.装片的制作和移动:制作:滴清水→放材料→盖片问3:如何移动装片?6.污点判断:1)污点随载玻片的移动而移动,则位于载玻片上;2)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目镜后消失,则位于目镜;换物镜后消失,则位于物镜;3)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镜后也不消失,则位于反光镜上。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二.实验原理:。

1.可溶性还原糖(如)与发生作用,可生成。

2.脂肪可以被(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

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与发生作用,产生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三.实验材料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植物组织,如苹果、梨。

(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

应选富,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

四.实验试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五.实验过程1.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2.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3.观察和检测脂肪时酒精的作用:实验三、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过程(必修一P27)一、原理与解析(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生物高中必修一知识点考点精华总结归纳最新5篇(精选)

生物高中必修一知识点考点精华总结归纳最新5篇(精选)

生物高中必修一知识点考点精华总结归纳最新5篇(精选)高中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其中的知识并不深奥, 但是往往有许多学生因为学习方法不当, 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还是入不了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欢迎阅读学习生物高中必修一知识总结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3、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4、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相关概念:1、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2、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 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3、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4、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 只含有一个肽键。

5、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6、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NH2—(R — C H —COOH)三、氨基酸结构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 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四、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 多肽链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五、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如肌动蛋白;2、催化作用:如酶;3、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4、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5、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如果光线较暗时,可用凹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大的光圈;如果光线明亮时,可用平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小的光圈。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换用高倍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2、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区别:污点位置的判断: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目镜、物镜、所观察的材料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只要分别转动镜头或移动玻片标本,看污物是否随之而动,就可做出正确判断。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斐林试剂与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这种试剂要现配现用。

甲液(质量浓度为0.1 的溶液)与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的4 溶液)等量均匀混合生成蓝色()2,()2 与可溶性还原糖发生反应。

淀粉、蔗糖等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2、实验过程:1、选材(应选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浅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研磨——过滤——组织样液——加入斐林试剂(现配现用)——摇匀——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反应(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苏丹Ⅲ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橘黄色苏丹Ⅳ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红色2、实验过程:选材(选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较好)——浸泡——制作花生子叶临时转片(徒手切片,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滴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浮色——显微镜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子叶最薄处,并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调整细焦螺旋观察,可见已着色的脂肪颗粒)。

(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在碱性溶液中,2+与蛋白质发生反应)双缩脲试剂A 液:质量浓度为0.1 的溶液双缩脲试剂B 液:质量浓度为0.01 的4 溶液实验过程:选材(豆浆或鸡蛋蛋白)组织样液加入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 液——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观察,出现紫色。

(四)淀粉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淀粉遇碘变蓝。

2、实验过程:选用富含淀粉的植物组织(如马铃薯)——将组织样液注入试管——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反应。

实验三观察和在细胞中的分布1、实验原理:甲基绿将细胞核中的染成绿色,吡罗红将细胞质中的染成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和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与染色剂结合。

2、实验过程: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盐酸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

3、实验结果:真核的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分布。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

实验四、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1、选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①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但省去了去除细胞壁的麻烦,而且无细胞壁的支持、保护,细胞易吸水胀破。

②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和具有有膜的细胞器,可以避免细胞膜与其它膜结构混在一起。

③红细胞数量大,材料易得。

2、原理:红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吸水膨胀直至胀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从而得到细胞膜。

3、过程:(1)制片:用滴管吸取少量红细胞稀释液(0.9溶液稀释)滴一小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2)观察:先在低倍镜物镜下找到红细胞,再转换成高倍镜,直至清晰地看到红细胞。

(3)滴水: 往载物台上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蒸馏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小心吸引(注意:不要把细胞吸跑)一会儿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变化4、结论: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此外,还有少量糖类。

其中脂质约占细胞膜总量的50%,蛋白质约占40%,糖类占210%。

在细胞构成中的作用: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实验五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1、实验原理:高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叶片中。

叶绿体一般是绿色的椭球或球形,它的形态和分布不需要染色就可以用高倍镜观察。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可用高倍镜观察。

2、实验过程(1)观察叶绿体:制作藓类叶片(或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低倍显微镜到高倍显微镜),注意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绘图。

(2)观察线粒体: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找到观察的对象后移到视野中央,再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蓝绿色小颗粒即是线粒体,观察其形态和分布。

实验六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一、实验原理:渗透作用该作用所具有的条件:1.具有半透膜2.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水流动方向:从低浓度进入高浓度溶液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a.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b.外界溶液浓度比较生理过程变化蒸馏水细胞质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膨胀10%盐水细胞质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皱缩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和现象:a 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b 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复原现象二、实验过程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质层的位置——滴入蔗糖溶液——显微镜观察(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滴入清水——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七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一、实验原理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络合物。

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这两种物质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但是能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二、实验过程(一)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二)探究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八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一、实验原理:酵母菌属于真核单细胞生物,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通过控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可以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呼吸产物。

2 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因此可用这两种溶液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2 产生情况。

橙色的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可用来检测乙醇的产生情况。

二、实验过程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目的是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正常生活。

两份:10g 新鲜食用酵母菌+240 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液。

2、检测2 的产生安装好实验装置:如下图甲图用于检测有氧条件下2的产生;乙图用于检测无氧条件下2的产生。

装置甲设置左边第一个锥形瓶的目的是吸收通入空气中的2。

装置乙的B 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之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这样做的目的是是空气中残余的O2消耗尽。

甲、乙装置石灰水都变混浊,装置甲混浊快且程度高。

得出结论: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2 比无氧条件下产生的2 多。

3、检测酒精的产生A 试管中的酵母菌培养液滤液+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混合均匀):颜色不变。

B 试管中的酵母菌培养液滤液+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混合均匀):颜色变灰绿色。

得出结论: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不产生酒精,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

实验九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一、实验原理剪碎叶片并加入二氧化硅研磨,目的是破坏叶表皮、细胞壁、细胞膜、液泡膜,使研磨充分。

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够溶解于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加入碳酸钙可以防止色素被破坏。

绿叶中的各种色素都能溶解于层析液中,但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这样,各种色素会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因扩散速度不同而分离开。

二、实验步骤①提取绿色叶片中的色素(研磨绿叶,同时加入二氧化硅、碳酸钙和无水乙醇,过滤得到色素滤液);②制备滤纸条;③画滤液细线;④利用层析液分离色素;⑤观察实验结果。

三、实验成功的关键:①叶片要新鲜,颜色要深绿。

②研磨要迅速、充分。

③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塞紧,以免滤液挥发。

④滤液细线不仅细、直,而目含有比较多的色素(可以画二三次)。

⑤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不能浸入层析液,否则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

四、实验结果滤纸条上色素带有四条,分别是(由上到下)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统称为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通常为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说明: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③叶绿素a,色素带最宽的也是③叶绿素a;含量最少(色素带最窄)的是①胡萝卜素,扩散速度最快的也是①胡萝卜素;扩散速度最慢的是④叶绿素b;相邻两条色素带之间距离最远的是①胡萝卜素和②叶黄素,最近的是③叶绿素a 和④叶绿素b。

考点提示物质鉴定考点提示::(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斐林试剂甲、乙两液为何要现混现用?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4)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5)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

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观察叶绿体考点提示:(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细胞有丝分裂考点提示:(1)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

(2)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何?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因为此时细胞分裂活跃。

(3)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解离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压片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散开来;再加一块载玻片是为了受力均匀,防止盖玻片被压破。

(4)所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为什么?不能,因为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

(5)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不能,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